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比中國發達
Ⅰ 為什麼美國,日本,德國那麼發達,中國卻這么落後,還是發展中國家
有段時間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即蒙古族和女真族對中華大地的統一,倒底算是中國內部民族強衰割據,還是屬於侵略。不過我發現一點很有趣,就是不管滿蒙這些所謂馬上民族如何將漢族征服的軟弱如泥,滿蒙最終都被漢族文化所嚴重的同化。尤其作為滿族,目前被漢族已經同化的快失去自我了,悉數深藏於漢族之中,與漢人無異。
滿清時期確實是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大倒退的時期,而其轉折點就在我們所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康熙大帝固然是自古以來一位英明的皇帝,但面對國外的洋搶,玄燁也只是獨家保存,當作玩物,也許他不會想到,二百多年後洋人就會用這洋槍徹底砸爛中華民族的夜郎自大和大國心理,而且從此180度的轉成了「崇洋媚外」和「喪權辱國」。
不過我們是否能夠反思,為什麼中國在晚清時期開始全面大倒退呢?這讓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葉赫納拉氏,所謂的慈禧老佛爺。有些朋友可能知道,清代野史中具有一個 「祖制宮闈不選葉赫」的說法,意思就是清朝皇帝選妃不能選葉赫納拉氏。所以,曾經有一個說法是,姓葉赫納拉氏的慈禧是為報世仇而出現的,正因為這個所謂世仇,慈禧太後處心積慮的要把國家折騰一下,直到清皇朝被徹底葬送。慈禧太後宮闈弄權,不僅垂簾聽政,而且廢光緒,立宣統,而且摧毀了在理論上也許會對中國產生翻天覆地影響的「戊戌變法」。但野史畢竟是野史,很多都是無從考證的,而且缺少邏輯性。
中國的戊戌變法起始於19世紀90年代末,雖然光緒皇帝使盡了渾身解數,雖然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當時嘔心瀝血乃至長歌當哭,但最終還是失敗了。敗於慈禧太後之手,也可說是敗於封建傳統之手。如果這次戊戌變法能夠成功,那麼不知道它會對中華民族造成何等的重要影響,可畢竟它過去了,尚未有嬰兒的全形,就被引流至嬰兒墓。
說到中國的落後原因,就不能不提起對比性極強的鄰國日本。就在戊戌變法啟動的30年前,日本就已經開始了對它發展舉足輕重的「明治維新」,並在經過20年苦心推行之後取得了成功。戊戌變法的失敗和明治維新的成功,這2個發生在同一時期的2個國家的政體改革,已可揭示當時中華民族的落後以及清政府的腐朽。
提起明治維新,就不得不提起「中日甲午戰爭」,因為其最重要的後果就是讓中國在亞洲徹底喪失大國地位,清政府也從此迅速走向解體。而日本由此一躍成為亞洲1號強國。日本憑的是什麼呢?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一大助力就是戰後清政府賠償的兩億三千萬兩白銀,這相當於日本4年全國財政預算啊,日本人用它發展了自己國內健全的工業經濟,而中日間的國力對比徹底拉開距離,此後五十年間中日關系可謂由甲午一戰而定。
華夏民族與文明的自省——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的重要變遷
記得從小到大,歷史老師就成天念叨咱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和四大發明等等,當時非常自豪,但後來就很奇怪「為什麼現在就不行了呢?」。這倒底是我們這個民族不夠優秀,還是我們國家的體制一再的出現問題。從1895年到2006年,跨越了100多年,為什麼我們中華民族一直不能強盛呢?
都歸罪在清政府頭上可能顯得有些過於牽強,我個人認為,我們這個民族早需要進行自省。不管是道家的「治大國如烹小鮮」,還是儒家的「禮治仁政」,我們現今還能吸取多少?又能摒棄多少?如果中華民族成為「素質低下」「道德淡漠」「文明暗霾」「經濟落後」的民族群體代名詞,那麼我們是不是心甘呢?在古代,獨領風騷數千年的中國,現在卻只能望洋興嘆,為什麼呢?
