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大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⑴ 為什麼日本大班孩子體力很好
因為日本的孩子從小都是做生活體驗的,不像中國的孩子都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保護下長大的,日本的孩子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就是自己出門上幼兒園,當然路上是有志願者幫忙看護指路,他們在幼兒園學習的是交通法規,垃圾分類,等等之類的,而且他們一年四季喝涼水從不熱熱水,感冒發燒也基本不吃葯,衣服一樣穿的很少,所以總的來說他們的身體體質比中國的孩子要好一點
⑵ 為什麼日本小孩智力不如同期大陸的孩子聰明,但是長大了之後他們的思考判斷能力往往比國內的同齡人強很多
小的時候,中國的教育環境比日本有更多的競爭機制,學各種輔導班的也比日本多;長大後,特別是大學教育,中國學生只學書本應付考試的情況比日本多,日本學生有較多開放性的課程,鍛煉思維,哪怕是不靠譜的,也以鼓勵為主。當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特別渴望我們能夠擁有驚世駭俗、領先世界的創新發明時,我們也得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具備對一個有邊緣性的當時、看起來不靠譜的技術及思維投以足夠關注的社會的寬容的環境。
⑶ 日本小學生和中國小學生有什麼區別
在中國的小學門口,我們都隨處可見,來接孩子的家長第一時間就是搶過孩子的書包,拿過來自己背,覺得孩子們上了一天課,很累,而且書包里的書也很多很重!
所以,他們的書包都是由自己來背。
⑷ 你覺得日本小學生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我們也有很多的了解了,從之前的不共戴天到現在的友好相處,大家都在努力的營造一個和諧的世界,就像此次我們國家爆發疫情的時候,日本也給予了我們幫助。日本人民的身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像是日本的小學生一樣,和我們國家小學生的生活是不一樣的。在教育小學生的這條道路上,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向日本學習的地方。
一:非常獨立。
我們國家的父母由於都比較溺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把很多的人都養成了巨嬰,就連上大學的時候,都是全家一起上陣,媽媽鋪床,爸爸拿箱子,而大學生就在旁邊玩手機,看到這一幕,我們真的是驚呆了。反觀外國的孩子,從小就被鍛煉的非常獨立,孩子的東西就自己拿,上學的時候,都是自己背著小書包,父母從來不幫自己的孩子背,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在我們國家,父母幫孩子都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所以說,在教育學生方面,如果我們有不足之處,是可以借鑒一下別的國家的方法的。
⑸ 中國家庭與日本家庭有什麼不同之處
我個人認為中國家庭與日本家庭沒有太多的不同。
有人也許會質疑說,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會普遍偏低,但事實上來說現代社會的日本女性就像是我們一樣是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性,所以無論是嫁人之後是想要留在家裡照顧孩子還是想要出去工作,都是可以遵循自己的心意的意願來進行的。而對於男人而言,日本和韓國的男性是很像的,也就是有些所謂的「大男子主義」,而這「大男子主義」的最大表現就是,他無論是怎樣的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都會用盡全力的照顧家裡的妻兒老小。當然,這在有些人看來可能是出於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導致的,然而在我看來可能是更多的出於男女性本身特有的區別而言的。
雖然我在這里也無力吐槽中國家庭當中「潛在」的重男輕女現象,但確實是說有很多的家庭確實是生了兒子喜氣洋洋生了女兒垂頭喪氣的,可是就是這樣生下來的小娃娃依舊是可人兒的寶貝,所以如果非要說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從孩子一出生日本家庭會有更傳統和針對性的培養,而對於中國家庭而言男孩女孩都是一樣糊弄著長大的。至於其他,可能中國家庭中的女性更累,畢竟一面要面對社會上面的競爭壓力,而另一面又要照顧一家老小甚至是還要面對「婆婆的刁難」。其他我想應該就像是樓上文小艾艾說的那樣,在文化上面多加強寫溝通,互相取長補短吧!
