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二戰有多少坦克

日本二戰有多少坦克

發布時間: 2022-04-26 05:30:38

『壹』 日本在二戰中的坦克數量

http://tieba..com/f?z=220870250&ct=335544320&lm=0&sc=0&rn=30&tn=PostBrowser&word=%B6%FE%D5%BD&pn=30

對於題目的好奇本人統計了下:
維克斯裝甲汽車(英國進口) 服役年代:1925年-1945 裝備數量:12輛
沃爾斯利裝甲汽車 裝備數量:極少
九一式裝甲汽車 裝備數量:100輛
九二式裝甲汽車 裝備數量:極少
九一式公路鐵路兩用裝甲車 裝備數量:1000輛
九五式公路鐵路兩用裝甲車 裝備數量:121輛
九二式騎兵裝甲車 裝備數量:167輛
九四式騎兵裝甲車 裝備數量:843輛
九七式騎兵裝甲車 裝備數量:593輛

五式輕戰車 裝備數量:2375輛
九八式輕戰車 共裝備113輛
九八式改輕戰車 但沒有造幾輛也沒在戰場上出現過
三式輕戰車
四式輕戰車
五式輕戰車
八九式甲型中戰車 共服役278輛
八九式乙型中戰車 共服役126輛
九七式中戰車 共服役2208輛(含97改
一式中戰車 最多隻有100多輛
三式中戰車共服役160輛
四式中戰車 戰爭結束前只完工了6輛,
五式中戰車 戰爭中只有樣車
九一式重戰車 未有實戰記錄
九五式重戰車共只造了4輛
百式100噸重戰車 只造了1輛樣車

共計裝甲車:2800 多,坦克: 5300 多。

『貳』 二戰日軍所有的作戰飛機和坦克分別有哪些

這個很多哦,說不完的。僅列舉畢竟有名的。
陸航:97式、1式隼、2式鍾馗、3式飛燕、4式疾風、BR20(購自義大利)、97重爆飛龍,93重爆,百式司偵
海航:三菱A5M96式艦載戰斗機、三菱A6M零式艦載戰斗機、中島A6M2-N 2式水上戰斗機、中島J1N"月光"夜間雙發戰斗機、三菱J2M"雷電"局地戰斗機(截擊機)、中島陸基J5N1"天雷"雙發戰斗機、九州J7W"震電"陸基戰斗機、中島"桔花"噴氣式戰斗機-仿製德國Me262"閃電"噴氣式戰斗機、三菱J8M"秋水"火箭局地戰斗機(截擊機)-仿製德國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川西N1K"強風"水上戰斗機、川西N1K1-J"紫電"局地戰斗機(截擊機)、川西N1K2-J"紫電改"局地戰斗機(截擊機)、川西K8二式大艇,一式陸功、二式陸攻、97艦攻,99艦爆,天山魚雷機。
坦克:89式中坦,97式中坦,97改中坦,94式超輕,三式中坦,四式中坦,五式中坦,二式內火艇(兩棲)

『叄』 二戰期間日本與德國的坦克生產數量對比多出多少

德國: 輕型5968輛,中型19516輛,重型1830輛,自行火炮及突擊炮21044輛
日本: 輕型2576輛,中型3934輛,沒有中型,質量也很差,很多中型坦克相當於美德輕型坦克。
德國:
PzI輕型坦克:戰前1867輛
PzII輕型坦克:戰前1223輛,1939年15輛,1940年93輛,1941年223輛,1942年322輛
馬德爾II坦克殲擊車:1942年372輛
維斯佩自行火炮:1943年514輛,1944年162輛
Pz.38(t)輕型坦克:戰前78輛(捷克),1939年153輛(捷克),1940年367輛,1941年678輛,1942年198輛
馬德爾138坦克殲擊車:1942年110輛,1943年783輛,1944年323輛
馬德爾139坦克殲擊車:1942年344輛
鐵格自行火炮:1943年225輛,1944年346輛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1944年1687輛,1945年1335輛
PzIII輕型坦克:戰前98輛,1939年157輛,1940年396輛,1943年100輛
PzIII(50)輕(中)型坦克:1940年466輛,1941年1673輛,1942年315輛,1943年1906輛
PzIII(75)輕(中)型坦克:1942年450輛,1943年213輛
StuGIII自行火炮:1940年184輛,1941年540輛,1942年90輛
StuGIIIF型自行火炮:1942年702輛,1943年3011輛,1944年3850輛,1945年863輛
PzIVD型中型坦克:戰前211輛,1939年45輛,1940年268輛,1941年467輛,1942年124輛
PzIVG型中型坦克:1942年870輛,1943年3013輛,1944年3126輛,1945年385輛
StuGIV自行火炮:1943年30輛,1944年1006輛,1945年105輛
JagdIV坦克殲擊車:1944年769輛
JagdIV/70坦克殲擊車:1944年767輛,1945年441輛
灰熊自行火炮:1943年66輛,1944年215輛,1945年17輛
黃蜂自行火炮:1943年368輛,1944年289輛,1945年57輛
納瑟恩坦克殲擊車:1943年345輛,1944年133輛,1945年16輛
M?belwagen自行高炮:1944年205輛,1945年35輛
旋風自行高炮:1944年100輛,1945年5輛
Ostwind自行高炮:1944年15輛,1945年28輛
豹式坦克:1943年1768輛,1944年3777輛,1945年439輛
獵豹坦克殲擊車:1944年226輛,1945年198輛
象式坦克殲擊車:1943年90輛
虎式重型坦克:1942年78輛,1943年649輛,1944年623輛
虎王重型坦克:1943年3輛,1944年377輛,1945年100輛
獵虎坦克殲擊車:1944年『61輛,1945年16輛

『肆』 二戰日本侵華的時候,日本使用了哪些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稱之為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它的規模遠遠要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得多,前前後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戰火燃燒了22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據不完全統計,各國軍民在戰爭中共傷亡了90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但客觀來說,二戰的誕生同時也推動了世界各國科技水平尤其是軍事科技的高速發展。坦克這種可以稱為「陸戰之王」的武器在一戰中被發明後經歷了一段低速發展期,但進入二戰後世界各國的坦克製造水平卻突飛猛進,坦克的噸位越來越大,防護越來越強,火力越來越高,這其中又以美軍,蘇軍,德軍,英軍和日軍最為著名。
再一次感謝軍迷朋友們的持續關注,星球小文今天是最後一次為您盤點二戰各國的著名坦克了。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為您介紹了北非戰場的主力——別具一格的英軍坦克。今天星球小文將為您介紹一下我們仇恨的敵人,二戰窮凶極惡的日軍的一系列坦克。
第一種,「特二式」水陸坦克

