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哪些日本人不懼怕
『壹』 抗戰期間,日軍為什麼那麼悍不畏死,常常全員陣亡都不投降
一直以來,全面抗戰爆發之後的8年抗戰中,對於日軍被中國軍隊消滅的人數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不過通常來說,較為公認的數字為:日軍在中國被擊斃的人數為130萬。理論上,日軍的受傷人數應該數倍於此。
日軍劇照
第三,則是由於日本對當時中國的心理優勢。日本自明治維新建立現代化國家,並通過賭國運一舉擊敗他們心目中曾經龐大無比的中央王朝之後,日本人的自信心就開始無限膨脹起來。而清朝的懦弱則進一步加劇了日本人的這種心態。
因此,日本人開始擺脫幾千年來中國對它造成的陰影,對中國建立了極強的心理優勢。而清末和民國期間,中國的軍閥混戰和民不聊生,則使日本的心理優勢進一步加強,尤其是隨著日本在國內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之後,中國和日本的差距就愈發變大,日本對中國也逐漸滋生了更大的野心。
在日本人看來,中國雖然面積廣大,資源豐富,但中國卻四分五裂,只知內斗而不知發展。因此,日本人在羨慕中國的資源和歷史的同時,也開始對當時的中國人積聚了強大的心理優勢。
在大多數日本人看來,中國已經“不配”作為東亞的領導者,而是應該由日本取而代之。因此,在這種心理優勢之下,日本人面對落後的中國,即使失敗了他們也不願意投降,因為他們“丟不起這個人”,從而選擇死戰到底。
更何況,自日俄戰爭以來,日本就一直企圖成為東亞黃種人的領袖,日本所宣傳的“大東亞共榮圈”和所謂的“皇道樂土”,都有這樣的野心。因此,日本人視自己為天然的黃種人領導者。自然,他們也看不上發展落後、混戰不斷的中國。而日本這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自然也使得他們不願意放下面子,向他們看不起的、“落後”的中國人投降。
『貳』 抗戰期間,有哪些為中國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日本人
他叫松野覺,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日本士兵的覺醒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銘記歷史,我們要記住日本軍國主義給我們帶來的傷害;緬懷先烈,我們也要記住無數個為中國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
『叄』 為什麼日本人不怕死
問題一:中國人為什麼沒日本人那麼不怕死? 那是因為教育、信仰、目的不同。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不管你承不承認他就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你的思想當中。儒家思想是忍讓和妥協的,只有在被逼急了才會反抗。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是侵略和敢死的,而且是可以為了他們的信仰而死的。說簡單點就是中國人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日本人呢是人不犯我,我也要犯人的。還有怕死是人的本能。只是日本那種強硬的教育把他們練得不得不這樣。
問題二:二戰時候日本人為何那麼不怕死,難道他們都瘋了嗎? 日本人並不是不怕死 他們是從小經過了武士道精神洗腦的 小學開始就接受武士道精神的灌輸 認為戰死是一種榮譽 極端到認為 只有真正的武士才具備自殺的資格 當一兩個人有這種思想 沒什麼 但是一個民族都是這種思想 那麼不管你怕不怕死 你都不應該畏懼死亡 否則會受到唾棄 所以很多日本人 即使怕死 也沒辦法.還有一個時間可以從側面反映一個問題 日本的基層軍官其實是非常殘忍的 不僅針對對手 也針對自己人 當年二戰時期 在緬甸和東北 都出現過 日本軍官把自己的部下 鎖在射擊位置上 比如地堡里 樹上 以此來阻止部下在戰斗失利的情況下逃跑 所以我也可以知道 日軍戰斗中 如果逃跑,會死在自己人手裡 並且名譽掃地 牽連家人 而被俘的話 更是連回去都不敢回去 所以他們最好的歸宿就是勝利或者戰猛歲死 沒有其他路可以走
問題三:為什麼日本人不怕死中國人那麼怕死? 主要原因是當時日本 *** 優秀的情報管制和洗腦,加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從武士道精神角度來看的話,活著被俘活著投降於對方是奇恥大辱,是應自殺的。
問題四:日本為什麼強大:天生不怕死嗎 日本強枝明睜大原因:
地理: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瘠,是日本人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直至今日,日本的資源利用綠仍然是世界最高的。
教育:日本 *** 和國民十分重視教育和對人才的培養,閣下可以拿日本的教育制度與中國的對比一下,日本前首相福田糾夫曾說:「人才是國家的主體,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
歷史:明治天皇曾拿出皇室經費發展教育和海軍,而同時代的慈禧太後拿北洋海軍的軍費去修頤和園給自己過生日。
美國:由於美國的安全保護,日本從二戰後至80年代一直沒有發展自己的軍隊。而是拿錢去發展經濟和教育了。
機遇:60-70年代日本很好的抓住了歐美等國向亞洲轉移勞動力產業的機遇,相反中國在干什麼?