回溯一下歷史,中國之衰敗源於西方工業經濟和文明的大發展。西方社會迅猛發展的工業文明導致了物質和財富的極大豐富,這與泱泱中華幾千年如一日的農耕文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還尚處男耕女織,而西方國家早已是蒸汽機器織布,機器製造,機器運輸。
機器之於人,是十數倍還是上百倍的效率自不必管,但西方因工業發達導致大量的人力與生產剩餘,自然將會把精力用於出口開辟全球市場。
因此產生的鴉片戰爭和八國侵略不去贅述,眾人皆知。
但中國為何獨自閉關鎖國,遠西洋於國門之外,拒現代文明於眼前呢?
中國封鎖海上,最早在明代即以開始。明朝時期,本來中國無論是航海商貿還是海軍力量,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位居魁首的。雖說連我們的歷史書都一直在標榜西方的哥倫布探測美洲的成功,但其實早在公元1405~1433年間,大明王朝的三寶太監鄭和,就已經七下大西洋,首次遠航人數有28000人參加,共出動用船隻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錫蘭及卡利卡特。後面的六次航行路途更遠,最遠曾到達非洲東海岸、波斯灣和紅海海口,而且還去過印度洋上30多個港口。
而作為西班牙船隊司令和海洋統帥的哥倫布呢?1492年8月3日,他們才踏上了美洲初始征途時所率領的西班牙遠征艦隊,比中國足足晚了將近90年。
但上述的輝煌並不持久,後來明朝大肆裁掉海軍,而且封鎖海上,禁商通航,加上後來清王朝的「禁海、毀船、禁船、遷界」,總計將近500年歷史,直到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西洋海軍用鴉片和海軍大炮砸開了中國早已腐爛的海關大門。
據說明朝之所以裁撤海軍,是因為統治者認為中國的威脅在北面的少數民族,而不是在東面的海岸線(純屬推測)。中國歷史上也確實如此,無論是遼(契丹)、金(女真)、匈奴、蒙古等等,使農耕文明受到最大威脅的,一向是北方深處嚴寒與顛沛流離的「馬上民族」。而明朝推翻的,正是到處屠城殺戮的軍事亢奮體——蒙古軍事王朝,也許是害怕北方蠻族再次揮師南下,也許是再怕受到民族屠戮,明朝將主要軍力選擇在陸軍,而不是開銷巨大的海軍。
除了以上推測,中國明朝還出現了令人發指的現象,那就是男子爭相閹割去當太監。宦官專權,致使明朝統治腐朽中摻雜著變態,變態中時時散發著一個民族滅亡的霉黯氣息。所以,不知宦官專權是否也是中國海軍未得到持續發展的原因之一。
正因為明朝的宦官專政和胡言亂語。致使皇太極的「離間計」成功,明皇帝崇禎對炮擊努爾哈赤致死的百勝將軍袁崇煥的百般狐疑,將其處死,使滿清無天敵可懼(最有意思的是,給皇太極出離間計的,正是漢族人範文程,可笑可悲!)。農民軍李自成軍隊殺入北京,導致了崇禎歪脖樹下的死亡,而同作為農耕文明熏陶之下的李自成,雖攜「拜上帝會」這個洋教興兵,但卻也是心胸狹小,沉迷女色,自毀長城,致使民俗所傳的吳三桂「沖天一怒為紅顏」,放任清兵入關。吳三桂固然痴情,但也絕不會完全為一絕色女子就背叛整個民族。李自成殺其父母妻小,辱其宗族,毀其後路,才是他放清軍入關的真正原因。
滿清入關之後的揚州三日嘉定三屠,充分說明以漢民族為主要宗譜的中國,是受到了侵略,而不是民族內部割據。當然這不是我們探討的重點,重點在於,清王朝為何關閉了長達32,000公里的海岸線,閉關鎖國二百年。
一方面原因,當時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已經開始了大發展,海上貿易頻繁,民間的走私交易不斷。當時的洋槍洋炮已經可以用絲綢糧食、瓷器茶葉去交換,這很大程度上威脅到了滿清的統治。
另一方面,滿清一族因為屬於北方馬背民族,不熟悉海戰。而滿族統治者又不信任熟悉海戰的漢族水軍,所以乾脆採取「寧可縱外,不養內火」的政策。而且輕視了當時需要不斷用火鐮點火的浪費時間的洋槍,只對大炮鍾愛有加。
屋內兩三日,屋外已千年!似有「神助」一般,中國在農業經濟的「小富即安」的康乾盛世之時,國外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昨天還對東方文明欽佩有加的西洋「蠻夷」,一覺醒來就具備了摧毀東方文明的實力,從此由面目下等的「蠻夷」,成了青面怪獸般的「洋大人」。
康乾盛世,在本人看來,純屬是因為康熙61年與乾隆60年這長達121年的文治武功強勢皇帝的穩固統治,使中華古國僅僅因為不再遭受戰亂之苦,方保得一時安寧,致使社會安定之下獲得了休養生息。康乾盛世該是清王朝粉飾太平的自我封功,而不該是我們回溯歷史的再次概括,與同時期的西方工業文明的崛起相比,康乾盛世簡直成了小孩過家家。
在清朝時期,雖然作為統治一族的滿人在不斷的學習漢族文明與科技,但卻始終排擠漢人,漢族官員根本得不到重用,而是僅僅作為「滿漢一家」的粉飾和擺設。漢族文明也很難得到大發展,而文明積淀少的可憐的滿清一族,顯然很難在科技和文明方面對國家有多少巨大貢獻。在歷史記載中,清朝時期的科技和各方面文明成果確實也是少的可憐。
俗話說,不進則退,假如你的周邊得到了大發展,而你而停步不前,那你就將會遭受欺負,甚至是滅頂之災!
