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相撲為什麼一把定輸贏

日本相撲為什麼一把定輸贏

發布時間: 2022-04-28 10:30:04

㈠ 相撲怎麼判斷輸贏求解!!!

第一直接摔到,其二是被推出比賽區域

㈡ 誰知道相撲比賽的規則

比賽規則

運動員在比賽時可以互相抓腰帶,握抱頭頸、軀乾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絆,可以拍打對方胸部,但不許踢對方胸腹,不許抓兜襠和生殖器,不許抓頭發、擊雙耳、卡咽喉,不許傷害對方眼睛、胃門等要害處,不許用拳頭打人或使用反關節動作。

比賽時,能使對方身體任何一部分著地(除兩腳掌外)即為勝利。能使對方身體任何部分(包括手、腳)觸及界外地面亦為勝利。比賽沒有時間限制,如果雙方經過長時間角斗,精疲力盡而勝負未分時,裁判員可以宣布比賽暫停,休息後再重新開始比賽,直至決出勝負。

㈢ 關於相撲的問題

提到相撲,大概有不少人會聯想到「日本國技」。不過,日本人視相撲為國技的觀念,歷史並不久。一九零九年兩國國技館舉行開幕式時,由作家江見水蔭起草的致辭文中,首次出現了「相撲畢竟是日本的國技」這句聲言,自此以後,「相撲是國技」這個觀念才普及開來。至於「國技」這個詞到底是誰發明的,則無從追查了。

說起來,相撲本是古往今來全球共通的競技之一,而就不利用任何武器徒手爭強斗勝這點來說,恐怕也是人類最原始的競賽游戲。古代奧林匹克便有全裸男子以相撲體式揪在一起的競技,日後才演變為摔跤與拳擊。中國《禮記‧月令》中也提到「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只是,此處的「角力」,范圍可能更廣。

中國漢字中原本沒有「相撲」一詞,大約是五九零年左右,印度人將釋迦傳記《佛本行集經》翻譯成漢字時,刻意將印度的徒手搏鬥競技翻譯成「相撲」,以別於「角力」,可見當時的印度徒手搏鬥競技形態與中國的「角力」不同。河南省密縣打虎亭所發掘出的東漢墓室壁畫「角抵之圖」,形態也跟摔跤類似。總的說來,這種以力技撲倒或摔倒對方的競技,應該是人類有史以來便存在了,然而,就形態來說,與日本相撲最接近的大概是蒙古相撲吧。

太古以來日本便有類似相撲的競技,但實際以文字記載相撲例子的古籍,是八世紀初編纂成的《日本書記》,書內記述第三十五代皇極天皇(六四一~六四五年)為了接待古代朝鮮百濟國使者,召集了宮廷衛士舉行相撲競賽。在這之前,相撲原本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祭神儀式,目的在於占卜農作物的收成。到底怎麼占卜呢?方法很簡單,便是由各個村落選出力士代表在公開場合斗勁,嬴了的一方,表示將得到上天照拂,該年可以豐收。

八世紀奈良時代中期開始,以天皇為主,朝廷貴族間也引進了相撲,成為每年七夕祭的余興節目。日後逐漸發展為獨立節日,與元旦、端午、重陽等節日並重。到了平安時代八二一年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時,更正式將相撲制定為宮中重要儀式之一,與弓箭、騎射並稱為「三度節」。由於是在宮廷內舉行的「國占」,這時期的相撲節儀式不但非常隆重,事前准備與當天的進行順序也極為繁雜。《今昔物語》與《宇治拾遺》中均有多數有關相撲的奇談趣聞,《源平盛衰記》中更有以相撲勝負來決定皇位的記載。相撲成為宮廷重要儀式之後,才去粗取精,摒棄了拳打、腳踢之類的粗暴行為,升華為完全以「技」及「力」取勝,與現代相撲類似的形式。

平安末期以後是武士治世的鐮倉時代,華麗的宮廷相撲逐漸衰退,轉而由武士接手。相撲到了武士階級之手,便成為實戰武術訓練法之一,更派生出柔術(柔道)。於是著名的相撲力士紛紛成為武士,在戰場縱橫馳騁,但大多數的宮廷相撲力士則回到鄉里,成為祭神占卜相撲的指導者,並將宮廷內的相撲禮儀規矩傳授給一般農民。從鐮倉時代直至織田信長統一天下的安土桃山時代,這期間將近四百年,相撲一直是武士階級與農民的共通娛樂。