特二式水路坦克又叫特二式內火艇
特二式水陸坦克,實際上其日文名稱應該是「特殊二型內燃機艇」,。日軍雖將其命名為「內火艇」但實際上它應當算作是水陸坦克。特二式內火艇在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83輛,並且全部裝備日本海軍陸戰隊應用於太平洋戰場上。1944年9月12日,日軍伊東大隊奉命開赴菲律賓戰場。第一波特二式內火艇乘鐵洋丸號和東涼丸號運輸艦前往,不過卻在菲律賓海域遭遇美軍潛艇的攻擊,因此連車帶船全部報銷。第二波則乘二等運輸艦前往,又因為在呂宋島附近遭美機攻擊而損失慘重,僅有少數特二式內火艇登陸後被當作了固定火炮使用。戰爭結束後日軍的內火艇便所剩無幾,殘余的內火艇在伊東大隊長的率領下轉戰萊特島卻遭到了美軍全殲,被俘的少量內火艇於是成了美軍的戰利品,後來又成為珍貴的戰爭文物。此外,還日軍在戰時還曾研製成功特三式、特四式、特五式內火艇,但生產的數量很極其有限。

第二種,94式輕型坦克

94式坦克因為個頭很小所以也被稱為小豆坦克
94式輕型坦克是日軍在1929~1930年間世界上正時興超輕型坦克的背景下研製的一款小型履帶式戰車。1933年由日本東京煤氣和電器工業公司(後稱日野汽車公司)以英國生產的卡登·洛伊德Ⅵ型機槍運載車為基礎研製出94式超輕型坦克的樣車,正式命名為94式輕裝甲車。該車體積小,重量輕,是30年代以來世界上最輕的坦克之一,其原計劃主要用於指揮、聯絡、搜索、警戒、火炮牽引車和彈葯搬運車等任務。在1937~1945年侵華戰爭期間,日軍將100多輛94式超輕型坦克以戰車中隊為單位,配合89式中型坦克在中國戰場上搜索偵察、迂迴奔襲,攻擊中國軍隊。日軍才發現這種不大起眼的小坦克也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戰威力。1946年6月,解放軍東北坦克大隊在綏芬河地區搜集到一輛94式超輕型坦克,因為其嬌小的個頭,戰士們也就常稱它為「小豆坦克」。在後來追擊潰逃的國民黨軍時,解放軍的94式坦克立下了不小功勞。

第三種,95式輕型坦克

95式坦克是日軍戰爭初期的主力坦克
95式坦克日本三菱重工在1934年生產的一款輕型坦克,可以說其是日本所有輕戰車中品質和性能最好的一款。作為日軍的主力輕戰車,95式坦克在整個戰爭時期都一直被日軍使用,因為其在復雜叢林地形上的運動能力很強,對步兵的壓制效果非常突出,所以其在中國戰場上以及太平洋戰場初期曾發揮過巨大的威力。95式坦克雖然在1935年就已定型,但其後期大批量裝備的德國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卻一直到1936年才被日軍解決車載化,因此95式坦克實際上是1936年才開始正式列裝部隊。95式坦克與日軍其他戰車一樣都使用合金裝甲,這種合金裝甲在相同厚度下的抗彈能力比日軍裝甲車所用的滲碳鋼裝甲要高很多。95式坦克在戰爭中的主要任務是支援步兵和伴隨車輛快速前進,同時日軍也經常用它快速攻下敵人的據點。

第四種,98式輕型坦克

98式輕戰車出生時就已經落後於時代了
98式坦克是日本於二戰時期為取代當時日本陸軍使用的95式坦克而研製的一款輕型戰車。其雖然是二戰爆發前的設計,但是直到1942年日本才開始投入量產。98式坦克主要用於伴隨引導掩護步兵,其在戰爭期間總共裝備1了13輛。此型戰車採用了日軍研製的新型合金裝甲,由此可以部分使用焊接工藝製造,而且裝甲厚度在95式坦克的基礎上有所加強。但這型裝甲製作成本太高,所以98式坦克的產量很小。又因為98式坦克的火炮是由94式37mm戰車炮改進而來的100式37mm戰車炮,這款炮到了戰爭末期時根本沒有可能擊穿美軍的後期型M4坦克的主裝甲,所以這型戰車並無投入海外戰場與美軍坦克的對抗紀錄,因為即使投入了戰場也註定不會取得什麼效果。

第五種,97式中型坦克

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便是97式坦克
97式坦克是日本在1937年設計定型並開始裝備部隊的一款最有名的中型坦克。它雖然名為中型坦克,實際上其戰斗全重只有可憐的15噸,僅僅只相當於別國的輕型坦克,不過這也並不妨礙它的總產量高達1500輛之多。1939-1945年期間,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都廣泛地使用了97式坦克。日本投降後,有300多輛97式坦克成了解放軍的戰利品。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就是繳獲的97式坦克。由於這輛坦克是由幾輛坦克拆拼而成,所以經常出現故障,但即便這樣它仍先後參加了綏芬河剿匪、三下江南、攻錦州、打天津等戰斗,立下了赫赫戰功從而獲得了「功臣號坦克」的榮譽稱號。如今,這輛珍貴的坦克正靜靜地陳列在中國國家軍事博物館中。

第六種,一式中型坦克

一式坦克僅在二戰結束前參加過一次護島戰役
一式坦克是日本軍方在二戰末期為准備「本土決戰」於1941年研製成功的中型坦克。一式中型坦克以九七式中型坦克為基礎改進,在太平洋戰爭後期量產。該坦克主要用於伴隨引導掩護步兵,是97改的改進型。因為其是向坦克對抗作戰方向過渡的型號,所以它的機動性與防禦性都比97坦克要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一式坦克在二戰期間並沒有派往海外,其都計劃用來在本土准備決戰。不過在二戰結束前蘇軍攻擊日本北方占守島嶼時,島上日軍曾出動有一式坦克的戰車部隊進行反擊,這次戰斗是一式坦克在二戰中的唯一一次作戰紀錄。

