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白面面條怎麼做
Ⅰ 日本拉麵是怎麼做出來的
日本拉麵材料:精粉2500克,水1500克,鹼面25克,鹽少許。
日本拉麵
1.將麵粉和鹽面一並放入面盆內,一手倒水(水溫:冬暖,夏涼,春秋溫),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麵粉與水全部摻合後揉光成團,再用雙手蘸水將面搋勻,搋到盆凈面光,不粘手為止。
用凈布蓋上餳約半小時。
2.將鹼面用水100克化開成鹼水。
3.將使用手工或機械製作的面條煮好,加上利用豬骨(豚骨)或雞肉、蔬菜、小魚乾等熬煮的湯頭,大多都會再搭配叉燒肉、筍子、蔥花等配料。
大部分的面條都是使用麵粉(小麥粉、強力粉)和「鹹水」(かんすい,又被音譯為「甘素」)為原料,顏色大多是黃色。鹹水是指碳酸鉀和碳酸鈉的混合物(有時也會加入磷酸)。這是由於曾有人使用內蒙古的湖水來製作面條,結果發現面條變得更加好吃,因此研究了湖水的成份之後,發展出了這樣的配方。鹹水是屬於鹼性,會讓麵粉中的谷蛋白黏膠質產生性質變化,讓面條具有光澤感和增加彈性,也會讓麵粉中的黃酮類變成黃色,讓面條具有獨特的顏色。日本戰後有一段時期,出現了許多品質惡劣的「鹹水」,並且對健康可能會有不良的影響。現在日本農林規格(JAS)制定了成份的規定,鹹水已經不再有安全性的問題了。此外,也有因為不喜歡鹹水那種獨特的味道,而改用雞蛋取代的做法。水含量(加水率)較高的面條也會更加柔軟,一般水的比例大約為35%。
Ⅱ 日式拉麵是什麼面做的新手小白在家該如何自製
日式拉麵是什麼面做的?新手小白在家該如何自製?
假如你來過日本,也是有十分受歡迎的日本牛肉拉麵。實際上,日本牛肉拉麵始於我國,但變化後味兒不一樣。要做日本牛肉拉麵,你必須提前准備雞脯肉、蝦干、生抽、醋和別的調味料。具體方法如下所示。鮮面條:鮮面條的品種應當比較豐富。依據水分含量分成生面和半世面。含水量確定烹制時長;依據拉麵機刀片型號的不一樣,分成波紋面、圓面和圓面。
Ⅲ 日本人做的面條都是非常勁道的而且很好吃,是否有配方呢
一般來說,做面條的面團,水和麵粉的比例0.5:1。
1.和面
在麵粉里加入一個打散的雞蛋和1.5克食用鹽(利用鹽離子的作用使麵筋蛋白質之間的作用相互加強,在煮的過程中不容易煮爛),和面使用涼水就可以(如果天氣很冷使用溫水),加水時不能一次性加入,一次次得來,只要麵粉都能揉到一起就可以。
2.揉面
揉面時一定要把控水份,揉到軟硬適中就可以(面揉好後用刀切開看一下,裡面沒有生麵粉就可以了。將揉好的面放入塑料袋中醒5-10分鍾)
這樣做出的面條就很勁道,特別有嚼勁…
日本的「三大麵食」分別是拉麵、烏冬面、蕎麥面。
面條最早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但是被日本人改造成了極有當地風味,形式獨特的日式麵食。
看日劇的時候,在寒冷的冬夜吃一碗拉麵,帶著呼嚕嚕的聲音,確實自己也想來一碗了。
拉麵,蕎麥面,烏冬面或其它的面其實在日本不同地區有了代表性的品牌名稱,比如札幌拉麵和東京拉麵,它們各有各的好吃。
先介紹拉麵,日本拉麵不是像中國的蘭州拉麵是抻拉出來的,而是切出來的。因屬於中文外來語,故常用片假名來拼音「ラーメン」,日文漢字寫法有「拉麺」、「老麺」、「柳麺」三種。
早期最普遍的拉麵是加上日式叉燒、筍子的醬油口味,現在拉麵的口味也多樣化了。比較出名的是豚骨拉麵,就是豬骨湯配製的拉麵。
日本拉麵的面條都是用小麥粉或者強力粉、水、鹽,以及「鹼水」製作而成,顏色大多是黃色,就是所謂的鹼水面條。
鹼水是指碳酸鉀和碳酸鈉的混合物(有時也會加入磷酸)。
鹼水是屬於鹼性,會讓麵粉中的谷蛋白黏膠質產生性質變化,讓面條具有光澤感和增加彈性,也會讓麵粉中的黃酮類變成黃色,讓面條具有獨特的顏色。