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到了第三代將軍末期時,幕府權力已堅如盤石,世人開始享受天下太平的滋味,相撲熱便益發高漲起來。只是,這時的江戶還是個野蠻都市,失業浪人充斥,旗本與大名家臣也還沒擺脫戰國時代的霸氣,再加上一大堆來江戶闖盪江湖的粗豪漢子,這些漢子中當然會出現所謂的「俠客」,專門與武士對抗。總之,這時期的江戶,跟美國西部開拓時代差不多。因而每逢相撲公演時,一定會發生打架騷動,甚至演變為血案。

當時盛行的相撲稱為「勸進相撲」,「勸進」是籌募蓋廟或造橋等經費的活動,而這些活動舉辦人往往不僅是力士,還有專職的「相撲浪人」。這些人舉辦活動時,通常是在鬧區隨便掛個招牌或旗幟,就地表演起來,再讓觀眾丟錢幣。「勸進相撲」不禁止臨時報名參賽,任何看熱鬧的觀眾都可以出場。結果,想誇耀自己本事或力量的一些旗本少爺,或某些有頭有臉的俠客手下,便會為了爭一口氣而跳出來參賽。這樣一來,本來旁觀的某些粗工也就會沉不住氣,紛紛跳出來比高下。也難怪,初期的江戶可以說是野性男人的天下,碰到這種會令人全身血液沸騰的活動,不會發生流血事件才怪。

由於相撲事件太多,幕府不勝其煩,終於在一六四八年發下禁令。可是,就算你上有政策,我就下有對策,相撲活動依然熱得燙手,只是將場所轉移到郊外而已。十三年後,幕府又發下禁令,這回的禁令不只限於江戶,連大阪、京都也一律禁止舉行相撲活動。幕府會如此三番兩次發下禁令,大概是真的受不了群眾的「血氣方剛」。一六八四年,職業相撲力士雷權太夫向擔任寺院行政的「寺社奉行」申訴,經過種種評議,不但制定了相撲場界線的「土表」,也制定了四十八手技法與各種犯規限制,更排除了臨時報名的參賽方法,幕府這才解除禁令。不過,活動場所只限於寺院內。這在相撲史上是一種劃時代的進步,職業力士都必須隸屬於某某相撲集團才能參賽。然而,幕府於日後又發布了幾次「野相撲」禁令,可見除了正式相撲活動以外,非正式的「野相撲」應當也相當熾熱。

一八六八年四月,江戶城無血開城;五月,新政府與舊幕臣組成的彰義隊發動了上野戰爭;七月,江戶改名為東京;八月,明治天皇即位典禮;九月,年號改為明治;十月,江戶城成為皇居。然後,十一月,相撲冬場所在兩國橋橋頭隆重地開幕。這一年是改朝換代的年度,社會亂亂騰騰,竟然還能舉行相撲活動,足以證明相撲到了這個時期,已非讓人看熱鬧的雜技,而是不折不扣的體育競技,且孕育出「相撲道」了。

然則好景不常,一切向西看的新政府竟然以「相撲是裸體的野蠻游戲」為由,於明治六年發下禁令。忙著穿西裝、學西洋舞的大部分年輕官吏也盲從附和,大力批評相撲是「不合時代的裸體舞」;媒體更是興風作浪,公然排斥相撲。總之,相撲排斥論一直持續到明治時代中期。而於幕後再三袒護解危的是政府元老黑田清隆、伊藤博文、後藤象次郎、板垣退助等人。

如今,相撲已成為全球公認的日本國技,但這也是歷經盛衰榮辱才得以如此。所謂傳統文化、藝能、體技,的確非一朝一夕便能形成,不但必須耐得住大風大浪,還得靠眾人扶持才能綿延不絕吧。

㈣ 相撲運動的意義是什麼你有什麼看法

相撲運動是日本歷史較為悠久的一種運動形式,屬於日本的國技,要說相撲運動的意義是什麼?首先我認為在於傳承,畢竟相撲是屬於日本的一種文化遺傳,相撲也是屬於一種競技運動,也存在一定的看點,雖然一場相撲比賽只有數幾秒的時間,一場比賽,兩個龐然大物,短短幾秒就分出勝負,何嘗不是一種魅力?

