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科技發達
① 日本為什麼那麼多高科技
日本科技很發達,這一直給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不要只看日本的科技,現在我們國家也很厲害,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定可以超越日本的!
② 為什麼日本的電子技術很先進
我想從民族的憂患意識來回答這個問題。
可以說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要想生存就必須吸納各個民族和國家的先進技術,藉助他們發達的海上交通,進口廉價的原材料,大力發展本國的製造業。像各種電子產品都是低成本高技術的產業,很適合這樣的民族。日本是一個外向型經濟國家,主要靠出國拉動國家經濟增長。說明他們對外的依存度很高。
也就是因為國土狹小,資源匱乏,自然災害頻繁,也就要求他們必須時刻能夠製造出精良的武器向外擴張,侵佔他國領地,掠奪他國資源。這樣他們才有生存的可能性。
③ 日本為什麼如此發達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主要原因:
概括地說: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美國實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一。
1、對日政策的全面調整:
根據「杜魯門主義」的戰略,美國原想通過扶助蔣介石並使之統治中國,再以它為據點進行反共的戰略。由於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使美國遠東的戰略而破產。於是,日本在美國的亞洲戰略中變得重要起來,即美國打逄使日本替代原來擬想中的蔣介石政權,而成為其亞洲的反共據點,為了實施這一新戰略,為了遏制社會主義蘇聯和中國,美國重新調整了對日政策,放寬了對日本的懲罰,即從削弱日本,轉為扶植日本。建設「遠東工廠」就是最好例證。
為了遏制蘇聯和中國革命的勝利,1948年1月美國提出了一個佔領日本的新方針——「建設自主國家」,這個所謂的「自主國家」,實際上只不過是美國在亞洲的「遠東工廠」的代名詞。
為了建設「遠東工廠」,美國積極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張解除對多數軍需工廠的指定賠償,為了實現日本的復興,美國力主緩和戰爭賠償,允許日本保留賴以恢復生產特別是軍工生產的資設備基礎。
建設「遠東工廠」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盡快擺脫戰後的通貨膨脹和糧食危機,美國於1948年12月,提出了「穩定經濟九原則」,1949年2月還派底特銀行董事長道奇到日本擔任佔領軍當局的最高財政顧問,對日本經濟進行整頓,制定了「道奇計劃」把「穩定經濟的九原則」加以具體化。道奇的緊縮財政措施實行後,通貨膨脹被抑制住了,日本經濟也穩定下來。開始向自由經濟過渡。
2、侵朝戰爭的「特需」訂貨
戰後美國為了爭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給日本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日本立時成了美煙的後方軍需物資供應基地和武器、軍械的修理廠。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達36憶美元。這些「特需」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給日本經濟注入活力,帶來了國內的「消費景氣」。。無怪乎日本壟斷資本家稱朝鮮戰爭為拯救日本經濟的「及時雨」,就連日本經濟學家,不論學術觀點如何,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的侵朝戰爭是「救助日本經濟之神」。「以戰爭為契機而發展起來的日本資本主義體制又重新復活了」。
3、舊金山體制的構築和建立
為了積極有效的扶植日本,美國加緊策劃對日本的媾和活動,以便把日本納入它的遠東戰略計劃之中。1950年9月,杜魯門發表了作為媾和基礎的七原則,此後,雙委派國務院負責對日媾和工作的顧問杜勒斯東奔西突,穿梭往來於有關國家之間。年底同去倫敦協調同英的意見。「安保條約」,宣告了美國對日本公開佔領結束,開始了美國對日本半佔領狀態的「舊金山 體制」時期。
這一時期,日本以允許美國駐軍為代價,換取了美國「核保傘」,日本從中獲益頗豐。從政治上看:由於美軍的「保護」使戰後日本刻的較為安定的國際環境和較為穩定的國內政局;從經濟上看,日本擺脫了戰時沉重的軍費負擔,日本戰後軍費支出只佔戰時軍費支出55左右,在國民生產總值比率中相當微小。這樣得以把資源、勞動力技術開發與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於和平經濟的發展。
二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加入國際競爭體系,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二。
在美國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經濟很快完成了戰後經濟恢復,為了使經濟進入戰後發展的快車道,日本政府適時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看準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國內資源貧乏的實際,選擇了以「重、化學工作」為中心的加工貿易型的面向國際的發展戰略。力爭在鋼鐵、造船、電力、石油化學、汽車製造、重型電機、合成纖維等方面全面突破。並相應調整產業結構,優化重組國內企業,保護大型企業,鼓勵發展托拉斯企業。1964年6月,三菱系統三大重工業企業合並成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就是成功的典型。
