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佔東北搶奪了多少武器
『壹』 日軍侵佔東北用了多少兵力
日軍兩萬多人,東北當時駐軍16.5萬,河北好像還有10萬多士兵。
『貳』 抗日戰爭期間,東北發生過哪些戰役
黑龍江戰役、江橋抗戰、哈爾濱保衛戰、熱河戰役、摩天嶺戰斗等。
1、黑龍江戰役
黑龍江戰役發生於1931年11月14日-18日,地點則是在中國黑龍江省湯池。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主要戰斗之一,交戰一方為國民革命軍,一方為日軍。
而兩軍參與者為吳松山(馬佔山部)及17000名之日軍。最後,日軍攻下湯池及嫩江等地獲勝,吳松山敗走。
2、江橋抗戰
江橋抗戰是1931年11月4日發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江橋蒙古族鎮的哈爾戈江橋,黑龍江省主席馬佔山帶領東北軍阻擊日本侵略軍的戰爭。它標志著黑龍江戰役的序幕。
1931年11月4日,日軍以滿鐵守備隊進攻,被擊退。11月6日,關東軍以主力第2師團投入作戰。馬佔山親赴前線指揮,日軍以優勢炮火和飛機、坦克掩護,形成拉鋸。
在江橋抗戰中,南京政府蔣介石多次發電對馬佔山奮勇抵抗行為予以嘉獎,並命令張學良迅速增援馬佔山。11月12日,日軍又從朝鮮調來援兵,加強進攻。
馬佔山孤軍奮戰,因部隊傷亡過大,後援無繼而撤退。為激勵馬佔山部的抗日士氣,國民政府於1931年11月17日,正式任命黑龍江省代理省主席馬佔山為黑龍江省政府委員兼黑龍江省政府主席。
而江橋抗戰時,馬佔山軍未獲駐防錦州一帶東北軍的實力援助。張學良雖然電令馬佔山死守勿退,但張駐錦州部隊毫無戰斗准備。
但因敵強我弱,1931年11月19日,日軍佔領省會齊齊哈爾,省會遷至海倫。江橋戰斗結束後,張學良受到社會輿論猛烈抨擊。
雖然在時任黑龍江省代主席馬佔山指揮下失敗了,江橋抗戰被評為中國軍隊有組織、有領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第一槍,也被評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3、哈爾濱保衛戰
哈爾濱保衛戰的時間為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2月6日。由於哈爾濱是東北的鐵路樞紐,1932年2月3號大批日軍在飛機,坦克,從西,南方向進攻哈爾濱,哈爾濱自衛軍奔赴前線。李杜,馮占海是總司令,但自衛軍邊打邊退,損失摻重,二天後日軍獲勝哈爾濱淪陷。
4、熱河戰役
熱河戰役,即熱河抗戰。發生於熱河省,時間為1933年2月21日至3月10日。由於日本侵略東北大部時,傀儡政府的「《滿洲國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凡長城以北關外東北四省均為所謂的「滿洲國」法理領土,熱河也包括在內。
於是日本即以《日滿議定書》,積極侵略熱河。因為國內輿論普遍反對承認偽滿洲國,2月1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至北平,與包括張學良、宋哲元等27名將領一起發表保衛熱河通電。
2月21日,熱河戰役爆發。裝備不良,士氣低落的東北軍節節敗退,3月4日省會承德失守,熱河全境淪陷,至此東北全境淪入偽滿統治之下。
東北軍關外余部部分轉入游擊戰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繼續與日軍斗爭,另一部分轉入長城沿線參加長城抗戰,之後撤入關內。
與之前撤入關內的東北軍繼續活躍在抗日戰場,期盼有朝一日「打回東北去」。承德淪陷後幾日之後古北口淪陷,熱河抗戰結束,長城抗戰開始。
5、摩天嶺戰斗
1936年6月,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為打通與關內紅軍的聯系,開辟新的抗日游擊區,由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岩率第1師警衛連、少年營和第4團共400餘人,從遼寧省鳳城縣山區出發,向熱河西征。
當越過摩天嶺到達遼陽附近時,被日軍發現。西征部隊為擺脫敵人,兵分3路進行活動。7月15日,師司令部及警衛連共80餘人,由師參謀長李敏煥率領回師摩天嶺,將部隊埋伏在山口兩側。
中午,日軍駐連山關守備隊第2中隊40多人,出動「追剿」,進入伏擊圈內准備吃飯。伏擊部隊突然開火,首先擊斃登高瞭望的中隊長今田,緊接著就沖向日軍,將其全部殲滅。