(插上一句,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正是出自清代,但本書演繹的浮華外表之外的腐朽和不可阻擋的沒落,卻也恰恰能揭示當時社會的衰退。一家之言。)
中庸思想與現代民主自由的對立
歷史不允許假設。但是我們一旦假設,也可以揭示一些道理。假如滿清沒有取代漢族為主的明王朝,那麼我們的歷史將會如何呢?
個人的觀點是——依然不容樂觀。
前面說過,明朝時期,男子爭相閹割,去做太監。剛才所提過的《紅樓夢》中,虛構的寶玉公子,也是生活在紅粉麗裙之畔,胭脂佳人當中。雖有憤世嫉俗的脫俗,但也無偉岸大丈夫之志,其中還談到龍陽短袖之癖等。
即便到了現在,中國少年男子,乃至廣受中華儒家文化以及朱熹「中庸思想」影響的亞洲發達些的國家如韓國日本,也是推崇中性之美。身處花樣年華的少年男子,正處一生之中男性激素最迅猛之時,卻是一個個嬌媚不已,似男非女。
西方男子則對比迥然,很小即已恨不得自己是個肌肉壯男,拚命的揮斥自己的雄性風范。
男子之為國家棟梁,歷經母系氏族時期之後的地球文明,早已成了社會定則,為什麼我們的儒家文化熏陶之下的棟梁男子,卻是不陰不陽呢?
最近總在網上看到什麼80後和90後是垮掉的一代,70後是被閹割的一代等等,個人覺得有可取之處,但也有些嘩眾取寵和偏頗之處。
以本人看來,在當今西方文明魁首的美國以創新和科技創造了地球的大半財富時代,我們過去的「中庸」思想該完全摒棄掉。正是這中庸的腐朽思想,致使社會的主體——男子,本來天生偉岸之軀,但卻在後天生活過程中,不斷遭受到社會文明的閹割,以至於完全接受社會「規則」者,多是「明哲保身,防人三分,嫉妒與排擠成就高的人」。
泱泱中華急需打破自己的腐朽文明,以國民的聰明才智,完全可以探索出符合民族特點,也符合世界潮流趨勢的更加優秀的民族性,使華夏民族再度屹立世界之巔。
當然前面提到儒家思想的「中庸」,本人並不是質疑儒家思想本身。恰恰相反,我認為國民對「中庸」了解不足,或是沒有賦予其時代性。極左與極右,都不是生活的正途,個人認為「中庸」只是對世界的一種觀察和探索,正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是現代和古代思想家與科學家對社會規律和大千世界的一種認知。
說到中庸的時代性,主要是因為世界文明已經從過去的集權君主制文明過渡到了民主和自由文明。君主制文明講求絕對的服從和不許標新立異,但現代國家中,最最發達的,卻往往是那些標新立異的國家,比如美國,比如德國,比如日本。他們重視教育,重視科研和創新,3個國家的GDP幾乎佔了全球的大體。
在現在的民主時期,純粹服從式的「中庸思想」已經不適合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國家真正的崛起,是在於其文明思想和民族的思維方式。只有這些強大了,才會永遠屹立於強國之林。
三鹿奶粉事件、阜陽大頭娃娃事件、毒蔬菜、毒水果、毒糧食…….