從60年代開始,日本實行貿易資本的自由化政策,積極加入發達國家的貿易競爭體系。在國際貿易競爭體系中,日本人牢記:「有、全、新、精」的四字競爭方針,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在產品市場佔有上,做到銷售一代,儲存一代,研究一代的「三代」銷售原則。
為了立足國際市場,日本政府制訂了一系列扶持與干預經濟的政策,日本汽車工業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
世界汽車工業,60年代是美、德、英、法四足鼎立,歐洲的市場英、法、德三分天下。日本要想擠進世界汽車強國行列,實在有點「自不量力」。日本人想了,更是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成左邊秘訣就是:首先,政府積極扶持,給予政策傾斜。一是減免多種費稅,二是重獎設計新產品開發的有功之臣。三是擴大企業的進口權、生產權和技術開發權。其次,優化國內企業,建立大型集團。汽車工業在日本也是新型工業,資金相對不足,技術力量相對較弱。發展之初,全國有中小型汽車製造工廠100多家,面對這小而全,多而散的汽車工業的現狀,國家大刀闊斧採取「關、並、停、轉」整改策略,集中現有資金和技術,得點扶持以「豐田」為龍頭的四家汽車製造工業,其它工廠勒令轉產或倒閉。
再次,確定主攻方向,開發自己名牌。面對汽車行為「四足鼎立」和「三分天下」的局面,日本提出了「立足亞洲,擠入歐洲,打進美洲」的汽車發展戰略,把著眼點瞄準到發展中國家和歐美中下等收入的家庭。以開發中檔轎車為突破口,「豐田一代」、「豐田二代」相繼誕生。80年代初,在我國改革開放剛剛啟動之際,豐田汽車率先闖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打出一條醒目的廣告「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至今叫人記憶猶新。經過幾十年的拼搏,今天日本的「豐田王」轎車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歐洲在美國,都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成為日本經濟崛起的支柱工業。
三根據本國實際,適時調整政策,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三。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把科學技術水平推向新的高峰,開創了科學社會化和社會科學化的新紀元。
50年代—70年代是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主要時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運用的關鍵時期,更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日本趕上了機遇,更抓住 了機遇,在確立外向型經濟妥展戰略的同時,制定了「科技立國長遠發展戰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選擇以計算機技術的開發,合成材料技術的開發,為振興日本工業的突破口,引進國際尖端技術,進行消化後使之轉化為生產力。從1950—1972年共引進11786項新技術,使日本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期。據統計1956—1964年,日本經濟全年平均增長率為10.1%,其中因技術而增長的部分為48.5%。可見運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是日本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2、制定「高度經濟成長」政策。
1956年日本政府制訂《經濟自立五年計劃》,從此,日本進入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高速發展時期。1960年池田內閣制定了「高度經濟成長」政策,即《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預計劃在十年後的1970年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為了「高度成長」,政府給國家財政進行巨額投資和金額貸款,採取對公司企業減稅及其他財政措施,以增加資本積累,增加出口貿易。為了「高底成長」,工業生產在大規模設備投資下,以技術革新為中心,進一步以世界第一的超高速度繼續增長。
1964年佐滕內閣執政,繼續執行「高度經濟成長」政策,1965年至1970年,出現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為17.2%的十年裡日本工業生產水平年平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超過了美國2.69倍,英國4倍,聯邦德國2.4倍,國民生產總值,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聯盟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國」。