下午,伏擊部隊又與日軍後續部隊激戰數小時,殲數十人,其餘日軍黃昏時撤走。這次戰斗,共殲日軍80餘人,繳獲輕機槍5挺,步槍數十支及大量子彈。戰斗中李敏煥犧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黑龍江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橋抗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哈爾濱保衛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熱河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摩天嶺戰斗
『叄』 日本在東北三省殖民十四年掠奪的資源的數據
《財經時報》推出的《二戰期間日本掠奪亞洲國家黃金揭秘》,引起各界廣泛關注,這一報道來源於《黃金武士》一書。
這本由美國作家西格雷夫夫婦用18年時間收集資料,追蹤案件,寫就而成的《黃金武士》一書中披露了日本在二戰期間從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掠奪價值上萬億美元黃金等財寶的駭人內幕,震驚世界。
書中講述的「山下黃金」的故事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就一直在民間流傳:當日本快要投降的時候,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一群勞工還在地下沒日沒夜挖著不知何用的隧道。幾天之後,成噸的黃金和財寶被運往那裡掩埋,永遠地掩埋。當那些工人剛要爬上地面的瞬間,一聲巨響,然後便是一片死寂。一切成為永久的秘密,只留下一個叫做「金百合」的傳說。
「傳說」與史實之間一直沒有得到學界和官方的澄清,但按書中披露,中國無疑是那場戰爭中受傷害最大的國家,日本所掠黃金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從中國搶去的,而東北地區是在那場侵略戰爭中被日軍佔領時間最長、受害最深的地區,那麼,那筆驚世駭俗的「山下黃金」中究竟有多少是從東北掠走的?日本究竟掠走東北多少黃金?
連續幾日,本報記者尋訪國內及東北有關專家、學者,並從當時東北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東三省官銀號和當時最著名的民間銀行――邊業銀行入手,試圖揭開日本掠奪東北黃金之謎。但所有被采訪者一致表示,由於當年日本刻意掩蓋這些事實,其所掠走的黃金等財寶要遠遠大於目前公布出來的數字。
一場瘋狂的掠奪
沈陽地方誌專家伯金地:東三省官銀號內66萬斤黃金被日軍掠走
現在的工商銀行沈陽分行瀋河支行所用的建築,就是百年前的東三省官銀號的老宅,這幢屹立在沈陽城朝陽街長安寺巷上的老建築前,石獅下一塊石碑記載著東三省官銀號的身世。
東三省官銀號在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成立,鼎盛時期在全國設有分號99處,是當時東三省最大的地方銀行,由東三省巡使張作霖操控,奉軍六次入關都是以東三省官銀號為經濟後盾。張學良將軍在東北主政期間,正是依靠東三省官銀號整頓了東北金融秩序,穩定東北幣制。
「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全境淪陷,日本關東軍每到一處首先搶占的就是交通運輸線和金融機關。
當時東北地區主要的金融機構有:東三省官銀號,東北地方政府的官辦銀行,資本2000萬元;邊業銀行,奉系軍閥勢力設立的,資本525萬元;吉林永衡官銀行,省政府的金庫,資本1000萬元;黑龍江省官銀行,資本200萬元。四銀行還在沈陽設立了「遼寧省城四行號聯合發行准備庫」,以及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在東北的分支機構。該四銀號是東北金融界的決定力量。
「九·一八」事變次日,東北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東三省官銀號被日軍佔領,日本人如獲至寶,在門口貼上「擅入者槍斃」的字樣。當日晚間,日軍用載重汽車將官銀號內的現大洋運走。
