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緬甸死了多少人
① 中緬之戰日軍死多少人
1942年,緬甸戰役:日軍傷亡約4500人。
1943-1944年,緬北滇西戰役。歷時一年半,盟軍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
② 請問二戰日軍在中國戰場和緬甸戰場共計傷亡多少萬
二戰日軍在中國戰場從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這四年間(因這段時間中日兩國均未相互宣戰,故日本稱為「中國事變」時期),日軍在中國死亡18萬人(陣亡14.6萬,其餘為傷病死),負傷53萬人,總計減員71萬人(另患病送回國43萬人)。從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至1945年8月15日戰爭結束這三年八個月,日軍在中國戰場(不含在緬甸與遠征軍作戰)又死亡了22萬人,負傷57萬人。這樣,日軍在侵華八年的中國戰場(不含滇緬戰區和東北)便死亡40.5萬人,負傷累計110萬人,死、傷總數相加則達150萬。
根據《日本陸海軍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月調查數據,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蘆溝橋事變」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日軍在緬甸戰死16.2萬人。
③ 二戰時期日本在緬甸投入了多少軍隊
二戰時期日本在緬甸投入日軍緬甸方面軍下屬三個軍,其中本多政材的33軍負責防守緬甸北部,處於中國軍隊的進攻范圍之內,其中四18師團主要對抗從中國駐印軍,第56師團負責對抗雲南方向的中國遠征軍。
緬北滇西戰役背景:1942年春,日軍入侵緬甸。中國應英軍要求,派遠征軍入緬支援英軍作戰。1943年10月,為執行盟軍魁北克會議關於在緬甸對日軍發動攻勢和打通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的決定,駐印軍在總指揮史迪威指揮下逐次集結於印緬邊境的雷多地區,准備向緬北日軍發動進攻。
駐滇西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決定以騰沖為目標對日軍發動進攻。駐緬北和怒江西岸的日軍共4個師團,轄9個步兵聯隊、8個特種兵聯隊,在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揮下實施防禦。
(3)日本在緬甸死了多少人擴展閱讀
戰役影響
緬北滇西反攻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這次勝利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間的陸上交通線,而且揭開了亞洲戰場盟軍向日軍反攻的序幕。緬北滇西之戰被後來的軍事學家稱為「東方諾曼底之戰」。
滇西緬北反攻的勝利,再一次表現了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向全世界表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使全國軍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從而重新振奮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④ 日本侵略中國死了多少日本人
日本侵華時曾把三分之二的陸軍放在中國戰場。最多時達到355萬
我國大量書籍宣稱:「八年抗戰」中國牽制了日本陸軍主力,殲滅日軍133萬,占日軍二戰總損失195萬的70%。 因為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使日軍無法集中力量攻擊蘇聯,從而使蘇聯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危險,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
可是,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張忠義秘密研究報告指出:八年抗戰中國並未真正取勝,而且牽制的也不是日軍主力。
他指出:
1.中國牽制的日軍僅僅是一部分主力。中國軍隊從來沒有能力殲滅過日軍的一個聯隊。
日軍 投降時的總數就達到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佔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數量和質量均居第一;「南方軍」40萬人,精銳程度僅次於關東軍;「國內軍」38萬人;「中國派遣軍」雖然有62萬人,論數量居第二位 。所以只能說是牽制了部分主力。
日軍在中國損失133萬是個累計數,包含了死亡和受傷兩個數據。戰爭的損失,一般只統計絕對損失數(死亡),只有某場戰役才統計傷亡數。因為二戰中主要交戰國軍隊的傷員75―80%能重返前線,因此往往造成重復計算。正如一些老紅軍多年身經百戰受傷幾十次,如進行累計就有會出現幾十人受傷,實際受傷的只是一個人。所以戰爭損失只統計絕對損失(死亡)。 八年抗戰中國戰場擊斃日軍數只佔日軍二戰死亡總數不到22% 。那麼日軍在中國戰死多少呢?
