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沒有滅亡
Ⅰ 為什麼日本還沒有滅亡
地殼運動是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准確預測地震以及日本啥時候沉沒之類的事兒,沒戲。
日本在一點一點兒沉沒這個事兒,一般認為是有的 --- 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在相互擠壓和碰撞,擠壓碰撞處就是日本,因此地震多。歐亞板塊在相互擠壓中一點點鑽入太平洋板塊的下面,帶著日本一點點下沉。據推算,大約一億年以後,日本有可能全部沉沒。
但是2012年,瑪雅文明的「末日」說法開始,就有人說日本即將在10年後沉沒,還有說20年的、500年的,一會兒是美國專家說的,一會兒又是美國科學院院長說的,這個說法恐怕是不靠譜的。最近,這個說法又冒出來了,內容大同小異。
很多人有怨氣,因為社會急劇的發展和變化,因為各種不如意,擠壓,許多人積累了怨恨去網上發泄,愛國、仇日成了某種精神鴉片.....還有歷史上的原因 --- 日本曾經是中國的學生,近代卻全面超過了中國,甲午海戰的失敗,使得中國海軍直到近一、二十年才有較大起色,影響太深遠.....沒有這場海戰,中國本來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機遇……沒有抗日戰爭,中國也可以好好發展一下的,結果、兩次機遇都毀在日本手裡。總之,日本是中國人心中的一道坎……
Ⅱ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已空虛,為什麼盟軍不直接殺入東京,滅了日本
針對題主的問題,筆者想指出兩點事實:首先,太平洋戰爭末期的日本本土雖然飽受轟炸和海上封鎖,資源短缺、民生困苦,但從軍事上說並不空虛,反而積蓄了大量兵力嚴陣以待,意圖與美軍決戰;其次,美軍實際上制定了登陸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但是預計將遭遇空前的傷亡,因此決定動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從而迫使日本政府投降,最終沒有直接登陸日本,殺入東京,而是以和平進駐的方式完成了對日本的佔領。
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計劃登陸日本本土的「沒落」作戰
戰前日本女高中生在接受武器訓練,長年的皇國教育和對武士道精神的推崇導致日本人在戰場上極度瘋狂,不畏生死。
在登陸日本本土的問題上,英美軍隊顯然缺少蘇軍不惜犧牲三十萬人攻克柏林的那種狠勁,如何在戰爭最後階段以盡可能少的生命代價迫使日本屈服是盟國軍政高層最關心的問題。盟軍登陸日本土的總計劃為「沒落」作戰,又分為「奧林匹克」和「冠冕」兩個行動,前者計劃在九州南部登陸,建立進攻本州島的前沿基地,後者在東京灣登陸,直接進攻以東京為中心的日本核心地區。「沒落」作戰將投入500萬美軍和100萬英軍,計劃於1945年11月實施,預計主要作戰將持續到1947年。
美軍登陸南九州的「奧林匹克」行動(左)和登陸東京灣的「冠冕」行動(右)。
毫無疑問,英美盟軍在兵力兵器上占據明顯優勢,掌握著絕對的制海制空權,但面對日軍的負隅頑抗,傷亡不可避免。在1945年4月「奧林匹克」行動的准備階段,美軍以投入兵力766700人,預計作戰90天的戰役規模,按照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常規傷亡比率對人員損失進行了推算。以歐洲戰場的經驗,每日陣亡/失蹤率為0.42人/1000人,每日傷亡率為2.16人/1000人,預計在南九州戰場上將付出149046人傷亡的代價,其中包括28981人陣亡或失蹤;而按照太平洋戰場的經驗,每日陣亡/失蹤率為1.95人/1000人,每日傷亡率為7.45人/1000人,
則「奧林匹克」行動的總傷亡將高達514072人,其中陣亡失蹤134556人。而且,上述數值還不包括日軍空襲和海上特攻作戰而造成的海軍傷亡!這還僅僅是「沒落」作戰第一階段的傷亡評估,而進攻東京的「冠冕」作戰無疑將承受更高的傷亡,預計盟軍武力佔領日本本土將付出超過100萬人的傷亡!正是基於這種恐怖的預期傷亡數字,美軍最終決定使用原子彈對日本進行核打擊。假如裕仁繼續執迷不悟,那麼整個日本列島必將被鮮血所淹沒,而日本民族也將徹底陷入亡國滅種的絕境。
二戰結束後,美軍士兵在檢視收繳的日軍軍刀。日軍哪怕使用冷兵器也能給美軍造成可觀的傷亡。
Ⅲ 日本戰敗為什麼不把日本滅了
當時確實沒有機會,因為日本是美國先佔領的。但美國不打算給日本人國籍,他們還抱有殖民主義的幻想,所以日本沒有被滅國。縱觀西方國家的殖民政策,一般都會把宗主國與殖民地區分開來,通過壓榨殖民地傾銷工業產品等形式獲取暴利。比如英國統治印度、香港;法國統治越南等,都不曾把當地人民當本國人看待。美國繼承的這種殖民政策,沒有兼並日本。但由於當時美國在世界上的市場很多,日本又窮(搶光了)又沒資源,而且市場容量又不大,美國轉而打起了壓榨日本廉價勞動力為美國代工生產的主意。於是日本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