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2016是日本什麼年

2016是日本什麼年

發布時間: 2023-07-27 08:08:49

『壹』 日本年號對照表

日本年號對照表:

1、1910年:明治43年

2、1911年:明治44年

3、1912年:明治45年/大正1年

4、1913年:大正2年

5、1914年:大正3年

6、1915年:大正4年

7、1916年:大正5年

8、1917年:大正6年

9、1918年:大正7年

10、1919年:大正8年

11、1920年:大正9年

12、1921年:大正10年

13、1922年:大正11年

14、1923年:大正12年

15、1924年:大正13年

16、1925年:大正14年

17、1926年:大正15年/昭和1年

18、1927年:昭和2年

19、1928年:昭和3年

20、1929年:昭和4年

21、1930年:昭和5年

22、1931年:昭和6年

23、1932年:昭和7年

24、1933年:昭和8年

25、1934年:昭和9年

26、1935年:昭和10年

27、1936年:昭和11年

28、1937年:昭和12年

29、1938年:昭和13年

30、1939年:昭和14年

31、1940年:昭和15年

32、1941年:昭和16年

33、1942年:昭和17年

34、1943年:昭和18年

35、1944年:昭和19年

36、1945年:昭和20年

37、1946年:昭和21年

38、1947年:昭和22年

39、1948年:昭和23年

40、1949年:昭和24年

41、1950年:昭和25年

42、1951年:昭和26年

43、1952年:昭和27年

44、1953年:昭和28年

45、1954年:昭和29年

46、1955年:昭和30年

47、1956年:昭和31年

48、1957年:昭和32年

49、1958年:昭和33年

50、1959年:昭和34年

51、1960年:昭和35年

52、1961年:昭和36年

53、1962年:昭和37年

54、1963年:昭和38年

55、1964年:昭和39年

56、1965年:昭和40年

57、1966年:昭和41年

58、1967年:昭和42年

59、1968年:昭和43年

60、1969年:昭和44年

61、1970年:昭和45年

62、1971年:昭和46年

63、1972年:昭和47年

64、1973年:昭和48年

65、1974年:昭和49年

66、1975年:昭和50年

67、1976年:昭和51年

68、1977年:昭和52年

69、1978年:昭和53年

70、1979年:昭和54年

71、1980年:昭和55年

72、1981年:昭和56年

73、1982年:昭和57年

74、1983年:昭和58年

75、1984年:昭和59年

76、1985年:昭和60年

77、1986年:昭和61年

78、1987年:昭和62年

79、1988年:昭和63年

80、1989年:昭和64年/平成1年

81、1990年:平成2年

82、1991年:平成3年

83、1992年:平成4年

84、1993年:平成5年

85、1994年:平成6年

86、1995年:平成7年

87、1996年:平成8年

88、1997年:平成9年

89、1998年:平成10年

90、1999年:平成11年

91、2000年:平成12年

92、2001年:平成13年

93、2002年:平成14年

94、2003年:平成15年

95、2004年:平成16年

96、2005年:平成17年

97、2006年:平成18年

98、2007年:平成19年

99、2008年:平成20年

100、2009年:平成21年

101、2010年:平成22年

102、2011年:平成23年

103、2012年:平成24年

104、2013年:平成25年

105、2014年:平成26年

106、2015年:平成27年

107、2016年:平成28年

108、2017年:平成29年

109、2018年:平成30年

110、2019年:平成31年/令和1年

111、2020年:令和2年

112、2021年:令和3年

113、2022年:令和4年

『貳』 日本的年號是如何選定的

根據記載,在中國歷史上,使用年號的傳統最早源於漢朝。日本年號的使用借鑒自古代中國,其最早的年號出現在7世紀。公元645年,日本發生宮廷政變,中大兄皇子領導的改新派在政變成功後,擁立孝德天皇(日本第36代天皇)掌權。孝德天皇效仿中國的年號傳統,以「大化」作為年號,開啟了日本年號的歷史。

「大化」兩字來自中國《易經》中的「大化流衍,生生不息,陰陽相動,萬物資勝。」還有《宋書》卷二十中的「神武鷹揚,大化咸熙。廓開皇衢,用成帝基」(日本神話傳說中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的「神武」兩字也出自此章)。此後幾十年,日本斷斷續續出現了一些年號,直到701年,即文武天皇5年,以年號「大寶」為起點,年號才作為日本一個固定的紀元方式延續到今天。

在日本歷史上的兩百多個年號中,有些年號跟中國古代王朝的年號一樣。比如日本第56代清和天皇(在位858年-876年)的年號為「貞觀」,與中國唐朝唐太宗的年號不約而同。再如第96代後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6年)在1334年將年號改為「建武」,這正是中國東漢王朝光武帝的年號。

日本的年號每個字都取自中國古籍。比如明治時代的「明治」兩字取自《易經》的「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明治時代之前,日本對於年號變更並沒有特別嚴格的規范,雖然一般情況下,新天皇即位才改變年號,但也出現過因其他原因而改變年號的情況。比如明治天皇之前的考明天皇,從1848年2月到明治天皇即位之前的1865年,在位17年,自己就換了6個年號,依次是:嘉永、安政、萬延、文久、元治、慶応。考明天皇頻繁改元的原因大致有幾種:遇到喜慶吉祥之事以示慶祝;遇到地震、瘟疫等天災,改年號以求轉運;受中國陰陽五行說的影響,並參照《易經》中「辛酉為革命,甲子為革令」一說,遇到甲子、辛酉歲次時就改元,以祈求國泰民安。

