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怎麼管日本
㈠ 「重塑」日本人:戰後美國如何實現對日本的控制
二戰以後,美國實現了對日本的獨占。為了更好地控制日本,美國對日本政府與民眾都進行了「重塑」。「重塑」之後的日本,被牢牢地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其影響更是綿延至今。本期內容,就跟您聊一聊美國到底是如何「重塑」日本人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時,美國當局就已經在考慮如何處置戰後的日本了。對於日本,施行徹底的改造在當時的美國政壇幾乎是一個不易之論。為了徹底改造日本,美國人首先盯上的是日本的政府。天皇制在日本有著深遠的 歷史 傳統,特別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確立了以天皇制為核心的政治體制。根據日本 社會 的「慣性」,想要改造日本,就必須從天皇制下手。1942年8月,美國國務院設立遠東問題小組,負責對日政策的制定。關於天皇制,在美國內部分裂為兩個派系。一方認為只有天皇才能從根本上影響日本人,控制天皇更有利於美國在戰後對日本的控制,進而影響戰後的佔領與改造工作。另一派認為,日本的天皇制是滋生軍國主義、封建主義、法西斯主義的土壤,如果不廢除天皇,則日本對美國的威脅就無法徹底解除,美國也無法在日本推行全面的民主化改革。
經過長時間激烈的爭論,1943年末以後,美國政壇逐漸對天皇制的去留問題達成了各有保留的共識。即美國無法強制廢除天皇(招致民眾仇視 代價太大),而日本人民又不可能在戰後短時間內主動廢除天皇。如此,美國就要充分利用天皇的價值,使其成為執行美國政策的「工具」,通過對天皇的控制進而實現對日本政府與民眾的控制。根據這一精神,1944年5月9號,美國國務院正式形成了關於戰後日本天皇制政策的內部文件。我們在之前的節目里聊過《常識誤差: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美國為了實現對日本的獨占,為了以最小的代價在日本攫取最大的利益,美日之間達成了默契的共識:日本在戰後施行「有條件的投降」,保留天皇制,以美國為主導的佔領軍按照既定的政策利用天皇和日本政府施行間接的統治。
對美國來說,保留天皇制,可以說是一個明智的決策。一方面,通過戰後新憲法的頒布,日本確立了象徵天皇制,天皇的影響大幅度縮減,美國得以按照自己認為的政治模式在日本進行所謂的「民主化」改革。另一方面,基於天皇在日本的特殊的精神存在,美國利用保留天皇獲得了政府與民眾的「好感」甚至是「感激」,同時,更有利於美國對日本進行意識形態的改造。對日本國民進行意識形態的改造,即所謂的「重塑」日本人,是美國得以控制日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國佔領日本之後,施行的對日改造政策基本可以以非軍事化與民主化來概括。為了實現美國人規劃的民主化,美國自1945年6月之後,就連續頒布文件,強調重視日本人的自由與人權。但是實際上,這一系列政策都是美國自我標榜、贏得民眾好感的障眼法,美國最真實的意圖與做法體現在一份當時難以公布於世的秘密文件里。1946年1月8日,美國國務院、陸軍部和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制定了一份名為「日本人再定位」的機密文件。這份綱領性的文件,向世人展示了美國是如何一步步重塑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進而使日本從根本上成為美國附庸的。
在美國人看來,「重塑」日本人最好用的「工具」就是日本人。因為如果由美國直接出面,則大概率會激起日本民眾的反感,「但如果通過日本領導人發出同樣的指令,日本人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樂於接受並實行」,這也就是美國為何要「處心積慮」地為日本保留天皇的原因之一。在佔領日本期間,美國更願意尋找接受過美式教育並認同美國價值觀的人培養起來,將他們作為 社會 精英安排在各個領域,以期對日本 社會 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精英階層的知識分子就這么進入了美國人的視野。美國的心理戰略委員會認為:「精英階層是唯一發揮作用的 社會 群體......這些見識超群的人物從思想上操縱者民眾的態度和觀點的形成,至少也使這些民眾易於接受某些態度和觀點,反過來,這些受操縱的民眾又引導著公眾輿論。」戰後,在日本的戰敗、天皇權威的削弱、美國的民主化沖擊下,日本知識分子的世界裡出現了「精神真空」。為了用美國的價值觀填補這個真空,美國針對日本的知識分子展開了大規模的「心理戰」。