善於學習:明治維新前他們一直向近鄰中國學習,而鴉片戰爭中國的慘敗令他們感到必須向西方學習先進的制度和先進的科學技術。
態度:日本人做事認真一絲不苟,從不模稜兩可。善於接受新事物善於學習。做事謙虛謹慎。
問題五:二戰時候的日本人為什麼不怕死 軍人就沒有怕死的!!
問題六: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為什麼不怕死 日本人是個挺能戰斗的民族,二戰時期美國有隻美籍日裔團,被稱作救火隊,歐洲戰場哪個地方難打都派他們上,作戰勇猛戰功顯赫。這是民族血液里的東西,自古他們就是好戰分子,從他們建立國家就沒消停過。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作用,他們推崇的武士道精神也是一種好死比賴活有尊嚴。也可以說是洗腦較為成功。
二戰有個神風突擊隊,就是自殺式攻擊,好像看過報道,說當時出征前都給喝酒服葯,葯物就是毒品,讓人極度興奮沒有疼痛感。
問題七:中國人為什麼沒日本人那麼不怕死 可能是由於是島國,是海洋民族,在沒有氣象衛星的時代,出海很危險,經常就回不來了;加上日本這里的地震、海嘯、台風、火山噴發不斷,他們對生死看得比較淡,因為真的是無能為力。他們性格上有很悶,內向,動不動就「自殺謝罪」,每年自殺著超過3萬人。性格上他們確實有悲情的一面,比如,面對櫻花瞬間的燦爛與凋零,許多人會哭。
問題八:為什麼日本鬼子不怕死? 因為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具有極大地影響力日本的武士道精耿究竟是什麼?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訣竅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槐豎而為主君毫無保留的捨命獻身。葉隱』所表現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斷地死、毫不留戀地死、毫不猶豫地死。一般人對生命執著,武士道則持否定的態度,認為只有死是真誠的,其他的功名利祿都是夢幻。當一個人舍棄名利,以「死身」來義勇奉公時,就可以看到這世間的真實。武士標榜的是精神上的優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這是日本武士強人一等的道德律。「不要命」與「要人命」是息息相關的,「葉隱」的教訓真是非常殘酷的武士論語。
問題九:為什麼二戰中怕死的美軍能夠擊敗不怕死的日軍 第一,二戰時期美國軍人並不怕死
中途島戰役中,美國魚雷機中隊捨生忘死沖向日本航母,大黃蜂號的魚雷機中隊全滅,僅1人倖存,約克敦號的魚雷機中隊傷亡率80%
就是他們在沒有戰斗機的情況下,拚死突擊日本航母編隊,才為之後的俯沖轟炸機拉開了道路,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這么叫怕死?
瓜島戰役中,巡洋艦編隊和日本人夜戰,一晚上掛了兩個少將,確保挫敗了日本人企圖,這叫怕死?
萊特灣大海戰中,魚雷艇編隊沖到離日本軍艦不足500米的地方才釋放魚雷,連日本人都要驚嘆,這才是真正的魚雷攻擊,這叫怕死?
同樣是萊特灣,不足千噸的護航驅逐艦捨生忘死沖向日本戰列艦,確保本方航母撤離,這叫怕死?
如果這都叫怕死,那什麼樣的軍隊叫不怕死?