直到明治維新時期,在「明治」這個年號公布的同時,日本政府才頒布了「一世一元制」,規定此後只有新天皇登基時才能變更年號。

安淑:理由是,感覺平成時代是一個無情事件多發的時代,地震、洪水這樣的天災很多。所以,希望下一個時代,不愉快的事情能夠少一些,大的天災不要那麼多。好期待一個安心、美麗的世界。

中央:理由是,讓日本站立在世界中央!雖然聽起來有點像大學的名字(日本有一所中央大學),但是「中央」聽起來真的很好!

和光:理由是,和平的「和」跟「光」組成的年號。讓人能憧憬光明的未來。和平之光的意義,讓人感覺非常積極。每次聽到「昭和年代出生」這樣的話,就感覺是舊時代的人,有代溝,有時候會想自己是不是不知不覺就跟他們有了同樣的思維,想到這個就傷心。還是希望平成時代能夠繼續。

共立:理由是,希望大家能夠一起站立起來,共同奮斗!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越來越孤獨,跟以前比起來,跟周圍的人的聯系越來越少。但是,試想如果能這樣改年號的話,那「共立」就真的太棒了!

輝光:物體不能漂浮起來,但能發光的話,也會令人欣喜。隨著時光流逝,2020年東京奧運會期間就是新年號的時候了。到時會期待日本運動員獲得獎牌,也會好奇那時候日本還能不能繼續發展?各種意義上的輝煌都越來越多的話,那真的太奇妙了。最近負面的新聞、讓人不安的東西很多,很希望日本能有個光明、進步的未來。

從公元701年日本政府正式確立年號制度之後的「大寶」開始,到今天的「平成」,日本沿用年號這一傳統,共持續了超過1300年。在清朝覆滅後,日本也成為亞洲唯一仍使用年號的國家。算上「大化」之後斷斷續續的一些年號,日本歷史上一共使用過247個年號。

雖然2018年日本公布的新年號是什麼對我們可能沒有任何影響,不過了解日本年號的來龍去脈之後,到時留意一下新年號出自哪一本中國古籍,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叄』 我想知道日本人寫日期的格式是什麼

日語日期用法:

泛指日期是:日付(ひづけ)

具體年月日是:2006年8月21日(にせんろくねんはちがつにじゅういちにち)

用和歷是:平成18年8月21日(へいせいじゅうはちねんはちがつにじゅういちにち)

簡寫:

公歷:06.8.21或者06/8/21

和歷:H18.8.21

至於年月日還是很標準的X年X月X日,不過要說一點的是日本人很少說現在是2008年或現在是2009年,他們一般都說是昭和X年,1989年以後就是平成X年。

(3)2016是日本什麼年擴展閱讀:

生活裡面的日語日期格式:

1、日本的包裝上都有保質期的。比如食品類,它會寫:賞味期限:19.1.28等,這句話就是說:保質期到平成19年的1月28日的意思。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有保質期限的。

2、日本產品包裝上寫的是有效期。食品寫:「賞味期限」讀作:しょうみきげん 他們只寫一個日期就是有效期。

3、使用的東西寫「使用期限」讀作:しようきげん。

4、日本寫的都是有效期。所有存在有效期的產品都是這樣。

5、如果寫的是「賞味期限」,則表示在該日之前吃,都可保證其口味,該日之後只是口味不好,並不會過期。

6、如果寫的是「消費期限」,表示的則是保質期,即該日期之後就不保證質量了。

7、日本人都用陽歷的,有的標2010年xx月xx日,也有的是年用日本的天皇年號來表示的,比如今年是平成22年,就需要自己換算一下。

『肆』 日本平成年號沒有三十二年了吧

沒有了,平成天皇明仁的年號,1989年開始使用,明仁已經確定2019年4月30日退位,所以平成這個年號就到平成31年為止了,不會有平成32年了;和中國皇帝的年號一樣,都是用來紀元的。

1、平成

日本國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清晨,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駕崩,享年88歲,55歲的皇太子明仁登基,於次日起改元」平判握成「,這標志著平成時掘指慶代的開始。

2017年12月8日,日本政府上午在內閣會議上通過關於明仁天皇退位時間的行政令,正式決定明仁天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

皇太子德仁於翌日登基,並啟用新年號,屆時,使用時間長達31年之久的平成年號將迎來終結。

2、年號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與當代日本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此後形成制度。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年號制度發端於中國,後來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因為中國的影響,開始使用年號;古代越南、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以及高麗、蒙古國建國初年受到中國影響,都曾使用過年號。

目前仍使用年號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以及韓國、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鮮使用的主體紀年也常被誤認為是年號。

(4)2016是日本什麼年擴展閱讀:

明仁(あきひと、Akihito),1933年12月23日出生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日本第125代天皇,也是日本現任天皇。明仁是昭和天皇(第124代天皇)與香淳皇後的長子,大正天皇的孫子。出生時御稱號為繼宮,徽印為「榮」。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在東京病逝,明仁成為第125代日本天皇,年號「平成」。1992年,明仁天皇同皇後美智子訪問中國,這也是日本天皇迄今為止唯一一次訪華。

2016年8月8日,明仁向日本國民發布電視講話,正式表明了自己「生前退位」的決定 。2017年12月1日,日本召開皇室會議,並確定逗攜明仁將於2019年4月30號退位,皇太子德仁於同年5月1號即位並修改元號。

2018年3月6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中,決定了有關舉行明仁天皇退位之際的儀式「退位之禮」的政令。政令將於2019年4月20日與2017年6月所通過的天皇退位特例法一同施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年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成

『伍』 日本歷代天皇的年號及名字

日本歷代元號早見表

年號(干支)皇紀/西元
神武天皇元年(辛酉) 0001/B660
年綏靖天皇元(庚辰) 0080/B581
安寧天皇元年(癸丑) 0113/B548
懿德天皇元年(辛卯) 0151/B510
孝昭天皇元年(丙寅) 0186/B475
孝安天皇元年(己丑) 0269/B392
孝靈天皇元年(辛未) 0371/B290
孝元天皇元年(丁亥) 0447/B214
開化天皇元年(甲申) 0504/B157
崇神天皇元年(甲申) 0564/B097
垂仁天皇元年(壬辰) 0632/B029
景行天皇元年(辛未) 0731/0071
成務天皇元年(辛未) 0791/0131
仲哀天皇元年(壬申) 0852/0192
神功皇後攝政元年(辛巳) 0861/0201
應神天皇元年(庚寅) 0930/0270
仁德天皇元年(癸酉) 0973/0313
履中天皇元年(庚子) 1060/0400
反正天皇元年(丙午) 1066/0406
允恭天皇元年(壬子) 1072/0412
安康天皇元年(甲午) 1114/0454
雄略天皇元年(丁酉) 1117/0457
清寧天皇元年(庚申) 1140/0480
顯宗天皇元年(乙丑) 1145/0485
仁賢天皇元年(戊辰) 1148/0488
武烈天皇元年(己卯) 1159/0499
繼體天皇元年(丁亥) 1167/0507
安閑天皇元年(甲寅) 1194/0534
宣化天皇元年(丙辰) 1196/0536
欽明天皇元年(庚申) 1200/0540
敏達天皇元年(壬辰) 1232/0572
用明天皇元年(丙午) 1246/0586
崇峻天皇元年(戊申) 1248/0588
推古天皇元年(癸丑) 1253/0593
舒明天皇元年(己丑) 1289/0629
皇極天皇元年(壬寅) 1302/0642
大化元年(乙巳) 1305/0645
白雉元年(庚戌) 1310/0650
齊明天皇元年(乙卯) 1315/0655
天智天皇元年(壬戌) 1322/0662
天武天皇元年(壬申) 1332/0672
朱鳥元年(丙戌) 1346/0686
持統天皇元年(丁亥) 1347/0687
文武天皇元年(丁酉) 1357/0697
大寶元年(辛丑) 1361/0701
慶雲元年(甲辰) 1364/0704
和銅元年(戊申) 1368/0708
靈龜元年(乙卯) 1375/0715
養老元年(丁巳) 1377/0717
神龜元年(甲子) 1384/0724
天平元年(己巳) 1389/0729
天平感寶元年(己丑) 1409/0749
天平勝寶元年(己丑) 1409/0749
天平寶字元年(丁酉) 1417/0757
天平神護元年(乙巳) 1425/0765
神護景雲元年(丁未) 1427/0767
寶龜元年(庚戌) 1430/0770
天應元年(辛酉) 1441/0781
延歷元年(壬戌) 1442/0782
大同元年(丙戌) 1466/0806
弘仁元年(庚寅) 1470/0810
天長元年(甲辰) 1484/0824
承和元年(甲寅) 1494/0834
嘉祥元年(戊辰) 1508/0848
仁壽元年(辛未) 1511/0851
齊衡元年(甲戌) 1514/0854
天安元年(丁丑) 1517/0857
貞觀元年(己卯) 1519/0859
元慶元年(丁酉) 1537/0877
仁和元年(乙巳) 1545/0885
寬平元年(己酉) 1549/0889
昌泰元年(戊午) 1558/0898
延喜元年(辛酉) 1561/0901
延長元年(癸未) 1583/0923
承平元年(辛卯) 1591/0931
天慶元年(戊戌) 1598/0938
天歷元年(丁未) 1607/0947
天德元年(丁巳) 1617/0957
應和元年(辛酉) 1621/0961
康保元年(甲子) 1624/0964
安和元年(戊辰) 1628/0968
天祿元年(庚午) 1630/0970
天延元年(癸酉) 1633/0973
貞元元年(丙子) 1636/0976
天元元年(戊寅) 1638/0978
永觀元年(癸未) 1643/0983
寬和元年(乙酉) 1645/0985
永延元年(丁亥) 1647/0987
永祚元年(己丑) 1649/0989
正歷元年(庚寅) 1650/0990
長德元年(乙未) 1655/0995
長保元年(己亥) 1659/0999
寬弘元年(甲辰) 1664/1004
長和元年(壬子) 1672/1012
寬仁元年(丁巳) 1677/1017
治安元年(辛酉) 1681/1021
萬壽元年(甲子) 1684/1024
長元元年(戊辰) 1688/1028
長歷元年(丁丑) 1697/1037
長久元年(庚辰) 1700/1040
寬德元年(甲申) 1704/1044
永承元年(丙戌) 1706/1046
天喜元年(癸巳) 1713/1053
康平元年(戊戌) 1718/1058
治歷元年(乙巳) 1725/1065
延久元年(己酉) 1729/1069
承保元年(甲寅) 1734/1074
承歷元年(丁巳) 1737/1077
永保元年(辛酉) 1741/1081
應德元年(甲子) 1744/1084
寬治元年(丁卯) 1747/1087
嘉保元年(甲戌) 1754/1094
永長元年(丙子) 1756/1096
承德元年(丁丑) 1757/1097
康和元年(己卯) 1759/1099
長治元年(甲申) 1764/1104
嘉承元年(丙戌) 1766/1106
天仁元年(戊子) 1768/1108
天永元年(庚寅) 1770/1110
永久元年(癸巳) 1773/1113
元永元年(戊戌) 1778/1118
保安元年(庚子) 1780/1120
天治元年(甲辰) 1784/1124
