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秋節有哪些
Ⅰ 中日韓三國在中秋的時候分別有什麼樣的習俗
韓秋夕去掃墓、修墳頭,舉行有趣的民俗活動、唱歌跳舞;我們向月亮祭祀、賞菊,登高,吃螃蟹吃月餅;日本舉辦隆重的歌舞晚會,慶祝豐收 ,喜歡進行祭祀。
Ⅱ 日本有中秋節嗎
日本有中秋節。
在日本,很少聽到中秋節這個說法,但賞月的習慣依然受到中國影響。日本人習慣把每個月的陰歷十五號夜裡或當天的滿月稱為「十五夜」(じゅうごや),而8月15日這天的滿月,還可以稱為「中秋の名月」(ちゅうしゅうのめいげつ)。類似於中國的中秋賞月。
「中秋」對日本人來說不僅意味著賞月,還要向神明進獻貢品,感謝神明的賞賜,並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日本沒有中秋吃月餅(月餅・げっぺい)的習慣。一般來說最常見的食物是「月見團子」(つきみだんご)。
月見(つきみ好譽)就是「賞月」搜襪扒的意思,而團子指的是一種糯米制的糕點,裡面一般沒有餡兒,嚼起來軟軟的糯糯的,日世昌本人非常喜歡吃,也常把它用作祭神的供品。月見團子的形狀像滿月,傳統的賞月方法是將桌子放在能看得清月亮的地方,然後在側面的盤子上擺好15個團子。
相關說明
像中國的情況一樣,日本的中秋賞月習俗也主要是在城市居民中進行。農村地區很少賞月活動,或者說,即使有賞月行為,也不是在節日里固定要做的事。農村十五夜的主要習俗是慶賀農作物的豐收。
日本自古就有一種「初穂祭(慶祝初次收穗的祭祀)」或叫「秋の収獲祭」的習俗,也是在秋天舉行的一種儀式。於是八月十五賞月宴飲的習俗到了鄉下就變為慶賀豐收,並一直保持到現在。
日本人傳說,十五夜,月亮上開滿桂花,桂樹下有白兔在做日本燒餅。他們沒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
在十五夜,日本鄉村民眾的主要習俗主要是祭月、慶豐收。祭月既是對自古就有的月亮信仰的繼承,也融合進了慶豐收的內容,而且它主要是一種感謝上天佑助豐收的祭禮,這時月亮成為上天的代表。
人們在月光朗照的地方擺上芒草或其他鮮花,供上剛收獲的芋頭、紅薯、白蘿卜、豆子等,用新糧做的食物如團子、饅頭、年糕、米飯、面餅等,還有蘋果、梨、柿子等水果。
Ⅲ 日本中秋節吃什麼
日本是沒有吃月餅這個概念的。他們在賞月時吃的是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一些餐飲品牌,會推出「賞月限定」產品。比如金拱門每年都會有的月見漢堡,各種食物都是圓月的造型,看上去溫暖又溫馨。
在十五夜,日本鄉村民眾有一個習俗就是祭月、慶豐收,為了對自然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人們在月光朗照的地方擺上芒草或其他鮮花。供上剛收獲的芋頭、紅薯、白蘿卜、豆子等。用新糧做的食物,如團子、饅頭、年糕、米飯、面餅等,還有蘋果、梨、柿子等水果。
有的地方還擺上水酒,旁邊放上燈籠。在這些供品裡面,最重要、最有十五夜節日特色的是芒草(ススキ)、芋頭(里芋 さといも)、月見団子。
在日本也有中秋賞月的習慣:
據說這習慣是在日本平安時代(唐朝),從中國傳入的。在日本後來與農業活動相結合,也稱「芋明月」,或中秋明月。
起初,貴族們在中秋時一邊欣賞倒映在水面和酒杯里的月亮,一邊聆聽詩歌或用管弦演繹風流韻事。這種賞月活動得到廣泛舉行,是在江戶時代,但賞月這種風雅之活動,也被演變成「慶祝收獲、祈禱來年豐收的收獲祭」了。
Ⅳ 日本和韓國的中秋節分別叫什麼有什麼習俗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歷,改用陽歷,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感恩節」,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中秋在韓國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3天假。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所以每逢中秋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韓國人在中秋節會吃松餅。
Ⅳ 中秋節在日本又稱為什麼
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日,也是韓國、日本等國的傳統節日。
韓國人又稱中秋節為「秋夕」或「感恩節」。中秋節在中國不是法定節日,韓國則放假五天,是一年中放假最長的節日。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
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泰國人民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 緬甸人在8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 朝鮮稱中秋為「秋夕」,時在農歷8月15日。金風盪暑,五穀豐登, 月圓又明,喜氣洋洋。 此外,中秋節在印度稱「明月節」;尼泊爾叫「德賽節」;印尼 稱「大月節」;寮國呼「月福節」等等。雖說名目各異,但祭月、祈 月、賞月、團聚等風情基本一致。
Ⅵ 外國人也過中秋節嗎外國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並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月見節」:吃團子,賞月會
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採集象徵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後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神話。 日本人過中秋吃的不是月餅,而是江米做的「團子」,它形狀各異,餡兒以豆沙為主。如今日本只有少部分地方保留著過「月見節」的習慣。
韓國「秋夕節」:家團圓,品松糕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 秋夕在韓國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從農歷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佳節。 韓國「秋夕節」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後全家人一起跳舞、賞月。女孩子們穿上艷麗的傳統服飾,玩起古老的跳板游戲。 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松餅。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
越南「中秋節」:聽阿貴,打花燈
越南人的中秋節以孩子、鯉魚為貴,顯出自己特點。阿貴相當於越南版的嫦娥,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污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因手拉樹根,也被帶往受責。晚上彩燈齊放,傳說是條鯉魚成精後害人,包公為救民用紙扎了鯉魚燈以鎮之。於是,孩子們都在中秋晚上聽「阿貴」的傳說,還會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斯里蘭卡「月圓節」:聽講經,拜月亮
中秋節,在亞洲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是一年一度。然而,斯里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歷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亮團圓時,就要過一次佳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月圓節」這天,斯里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後,人們圍坐在場院里,就著美食,端坐賞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娛樂,盡興而散。
泰國「祈月節」:擺仙桃 拜八仙
泰國人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每當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用甘蔗紮成拱門,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參拜月亮。 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個個栩栩如生,向祈禱者傳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菩薩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
緬甸「光明節」:點燈火 布齋飯
緬甸人在8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日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緬王每年親自主持慶祝活動。國王還要在衛隊和文武百官簇擁下,出宮觀燈並舉行盛大施捨。各地還要通宵達旦放電影、演話劇、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布施齋飯等活動,好不熱鬧。
朝鮮「秋夕節」
朝鮮秋夕節吃的是蒸餅、煎餅
朝鮮中秋節叫「秋文節」。也稱「秋夕」「嘉徘」,與元旦、寒食、端午列為民間四大佳節。當天,他們以松餅為節物,家家蒸食並相互饋送。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豆沙、粟肉、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有的還吃用糯米和松子、栗肉、棗泥、蜂蜜做的八寶飯。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摔跤比賽,或者表演歌舞,婦女們多做名叫「布倫阿」的盪鞦韆競賽。
Ⅶ 日本有中秋節嗎
日本不過中秋,但在舊歷8月15至16日的晚上、9月13日至14日的晚上會舉行賞月活動。
在日本國民談論有關賞月的話題時,如果提到「十五夜」「十三夜」時,便指的是這兩個時間段的賞月了。據稱,日本大約從繩文時代就開始有吟月的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