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哪些行業巨頭
⑴ 日本汽車行業三巨頭有哪些
【太平洋汽車網】日本汽車行業三巨頭是豐田、本田和日產,三款車都是各有各的特色的,他們都是一些時間很久的老企業,很多東西已經發展的很完善了,對於汽車的整體情況來看,區別並不是很大。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MotorCorporation),簡稱豐田(TOYOTA),是一家總部設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和東京都文京區的日本汽車製造公司,屬於三井(Mitsui)財閥。汽車標志是TOYOTA,此標志發表於1989年10月,TOYOTA創立50周年之際,設計的重點是橢圓形組成的左右對稱的構成。橢圓是具有兩個中心的曲線,表示汽車製造者與顧客心心相印。並且,豐田(TOYOTA)的第一個字母T,是由三個橢圓形成一個程式化的T,它被定義為“消費產品的靈魂工會“。背後的空間表示TOYOTA的先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拓展延伸,面向未來,面向宇宙不斷飛翔。
本田指的是本田株式會社(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廠家,汽車產量和規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車廠家之列。本田公司在80年代成立了商標設計研究組,從來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件設計圖稿中,確定了的三弦音箱式商標,也就是帶框的“H”,H是“本田”英文Honda的第一個字母。這個標志體現出技術創新,職工完美和經營堅實的特點,同時還有緊張感和輕松感。
日產乘用車公司成立於2003年,秉承“人·車·生活”的企業願景、“領先半步”的理念和不甘平庸、勇於開拓的企業精神,不斷為消費者提供先進、可靠的汽車產品,滿足智能化互動體驗需求。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齊賀松)
⑵ 日本都有哪些著名企業
1、索尼
是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索尼是世界視聽、電子游戲、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者,是世界最早攜帶型數碼產品的開創者,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世界電子游戲業三大巨頭之一、美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
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索尼排名第100位。
⑶ 日本的前五大產業是什麼按順序來
1、汽車產業:進入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汽車在日本得到普及。 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5%—50%左右,是日本的龍頭產業。
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資源與能源貧乏,所以很謹慎開發大排量車型,日本汽車的總體特色是注重經濟實用,更加追求良好的性價比,對於節約資源和降低石油消耗的造車理念讓日本汽車先於歐美、成為節能、降耗的先行者。
2、動漫產業:年產值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8%—25%左右。
日本動漫對日本社會的影響非常深遠,幾乎所有當代日本人都受到過漫畫的影響,如同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連環畫(小人書)對中國人的影響一樣。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日本漫畫也隨之變化,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3、數字媒體產業: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數字媒體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鋼鐵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5%—17%左右。
4、情色產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3%——20%左右。眾所周知,日本的情色產業,在戰後幫助日本度過了一段經濟低迷期。
5、電器製造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11%左右左右。
(3)日本哪些行業巨頭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的大致發展:
回顧日本的經濟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從「成功」轉向「失落」的曲線。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率先復甦,突飛猛進,曾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010年被中國超越)。
1985年,日本經濟進入泡沫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來。
1868年~1945年屬於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
經過1894年的甲午海戰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並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資源類產品,成為西方國家中的後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56.8%,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機中,日本同樣受到巨大打擊,工業生產降幅超過35%。
在此背景下,日方開始宣揚對外擴張理論,並走上了擴軍備戰之路。
從1931年入侵我國東北到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的戰爭費用直線上升,國債余額從1930年的62億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億日元。戰爭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1946年~1985年屬於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946年~1955年為戰後經濟復興時期。戰後,日本在美國佔領當局的「間接統治」下,推進了解散財閥、農地改革、勞動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從戰時統治經濟向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轉變,這被稱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採取的「傾斜生產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方式將經濟重建重點放在煤炭、鋼鐵的擴大生產上,通過兩者的循環增產,階段性地帶動其它產業發展。
1951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為日本經濟起飛帶來了機遇,大量的戰爭特需使日本工礦業明顯活躍起來,經濟觸底反彈。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宣告美國對日本全面軍事佔領時期的結束,日本取得主權國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55年又加入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以二戰戰敗國身份回歸國際社會。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經濟指標已全面恢復或超過戰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