我們中國人民似乎是從文革時期開始,喜歡糊弄別人,也因為為了保護自己而糊弄自己。糊弄的久了,也就開始了十三億中國人全都糊弄彼此。
感謝政府現在開始了對農民的初步重視和權益保護。農民階層可說是建國後被拋棄了半個世紀的階層,到現在,逐漸開明的政府方才重視他們。感謝胡總書記和溫總理,因為你們確實開始了關心國家子民。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解決了農民的溫飽、醫療、養老和基礎教育。還要解決農民以及各個階層思想的真空。
偉大的鄧小平在實際行動中摒棄了社會主義的糟粕,採用了實用至上的政策,使中國避免像朝鮮一樣餓死人,而且逐漸富足起來。
但大膽和強硬的他,雖敢直面所謂的鐵娘子撒切爾,要回了香港,但卻始終不能在「不論姓資姓社」之後,給予人民一個主流的信仰。過去我們信仰的是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那時的我們物質匱乏,但精神充實的變態和扭曲。現今,社會主義被賦予了時代性,且不論資社之姓,多年之後,我們又到了一個物質基本滿足甚至局部過剩,但是精神卻極度匱乏甚至到了扭曲變形的時期。
「孔子學院」風靡全球,作為中國散播自身文明和文化的搖籃和根據地。但在國內為何不重新再宣揚起來,讓我們這個缺乏信仰而導致「金錢至上」的民族,思想有所依,靈魂有所靠,讓我們害怕罪惡的念頭,排除嫉妒的心理,用溫暖之愛攜手共強於世界。
心靈在哭泣,也所有期盼。
自省篇
原因太多了,先說說清朝吧
清王朝與戊戌變法
不敢對別人說教什麼,只好不斷告誡自己——誠實守信和善良仁義是做人立世之根本,勤奮工作和學習是成長的動力和干糧,通過智慧與他人共同創造財富是人生之基本價值,富有愛心幫助他人是人生閃光價值,消除嫉妒之心,樂與他人合作乃至奉獻是高尚純潔的情操。最終,熱愛自己的祖國和民族,以自尊自愛和自強不息樹立華夏民族在世界中的地位,是我們將能得以自豪的人生終點。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Ⅱ 為什麼二戰結束後日本經濟科技發展還是能好過中國 的呢
第一,日本戰前就是發達國家,有一流的基礎,人才技術等,所以起點高,有爆發的基礎。
第二,跟美國地緣政治需要關系很大,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影響!美國成了事實上的保護國,軍事上被美國牢牢控制。所以美國可以大膽放心的用馬歇爾計劃之類的援助他們。
第三,戰後日本軍費開支受限,因此在二戰後美蘇爭霸時期,相對於其他國家高昂的軍費佔比,日本在經濟發展上更專注。
第四,教育對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領域都需要不同的人才。日本的教育制度正好符合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實際需要。
第五,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的普及,也給日本經濟騰飛以不小的推動作用,戰後初期日本的經濟低迷,作為戰後日本的基本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度的普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並且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勞動力市場。
Ⅲ 日本的經濟為什麼那麼發達
1 良好的國民素質 2 美國的扶植 3 朝鮮戰爭的刺激 4 國民的奉獻精神 5 重視科學技術 和教育 6 非軍事化 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經濟領域 7 一戰時對別國的掠奪 8 日本戰後積極鼓勵民間國民到發達國家,學習先進技術,大幅加強了自己的生產力。
Ⅳ 為什麼日本經濟發展得比中國要快,想當年它與中國一樣的貧窮.