第七種,三式中型坦克

三式坦克在戰後僅僅保存了兩輛
三式坦克是日本在二戰末期所研製的最後一款量產型中型坦克。此型坦克是從一式坦克改進而來,車體與一式坦克完全相同,戰車各部位的裝甲厚度與一式坦克也完全相同,但炮塔尺寸有所加大同時主炮換裝為3式75毫米戰車炮,大大增強了這款戰車的反坦克火力。這也使得日軍具備了與美軍後期型M4坦克直面抗衡的能力,但可惜的是這型戰車在整體性能方面對美軍的後期型M4坦克並無優勢。 三式坦克到戰爭結束前共服役160輛,全部駐守本土,並沒有任何的實戰記錄。戰爭結束後三式坦克被盟軍集中銷毀,僅保存了2輛戰車用於展示和研究。

第八種,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坦克的性能趕上甚至超越了美軍M4坦克
四式坦克是日本在二戰末期研發的一款全新設計的以坦克決戰為主的新式中型坦克。其主要用途就是用於反坦克作戰,因此性能比美軍M4坦克要優越許多,但可惜發展的太晚,戰爭結束前只完工了6輛,另有2輛准備裝備150毫米榴彈炮與150毫米加農炮,沒有任何的實戰記錄。四式坦克基本代表了日軍在二戰時坦克工業的最高技術水平。即便到了戰後,日本的61式坦克也有濃厚的四式坦克的影子,不過四式坦克與之前的一式和三式坦克都可視為前97式坦克的變型。二戰剛剛結束時,美軍的一個考察團成員在第4研究所見到四式坦克時,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製造出來,太平洋戰場的歷史將要被改寫」。

日軍在二戰中的坦克製造水平和坦克實用戰術可以說要遠遠落後於同期的美國和歐洲,它們直到二戰快結束時才生產出性能還算過得去的中型坦克。即便如此,我們的反侵略戰爭也進行的非常非常艱難,難以想像如果日本的坦克可以與歐洲相媲美的話我們的抗日戰爭會是一個什麼結果。但歷史沒有如果,我們終在盟國的幫助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伍』 二戰日本坦克都有哪些型號

日本95式,97式坦克,,89式坦克,94式小豆超輕坦克, 日本三式中型坦克
在二戰的初期和中期,日本軍隊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為主,戰斗全重僅15噸,車子輕,裝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備同坦克作戰的能力。但是,由於日本在戰爭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作戰,作戰對象基本上沒有坦克部隊或僅裝備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較弱,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揚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發展。二戰的中後期,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面對美軍強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顯得不堪一擊,使日軍感到「切膚之痛」。痛定思痛的結果,是緊急研製能與對方坦克作戰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於1943年開始研製,1944年研製成功,共生產了約150輛(一說60輛),成為日本的最後一張「王牌」。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說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繼續和發展。
從97式和97改坦克到三式/四式/五式坦克,可以說是二戰中日本軍方在坦克的研製思想上的重大轉變。前者是支援步兵用的小坦克,後者才是能與敵方坦克作戰的坦克。三式中型坦克的戰斗全重只有18.8噸,而四式、五式Ⅱ型坦克的戰斗全重卻達到了約30噸和約35噸。也就是說,只有四式和五式坦克才具有一定的同M4和T-34坦克相抗衡的能力。不過,到了1945年初,日本已是「秋後的螞蚱」,四式坦克僅造出幾輛,五式坦克僅造出樣車,還未來得及在戰場上「露臉」,日本就戰敗投降了,因此,這兩種坦克就成為日軍手中未打出的「王牌」。
下面這些是日軍最後的量產戰車——三式中型坦克,重約18噸。使用一門由75毫米野戰炮改進而來的戰車炮。初速680米/秒,100米內的穿甲能力為90毫米,1000米內則減為65毫米。所用炮彈為95式穿甲榴彈,中空彈體內裝65克炸 葯。威力等同於德軍3號J型坦克的60倍徑KwK39型50毫米坦克炮。3式坦克備彈共70發。(炮塔內40發,車內30發)
「真正」的日本坦克——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製代號為「奇托」(日文假名為チト),研製工作於1942年9月開始,此時美軍已經攻佔了瓜達爾卡爾納島,戰局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利於日軍的局面。試制一號車上,裝的是長身管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穿甲威力明顯不足。所以,一號車僅製成一輛,未能定型。後來所說的四式中型坦克,實際上是由「奇托」二號車發展而來的。在二號車上,最重大的變化是,火炮的口徑達到75毫米。戰斗全重也由一號車的不足20噸增加到二號車的27.3噸。控制研製進度的關鍵部件是火炮。新研製的火炮為四式75毫米高射炮。這種火炮與三式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不同,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於研製火炮耗費了時間,所以四式中型坦克直到1945年初才研製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
四式中型坦克的戰斗全重為30.8噸,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噸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質的飛躍。
四式坦克車全長6.343米,車全寬2.865米,車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來要大一圈。乘員為5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裝填手、副駕駛員。其整車的內部布置如圖所示。車體前部為駕駛室和傳動裝置,中部為戰斗室,後部為動力艙。發動機的動力通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這種總體布置方式,在二戰中的坦克上相當普遍。其主要優點是坦克的縱向布置較合理,縱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點是使整車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原來是准備用於五式中型坦克的,並准備採用自動裝彈機。由於研製時間緊急,被迫去掉了自動裝彈機裝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說明,在二戰期間日本已經開始研製了用於坦克上的自動裝彈機。
採用的彈種有:一式穿甲彈和試制四式榴彈。發射一式穿甲彈時,在1 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75毫米厚的鋼裝甲。為提高穿甲威力,在強化彈體材料的同時,還在彈頭內加裝65克高猛炸 葯。彈葯基數為77發。
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葯基數5 400發。
四式中型坦克的動力裝置為V型12缸風冷柴油機,最大功率412馬力(303千瓦)。採用風冷柴油機為動力裝置,為二戰中日本坦克的一大特點。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慮外,還具有啟動性好、保養容易等優點。行動裝置採用混合平衡式懸掛裝置,即第1、2,第3、4和第6、7負重輪兩個為一組,第5負重輪為獨立的。每側有7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其實,區分三式、四式和五式坦克,單看負重輪數量即可,分別為6個、7個和8個。由於車重增加,履帶板的寬度由三式的330毫米增加到450毫米。最大速度為43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300千米。
車體為焊接結構,炮塔為鑄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結構,分三部分鑄造,然後焊接起來,防盾部分又採用了螺接方式。這種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來的鉚接方式是一大進步,但比起整體鑄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術上要相對容易些。車體的裝甲厚度為15~35毫米,炮塔的裝甲厚度為50毫米。
四式中型坦克僅製成6輛,還沒等拿到戰場上一試身手,小日本便投降了。戰後,美軍曾將1輛繳獲的四式中型坦克運回美國,拿回去「研究研究」。
五式中型坦克——日軍最後的決戰兵器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為「本土決戰兵器」而研製的。研製大綱中要求,首先要增強火炮威力,其次要強化裝甲,隨之而來的必然要增大發動機的功率。研製的代號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試制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還是長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由大阪陸軍造兵廠研製。試制的樣炮於1944年8月完成,8~10月間進行彈道性能試驗,10~11月間在陸軍戰車學校先裝到四式坦克上進行實用性試驗,12月至1945年1月在中國東北北部(日本人稱為「北滿」)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原計劃裝自動裝彈機,由於「戰局迅速惡化」,不得不取消自動裝彈機,以求盡快裝車。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射彈散布很小,穿甲威力提高,是一種性能不錯的火炮。然而,由於日軍節節敗退,美軍很快要打到日本本土,這樣,五式中型坦克僅製成1輛樣車,停留在樣車研製階段,最終未能定型。
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車體加大、加長,每側有8個負重輪,炮塔也改為全焊接結構。這些成為識別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徵。其戰斗全重達到了約35噸,比四式坦克重了約4噸,乘員仍為5人。車長7.307米,車寬3.07米,車高3.049米。各部位的裝甲厚度與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異,但車體前部側面的裝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從外觀上看,已經具有戰後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徵,但整車的高度較高。
其主要武器為五式75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彈葯基數78發。車體上還裝有1門37毫米火炮,彈葯基數為124發。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重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葯基數3 000發以上。另有2支沖鋒槍,攜彈葯300發。動力裝置為500馬力風冷柴油機,並准備在Ⅱ型上加增壓器。還有一個方案是安裝研製中的98式800馬力的液冷汽油機,由德國的BMW航空發動機改裝,但裝車的還是風冷柴油機。每側有8個負重輪、3個托帶輪,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為平衡式懸掛裝置。五式坦克的履帶較長,即長寬比較大,轉向性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00千米,最大爬坡度為30度,最大越壕寬2.8米。