另外從相撲的歷史去看,了解它的歷史之後,對於相撲的存在意義可能也會有一定的理解。

相撲源於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神道教屬於泛靈多神信仰,小到花草樹木,大到山海天地都可以成為神,據說神的數量超過了幾百萬個,相傳在遠古時期,各路神仙為了爭奪領地,他們會通過摔跤的方式來決定勝負,這種方式在傳到人間之後就成了一種祈福活動,在每年秋收之前,皇帝和貴族們會組織一些大型的祈福活動,這其中就有摔跤,但是人家的摔跤活動主要是以舞蹈和儀式為主,並沒有什麼對抗。

總結,看法

所以相撲對於日本來說,不僅僅是一項體育運動,它更像是一套宗教系統,這裡面緊密的融入了日本的歷史和文化。

以上就是對你問題的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小方愛舉鐵!每天分享健身知識,助你練就好身材!如果可以請大家點贊,關注,轉發,支持作者寫更多的內容,謝謝大家!

㈤ 日本相撲有哪些講究

相撲(すもう):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現為流行於日本的一種摔跤運動。 相撲(すもう),古稱素舞,起源於中國的漢代,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直至西元七世紀,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一定影響。後來成為日本的國技,日本的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運動。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 日本《相撲之始》一書說,日本的相撲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3年。日本體育網路全書記載:「日本的相撲與中國的角抵和拳法有相互關系。」日本歷史考古學家池內宏和梅原末治合著的《通溝》一書也說,日本的相撲同中國吉林省輯安縣出土的3~5世紀古墓壁上的角抵圖極相象;同中國唐宋時代的相撲比賽形式和規則也近似。從17世紀起, 日本各地興起職業性相撲,稱為"大相撲"。18世紀開始形成現代的相撲。到20世紀初期,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廣泛開展起來。至今日本的相撲比賽每年都要舉行6次,分為一月場、三月場、五月場、七月場、九月場和十一月場,成為群眾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下面介紹的是當前日本流行的相撲的技術要求、比賽規則等。 相撲運動員不僅要有氣力,而且還要有熟練的技巧,技巧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技術大致分為推、摔、捉、拉、閃、 按、 使絆等。 運動員主要用頸、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腳等部位, 靈活運用各種技術相互進攻。運動員(日本稱為力士)按運動成績分為10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關脅、大關及橫綱。橫綱是運動員的最高級稱號,也是終身榮譽稱號。十兩以上6級運動員的發型和腰帶的質量與幕下以下4級不同。十兩以上6級運動員比賽時,有入場式,穿化妝圍裙。相撲裁判員(日本稱為行司),按年限也分為10級。相撲裁判的等級叫做「格」,「橫綱格」是裁判員的最高級稱號。他們的等級用指揮扇上的纓帶顏色為標志。裁判用以指揮的扇子稱為「軍配」,扇子指向的一方為勝者。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凈化的目的,因為神道教義認為鹽能驅趕鬼魅。相撲比賽在檯子上進行。整個檯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米。比賽時,兩位力士束發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裸體上台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檯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比賽在一二分鍾甚至幾秒鍾內便能決出勝負。相撲的裁判共由6人組成。主裁判由手持摺扇「行司」登台擔任,其餘5人分別在正面、東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於力土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級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級叫序口。一個普通力士要想獲得較高的等級是需要花費很大氣力的;不經過艱苦努力,要想獲得最低的等級,也是不可能的。 相撲(sumo)被譽為日本國粹,亦稱角力、角觝。 相撲源於中國。《禮記·月令》:"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後傳入日本。始見於《日本書紀·垂仁紀》。奈良時代以後興盛。719年(養老三年)朝廷設拔出司(後相朴司)。平安時代,每年7月有相撲節。鐮倉時代以後作為武士的武技而在武士中盛行。17世紀末,出現營利性職業相撲。江戶時代盛行職業性勸進相撲,江戶成為全國相撲中心。明治維新時一時衰落。昭和初國粹主義抬頭,相撲再興。戰後在東京、大阪、福岡、名古屋均有相撲場。作為群眾性體育活動,至今在各地民間仍頗為盛行。 相撲是唯一的一種日本摔跤形式。它與日本神道教一樣源遠流長。現在,仍存在許多傳統儀式.相撲最基本的規則:選手在對手之前觸地或者比對手在輪次中觸地次數多為輸。選手之間糾纏經常持續幾秒鍾,有時會到一分鍾或更長。每年日本會舉辦六場相撲比賽。每次15天。三場在東京舉行,其餘則在大阪、福岡和名古屋.相撲最高級別:橫綱是相撲的最高級別。一旦選手到達橫綱級就不能再輸。如果他的成績開始變差,就希望他退役。