據後來瀋河支行的資料記載,東三省官銀號被日軍佔領,庫內存有的66萬斤黃金和200萬元銀元被日軍劫走。由於數字巨大,就連當時負責編寫瀋河支行門前石碑說明的趙建宏都對記者說,「我當時也有點兒懷疑,畢竟這個數目太大了。」此後,趙建宏也到省市檔案館查閱過相關資料,但是並沒有權威和統一的說法。見過當年東三省官銀號金庫的趙建宏說,地上和地下的金庫共5個,每個達300到400平方米,「那是相當大的金庫,也說明當時的財力相當雄厚。」趙建宏提供,66萬斤黃斤這一數字,來源於從事沈陽地方誌工作的伯金地的《東三省官銀號始末》,而伯金地也是貨幣研究專家,當時趙建宏對此數字表示懷疑時,伯金地曾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會錯的。
與趙建宏的初始懷疑相一致的是,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編寫的《沈陽歷史大事本末》一書對當年日本人從東三省官銀號掠走的黃金記載為16萬兩,而有關媒體還有16萬斤的說法,可以說相差很大。
但是直到現在,曾在沈陽市地方誌辦公室工作過的伯金地仍堅持「66萬斤黃金」這一數字,「當年也是經過多方面考證的,而且數字來源主要是《奉系軍閥的官僚資本》一書」,該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一百多頁的小冊子,對當時的記載非常詳細。」「日本佔領東三省官銀號時,張學良沒來得及運走那麼多錢幣,根據奉系當時的財力,這個數字也是可能的」,伯金地說,「從史料看,當時日本人把一部分黃金運回本國,另外很大一部分則轉移到長春,為偽滿洲國籌備資金。」
百歲原邊業銀行老員工孫競寰:7000兩黃金不翼而飛
今年100歲的孫競寰老人從1927年就在沈陽從事銀行工作,他先後在張作霖的邊業銀行、日本人的偽滿洲中央銀行、國民黨開辦的「中央銀行大南門支行」工作過。「其實,這幾家銀行都是一家銀行,就在現在的大南門」。
孫競寰記憶力很好,「邊業銀行是張作霖開辦的,它與官方的東三省官銀號都是東北最大的銀行」。
「邊業銀行也對外」,孫競寰說,1927年邊業銀行成立他就在這里工作,是負責存放款的組長,那時他才20出頭。
孫競寰說,「九·一八」事變之前,銀行每天熱熱鬧鬧,生意很好。為了鞏固紙幣的作用,銀行從上海購買了7000兩黃金,作為儲蓄金。
「黃金裝在7個大木箱里運來,每個箱里裝1000兩。」
孫競寰說,這些黃金在日軍進來前一直放在銀行里,也沒有被兌換。當時的紙幣是銀本位的,100元可以換100塊現大洋,但是不能與黃金兌換。
「九·一八」事變後,這家銀行被日本人控制,改名為「滿洲中央銀行」。孫競寰也被調往牡丹江分行工作,直到1935年回來。
回來後他發現這筆鎮店之寶7000兩黃金已經不翼而飛了。作為親歷日本統治下的銀行工作者孫競寰還目睹了日本在東北建立殖民地金融體系,統一幣制,使東北的金融機關和偽幣成為日本金融機關和日元的附庸,以便使日本壟斷集團對東北輸出資本,進行掠奪服務。為支持日本帝國主義擴大戰爭,偽滿洲中央銀行還大量積聚資本,集中投放給重要的產業部門,擴充軍事工業,掠奪物資資源。
吉林學者李重:日本大肆掠奪我東北金銀用於作戰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了沈陽、長春、吉林、齊齊哈爾等城市,日本為了操縱東北的經濟命脈,首先奪取東北的主要金融機構,即東北三省的官銀號、吉林永衡官銀號、黑龍江省官銀號、邊業銀行和遼寧省城四行號聯合發行准備庫、中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分行等金融機構。除黃金外,關東軍還搶走了張學良存在邊業銀行中私有黃金七八千兩和古玩字畫等。有日本侵略者供認,從「四行號」中掠取的資金達1.4億元。這些銀號的附屬事業投資額高達3800餘萬元,亦全為日軍掠奪。
民間的財富也未能倖免。張氏帥府被佔領。後來,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把從帥府洗劫的張學良家產裝了兩火車,運到北平試圖交還給張學良,張學良怒不可遏地說:「這樣待我,等於羞辱我,你把我的東西拿回去!不拿,我全在火車站燒了,羞辱你。你要還,還給我東北三省,我東北三省比你日本四島還大呢!」
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的14年間,在瘋狂侵略中國的同時,日本對中國進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極為罕見的掠奪與破壞。
日本為吞並東北四銀號,壟斷金融,控制國民經濟,積極籌劃設立偽滿銀行。1932年7月1日,偽滿中央銀行總行、支行共128個單位正式開業,「滿鐵」的社員被充斥到銀行進行監管,從此原有四銀號被撤消。