大治元年(丙午) 1786/1126
天承元年(辛亥) 1791/1131
長承元年(壬子) 1792/1132
保延元年(乙卯) 1795/1135
永治元年(辛酉) 1801/1141
康治元年(壬戌) 1802/1142
天養元年(甲子) 1804/1144
久安元年(乙丑) 1805/1145
仁平元年(辛未) 1811/1151
久壽元年(甲戌) 1814/1154
保元元年(丙子) 1816/1156
賓士元年(己卯) 1819/1159
永曆元年(庚辰) 1820/1160
應保元年(辛巳) 1821/1161
長寬元年(癸未) 1823/1163
永萬元年(乙酉) 1825/1165
仁安元年(丙戌) 1826/1166
嘉應元年(己丑) 1829/1169
承安元年(辛卯) 1831/1171
安元元年(乙未) 1835/1175
治承元年(丁酉) 1837/1177
養和元年(辛丑) 1841/1181
壽永元年(壬寅)1842/1182
元歷元年(甲辰)1844/1184
文治元年(乙巳)1845/1185
建久元年(庚戌)1850/1190
正治元年(己未)1859/1199
建仁元年(辛酉)1861/1201
元久元年(甲子)1864/1204
建永元年(丙寅)1866/1206
承元元年(丁卯)1867/1207
建歷元年(辛未)1871/1211
建保元年(癸酉)1873/1213
承久元年(己卯)1879/1219
貞應元年(壬午)1882/1222
元仁元年(甲申)1884/1224
嘉祿元年(乙酉)1885/1225
安貞元年(丁亥)1887/1227
寬喜元年(己丑)1889/1229
貞永元年(壬辰)1892/1232
天福元年(癸巳)1893/1233
文歷元年(甲午)1894/1234
嘉禎元年(乙未)1895/1235
歷仁元年(戊戌)1898/1238
延應元年(己亥)1899/1239
仁治元年(庚子)1900/1240
寬元元年(癸卯)1903/1243
寶治元年(丁未)1907/1247
建長元年(己酉)1909/1249
康元元年(丙辰)1916/1256
正嘉元年(丁巳)1917/1257
正元元年(己未)1919/1259
文應元年(庚申)1920/1260
弘長元年(辛酉)1921/1261
文永元年(甲子)1924/1264
建治元年(乙亥)1935/1275
弘安元年(戊寅)1938/1278
正應元年(戊子)1948/1288
永仁元年(癸巳)1953/1293
正安元年(己亥)1959/1299
乾元元年(壬寅)1962/1302
嘉元元年(癸卯)1963/1303
德治元年(丙午)1966/1306
延慶元年(戊申)1968/1308
應長元年(辛亥)1971/1311
正和元年(壬子)1972/1312
文保元年(丁巳)1977/1317
元應元年(己未)1979/1319
元亨元年(辛酉)1981/1321
正中元年(甲子)1984/1324
嘉歷元年(丙寅)1986/1326
元德元年(己巳)1989/1329
元弘元年(辛未)1991/1331
建武元年(甲戌)1994/1334
延元元年(丙子)1996/1336
興國元年(庚辰)2000/1340
正平元年(丙戌)2006/1346
建德元年(庚戌)2030/1370
文中元年(壬子)2032/1372
天授元年(乙卯)2035/1375
弘和元年(辛酉)2041/1381
元中元年(甲子)2044/1384
正慶[北朝]元年(壬申) 1992/1332
歷應[北朝]元年(戊寅) 1998/1338
康永[北朝]元年(壬午) 2002/1342
貞和[北朝]元年(乙酉) 2005/1345
觀應[北朝]元年(庚寅) 2010/1350
文和[北朝]元年(壬辰) 2012/1352
延文[北朝]元年(丙申) 2016/1356
康安[北朝]元年(辛丑) 2021/1361
貞治[北朝]元年(壬寅) 2022/1362
應安[北朝]元年(戊申) 2028/1368
永和[北朝]元年(乙卯) 2035/1375
康歷[北朝]元年(己未) 2039/1379
永德[北朝]元年(辛酉) 2041/1381
至德[北朝]元年(甲子) 2044/1384
嘉慶[北朝]元年(丁卯) 2047/1387
康應[北朝]元年(己巳) 2049/1389
明德元年(庚午)2050/1390
應永元年(甲戌)2054/1394
正長元年(戊申)2088/1428
永享元年(己酉)2089/1429
嘉吉元年(辛酉)2101/1441
文安元年(甲子)2104/1444
寶德元年(己巳)2109/1449
享德元年(壬申)2112/1452
康正元年(乙亥)2115/1455
長祿元年(丁丑)2117/1457
寬正元年(庚辰)2120/1460
文正元年(丙戌)2126/1466
應仁元年(丁亥)2127/1467
文明元年(己丑)2129/1469
長享元年(丁未)2147/1487
延德元年(己酉)2149/1489
明應元年(壬子)2152/1492
文龜元年(辛酉)2161/1501
永正元年(甲子)2164/1504
大永元年(辛巳)2181/1521
享祿元年(戊子)2188/1528
天文元年(壬辰)2192/1532
弘治元年(乙卯)2215/1555
永祿元年(戊午)2218/1558
元龜元年(庚午)2230/1570
天正元年(癸酉)2233/1573
文祿元年(壬辰)2252/1592
慶長元年(丙申)2256/1596
元和元年(乙卯)2275/1615
寬永元年(甲子)2284/1624
正保元年(甲申)2304/1644
慶安元年(戊子)2308/1648
承應元年(壬辰)2312/1652
明歷元年(乙未)2315/1655
萬治元年(戊戌)2318/1658
寬文元年(辛丑)2321/1661
延寶元年(癸丑)2333/1673
天和元年(辛酉)2341/1681
貞享元年(甲子)2344/1684
元祿元年(戊辰)2348/1688
寶永元年(甲申)2364/1704
正德元年(辛卯)2371/1711
享保元年(丙申)2376/1716
元文元年(丙辰)2396/1736
寬保元年(辛酉)2401/1741
延享元年(甲子)2404/1744
寬延元年(戊辰)2408/1748
寶歷元年(辛未)2411/1751
明和元年(甲申)2424/1764
安永元年(壬辰) 2432/ 1772
天明元年(辛丑) 2441/1781
寬政元年(己酉) 2449/1789
享和元年(辛酉) 2461/1801
文化元年(甲子) 2464/1804
文政元年(戊寅) 2478/1818
天保元年(庚寅) 2490/1830
弘化元年(甲辰) 2504/1844
嘉永元年(戊申) 2508/1848
安政元年(甲寅) 2514/1854
萬延元年(庚申) 2520/1860
文久元年(辛酉) 2521/1861
元治元年(甲子) 2524/1864
慶應元年(乙丑) 2525/1865
明治元年(戊辰) 2528/1868
大正元年(壬子) 2572/1912
昭和元年(丙寅) 2586/1926
平成元年(己巳) 2649/1989

