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為什麼要帶太刀
㈠ 日本刀的"打刀","太刀","忍刀"的區分
太刀(たち,Tachi),一般較刀為長,刀身彎度亦較高。太刀沒有硬性規定的佩帶方式,不過,為了方便騎兵抽刀砍殺地面上的敵人,太刀一般會以邊鋒朝下的方式佩帶,並吊在腰帶以下。日本刀都分正反面,太刀的正面是右面。銘的位置是關鍵,若切先上指,將刃視作刀劍的前方,太刀的銘就在刀身的右面。
刀(かたな,Katana)又稱打刀(うちかたな,Uchikatana) ,一般較太刀為短,刀身彎度亦較低。為求達到最快的拔刀速度,傳統上刀會以邊鋒朝上的方式佩帶,刀鞘插在腰帶里。若切先上指,將刃視作刀劍的前方,銘就在刀身的左面。所以刀的正面也就是左面。按現代分類指長度(刃長:切先到棟區的直線距離)60cm以上的刀。
脅差(わきざし,Wakizashi)又稱脅指,指長度30cm以上60cm未満的刀。
短刀(たんとう,tantou)長度未満30cm的刀。另外,30cm以上但是沒有刀反的平造製法製成的刀,通稱寸延也常被歸為短刀。
㈡ 日本古代的戰場上,為何會出現巨型武士刀「大太刀」
日本古代的戰場上,之所以會出現巨型武士刀“大太刀”,自然是因為戰術需要了。但是由於這種刀的體積太大,所以很難能有幾個人用得了它,能拿它當做武器的人大多都是身高馬大的人。我們都知道,日本武士基本上都是人均一把武士刀的,這把刀就是他們的生命。隋唐時期,日本根本沒有自己的鑄刀技術,雖然武士刀是他們自己的文化,但鑄刀技術可完全都是模仿了中國。
據說當時最大的大太刀長有近3米5,但凡是能把這把刀帶到戰場上的戰士肯定是全隊最高最強壯的戰士。而且,只要你掌握了刀技,甚至可以一刀將馬劈成兩半。最後,為了對付這些大太刀戰士,敵人在後期想到了使用弓箭手來對付他們,這才致使大太刀開始慢慢消失在了戰場上。由此可見,即便是再厲害的武器,也是有利有弊的。
㈢ 為什麼日本武士都帶很多把刀
很多人似乎不明白對於刀劍來說什麼是重點,覺得能連人帶盔甲一並劈成兩半的刀才是好刀。然而看過火器時代之前的戰爭就會明白盔甲這玩意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稀罕玩意,能把自己武裝得和金屬罐頭一樣的都是少數,那些沒有盔甲保護的人才是刀劍的主要目標。用於破甲的冷兵器並非沒有,不過都是有專攻的,
日本刀也有專門用來破甲的刀,不過不是脇差,而是鎧通。鎧通一般佩戴在右側,所以使用的時候是靠左手,部分古武術有專門的使用鎧通的手法,比如柳生心眼流的甲胄術。
㈣ 為什麼日本武士帶兩把刀
所佩戴的兩把刀,長的一般是打刀,短的是脅差,打刀作為主武器,脅差最主要的作用其實是作為一把備用武器,因為在激烈的戰場上,因為要刀劍格擋,攻擊鎧甲,戰刀其實是很容易損毀的。
一般情況下對日本武士而言,脅差不是用於切腹的,切腹是用專門的短刀。太刀或打刀在格鬥中與脅差一般不會同時使用,但傳說中日本第一的宮本武藏用的就是二刀流。二刀流的「二刀」意指太刀與脅差。
武士刀自古以來作為武器的同時以其優美的造型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美術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的象徵意義。與其他國家的刀類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項特點就是在外形裝飾之外刀體本身展現出藝術感。
在日本制刀人被稱作「刀工」、「刀匠」、或「刀鍛冶」。
(4)日本海軍為什麼要帶太刀擴展閱讀
日本武士
武士一詞其本意是侍者,貼身隨從。武士要遵守不畏艱難,忠於職守,精幹勇猛。然而這一準則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誠、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領主能對武士所作出的貢獻給予獎賞的主從制度上。
日本武士最高的是征夷大將軍。以下是大老、老中、御家老、守護代、大名、家老、部將、侍大將、足輕大將、足輕頭、足輕。
㈤ 二戰的日本軍官為什麼愛掛長長的軍刀,飛行員也不例外
1937年抗戰初期,日本的兵源好,大部分日軍士兵的身高在一米六左右,屬於日本軍方徵兵標准中的「甲種」(身高一米55以上)。而到了抗戰後期,傷亡慘重的日本國內開始大幅降低新兵的年齡和體格標准,很多「丙種」(身高一米五以上)甚至「丁種」(身高一米五以下)的少年新兵被徵招入伍,所有我們在老照片中看到很多侏儒一般的超矮日軍俘虜。
日本軍官的矮小,更是有傳承。甲午戰爭中,不少外國軍官和記者和日軍隨行,在他們眼中,「日本軍官大多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而在二戰中,留仁丹胡、挎軍刀揮王八盒子、矮壯的日本佐級軍官,更是最為中國人熟悉。
那麼,「矮人國」的日本軍官,為何偏偏喜歡人手挎一把長長的日本軍刀,刀柄長,刀身垂地,吊在胯間晃晃盪盪,難道不嫌累贅嗎?
