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孩子怎麼養
A. 日本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導語:我們日本的家長們都是怎麼去教育孩子的,有什麼方法?以下是我為大家分享的日本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歡迎借鑒!
1 日本老人都不幫忙帶孩子
在日本,人和人之間都相對獨立。和中國的老人基本都在給自己的子女帶孩子相比,日本的老人幾乎是不會去帶孩子的,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搭把手。在日本帶孩子基本靠年輕的夫婦,所以孩子主要相處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粑粑麻麻。
所以日本的小孩很少有四世同堂,家裡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的情況發生。更多的是家裡幾個孩子和忙碌的大人,孩子之間要培養互相照顧和盡量自己獨立的生活能力。
而爺爺奶奶呢?退休之後就是自己旅遊,或者發展一下之前沒有時間做的興趣愛好,從經濟和人力上都不會再去支持子女的家庭了。和國內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和啃老族相比,多的是一份獨立,當然,少的是一份人情冷暖。
參加各種興趣班的爺爺奶奶:
2 熊孩子退散!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獨立」,在日本還有一種文化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所以從很多生活細節都能看出來。
比如在上學的時候,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從來沒有家長幫孩子拿書包拿水壺。都是孩子自己背書包,撐傘自己上學。
另外還有一種我們常見的場景,就是在餐廳,飛機上,熊孩子不高興了哭鬧,高興了在座位上蹦跳。這些在日本的生活中,都是屬於「給周圍人添麻煩」的行為。這個時候,日本的家長會帶熊孩子離開,對於很小的孩子,哄好了再坐回來,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就會教育他們「不要給周圍人添麻煩」。
3 很小就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相比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跟父母睡,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開始就有自己的房間,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會有自己的空間。這是因為,孩子從小開始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的空間,能夠通過整理房間,打扮自己的小天地來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能力。
4 參加興趣班不是強迫,而是發現
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會有很多興趣班,什麼游泳班空手道班美術班應有盡有。但是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的家長並不是天天逼著孩子要學出個什麼東西,送孩子參加興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會輪番報不同的班。
為什麼呢?
因為日本家長認為孩子通過玩票的`性質可以見識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從而可以發現自己孩子的興趣和潛質。而日本面向孩子的班多半也以游戲為主,比如科學班就是通過一些好玩有趣的實驗來激發孩子對物理化學的興趣。
5 和背誦古詩相比,更重要的是增加生活技能
我們從小背誦一個「鋤禾日當午」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過的經歷。不過和孩子背誦知識相比,日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天馬行空。 主要培養生活技能,以及還有一種叫做為別人著想的品質。
比如,教孩子如何去超市買東西。讓孩子拿著一張購物清單,裡面寫著:牛奶,麵包,洗發水等等,讓孩子在超市自己尋找,詢問售貨員,然後結賬付款。讓孩子在沒有大人的時候也能自己生活。
另外,在日本的幼兒園開始,就要培養為別人著想的情商,大孩子要照顧小孩子。小學開始,上學就不是父母接送,而是大孩子叫上小孩子三三兩兩自己去上學。。
6 「沒關系」和「很簡單」
因為孩子相處最多的是父母,所以幾句話要經常說。當孩子磕了碰了,不是呼天搶地撲過來說「寶貝受傷了嗎?」而是要說「沒關系」,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自己克服。
而當孩子處於懵懂期,對世界很好奇對時候,經常會問「爸爸,當飛行員難嗎?」,這時候,要多說「很簡單」鼓勵孩子對於一切都不難,勇敢地達成目標。
7 在公交上不需要讓座
在國內,地鐵或者公交上見到孩子都會讓座。不過在日本沒有這樣的習慣。日本的優先座如果沒有老弱孕婦和抱嬰兒的乘客,即使是當時人再擠,也沒有人會坐。即使是小朋友也會站著。
家長會覺得在公交上站著也無所謂,可以鍛煉小朋友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下面這個是給1-2歲兒童在浴室洗澡的時候玩的玩具,在浴室模仿自己的臟衣服被洗掉,然後曬干,然後分類疊好的過程。可以貼在浴室牆上,全套防水。
這個是給三歲左右的孩子,正要學習寫字的時候,培養孩子對拿筆的興趣。有模版可以讓孩子漂亮地畫畫。
還有趣味動畫教孩子該如何寫假名。
日本的孩子也是窮有窮養,富有富養,但是基本上教育的方針都是相通的。更加側重生活技能和情商的培養,讓孩子能夠盡快獨立;而對知識類的培養則是:慢慢來,將來有的是時間。
B. 為什麼日本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媽媽是怎麼培養孩子的
為什麼日本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媽媽是怎麼培養孩子的?