㈥ 相撲運動的意義是什麼你有哪些了解

相撲運動是日本歷史時間比較久遠的一種活動方式,歸屬於日本的國技,說起相撲運動的好處是啥?最先我覺得取決於承傳,終究相撲是歸屬於日本的一種文化藝術基因遺傳,相撲也是歸屬於一種競技運動,也具有一定的看頭,盡管一場相撲比賽僅有數幾秒鍾的時間,一場賽事,2個佼佼者,短短的幾秒鍾就分離出來輸贏,何嘗不是一種風采?

實際上相撲這一項健身運動並沒什麼實際的休重規定,但也就是由於沒有規定,都不分是多少KG等級的,因此相撲運動員的休重一直在提升,在20年以前,相撲運動員的大概休重大概是150KG,到如今,歷史時間的均值增加體重到170KG,而它們所做的一切便是為了更好地獲得更快的考試成績,升高到更多的級別。

日本也是一個十分注重級別和紀律的我國,相撲都不除外,高級的相撲運動員,除開能獲得大量的工資以外,她們的小辮子樣子都當布色調,衣服褲子品質,衣服材質乃至醒來時間都各有不同,聽說初學者相撲運動員在冬季也只有穿一件薄弱的純棉外套。

匯總,觀點

因此相撲針對日本而言,不僅是一項體育競賽,它更好像一套宗教信仰系統軟體,這里邊密切的加入了日本的時間及文化。

㈦ 問誰能介紹下日本的國粹相撲~~它的由來是高手答~!