1952年9月,美國「對日心理戰項目」文件問世。文件認為:美國應該培養日本知識分子對美國政策的認同感。杜魯門很快批准了這一份文件,他的繼任者艾森豪威爾則將這一份文件當做對日心理戰的執行標准。艾森豪威爾時期,是美國對日心理攻勢的上升期。當時,所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日本人都被囊括進知識分子群體之內。1959年,美國新聞署又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靶心」政策,主張將日本知識分子中「有能力、有威望、有地位、能引導日本領導人並且對日本公眾有影響的一小部分人或聯系密切的群體」作為主要「攻略」對象。為了拉攏、同化知識分子,美國政府與私人基金會,不惜花費重金,資助學者們的研究,資助年輕學生的學業。甚至還開辦專門的學術期刊,誘導知識分子發表「親美」的文章。在美國人的心理「干涉」與「慷慨」資助之下,日本的許多知識分子、特別是戰後第一代的知識分子,對美國產生了某種「心理依賴」。而美國以戰勝者的姿態出現在他們面前,更容易讓知識分子認同只有美國的價值觀才是最好的。(重點渲染)然後這樣的觀點就會被這些具有巨大 社會 影響力的精英人士們傳達出去,進而影響整個 社會 的輿論導向。
當然,要想完全控制一個 社會 ,僅靠知識分子也是不夠的。雖然美國為了樹立民主自由的標桿,在1945年就大力提倡與鼓勵日本新聞界的自由,但實際上,美國一直在暗中對日本的輿論進行嚴格的控制。美國參謀第二部下設有民間諜報局,諜報局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民間輿論審查局,另一個是公安局。其中,輿論審查局就承擔了對日本報紙、新聞甚至是私人郵件、電話的監督與監聽工作。輿論審查局有一份很秘密的名單,其中詳細列舉了重要的受監控人的信息,以便他們能夠隨時調用。新聞是美國方面把控的重點。所有的日本媒體都要受到廣播影像出版審查部的審核,審核分為事先審查與事後審查兩種。事先審查主要是針對戰後日本發行的新刊物,出版方需要事先將所有的出版內容一式兩份由主筆或是負責人親自送到麥克阿瑟司令部報紙雜志審查部接受審核。如果一經發現問題,需要立即整改。整改之後,還要經過審查部的二次審核。針對需要接受事後審查的媒體,一旦發現問題,就要被處以處分,處分的原因大多包括反對盟軍對日本的佔領以及對美國的批判。而處分對象,則甚至包括許多親美派媒體。在輿論監督上,美國可以說是做到了日本人控制日本人的設想。
1947年,在民間輿論審查局工作的日本人達到了8132人,在大多數監督與監視領域,都以大量的日本人配合少數的美國人展開。比如,用4000名日本人和60名美國人抽檢國內的信件,以63名日本人和12名外國人(不全是美國人)通過70台竊聽設備監控全日本的電話。
除了監視與輿論控制、引導,美國人「重塑」日本人的重要手段是教育。對於在校學生,美國按照美國式的民主理念與教育觀念對日本傳統的教育制度、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內容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務使其有利於美國。對於其他日本人,美國則開展了全面的再教育。總之,美國的目的,就是要「從娃娃抓起」,將美國的價值觀念以及日本人對美國的認同刻在每一個日本人的骨子裡。
總體來看,美國對日本的「重塑」是成功的,通過對輿論的控制與價值觀的引導,美國成功地將諸如好萊塢這樣的美式文化引進日本;以基督教文化來取代日本天皇的宗教影響力。在美式「重塑」之下,日本無論從器物上還是精神上,都與美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種聯系直到今天,依舊影響尤烈。而美國,一方面得到了實打實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沒有激起日本民眾的不滿與反抗,甚至成為了日本人眼中的「仁慈的征服者」。但是,毋庸諱言的是,日本雖然因之喪失了一定的「獨立性」,但日本戰後 社會 的穩定與經濟的快速恢復與崛起,與美國的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
參考資料:
白玉平、張楊:《美國對日本知識分子群體的心理戰政策( 1951—1961)》,《世界 歷史 》,2014年第5期
胡娜:《從文化視角淺析二戰後美國改造日本的不徹底性》,《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曲夢晨:《二戰期間美國關於戰後日本天皇制政策的制定》,《史學集刊》,2017年第5期
宋昊天:《簡評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改造》,《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
何宛昱、劉旭升、代玉:《試析戰後初期美國對日本教育的改造》,《佳木斯大學 社會 科學學報》,2011年第3期
汪津生:《戰後美國對日改造的文化背景》,《皖西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於群:《戰後初期美國對日本人的意識形態改造》,《外國問題研究》,1996年第3期
㈡ 美國是如何成就日本,又「搞垮」日本的
美國是因為想要在亞洲建立盟友來對日本提供援助,之後美國因為日本經濟上升使美國經濟下滑對日本進行打壓。
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場戰爭的失敗,不僅讓日本失去了幾乎所有自明治維新後對外侵略所獲得的果實,還讓日本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戰後的一段時間內,日本計劃由盟軍分區佔領,但由於中國、英國相繼因為國情原因退出,蘇聯不滿於駐日盟軍必須聽令於美國,但又攝於原子彈的威脅,於是憤然撤軍。最終美國以盟軍名義,派出46萬美軍單獨佔領日本,得以控制日本內政。