此外,有人因為不喜歡鹼水那種獨特的味道,而改用雞蛋替代,即加入雞蛋製作面條。
日本面條一般面條中水的比例大約為20%到40%,因為水含量(加水率)較高的面條較柔軟,耐浸泡;水含量低的面條比較有勁,能夠更多地吸收湯的味道,但容易泡爛。
至於面條的粗細就更不同了,但通常一家拉麵店只使用一種面條,有名氣的拉麵店都自己製作面條,再加上自製的湯頭,就是獨一無二的品牌面了。
除了面條和湯底,配料也很重要。面上通常會放上的配料包括:叉燒肉、海苔、豆芽、白菜、雞蛋、蒜末、筍、魚板、玉米粒、雪菜、土豆、燉肉、酸梅等等。
最後可以再加一些香油或者香辛料。
這樣就可以端出一碗日式拉麵了,下面來看日本的烏冬面。
根據香川縣的口頭傳說,從大唐中土歸還的空海大師帶回烏冬面的製作放法,也是從中國傳入的,但是這種面條在中國好像失傳了。
烏冬面比較粗,用中筋性(相當於歐美標準的低筋性)小麥粉加入若乾的鹽製作而成,面條較粗(直徑4毫米~6毫米),食用時多採用魚干、海帶以及醬油製作的湯底。
既可以做成冷湯面,也可以做成熱湯面,很容易調制,是日本人家裡常備的食物。
烏冬面的特條是面條滑溜、爽口、勁道十足,口感有點像麵粉和米粉之間的。
最經典的日本烏冬面做法,離不了牛肉和高湯,面條滑軟,醬湯濃郁。
也可以搭配不同的佐料,比如在面上加上裙帶菜、蔬菜天婦羅、小蔥一起食用。
蕎麥面在日本也是很受歡迎的一種,蕎麥原產於中亞,古代就已經傳入中國,後傳入日本。
蕎麥粉在日本被用於做面條,已經是十六世紀末的事了。
當時,日本人學會了在蕎麥粉中摻入少量小麥粉、山葯來提高面團粘性,摻入的比例不等。
製作的方法是將面團反復揉搓,然後用擀麵杖擀成較薄的面片,再將面片手切成面條,也是一種切制的面條。
蕎麥粒每年收獲兩次,春秋各一次。使用剛收割後的蕎麥粒磨粉做成的蕎麥又稱為「新蕎麥面」,這種當季的味道與醇香也是別具一格。
食用時加上各式不同的佐料,如熱吃的蕎麥湯面可用柴魚片、海帶、醬油、清酒等澆制的湯和蔥花、七味粉等。
如果是冷蕎麥面,用比熱吃時較濃的醬汁,加上蔥花、山葵糊、生鵪鶉蛋、紫菜絲等。
也可以配上許多不同的菜,如天婦羅、紅燒油炸豆腐、生雞蛋、蘿卜泥等等。比較特殊的也有紫菜卷、咖喱蕎麥面條等不同風味的食品。
除了上面三種面,日本還有冷麵和素麵,就不一一介紹了。總而言之,日本人非常喜歡吃面,面條在日本被大大的普及了,不同地方的人根據自己的口味製作了不同的面條和湯底。
謝謝觀看!請批評和指正。
Ⅳ 日本拉麵怎麼做
日本拉麵,源自中國,在日本成為代表性的大眾麵食。日文為「ラーメン(拉麵,羅馬音:ramen)」、「そば(羅馬音:soba)(蕎麥面條)」、「中華そば」等。具體日本拉麵怎麼做?下面我告訴你。
日本 拉麵做法
日本拉麵材料:精粉2500克,水1500克,鹼面25克,鹽少許。
1.將麵粉和鹽面一並放入面盆內,一手倒水(水溫:冬暖,夏涼,春秋溫),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麵粉與水全部摻合後揉光成團,再用雙手蘸水將面搋勻,搋到盆凈面光,不粘手為止。
用凈布蓋上餳約半小時。
2.將鹼面用水100克化開成鹼水。
3.將使用手工或機械製作的面條煮好,加上利用豬骨(豚骨)或雞肉、蔬菜、小魚乾等熬煮的湯頭,大多都會再搭配叉燒肉、筍子、蔥花等配料。
大部分的面條都是使用麵粉(小麥粉、強力粉)和「鹹水」(かんすい,又被音譯為「甘素」)為原料,顏色大多是黃色。鹹水是指碳酸鉀和碳酸鈉的混合物(有時也會加入磷酸)。這是由於曾有人使用內蒙古的湖水來製作面條,結果發現面條變得更加好吃,因此研究了湖水的成份之後,發展出了這樣的配方。鹹水是屬於鹼性,會讓麵粉中的谷蛋白黏膠質產生性質變化,讓面條具有光澤感和增加彈性,也會讓麵粉中的黃酮類變成黃色,讓面條具有獨特的顏色。
