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日本拿走中國多少黃金
① 二戰期間,日本究竟搶走中國多少寶物
一、最直接的財富:2.1萬噸黃金
作為國際通用儲備,黃金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
據相關資料統計,在整個日本侵華期間,日軍從中國搶奪的黃金總數約2.1萬噸,僅南京一出就有6千噸。這是他們攻陷城市後,四處搜刮官邸、商店、乃至搶奪銀行金庫得來的,最後都被他們悄悄用船運回到了日本。
二、最稀缺的物資:8億噸糧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是支持一張戰爭必不可少的資源,尤其是像日本侵華這樣曠日持久的戰爭,對糧食的消耗也是無比巨大的。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的幾個重要糧食產區基本都淪為敵手,日軍也由此大開方便之門,從中國直接輸出了約3億噸的糧食。再加上他們日常駐軍和數百萬日本移民所消耗的糧食,總計約8億噸之多。
三、最「現代化」的吸金:濫發貨幣
我們知道,現在如果一個國家向「侵佔」公民財富,最好、同時也是最悄無聲息的辦法就是增發貨幣。這樣一來,公民手中原有錢的購買力就下降了,這也就意味著錢不動聲色的「貶值」了。
日本當年也干過同樣性質的事情。9.18事變後,他們通過在偽滿洲開設銀行發行貨幣、以這種空手套白狼的形式掠奪中國財富。後來又增設銀行巧立名目,發行其他證券套取國人手中的財物。根據當時的購買力換算,這些被平白稀釋掉的財富,其總價值超過40億日元!
四、中華民族的瑰寶:價值連城的珍玩古物
這怕是最讓國人痛心疾首的。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稱得上「文明」,靠得就是這些珍貴古物的「一路傳承」。要不然中華各民族也不會有這么統一的認知和對中國的認同感。
然而,這些文明與情感的寄託,最終卻被日本無情的掠奪和毀壞。那沉甸甸的1879箱、近360萬件文物,至今還躺在日本大大小小1000多餘座博物館里,欲哭無淚,投訴無門!
五、戰爭的支柱:豐富的礦產資源
其實礦產資源不僅事關戰爭,同時也事關民生。作為礦產資源稀缺的島國,日本對礦物資源的渴望是滲透在骨子裡的。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總計從中國掠奪了煤炭約6.4億噸、稀土2億噸、高嶺土1.5噸、銅礦4.9億噸,另還有其他各類礦產資源無數。可以說,日本從中國侵佔的礦產,支撐起了其戰爭期間耗損的半壁江山!
② 當年,日本從我國搶走多少錢
1。八年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丟失黃金21000噸!
2。民間丟失黃金:10000噸!
3。東南亞華人:4000噸!
4。開採金礦:10000噸!
5。白金:1000噸!
6。文物:400多萬件。其中:書畫類:約300多萬件。石類,玉類,金屬類,木類約100多萬件,以青銅類最多,以北京人化石最貴。
7。銅礦:1500000噸
8。鋁礦:100000噸
9。煤礦:1000000000噸
10。鎂礦:50000噸
11。石油:100000噸
12。鐵礦:180000000噸。
13。糧食:300000000噸。
14。銀礦:20000噸。
15。銀元:250000000塊。
16。玉石:其中:白玉,黃玉,綠玉,紫玉,藍寶石,紅寶石,綠寶石,瑪瑙:20000000塊;珍珠:10000000顆;鑽石:500噸。
17。棉紗:1000000000錠。
18。耕畜:牛,馬,驢:20000000頭。
19。家畜:豬,羊,雞,鴨:480000000隻。
20。糧食:500000000噸。
21。房屋:300000000間
以上1---17項是日本直接從中國運回日本本土的;18--21項是日本在中國領土上直接消耗掉的。
以上所列數據只是日本從中國掠奪財富的部分,其它部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已經無法得知了!
正是由於日本從中國得到的財富,才使得日本戰後可以迅速從廢墟上站立起來,經濟迅速得以恢復,並在短時間內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而美國由於得到日本戰敗政府的私下承諾可以分得相當部分的財富,從而向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施壓,使得國民黨政府放棄了向日本索要戰爭賠款並以放棄琉球群島的主權為條件換取了美國對國民黨政府的內戰支持!
總而言之: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所積累的財富中的將近一半被日本從中國掠奪和消耗了!
③ 二戰:日本究竟掠奪了多少華人財富
由於至今沒有官方統計公布,所以本文只能大概計算。
正常估計,日本在中國掠奪的黃金,至少在18000噸。
1、在南京收集6000噸黃金
作為歷史古都,南京在過去1000年內一直比較富有。二戰期間,日本在南京造下的殺劫大家都知道,更讓人震驚的是,南京的黃金白銀珠寶古董字畫等,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都幾乎被日本人收刮一空。「金百合計劃」的第一個案例,就是南京,由1000多日本專家和尚執行。
現在人們只能大概估計,日軍從南京收貨的黃金,不下於6000噸。至於其他的珠寶玉器古董字畫瓷器等等,一概搞不清,畢竟南京被日本人殺光了,根本無法知道究竟被搶了多少。
有傳言,日本國內有很多地道,專門用來堆放各種黃金珠寶,多不勝數!