『陸』 日本從建國到現在分什麼時期

  • 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

  • 彌生時代

    伴隨著渡來人的移入,日本在彌生時代初期出現了陶器、鐵、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使日本逐漸成為一個農業社會。彌生時代中期,位於九州的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並獲賜金印。

    到了公元2世紀後半期,各小國內戰頻繁,直至3世紀中葉才出現較大的「大和國」,後經過長期的擴張,並且逐漸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領最初稱為「大王」,後來改稱天皇。

  • 古墳時代

    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為主,北海道則未發現。這一時期的墳墓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溝,「前方後圓」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墳的周遭圍繞著中空的黏土塑像,這些筒狀土製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稱之「埴輪」。建築這些墳墓需要花費大筆金錢,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截止2013年發現有71座,鑰匙孔形的古墳最常見,大阪的大山冢,又名「仁德天皇陵」據悉為全世界最大的古墳。

  • 飛鳥

    飛鳥時代得名於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如今的明日香村,當時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這一時期通過百濟傳來,587年,衣折戰役中,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取得對朝廷的控制權。

  • 奈良

    奈良時代即以奈良(平城京)為都的時代。自710年(和銅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歷三年)遷都長岡京,共計74年。是律令制社會的繁榮鼎盛時期,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階級關系、文化以及對外關系等方面。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時期,朝廷力圖整頓混亂的政治形勢,縮減財政開支,改革兵制,向東北地區擴展疆域,謀求整形和重新加強律令制。

  • 平安

    平安時代即以平安京(京都)為都城的歷史時代,始於794年(延歷十三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終於1185年(文治元年)鐮倉幕府成立,歷經400年。庄園制度讓開墾耕地的人永久擁有耕地,他們結合成利益集團,更武力兼並庄園,漸成各地武家實力的來源。