相撲(すもう) :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現為流行於日本的一種摔跤運動。 相撲(すもう),古稱素舞,起源於中國的漢代,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直至西元七世紀,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一定影響。後來成為日本的國技,日本的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運動。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 [編輯本段]歷史 中國和日本兩國在歷史上都有相撲。從一些出土文物看,中國秦漢時期的角抵形象同日本現在流行的相撲很相似。至遲在西晉初年,中國已有相撲的名稱。唐宋元明清各代,相撲活動一直盛行。到了清代中葉,相撲的名稱才逐漸消失。現代,相撲一直被認為是日本的武技,其實,相撲原是我國古代「角抵」的一種。早在西漢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帶流行著一種民間游戲:人們戴著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鬥力。這種既是競技又是表演的活動,被稱為「角抵」,又名「蚩尤戲。 司馬遷在《史記·黃帝本記》中曾記載:「蚩尤氏頭有角,與黃帝頭,以角抵人,今冀州為蚩尤戲。」將「角抵」與黃帝戰蚩尤的傳說聯系起來,這就足夠說明它的漫長歷史。 古代的「角抵」的范圍很廣,相撲僅是其中一部分。到宋代,「角抵」一詞才專指摔跤一類活動,亦稱相撲。 現在,古老的相撲在日本還頗為流行 日本《相撲之始》一書說,日本的相撲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3年。日本體育網路全書記載:「日本的相撲與中國的角抵和拳法有相互關系。」日本歷史考古學家池內宏和梅原末治合著的《通溝》一書也說,日本的相撲同中國吉林省輯安縣出土的3~5世紀古墓壁上的角抵圖極相象;同中國唐宋時代的相撲比賽形式和規則也近似。從17世紀起, 日本各地興起職業性相撲,稱為"大相撲"。18世紀開始形成現代的相撲。到20世紀初期,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廣泛開展起來。至今日本的相撲比賽每年都要舉行6次,分為一月場、三月場、五月場、七月場、九月場和十一月場,成為群眾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下面介紹的是當前日本流行的相撲的技術要求、比賽規則等。 相撲運動員不僅要有氣力,而且還要有熟練的技巧,技巧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技術大致分為推、摔、捉、拉、閃、 按、 使絆等。 運動員主要用頸、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腳等部位, 靈活運用各種技術相互進攻。運動員(日本稱為力士)按運動成績分為10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關脅、大關及橫綱。橫綱是運動員的最高級稱號,也是終身榮譽稱號。十兩以上6級運動員的發型和腰帶的質量與幕下以下4級不同。十兩以上6級運動員比賽時,有入場式,穿化妝圍裙。相撲裁判員(日本稱為行司),按年限也分為10級。相撲裁判的等級叫做「格」,「橫綱格」是裁判員的最高級稱號。他們的等級用指揮扇上的纓帶顏色為標志。裁判用以指揮的扇子稱為「軍配」,扇子指向的一方為勝者。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凈化的目的,因為神道教義認為鹽能驅趕鬼魅。相撲比賽在檯子上進行。整個檯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米。比賽時,兩位力士束發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裸體上台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檯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比賽在一二分鍾甚至幾秒鍾內便能決出勝負。相撲的裁判共由6人組成。主裁判由手持摺扇「行司」登台擔任,其餘5人分別在正面、東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於力土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級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級叫序口。一個普通力士要想獲得較高的等級是需要花費很大氣力的;不經過艱苦努力,要想獲得最低的等級,也是不可能的。 相撲(sumo)被譽為日本國粹,亦稱角力、角觝。 相撲源於中國。《禮記·月令》:"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後傳入日本。始見於《日本書紀·垂仁紀》。奈良時代以後興盛。719年(養老三年)朝廷設拔出司(後相朴司)。平安時代,每年7月有相撲節。鐮倉時代以後作為武士的武技而在武士中盛行。17世紀末,出現營利性職業相撲。江戶時代盛行職業性勸進相撲,江戶成為全國相撲中心。明治維新時一時衰落。昭和初國粹主義抬頭,相撲再興。戰後在東京、大阪、福岡、名古屋均有相撲場。作為群眾性體育活動,至今在各地民間仍頗為盛行。 相撲是唯一的一種日本摔跤形式。它與日本神道教一樣源遠流長。現在,仍存在許多傳統儀式.相撲最基本的規則:選手在對手之前觸地或者比對手在輪次中觸地次數多為輸。選手之間糾纏經常持續幾秒鍾,有時會到一分鍾或更長。每年日本會舉辦六場相撲比賽。每次15天。三場在東京舉行,其餘則在大阪、福岡和名古屋.相撲最高級別:橫綱是相撲的最高級別。一旦選手到達橫綱級就不能再輸。如果他的成績開始變差,就希望他退役。 根據考古資料,最早的赤身相撲格鬥術,可能來自鄂爾多斯草原騎馬民族的胡人。自從到了西晉時代,五胡大量南遷農耕平原之後,漢人開始有了相撲的名稱。但是,今日已不再有這種稱呼了,如果要找尋赤身相撲的蛛絲馬跡,可能今日山西定襄、原平一帶的胡人牧地,仍有赤身的「摸泥蚯摔跤」和「撓羊賽」的傳統,或許遺留一些游牧、騎馬民族相撲的痕跡吧! 根據考古資料,農耕島國的大和民族,最早的赤身相撲格鬥術,可能來自朝鮮半島騎馬民族的高句麗人,大約西晉之後的朝鮮廣開土王時代或之後從朝鮮半島傳入。經過十幾個世紀以後,今日已發展成有自己民族特點的國技。 公元695年,日本開始有了相撲比賽。公元728年,相撲進入日本貴族的生活圈子,宮廷中設立了「相撲節」,,每年定期舉行「相撲節會」,有比賽規則。 相撲節會持續了四百多年後,隨著皇室勢力衰退而開始普及民間,並於民間祭神、驅魔、慶祝豐收和占卜生產凶吉拉上關系。從十七世紀開始,興起了「職業相撲」,二十世紀初以日本的國技姿態廣泛開展,1909年東京建起一座專供相撲比賽使用的國技館,1941年更被列為學校體育正式科目。至此相撲的國技地位,在日本獲得進一步肯定。職業大相撲被認為是一種高尚的職業,相撲手所到之處備受人們尊敬。據說這是與日本人的帝皇君主傳統觀念有很大關系,因為古代相撲人只能在御前為天皇將相表演,當時的「相撲節會」是宮中重要儀式之一,相撲人有幸上場視為畢生榮譽,人們亦視若英雄。積習下來,到了武士當權的幕府時代以至時至今日,在人們心中,仍然十分尊重他們。 當代職業大相撲比賽的相撲手,必須通過相撲協會舉辦的訓練班,嚴格訓練包括思想修養、飲食、相撲技術、運動醫學、生理學及漢詩的學習。

