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戰後日本設計獎項或展覽有哪些

戰後日本設計獎項或展覽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24 13:01:14

『壹』 二戰後日本的發展史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二戰結束後,在美國佔領軍的監督下,日本進行了歷史上第二次教育改革.這次教育改革是繼明治維新後進行的又一次全面、徹底的教育改革.通過教育改革,培養了一大批中、高級科技人員,以及適應技術革新需要的熟練勞動力,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推動日本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同時,也為日本經濟起飛,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原因很多,但有一點我們不可不知:

《財經時報》推出的《二戰期間日本掠奪亞洲國家黃金揭秘》,引起各界廣泛關注,這一報道來源於《黃金武士》一書。

這本由美國作家西格雷夫夫婦用18年時間收集資料,追蹤案件,寫就而成的《黃金武士》一書中披露了日本在二戰期間從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掠奪價值上萬億美元黃金等財寶的駭人內幕,震驚世界。

書中講述的「山下黃金」的故事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就一直在民間流傳:當日本快要投降的時候,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一群勞工還在地下沒日沒夜挖著不知何用的隧道。幾天之後,成噸的黃金和財寶被運往那裡掩埋,永遠地掩埋。當那些工人剛要爬上地面的瞬間,一聲巨響,然後便是一片死寂。一切成為永久的秘密,只留下一個叫做「金百合」的傳說。

「傳說」與史實之間一直沒有得到學界和官方的澄清,但按書中披露,中國無疑是那場戰爭中受傷害最大的國家,日本所掠黃金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從中國搶去的,而東北地區是在那場侵略戰爭中被日軍佔領時間最長、受害最深的地區,那麼,那筆驚世駭俗的「山下黃金」中究竟有多少是從東北掠走的?日本究竟掠走東北多少黃金?

連續幾日,本報記者尋訪國內及東北有關專家、學者,並從當時東北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東三省官銀號和當時最著名的民間銀行――邊業銀行入手,試圖揭開日本掠奪東北黃金之謎。但所有被采訪者一致表示,由於當年日本刻意掩蓋這些事實,其所掠走的黃金等財寶要遠遠大於目前公布出來的數字。

一場瘋狂的掠奪

沈陽地方誌專家伯金地:東三省官銀號內66萬斤黃金被日軍掠走

現在的工商銀行沈陽分行瀋河支行所用的建築,就是百年前的東三省官銀號的老宅,這幢屹立在沈陽城朝陽街長安寺巷上的老建築前,石獅下一塊石碑記載著東三省官銀號的身世。

東三省官銀號在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成立,鼎盛時期在全國設有分號99處,是當時東三省最大的地方銀行,由東三省巡使張作霖操控,奉軍六次入關都是以東三省官銀號為經濟後盾。張學良將軍在東北主政期間,正是依靠東三省官銀號整頓了東北金融秩序,穩定東北幣制。

「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全境淪陷,日本關東軍每到一處首先搶占的就是交通運輸線和金融機關。

當時東北地區主要的金融機構有:東三省官銀號,東北地方政府的官辦銀行,資本2000萬元;邊業銀行,奉系軍閥勢力設立的,資本525萬元;吉林永衡官銀行,省政府的金庫,資本1000萬元;黑龍江省官銀行,資本200萬元。四銀行還在沈陽設立了「遼寧省城四行號聯合發行准備庫」,以及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在東北的分支機構。該四銀號是東北金融界的決定力量。

「九·一八」事變次日,東北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東三省官銀號被日軍佔領,日本人如獲至寶,在門口貼上「擅入者槍斃」的字樣。當日晚間,日軍用載重汽車將官銀號內的現大洋運走。