偽滿中央銀行是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的「國家銀行」,是地地道道為日本侵略者服務的,是完全依附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銀行,是日本侵略者掠奪我國財富的工具。偽中央銀行受關東軍的全面控制,它為關東軍提供軍費和籌集軍需物資。日本銀行在偽行內設有參事室,監督該行的活動,實際上偽中央銀行是日本銀行的特殊分支機構。
日偽統治者利用偽滿中央銀行,實行殘酷的貨幣、信用受理。它參與制定經濟金融方針、政策,壟斷貨幣的製造和發行,壟斷東北的金融市場。
著有《偽滿洲國貨幣研究》一文的長春學者李重說,侵華期間,日本大肆掠奪我東北金銀及其他金屬貨幣,一手收買東北所產之黃金、白銀及現大洋等,再運往英美日各國,換取外匯購入戰爭之必需物資,資助日作戰。
一項仍是空白的研究
專家稱日寇掠走的黃金數量至今仍是個謎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編審卞修月,長期從事抗日戰爭人員及財產損失研究。他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相關研究還是空白。遼寧省社科院歷史所的相關人員也表示,專門研究日本經濟侵略造成東北財產損失的相關資料已很難查找。
二戰期間日本到底從東北掠奪多少黃金?記者找到大量資料和有關專家都無從考證。
省委黨校劉貴田教授說,現在已知的一個數字是,1941年日本侵略者運回國內的黃金數量為2300餘萬克黃金。
1937年至1940年是日本侵略者對偽滿經濟實行全面統制掠奪時期。日偽統治者從1937年起實施產業開發5年計劃,進行全面的經濟掠奪,變東北為其擴大侵略戰爭的物資供應基地。在這個5年計劃中,1937年計劃開采黃金4230公斤,最終生產了3709公斤;1938年也是生產了3000多公斤。
為什麼沒有日本侵略者掠奪黃金的准確數字呢?「九·一八」研究會會長王建學教授認為,是日本侵略者有意銷毀證據的結果。
現在我們可以查到的日本侵略者掠奪沈陽煤炭、鋼錠、鋼材、鋁、液體燃料等物資的數字,也是不完整的,至於像黃金珠寶一樣貴重的東西,屬於絕密,只有當時的日本高層了解。
他進一步解釋說,在1931年前,日本掠奪的物資張作霖都能掌握。因為物資只能從大連出口,通過滿鐵運輸。而「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又開發出經丹東走朝鮮釜山回國的通道,且日本已經控制東北,運輸物資的數量以及運送什麼則全由他們說了算。
『肆』 日本投降後,國共部隊各接收多少日軍投降,接收武器彈葯和地盤各多少
國民黨共接受投降侵華日軍的武器裝備有步騎槍685897支,手槍60377支,輕重機槍29822挺,主要火炮12446門,步槍機槍子彈180994000餘發,手槍子彈2035000餘發,各種炮彈共2070000餘顆,炸彈6000噸,戰車(坦克?)383輛,裝甲車151輛,卡車特種車15785輛;
各種飛機1068架(其中可用者291架,待修626架,不堪用151架),飛機用油1萬余噸,艦艇船舶1400艘,共54600餘噸,其中軍艦19艘(90至1100噸,僅三艘可出海),驅逐艦(驅潛艇)7艘(每艘約百噸,6艘可用),魚雷快艇6艘(15至25噸各三艘,均可用);
小型潛艇3艘(50噸內兩艘可用),小炮艇200艘(每艘8至25噸,大部不堪用),馬匹74159匹。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主要在日軍後方及日佔區進行游擊戰,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繳獲各種69.4萬余支(挺)、各種炮1800餘門,軍隊發展到130餘萬人,建立了約100萬平方公里、近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
(4)日本侵佔東北搶奪了多少武器擴展閱讀:
日本投降後,中國軍隊繳獲了多少武器。
1945年8月15日,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到9月2日,在不包括中國東北的中國戰區內,共有日軍1283237人。這些部隊被編為1個司令部,3個方面軍、10個軍,1個戰車師團和2個飛機師團及36個師團。
