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會亂日本人
Ⅰ 明朝時期的倭寇究竟有多少是日本人,他們是如何產生的
一提起明朝中期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起倭寇之亂,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成為了明朝尾大不掉的邊患之一。沿海的總督將領們,從最開始的朱紈再到後來的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無不為剿滅倭寇而煞費苦心、絞盡腦汁。明朝政府不明白,真正導致倭亂的,不是那一小撮日本的浪人,而是因海禁政策而受害的千千萬萬的沿海居民,只要取消海禁,倭亂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沿海居民落草為寇是為了謀生,而想讓他們謀生就必須開放海禁。這一點,當時的很多有識之士都清楚認識到了這一點。
比如當時對倭寇素有研究的學者唐樞就寫信給胡宗憲:「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於是轉而為盜。」
另一個學者謝傑則說的更為明了透徹:「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為中國患,皆潮、漳、寧紹人主之也;寇與商同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謝傑明白的指出,所謂的倭寇大部分都是江浙沿海的商人,如果海禁較松他們就是商人,如果海禁過嚴就轉為倭寇,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明朝已經過時的海禁政策。
雖然有如此多的有識之士為明朝政府獻言獻計,但是明朝依然喪失了開放海禁的最好時機,當時大海盜王直主動向政府示好,提出了「開港通市」的建議,王直主張明朝廢除海禁,使海上私人貿易合法化,這樣,沿海的商人們因為有了合法渠道而不必落草為寇,朝廷也能靠收取關稅而增加收入。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但是由於保守勢力的阻撓和遵守祖制的慣性,朝廷依然命令胡宗憲將其斬首示眾,王直的死不但沒有平息倭患,反而讓倭亂更加猖獗,而且更糟糕的是,由於朝廷的背信棄義,再也不會有海盜會輕信朝廷了,這無疑使朝廷剿滅倭寇的行動更為艱難。
最後,經過了長達8年的拉鋸戰後,明朝終於決定開放福建月港作為試點地區進行通商。由於有了合法的通商渠道,倭亂很快就平息了,那些沒有了明朝人支持的真倭也很快被俞大猷、戚繼光等人迅速剿滅。倭亂平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戚繼光將軍的英勇善戰,而是朝廷順應時勢的開關政策,既然能夠合法的賺錢謀生,又有誰會去做犯法的事,落得千古罵名呢?宜疏不宜堵,永遠是治國安邦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