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字來源是什麼
『壹』 日本人名字的起源
日本人的姓名
一、姓的起源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紀時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宇三個部分,分別表示一定的意義。一個古代貴族的姓名寫出來往往很長,如「藤原朝臣九條兼實」。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條是苗字,兼實是名。後來,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漸台為一體,統稱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性又有苗字的貴族統治階級當中,天皇是一個例外。歷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沒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認為是天神的後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而也就沒必要有性。不僅是天皇,就連皇後和天壘的子女也都沒有姓(天皇的女兒長大出嫁以後,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權勢的象徵,因此在名前面冠以這些稱號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的特權。而廣大勞動人民一直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1868年)以後,日本廢除了封建的等級別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決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長期形成的習慣,許多人還不敢結自己取勝。為此,日本政府於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規定:所有的國民都必須有姓。從這時起,日本家家戶戶才都有了姓,子承父性,妻隨天性,世代相承,一直延續到今天。
二、姓的含義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據統計,目前日本的姓約有十一萬左右,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百多個。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義。以地名為姓是一大特徵。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材、木村等,這些姓最初都是來源於地名或村名。此外,還有許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相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橋、烏居表示建築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是古時從中國經由朝鮮到日本定居的歸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後要隨夫姓(男子入贅則隨妻姓)。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松崎君代結婚後隨夫姓改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新的民法規定:夫妻雙方可以根據婚前所定,或隨夫姓,或隨妻姓。但大多數日本女子婚後仍照日本的習慣隨夫姓。
三、名的含義
日本人的名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含義。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表示倫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慶;龜、鶴、松、千代等表示長壽;君代等表示遠久,廣、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惡含義的字,如:瘦、飢、瘦、苦、怪、邪等是人們所忌諱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義,如:山本五十六, 「五十六」是因出生時其父年五十六歲而得名。 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內容。如:黑田俊雄、奧野高廣、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個特徵。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廣,一般來說,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結尾的名較多,如:小林秀賴、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維新以前,有許多男子叫「兵衛」或「左(右)衛門」。這類名起源於古代。公元八世紀時,天皇朝廷內設立了五個負責保衛天皇和宮廷的軍事機構,即衛門府、左右兵衛府和左右衛士府,台稱五衛府。那些最早叫「兵衛」或「左(右)衛門」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軍士,有的則是這些軍士的直系親屬。不過,這些陳舊的名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貳』 日本國家名稱的由來誰知道
日本國一詞意即「日出之國」.
日本國名由來:
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 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叄』 日本名字的由來和歷史是什麼
日本名字的由來: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
日本名字的歷史:
東漢時,日本列島就與與中國有交往。《後漢書》上記載,公元57年,日本島建立了100個左右的小國,其中一個島國派遣使臣來中國進獻貢品。因為當時使者又矮又瘦又小,東漢光武帝劉秀就冊封其國為倭國,為當時中國的附屬國,冊封其皇帝為倭王。
並頒發給倭奴國國王「印綬」。1954年,日本政府將這枚出土的金印,指定為一級國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我們一直稱日本國為「倭奴國」,稱日本人為「倭人」。
注意:
《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述,漢光武帝賜倭奴國國王漢委奴國王金印,宣布稱日本為倭奴國。到此,日本算作擁有名字,變成大漢50多個藩屬國之中的一個。
伴隨著日本人對中國漢字的慢慢了解,覺得倭人也就是說矮人的含意,為了清除這類岐視。採用在日文里發音與倭字同樣的「和」字來自稱,而且再加了大,組成了日本的民族名字,大和民族。
公年607年,倭國大使小野妹子像隋朝以上公文,期望中國改叫倭國為日本。但書的開始是,太陽升起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這讓自覺得天下唯一天子的隋煬帝大為憋屈,對倭國的要求不予理睬。