據後來瀋河支行的資料記載,東三省官銀號被日軍佔領,庫內存有的66萬斤黃金和200萬元銀元被日軍劫走。由於數字巨大,就連當時負責編寫瀋河支行門前石碑說明的趙建宏都對記者說,「我當時也有點兒懷疑,畢竟這個數目太大了。」此後,趙建宏也到省市檔案館查閱過相關資料,但是並沒有權威和統一的說法。見過當年東三省官銀號金庫的趙建宏說,地上和地下的金庫共5個,每個達300到400平方米,「那是相當大的金庫,也說明當時的財力相當雄厚。」趙建宏提供,66萬斤黃斤這一數字,來源於從事沈陽地方誌工作的伯金地的《東三省官銀號始末》,而伯金地也是貨幣研究專家,當時趙建宏對此數字表示懷疑時,伯金地曾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會錯的。

與趙建宏的初始懷疑相一致的是,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編寫的《沈陽歷史大事本末》一書對當年日本人從東三省官銀號掠走的黃金記載為16萬兩,而有關媒體還有16萬斤的說法,可以說相差很大。

但是直到現在,曾在沈陽市地方誌辦公室工作過的伯金地仍堅持「66萬斤黃金」這一數字,「當年也是經過多方面考證的,而且數字來源主要是《奉系軍閥的官僚資本》一書」,該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一百多頁的小冊子,對當時的記載非常詳細。」「日本佔領東三省官銀號時,張學良沒來得及運走那麼多錢幣,根據奉系當時的財力,這個數字也是可能的」,伯金地說,「從史料看,當時日本人把一部分黃金運回本國,另外很大一部分則轉移到長春,為偽滿洲國籌備資金。」

百歲原邊業銀行老員工孫競寰:7000兩黃金不翼而飛

今年100歲的孫競寰老人從1927年就在沈陽從事銀行工作,他先後在張作霖的邊業銀行、日本人的偽滿洲中央銀行、國民黨開辦的「中央銀行大南門支行」工作過。「其實,這幾家銀行都是一家銀行,就在現在的大南門」。

孫競寰記憶力很好,「邊業銀行是張作霖開辦的,它與官方的東三省官銀號都是東北最大的銀行」。

「邊業銀行也對外」,孫競寰說,1927年邊業銀行成立他就在這里工作,是負責存放款的組長,那時他才20出頭。

孫競寰說,「九·一八」事變之前,銀行每天熱熱鬧鬧,生意很好。為了鞏固紙幣的作用,銀行從上海購買了7000兩黃金,作為儲蓄金。

「黃金裝在7個大木箱里運來,每個箱里裝1000兩。」

孫競寰說,這些黃金在日軍進來前一直放在銀行里,也沒有被兌換。當時的紙幣是銀本位的,100元可以換100塊現大洋,但是不能與黃金兌換。

「九·一八」事變後,這家銀行被日本人控制,改名為「滿洲中央銀行」。孫競寰也被調往牡丹江分行工作,直到1935年回來。

回來後他發現這筆鎮店之寶7000兩黃金已經不翼而飛了。作為親歷日本統治下的銀行工作者孫競寰還目睹了日本在東北建立殖民地金融體系,統一幣制,使東北的金融機關和偽幣成為日本金融機關和日元的附庸,以便使日本壟斷集團對東北輸出資本,進行掠奪服務。為支持日本帝國主義擴大戰爭,偽滿洲中央銀行還大量積聚資本,集中投放給重要的產業部門,擴充軍事工業,掠奪物資資源。

吉林學者李重:日本大肆掠奪我東北金銀用於作戰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了沈陽、長春、吉林、齊齊哈爾等城市,日本為了操縱東北的經濟命脈,首先奪取東北的主要金融機構,即東北三省的官銀號、吉林永衡官銀號、黑龍江省官銀號、邊業銀行和遼寧省城四行號聯合發行准備庫、中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分行等金融機構。除黃金外,關東軍還搶走了張學良存在邊業銀行中私有黃金七八千兩和古玩字畫等。有日本侵略者供認,從「四行號」中掠取的資金達1.4億元。這些銀號的附屬事業投資額高達3800餘萬元,亦全為日軍掠奪。

民間的財富也未能倖免。張氏帥府被佔領。後來,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把從帥府洗劫的張學良家產裝了兩火車,運到北平試圖交還給張學良,張學良怒不可遏地說:「這樣待我,等於羞辱我,你把我的東西拿回去!不拿,我全在火車站燒了,羞辱你。你要還,還給我東北三省,我東北三省比你日本四島還大呢!」

