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做衛生的叫什麼道
⑴ 日本的醫療衛生狀況
2000年WHO專項報告根據以下指標體系對其所有成員國的衛生系統進行了排名。日本衛生系統幾個主要指標的排名分別為:健康水平第1位,財務負擔的公平性第8-11位,用美元比價換算的國際購買力平價衡量人均衛生支出第13位,整個衛生系統的總體績效第10位(如圖所示)。日本的衛生系統之所以有這樣大的成就,主要是日本所採用的衛生體制決定的。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日本就建立了覆蓋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險制度。日本的醫療保險有國民健康保險和雇員健康保險之分。前者是普通國民(包括農民、自營業者和退休人員)參加的保險;後者為雇員健康保險,即受雇於5人以上企業的勞動者及其家屬都必須加入的保險,包括四種以特定雇員為對象的健康保險項目:船員保險、國家公務員等共濟組合、地方公務員等共濟組合、私立學校教職工共濟組合。其中根據主辦者的不同又可分為由政府主辦,健康保險互助會主辦的兩大類。政府主營的部分主要吸納沒有設立健康保險互助會的中小企業參保,而健康保險互助會則是由大型企事業自己分別設立並掌管的互助性保險機構。 目標達成績效健康滿意度財務負擔的公平性總體目標達成按國際美元計算的人均水平支出健康績效 整個衛生系統的總體績效水平健康分配水平滿意度分配1363—388—11113910 1.日本社會保障體系的構成 日本現行的社會保障包括狹義的社會保障、廣義的社會保障及社會保障相關制度。狹義的社會保障包括:公共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公眾衛生及醫療、老年保健五個方面。廣義的社會保障是在狹義社會保障的基礎之上加上恩給、戰死者援助。社會保障相關制度包括住宅制度和就業對策。日本的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共有63種制度組成,其中日本的社會保險在整個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占據主導山碧地位。日本的社會保險分為健康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四個方面。2.日本的衛生行政體制 國家層面上,厚生勞動省負責制定國家衛生、社會保障和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政策並且領導全國47個都、道、府、縣推行衛生保健計劃。厚生勞動省下設統計信息部、傷害保健福利部、健康政策局、生活衛生局、醫葯安全局、老人保健福利局、兒童家庭局、保險局、社會保險廳以及地方醫務局等。47個都、道、府、縣都獨立設置自己的衛生主管部門,名稱自主決定。大多數將「衛生保健」與「福祉」的功逗液舉能設置在一起,稱為「保健福祉部」或「健康福祉部」。在基層的市、町、村,一般設有保健福利科,其下設有民生系、保險系、衛生系等,主管當地的醫療衛生保健工作。3.日本的醫療衛生體系及資源配置 日本的醫療衛生體系可以簡單地劃分為醫療系統和保健系統。日本的醫院分為國有和民營兩類。 300 張病床以上的大中型醫院基本都是由國家或地方政府舉辦;中等以下規模的醫院和診所以民營為主。公立醫院的社會定性是非營利性公益性機構,所以,它們以「提高效率、服務透明、安定運行」為目標。2003 年全國平均醫院收入/支出比為93.9 % ,比去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這說明公立醫院總體上是虧損的,虧損部分由國家和地方財政補貼。在日本,除了醫療內容以外的幾乎所有的關繫到人的健康問題都屬於保健的范疇,並且基本上都有立法作為支持。如:營養改善法、母子保健法、老人保健法、預防接種法、健康促進對策,醫療法、葯品法、自來水法、食品衛生法以及墓地、埋葬等相關法律。保健服務一般由保健所和市町村的保健中心提供。⑴日本醫療機構的分布 截至到2003年10月1日,日本共有醫院9178間(其中普通醫院8116,精神病院1069,結核病院2),其數量為昭和40年的1.3倍;普通診療所和牙科診療所到2003年10月1日分別有94819間和65073間,這分別是1966年的1.5倍和2.3倍。