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佐帶多少軍隊
⑴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什麼軍銜,手下多少人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的上校,大佐管一個聯隊
聯隊的編制:
步兵聯隊:人員3747,馬526,各種槍2590,各種炮14,擲彈筒76,非機動車256
野炮兵聯隊:人員2894,馬2269,各種炮48,各種槍541
騎兵聯隊:人員452,馬429,各種槍320
工兵聯隊:人員672,馬99
輜重兵聯隊:人員3461,馬2612
⑵ 二戰時期,日軍的一個聯隊長管轄多少人呢
二戰時日本的「大佐」,相當於現代什麼軍銜,可以帶多少兵?二戰時,日軍的聯隊長屬於什麼級別,可以帶多少兵?
在清軍與日本的對峙中,吃虧的往往都是大清子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尷尬情況呢?這是與日本早於滿清覺醒,及時實行兵制改革有關。
步兵聯隊滿員人數為3747人,輜重兵聯隊人員3461名,野炮兵聯隊滿員人數為2894人,一個工兵聯隊672人,人數最少的是騎兵聯隊,只452人。
⑶ 日本大佐可以帶多少兵很多士兵的首選不是少將,而是爭當大佐
在日本侵略我國的時期,他們建立了非常嚴明的軍隊體制,所有軍隊都井井有條,有自己專門的領導人負責。比如當時日本的的指揮部能夠指揮的軍官一般都是大將軍銜,而一個軍或者是主力進攻師團,他們的指揮官都是中將。
而再往下一等的師團的指揮官一般是少將,其次的連隊一般是大佐,按照當時日本軍隊的編制,一個大佐至少能指揮3000人,這不是一個小的數目,已經能媲美八路軍的一個團了。所以在當時的戰爭時期,很多日軍高級司令官的畢生夢想就是成為大佐,連少將都不是他們的首選,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1942年8月,日軍有7000餘人侵犯浙江省江山市,我軍49軍105師的一個團在此地和日軍血戰數10天,我們的一發炮彈剛好打到了日軍指揮官坂田大佐的頭上,他當場死亡。坂田大佐一死,日軍方面猶如無頭的蒼蠅,瞬間軍心大亂,我們也乘勝追擊,獲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大佐在很多日本普通士官眼裡無疑是一個神聖又有威望的軍職,這也成了很多年輕日本軍人畢生追尋的夢想。可成為大佐的路上布滿了太多困難和艱險,能真正活下來並成為大佐的人不僅僅需要自己的實力,還需要一些運氣的存在。這也給大佐這個職位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⑷ 二戰時日本的大佐,中佐及少佐手下各有多少官兵
大隊:(營)二至四個中隊;騎兵是300—600人、400—800個人;步兵則為420—840人、560—1120個人;630人為中佐、少佐指揮官
聯隊:(團)三個大隊;騎兵則為900—1800人、1200—2400個人;步兵則為1200—2400人、1680—3360個人;1890人為大佐指揮官
日本聯隊長相當於團長,聯隊長的軍銜為大佐,相當於上校。日本這一級軍銜只有大佐、中佐、少佐。相當於上校、中校、少校。大佐差不多就團級,少佐差不多副營級。
日本軍銜等級次序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http://bbs.tiexue.net/post2_11521009_1.html
⑸ 日本「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關於日本的軍銜,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少將比不上大佐。這是真的嗎?畢竟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將銜可是每個軍人為之奮斗的位置。日本為何會有這么奇怪的現象?還是我們道聽途說?恐怕,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日軍的軍銜與現實了。
其實,說這么多我們只為明白一個道理,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少將之銜肯定比大佐高一級。因此,並不是所有日本軍人都不喜歡上升少將,而只是那些好戰分子,或者說是參謀辻政信的追求而已。假如人人都只想做大佐,那日本將官之位豈不是要後繼無人了?
⑹ 抗戰時期,日軍中的「大佐」可以帶多少兵
現如今,“抗日劇”仍然是電視熒屏上的熱播劇,在這些抗日電視劇中,觀眾經常能夠聽到一些與日軍職位有關的稱呼,比如上將、大佐、中尉、少尉等諸如此類的稱謂等。在以上這些稱謂中,抗日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當屬“大佐”,凡是出現在抗日劇中的大佐,必然都是日軍中最厲害的角色之一。大佐身邊不僅會有一堆人保護他,這些人也往往是侵略戰爭的真正指揮者。拋開影視劇不談,真實歷史現狀中的日本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中有些軍官寧願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呢?
日軍大佐
當然,想要擔任日軍連隊指揮官的大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所指揮的聯隊是一個師團的主力軍之一,這就要求大佐必須具備洞察全局的長遠戰略眼光,以及非常優越的軍事素養。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在這一場血腥的侵略戰爭中帶領部隊走向勝利,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國許多抗日電視劇中,日軍中最大的反派角色一般都被設定為大佐。
⑺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
在各種抗戰系列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當中,相信觀眾會經常看到一個軍銜在日本部隊中被經常提起,這就是「大佐」,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呢?
作為日本一種特有的軍銜制度,其實「佐官」的設置,是仿照德國進行的。明治維新期間,迅速崛起的普魯士,再加上皇帝高度集中的權力,成為了日本人效仿的對象。
日本最基本的單位,是師團,最初完全沿襲了德國一個師的編制,規模為1.8萬人。不過到了二戰的期間,隨著部署和變化,師團內部又有了各種調動和人員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最高的職位,實際上是大將,至於元帥,只是授予少數海陸大將,作為一種榮譽稱號,在日本國內,能夠獲得元帥這種稱號的,在昭和時代一共有陸軍6名,海軍4名,包括在二戰當中被美軍擊落在座飛機所陣亡的山本五十六,也是在去世後獲得了元帥的稱號。
而隨著日軍的戰敗,日本武裝力量在二戰後重新進行了改革,其中佐官也被分為了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更加符合了國際化軍銜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