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的14年間,在瘋狂侵略中國的同時,日本對中國進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極為罕見的掠奪與破壞。

日本為吞並東北四銀號,壟斷金融,控制國民經濟,積極籌劃設立偽滿銀行。1932年7月1日,偽滿中央銀行總行、支行共128個單位正式開業,「滿鐵」的社員被充斥到銀行進行監管,從此原有四銀號被撤消。

偽滿中央銀行是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的「國家銀行」,是地地道道為日本侵略者服務的,是完全依附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銀行,是日本侵略者掠奪我國財富的工具。偽中央銀行受關東軍的全面控制,它為關東軍提供軍費和籌集軍需物資。日本銀行在偽行內設有參事室,監督該行的活動,實際上偽中央銀行是日本銀行的特殊分支機構。

日偽統治者利用偽滿中央銀行,實行殘酷的貨幣、信用受理。它參與制定經濟金融方針、政策,壟斷貨幣的製造和發行,壟斷東北的金融市場。

著有《偽滿洲國貨幣研究》一文的長春學者李重說,侵華期間,日本大肆掠奪我東北金銀及其他金屬貨幣,一手收買東北所產之黃金、白銀及現大洋等,再運往英美日各國,換取外匯購入戰爭之必需物資,資助日作戰。

一項仍是空白的研究

專家稱日寇掠走的黃金數量至今仍是個謎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編審卞修月,長期從事抗日戰爭人員及財產損失研究。他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相關研究還是空白。遼寧省社科院歷史所的相關人員也表示,專門研究日本經濟侵略造成東北財產損失的相關資料已很難查找。

二戰期間日本到底從東北掠奪多少黃金?記者找到大量資料和有關專家都無從考證。

省委黨校劉貴田教授說,現在已知的一個數字是,1941年日本侵略者運回國內的黃金數量為2300餘萬克黃金。

1937年至1940年是日本侵略者對偽滿經濟實行全面統制掠奪時期。日偽統治者從1937年起實施產業開發5年計劃,進行全面的經濟掠奪,變東北為其擴大侵略戰爭的物資供應基地。在這個5年計劃中,1937年計劃開采黃金4230公斤,最終生產了3709公斤;1938年也是生產了3000多公斤。

為什麼沒有日本侵略者掠奪黃金的准確數字呢?「九·一八」研究會會長王建學教授認為,是日本侵略者有意銷毀證據的結果。

現在我們可以查到的日本侵略者掠奪沈陽煤炭、鋼錠、鋼材、鋁、液體燃料等物資的數字,也是不完整的,至於像黃金珠寶一樣貴重的東西,屬於絕密,只有當時的日本高層了解。

他進一步解釋說,在1931年前,日本掠奪的物資張作霖都能掌握。因為物資只能從大連出口,通過滿鐵運輸。而「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又開發出經丹東走朝鮮釜山回國的通道,且日本已經控制東北,運輸物資的數量以及運送什麼則全由他們說了算。

王教授還表示,日本戰敗後還銷毀了大量的文件記錄,被掠走的黃金數量至今仍是個謎。估計億

日本以技術立國,技術力是比GDP更加重要的指標。GDP可能被地震一瞬間摧垮,如果技術力還在,則經濟的根本還在。如果技術力被摧毀,多大的GDP也會隨風而逝。至於什麼是技術力,有很多指標衡量,如國民識字率,技術工人數量,各門類專業人才,鋼鐵、機械、化學、電子等基幹產業的規模和技術水準等,可以通過大量的數據圖表來表示。日本學者做學問時比較喜歡比較技術力,他們認為這才是經濟的根、真正的經濟。

日本和經濟密切相關的有兩個組織:政府有個經濟企畫廳,相當於中國的計委;還有個民間組織——產經聯(經團聯)。產經聯是由日本的大企業互相持股組成,實質上是日本政府的「政府」(關於產經聯和日本政府的關系,我將在有關日本政治經濟體制的章節中專門講述)。產經聯里的大企業是日本的基幹企業,是日本技術的精華,是日本經濟的基礎和骨骼。