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 《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1958年決定按「充實基礎學力,提高科學技術教育」的方針改革中小學課程。60年代開始強調產學研相結合,由各大企業集團對大學提供資助,大學則為工業界培養人才。1967年這一做法擴大到了農業、商業和水產業。1961年決定增加理工科大學數量,擴大招生,1962年創辦高等專科學校。1965-1970年培養出19萬工科中級技術人員。研究生教育也在發展,1957年獲理工農醫專業博士學位的占博士總數的88%。 —據劉天純的《日本改革史綱》 材料二:二戰後日本大力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特別上購買技術專利權。到1972年共買進專利1. 7萬項,耗資31億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術立國」的口號。的開發科技方面,50年代用於引進外國技術的費用占科研總經費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對外國技術的領帶明顯降低。—據劉天純的《日本改革史綱》 (1)教育:日本政府重視教育、推行教育改革、教育與經濟發展結合、注重培養高學歷應用型人才。科技:由引進外國技術到依靠本國力量。經濟;60年代末出現高速發展。(2)教育發展為依靠本國力量搞科技打下了基礎。教育、科技面向經濟,為經濟的發展培養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經濟高速發展。 第二 美國的扶持 第三 朝鮮戰爭朝鮮半島的戰爭,美軍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資都是在日本生產的,朝鮮戰爭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日本恢復了底氣,有了根本性的轉機。
Ⅳ 為何日本國土面積很小,人口密度卻還比我國還要高
日本國土面積很小,但是人口可不少,也是一個擁有上億人口的國家。日本的人口總密度大概是中國的2.5倍,日本是一個島國,很多的資源非常的匱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資源,但是一個國家要發展必須要有充分的勞動力,日本能夠有現在的發展,也是因為他們有充足的勞動力。日本的人口密度雖然很高,但是他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並不低,日本的公共交通非常便利,很少出現堵車的現象,土地是個人財產的一部分, 購入土地是沒有使用期限,還有日本的福利待遇也相對完善。
雖然日本的人口密度大,這並不影響日本在當今的世界地位。日本在世界范圍內的確是一個大國,在很多方面甚至引領世界。
Ⅵ 為什麼日本只有1千多年的歷史而比我們中國發展快
一個國家科技發展速度取決於社會制度,凡是重視科技,重獎科技人員的國家,他的科技發展水平就必然快。
我國長期處在封建體制的社會制度,封閉,自高是科技發展的絆腳石。
清政府自道宗皇帝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國內貪官污吏橫行,民不遼生,國外侵略,外憂內犯,使中國150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科技發展比較重視,但是由於底子薄,要在各方面都迅速趕上和超過外國,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只有力爭,迅速,拉大油門。
Ⅶ 日本與中國相比較 其先進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其實日本在經濟、科技、軍事、物質生活方面都比中國要強,雖然我國發展的很快,但畢竟我們離發達國家的距離還是比較遙遠。
經濟、科技和物質生活方面就不用多說了吧?這都是有目共睹的,小日本確實在我國之前,但就樓上朋友的觀點我想反駁一下:雖然日本受憲法限制不能擁有軍隊,但它並沒有停止研製新型軍事武器的腳步,小日本這個民族一直都擁有侵略霸佔他國土地的野心,這是由於他們自身國土資源嚴重匱乏導致的。不要說他們訓練所謂的自衛隊和秘密研製高科技武器,只是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他們的軍事科技力量有多麼強大:日本的水上作戰武器(潛艇之類)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世界上都無人能及,連美國號稱軍事力量最強大的「警察國家」都向日本買武器。可想而知,這個野心勃勃的小日本一旦找到機會還是會故計重施的。他如果真的加入聯合國還不知江湖上會起什麼腥風血雨呢!
中國想要超越日本確實還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們惟有希望老美和小日本打起來,最好兩敗俱傷,哈哈……那其他國家就可以趕上他們拉!
但就近幾年中國的發展來看,我還是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非常自豪的,拖著這么沉重的人口負擔還可以發展的這么快,真的是令全世界驚嘆!