據《宋書》記述,從第一個要求改叫呼的倭王贊死後,依次有珍,濟,興,武四個繼任都曾遷史敬奉,要求中國官府授於倭國的封號改成日本。一直到唐代武則天階段,她才最終願意把日本做為國號,賜予日本。
『肆』 日本名稱的由來是怎樣的
日本全稱「日本國」,是位於亞洲東北部、太平洋西北隅的島國。古稱「八大洲國」「葦原中國」「豐葦原瑞穗國」等。至神武天皇時,將其建國的地方稱作,即「和」或「大和」。在日語中,意為「山」,意為「地方」,合起來原意為「多山之地」。這說明當時日本是以地形命名的國名。這樣「大和」一名便成為日本的國名。
到了公元3世紀末4世紀初,在國都附近的大和地方,又出現一個統治整個北九州、勢力達到關東地方的邪烏國,又稱「大和」政權。所以,當時對日本的俗稱為「大和」。
大化元年,日本第36代孝德天皇即位。大化革新後,日本仿效唐制,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為區別以前的大和政權,將國名正式稱為日本國。
在日本官方文獻上改稱日本,則是公元720年,這一年,日本用漢文編寫成《日本書紀》,把「大和」都改為「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大約半個世紀內,日本是一個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國家。1868年,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民族擴張主義逐漸抬頭。到了1889年,日本公布明治憲法中規定國名為「大日本帝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日本帝國」戰敗投降。1946年11月,日本公布的憲法自稱為「日本國」,一直使用到現在。
『伍』 日本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日本名字的由來是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
日本的特點
干凈整潔日本實行了嚴格的垃圾分類處理,在大街上是很少見到垃圾箱的,大家在外產生的垃圾基本是帶回家中處置的。除了自然飄下的落葉,你幾乎見不到隨意亂扔的垃圾。
地鐵交通便捷東京是世界上有名的超級大城市,東京都市圈的人口超過4200萬,相關資料顯示,東京地鐵擁有13條線路,220多座車站,線路總長312.6公里。東京地鐵的日均客流量為1100萬人次,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系統。基本上地鐵可以把你送到市內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信任和講規則在日本入住酒店是不需要繳納押金的,即便酒店為你提供了免費使用的智能手機;退房也沒有查房的程序,離開時通過自動櫃員機就可以自助完成退房手續,博物館借解說器也無需繳納押金用完還回即可乘坐地鐵進站時也沒有安檢的。
『陸』 「日本」這兩個字是有什麼意思嗎為什麼日本要叫這個名字
日本的意思是「日出之國」,象徵著像日出一樣朝氣蓬勃,這和日本人非常喜歡的吉祥物「鯉魚」相得益彰,因為鯉魚也是喜歡逆流而上。真正的原因就是以前的名字實在太難聽了。
我們知道日本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倭國,從西周時期,當日本人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它的名稱就是「倭國」,意思為「綿延的山峰之國」。
並且隨著漢語語意思的變化,「倭」這個字,逐漸從一個普通的名字轉變為了一個略帶貶義詞,於是當日本人被中國人叫做「倭人」的時候就非常不爽。
『柒』 日本國家的全稱起源於中國嗎有怎樣的歷史記載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名稱,就比如我們敬愛的祖國全稱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有韓國的全稱“大韓民國”德國的全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那說到這里,日本的全稱又是什麼呢?特別簡單,就是日本後面加個國字,也就是“日本國”!
說到這里大家知道“日本”這個名字的含義是啥嗎?說白了就是“太陽出生的地方”也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這也應該是日本唯一自豪的地方了!但是要知道的是,盡管這個名字的寓意再好也是大唐時期中國賜予的!
『捌』 日本名字的由來
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日本,意為「日出之國」。最早稱「和」或「倭」(均讀作yamato,中文譯作邪馬台),「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
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的《新唐書》則記載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朝鮮《三國史記》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條的記錄也與此吻合:「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唐朝人張守節則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考古上最早發現「日本」這一名稱的是2011年出土於中國西安的《禰軍墓誌》,該墓誌作成於678年。由此可見「日本」這一稱呼的使用最遲不晚於7世紀後期。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
(8)日本名字來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據歷史文獻《後漢書<東夷傳>》記載: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與日本列島交往始於東漢,而之所以說是日本列島,是因為那時還不確定日本是個國家。
當時日本島上共建立了100多個小國,其中一個小國派遣使臣到東漢求助,因為使者又矮又瘦又小所以便稱之為倭國,因此也被稱為倭奴,冊封其皇帝為倭王。
日本人為「倭人」一直到三國、南北朝。而後日本列國忙於內部爭端,不少勢力都急於向中國尋求幫助,只得每年都朝貢並向我國稱臣,也使中華文明不斷輸入日本。
對日本的統一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此期間,我國對日本所有東西都加「倭」字,比如:倭奴、倭國、倭刀等。而後還有些史書直接稱為東夷和我國東方的少數民族一樣的稱呼。
唐以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漢化,知道「倭」的意思後,開始對「倭」字反感。公元五世紀,日本同意後,國名定為「太和」,並將太陽視為自己的圖騰。
公元七世紀,日本聖德太子覲見隋朝時,附國書:「日出處太子致日落出太子」以表示想和中國平等外交,隋煬帝看後便棄之不理,而這也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
而後,日本便於中國斷交,並與我國朝廷有戰事。唐開國以後,日本又急忙歸附我國,在武則天在位時期,日本遣唐使將國名改為日本,並求武則天改名。
武則天便下詔書,而這也是歷史的證據。從此,日本便在我國外交書上出現,而對內我們仍以倭國為日本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