產經聯有個鐵律:如果基幹工業沒有發育好,即沒有準備好相應的技術,改善生活是對民族的犯罪,再大的市場需求也得等待。如果誰敢破壞基幹工業,求得暫時的生活改善也是對民族的犯罪。基幹工業出問題,政府必須出錢修補。

產經聯在1945年是如何使日本奮飛的呢?糧食不足,在產經聯的操縱下,政府得給學校派免費午餐,保障教育。大量工人失業,不能使他們荒廢,產經聯就通過政府組織他們上山下鄉去種樹,還要組織已經積累了數十年的技術人員把技術儲備轉化為民用技術。當基幹產業還不完善,即「骨骼」沒有發育好的時候,技術遭遇瓶頸,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產經聯則堅決壓制需求,堅持把資源投入重工業。一面要組織人員攻關,同時向國外敲詐:「你如果不賣,以後就沒得賣了。」產經聯在工業化過程中堅決限制外國產品進入。就這么「挺」著,讓基幹產業的「骨骼」逐步完善,產能逐步增長。在此之前人民的消費需求只能耐心等待。就這么艱難前行,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斗,「骨骼」逐漸強壯,一飛沖天,完成由蛹化蝶。

產經聯不面對普通消費者,只對整個民族,規劃整個民族經濟的大廈和發展方向,給其他企業提供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是它決定了這個民族是一流工業國家還是刷盤子的角色。

毛澤東指出,中國要做超一流的工業化國家,打基礎和骨骼非常重要,所以傾全力發展基幹工業,發展各種尖端技術,抓緊後備人才培育。整個操作手法與產經聯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產經聯用資本,他用權威。

中國當時已經能夠提供各種類型的消費品,但有技術瓶頸,產能受限制。應該逐步攻關,並向外敲詐關鍵技術,人民繼續忍耐,讓消費帶著工業「骨骼」逐步完善,艱難並痛苦地由蛹化蝶。但是主流經濟學家的「比較優勢」理論則與這種方向背道而馳。

1991年,俄羅斯民族也開始了再出發的行程,但是抱著金山壓斷了脊樑,無數頂尖人才流落異國他鄉。

清貧是可貴的美德,土地資源錢財是身外之物,知識和技術才是寶貴的財富,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

『貳』 簡述:戰後日本現代主義設計迅速發展的原因

1擅長吸取別國成果,全盤接受歐美設計思想和式樣,同時注意揚長避短 50 年代頻頻邀請歐美著名設計是傳授設計知識,包括羅維.舉辦歐美設計作品展覽,派遣留學生學習搜集歐美設計經 驗.日本政府直接參與,和民間組織共同努力,日本設計發展極為迅速 60 年代通過國際設計會議、產品出口展覽等活動,開始走向國際舞台。
2 同時也極具本民族特色,使日本設計在國際設計中獨具特色,傳統圖案、包裝、材料運用和繪畫表現方法,是日本設 計師的靈感源泉。
3極為重視利用科學技術彌補現代設計起步太晚的劣勢,利用新科技開發產品