記得採納啊

㈧ 日本相撲的規則是怎樣的

橫綱是最高級別,依次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頭、十兩、幕下、三段目、序二段和序之口。橫綱的地位獨一無二,獲此榮譽也著實不易,必須以大關身份連續2次贏得冠軍方能摘此桂冠,從橫綱級別創立至今300多年的歷史中,只有68名力士獲此殊榮,而且一旦獲此級別,便不會因某場比賽表現不佳而被降級,如果成績連續欠佳,惟有引退一條路。目前賽場上的橫綱是一位名叫朝青龍的蒙古力士。 相關情況: 相撲摔跤用的園圈叫做土表,它是由稻草包織成園圈而做成的。每一稻草包的大部分被結實地埋在地上。土表是用6.7平方米大,34--60厘米厚的特殊粘土鋪成的。堅硬的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沙子。相撲選手被限制在直徑只有4.55米大的內圈中進行比賽。土表的上面是一個屋頂,用粗索懸吊在天花板上,屋頂的四角裝有類似於神社裡的巨大垂纓,象徵著一年四季。 在一場相撲比賽中,相撲選手是通過用力把對於推出圈外或把對手摔倒在土表中來取勝的。但是輸掉比賽卻不是一定要被摔倒在圈內或被完全推出圈外。那些力士在比賽中,他的身體的除腳底以外的任何部分,如膝蓋或者是手指尖,或者是發髻的頂部,碰到地上他就輸掉比賽。或者他只要將自己的腳趾或腳後跟踩在圈外,那麼這樣也算輸掉。那些明顯的拳頭、拉頭發、用手挖眼睛、使對方窒息、踢對方的肚子或胸部都是禁止的。還有攻擊對方用帶子包著的致命器官也是不允許的。相撲不像拳擊和西方摔跤一樣有體重的限制,對力士選手來說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戰術來打敗比自己重兩倍的對手。 每年有6場重大的大相撲比賽,3場在東京舉行,還有3場分別在大阪、名古屋和九州舉行。 每場比賽將持續15天,每位力士每天將迎戰一個不同的對手。比賽冠軍也就是在15場比賽中成績最佳的選手,在最後一場比賽結束後將被授予「天皇賜杯」。另外還有3個附加獎,「殊獎」被授予那個打敗橫綱(最高冠軍)和大關(冠軍)的力士。「敢斗獎」被授予最富有戰斗精神的力士,「技能獎」被授予最具有戰術的力士。要想獲得上述這些獎的力士,至少在15場的比賽中獲得8場比賽的勝利。 相撲的等級排列 現在的日本大約有800名職業的相撲選手,級別從最低的弟子到最高的橫綱。在每次相撲比賽結束後,根據力士們在15天比賽中的表現來調整他們的級別排列。新的公布排名表叫做「番付」(級別排列名單),這是由日本相撲協會模仿古代的書寫風格而印刷頒布的。力士們最先是被任意地分成東西兩隊,盡管他們並沒有代表本隊進行過比賽,也沒有規定和對方比賽。「級別排列名單J很長,用粗體字記載著級別較高的力士和幕內力士的名字。 在級別排列名單中隨後的那些力士的級別,是「十兩」和「幕下」,他們的名字字體慢慢變小。跟著是「三段目」和「序二段」,最後是「序之口」。「幕下」以下的選手在比賽期間不是每天都參加比賽的。比賽從早上由級別最低的力士開始,隨著比賽的推進參賽力士的等級也越來越高。當一天將結束時比賽也就達到高潮,這時的比賽是由橫綱選手來完成的。 橫綱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從橫綱級別創立至今的300多年歷史里,只有68名力士擁有此殊榮。和其他任何級別不同的是,橫綱不會因為在一場比賽中的糟糕表現而降級。但是如果他的比賽結果繼續欠佳的話,那麼他將被希望引退。在這之前每個力士都有晉升橫綱的可能,他必須以大關的身份連續2次贏得比賽的冠軍。同時他還須向挑剔的相撲協會的人士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表現是一致的,以及自己人格與這么尊貴的地位是相符合的。 力士的等級決定了他們的用長發製成的發型。十兩和幕內的發型是被精心製作的,叫做「大銀杏」。這是個類似於銀杏葉子的發型。等級較低的力士的發型叫做「丁」,是用普通的紙線打結而成的普通發型。發型採用的是江戶時代的流行式樣。它被保存下來不僅是因為傳統,還因為它是跌倒時保護頭部的護具。