醫療機構可以由醫療法人開設,也可以由個人開設。醫療法人開設的醫院占總數的60.2%、個人開設的則占總數的10.4%。其中,普通診療所和牙科診療所分別有55.2%、87.5%是由個人開設,這也是日本醫療機構的最大特點。2003年10月1日止,日本的醫院共有1642593個病床,平均每10萬人擁有的病床數是1289.0個,這是1966年每10萬人所擁有的病床數量的1.4倍。在不同的都道府縣也有很大差異,如高知(KOUTI)縣,每10萬人擁有2456.9張病床、鹿兒島埋賣(KAGOSIMA)每10萬人擁有2025.0張病床,而琦玉(SAYITAMA)縣,每10萬人僅擁有878.1張病床、千葉(TIBA)縣,每10萬人也只擁有941.2張病床。普通診所的病床數到2003年10月有196596張,每10萬人平均擁有154.3張。不同種類的病床的利用率以及其他病床的利用率每年為80%多;精神病的病床在1986年利用率超過了100%,2002年為93.2%;結核病的病床使用率較低,2002年僅為43.7%。⑵日本的醫療工作人員 戰後,由於醫生數量不足,為了在1986年能夠達到每10人擁有150個醫生的目標,日本政府加大了對醫生的培養力度。到1966年日本每10萬人擁有111.3個醫生, 2003年底登記的醫生數量為262678人,平均每10萬人擁有206.1個醫生。如果按照1976年的培養速度進行下去,醫生的數量將會嚴重的供過於求。厚生省設立的「未來醫生供給需求的討論委員會」對上述情況進行討論。該委員會在1987年6月提出 「到1996年至少減少10%新加入的醫生」的建議。在以後多次對醫生供需形勢進行研討的基礎之上,厚生省要求文部省削減醫科大學(醫學部)的招生人數,2001年的招生人數相對於1985年減少了8%;與此同時牙科大學(牙科部)的招生人數也相應減少,1998年牙科大學(牙科部)的入學人數比1985年減少了19.7%。4.醫療保障項目及內容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日本就建立了覆蓋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險制度。日本的醫療保險有國民健康保險和雇員健康保險之分。前者是普通國民(包括農民、自營業者和退休人員)參加的保險;後者為雇員健康保險,即受雇於5人以上企業的勞動者及其家屬都必須加入的保險,包括四種以特定雇員為對象的健康保險項目:船員保險、國家公務員等共濟組合、地方公務員等共濟組合、私立學校教職工共濟組合。其中根據主辦者的不同又可分為由政府主辦,健康保險互助會主辦的兩大類。政府主營的部分主要吸納沒有設立健康保險互助會的中小企業參保,而健康保險互助會則是由大型企事業自己分別設立並掌管的互助性保險機構。 由於日本的醫療保險是強制保險,所以一般雇員和公務員從工作之日起便從工資中自動扣除保險費。參加國民健康保險的農民和自營業者因為是非工資收入者,只能自己到市町村政府交納。按制度規定,滯納保險費者醫療費必須自行負擔。醫療保險費負擔比率在各種保險之間有一定的差別,國民健康保險是按每戶定額收取保險費,平均每戶一年150,893日元。在職職工醫療保險中,一般受雇者保險費率為8.5%,勞資各負擔4.25%;船員保險徵收比率為8.8%,勞資各負擔4.4%;公務員原則上個人繳費部分在2.46-5.00%之間;私立學校教職員的繳費比率為8.45%,這兩類也是由勞資各負擔一半。此外,醫療保險規定,無工作能力、無收入來源和無法交納保險者,經核實可劃為生活保護范圍,免交保險費,享受免費醫療;收入低下的農民和自營業者可享受免交一半保險費的待遇。5.日本的保健體系:費用控制和改革嘗試 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更嚴格的物價控制,穩定的基金儲量以及各種保險的自負比例的增加, 2002年日本在歷史上第一次減少了醫療開支。這種縮減並不是因為根本的結構改革造成的,而是由於傳統的統計口徑造成的 。在2002年進行的每兩年一次的常規性審查中,醫療服務和葯品的價格平均減少了2.7個百分點。這也造成了所有的醫療開支減少了0.7個百分點。由於經濟的停滯,有很多改革的意見都把有效率的支付體系,醫療保險的結構以及醫療服務分配作為重點。