『叄』 日本的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

在回顧了歷史的同時,我們有必要分析現階段的設計與大眾審美的狀況。現代社會是個開放性的社會,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技術與文化等也變得全球化了。技術可以不斷引進,而西方的文化沖擊帶來了正面的和或多或少負面的影響。這就給中國的設計師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怎樣在抵禦外來文化負面影響的沖擊下引導本國大眾的本土審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本土化設計和民族化設計。可以毫不隱諱地說,中國現今的設計大部分處於模仿階段,並且這種模仿不加入任何的民族意味,簡單的改型和變色就成為自己的設計,這種方式不可能引導大眾的本土審美,它沒有喚醒大眾內心的民族意識,缺少一種精神上的東西。只能說它迎合了大眾對全球時尚化的需要心理。放眼國外,一些設計大國都有自己引以為豪的設計ICON,美國的福特、通用、蘋果與IBM等;德國的賓士和寶馬;義大利的法拉利。可以說舉不勝舉。但中國的ICON還只能感謝古人的寶貴遺產。其實在設計史上借鑒他人設計風格,然後形成本國獨特的風格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例如,斯堪的納維亞的有機現代主義就是將注重功能主義的現代主義設計與本土的人文主義的傳統設計相結合,從而產生了一種更富情感化的設計。就風格而言,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是功能主義的,但又不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嚴格和教條。幾何形式被柔化了,邊角被光順成S形曲線或波浪線,常常被描述為「有機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氣。50年代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盛極一時,其樸素而有機的形態及自然的色彩和質感在國際上大受歡迎,成為了當時歐美最流行的一種設計風格。另一個成功案例是義大利的設計。義大利設計是一種一致性的設計文化,這種設計文化是根植於義大利悠久而豐富多彩的藝術傳統之中的,並反映了義大利民族熱情奔放的性格特徵。戰後初期的義大利深受美國設計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受到所謂「優良設計」的功能主義影響;另一方面,美國的商業性設計,特別是流線型設計也對義大利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是,設計師們並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過借鑒與自己的傳統進行綜合,創造出了完全義大利式的設計。我們再來看看通過模仿最終形成特有風格的日本設計。日本最初的設計師深受西方設計概念影響的,這與一些西方著名的設計師到日本交流的活動密切相關。如英國的德萊賽和奧地利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瓦格納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的民用工業和工業設計並不發達,很多工業產品直接模仿歐美的樣本,價廉質次。由於政治和經濟等原因,日本與德國的交流使得包豪斯的設計思想流入日本,對其後來的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經歷了恢復期,成長期和發展期之後,日本的設計已經可以唱響設計界了。日本的設計採用雙軌制,對於傳統的服裝,建築等還採用傳統的方式,但現代的工業產品則頗具現代意味,形成了小、巧、輕、薄的獨特風格。其實日本設計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政府的支持分不開,各種大型的展覽,設計院校的成立和設計獎項的設立都是這方面的表現。

『肆』 日本現代主義設計

日本最初的設計師深受西方設計概念影響的,這與一些西方著名的設計師到日本交流的活動密切相關。如英國的德萊賽和奧地利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瓦格納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的民用工業和工業設計並不發達,很多工業產品直接模仿歐美的樣本,價廉質次。由於政治和經濟等原因,日本與德國的交流使得包豪斯的設計思想流入日本,對其後來的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經歷了恢復期,成長期和發展期之後,日本的設計已經可以唱響設計界了。日本的設計採用雙軌制,對於傳統的服裝,建築等還採用傳統的方式,但現代的工業產品則頗具現代意味,形成了小、巧、輕、薄的獨特風格。其實日本設計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政府的支持分不開,各種大型的展覽,設計院校的成立和設計獎項的設立都是這方面的表現。

『伍』 日本的現代設計的發展概況和特點、名家

1、概況:日本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它的傳統與現代雙軌並行體制,針對日本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不同的兩種設計體制也是雙軌並行的。

2、特點:在創造空間時,對表層選材的處理十分重視,往往強調素材的肌理,暗示功能性來突破框框。大膽地原封不動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質地,以及鋁合金、鋼鐵等金屬板格、金屬復合板材、人造石、馬賽克等飾面。

著意顯示素材的肌理效果或本來面目,加以精密的打磨,使這些現代技術加工的表層材料質感完全像是用相機拍攝的效果一樣,或像透過濾色鏡觀看材質一樣的訴諸視覺的材料運用。

3、名家:,丹下健三、黑川紀章、磯崎新、安藤忠雄等。

(5)戰後日本設計獎項或展覽有哪些擴展閱讀:

名家代表作:

1、丹下健三

東京奧運會主會場、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東京羅馬天主教聖瑪麗大教堂等。

丹下健三,日本著名建築師,曾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東京奧運會主會場就是他的傑作。1961年他創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築設計研究所。1964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是丹下健三結構表現主義時期的頂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達到了材料、功能、結構、比例,乃至歷史觀的高度統一,被稱為20世紀世界最美的建築之一。