3、推行貿易外匯的自由化計劃。
為了擴大出口,增收外匯,加速經濟發展,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訂了《貿易、外匯自由化計劃大綱》,同時恢復日元對美元的交換性能。池田內閣執政後,1961年7月,進一步制定了《促進自由化計劃》。接著又加入了當時以開發「後進國」為名的歐洲合作組織(OEEC)這些標志著日本「開放型」經濟體制的形成。這一系列計劃的實施,是日本的對外貿易呈迅速上升勢頭。
4、積極改善與周邊鄰國的關系
70年代以後,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日本隨其經濟的發展,地位的提高,開始改變其向美國「一邊倒」的對外政策方針。為了獲得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日本政府積極改善與周邊鄰國的關系,為發展經濟服務。先後出台了「等距離多邊外交政策」、「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以及「自主選擇外交政策」。
1972年9月田中內閣同中國恢復邦交,邁出了「多邊自主外交」的第一步。1973年9月田中首相訪問西歐這是日本與西歐關系的轉折點,奠定了日本與西歐「確立夥伴關系」的基礎。1974年三木武夫組閣後,推行中蘇兩國不偏不倚的「等距離外交政策」,福田赳夫任首相銜後修補了上述政策,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1977年8月福田出訪東南亞各國,表示向東盟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擴大了日本對東南亞的影響。鑒於蘇聯威脅的增加,福田內閣末期於1978年8月同中國締結了和平友好條約,從此中日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
日中友好,為日本經濟注入了強勁的活力,兩國貿易迅速增長,1981年貿易額達100億元,為復交前1971年10億美元的10倍,1991年中日貿易額超過200億美元,為復交前的20倍,日本在華投資企業已達1500多家。這些無疑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4、多次採取「反蕭條對策」。第四產供銷中東戰爭爆發,由石油危機而導致戰後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了深刻的經濟危機之中。日本從60年代開始,就以中東的廉價石油作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中東的石油危機,使日本經濟受到劇烈的打擊,日本的經濟也進入戰後最嚴重的危機中。從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工礦業生產指數從最高點下降20.6%,倒閉企業達11681家,失業人數達112萬15、元人,1974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第一次出現0.5%的負增長,日本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了低速增長的時期。
為了緩和危機,刺激經濟的復甦,從1975年開始日本政府多次採取「反蕭條政策」,這次經濟的回升,主要是靠政府空前干預和企業「減量經營」實現的,同時也是實行產業合理化的結果。
四重視教育,加速人才的培養,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四。
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教育成為重要的杠桿。無論是戰後最困難的時期,還是60—70年代高速增長時期,教育始終是政府給予特殊關注的問題。
④ 為什麼日本的科技較先進
日本的教育發達,而且不是這幾年發達,是發達了一百多年.
此外,日本人對於外來的文化,新知以及科技,
可以比較抱持包容學習的態度.
在中國人看來,也許認為日本人崇洋;
但反過來看,日本人相對於中國人,比較能夠正視別人比較優秀的地方而加以學習.
比如說日本的文化來自唐朝,他們從中國借用了漢字來當自己文字的一部分;
而現代日語中,外來語佔用的比例非常高,
這顯示日本人的確是可以很快吸收外來文化長處與優點的民族.
相較之下,華夏民族的包袱就很大.
我們很難真心誠意地去理解其他國家的優越,
更遑論學習.
從清朝的自強運動來看,就算跟洋人打仗打輸了,不得已要學人家,
也要說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種阿Q式的自我安慰.
結果就是學也只學到皮毛,遇到明治維新徹底西化的日本,
就被打得灰頭土臉.
日本的科技進步並不全然來自於美國,
日本成為工業大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因此科技底子比中國大陸好是很正常的.
⑤ 為什麼日本很強經濟、科技
日本跑車一般都沒有歐洲車和美國車那麼大的馬力,小馬力的車雖然在直道上不佔優勢,但是對付彎道,絕對不是馬力越大越好,何況就算是飆直道,日本跑車的改裝潛力是最大的,完全可以爆改出上千ps的功率出來。相比之下,純種超跑在原廠狀態下就已經是相當均衡了,改裝潛力反而很小,小改動都會破壞其平衡,導致賽道成績下降。
相較於歐洲跑車和美國跑車,日本跑車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車體短小,軸距短,軸距短的車操控性要優於軸距長的車,馬力小的車操控性要優於馬力大的車(當然是適當的小馬力,太小了那就沒資格放在跑車裡面比較)。
