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川家康時期全國多少人口
1. 一個偏遠小國,日本戰國時代的總人口是多少
日本戰國時代的總人口最初超過 700萬, 戰國後期約有1200萬。
數據顯示, 在15世紀末英格倫混亂前後, 日本總人口約為 700萬, 到17世紀初戰爭開始時, 日本人口超過1200萬。
因為在戰國時期的100多年裡, 由於沼澤、農業和灌溉技術的改善, 以及戰國的艱苦治理, 使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糧食生產的增加肯定導致了人口的穩定增長。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16世紀中葉,地域武士中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崛起,永祿三年(1560年),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
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
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
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1)日本德川家康時期全國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在這個時代,以幕府將軍(也稱作征夷大將軍)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護職威信下滑,原本輔佐守護的守護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為大名。
各地大名進而稱霸一方,甚至於成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為可能。
另外,此時日本與歐洲人之間的貿易交流正式展開,基督教和鐵炮(火槍)的引進改變了社會和戰爭型態。到了戰國中、後期,過往封建制度下的農奴地主關系也逐漸遭到破壞。
「戰國三大梟雄」:齋藤道三、北條早雲、松永久秀,其實毛利元就、北條氏康、伊達政宗、島津義久、長宗我部元親皆可算是一雄。
以織田信長為首的各國大名逐漸擺脫以往的兵農合一制度,改采以現金僱用職業軍人(武士)為其作戰。同時,早期各諸侯的國人土豪聯合體制也逐漸轉型成集權獨裁的軍國政體。
於是大規模的會戰成為常態,統一的新幕府也自戰火中歷練誕生。
2. 日本戰國時期到底全日本有多少人口
日本戰國時代的總人口最初超過 700萬, 戰國後期約有1200萬。
在戰國時期的100多年裡,由於沼澤、農業和灌溉技術的改善,以及戰國的艱苦治理,使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糧食生產的增加肯定導致了人口的穩定增長。
嚴格說來,戰國並非正式的歷史名詞,一般用來稱呼室町時代爆發之應仁之亂後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也有把江戶時代初期列入的說法)百多年間政局紛亂、群雄割據的日本歷史。
在這個時代,以幕府將軍(也稱作征夷大將軍)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護職威信下滑,原本輔佐守護的守護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為大名。各地大名進而稱霸一方,甚至於成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為可能。
(2)日本德川家康時期全國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應仁之亂後歷經半個世紀,守護大名相繼沒落,一些守護代、守護家臣及地方國人代之而起,形成新的大名—一戰國大名,確立起在各國的統治,繼續承認庄園制的守護大名領國制為根本否定庄園制的戰國大名領國制所代替。
這種歷史性的政治變動是整個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結果。室盯前期農耕已經逐漸精耕化,施肥日益重要。所用肥料除廄肥、人糞尿和灰肥外,還有需要量日益增大的壓綠肥。這種肥料投量甚大,每反大約投入300貫,所用的青草、嫩芽只需從山野索取,但由於庄園制的存在,廣闊山野的青草和嫩芽得不到充分利用。
日本農業向以水稻種植為主,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大規模的水利灌溉體系,然而在規模小、權力分散的庄園體制下,這種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打破庄園體制而確立一國范圍內強有力的一元統制體制;同時,農業同手工業分工的擴大,在一國范圍內商品流通的發生與發展,也是這種需要的產生因素。
3. 日本戰國時代的總人口是多少
日本戰國時代的總人口最初超過 700萬, 戰國後期約有1200萬。數據顯示, 在15世紀末英格倫混亂前後, 日本總人口約為 700萬, 到17世紀初戰爭開始時, 日本人口超過1200萬。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
(3)日本德川家康時期全國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日本戰國時代最早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但酷愛中國兵法的武田信玄實際上是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藉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16世紀中葉,地域武士中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崛起,永祿三年(1560年),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後,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打敗西軍。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和1615年在兩次大阪之陣中逐步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結束。
4. 日本戰國的規模有多大
規模很小。用幾十個人就能打下一個戰役。
永祿九年(1566年),在多次進攻齋藤義龍失利後,織田信長決定修築墨俁城,但猛將柴田勝家與佐久間信盛先後失利。
豐臣秀吉臨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須賀正勝幫助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任務,傳說墨俁城一夜築城,進一步得到織田信長賞識,為後世所稱道。
修築墨俁後,織田信長將居城遷往離美濃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洲城)。不久美濃發生竹中半兵衛以十七騎輕取稻葉山城(齋藤居城)的事件,事後半兵衛放棄稻葉山城。
(4)日本德川家康時期全國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日本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
最早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但酷愛中國兵法的武田信玄實際上是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藉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16世紀中葉,地域武士中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崛起,永祿三年(1560年),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
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
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後,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打敗西軍。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15年在兩次大阪之陣中逐步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結束。
時代特徵:
戰國時代是一個動盪的社會轉型期。
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向近代過渡。
政治上,分裂走向統一,前武家時期政治制度轉變為後武家型。
文化上,世俗化(去宗教化)傾向出現。民眾有了自覺意識。思想上更加開放自由。
應仁之亂後幕府威信日漸衰敗,其控制全國大名的能力也被逐漸被破壞殆盡,最後被織田信長驅逐而滅亡。
而各地原有的守護大名有的受到該國國人的國一揆暴動挑戰(如安藝武田氏被毛利氏發動國一揆取代),有的被底下的守護代所取代有的甚至被宗教性的起事一向一揆推翻。「下克上」的風氣彌漫著整個日本戰國時代,同時也成了這個時代的最大特色。
總結評價:
日本戰國歷史可與中國戰國相比擬。各地大名林立,為爭奪霸權攻伐不休。而且也是「無義戰」。其間人名地名繁多,大戰小戰難以數計。不過,從地區劃分講也許更容易了解其中形勢。
日本可分為四部分:由西南向東北依次為九州,四國,本州和北海道。北海道則因其地處偏遠,戰國史中少有涉及。
而本州則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為中心。當時的本州共分為中國,近畿,東海,北陸,關東,東北六個地區。
近畿以當時國都京都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後豐臣的大阪。其西部與中國地區相鄰。近畿地區東部南與東海地區(後來的織田信長憑借這個有利條件,控制京都,挾天子以令諸侯)為鄰,北與北陸地區接壤。東海,北陸東與關東地區為鄰。而關東與北陸又東鄰東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