2、黑川紀章

大阪國家人種學博物館,福岡現代藝術博物館,鄭東新區CBD等。

第二代日本建築師,曾多次獲獎並獲得多項國際榮譽。他曾與和磯崎新、安藤忠雄並稱日本建築界三傑。

『陸』 日本工業設計為何能在戰後崛起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二戰以後,日本迅速崛起,工業設計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90年代日本進入了十年經濟衰退後,工業設計對經濟的轉型升級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要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還需努力提高我國的工業設計水平.日本的經驗帶給我們的啟示包括:第一,政府應發揮積極的干預和引導作用促進我國工業設計的發展.第二,行業協會應發揮好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作用,積極推動工業設計為經濟結構調整服務.第三,應大力提高我國高等教育中工業設計專業教育質量和水平.
(世經評論·北京)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工業設計已經成為一個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戰略和有效手段,在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事實證明,在國際市場上,國家間競爭已經從價格競爭、產品質量競爭轉向工業設計上的競爭.深入地研究日本工業設計從無到有的發展及其對日本經濟發展的影響,對提高我國工業設計水平,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成為世界貿易強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工業設計對日本經濟發展的作用
所謂工業設計,從廣義上說,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從狹義的角度來看,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的核心,主要是指對於那些與人的衣、食、住、行、用相關的產品,就其功能、材料、構造、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各種因素,從社會、經濟、技術的角度進行的綜合設計.
二戰以後,日本迅速崛起,很快趕上和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貿易強國.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內,日本取得如此顯著的進步,除了其他因素外,工業設計在其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90年代日本進入了十年經濟衰退後,工業設計對經濟的轉型升級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日本工業設計的發展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的民用工業和工業設計並不發達,貿易中以代加工為主,設計方面則直接模仿歐美的樣本.這時日本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工業特色和貿易規則."價廉質次"是日本在對外貿易中給人的最直接印象.
(一)日本工業設計發展的萌芽階段
從1945-1952年是日本工業的恢復時期,也是日本工業設計的萌芽階段.戰後,由於受到戰爭的嚴重破壞,工業中的大部分設備已不能使用,其餘設備也陳舊不堪,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30%.這期間日本的工業設計和對外貿易尚處於啟蒙階段,優秀的產品不多.許多產品是由工程師而不是專業的設計師設計的,產品功能方面的需求考慮得較多,而外形、顏色、材質等方面考慮欠缺."日本造"在世界貿易中基本沒有立足之地.
這時,日本政府深深意識到要發展經濟,必須要重視工業設計.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企業及全民的工業設計意識,另一方面要向傑出的設計師學習,從優秀的設計國度汲取設計思想.1951年,日本將工業設計正式引進高等教育,成立了千葉大學工業設計系,並且在日本藝術大學開設了工業設計課程,從而提高了設計的層次與實用性;在1952年.日本成立了工業設計協會(JIDA),研究方向從一開始就緊跟形勢與潮流,將日本設計界和社會的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
此外在1951年,日本政府邀請了美國最著名的工業設計大師雷蒙德·羅維訪問日本.作為第一位訪日的設計大師,雷蒙德·羅維不僅給日本帶來了工業設計課程,還將當時世界上最新的工業設計理論、技術和設計狀況介紹給了日本,並親自動手為日本公司設計了著名的"和平"牌香煙的包裝.羅維的訪日極大地帶動了日本設計業的發展,推進了日本工業設計發展的進程.
(二)日本工業設計的起步階段
1953-1960年這一時期,是日本工業設計的起步階段,工業設計的發展帶動了經濟與貿易的持續發展.從50年代中葉起,由日本政府和商業財團提供經濟資助,每年派送學生赴美國和西歐學習工業設計,搜集歐美的設計經驗,並將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帶回.這一時期日本的工業設計注重生產線設計的批量化和規范化,使得電視機、汽車、摩托車、家用電器等工業產品產量激增.到1960年,日本的電視機產量已經達到257萬台,居世界第二;摩托車149萬台,居世界第一.此時的"日本造"雖具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通過低廉的價格迅速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對外貿易額有了巨大的增長,日本成為貿易大國.