『陸』 二戰時期日本動用了多少輛坦克

二戰時日本幾乎不生產坦克,在戰場上用的一般也是輕型裝甲車。

作為法西斯的同盟國的日本,一提到日軍的坦克大家肯定會聯想到日軍95式小坦克,和97式坦克,其實這兩種坦克在西方國家眼裡都是輕型坦克,只能對付步兵目標根本打不了坦克戰,為什麼同樣是在1926年開始發展坦克力量的日本,造出來坦克為什麼質量和火力那麼差呢,其實跟日本所處地理位置是有所關聯的。


一式炮戰車,類似於德軍黃鼠狼殲擊車外形,該戰車用是日軍97式坦克的底盤,正面裝甲50毫米,敞開炮盾裝甲12毫米武備日軍90式75毫米野炮該型火炮是日軍二戰期間反裝甲威力最大的火炮裝彈倍徑為37.5L。

日軍一式炮戰車是日軍在1942年唯一拿得出手,坦克車輛,但日軍在二戰期間只生產138輛幾乎在戰場上很少見過,該戰車在1944年硫磺島戰役中,首次被美軍發現,有2輛日軍的一式炮戰車在隱秘的山口處伏擊美軍謝爾曼坦克編隊,擊毀了美軍2輛坦克後,被美軍反擊後消滅,對於該戰績還有一定存疑,資料非常有限。

日軍一式炮戰車,是日軍唯一款有參加實戰具備反坦克功能的車輛,但日軍沒有重視該型坦克的產量,這只能說是日軍目光短淺吧,在1942年時日軍還是具備大規模生產該戰車的能力的。 1945年蘇聯發動8月風暴出兵東北,日本關東軍第一坦克師團就有裝備該型戰車,但隨後進行坦克戰中,蘇聯已損失少量坦克的代價擊毀了日軍一百多輛坦克,日軍坦克師團幾乎全軍覆沒,後來根據蘇軍指揮官回憶:「我們坦克幾乎可以把日軍的坦克撞扁,日軍坦克的威脅要小於日軍的人肉炸彈,幾乎沒有戰鬥力。」日軍在1942年用一式炮戰車,還是具備攻擊性的。但到了1945年,這種坦克是無法擊穿蘇軍坦克T34.85正面裝甲的,就算有也微乎其微。