  • 幕府

  • 鐮倉幕府

  • 源賴朝平定平氏後,建立以鐮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始於1185年(文治元年)鐮倉幕府成立,終於1333年(正慶二年,元弘三年)幕府滅亡,歷經149年。始期另有1180年說、1183年說、1192年說(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

  • 在北條時宗在位的時候,元世祖忽必烈曾兩次侵日未果。後期,幕府的統治日漸衰敗,無法維持,終於後醍醐天皇舉兵,然後被討伐大將、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滅亡。

  • 南北朝時代

  • 後醍醐天皇消滅了鐮倉幕府後,就進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復古,推行新政,史稱建武新政。足利尊氏迫後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是為北朝。後醍醐天皇退位後持著天皇象徵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今奈良縣),是為南朝,至此南北朝終於形成。

  • 室町幕府

  • 日本戰國時期地方勢力割據

  • 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鐮倉幕府將軍源賴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開設幕府,是為室町幕府。南北朝的統一是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進行的,他統一了以後,曾企圖篡奪皇位。但在他死後,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阻止了此事。由於當初足利氏為了對付南朝,必須於京都開設幕府,而在鐮倉設公方府,引來了關東大亂。在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位的時候,因繼承權問題爆發了應仁之亂,自此幕府的權威日下。原本受幕府策封於各地的守護大名,有的漸漸被守護代(副官)、家臣、國人篡奪政權,有的可以保持政權至戰國時代。從應仁之亂開始,至足利幕府滅亡,稱為戰國時代。

  • 安土桃山時代

  • 豐臣秀吉

  • 天正元年(1573年),織田信長放逐了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足利幕府宣告滅亡。後逐漸成為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首領,並開始積極拓展統治版圖,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滅甲斐大名武田氏為止,已幾乎完全控制近畿與東海地方,並將勢力延伸至中國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國地方以及北陸地方,此時的全國實際政治中心也轉移到安土城的織田氏手上。同年,部將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死去(或說失蹤),其長子兼織田家家督織田信忠敗給明智光秀後自殺,整個織田氏頓時陷入混亂。

  • 1584年,羽柴秀吉與東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發會戰,雙方經過一番對峙後進行和解並結為同盟,同年,大坂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為根據地,開始進行統一全國的計劃。經歷四次的大規模討伐後,1590年,接受天皇賜姓豐臣的秀吉完成全國大致上的統一,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全國再度陷入混亂。

  • 江戶幕府

  • 德川幕府

  • 1603年(慶長8年)至1867年(慶應3年)間被稱為江戶時代,於江戶設置了江戶幕府。政治一安定經濟也跟著發展,在德川綱吉時代景氣良好,商人與町人盛行元祿文化。江戶時代中葉,幕府財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實行享保改革暫時恢復了財政,卻又再度惡化。

  • 幕府末年被歐美各國逼迫開國,經由馬修·培里來航而簽下了日美神奈川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得鎖國崩裂。隨著開國與尊王攘夷思想強盛,幕府大老遇刺身亡與薩英戰爭都令幕府的權威一落千丈,最終德川慶喜先後把政權與領地交還朝廷,史稱「大政奉還」。

  • 明治

  • 明治年間(1868年-1912年)稱為明治時代。

  • 明治天皇

  • 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國政府。舊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變成西南戰爭,後來漸漸恢復秩序。

  • 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一方面,新政府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一方面,又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富國強兵)為國策推進,急速地發展成近代國家。此外,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為沖繩縣。日本又在1894年甲午戰爭及1904年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通過《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割佔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含釣魚島),強占東北南部。1910年吞並朝鮮。

  • 文化上,日本從歐美傳入了新的學問,藝術;帶有未曾在日本出現過的個人主義小說,文學開始出現,與江戶時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開了。宗教上,改變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現象(神佛分離),出現了打壓佛教(廢佛毀釋)等等的運動。

  • 大正

  • 大正年間(1912年-1926年)稱為大正時代。

  • 大正天皇

  • 明治天皇於1912年駕崩,子嘉仁繼位,改元大正,是為大正時代。大正元年,因為陸軍倒閣而引起了第一次護憲運動(即:大正民主運動,日語:大正デモクラシー),開始出現政黨政治。

  • 大正時代前期,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國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攝政,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以及一戰後在國際和平會議中節節敗退,使日本日漸艱難。

  • 權貴與政黨不斷抗爭,發生了第二次護憲運動,實行了全民普選(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園寺公望推薦首相,提倡「憲政之常道」。

  • 昭和

  • 昭和天皇

  •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駕崩,皇太子裕仁繼位,是為昭和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經濟發展迅速。國內政局為統制派軍人擊倒皇道派軍人從而掌握軍政大權。此後,由於統制派軍人由外而內改變國家政體的思想,日本開展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的大規模侵略。日本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東以太平洋戰場上的主要侵略者。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向盟軍投降。[3]

  • 戰後的政黨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成立。聯合政府倒台。吉田茂再次重登相位,連續四次組閣,合共第一次組閣為日本史上唯一的。《舊金山和約》簽定後,日本恢復了國家主權。

  • 平成

  • 平成天皇

  • 昭和天皇於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駕崩,子明仁繼位,駕崩隔日起(1月8日)改元平成,稱為平成時代(1989年至今)。[4]