第二,美國人的生產力遠超日本
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話說,美國的煙囪比日本的樹還多
兩國巨大的生產力差異,造成了日本迅速失敗
二戰時期,美國航母對於日本而言,就是一種傳奇
美國本土的造船廠以日本人無法想像的規模和速度像捏餃子一樣的在製造航空母艦,讓日本海軍望而生畏的埃塞克斯基航空母艦在美國人那兒就完全被泡沫化了,根本不值錢。無論日本海軍如何努力,那艘被切切實實地擊沉了的美國航空母艦總是隔不了多久就會像幽靈一樣又在某個戰場的什麼角落裡出現了,對於日本海軍說來,美國人的某一艘航母就是一種永不消逝的東西。
比如列剋星敦沉在了珊瑚海,可是美國人把弗吉尼亞的諾斯洛普格魯曼造船廠船台上的卡伯特(Cabot)號又改名成了列剋星敦送到了太平洋,只不過從CV-2變到了CV-16;約克城沉在了中途島,船台上的好人理查德(Bon Homme Richard)就成了約克城,編號也從CV-5成了CV-10,同樣的胡蜂從CV-7到CV-18,大黃蜂從CV-8到CV-12也都是老讓日本人以為是看見了詐屍似的不死之身。
而日本人呢?如果說中途島之戰美國人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不得已就只給約克城貼了一張創口貼就讓其重新上了戰場的話,那麼對於日本人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貼創口貼的方法都是一個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期待。
這兩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相差太大了。
第三,日本人的勇敢是蠻勇
典型代表就是瓜島戰爭中的一木支隊,兵力劣勢還是要精神原子彈去攻擊美國防線,還當是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
第四,日本高層的思想僵化和真正的怕死
日本開了使用航母的先河,但結果在運用上還是以大炮巨艦為第一,航母只是掩護兵力
而美國正好相反
在潛艇運用上也是如此
日軍高層將領骨子裡更怕死,比如緬甸方面軍司令,木村大將,在戰局不利時跑了
這么比下來,生產力不如人,戰略不如人,戰術不如人,勇敢精神也不比美國人強,日本豈能不敗
『肆』 中國抗日英雄及事跡
1、孫銘武(1889—1932),遼寧撫順人,1916年參加討袁革命軍。1919年改編為東北軍陸軍第十六師,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1924年充任昌黎縣警察局長,直隸(今河北)臨、撫、昌、盧、遷五縣警備司令部上校參謀長兼地方保甲團團總。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孫銘武積極動員鄉民親友舉旗抗日,打擊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遼東血盟救國軍,迅速發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孫銘武同志為總司令,同年,孫銘武同志被漢奸於芷山殺害。
2、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越過山海關,開始侵襲熱河省,在3月4日攻佔了承德後,開始向長城各口發動大舉進攻。10日,日軍逼近喜峰口。趙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軍40華里,在日軍之前抵達喜峰口孩兒嶺,並將敵先頭部隊擊退,在孩兒嶺及口門一線穩定了前沿。
為了有效消滅進攻陣地的敵軍,趙登禹要求部隊待敵進至百米之內,再突然出擊,以手榴彈炸,用大刀砍。由於兩軍混雜,使敵飛機、大炮、坦克無法發揮作用。入夜,趙登禹又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從兩翼迂迴敵人側後,進行包抄襲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甚眾。戰斗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擊傷,但仍裹傷出擊率部眾與敵肉搏相拼。
激戰數日,敵人多次攻擊不果,銳氣盡挫,中國軍隊取得喜峰口戰役勝利。喜峰口戰役,共殲滅日軍五六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
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下旬,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
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日軍出動4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在執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3、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面對國土淪喪,報國無門,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卸甲,到了故鄉河北省獻縣東辛庄。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1938年4月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任司令員。