1、不局限於知識傳授,注重生活經驗的培養
我們中小學的學校教育里,課程設置基本是語數外、美術、體育、音樂,而日本除了這些基礎課程,還會根據不同年級開設生活課,包括家庭課、風俗課和生活技能課,比如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等。
多樣化的課程培養的是多樣化的能力,在生活中其實最容易萌生好奇心和想像力。
如果不是看到了開水壺的壺蓋冒氣,瓦特怎麼會發明蒸汽機?如果沒有生活經驗,曹雪芹又怎麼能將一部《紅樓夢》寫得如此盪氣回腸?
近年來,我國已經意識到“只讀聖賢書”的應試弊端,正在逐步推廣素質教育。2017年教育部就將綜合實踐活動列為中小學必修課程,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
作為家長,平時在家可以逐步積累孩子的生活經驗,做家務、看紀錄片、到戶外走走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不要只是在主題活動或者特殊節日時才帶著孩子“體驗生活”,真正的生活不就在每一天每一秒里么?
2、注重身體素質鍛煉,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
日本的幼兒教育是體育當先,初中以後會慢慢培養更高的運動愛好。畢竟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是保證持續學習和輸出的前提,不信你看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健身的愛好。
反觀我們的孩子,從小被保護得太好,對比之下身體真的太弱了。
有新聞報道,初中生引體向上全軍覆沒……
某中學的體能測試中,某班總共20個學生,只有兩個學生做了2個以上,一個學生做了一個,剩餘的一個都做不到,甚至握住單杠後連幾秒都堅持不了。
按照標准,7年級4個及格,8年級5個,9年級6個,滿分12個,據體育老師介紹,全年級沒有一個做到滿分,及格的也才7個。
所謂修學旅行,就是讓孩子跟自然親密接觸、跟文化融為一體。
修學旅行是貫穿日本小學、中學乃至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以學習為目的,不是單純出去遊玩的,學生更容易從旅行中學到知識。
有時會跨越日本大區,有時就在家附近,修學的地點豐富多樣。
比方說通過參觀歷史遺跡學習知識的歷史修學旅行;跑到森林裡感受自然生物的森林修學旅行、到農場農田裡學習農業知識的農業修學旅行……
平時沒事的時候,到家附近的文化公園、景點遺跡,甚至只是普通的草地、湖泊,都可以是“修學旅行”的目的地。
另外,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研學活動也越來越受中國家長的青睞。
C.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習慣的養成
1.歸屬原則 在日本孩子帶孩子的都是年輕夫婦,日本的老人基本不和子女同住因此很少會有老人在孩子。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父母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孩子對家庭建立起信賴的歸屬感。
2.鼓勵原則 任何人都是希望被鼓勵被誇獎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給孩子制定正確可行的目標並對孩子多點鼓勵,讓孩子有積極性。
3.約束原則 在孩子成年以前管束孩子的職責主要在父母身上,這樣的責任不會推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4.榜樣原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任何一方面都應該注意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往往都喜歡模仿父母的,所以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5.平等原則 孩子雖然還未成年也是應該給予其平等的對待,作為父母能認真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想法並加以引導,不要總是對孩子指點或者命令孩子。
6.懲罰原則 當孩子出現過失的時候,定要指出和讓其更正,若是故意或者經常犯錯也是要進行適當懲罰的,但是如何懲罰孩子也是家長要學會的一門學問,要把握好度否則懲罰過輕會沒有效果,過重又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7.認知原則 孩子雖然小,但是有些道德或者法律法規卻不得不教,孩子要從小就認識到紅燈停等行為,要讓其認識到有些事情是不能逾越的。
8.後果原則 父母在教孩子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同時要告訴他做這件事的後果,讓他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要是做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並且要讓孩子對產生額後果負責。
D. 日本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聽說日本人的教育方式很是特別、很另類也很成功。那麼日本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1、重視提高孩子身體素質
在中國,你絕對看不到,也根本不會相信,在嚴寒的冬天裡,家長或學校肆尺會讓孩子光著上身,穿著短褲,在操場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這樣的幼兒園,每天都以這種方式讓孩子鍛煉身體。
重視孩子的裂弊高身體素質,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點。日本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不怕冷,多運動”的思想。無論冬夏體育課,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恤和短褲。有的孩子從小就被家長鍛練洗冷水浴,以此來鍛煉孩子的體質和意志。
2、重視教育孩子吃苦耐勞
日本人注重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讓孩子們從小就去經歷磨難和挫折。日本幼兒園都有“遠足”鍛煉課,即保育員帶孩子不坐車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園遊玩。小學高年級和中學每年都舉辦“田園學校”、“海島學校”、“森林學校”,讓孩子了解農村生活的同時,經風雨見世面。
大多數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做家務,整理房間,做飯,買東西。上學,家長從不接送。外出時也是自己背著包。念大學,學費家長出,生活費得自己打工賺取。這樣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3、重視培養孩子國家觀念
