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隊大約多少人
❶ 抗日時期日本的一個小隊、中隊、大隊分別是多少人
1、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隊長軍銜是少尉或者中尉。
日軍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2、日軍的一個標準的步兵中隊是180人,隊長軍銜一般為大尉。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3、大隊日軍一個標準的大隊人數是1100人,大隊長的標准軍銜是大佐。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葯小隊)。
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中隊只有8 挺);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
在這些少量的炮中隊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炮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炮的小隊,這種情況下,彈葯小隊要擴充為39人。
(1)日本中隊大約多少人擴展閱讀
1840年日本從中國鴉片戰爭失利中得到教訓,看到了改良「兵制與兵器」的重要性。1853年6月,美國軍艦炮擊鹿兒島。第二年,英、美、法、荷聯合艦隊又向下關轟擊。
日本蒙受恥辱,決心急起直追,效法歐美,改良兵制。當時日本還處於幕府時期。幕府決定仿照西洋軍隊,組織洋式兵隊3個大隊,包括步、騎、炮兵共計13625人,"井模仿西洋兵制,規定陸海軍將校的階級"。這是日本歷史上最早設立的西歐式軍銜制度。
明治維新以後,天皇根據兵庫縣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議,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分為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大元帥為最高統帥銜,授予天皇。當時的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為陸海軍之統帥,全權定陸海軍之編制及常備兵額,並宣戰講和及宣告戒嚴,凡有重要之軍事,皆親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決定廢監軍部,改設元帥府為最高的軍事咨詢機關。元帥府配備元帥若幹人,由日本天皇就陸海軍大將中選任,頒賜元帥封號,擔任軍事顧問及檢閱陸海軍等任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時止,日本共授元帥31人,其中,陸軍17人,海軍13人。
❷ 日本人的一個中隊有多少人
從日文資料中摘錄的日軍師團的一些基本情況,由於1944年和1945年(昭和19、20年)日軍大肆擴充番號,實在太多(最大的號到355,不過161後就開始大量跳號),所以暫且先摘這些)
師團種類基本上是按該師團最後的情況算的
除了步兵師團,還有4個戰車師團,4個高射師團,13個航空師團
步兵師團除了挽馬、馱馬、機械化師團外,昭和17年以後還編了一些警備師團,昭和19年以後又編了幾個島嶼防禦、沿岸配備師團,以及所謂的挽馱混成師團,昭和20年的時候還編了一批叫做起動打擊師團
另外,日軍每個師團還有自己的代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比如第1師團是玉,第2師團是勇,第3師團是幸
那時侵華日軍的編制最高的級別似乎應該是
軍
轄幾個師團(3、4個)如:11軍。不過,日軍的「軍」的最高首長不叫「軍長」而叫「司令官」,我記得11軍司令官似乎是阿南唯亟中將
。日軍的這種「軍」似乎大體相當於國民黨軍隊的「兵團」,而師團相當於「軍」,旅團相當於「師」,聯隊相當於「團」,大隊相當於「營」,中隊和小隊分別相當於「連」、「排」
軍銜依次為:軍司令官-大將或中將(大將很少);師團長-中將或少將(少將比較少);旅團長-少將;聯隊長-大佐(相對於我國的「校」級軍銜,日軍相對應的是「佐」
日軍一個大隊有1000人左右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一般
大隊長是中佐或大佐
旅團長是少將
中隊長是中尉或大尉
跟其他國家的軍銜級別基本一致(本來就是仿德國)
日本在我國境內的部隊分關東軍
和支那派遣軍兩大集團
還有少量南方軍部隊佔領了雲南西部地區(騰沖
龍陵)
❸ 鬼子一個中隊有多少人
日本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0到250人之間。
中隊,軍事術語,軍隊或其他武裝組織中相當於營或連的一級組織。
發展:
大多隸屬大隊或支隊。作為戰鬥力量構成的基本單元,一般編配同一種裝備,並以其名稱命名,如潛艇中隊或驅逐艦中隊等。
在世界上,中隊很早就已出現。公元前4世紀初,古羅馬軍團已編有中隊。美國、英國等海軍艦隊的現行行政編組中都設有中隊;空軍、海軍的航空兵部隊,陸軍的技術兵種、技術支援部隊,也多編有中隊。
❹ 二戰時期日軍的一個中隊和大隊分別有多少人
中隊人數在194—250人之間。大隊人數標准1100人左右。
一、中隊介紹: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二、大隊(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
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
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葯小隊),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中隊只有8 挺);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