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眾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率領下,戰鬥力不斷提高,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
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不懼犧牲,浴血作戰,奮勇殺敵,經歷大小戰斗870餘次,殲滅日偽軍3。6萬餘人,在廣闊的冀中平原和冀魯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屢建戰功,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黨組織幫助下,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和抗日戰爭烽火硝煙的考驗中,馬本齋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為祖國和民族的解放而奮斗。
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蠶食戰斗中,頸後長了毒瘡。由於戰事繁忙,加之缺醫少葯,未能及時治療,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出發前,他抱病為部隊作了最後一次動員,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不幸病逝,時年42歲。
4、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5、洪麟閣(1902~1938),原名洪占勛,號洪僑,滿族人,熱河省遵化市(今屬河北省)地北頭村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員兼第3路總指揮1921年就讀於直隸法政專科學校。1925年任馮玉祥部軍法官,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軍法處長。1933年在家鄉開展抗日活動。
1938年6月,冀熱邊特委在豐潤縣北田家灣子村召開軍事會議,有遵化、遷安、灤縣三路起義軍負責人參加。會上宣布正式建立冀東抗日聯軍,洪麟閣任副司令員兼第3路總指揮。7月8日,率部以「華北人民抗日聯軍第三軍區第四軍分區游擊隊」名義,參加冀東抗日大暴動,轉戰豐潤、玉田、遵化等地。
7月12日,率部攻克玉田縣城,斃傷日軍數十人、偽軍千餘人,繳獲大批槍彈。8月,所部與八路軍鄧華、宋時輪支隊會合。同年10月,遭受日軍四個旅團的進攻,激戰中頭部負重傷。旋見日軍踴至,奮力投出僅有的一枚手榴彈,炸倒數名日軍。繼而又多處負傷,即自戕殉國。時年36歲。
遺體葬於別山崖頂,民眾稱為「洪山嶺」。朱德曾評價說:「洪麟閣是我們革命隊伍非常需要的愛國知識分子,也是我們黨非常需要的軍事人才。」2014年9月,洪麟閣名列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6、王二小,中國少年抗日英雄,生於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人。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4)抗日戰爭時期哪些日本人不懼怕擴展閱讀
在抗日英雄中,還有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這一群———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八路軍主力轉移而英勇跳崖;「八女投江」,為掩護抗聯大部隊突圍而壯烈犧牲;楊靖宇,忍飢受凍孤身戰斗至死,當敵人剖開他的胃,裡面全是樹皮草根與棉絮;趙一曼,鞭打竹簽晝夜提審逾月,當嚴刑拷打得連敵人都戰栗了,始終堅口不吐一字……
是義,捨生而取義,「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義之所在,天下赴之。」於是,便有了張學良、楊虎城的「西安事變」,以民族大義為重,不惜「犯上」;有了「剿共先鋒」衛立煌,抗日中批撥百萬槍彈給八路軍,百團大戰主動出兵配合,終至被當局革去上將軍銜而不悔。
於是,便有了東江縱隊交通情報員李淑桓「一家八口上前線」,有了新四軍六支隊「謝家兄弟三烈士」犧牲後,謝家老母轉告彭雪楓:四個孫子長大了,再上戰場打日寇。
「義之所在,不顧其利。」記得嗎,三五九旅南泥灣,當初最大的困難,其實不在於沒房沒糧沒工具,而是英雄部隊統一思想服從大局;
東北抗聯趙尚志,第一次被「左」傾「開除黨籍」之後,他更名投軍繼續抗日,雖是當一名馬夫,但「只要抗日,做什麼都行」,而當第二次因奸細挑撥被「永遠開除」黨籍之後,他依然一腔熱血,「死也要死在東北戰場」。
『伍』 戰爭期間幫助中國的日本人都有誰
一、日籍八路軍——小林寬澄
小林寬澄(1919年9月2日-2019年1月16日),日本人,曾參加侵華戰爭,被俘後覺醒成長為反戰同盟的八路軍戰士,回國後成為對華友好人士。
1955年復員回國的小林,受監視直到85歲後才解除,但他依然四處演講作報告,揭露日本侵華戰爭的真相。曾任「八·四會」會長(即八路軍、新四軍之會)。
2015年9月2日,小林寬澄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9月3日,作為日本抗戰老兵代表,在北京參加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