㈨ 怎樣看日本的相撲比賽

相撲,雖然可能是由咱們的祖先發明而後傳到日本去的一項體育運動,但是,這項運動在咱們國家早已絕跡。如今,相撲運動在日本依然大行其道,被尊奉為「國技」。每一回的相撲比賽,盡管日本國家電視台NHK場場直播,很多日本人還是願意花大價錢購買門票,親臨賽場觀看比賽。緊張處,如痴如醉,如癲如狂。日本的相撲比賽,每一場都是座無虛席的。相撲運動究竟魅力何在?請看本人在日本期間所寫的三篇小文章——
相撲的魅力 今年在東京舉行的相撲比賽「夏場」今天落下帷幕。初次來日本,對這個島國充滿好奇的我,既然躬逢其盛,也不可能無動於衷,因此,很是看了幾場比賽的電視直播。來日本還不到兩個月,而且,對這項體育比賽也知之甚少,按說不應該急於發表言論。但是有兩個原因讓我不怕貽笑大方,動起筆來。一是凡事講究個新鮮,往往是知之甚少者、初來乍到時偏偏有許多感想,等到時間一長、了解一多,就習焉而不察以至於無話可說了;二是貽笑大方也不是壞事,我主張寫文章不能跟讀者為難,要為善,而娛樂讀者無疑是為善之一端,自己露怯也能夠博讀者怡然而笑,那也不是壞事。劉皇叔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我認為他說得很對。 看過相撲比賽,對這項運動還是有不少疑惑,曾經問過一些日本人,其中有些疑惑未得其解,至今仍然是疑惑。最大的疑惑就是相撲比賽的魅力究竟在哪裡。體育比賽大多是從人類早期的勞動演變而來的,都帶有相當的實用性。田徑比賽中,跑得快有利於追逐野物,或者在被野物追逐時便於逃命,跑得遠可以用於遠距離遞送緊急消息,扔得准可以提高獲取野物的效率,或者獲得野物更完好的皮毛,扔得遠對獵獲不容易近身的野物大有好處;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在道路上比速度,在現代社會中更是實用,無論好人壞人警察匪徒,在追殺與被追殺時都用得著;中國的武術、西洋的拳擊,在冷兵器時代的兩軍交戰、在火器時代的短兵相接、在今天街頭的打架斗毆中,都是很實用的技能。當然,體育比賽中也有以展示美從而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愉悅的項目,例如藝術體操、舞蹈。反觀相撲,我很難明白它有什麼實用性。相撲運動員據說力氣都很大,但是這種力氣在狩獵和打架時,恐怕都不太有用。那麼胖能追上什麼?倒是很容易被追上,也很容易被擊中——體積大目標大。要是誰說穿著犢鼻褌的大胖男子看起來很美,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愉悅,恐怕當今世界上相信的人不會有很多。當今世界正風靡著的時尚是苗條美,骨感美,女性美。據說日本相撲起源於歷史上兩個部落發生矛盾時曾經用這種方法解決了爭端,我們知道的歷史上的部落之爭都是你死我活的刀光劍影,由兩個光著膀子的漢子相撲決定勝負,手段和平得簡直有點小兒科,令人難以置信。問了好多日本朋友,他們都告訴我,他們喜歡看相撲比賽的原因是,它的規則簡單、比賽時間短、勝負一目瞭然。聽起來,邏輯有點奇怪吧。 我曾經瞎操心,相撲運動員都那麼胖,很不利於家庭生活的幸福快樂,而且壽命也普遍不長,據說一般只能活到六十多歲,他們能找得到對象嗎?