日本家長和教師經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國家資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奮斗,才能使國家得以富強,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因此,每個人都要以國家為重,為國家多做貢獻。這樣,日本孩子從小就在心中對國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日本讓人驚呆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4、重視引導孩子團結合作
日本人認為,團結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前提,集體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這種團結精神要從小事、從生活瑣事、從娃娃抓起。在幼兒園,老師經常組織孩子們玩的一種游戲叫“二人三腳”,就是把兩個人的各一隻腳綁在一起,形成“三隻腳”,然後分成幾組,一起賽跑,配合稍有一點不默契,就會摔倒,或落後。
1).冬季穿短褲進行耐寒訓練,用“持久走大會”見證成長
日本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便要接受冬季耐寒訓練。從進入冬季開始,他們便要開始殘酷的耐寒訓練,利用課余時間,換上短袖的“跑步服”,操場上運動。寒假一過,“持久走大會”便開始了。跑完全程的孩子,會得到一張證書,日本媽媽對此格外珍視,她們用此記錄孩子的成長。
與中國媽媽相比,日本的媽媽不會給孩子穿太厚的衣服,她們認為,寒冷的天氣會培養出孩子健康的體魄和頑強的毅力。
2).頗於大膽的戶外活動鍛煉毅力和膽識
與中國相比,日本的幼兒活動更大膽。在這里,沒有家長在乎孩子的小傷小碰,那是一種鍛煉;老師也不用因為活動有危險而不讓孩子嘗試,相反,他們鼓勵孩子去大膽的嘗試。用美咲媽媽的話說:“讓她去嘗試吧,受傷了她才知道疼是怎樣的體驗”。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則
1.遵守民主原則
做父母的要努力營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充分重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小提示
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議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其實,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建議對於小孩來說是否合適。
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親都喜歡逛商場,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歡,為什麼?
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你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卜蔽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所以,在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最好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2.遵守關愛原則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愛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礎。
*小提示
孩子都需要愛,他們對愛的需要遠遠勝於對玩具的需求。
建議:與孩子道別時揮揮手;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
3.遵守快樂原則
讓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樂的,學習是快樂的,不要人為地製造壓力。
*小提示
如果你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並贊美他,比如當他畫了一幅不錯的畫時,你能及時表揚他,而且表現得很具體:“你畫的恐龍尾巴真的很生動。”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禮物,他的臉上一定會綻放動人的光彩,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未來新的挑戰。
4.遵守興趣原則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小孩,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只要他們的興趣本身不壞,就要努力為他們提供便利條件,讓他們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小提示
作為家長,當然不能對孩子不加管教、聽之任之,但是控制過嚴又可能壓制兒童天真爛漫的童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作用。
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只有從小能享受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自在。
5.遵守鼓勵原則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父母要多留心幼兒的長處,不要吝惜你的贊美之辭和適當的物質獎勵。
*小提示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日本教育特點
【日本教育的歷史背景】
日本的近代學校體制是明治維新之後於1872年建立的。在這之前,沒有統一的學校,是在地方領主統治下由各“藩”開設藩校、漢學塾和“寺子屋”進行教育。“寺子屋”日語叫做“Terakoya”,大都在寺廟大宅中開設教室,主要向少年兒童教讀、寫、算的初等教育。明治維新後政府為加強國民文化素質,追趕西方文明,提出“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的強制性義務教育政策。最初,實施3年的小學義務教育,1905年小學就學率達到95.62%,到1907年頒布實施6年制的小學義務教育,所學的學科有:國語、算術、修身、音樂、圖畫、體育;高年級還開設地理、博物、歷史、科學等課程。