當然,另外一些意見也認為日本的醫療保健體系沒有承擔起應負的責任。6.日本醫療保健體系的結構改革 改革建議1:實行新的付費制度 政府和專家都認識到按服務項目收費是造成高支出的主要原因。因此,這也是政府在2003年5月對急性的病人引入綜合性的付費制度的最大動力。這種體系僅限於80家大學中醫院和兩家國立的醫療中心(關於癌症和心血管病的醫療中心)。病人組成一個Diagnosis and Procere Combinations (DPCs)。這不同於美國的DRG/PPS系統。日本2004年5月正在考慮將以DPCs為基礎的付費系統擴大到其它醫院。盡管它的應用還有許多限制,但眾多限制因素中的一個是只有將近10%的醫院正在使用作為現行制度基礎的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原則。 改革建議2:重構醫療保險制度 為了實行結構改革,在2002年12月勞動保障和福利部門提出了兩個可供選擇的方案。最基礎的方案稱之為交叉補助計劃:對各個保險計劃進行調整已消除不同年齡和收入參加者之間的差別,最終把所有的計劃整合到統一的地區財務計劃中。這將解決由於老齡化加劇引起的所有問題包括:基金負擔加劇,CHI財政危機,保險計劃的崩潰。但是EHI計劃反對這種提議,因為該方案將增加他們的交叉補助的負擔,他們認為保險費的確定方法不公正,因為自營業者總是傾向於少申報他們的收入。另外一個問題是在醫療衛生體制中起積極作用的地方政府反對這一方案。因為他們毫無經驗,以及可能會面對的財政危機。另外一種方案認為可以通過對75歲或75歲以上的老年人制定單獨的醫療計劃減少EHI計劃的負擔。從表面上看這一方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考慮到這一方案所需的資金你就會明白:除非這一方案可以通過EHI計劃的保費和政府財務上的支持,否則的話高漲的老年人保費將會引起嚴重的政治問題。 改革建議3:新的「自由市場」的理念 在日本現行的醫療衛生體制下,不允許平衡賬單或者對患者收費超過醫療保險返還的金額。MHLW和日本醫療協會都反對平衡賬單,並且認為所有的患者都應該得到平等的醫療服務。 迄今為止,關於平衡賬單的爭論基本上都是意識形態上的,而實際層面上關於操作的介紹則很少。首先,私人的保險公司沒有動力也沒有專業技術來提出這種主張,他們沒有合適的機制防止內科醫生進行邊誘導需求。第二,更多的醫院將會向公眾提供更高技術,高質量的治療。這與他們根據病人的付費能力進行治療有很大區別。 關於是否允許投資者擁有醫院的爭論更多是意識形態方面的,而非實際操作方面的。改革需要市場競爭,醫院不應該持有股份,同時,MHLW和JMA認為醫院不應該把股東的利益放在患者和社區利益之上。 通向以市場為基礎的醫療的大門已經敞開了,但是開放得還很小。MHLW和JMA都持有反對的意見:民意調查表明,大多數民眾不願意改變當前的體制,因為一個人所獲得的服務的質量和數量可以反映出他的支付能力。 改革建議4:面向患者的醫療服務提供系統 日本醫療體系所需要進行的改革不僅僅只關注政策制定或支出的問題。病人對醫院的抱怨持續了很多年:等待時間過長;醫生披露的信息太少;還有整個醫療衛生系統的冷漠和傲慢,一些關於醫療事故的報告在媒體上廣受關注。MHLW試圖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是很多方法都不成功,他們非常願意與JMA聯合起來。盡管要改革當前的服務提供體系,在政治和管理的層面上有很多問題,也有很多結構上的障礙。 首先,由於病人可以自由地到所有的醫院和私人診所就診,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較長時間等待的問題。與地方醫療診所相比很多病人更願意到聲望較好的醫療服務中心就診,因此等待時間長是醫療服務中心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對長的等待時間不滿,MHLW嘗試著利用私人醫生的形式來減少大型醫院門診的需求。 其次,日本的信息披露過少是因為較短的會診時間。這主要是由於咨詢的時間太短,同時收費制度以及醫生傳統的職業道德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這將因為新的醫生的加入而有所改變)。最近,關於醫療事故的報道增加,主要是因為人們更願意披露和了解這些信息。為了應對這種變化,在2002年MHLW提出了關於醫療提供系統的改革建議,建議強調了病人的預期和對於透明度披露的需求。