『柒』 二戰時日本都有哪些坦克

在二戰的初期和中期,日本軍隊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為主,戰斗全重僅15噸,車子輕,裝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備同坦克作戰的能力。但是,由於日本在戰爭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作戰,作戰對象基本上沒有坦克部隊或僅裝備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較弱,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揚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發展。二戰的中後期,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面對美軍強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顯得不堪一擊,使日軍感到「切膚之痛」。痛定思痛的結果,是緊急研製能與對方坦克作戰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於1943年開始研製,1944年研製成功,共生產了約150輛(一說60輛),成為小日本的最後一張「王牌」(見本刊2001年第12期第27頁)。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說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繼續和發展。罪證:突破南京城防的日軍94式輕型戰車群罪證: 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日本兵又在放火。旁邊停著一輛97式輕型坦克從97式和97改坦克到三式/四式/五式坦克,可以說是二戰中日本軍方在坦克的研製思想上的重大轉變。前者是支援步兵用的小坦克,後者才是能與敵方坦克作戰的坦克。三式中型坦克的戰斗全重只有18.8噸,而四式、五式Ⅱ型坦克的戰斗全重卻達到了約30噸和約35噸。也就是說,只有四式和五式坦克才具有一定的同M4和T-34坦克相抗衡的能力。不過,到了1945年初,小日本已是「秋後的螞蚱」,四式坦克僅造出幾輛,五式坦克僅造出樣車,還未來得及在戰場上「露臉」,小日本就戰敗投降了,因此,這兩種坦克就成為鬼子手中未打出的「王牌」。日本准備用於本土決戰的三式中型坦克群日本三式中型坦克四式坦克難成氣候二戰剛剛結束時,美軍一個考察團的成員在第4研究所見到四式坦克時,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製造出來,太平洋戰場的歷史將要改寫」。那麼,四式中型坦克是怎樣一種坦克呢?日本四式中型坦克四式坦克總體布置剖視圖四式中型坦克的研製代號為「奇托」(日文假名為チト),研製工作於1942年9月開始,此時美軍已經攻佔了瓜達爾卡爾納島,戰局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利於日軍的局面。試制一號車上,裝的是長身管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穿甲威力明顯不足。所以,一號車僅製成一輛,未能定型。後來所說的四式中型坦克,實際上是由「奇托」二號車發展而來的。在二號車上,最重大的變化是,火炮的口徑達到75毫米。戰斗全重也由一號車的不足20噸增加到二號車的27.3噸。控制研製進度的關鍵部件是火炮。新研製的火炮為四式75毫米高射炮。這種火炮與三式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不同,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於研製火炮耗費了時間,所以四式中型坦克直到1945年初才研製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四式中型坦克的戰斗全重為30.8噸,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噸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質的飛躍。四式坦克車全長6.343米,車全寬2.865米,車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來要大一圈。乘員為5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裝填手、副駕駛員。其整車的內部布置如圖所示。車體前部為駕駛室和傳動裝置,中部為戰斗室,後部為動力艙。發動機的動力通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這種總體布置方式,在二戰中的坦克上相當普遍。其主要優點是坦克的縱向布置較合理,縱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點是使整車的高度增加。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原來是准備用於五式中型坦克的,並准備採用自動裝彈機。由於研製時間緊急,被迫去掉了自動裝彈機裝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說明,在二戰期間日本已經開始研製了用於坦克上的自動裝彈機。採用的彈種有:一式穿甲彈和試制四式榴彈。發射一式穿甲彈時,在1 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75毫米厚的鋼裝甲。為提高穿甲威力,在強化彈體材料的同時,還在彈頭內加裝65克高猛炸葯。彈葯基數為77發。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葯基數5 400發。1945年10月25日,在東京被美軍接管的四式中型坦克四式中型坦克的四向視圖動力裝置為V型12缸風冷柴油機,最大功率412馬力(303千瓦)。採用風冷柴油機為動力裝置,為二戰中日本坦克的一大特點。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慮外,還具有啟動性好、保養容易等優點。行動裝置採用混合平衡式懸掛裝置,即第1、2,第3、4和第6、7負重輪兩個為一組,第5負重輪為獨立的。每側有7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其實,區分三式、四式和五式坦克,單看負重輪數量即可,分別為6個、7個和8個。由於車重增加,履帶板的寬度由三式的330毫米增加到450毫米。最大速度為43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300千米。車體為焊接結構,炮塔為鑄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結構,分三部分鑄造,然後焊接起來,防盾部分又採用了螺接方式。這種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來的鉚接方式是一大進步,但比起整體鑄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術上要相對容易些。車體的裝甲厚度為15~35毫米,炮塔的裝甲厚度為50毫米。四式中型坦克僅製成6輛,還沒等拿到戰場上一試身手,小日本便投降了。戰後,美軍曾將1輛繳獲的四式中型坦克運回美國,拿回去「研究研究」。五式坦克胎死腹中五式中型坦克,是作為「本土決戰兵器」而研製的。研製大綱中要求,首先要增強火炮威力,其次要強化裝甲,隨之而來的必然要增大發動機的功率。研製的代號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五式中型坦克的樣車,炮塔轉向後方試制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還是長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由大阪陸軍造兵廠研製。試制的樣炮於1944年8月完成,8~10月間進行彈道性能試驗,10~11月間在陸軍戰車學校先裝到四式坦克上進行實用性試驗,12月至1945年1月在中國東北北部(日本人稱為「北滿」)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原計劃裝自動裝彈機,由於「戰局迅速惡化」,不得不取消自動裝彈機,以求盡快裝車。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射彈散布很小,穿甲威力提高,是一種性能不錯的火炮。然而,由於日軍節節敗退,美軍很快要打到日本本土,這樣,五式中型坦克僅製成1輛樣車,停留在樣車研製階段,最終未能定型。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車體加大、加長,每側有8個負重輪,炮塔也改為全焊接結構。這些成為識別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徵。其戰斗全重達到了約35噸,比四式坦克重了約4噸,乘員仍為5人。車長7.307米,車寬3.07米,車高3.049米。各部位的裝甲厚度與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異,但車體前部側面的裝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從外觀上看,已經具有戰後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徵,但整車的高度較高。日本關東軍裝備的95式輕型坦克,空中可見97式戰斗機其主要武器為五式75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彈葯基數78發。車體上還裝有1門37毫米火炮,彈葯基數為124發。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重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葯基數3 000發以上。另有2支沖鋒槍,攜彈葯300發。武器及彈葯的布置如圖所示。動力裝置為500馬力風冷柴油機,並准備在Ⅱ型上加增壓器。還有一個方案是安裝研製中的98式800馬力的液冷汽油機,由德國的BMW航空發動機改裝,但裝車的還是風冷柴油機。每側有8個負重輪、3個托帶輪,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為平衡式懸掛裝置。五式坦克的履帶較長,即長寬比較大,轉向性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00千米,最大爬坡度為30度,最大越壕寬2.8米。總之,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一改二戰時日本小坦克的形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其綜合性能仍然不如T-34和M4中型坦克,即使能造出幾百輛、上千輛,仍然挽救不了日本軍國主義滅亡的下場。圖片見 http://mil.news.sina.com.cn/pc/2004-05-12/29/1018.html

『捌』 日本二戰所使用的坦克和裝甲車

日本二戰所使用的坦克和裝甲車主要有:

1、八九式中型坦克
1927年開始設計,戰斗全重10噸,最大速度25公里,發動機功率100馬力,越壕寬2米,裝37mm炮及機槍1挺

2、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
1937年設計定型,戰斗全重15噸,4名乘員,裝一門57mm短身管火炮,裝甲厚度一般為25mm。採用風冷柴油機為動力裝置

3、一式"奇黑"中型坦克
是日軍為准備"本土決戰"而於1941年研製成功的中型坦克。戰斗全重17.2噸,乘員5人,車高2.38米。主炮是長身管的47毫米坦克炮。

4、三式坦克
重18.8噸,乘員5人,車高2.61米,主炮是三式2型31倍徑75毫米戰車炮

5、四式中型坦克
戰斗全重30.8噸,全長6.343米,車全寬2.865米,車全高2.772米。主炮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

6、五式中型坦克
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型,相比四式重了約4噸,乘員仍為5人。車長7.307米,車寬3.07米,車高3.049米,炮塔也改為全焊接結構

7、九五式重戰車
用於伴隨引導掩護步兵,是91式重戰車的後續型,同樣為多炮塔結構,在主炮塔前部有1個安裝1門37mm戰車炮的副炮塔

8、九五式公路鐵路兩用裝甲車
鐵路巡邏與伴隨掩護步兵用途,前期主要用於支援步兵作戰,後期主要做鐵路巡邏保衛使用,這種裝甲車為履帶式,可以迅速由鐵路運行狀態,變更為公路運行狀態

9、97式騎兵戰車
此型騎兵戰車裝備騎兵旅團與日軍野戰師團的騎兵聯隊,搜索聯隊,用於引導步兵沖擊,反戰車作戰,快速突襲與對敵追擊任務主炮為94式37mm戰車炮

10、94式超輕型坦克
長3.08米,寬1.62米,高1.62米;自重3.2噸,戰斗全重3.45噸。主要武器是1挺機槍。

11、95式輕型坦克
全重 7400kg,車長 4.38m, 車寬 2.07m,車高 2.28m。主炮為37毫米

12、二式內火艇
重4.3噸,可以拆卸的船型浮體在車體前後,炮塔有37毫米炮,車體左前裝機槍

『玖』 二戰中日本的坦克有哪些請詳細介紹一下它們的資料

88式輕型坦克。7.7毫米機槍,成員2人,9毫米裝甲,速度為28公里每小時,凈重1.5噸,體積為2.46 x 1.99 x 1.22米。
89中型坦克

重量 12.7 噸
長度 4.38m 6k
寬度 2.05m
高度 2.18m
成員 4 M
火力裝備 One 57mm Type 90, 2 x 6.5mm 91型MG

彈葯 37mm:119發 ; 7.7mm:2940發
速度24.75公里/小時

89型Otsu坦克。

重量 13噸 15噸
長度 19' 3"
寬度 7' 1"
高度 8.5'
成員 4
引擎 120 hp
速度 15 mph

92重型坦克

原形 早期改良 後期成型
重量 3.2 噸 3.5 噸 3.5 噸
長度 12.85
寬度 ? 5.33' 5.33' ~ m
高度 ? 6.04' 6.04'
成員 3
裝甲 6mm 6mm
速度 25mph 21.6mph 21.6mph

94型坦克 

規格 (早期) 規格 (後期)
重量 3.4 噸 重量 3 噸
長度 11' 長度 10'3"
寬度 5'3"
高度 5'4"
成員 2
速度 26 mph

日本95式輕型坦克

1932年,日本研製成功92式重型裝甲車,用於裝備日本的「騎兵戰車隊」,遂行偵察作戰任務。但這種裝甲車的主要武器是一挺13mm機槍,火力較弱,而1929年研製的89式中型坦克機動性又較差。於是日本軍方決定研製一種兼有92式裝甲車的機動性和89式中型坦克的火力的輕型坦克。1933年開始研製,1934年6月完成了試制型樣車,由於最大速度沒有滿足要求,經過改良設計後,1934年9月生產出第二輪樣車,又經過局部改進,於1935年設計定型。並命名為95式輕型坦克。其中有一種生產數量很少的型號叫做「北滿型」(日本人的叫法)的95式輕型坦克僅用來裝備侵佔我國東北地區北部的關東軍戰車部隊。
95式輕型坦克一共生產了1250輛,被日本用來侵略我國和東南亞,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日軍入侵菲律賓,馬來亞(今馬來西亞)的戰斗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在30年代,95式輕型坦克算是一種優秀的輕型坦克,但它的致命弱點是防護差,火力弱,因而在蘇日哈拉哈河戰斗中遭到慘敗。

Type 95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戰斗全重 7400kg
車長 4.38m
車寬 2.07m
車高 2.28m
引擎 n.a.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8/2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 km
乘員 3人
火力裝備 37mm Type 98 L/37 ; 2x7.7mm Type 97 MG
彈葯 37mm:119發 ; 7.7mm:2940發
裝甲 6-12mm
爬坡度 30-40度
通過垂直牆高 0.60m
越壕寬 2.00m
涉水深 1.00m

97式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最成功的一種坦克。日本在這以前有一種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坦克的火力和機動性已明顯落後於當時世界坦克的發展潮流。為此,日軍參謀總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決定發展一種新式坦克。時值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之際,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急需大量戰車投入戰斗,於是採用了三菱重工的樣車「奇哈」,左側的三視圖中就是這種「奇哈」坦克。日軍將其定名為「97式中戰車」(即97式中型坦克)。和89式一樣,雖然名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來看,只能算是輕型坦克。不過各國的軍事專家們仍然稱它為中型坦克。為了戰局的需要,日本人又對這種坦克進行了多次改進,其中有「一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以及「四式」和「五式」。97式中型坦克的總生產量約1500多輛。這種坦克廣泛用於日本侵華戰爭,東南亞戰爭和太平洋島嶼的爭奪戰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人民軍隊的第一輛坦克就是97式坦克。1945年12月1日,正是憑著這輛坦克成立了中國人民軍隊的第一支坦克部隊--東北坦克大隊。這輛坦克從參加綏芬河剿匪,三下淞花江南,攻錦州,打天津,立下了赫赫戰功,獲得了「功臣號坦克」的稱號。不過這輛坦克並不是左圖的這種型號,是以後的改進型。