50年代末,世界設計會議的召開成為日本工業設計全面發展的契機,日本的工業設計進入到一個全盛時期.1957年,日本通產省建立了"良好設計選擇系統"以及優秀產品的證書"G級"標記等,用以保護好的設計和防止發明被仿冒及專利的被侵犯;隨後日本通產省又發表了"時代的變化對設計政策的影響"一文,表明了政府在這個非常時期對設計的重視;成立了日本GK(日本設計佳作獎)工業設計組織;加入了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ICSID).日本的很多大公司積極配合政府的行動,紛紛成立自己的設計部門、產品開發部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產品的工業設計,由原來的模仿為主轉變為獨立創造、具有特色為主.不僅將日本的民族文化運用到工業設計中,融入到高科技產品之中,而且很重視歐美等工業設計大國常常忽視的地方,無微不至,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形成了日本現代設計、現代製造、現代貿易的一大特色,成功地改善了日本產品的貿易形象.日本產品迅速佔領國際市場,日本成為貿易強國.
(三)日本工業設計進入成熟發展階段
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在世界兩次石油危機後,由日本工業設計師推出節約能源和資源設計及產品的實用性和理性設計對工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972年世界設計師大會在日本召開,標志著日本設計的地位得到了國際的承認.這一時期日本逐漸轉成為以重化工業及節能型高附加值的加工組裝、技術密集型支柱產業為主體的工業生產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日本製造"譽滿全球,許多工業產品佔領著相當大的國際市場份額,由一個貿易小國發展成為世界上主要的貿易出口國,擁有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可見,在日本經濟發展的鏈條上,工業設計與出口成為了經濟增長的關鍵.根據國際有關權威機構的研究,在1973-1985年期間,日本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達到42%.相比較而言,這一時期其他主要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同一指標,除德國外,都明顯低於日本.其中,德國為67%;義大利和法國同為24%;美國為19%;而英國則僅為9%.而處處可見的工業設計正是促進日本產品國際化和出口激增的主力軍.
(四)日本工業設計進入世界一流發展水平
從90年代起日本的工業設計進入世界的一流發展水平.1989年世界設計會議和設計博覽會在日本召開,進一步開闊了日本設計師的視野.1993年日本政府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再度發表了《時代變化對設計政策的影響》一文,要求設計師根據時代的變化調整設計理念和方向,為推動日本經濟轉型升級服務.日本設計師及時調整了設計觀念,把國際上通行的設計理念如無障礙設計、綠色設計和通用設計概念運用到工業設計中去,這對日本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逐漸走出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日本工業設計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日本工業設計之所以能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原因是政府進行了干預.日本政府直接支持企業派遣設計人員赴歐美學習,邀請國外設計專家到日本講學,幫助企業培養設計人才.為了加強對工業設計在經濟發展中的引導作用,政府還制定了"出口商品法規"及"優秀產品評選制度"等一系列相關設計法律法規,確立設計就是"創新"的概念,引導企業設計與時俱進,使工業設計為經濟結構的調整服務,推動經濟的轉型升級.日本的經驗可以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國要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還需努力提高我國的工業設計水平.
第一,政府應發揮積極的干預和引導作用促進我國工業設計的發展.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建立鼓勵和引導工業設計發展的機制和戰略,推動我國工業設計水平的提高;積極參與各種國際間交流活動並參加相關的國際組織,加強國際間交流,引進國外設計人才和設計理念,在國內推廣設計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理念,從而推動工業設計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的發展服務;從財政上積極扶持中小企業開發工業設計,推動中小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第二,行業協會應發揮好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作用,積極推動工業設計為經濟結構調整服務.通過舉辦國際論壇、國際展覽會和研討會等,積極探討中國工業設計與時俱進的戰略,為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出謀劃策;行業協會還應成為我國行業設計力量的整合平台、宣傳平台和設計活動平台.
第三,應大力提高我國高等教育中工業設計專業教育質量和水平.目前我國僅有少數大學開設了工業設計課程,工業設計尚屬於較"冷"的專業.同時因為師資不足,一些正統的工業設計理論和方法並沒有完全地進入到我國的設計教育界,影響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鑒此,應當建立設計研發中心培養高水平的設計人才,提高我國工業設計層次和實用性;通過聘請外國專家、派留學生出國深造等途徑,提高我國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的水平.