當然,混跡賽場60年的Ferrari自然操控性也很好,但是那種感覺和GT-R這樣的日本跑車不一樣,Ferrari的調校偏向專業賽車,適宜跑賽道,底盤非常扎實、平穩,很少出現後驅車容易出現的車後亂擺的情況,就算是Late Brake推頭也能控制的很好,Ferrari是天生用來跑賽道的,而日本車經過改裝之後一般適合跑公路,因為體積小,在公路上非常靈活。但是到了空曠的賽道上面就不佔優勢了。
調校肯定是可以的。你看到的像LeMans和WTCC這樣的賽事,裡面也有日本的車,它不就是和Porsche、Ferrari這幫同台競技么,當然由於日本車輕小靈活的特點,調校上會和採用MR居多的Ferrari和RR居多的Porsche會有不少差別,日本跑車多為FR和F4WD(F4WD的經典之作就是EVO,它是跑拉力的),但是最終的效果是接近的(賽場上其實FR是不佔優勢的一種布局,最適合於賽道的是MR,這正是Ferrari F430、Ford GT、Saleen S7這樣的著名GT賽車所使用的布局)
⑥ 日本的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這么快
簡單分析:
除多優良港灣外,促使日本工業業發展的原因還有以下幾方面。
●深刻的歷史原因。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後,對外侵略擴張,實行殖民統治,靠戰爭和掠奪來積累資本,刺激本國的工業發展,給亞洲許多國家帶來深重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出於戰略需要,投入巨額資金扶持日本經濟,使日本工業很快得到恢復。從50年代開始,歐美發達國家相繼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日本抓住機遇,使工業生產開始高速增長。
●重視科技。日本一直重視發展科技。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技立國」的新戰略。在大力開發尖端科技的同時,日本特別重視將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從而推動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發展教育。日本發展經濟的優勢之一是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日本努力發展國民教育,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同時,日本政府通過「危機意識」的灌輸,使國民自覺地努力工作。長期以來,日本人工作強度之大和每周工作時間之長,是歐美發達國家無法比擬的。
詳情請看:http://web.playe.cn/RESOURCE/CZ/CZDL/DGJC/1/RB/2845_SR.HTM
⑦ 為什麼日本怎麼小的國家 卻科技經濟發展那麼好啊!
我是客觀的分析
一是藉助外力,想美國等發展自己!二是有歷史基礎,經過多次對外侵略,使日本的科技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三是日本國民教育比較到位,國民的憂患意識較強,國內比較團結!!!
⑧ -為什麼日本科技這么發達,航天技術卻不如中國
誰說航天技術不如中國?你就以為中國幾名航天員上去了就可以了?和日本的科技還有幾十年的差距啊、日本的航天科技也不知道超過咱們多少年、加油吧。
⑨ 日本科技為什麼如此發達 到底是什麼原因
跟日本人的大腦有關!包括他們吃的食物,還有教育方法都是有機密切的關系!
⑩ 日本為什麼經濟科技實力這么強
第一,進行了政治改革,為新文化新技術的使用和傳播製造了阻力較小的外部環境。
第二,重視教育,個人覺得最重要。日本政府對待教育的態度世人皆知,即使經濟條件遠不如今日的中國,政府為了強化青少年體質,開展每天一杯牛奶的計劃。明治維新時期最大的成果就是建立起完善的教育體系。創新需要自由的思想和方法,不是指望用一種意識形態來讓公民變成愚民。
第三,日本的國民精神有關,大和民族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民族,你可以從二戰後日本摩托車 汽車製造業的崛起事例中看到。摩托車行業成功擊敗義大利 德國等頂級企業。光學製造業成功的超越德國 瑞士等國,誕生了佳能 尼康 奧林巴斯 富士等世界上的著名企業。從模仿到超越。
第三,日本的國情加上大和民族特有的危機意識,是日本這個極度缺乏資源的國家只能夠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在技術品牌層面取得其他國家沒有的優勢,才能夠強大起來。
第四,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國內局勢一直都非常穩定,國內沒有動盪的局面。即使是二戰之後在遭受美國的佔領之後,國內也沒有發生什麼類似的騷亂 暴動甚至文革之類的事情。這實際上也為日本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造了空間。
第四,日本企業組團進入國際市場的模式,日本人非常團結,同樣這也是日本企業的特點。我們可也發現,日本企業有很多都是競爭對手。但是鮮有他們惡意競爭的新聞傳出。以財團的模式進行國際資源的搶奪,國際市場的試水等方面。日韓財團的模式在白益民先生的作《三井帝國在行動》中可以知道他的強大之處。
第五,日本企業的創新模式不單單是對未知技術的探求,在其創新開展的最初階段,最常用的是對產品外觀,質量方面的創新。索尼Walkman的例子。
第六,美國西歐國家的大力幫助和支持。日本作為市場化國家。西方國家沒有針對日本的技術封鎖之類的敵視政策。朝鮮戰爭的大量訂單大大刺激了日本經濟的崛起和復甦。
希望能夠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