Type 97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
戰斗全重 15000kg
車長 5.52m
車寬 2.33m
車高 2.23m
引擎 Mitsubishi Type 97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10 km
乘員 4人
火力裝備 57mm Gun Type 97 ; 2x7.7mm Type 97 MG
彈葯 57mm:100發 ; 7.7mm:2745發
裝甲 8-33mm
爬坡度 34度
通過垂直牆高 0.90m
越壕寬 2.50m
涉水深 1.00m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最成功的一種坦克,日本定名為「九七式中戰車」。九七是日本天皇紀年2597年(公元1937年)的後兩位數字,「奇哈」是日本假名的漢語音譯。該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於1937年製成,1938年開始裝備,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裝備1500多輛。其中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了1224輛,日立的龜有工廠和相模工廠生產了300多輛。
在97式之前,日本有一種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的火力和機動性已明顯落後於當時世界坦克的發展潮流。為此,日軍參謀總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決定發展一種新式坦克。時值「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之際,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急需大量戰車投入戰斗,於是採用了三菱重工的樣車「奇哈」(如右側的三視圖)。和89式一樣,雖然名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來看,只能算是輕型坦克。不過各國的軍事專家們仍然稱它為中型坦克。
97式中型坦克戰斗全重15.3噸,乘員4人,車長和炮手位於炮塔內,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的右側,機槍手位於駕駛員的左側,炮塔位於車體縱向中心偏右的位置,裝有扶手欄桿,以便檢閱及步兵搭乘,兼作無線電天線。主要武器為一門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發射榴彈和穿甲彈,攜彈量120發(榴彈80發、穿甲彈40發),其穿甲彈可以在1200米距離上擊穿50毫米厚的鋼質裝甲。輔助武器為2挺97式7.7毫米機槍,攜彈量4035發,其中1挺為前置機槍,另1挺裝在炮塔後部偏右的位置。
動力裝置為1台功率為125千瓦的12缸風冷些油機,位於車體後部;車輛最大速度38公里/小時,主動輪在前,動力需通過很長的傳動軸才能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和並速器。車體每側有6個中等直徑的負重輪,第1和第6負重輪為獨立的螺旋彈簧懸掛,第2-5負重輪每2個為一組要用平衡懸掛。車體和炮塔均為鋼質裝甲,採用柳接結構,最大厚度25毫米。車長5.516米、寬2.33米、高2.23米。

1式中型坦克 ;

重量 17.2噸
組員 5
長度 5.73m
寬度 2.33m
高度 2.38m
裝甲 50- 25mm
武器 2x47mm,
最大速度 44km/ h

2式炮戰車

重量 15.4 噸
長度 18'7"
高度 8'4"
寬度 7'6"
成員 5
速度 27 mph

重量 18.8噸
長度 5.73m 
寬度 2.33m
高度 2.38m
裝甲 50- 25mm
武器 2 x75mm毫克
最大速度 39km/ h
3式輕型戰車

長度:4。3m
寬度2。07m
高度2.28m
重量7。4噸
成員3
武器裝備:57mm/18戰車炮一門
7.7mm機槍一挺 
速度40km/h
續航距離240km

4式輕型戰車,1944年5月完工。

重量 30.0噸
成員 5
長度 6.73m
寬度 2.87m
高度 2.87m
裝甲 75- 35mm
武器 2x75mm 毫克
最大速度 45km/ h

4式中型戰車

重量 14.3 噸
長度 6.8m
寬度 2.4m
高度 2.75m
成員 7

重量:14。3噸,裝甲25-12mm,速度28kg/h,成員,7

120mm自行火炮.

長度:5。52m
寬度:2。33m
高度2。28m
重量15。8噸
成員4
速度38km/h
行動距離:陸地106海里,海上86海里
武器:海十年式12mm高射炮
97式7。7mm車載機槍兩挺
裝甲:最厚50mm最薄10mm

日本陸軍水陸兩用坦克:二式內火艇(Type 2 Amphibious Tank,「Ka-Mi」)
翻開85年來的坦克發展史可以看出,世界上擁有水陸坦克的國家寥寥無幾,水陸坦克的型號也少得可憐。世界上真正擁有水陸坦克的國家只有蘇聯、中國和日本。這一點很可能使一些兵器愛好者大吃一驚:「難道美國、英國、德國這些新老坦克大國都沒有水陸坦克嗎?」應當說,20年代英國就試制過水陸坦克的樣車。二戰期間,美國和英國都研製成功DD坦克(雙驅動坦克,即水陸都能用的坦克),但這些都是由現役坦克(如M4中型坦克)改裝的,不是專門設計的水陸坦克。二戰中,德國人也設計過深水潛渡坦克,但它也不是水陸坦克。二戰中美軍廣泛使用的LVT,只是兩棲裝甲突擊車,屬於裝甲輸送車一類。
二戰中日本的「卡米」2式水陸兩用坦克,或稱「特二式內火艇」,堪稱是真正的水陸坦克。它的英文名稱為「Type 2 amphibious tank」,譯成中文為「2型水陸坦克」的意思。而「特二式內火艇」,實際上是用日文漢字表示的,是「特殊2型內燃機艇」的簡稱。「內火艇」,名義上是船,實際上它「自身能浮渡,有水上推進裝置,可在水上和陸地機動」,符合水陸坦克的定義,當然應當算作是水陸坦克。

1. 特1式內火艇「卡米」,1941年製成,重4.3噸,可以拆卸的船型浮體在車體前後,炮塔有37毫米炮,車體左前裝機槍,可以在潛艇(潛水深7.62米)甲板上運載。