2016年3月26日,小林寬澄先生在韶山毛主席銅像前熱淚盈眶,敬上一個軍禮。
2019年1月16日晚9時19分,小林寬澄在日本去世,享年99歲。
二、日籍共產黨員——伊田助男
伊田助男是一位共產黨員,當他還在上大學時就已經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後來更是加入了日本共產黨,但是隨著戰爭的爆發,他也給派往了前線作戰,但他一直很痛恨日軍的侵略行為。
他在日軍中寫道「那些「動手」(處決)的命令直接由軍隊的最高層傳達下來,那些高級軍官們根本想像不到那是什麼樣子,他們只是命令但是從沒到過現場......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談論它的,他們沒有到過現場,那些下級軍官和士兵,才是真的做這件事的人......我很驚訝在這個地球上會有一些人說它(大屠殺)是「製造出來的」......那些「職業軍官」們永遠躲在幕後。」在痛苦的糾結中,他覺得不再助紂為虐了,盡管他從未殺過人。
抗戰幫助中國的日本人_日本人幫助抗日_抗日時期幫助中國的日本人有哪些
在一次掃盪中。伊田助男的任務就是將他們的糧食彈葯給前線送去。伊田助男開著裝滿彈葯的車,但沒有走向日本的軍事基地,而是直接開到了八路軍當時活動的地區。再快到達的時候,他把發動機給弄壞了。然後留下一封信,寫著「希望能給呢們一點微不足道的補償,你們拿著這些去作戰吧。然後就拿槍自殺了」。
三、鬼子大夫——山崎宏
山崎宏1908年11月出生在日本岡山縣。1937年山崎宏便穿上軍裝,離開了那個盛產葡萄的地方,來到中國。 他是在盧溝橋事變時,隨侵華日軍步兵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中將,及其步兵第10聯隊聯隊長赤柴八重藏大佐所統領的部隊到中國來的。
6個月後,作為軍醫的山崎宏,因實在看不下去侵華日軍一路燒殺的行為,便逃離了日本軍隊。作為逃兵的山崎宏最希望能回到日本的家,因此,他決定從天津向東逃亡。在模糊的記憶里,他記得山東半島最東面「離日本近,可以找機會回家」。希望通過山東半島的尖上(榮成市),坐船回到日本國去。
由於連年的戰火、連年的戰禍,使他寸步難行。這條回家的路,一走就是幾十年。沿路乞討來到山東濟南後,山崎宏停了下來。久而久之,他也就放棄了回日本國的念想,他要以贖罪的方式,以在中國「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來為日本民族在戰爭中所犯罪行贖罪、謝罪。如今已經是四世同堂、樂其融融。
2010年12月1日下午17時16分在濟南家中辭世,享年103歲。老人逝世後,按照老人的夙願,遺體將於2日上午捐獻。
四、日籍中共黨員——中西功
中西功(なかにし つとむ、1910年9月18日 - 1973年8月18日), 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社會活動家。三重縣人。上海東亞同文書院畢業。1930年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捕1931年在滿鐵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7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抗戰幫助中國的日本人_日本人幫助抗日_抗日時期幫助中國的日本人有哪些
同時,他也是日共中央委員,他提供的情報從根本上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格局,為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取得勝利作出重大貢獻,作為一名紅色間諜,先後在「佐爾格小組」和潘漢年的情報系統中工作。而他最大的貢獻,是准確預報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時間。
他兩次被判處死刑,但靠著他過人的智慧,兩次都逃過了死刑的執行,他在獄中等到了日本戰敗投降,出獄後他拖著傷病之軀為中日友好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其人生履歷的一段已經作為原型搬進熒幕,電視劇《智者無敵》中的男主角「中村功」重演了他的故事。
五、國際情報員——尾崎秀實
尾崎秀實(1901—1944),1901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28年11月至1932年2月,任《朝日新聞》常駐上海的特派員。其間,他結識許多中國左翼文化人士,同魯迅也有交往。
尾崎秀實「表面上看來是紳士式的記者」,實際上卻是「上海的日本共產黨和日本進步人士的核心人物」。
他同受共產國際派遣來上海從事情報工作的蘇聯共產黨黨員、德國人佐爾格合作,經常把日本在華的重要情報轉報莫斯科,經常「把一些國際上的革命動態」轉告中國同志。
『陸』 抗日期間,有哪些有良知的日本軍人呢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 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日本人宮川英男的名字名列其中。
宮川英男這個名字對於我們或許有些陌生,他是一位日本人,並且曾經是一名侵華日軍,他就是一位有良知的日本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