可是不久後,美國又嫌日元升值太慢,讓美聯儲也親自加入戰斗,在廣場協議簽訂僅僅兩年後,日元升值突破了50%。日元升值已經大大超過了日本政府的預期,日本政府不得不對銀行降息來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㈢ 二戰後美國對日本採取了哪些措施
總結起來,二戰後美國對日本本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點:
第一、美國對日本進行獨占和政治改造。
二戰後,美國單獨佔領日本,保證了日本領土的完整性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單一性,有利於日本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同時,美國對日本進行了以民主、法制為基礎的政治改造。雖然這一切都是按照美國自己的意圖去實施的,帶有某些不徹底的痕跡,但為戰後日本走上和平建設、集中精力抓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二、出於「冷戰」的需要,美對日政策由「限制削弱」轉向「扶日反共」。
二戰後,按照最初的沒想,美國要對日本實行限制和削弱政策,以達到永久控制的目的。但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日益強大,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引起了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極大仇視和恐慌。為阻止共產主義浪潮的擴展,美國迅速改變了對日政策,扶日反共,對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從而促進了戰後日本經濟的振興。
第三、日本巨額戰爭賠款被取消。
按照國際法規定的通行慣例,戰敗的侵略國要向被侵略的受害國賠償。二戰後,美國出於利用日本反社會主義的意圖,不僅沒有索要日本的戰爭賠款,而且還阻礙和反對別國向日本索賠。我國雖非迫於美國的淫威,但1972年中國政府為了中日友好和邦交正常化,宣布放棄500億美元的賠償要求。這一切都大大減輕了戰後日本恢復經濟的負擔,成為日本經濟能迅速恢復和崛起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四,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在戰爭期間,美國每年向日本發出幾十億美元的軍事訂貨單,把日本作為其生產軍需品的兵工廠和後勤供應的基地。這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國內經濟的發展。同時,由於美國忙於戰爭,其出口能力有所下降,這為日本商品打入世界市場提供了良機。
第五、美國的「核保護傘」戰略。
二戰後,日本作為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盟國中的一員,被美國推向了亞洲地區「冷戰」前沿。於是美國從日本的「冷戰安全」和「制約日本」的雙重戰略考慮,為其撐起「核保護傘」,這不僅使日本大大節省了安全防務的費用,而且使其能夠集中資金和精力大力發展經濟。
㈣ 經常聽說日本許多領域的命脈是控制在美國手中的,請問具體是如何控制的
日本幾乎可以被認為是美國的殖民地。
第一,日本國土上有美國的軍事基地,那這是對日本最表面的控制,你日本敢不聽話嗎?不聽話我軍隊的炮口就瞄準著你的國土。稍有異動整個國家都會淪陷。
第二,日本有個機構叫東京地檢署,裡面成員很多為美國特工,擁有權力不經日本方面許可就能隨意搜查日本高官。這樣日本官員們的把柄基本上是被美國人握在手裡的,日本的高官敢不聽白宮的話嗎?
第三,日本的經濟,在美國的軍事和政治威脅下,美國逼迫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長期從日本掠奪財富。
第四,科技方面,美國嚴格限制日本科技的發展,基本只能生產不是很敏感的科技產品或者民用產品。這就讓日本的產業發展很畸形,雖然日本人造民用汽車很厲害,但是中國能做的炮鋼日本連一噸都生產不出來。一旦打仗,日本現在庫存的坦克消耗光了,假如美國不賣給日本相應的材料的話,日本連合格的坦克都造不出來。
日本的航空業也被嚴格限制,日本不被允許建造大型的風洞,想要設計飛機必須吹風洞來獲得數據,而風洞只有中國,美國,歐盟,俄羅斯才有,日本想設計飛機就只能把自己的核心數據暴漏在有風洞的國家手裡。
日本的軍艦同樣被控制的死死的。日本不被允許研發自己的控制操作系統,用的是美國的系統,日本沒有自己的導航衛星,用的是美國的GPS定位,一旦打仗,美國斷了日本的數據,日本就是瞎子聾子,只能挨打。
文化上,日本人長期接受親美親歐教育,以歐美為榮,整體上成為了歐美的附庸。
所以,從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來看,日本都是一個被以一種文明的方式殖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