日本在各國財富的搶劫中,除了很多運回日本,或者埋藏在環太平洋地區(後來流傳藏寶圖)等之外,還有很多屬於戰爭中消耗的。用你國家的資源,殺你國家的人,搶你國家的東西,標準的「以戰養戰」。
另外,有一個數字很能說明問題,二戰之後,龐大的亞洲各國的黃金儲備只佔全球的5%,亞洲的黃金去哪了?
二戰之後,日本並沒有得到什麼嚴重懲罰,最終只賠償了15億美元,還是分期付款。但和二戰之後掠奪的財富相比,這點賠償真的是九牛一毛。郁悶的是,中國損失巨大,不會低於當時美元幣值的5萬億美元,但絲毫未能要回一點東西。
④ 侵華十四年,日本到底從中國掠奪走了多少財富
抗日戰爭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的最大浩劫,從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結束,整整十四年抗戰,讓中華大地生靈塗炭,數億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這是每個中華兒女心中永遠的痛。
日軍從中國掠奪的財富數量之大,令人心痛。但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由於種種原因,被迫放棄了對日本的索賠。而日本則依靠從中國搶奪的巨額財富,在戰後短短幾年就恢復了元氣,還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跡。
⑤ 侵華十四年,日本從中國掠奪了多少財富
侵華十四年,日本共從中國掠奪了多少財富?
從1931年入侵中國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14年中日本侵略者給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除了奴役和屠殺被佔領區的人民之外,日本鬼子還從中國掠奪了數量驚人的財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六,日軍還從中國掠奪了無數價值連城的字畫、珍寶和碑帖等文物。據統計戰爭期間被鬼子掠奪的文物共1879箱360萬件。時至今日,絕大多數被掠走的文物,還靜靜躺在日本的博物館里。有學者估計,在目前日本擁有的1000餘座大小博物館里,光來自中國的歷代文物就有200萬件之多。
日本鬼子從中國掠奪了數量驚人的財富,但戰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迫於美國的壓力,被迫放棄了向日索賠。而日本正是依靠從中國搶奪的巨額財富,戰後短短幾年就恢復了元氣,並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跡。望採納
⑥ 日本侵華十四年,究竟從中國掠奪了多少財富
眾所周知,
從1931年入侵中國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日本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14年裡,他們所犯下的罪行令人發指,:搶奪財產、強奸婦女、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甚至連一個襁褓中的嬰兒也不放過,給中國人,給人類留下了一個難以抹去的傷痛。
日本鬼子從中國掠奪了數量驚人的財富,但戰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迫於美國的壓力,被迫放棄了向日索賠。而日本正是依靠從中國搶奪的巨額財富,戰後短短幾年就恢復了元氣,並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跡。
盡管這些都是已成為過去,但是我們要勿忘國恥,時刻警惕,吸取歷史的教訓,避免悲劇再次重演。
⑦ 侵華十四年間,日本鬼子到底搶了咱多少東西
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軍投降,日本14年的侵略行為給中華大地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無論是掠奪礦產、文物、黃金等財富,還是屠殺和奴役平民或者俘虜等不可饒恕的滔天罪孽,一樁樁、一件件,罄竹難書。那麼日軍侵華十四年,從中國到底掠奪了多少財富?
日本鬼子從中國掠奪了數量驚人、難以想像的財富,但日本投降後,這些財富卻沒能索回,而日本則依靠從中國掠奪來這巨額財富,在戰後短短幾年不僅就恢復了元氣,還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跡。
⑧ 侵華14年中,日軍從中國掠奪多少財富
日本在14年的侵華戰爭中掠奪了大量的財富,據統計,光是黃金大概就有21000噸左右的。日本的侵華戰爭給我們中國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二日本在拿下了東三省之後也是通過偽滿政府設立了銀行、還發行了偽滿元,並且強迫老百姓使用,通過這些方法,日本人也是從中國賺取了很多的利潤。除此之外,日本人在中國的時候還到處去搜刮一些珍貴的文物,而日本在戰敗之前,則是通過各種手段把這些文物以及黃金運回了日本國內。
其實在漫長的抗日戰爭當中,日本人不僅僅掠奪了中國很多的財富,而且對中國人的傷害也是非常的大。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當中,日本人在中國可以說是我也不做,每當到了一個新的城市以後,就會實行他們所謂的三光政策,也就是燒光,殺光,搶光。不管是婦女還是幼兒,他們通通不放過,很多日本士兵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一直到現在都比較痛恨日本人的原因。但好在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都不會缺場,最終日本還是戰敗了。
⑨ 侵華十四年,日本鬼子到底從中國掠奪了多少財富
從1931年入侵中國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14年中日本侵略者給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除了奴役和屠殺被佔領區的人民之外,日本鬼子還從中國掠奪了數量驚人的財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六,還有我國的很多珍貴的子畫古董之類的文物,據有關統計說,搶奪的文物大約有1879箱,一共有360萬件,數量非常的驚人,也讓人可恨,我國的大多數文物都是在這個時候遺失的,之後運回了日本的各大博物館中。有學者估計,在目前日本擁有的1000餘座大小博物館里,光來自中國的歷代文物就有200萬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