日本戰後有一段時期,出現了許多品質惡劣的「鹹水」,並且對健康可能會有不良的影響。現在日本農林規格(JAS)制定了成份的規定,鹹水已經不再有安全性的問題了。此外,也有因為不喜歡鹹水那種獨特的味道,而改用雞蛋取代的做法。水含量(加水率)較高的面條也會更加柔軟,一般水的比例大約為35%。
拉麵的湯底大多有基本的調味材料,再添加不同的額外材料,成為各式各樣的湯頭。此外使用各地區不同的食材,也產生當地獨特的口味,使拉麵成為深入日本各地的普遍食物。
小麥碾去麩皮,即得麵粉。麵粉營養價值的高低,與其加工精度十分密切。根據加工精度,麵粉分為標准粉、富強粉和精。標准粉加工精度較低,保留了較多的胚芽和外膜,各種營養素的含量較高。
營養成分:每100g小麥粉含澱粉和糖類71.5g、蛋白質約11.2g、脂肪1.5g、含有維生素B1、B2、E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另外,還含有卵磷脂和麥芽糖酶、澱粉酶、蛋白分解酶等。
日本 拉麵起源
早期最普遍的是加上叉燒肉、筍子的醬油口味,但現在拉麵的口味也越來越多樣化。
日本拉麵源自中國。日本最早關於中國面條的記載是明朝遺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後,用面條來款待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國。
「ラーメン」(日語羅馬字:ramen)的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說法。被最多人認同的說法是來自漢語的「拉麵」,所以漢字寫做「拉麵」。另外的說法包括:老面、鹵面、柳面(一個姓柳的.中國人拉麵師傅)。
在明治時代早期,拉麵是橫濱中華街常見的食品。1900年代,來自上海和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賣切面,配以簡單的湯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間,拉麵在日本開始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來自美國的廉價麵粉和從中國戰場回來的士兵使得中國風味的面條大行其道。1958年,華(台)裔日本人(出生於台xx南市)安藤百福(中文名:吳百福)發明的方便麵(方便麵)叫「拉麵」,創立日清食品公司。拉麵成為流行的方便食品。由此「拉麵」這個詞的使用也超過了其他的名稱的使用。1980年代,日本拉麵成了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各地都有人研發出別具地方風味的拉麵。近年來,由於對瘋牛病的恐懼,日本人對和拉麵的顧客層相同之另一快餐食品「牛肉蓋澆飯」的消費明顯下降,拉麵成了上班族的第一午餐選擇。
Ⅳ 請問你知道日本拉麵生面條的製作配方嗎
日本拉麵與中國拉麵做法基本一樣,除面的粗細外,一般以湯料味道大致分為四類,骨湯面、清湯面、醬湯面、醬油湯面。骨湯面以豬骨或雞骨為原料,味道濃厚。清湯面則清澈見底,調味以鹽為主,味道清淡。醬湯面以日本的大醬為原料,醬香味濃。醬油湯面一般以醬油為原料。但不管何種拉麵,除上述原料外,日本的拉麵湯料中一般還要加入各家的獨特味道,如放入海帶、竹夾魚、和青菜甚至蘋果等,使各家的湯料各俱微妙的味道。 手工拉麵配方:新鮮高筋麵粉1000克、筋力源F(鮮面專用)8-10克、鹽6-8克、30-40℃溫水600-640克。工藝:將筋力源、鹽加入溫水攪拌溶解,再分三次加入麵粉,揉和成面團,面團溫度控制在30℃左右,靜止醒發25-30分鍾。再搗抻揉成條,反復6-7次拉伸對折,擰成麻花摔打,搓成20毫米粗30公分長圓條,抹點清油,蓋上干凈白布,隨時為顧客拉成面條,每碗約1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