而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通過對日本移民尤其是開拓團進行動員,在投降前擴編到75萬人,裝備了3700門火炮、600輛坦克和150架作戰飛機。因此,當日本這部戰爭機器逐漸停下時,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超過200萬日軍手握近70個師團的裝備,等待向中國軍隊移交防區和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遠處大西南的國軍,還是正在華北、華中和華南攻城略地的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抗日武裝,都希望能夠盡快接收投降日軍的武器裝備,壯大自己。
而如何憑藉手中掌握的武器裝備甚至是知識和技巧,換取自己的性命,成為擺在所有投降日軍面前的最大問題。
對這同一個問題,各地日軍採取了不同的選擇。對於關東軍而言,面對蘇聯紅軍展開的「八月風暴」,首先考慮得就是盡快逃到關內或者海上去,武器彈葯全部是逃命的累贅,應首先予以丟棄。
因此,我軍進入東北後,很快組織大量人員和群眾一起,進行「撿洋撈」和「挖窖」兩項活動。所謂撿洋撈,是指派出部隊到冰天雪地中搜尋日軍在潰敗後遺留的各種武器。例如日後威震東北的日械九六式150毫米重榴彈炮,就是東野炮兵部隊從冰封的興安嶺等地一點點刨出來的。
曾看到一位老同志的回憶,提到他為了挖炮,手掌被磨得血肉模糊,發現火炮後又因為太興奮就去擁抱炮管,結果在炮管上留下了兩個大大的血手印。
而「挖窖」,顧名思義是指尋找日軍遺留的地下軍用倉庫。這些倉庫中僅有一小部分被蘇聯紅軍接管。在東北解放戰爭打響前後,首先打出關外的八路軍是李運昌的冀熱察軍區部隊。
開國少將曾克林和唐凱這對好搭檔帶著隊伍很快獲得了蘇軍的支持,開始接收投降日軍的裝備,部隊很快由4000人擴充到上萬之眾。多年後,時任第16旅48團副團長的董占林回憶當年他們運輸武器時仍顯得意猶未盡:「我沒有多裝!就按著一個連9挺輕機槍,一個營6挺重機槍的標准!」
但是,東北關東軍的大部分武器,蘇軍並沒有移交給挺近東北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據後來統計,蘇軍前後從投降日軍手中繳獲了70萬支步槍和超過1.2萬挺輕重機槍,但是中共方面曾克林和88旅周保中僅從蘇聯方面接收了數萬支步槍和不到4000挺輕重機槍。
而同時期關內國軍接收了近70萬支步槍和30萬挺機槍。
平心而論,日軍移交的這些武器裝備對國共兩方都有相當大的意義。在日後的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中,東野特種兵縱隊邊戰斗邊學習邊擴編,最終掌握了關東軍遺留的重炮。到遼沈戰役時,東野的150毫米重榴彈炮已經可以輕松擊毀國民黨軍賴以頑抗的高聳城牆。
而國軍方面,到睢杞戰役時,黃百韜第七兵團這樣的非嫡系重裝軍團仍然以日械重炮作為主戰裝備。
但是,日軍在投降後,仍然是「狡猾狡猾地」。為了給中國軍隊接收武器製造困難,日軍玩弄了很多伎倆。首先就是將部分武器隱藏起來。
在解放戰爭中主管東北軍事工業的何長工曾在回憶里寫道:「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期間,修建了許多地下倉庫,裡面儲存了大批武器彈葯和軍用物資,這些倉庫非常秘密,存放的彈葯和物資不靠牆不沾地,保存非常好。」
日軍在投降後,卻沒有交代大部分倉庫的位置,寧願讓這些物資在地下逐漸腐朽。
而上海等關內的日軍,同樣將大量武器私藏起來。1945年中共華南局的王牌情報員華克之,就曾策動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少將岡田,將私藏的194挺機槍秘密移交給新四軍。這批機槍在被移交前,就埋在岡田住所的客廳下面。
而且,日軍出於惡毒的目的,同時也由於日本在戰敗前已經陷入油盡燈枯的窘境,大部分日軍移交的重武器和技術兵器,必須要經過大修,更換大量關鍵部件才能使用。例如在東北剿匪和錦州攻堅戰中屢立戰功的東野「功臣號」坦克,就曾出現多次危險的戰場故障。
據日本研究者在20世紀70年代披露,1945年日本投降時,國軍在短時間內接收了1000多架飛機以及大批零部件。而這批飛機和零部件的絕大多數並沒有熬到1947年。
『伍』 日本侵略中國東三省時有多少架飛機丟給日本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東北空軍奉命不準者褲抵抗,不戰而潰,隨著東三省的淪陷,東北空軍260架飛機被日軍繳首或簡獲,40餘架成套從捷克購來的尚未啟封團清安裝的機件及附設工廠的全套設備也落入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