⑵ 請問,日本有多少各部門,部長稱謂又叫什麼
日本的省相當於我們的部,省的長官可以稱「大臣」,相當於「部長」;廳的級別比省低,相當於我們的總局。
還有,防衛廳已經升格為防衛省。
內閣官房:(日文:ないかくかんぼう;英文:Cabinet Secretariat)相當於我們中央書記處、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的綜合職能,但職權更大些。是日本內閣所置的行政機關,負責整理閣議(內閣會議)事項、內閣的庶務,以及對各部門的施政作出總合調整。內閣官房長官兼國務大臣,是首相的左右手,往往會參與首相的組閣過程。
國家公安委員會:相當於我們的公安部。警察廳只不該委員會下屬的一個部門。
總務省:(そうむしょう、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其主要管理范圍包括了行政組織、公務員制度、地方行財政、選舉制度、情報通信、郵政事業、統計等。
厚生勞動省:是日本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主要部門,厚生勞動省設有11個局,主要負責日本的國民健康、醫療保險、醫療服務提供、葯品和食品安全、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弱勢群體社會救助等職責。以及7個部門,在衛生領域,其涵蓋了我們的衛生部、食品葯品監管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醫療服務和葯品價格管理、勞動社保部的醫療保險、民政部的醫療救助、國家質檢總局的國境衛生檢疫等部門的相關職能。
國土交通省:(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rism)其業務范圍包括國土計劃、河川、都市、住宅、道路、港灣、政府廳舍營繕的建設與維持管理等。相當於我們的國土資源部、交通部、水利部、鐵道部等部門。
外務省:相當於我們的外交部。
防務省:相當於我們的軍委和國防部。
財務省:也稱大藏省。相當於財政部。
經濟產業省:(日文:経済產業省、けいざいさんぎょうしょう)隸屬日本中央省廳。前身是通商產業省。它負責提高民間經濟活力,使對外經濟關系順利發展,確保經濟與產業得到發展,使礦物資源及能源的供應穩定而且保持效率(經濟產業省設置法3條)。相當於我們的商業部。
農林水產省:(日文:のうりんすいさんしょう,英文: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of Japan.),簡稱農水省。農林水產省所管轄的包括了農業畜產業、林業、水產業、食物安全、食物穩定供應、振興農村。
法務省:(日文:法務省ほうむしょう、英文:Ministry of Justice)是維持基本法制、制定法律、維護國民權利、統一處理與國家利害有關的訴訟的行政機關。在一般情形下,國務大臣由法務大臣來升任。在大日本帝國憲法時期,司法省是法務省的前身。
文部科學省:(Ministry of E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簡稱MEXT),是日本中央政府行政機關之一,負責統籌日本國內教育、科學技術、學術、文化、及體育等事務。2001年1月6日起由原文部省及科學技術廳合並而成。相當於我們的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體育總局、宣傳部等部門。
環境省:相當於我們的環境保護部
⑶ 為何說只要看日本的下水道,就知道日本人有多愛干凈
日本的下水道是非常干凈的,裡面的水非常清澈,一點都不誇張的說裡面都可以養上魚。從這點來看,日本就是非常干凈的一個國家,治理的也是非常好的,這也是很多遊客都喜歡去日本旅遊的原因,去了日本旅遊之後,看到那裡的環境衛生就會讓人覺得非常舒服的。
在日本這些下水道裡面養的金魚,也成為了遊客的觀賞景點。很多外國來的遊客都非常佩服,日本竟然能做到這么干凈,日本的環境衛生是非常好的,我們也應該多向日本學習一下,很多國家都很難做到日本這樣子,真的不得不佩服。
⑷ 日本把衛生間或廁所怎麼說