根據史料統計,國共兩方面發動的殲滅戰和殲敵數可以清楚地統計如下。國軍:「台兒庄大捷」,民黨軍第10師團部隊20萬人,日軍參戰僅2個旅團。此役日軍2個旅團傷亡約1萬。「 武漢會戰」乃八年抗戰最大一次會。戰國民黨軍投入上百萬大軍,日軍進攻兵力為9個師團,27萬人 。武漢會戰參戰日軍傷亡3.5萬人。「昆侖關之戰」 , 擊斃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日軍死亡1000餘人。「長沙會戰」和「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國民黨樹起的一個「抗戰神話」,宣布殲滅日軍5萬。共軍方面發動的戰役:「平型關」、「廣陽」、「神頭嶺」、「陳庄」等伏擊戰,每役僅僅擊斃日軍1000餘眾 。「百團大戰」出動102個團40萬人,前後擊斃日軍2萬餘人。
⑤ 緬甸戰役 中日傷亡 爪哇戰役中日軍有多少傷亡
1942年中國出兵緬甸,是中國從國際國內戰略局勢出發,聯合盟國在國外進行的一次反法西斯戰爭,這一戰役以盟國方面的失敗而告終,遠征軍損失也十分慘重。此戰中,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日本在完成緬甸戰役之後得到喘息之機,並藉此鞏固了在緬甸的地位。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既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部,又是東南亞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戰爭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日軍訓練有素,採取迂迴包圍戰術快速推進。中英盟軍尤其是中國遠征軍英勇奮戰,但終因部署不當、指揮有誤而失敗。
爪哇戰役(Battle of the Java Sea)1942年2月14日-3月1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為佔領爪哇島而進行的戰役。1月11日,日軍展開外圍作戰,先後攻佔南蘇門答臘、英屬婆羅洲(今加里曼丹)、西里伯斯(今蘇拉威西)等島嶼。3月1日,日軍第16集團軍各部隊分別在爪哇島的三個地點登陸,在優勢海空力量掩護下迅速推進,5日攻佔巴達維亞,8日攻佔蘇臘巴亞,9日攻佔萬隆,盟軍投降。戰役中,日軍傷亡約1萬人,俘獲盟軍8萬餘人,繳獲飛機177架。
⑥ 日本在二戰中死亡了多少人
日本陸海軍事典(原書聲稱資料來源為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月調查數據)
二戰期間日軍的死亡人數(指軍人,不含平民)
滿洲地區:
陸軍損失:兩萬六千人(26,000)
海軍損失:五百人(500)
合計損失:兩萬六千五百人(26,500)
中國大陸本土地區:
陸軍損失:三十八萬五千兩百人(385,200)
海軍損失:一萬九千四百人(19,400)
合計損失:四十萬零四千六百人(404,600)
緬甸、印度地區:
陸軍損失:十六萬零四百人(160,400)
海軍損失:一千五百人(1,500)
合計損失:十六萬一千九百人(161,900)
台灣地區陸軍損失:
兩萬七千二百人(27,200)
海軍損失:一萬零兩百人(10,200)
合計損失:三萬七千四百人(37,400)
1945年8月15日以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
滿洲地區:
陸軍損失:一萬九千九百人(19,900)
海軍損失:三百人(300)
合計損失:兩萬零二百人(20,200)
中國大陸本土地區:
陸軍損失:五萬零四百人(50,400)
海軍損失:七百人(700)
合計損失:五萬一千一百人(51,100)
緬甸、印度地區:
陸軍損失:兩千六百人(2,600)
海軍損失:零(0)
合計損失:兩千六百人(2,600)
台灣地區:
陸軍損失:一千三百人(1,300)
海軍損失:四百人(400)
合計損失:一千七百人(1,700)
日本在二次大戰中各戰場的陸海軍人死亡合計兩百一十二萬一千人(2,121,000)
以上數據統計自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蘆溝橋事變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不排除縮小的可能
⑦ 日本在二戰時真的只死了二百多萬人嗎
真正的歷史都是活在歷史的塵埃里的,由於在對日作戰中每次的勝利的意義,比消滅了多少日軍就更加的彌足珍貴。在戰後,對於傷亡的數據進行統計的時候,是非常的麻煩與困難的。
由於各類文獻資料及人員大量的消失於遺忘。就對數據前期的收集工作存在大量的困難,就是最終,得出了結論也是對於歷史的大部分還原而已,由於其日本侵略的地域較廣,各類軍隊內部信息復雜多樣,總有那麼一些事情會被我們遺忘與無法論證的。
有網友估算的結果:
日本二戰中亞洲戰場投入軍隊就幾百萬了,關東軍50W都拉到西伯利亞挖煤死了不知多少!緬甸戰場幾乎全軍覆沒!澳大利亞戰場幾十萬也差不多損失完,中國戰場百萬以上傷亡了吧!中途島等等下來二百萬怕是少了!
⑧ 日軍在緬陣亡多少陣亡於滇西緬北戰役,英帕爾戰役,伊洛瓦底江會戰各有多少人。只要陣亡人數。另計傷亡
1942年同古保衛戰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國入緬遠征軍新38師第113團,在緬甸仁安羌救英軍大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之世界著名戰役。 緬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遠征滇西緬北戰役 光復騰沖 松山戰役 龍陵戰役 胡康河谷戰役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建立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岩,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岩,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計其數。1938年底通車,從此,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抗戰開始後,日本謀圖以武力強迫中斷「第三國」的援華活動。1939年冬,日佔我南寧,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
1940年春,日本對滇越鐵路狂轟爛炸;6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盡管如此如此,日寇並不罷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勛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也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但是,也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英軍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並消耗日軍部分力量,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從而贏得時間,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最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緬戰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分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姆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於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2批遠征軍,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准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⑨ 二戰時日軍在緬甸
1、日本的海外投資廣泛。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日本的海外資產,緬甸也不例外,因此日本對緬甸有一定的經濟發言權,因此,在緬甸境內存有日本「印記」也不足為奇了。
2、政府及國民的關注。日本雖然是二戰戰敗國,但日本政府及國民對陣亡士兵仍十分關注,在緬甸境內的日軍紀念碑大部分都是戰後日本國民的私人行為,我曾看過一篇報道,日本人對陣亡士兵的記錄十分詳細,在一些紀念碑上,甚至連戰馬的名字都有詳細記載。反觀在緬甸的中國陣亡士兵紀念碑及陵園,由於缺乏資金與管理,大部門都被埋沒在荒草中了。(不知為什麼,不由的想起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