『柒』 戰後日本畫界的三大派系是什麼

二戰後的日本畫界分為三大派系,以福田平八郎,山口蓬春為代表的日展;以奧村土牛,小倉游龜為代表的院展;以福田豐四郎,山本丘人為代表的創畫展。

他們分別以新古典主義,傳統裝飾主義,現代主義為特徵,其中日展的東山魁夷,院展的平山郁夫,創畫展的加山又造深受人們喜歡,被稱為「三山」。東山魁夷常在細微的自然景物上寄語深刻的人生哲理,畫面和諧寧靜。平山郁夫開創了佛教和絲綢之路的題材,畫面宏偉。加山又造的山水畫氣魄龐大,人體則形象美艷。

院展的平山郁夫,日本著名畫家,原日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以《佛教傳來》在日本美術界嶄露頭角,其後相繼以《入涅盤幻想》、葯師寺三藏院閉環《大唐西域壁畫》等佛教題材的畫作,成為日本最頂尖的畫家之一。

『捌』 建築設計獎項有哪些

1.普利茲克建築獎

普利茲克獎,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是1979年由傑伊·普利茲克和妻子辛蒂發起,凱悅基金會所贊助的針對建築師頒布的獎項。

每年約有五百多名從事建築設計工作的建築師被提名,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築師及學者組成評審團評出一個個人或組合,以表彰其在建築設計創作中所表現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獻身精神,以及其通過建築藝術為人類及人工環境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被譽為「建築學界的諾貝爾獎」。

2018年3月7日,印度建築師巴克里希納·多西獲得第40屆普利茲克建築獎。

2.「金塊獎」

「金塊獎」 建築界的奧斯卡由PCBC(太平洋建築協會)組織發起的「金塊獎」,作為地產界每年一度的頂級盛事。這是目前在全世界建築藝術大獎中規模最大的獎項,被贊譽為全球建築界的「奧斯卡」,與「奧斯卡」一樣,金塊獎並非商業獎項。

每年一度的「金塊獎」授予在全球住宅、商業以及工業項目中建築設計、土地規劃等方面有傑出創造成就的發展商與設計者。

3.國際建築獎

國際建築獎是由比利時全國住宅學會於1957年創設。旨在獎勵在住宅設計領域取得卓越貢獻者。獲獎候選人必須是職業建築師,而且必須是歐洲共同體成員國國民,獲獎建築也必須在歐洲共同體成員國國家內,對促進歐洲國家的建築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阿卡漢建築獎

阿卡汗建築獎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建築獎項之一,由阿卡汗四世於1977年創立,每3年評選一次。近年來,阿卡汗建築獎的評選視野從伊斯蘭世界擴展到全球,關注於轉變與提升建成環境質量的所有建築作品。

5.亞洲建協建築獎

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ARCASIA awards for Architecture),是亞洲地區建築界最高建築設計大獎。

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的設立旨在鼓勵和嘉許亞洲的優秀建築,並以此鼓勵亞洲精神的傳承,推動建築環境的提升,增進建築和建築師在亞洲各國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拓展:伊東豐雄普利茲克建築獎

『玖』 日本G-Mark設計獎的介紹

日本G-Mark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由日本國際貿易與工業部(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stry)於1957年設立,現在的管理機構為日本工業設計促進組織(Japan Instrial Design Promotion Organization, JIDPO)。它也是亞洲地區最具權威性及影響力的設計獎項,素有「東方設計奧斯卡獎」之稱。每年約有1000多家企業的3000件產品參評G-Mark獎。獲獎作品被授予G-Mark標志,這是其高品質和易用的象徵。調查表明,65%的日本民眾認可這一標志。G-Mark獎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設計獎之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1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5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8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3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5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