お手洗い、御手洗。
由於「御手洗」和「お手洗い」的寫法很相近,所以對日本以及對日語了解不多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兩者是同一個東西。
其他地方諸如家裡或者公園之類的洗手處是不能叫做御手洗的。御手洗並不具備廁所功能。也會直接把神社寺廟附近流過的小河當做供遊客洗手的地方,叫做「御手洗川」。京都下鴨神社的御手洗川很有名。
分類:
住宅衛生間空間的平面布局與氣候、經濟條件,文化、生活習慣,家庭人員構成,設備大小、形式有很大關系。因此布局上有多種形式,例如有把幾件衛生設備組織在一個空間中的,也有分置在幾個小空間中的。歸結起來可分為兼用型、獨立型和折中型三種形式。
獨立型
浴室、廁所、洗臉間等各自獨立的衛生間,稱之為獨立型。獨立型的優點是各室可以同時使用,特別是在高峰期可以減少互相干擾,各室功能明確,使用起來方便、舒適。缺點是空間面積佔用多,建造成本高。
⑸ 日本的最干凈最香的地方就是廁所
說日本是世界上最干凈的國家不為過,干凈、整潔一直是這個國家的代名詞,清新的空氣、安全的直飲水、人性化的衛生間、素凈優雅的著裝、一塵不染的馬路、明亮整潔的便利店......日本到底干凈到什麼程度?
最香的是廁所
想讓如廁變成一種享受,除了帶好手機,還有一個辦法——去日本。在日本待過的人都知道,商場里順著香味兒一路走,准能找到廁所。甚至在日本的成田機場,廁所是整個大廳里最香的地方。
這首先就得益於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統,雖然60%的日本家庭都擁有私家車,但更多人還是會選擇乘坐公交或者地鐵出行,蜘蛛網一樣四通八達又十分准時的公共交通網路足以把他們送到任何地方。
同時,嚴格的汽車污染管理條例也讓尾氣「無處可藏」,即使是「高大上」的名牌進口車也躲不過被安裝尾氣控制裝置的命運。
天時地利人和
日本到底為什麼會這么干凈?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少。關於「天時」,日本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濕潤多雨,頻繁的降水可以時不時地洗滌城市的各個角落,沖刷街道上的浮塵和泥土,凈化路面和空氣。降水多,排水更要給力。
日本多山地,排水系統設計十分精巧,部分城市地下水系統甚至可以全程電腦監控,雨再大也能保證排水暢通。
此外,東京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排水系統——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全長6.4公里,由5個65米高、32米寬的巨型豎井和內徑為10米長的管道連接組成,收集的雨水最後匯集到59根重500噸的大柱子撐起的巨大蓄水池中,處理循環再使用,不僅壯觀宏偉堪稱「地下神廟」。
搞衛生從小抓起
日本這種重視公共衛生的傳統不僅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從兒時起便培養文化和習慣。日本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們有一門必修的「勞動技能課」,約等於中國的勞動課。
學生們在課上不光學習做飯、縫手提包,還要定期打掃學校衛生。從教室到走廊再到廁所,每個班在學校內還有自己的衛生區,學生們輪流排班打掃衛生。
這樣一來,學生們既可以得到鍛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能夠珍惜勞動的成果,培養良好的公德意識。日本的學生完全可以自信地說:看!整個學校都被我們承包了。
無垃圾神話
如果你在日本看完一場球賽或欣賞完一部電影,離開場館時,你肯定會被這些公共場所的干凈程度嚇一跳:所有觀眾都會自覺把爆米花袋子和飲料瓶帶走,就連最讓人討厭的瓜子皮也從來不會出現在地面上。
早在1994年廣島亞運會閉幕式結束時,日本6萬觀眾離場卻幾乎沒留下什麼垃圾,就書寫了當時的神話。
2014年巴西世界盃比賽散場時,只有日本球迷所在區域的地面是干凈的,甚至還有球迷自發為對方球迷區域清理垃圾。這一舉措讓國際足聯都公開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