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中隊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炮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炮的小隊,這種情況下,彈葯小隊要擴充為39人。
(4)日本中隊大約多少人擴展閱讀
一、日軍編制
與二戰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採用的班、排、連、營、團、旅、師體系和不到2萬人的規模不同,日軍別出心裁的構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和接近3萬人的規模,從結構到規模都顯得與眾不同。
二、軍銜介紹:
1、新兵,一等兵,二等兵(以上為兵,我軍只有列兵和上等兵);
2、伍長,軍曹,曹長(以上為軍士,分別相當於我軍99年以前的下士,中士和上士);
3、士官生(此為軍校實習學員肩章,不是軍銜);
4、特務曹長(相當畢業而未授銜的學員,也就是外軍的准尉);
5、少尉,中尉,大尉(以上為尉官,分別相當於我軍的少尉,中尉和上尉);
6、少佐,中佐,大佐(以上為佐官,分別相當於我軍的少校,中校和上校);
7、少將,中將,大將(以上為將官,分別相當於我軍的少將,中將和上將);
8、元帥(不是實際軍銜,日軍沒有元帥這一級正式軍銜,元帥是天皇授予資深而又戰功卓著的大將的榮譽稱號,正式稱謂「陸軍/海軍大將某某元帥」。有點象「軍事參議官」,但是更稀有。)
❺ 二戰時期日本的一個中隊有多少人
日軍的一個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有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54人的小隊。共181人,步槍139支,輕機槍9挺,擲彈筒9具。有時會加強2-4挺重機槍甚至1-2門90迫擊炮或九二步兵炮(由營拆解支援到連)。
日軍基本的戰術兵團是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2旅團、 旅團下轄2步兵聯隊,另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
(5)日本中隊大約多少人擴展閱讀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 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 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
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36門75mm野炮與12門75mm山炮的較弱設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
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比如板垣征四郎指揮的第五常設師團就特地取消一零五特設師團,用一個師團的人員裝備作為補充人員,使得板垣師團可以一分為二,歷經南口、平型關、金山衛登陸、忻口、太原、南京、臨沂等多次慘烈損失後,戰鬥力依然不減,能以一個師團之力攻克廣州)。
大齡預備役人員組成的十三、十八和特設師團,因戰斗鬥志不強,表現不佳而在1940年前陸續被取消回國。
❻ 日軍的小隊、中隊大隊旅團師團等都多少人
小隊有十5左右,中隊56十 大隊120多,旅團6000人 師團20000多吧!
❼ 抗日時期日本的一個小隊,中隊,大隊分別是多少人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小隊相當於一個排,三十幾人;中隊相當於一個連,一百多人;大隊相當於一個營,四百多人;聯隊相當於一個團;旅團相當於一個旅,師團相當於一個師;軍團相當於一個軍。
❽ 日本一個中隊編制多少人
以日軍甲種師團來說,一個中隊的人員編制在180人左右,除軍官外還包括3個54人的小隊,另有通信兵、衛生員、炊事員等。步槍基本人手一支,還有輕機槍和擲彈筒10挺左右,有時還會根據戰況配備挺重機槍和迫擊炮,戰鬥力非常可觀。
甲級師團的一個步兵中隊有180人左右,丙級師團和乙級師團的步兵中隊,甚至只有150多人,這幾乎和其他參戰國的一個連差不多,僅僅是略微多了一點。在各種抗戰影視劇中,一個縣城總會駐扎一個聯隊或者一個大隊。一個縣城裡,一般都是駐扎一個中隊而已。只有那些規模比較大的城市,才會駐扎一個大隊。
(8)日本中隊大約多少人擴展閱讀:
日本陸軍編制一開始是完全照搬一戰前的舊德國陸軍編制(17000人)。袁世凱建立的清末新軍北洋陸軍也是採用類似編制,但是部隊規模進行了縮水(13000人)。國民革命軍在北伐後進行的整編、抗戰前進行的整編和抗戰結束後進行的整編,三次整編也都參照了這種舊德國陸軍編制。
舊德國陸軍編制則源自文藝復興時期方陣步兵編制,而文藝復興時期方陣步兵編制則參考了古羅馬共和國末期凱撒軍團方陣步兵編制。
由兩個百人隊(排,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方陣的邊長)組成分隊(連),三個分隊組成大隊(營,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方陣),五個大隊組成軍團(團),一個羅馬人軍團和一個盟邦人軍團組成聯合軍團(旅),兩個聯合軍團組成執政官軍團(師)。
隨著文藝復興時期長槍方陣戰術被步槍所淘汰,下層編制也進行了調整,但是團以上的編制依然是羅馬軍團二二制未作改變。法國大革命後,各國開始啟用義務兵役制,軍隊數量急劇擴大,才開始有了定製的軍、集團軍、方面軍等更高一級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