  • 民主黨代表(黨首)鳩山由紀夫(2009年9月)16日在特別國會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為日本第93任首相,並於當天完成組閣。新內閣的成立標志著日本政壇正式進入民主黨執政時代,日本首次實現戰後以來真正意義上的「政權更迭」。

  • 2016年10月28日,日本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

『柒』 日本新年是什麼時候

問題一:日本過新年在什麼時候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 *** 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
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問題二:日本什麼時候過年 日本春節習俗有哪些 吃年飯的習俗 (日本人的年飯) 在除夕夜一家人一起吃團年飯,這是中日兩國人民過年的必備項目之一。和中國的情況類似,日本人由於「嫡長子繼承家業」制,其他子女因此必須外出謀生。一家人可能長年分散在各大城市謀生,但除夕這天(日本人稱為「大晦日」),分散於各地打工的家庭成員都會回到老家,一家人一起吃一頓團年飯。日本人的年飯稱為「御節」,作用和中國的團年飯是一樣的。 拜神的習俗 (拜神也是日本人新年的習俗) 中日兩國均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上至君王下至庶民都十分迷信,人們相信世上有鬼神的存在。中日兩國在歷史上均形成了本土的宗教信仰,如中國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同時,佛教文化對中日兩國的影響深遠,兩國人民中篤信佛教的人口很多。每逢過年這種重大的民間節日,中日兩國人民都有通過拜神的方式祈求來年平安幸福的習俗。有的在家拜神,有的到寺廟、神社裡參拜,目的都是為了祈求神明、佛祖的庇佑。 給利是錢的習俗 (日本人的利是「御年玉」) 長輩給予晚輩利是錢是中日兩國相同過年習俗,是長輩對晚輩表達的一種新年祝福形式。中國人把利是稱作「壓歲錢」、「紅包」,通常會用一個紅色的紙包或者紅紙把一定數額的紙幣包起來,然後再贈送給別人;日本人把利是稱為「御年玉」。如果中國人的利是稱為「紅包」,那麼日本人的利是則可稱為「白包」了。因為日本人用來裝利是錢的袋子通常是白色的,稱為「御年玉袋」,御年玉袋上面通常畫有各種象徵吉祥的圖案,如門松、緣起物等等。中國的「紅包」與日本人的「白包」雖然顏色上有所不同,但它們要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均是兩國過年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 賀年話的習俗 國人往往把領導在酒桌上隨口承諾的話稱為「過年話」,意思是說得動聽,但未必能兌現,是一種反諷的語言。但最初的「過年話」卻是人們表達對對方真誠祝願的話語,在中日兩國都非常流行。中國人過新年說的賀年話一般是「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等;日本人過新年說的賀年話一般是「新年おめでとう」、「謹賀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等等,其含義跟中國的差不多。畢竟日本傳統文化中依然流淌著大量漢文化的血液。 吃年糕、吃餃子的習俗 過新年吃餃子、吃年糕是中日兩國又一項相同的新年習俗,也體現出古代漢文化對日本的深遠影響。但兩國的餃子和年糕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比如說,日本的餃子比較小,肉的比例較多,這和中國北方的大餃子有所不同;中國的年糕通常是一大盤的,但日本人的年糕比較精緻,口感更加彈牙。

問題三:請問日本元旦一般放幾天?2015年元旦大概從幾號放到幾號 今年的元旦假期比較長。因為12月27日是周六,就開始放假了。一般是一直放假到1月4日,1月5日星期一開始上班。這樣是9天。
剛好趕上前後的周末了就一塊放假了。

其他的假日如黃金周,要看工作單位的實情。事業單位按日歷上的祭慶日放假,所以很少。工廠級的可以連起來,所以假日要多一些。

問題四:日本什麼時候過年 日本國聖誕節,明治維新後就取消了傳統春節,韓國人和咱們一樣,年輕的過聖誕,全家人過春節。
據說從新羅時代韓國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日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時期,過春節被嚴格禁止。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裡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
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
在韓國,春節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裡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 *** 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范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人春節消費比平時大為增加,一些商品價格也上漲。韓國人祭祀時都喜歡用大而好的水果,一個蘋果或者梨差不多要2000多韓元,約合人民幣15元。像牛肉、豬肉、蔬菜、雞蛋、雞肉等副食品的價格,在節日期間往往會平均上漲10%至40%,韓國 *** 在春節期間常常設法穩定市場物價,保障供給。春節最有名的食品是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吃的年糕片湯,象徵新的一年團圓美好。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裡過年功幾乎所有的飯店春節都關門。
在韓國,很多人都穿上一身顏色鮮亮的傳統民族服裝,一家幾口開著汽車奔向故鄉,構成了一幅典型的韓國春節風俗圖。韓國私家車普及率高,大部分人都喜歡開車回故鄉過年。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面對這種「公眾大移動」,交通等部門忙得不亦樂乎。
韓國春節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從日本傳進的「花牌」了。據說90%的成年人都會打這種牌。當然有的人也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外國遊客在韓國春節期間可以體驗有著傳統韓國文化特色的跳跳板以及投壺、放風箏等活動,也可以在韓國各地的滑雪場度過白色的春節

