二戰後日本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㈠ 二戰後日本為何能在幾十年內重新崛起,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呢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迅源族,日本帝國主義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亞太地區發動了侵略戰爭。日軍的焚毀、殺戮和搶劫不僅給當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難,而且隨著戰爭局勢的逐步逆轉,也給日本大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美國的空襲下,日本城市燃起熊熊大火,無數房屋畝弊和工廠被毀。這一切無疑是日本軍國主義所得到的惡果。他們給其他國家的人民帶來了苦難。最終,邪惡會得到回報。他們也經歷了這一切,並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價。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增長。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1968年,日本的經濟實力超過了西歐第一大經濟強國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國,僅次於美國和蘇聯。
㈡ 二戰後50-7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地位如何
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
地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1956年-1973年,日本進入其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1956年,日本進入以趕超先進工業國家為目標、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
這一時期,日本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10%以上,工業增長率則平均達13.6%。這種長期、持續的高速增長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在此時期,日本工業生產增長8.6倍,對外貿易從1965年開始出現順差,到1973年8年中增長3.5倍。
這18年時間(即1956年-1973年),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成功實現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遠航」。所謂「經濟奇跡」主要是指日本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
(2)二戰後日本的價值體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二戰後50-7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日本經濟崛起的一個最根本原因是調整生產關系,變革落後封建因素之束縛,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改革是日本經濟興旺發達的基礎和前提,採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鏟除封建殘余勢力,這無疑將會為本國經濟發展打造一片蔚藍的天空,打通迅速前進的道路。正是有效的措施才使生產力越提高,經濟躍居大國之首,這是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根源。
2、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對軍國主義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明治維新後,日本軍國主義在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使得軍國主義濃厚,正是這股勢力的膨脹,最終釀成了亞洲文明遭到踐踏。日本人民痛定思痛,大肆消除法西斯主義,雖然難動搖其根,殘余猶在,但民主勢力已佔上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軍國主義的抬頭。
3、日本重視科技教育事業,大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根據本國國情,日本政府把目光轉向了科技教育,依靠科技來促進經濟的偉大復興,建立高科技高資本高附加值的新興企業。通過一系列教育事業,培養一批又一批高素質人才,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科技的飛速發展的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使生產率大大提高。在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只有科技才能興國,只有科技才能使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日本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也正是這樣做的。
4、明治維新時期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二戰後經濟的再次崛起奠定了物質基礎。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向帝國主義過程中,日本國家政權還與壟斷資本結合在一起,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促進了基礎工業和新興產業的投資,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這一切使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末由最大的債務國家變成債權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經濟大國奠定了基礎。
5、日本經濟的發展與美國的推動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戰後,日本成為美國的附屬國,但由於美蘇爭霸需要,美國積極地調整戰略,扶植日本經濟,保留了日本的經濟基礎,使之不但未遭破壞,反而坐收漁利。此外朝鮮和越南的軍事訂貨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其經濟發展。
㈢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
1、美國的全面扶持計劃
美國戰後的經濟崛起不得不提的一個重要輔助因素,那就是美國所實施的全面扶植計劃。美國最開始是希望能夠藉助賬戶的契機迅速佔領日本,但是伴隨著美蘇關系的緊張。
美國開始清醒地認識到,邀遏制蘇聯在亞洲的勢力,必須通過扶植日本而不是佔領日本,而且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遠東地區的軍事佔領,實現遏制中國和蘇聯的目的。美國最終確定了扶植日本經濟發展的策略,而不再是以往削弱日本的策略。
2、主動參與國際競爭:
在美國的大力扶持之下戰後日本的經濟恢復的很快,日本為了進一步的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當前國際的實際形勢,,制定了外向型的發展戰略,積極的走出口戰略的發展道路。
整個日本國內各項資源稀缺的現實情況,決定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作為其進行加工貿易的主要行業,並且確定了國際發展策略。
(3)二戰後日本的價值體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實現騰飛,被稱為「日本奇跡」。近年來,大家已不大談「日本奇跡」了。可日本仍掌握大量核心技術,仍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且多年來一年獲一個諾貝爾獎,這都說明曾經的「奇跡」一直在產生後續效應。可見「奇跡」何以可能,仍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對峙的國際形勢是顯而易見的原因,日本企業因而獲得源源不斷的軍需訂單,從而為戰後日本經濟的恢復提供了強有力的刺激。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出於抑制日本並與蘇聯對抗的考慮,美國一直以其核力量和海軍、陸軍保護日本本土和海上航道。
這意味著,日本得以將大量經費從高額國防開支中轉移出來,為其工業和技術發展提供更多資源。晚至經濟早已「起飛」的20世紀80年代,日本年均國防開支僅116億美元,而同一時期法國、英國、西德為210至240億美元,美國更高達2390億美元。
按人均計算,1983年每個日本居民只需為防務支付98美元,而英國人為439美元,美國人為1023美元。
而要知道不那麼直接卻可能更重要的原因,還得回到德川時代(1600年至1868年)。西方人對德川時代日本有過嚴厲的批評,如德川幕府迫害壓制基督教,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從而自閉於世界潮流,在孤立狀態中停滯不前。
但事實上,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並非嚴格,日本並沒有停滯不前。盡管與外界相對隔絕,被日本人稱之為「蘭學」「洋學」的西方學問因長崎繼續對荷蘭人開放而源源不斷輸入,哥白尼日心說、牛頓力學和西方醫學都於18至19世紀引進日本。
也在這一時期,中國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陽明學乃至一般意義上的明朝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消化吸收,使日本人的心態變得更為入世。這對明治以降的工業化、現代化運動有促進作用。
㈣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是如何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
日本二戰後的經濟恢復工作到40年代末已基本結束了。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它開始充當美國侵朝戰爭的軍事基地和補給基礎,接受大量的「特需」訂貨,帶來國內的「消費景氣」。從5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經濟進人戰後持續高速增長時期,1960年國家經濟實力上升到世界第五,1968年以後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並在企業經營規模、勞動生產率和資本裝備率方面日漸逼近美國的水平。日本從一個戰敗國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此外,政府也進行巨額投資。私人投資和國家投資兩者相加,使全國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從1955年的17030 億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610億日元,30年內增長50倍。資本的投資效率也一直高 於歐美發達國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劇增長的投資推動了日本經濟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