Ⅷ 日本的真正經濟實力是怎樣日本和中國差距多大
日本的真正經濟實力是怎樣:
對日本發展的看法和評價不能簡單地被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表象所掩蓋。總體上,日本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高度發達文明的程度。
日本還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國家之一。日本朋友甚至開玩笑說,我們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日本和中國差距多大:
經濟實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雖然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但中國的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多,反過來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國的10倍。2010年,日本人均GDP是42150美元,而中國只有4260美元。
日本在世界上的高收入國家中名列前茅,而中國僅排在第120位左右。日本經濟方面的巨大優勢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工業製造,金融實力,技術優勢。這是日本維持世界經濟霸權的三大支柱。
強大的高端工業製造能力。日本三菱綜合研究所的中村裕彥先生說,日本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上的高端製造大國?因為日本沒有多少資源,能源自給率不到20%,糧食自給率只有28%,要維持日本人的生存,滿足能源和糧食的進口需要,就必須發展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製造業,這是日本的生存之道和生命線所在。
日本正是以這種深刻認識和進取精神,牢牢占據世界製造業的高位。工業實力和強大的製造能力成為日本最重要的王牌。工業製造業的高度自動化,使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械設備和工業機器人製造大國。
世界500強企業中,日本共有68家跨國企業上榜,僅次於美國而居世界第二位。日本產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公司和品牌,如豐田、三菱、日產、索尼、東芝、松下等,其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精益求精,享譽全球。
在日本工作的中國教授告訴我們,日本產品很少有質量問題,更不可能有假冒偽劣,同樣的產品各地價格也相差不多,顧客盡管放心購物。日本製造成為品牌,技術,質量的代名詞。
強大的金融實力。日本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確立了世界金融帝國的地位,後來雖然受到泡沫經濟破裂和金融危機的沖擊,但金融實力依然強大。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2010年,日本的海外凈資產總計為3.07萬億美元,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5.8%。
強大的技術優勢。永遠保持技術領先優勢,這是日本手中的核心王牌。日本提出「技術立國」戰略,在研發領域始終保持世界至尊地位。日本的研發投入佔全球研發投入總量的20%,而其人口只佔全球的2%。
日本的科研投入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3.4%,其中77%來自企業,而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只有2.3%。全球十大發明型企業中,有八家在日本。其專利發明集中在電子,機械,精細化工,納米新材料,能源與環保等高科技行業。在可見的將來,日本的技術領先地位難以動搖。
日本處在現代化的領先地位。訪問日本期間,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日本完善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發達的綜合性立體交通體系。日本全國近1.28億人,居住在面積只有37.78萬平方公里的列島上,而且還主要集中在本州島上,但到處的交通都很通暢,包括東京這個國際化大都市,幾乎看不到長時間堵車的現象。
主要是因為,雖然日本汽車工業發達,居民家庭汽車擁有率很高,但大城市地下鐵路,地上高架輕軌構成了一個立體交通網,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很方便,人們出行首選的是輕軌和地鐵(日本人都叫電車),很少有人會開車上班,甚至一些大公司的經理,政府的高官也都乘坐地鐵。
日本人很為他們完善便捷,節能環保的基礎設施自豪,並認為日本在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方面具有向其他國家出口的優勢。日本在城鄉,區域發展方面已達到了比較均衡的狀態。從南到北,沿途所見,各地區發展都很現代化。
日本的農村一樣能夠享受現代化發展的成果,交通便利,服務設施比較完善,生活水平與城市差別不大。與此相對照,中國的城鄉、區域之間還存在著很大差距。特別是中國還處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規模流動的階段,僅消化吸收這龐大的農村人口,最終達到城鄉之間的相對均衡,恐怕就需要兩三代人,幾十年的時間,這就充分體現了中國與日本現代化的差距。
Ⅸ 日本為什麼那麼發達有哪些原因
1.要從日本民族性格何國情說起。在古代日本就是一個善於學習的開放民族。在我國繁盛的唐代,日本就派遣留學生訪問唐朝學習我國的先進技術的語言文字。
在當時造船技術並不發達的情況下,很多人葬身大海,但仍有一大批遣唐使臣來到大唐。這也為日本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2.而且日本的學習並非照搬中國,生搬硬套而是以實際情況加以改變。
在近代中國等亞洲國家先後被歐美列強擊敗的情況下,日本也未能倖免但是日本改革成功了!而很大一方面就是在於日本的學習創新精神。
在幾乎全盤西化的改革中保留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傳統服飾和服,而這也是日本的傳統文化得以保留。
3.在吸取西方精華的同時保留了自己的民族信仰和文化傳統,這也使日本人服從意識很強,做事認真仔細,而且守秩序注重節約。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過於僅為37.8萬平凡公里,大概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面積,資源匱乏,使得日本人的危機感很強!
日本經濟結構曾經也是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如果產品質量不好那麼他的銷量自然下降,進而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
就拿日本汽車最大的特點就是省油也許這都是他們的國情所致吧!但是日本的庫存石油數量卻很驚人,在不進口石油的情況下可使用五年,天朝估計五個月就沒了。
3.日本重視教育,國民文化水平高,收入差距小,收入差距主要以年齡和教育水平技術等級為依據。
這也也使得日本人有足夠的干勁為自己的國家貢獻力量!一心一意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