⑹ 日本人和中國人有什麼不同
日本人做事認真,中國人潦草,日本人有危機感,中國人多有樂觀感,中國人當了官後敢對人民說你算個屁,而日本人則說對不起給你們添麻煩了,日本人有事說事,是婊子他承認,中國人不一樣,比如他們敢承認妓女存在並設立專門法律,我們就不敢面對這個事。
⑺ 日本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日本的孩子,一年四季都穿短褲短裙,上學時,日本媽媽在孩子後面喊:「少穿點!」,而中國的媽媽總是在後面喊:「多穿點!」,久而久之,孩子們都鍛煉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發燒感冒的情況出現。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國家,在整體的兒童教育方面,投入得更多,做得更細致,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和借鑒的地方。
1、無處不在的禮儀教育
國外曾有個關於日本幼兒園的視頻,記錄得是一家極其普通的日本幼兒園的日常。
孩子們被父母送到幼兒園後,孩子們第一件事就要自覺的換上室內鞋。
孩子們需要自己把自己的物品擺放進自己的櫃子,也不需要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幫忙。
每個孩子從一個居室到另一個居室的時候,都會感謝照顧他們的人。
帶領孩子們離開的老師會先溫和的做示範:「好,大家注意,我們來問候老師吧。」
然後孩子們會一起鞠躬,說:「謝謝!」
而這個房間的老師,以及比他們年齡大一點點的孩子們,則會起身熱情的響應:「不用謝!」
在日本幼兒園,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會每個孩子微笑以及說感謝。
所以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小細節里,都藏著對孩子們禮儀的教育。
比如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干凈整潔;比如怎樣才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怎樣對老師和同伴表達謝謝;比如怎樣跟老師和同伴問好……
孩子們會習慣於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知道要去考慮他人的感受,之後長大也會成為一個優雅大方,彬彬有禮的人。
2、界限分明的自立教育
不給別人添麻煩也是日本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教育要獨立自主,不要依靠他人。
日本街頭經常看見的一幕,是小孩子自己拿著書包和相關的東西,大人即使接送,也只是空著手在一旁陪伴。
而且大部分家庭都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勞動,讓孩子自己整理收拾自己的房間和身邊的東西等等。
關於這樣做的原因,日本親子教育專家菅原裕子的解釋是:
這種看起來有些「狠心」的做法,讓日本的孩子從小養成了自己整理房間、處理自己的事情、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在每一件點滴的小事中積累起來的素養,會讓一個人無論輸贏成敗,都保持一份對生活的堅持和體面。
3、全員參與的合作、感恩教育
提到日本教育,有一個詞是一定要提到的,就是」食育「。
在每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被給予食物、食品相關知識的教育。
在孩子剛剛會說話,能簡單交流的時候,父母和育兒師就會有意識的給孩子們灌輸關於食物來源、製作、營養價值、應該怎樣吃和吃多少的知識。
等孩子們上學了,每天都會在學校吃午餐,而學校則會更進一步的把食育的教育傳遞給孩子們。
4、堅定自然的抗挫折教育
抗挫折教育並不是說要認為的給孩子製造挫折,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日本的抗挫折教育更多的是通過讓孩子勇敢嘗試失敗,並鼓勵孩子一步步走線成功來體現的。
比較典型的是讓孩子參加各類的體育活動。老師通常會給孩子們設定一個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只要孩子這次比上一次的成績好,就能夠得到老師的鼓勵。
網上有段日本幼兒園小朋友跳箱子的視頻,一名叫做凌的男孩,因為家庭的原因需要轉學,因此幼兒園提前為他舉辦了一個人的畢業典禮。
老師為他頒發完畢業證書之後,還為他准備了一個挑戰——10段跳箱。
其實,凌很不擅長體育運動,對跳箱也很恐懼,經常失敗,還為此哭過。
但是面對這次的挑戰,他還是認真做准備動作,開始嘗試。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失敗;第三次,還是失敗……
在經歷過好多次失敗後,凌開始哭泣,並且打算放棄。
這時候老師對小朋友們說:「來,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給凌吧!」
於是,小朋友們有序地圍成一個圈,大聲地喊著「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接下來,奇跡真的出現了,當凌再次鼓起勇氣去嘗試的時候,准確的踩到了踏板上,然後真的跳過了10級的箱子!
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在為他歡呼和鼓掌,這個6歲的孩子,完成了一次對自己的超越,也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抗挫折教育。
這種抗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害怕失敗,而是把失敗看做是走向下一個成功的必經之路。
不可否認,社會和家庭聯手,在生活的各種細節中,著力培養孩子禮貌體貼的性格,獨立自主的習慣、敬天愛人的情懷,百折不撓的勇氣,這份用心,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和陪伴,也要給孩子足夠好的規則意識和習慣,這些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可見日本的教育,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
⑻ 日本的孩子幾乎都是自己上學,為何國內的孩子都非家長接送不可
主要是有兩點原因,一個是因為日本孩子的書包與國內孩子的書包不同,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傳統觀念,國內對於小孩來說非常的看重,但是對於日本,可能更傾向於從小讓孩子去學會獨立。所以導致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現象,就是雖然都是小孩子,但是日本的孩子幾乎都是自己上學的,但是國內的孩子都是非要家長接送不可,這兩種方式各有各的好處,也是各有各的短處,所以,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好壞之分,只要是符合具體的情況的,我認為都是正確的選擇,都是正確的做法。
所以,這是因為兩國的文化不同以及一些設備的不同,導致了雖然都是小孩子,但是國內的家長會接送自己的孩子,而日本的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