『拾』 求二戰日軍所有服役坦克 型號 資料

在二戰的初期和中期,日本軍隊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為主,戰斗全重僅15噸,車子輕,裝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備同坦克作戰的能力。但是,由於日本在戰爭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Z國大陸及東南亞作戰,作戰對象基本上沒有坦克部隊或僅裝備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較弱,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揚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發展。二戰的中後期,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面對美軍強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顯得不堪一擊,使日軍感到「切膚之痛」。痛定思痛的結果,是緊急研製能與對方坦克作戰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於1943年開始研製,1944年研製成功,共生產了約150輛(一說60輛),成為日本的最後一張「王牌」。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說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繼續和發展。
從97式和97改坦克到三式/四式/五式坦克,可以說是二戰中日本軍方在坦克的研製思想上的重大轉變。前者是支援步兵用的小坦克,後者才是能與敵方坦克作戰的坦克。三式中型坦克的戰斗全重只有18.8噸,而四式、五式Ⅱ型坦克的戰斗全重卻達到了約30噸和約35噸。也就是說,只有四式和五式坦克才具有一定的同M4和T-34坦克相抗衡的能力。不過,到了1945年初,日本已是「秋後的螞蚱」,四式坦克僅造出幾輛,五式坦克僅造出樣車,還未來得及在戰場上「露臉」,日本就戰敗投降了,因此,這兩種坦克就成為日軍手中未打出的「王牌」。
下面這些是日軍最後的量產戰車——三式中型坦克,重約18噸。使用一門由75毫米野戰炮改進而來的戰車炮。初速680米/秒,100米內的穿甲能力為90毫米,1000米內則減為65毫米。所用炮彈為95式穿甲榴彈,中空彈體內裝65克炸葯。威力等同於德軍3號J型坦克的60倍徑KwK39型50毫米坦克炮。3式坦克備彈共70發。(炮塔內40發,車內30發)
「真正」的日本坦克——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製代號為「奇托」(日文假名為チト),研製工作於1942年9月開始,此時美軍已經攻佔了瓜達爾卡爾納島,戰局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利於日軍的局面。試制一號車上,裝的是長身管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穿甲威力明顯不足。所以,一號車僅製成一輛,未能定型。後來所說的四式中型坦克,實際上是由「奇托」二號車發展而來的。在二號車上,最重大的變化是,火炮的口徑達到75毫米。戰斗全重也由一號車的不足20噸增加到二號車的27.3噸。控制研製進度的關鍵部件是火炮。新研製的火炮為四式75毫米高射炮。這種火炮與三式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不同,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於研製火炮耗費了時間,所以四式中型坦克直到1945年初才研製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
四式中型坦克的戰斗全重為30.8噸,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噸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質的飛躍。
四式坦克車全長6.343米,車全寬2.865米,車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來要大一圈。乘員為5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裝填手、副駕駛員。其整車的內部布置如圖所示。車體前部為駕駛室和傳動裝置,中部為戰斗室,後部為動力艙。發動機的動力通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這種總體布置方式,在二戰中的坦克上相當普遍。其主要優點是坦克的縱向布置較合理,縱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點是使整車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原來是准備用於五式中型坦克的,並准備採用自動裝彈機。由於研製時間緊急,被迫去掉了自動裝彈機裝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說明,在二戰期間日本已經開始研製了用於坦克上的自動裝彈機。
採用的彈種有:一式穿甲彈和試制四式榴彈。發射一式穿甲彈時,在1 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75毫米厚的鋼裝甲。為提高穿甲威力,在強化彈體材料的同時,還在彈頭內加裝65克高猛炸葯。彈葯基數為77發。
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葯基數5 400發。
四式中型坦克的動力裝置為V型12缸風冷柴油機,最大功率412馬力(303千瓦)。採用風冷柴油機為動力裝置,為二戰中日本坦克的一大特點。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慮外,還具有啟動性好、保養容易等優點。行動裝置採用混合平衡式懸掛裝置,即第1、2,第3、4和第6、7負重輪兩個為一組,第5負重輪為獨立的。每側有7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其實,區分三式、四式和五式坦克,單看負重輪數量即可,分別為6個、7個和8個。由於車重增加,履帶板的寬度由三式的330毫米增加到450毫米。最大速度為43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300千米。
車體為焊接結構,炮塔為鑄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結構,分三部分鑄造,然後焊接起來,防盾部分又採用了螺接方式。這種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來的鉚接方式是一大進步,但比起整體鑄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術上要相對容易些。車體的裝甲厚度為15~35毫米,炮塔的裝甲厚度為50毫米。
四式中型坦克僅製成6輛,還沒等拿到戰場上一試身手,小日本便投降了。戰後,美軍曾將1輛繳獲的四式中型坦克運回美國,拿回去「研究研究」。
五式中型坦克——日軍最後的決戰兵器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為「本土決戰兵器」而研製的。研製大綱中要求,首先要增強火炮威力,其次要強化裝甲,隨之而來的必然要增大發動機的功率。研製的代號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試制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還是長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由大阪陸軍造兵廠研製。試制的樣炮於1944年8月完成,8~10月間進行彈道性能試驗,10~11月間在陸軍戰車學校先裝到四式坦克上進行實用性試驗,12月至1945年1月在Z國東北北部(日本人稱為「北滿」)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原計劃裝自動裝彈機,由於「戰局迅速惡化」,不得不取消自動裝彈機,以求盡快裝車。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射彈散布很小,穿甲威力提高,是一種性能不錯的火炮。然而,由於日軍節節敗退,美軍很快要打到日本本土,這樣,五式中型坦克僅製成1輛樣車,停留在樣車研製階段,最終未能定型。
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車體加大、加長,每側有8個負重輪,炮塔也改為全焊接結構。這些成為識別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徵。其戰斗全重達到了約35噸,比四式坦克重了約4噸,乘員仍為5人。車長7.307米,車寬3.07米,車高3.049米。各部位的裝甲厚度與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異,但車體前部側面的裝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從外觀上看,已經具有戰後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徵,但整車的高度較高。
其主要武器為五式75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彈葯基數78發。車體上還裝有1門37毫米火炮,彈葯基數為124發。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重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葯基數3 000發以上。另有2支沖鋒槍,攜彈葯300發。武器及彈葯的布置如圖所示。
動力裝置為500馬力風冷柴油機,並准備在Ⅱ型上加增壓器。還有一個方案是安裝研製中的98式800馬力的液冷汽油機,由德國的BMW航空發動機改裝,但裝車的還是風冷柴油機。每側有8個負重輪、3個托帶輪,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為平衡式懸掛裝置。五式坦克的履帶較長,即長寬比較大,轉向性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00千米,最大爬坡度為30度,最大越壕寬2.8米。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