沒辦法,挎刀是日本人的傳統。
日本古代的武士,個頭更矮小,但他們還挎雙刀呢!明治維新前的日本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米55。挎上雙刀的感覺,實在離威嚴甚遠,離滑稽甚近。見下面兩張圖,均為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武士真實老照片。
二戰時,日本軍方出自恢復「武士道」傳統的激勵,以及實戰中的經驗,拋棄了一度使用的西洋指揮刀,把軍隊中的制式刀全部改成按照武士刀樣式改制的軍刀。時間從1934年開始,直到二戰結束。
這里糾正一下,日本軍刀和武士刀不是一回事。武士刀是純手工打制的日本古代利刃,放之世界也算是名刀。而軍刀則是機制,材質、工藝、完成時間迥然不同。武士刀放到今天價值連城,而日本軍刀卻絕大多數都很粗糙,算是戰爭紀念品。
日軍的制式軍刀,先後搞了很多批次,比較出名的有騎兵主要用的32年式軍刀、陸軍將校用的94式軍刀、陸軍士官用的95式軍刀,以及海軍用的海軍太刀。
最臭名昭著的就是95式士官刀,雖然這把刀用材和工藝較低,但它大量配備在日軍部隊中。當時,日本軍方規定,曹長、軍曹、伍長等下級軍官都人手一把95式軍刀,我們中國人最熟悉、最痛恨的也是這把刀,因為無數老百姓曾經死於使用這種刀的鬼子小隊長手下。
日本軍刀,在現代戰爭中基本沒多少實際用處,戰場上的日軍中下級指揮官,揮舞軍刀是用於指揮士兵,相當於指揮旗。至於白刃戰中,風哥可以負責任的說:軍刀遠遠不如刺刀厲害。千萬別相信什麼一擊殺敵的日本刀法,揮舞這種被日本人稱為「鐵棒」的刀條,和對手拼刺刀,刀才舉起來,就必定被刺刀捅個透心涼。
這么一說,難道堂堂」皇軍「軍刀就沒有其他作用?當然有,還不止一種。先說海軍的。
海軍軍刀算是日本軍刀里的高級貨。除了仿製太刀樣式,刀裝、刀鞘也比較精緻考究,但是軍艦對戰中有啥用處呢?
海軍大將山東五十六被美軍空中狙擊墜機身亡後,日軍搜索隊找到他屍體的時候,發現他」威嚴「的坐在飛機座椅上,手按軍刀——當然,他人墜機後就掛了,這是當時僥幸沒死的一個日本軍官,為了大將的「死後威儀「而擺成這樣的。明白了嗎?軍刀,在海軍軍官死後,可以當增加威風的擺設。
那麼,最奇葩的來了:日軍飛行員為何也要帶把軍刀上飛機?
因為,日軍沒有單獨軍種的空軍,飛行部隊是隸屬於陸軍和海軍的,所以,飛行員中的軍官,如上圖的少尉,都是有佩帶軍刀資格的。只不過,為何要帶毫無實際用途的軍刀上飛機?風哥猜想其用意,大約是充當提升戰意的吉祥物。不過,狹小的機艙里放這么個累贅傢伙,一旦作戰時飛機俯沖、爬升、翻滾時,那畫面太美不敢想。
日本軍刀還有第三個用途:充當投降道具。
日本人1945年投降時,各個戰區的日軍指揮官們,按照盟軍收繳軍刀的規定,在投降儀式上都老老實實獻上指揮刀。
不過,說來遺憾,中國戰區的南京受降儀式上,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卻沒有當場將軍刀獻給主持受降儀式的何應欽。有兩個說法:一、國民黨方面擔心日本人現場做出過激行為,故將岡村寧次軍刀事先收繳;二、岡村寧次不願獻刀,故意沒帶刀去現場——無論哪一個理由,這都是一件不該發生的蠢事!
日本軍刀的第四個用途:極大滿足了盟軍士兵的戰利品收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