中等教育與初等教育相比,其發展速度較緩慢。1884年時,全國中學只有132所,學生總數1,4800人。1910年以後發展為302所,學生總數達到12.2萬人。但,初中就學率只佔同年齡層人口總數的5.2%(男6%、女2.9%)。這個時期實施男女生分校,女生的就學率很低。教育內容方面隨時代的發展加強了國家主義的教育色彩。
[學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現行教育體制是根據1947年頒布的《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遵照日本憲法的精神制定實施的。
在《教育基本法》的第一條規定:“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為和平國家與社會服務的建設者,酷愛真理與正義、尊重個人價值、重視勤勞與有責任感、充滿自主精神、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國民”。為此,日本現行教育基本原則是:①確保教育的機會均等;②提高教育質量;③重視培養智育、德育、體育等協調發展的人才;④保障教育的公共性與繼續性;⑤主張教育在政治中的中立;⑥尊重地方自治。
日本現行學制是“六、三、三、四”學制。小學和初中階段實施九年的義務教育。高中是非義務教育,有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綜合高中,分全日制、定時制和函授制,使後期中等教育發展很快,高中入學率已達到97.5%。日本的高等教育除四年制大學外,還有短期大學(學制2~3年)、高等專門學校(介於高中與大學之間,招收初中畢業生,實施五年一貫制教育,培養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專修學校、各種學校等。為身心有障礙的適齡學生開設盲、聾、啞學校和養護學校,進行特殊教育。
另外,招收3~5歲兒童的幼兒園也作為學前教育機構包括在學校教育范疇,接受文部省的指導。在不斷改革學制的過程中,根據國民受教育的要求,允許擴大開辦各級私立學校,也允許興辦初、高中一貫制和小學、初中相連教育的學校。這種靈活多樣的教育體制較好地適應了日本社會發展而提出的多種人才需求。
【教育行政管理】
日本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國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組成,設有教育常務委員會,是制定日本教育政策的最高決策機構,審批教育法令、法規,並由“中央教育審議會”為它的咨詢機構,就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實施方針提出政策性建議和意見。
學校教育行政管理是由中央政府統一管轄和由地方政府具體指導相結合的辦法實施的。
國家最高教育行政領導部門是文部科學省。在地方政府中管轄教育行政的機構是各都、道、府、縣、市、鎮、村的各級教育委員會。
文部科學省的職能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項:
1.就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制定學術、文化、教育有關的規定;
2.就各級各類學校與教育機構的物資設備、人事安排、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規定實施標准;
3.向各級教育委員會、地方行政機關及其他教育文化與科學研究機構提出指示與建議;
4.指導與幫助地方教育委員會的工作,如,開設教育輔助,設施提供科普教育技術、教育資料的費用等等;
5.有權處理新設學校教職員人事任免及教科書內容的審批權;
6.對國立學校撥發經常性教育經費及其他教育財政費用,等等。
猜你喜歡:
1. 父母在家裡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2.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3.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4. 澳大利亞父母怎樣教育孩子
5.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E. 日本家庭教育的特點
日本家庭教告判育有四大特點,一是重視禮儀教育,二是重視對孩子的自立教育,三是重視孩子抗挫折的教育,四是重視創新教育。這些都能看出,在日本,長輩們還是非常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的。
日本家庭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看重對孩子的禮儀教育。日本孩子的文明禮儀行為已經成了他們的習慣。
日本家庭從孩子幼時便培養孩子的自主、自立精神。
當孩子摔倒時,鼓勵孩子自己起來。年例大一點的孩子受到難題時,父母鼓勵他們獨談汪自去解決問題。
日本家庭教育還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創新人格培養襪侍改,十分重視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和好奇心。
F. 日本父母如何教育子女
日本父母期望孩子具有人情味,大多數家庭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這樣的孩子:
體貼他人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親和母親的生活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要讓孩子具有體貼他人之心,為此,日本的父親母親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力圖改變著自己。
忍耐力強的孩子。孩子到了2歲時,應教會孩子懂得「等待」,2歲之後,應教會孩子懂得「忍耐」。父母需要掌握的重點是,不是教會孩子消極地忍耐,而是教會孩子根據自己的意志積極地忍耐。
樂於參與的孩子。在孩子開始懂得與人交流時,就要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建立自信,對任何事情都有參與的積極性,凡是參與的事都應從頭至尾興致勃勃。在這點上,父親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富有創造力的孩子。一般來說,孩子從零歲起就能夠一個人玩耍,要知道此時正是孩子產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最佳時機。
富有智慧的孩子。用父母的愛心去充分挖掘孩子在智慧上的潛力,盡可能地把孩子培育成能超越局限的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尊重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