問題五:日本過年有什麼習俗 吃年飯的習俗 (日本人的年飯) 在除夕夜一家人一起吃團年飯,這是中日兩國人民過年的必備項目之一。和中國的情況類似,日本人由於「嫡長子繼承家業」制,其他子女因此必須外出謀生。一家人可能長年分散在各大城市謀生,但除夕這天(日本人稱為「大晦日」),分散於各地打工的家庭成員都會回到老家,一家人一起吃一頓團年飯。日本人的年飯稱為「御節」,作用和中國的團年飯是一樣的。 拜神的習俗 (拜神也是日本人新年的習俗) 中日兩國均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上至君王下至庶民都十分迷信,人們相信世上有鬼神的存在。中日兩國在歷史上均形成了本土的宗教信仰,如中國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同時,佛教文化對中日兩國的影響深遠,兩國人民中篤信佛教的人口很多。每逢過年這種重大的民間節日,中日兩國人民都有通過拜神的方式祈求來年平安幸福的習俗。有的在家拜神,有的到寺廟、神社裡參拜,目的都是為了祈求神明、佛祖的庇佑。 給利是錢的習俗 (日本人的利是「御年玉」) 長輩給予晚輩利是錢是中日兩國相同過年習俗,是長輩對晚輩表達的一種新年祝福形式。中國人把利是稱作「壓歲錢」、「紅包」,通常會用一個紅色的紙包或者紅紙把一定數額的紙幣包起來,然後再贈送給別人;日本人把利是稱為「御年玉」。如果中國人的利是稱為「紅包」,那麼日本人的利是則可稱為「白包」了。因為日本人用來裝利是錢的袋子通常是白色的,稱為「御年玉袋」,御年玉袋上面通常畫有各種象徵吉祥的圖案,如門松、緣起物等等。中國的「紅包」與日本人的「白包」雖然顏色上有所不同,但它們要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均是兩國過年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 賀年話的習俗 國人往往把領導在酒桌上隨口承諾的話稱為「過年話」,意思是說得動聽,但未必能兌現,是一種反諷的語言。但最初的「過年話」卻是人們表達對對方真誠祝願的話語,在中日兩國都非常流行。中國人過新年說的賀年話一般是「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等;日本人過新年說的賀年話一般是「新年おめでとう」、「謹賀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等等,其含義跟中國的差不多。畢竟日本傳統文化中依然流淌著大量漢文化的血液。 吃年糕、吃餃子的習俗 過新年吃餃子、吃年糕是中日兩國又一項相同的新年習俗,也體現出古代漢文化對日本的深遠影響。但兩國的餃子和年糕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比如說,日本的餃子比較小,肉的比例較多,這和中國北方的大餃子有所不同;中國的年糕通常是一大盤的,但日本人的年糕比較精緻,口感更加彈牙。

問題六:2016春節日本是什麼季節 2月份還在冬末
日本是以櫻花盛開的4月份前後作為春季的開始

問題七:日本所有節日 日本的掛歷上,紅色的日子,都是放假!
你可以查查看!
什麼還海的日子 天皇誕生日 敬老伐 。。。。
當然指的是國家公務機關,放假!
在服務行業,工資是有加薪的!
希望能幫到你!

問題八:日本游什麼時候去好呢? 日本沒有什麼限制,幾乎什麼時候都能去,日本那邊的景色還是很漂亮的呢,一年四季都有景色可以看,我之前在眾信旅遊他們家當導游,他們家的日本線路很完善,設計的挺不錯的,要是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問題九:日本人怎樣過新年 日本人的新年不叫過年叫《大晦日》都是新歷12月31日則是除夕日
日本人除夕是也會進行大掃除。門前擺上松、竹、梅(「松門」)(現多已改為畫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蕎麥面條 後一面看專為新年播送的電視節目即是紅白歌會 就像我們春晚一樣 一面等待新年鍾聲,稱「閥歲」。 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還有樓上的說 去廟會 去搖那個大鈴鐺

『捌』 日本的年號與公元年號對照表

日本的年號與公元年號對照表(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日本目前仍處於悄宴森平成年號,2018年就是平成30年,2017年就是平成29年。

2019年已經確定會更改年號,但名稱尚未公布。

(8)2016是日本什麼年擴展閱讀:

日本年號是從公元645年的「大化」開始,明啟畝治天皇以後改年號為「一世一元」,也就是換一個天皇就得換一次年號。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的年號主要有「明治」、「大正」、「昭和」以及「平成」,這些年號基本上都是以在位天皇的名字來命名。

日本天皇對照表(上面一行數字是天皇的出生和駕崩年份,下面一行數字是天皇在位的起止年份)

日本現任天皇為平成天皇(明仁),日本第125代天皇。

明仁是昭和天皇(第124代天皇)與香淳皇後的長子,大正天皇的孫子。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在東京病逝,明仁繼位,年號「平成」。

2016年8月8日,明仁向日本國民發布電視講話,正式表明了自己「生前退位」的決定 。

2017年12月1日,日本召開皇室祥氏會議,並確定明仁將於2019年4月30號退位,皇太子德仁於同年5月1號即位並修改新的年號。

網路-平成天皇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3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