記得我這個問題還沒說完,一位日本女教授就笑了起來,她說相撲運動員是很有魅力的,她就曾經愛上一位比她小八歲的相撲運動員。假如那相撲運動員願意娶,她一定樂意嫁!她說相撲運動員除了收入很高之外,還很有人格魅力。可是我問了很多年輕一代的日本女孩子,她們願意不願意找一位相撲運動員做男朋友做丈夫時,基本上都被笑著否定了。她們說,年紀大的女人喜歡他們。 看了一種介紹材料,材料上說,現在願意並且合格做相撲運動員的人數在減少,大有後繼乏人的意思。為了改變這種境況,日本相撲界開放門戶,開始接受外籍人士進入這項運動。現在已經有蒙古籍、美國籍、中國籍的外籍運動員。最近日本相撲協會還組織運動員去中國的北京和上海舉行「相撲公演」。看來,我太不明白其魅力何在的這項運動還是有一定活力的。 相撲之美 不久前,我還對日本國技相撲的魅力感到迷惘,發出過疑問;但是經過這一階段的調查研究,尤其是今天親臨現場觀看了大半天的相撲比賽——「第83回東日本大學相撲選手榷大會」,對相撲運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發現,相撲其實是看起來相當有美感的一項運動。 首先,相撲運動具有樸素美。先看比賽場地,按照現在體育運動產業的發展水平,什麼先進的設備、闊氣的擺設、漂亮的環境弄不出來?但是,這相撲運動不受影響,就是十平方米左右面積、二三尺高的一方泥土墩子,上邊用稻草繩嵌出一個圓圈,土面上撒些沙子,比賽就可以開始了。比賽一激烈,運動員難免會把沙面弄亂,那就拿把笤帚來掃一掃。千萬不要以為這條帚有什麼不同凡響之處,就是一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笤帚,窮鄉僻壤都很容易見到的笤帚。比賽嘛,運動員總須出力流汗,因而就難免口渴,相撲比賽這個時候也決不像其他比賽那樣,組織者准備了什麼名牌飲料礦泉水之類,而是就在場地一角放一隻農村人用的木桶,里邊盛滿了生水,誰渴了就自己去拿小木勺子舀起來喝兩口。再看運動員,也不是買不起YN的帽子、Adidas的衣服、Nike的鞋子,可是,一條寬寬的帶子在腰上和襠上一圍一紮了事,科頭赤足,就上了陣。唯一的講究就是把頭發梳得油亮油亮的,並且把頭頂的一小綹紮起來,如此而已。這還只是職業選手才有的享受,業余的根本什麼發型講究也沒有,首如飛蓬、禿瓢鋥亮都沒有關系。現在東京修了闊氣的國技館來進行相撲比賽,但房子實際上是給觀眾修的,比賽本身並不需要這些,運動員也享受不到什麼,對這項運動和參賽選手來說,在國技館里比賽和在農村田頭比賽沒有什麼區別。奢侈花哨已經成為時尚的體育界,相撲大約是最為朴實無華的比賽了。如果將來講究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高爾夫之類運動就首當其沖,而相撲運動則可以樹立為楷模。 其次,相撲運動具有古典美。古典美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肥胖美。日本曾經決意「脫亞入歐」,但是,這一點上東西方並無二致。以古希臘為代表的西方審美里,肥胖是美,這只要看一下那個時代的人物繪畫和雕塑就一目瞭然了;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典審美里,高大肥碩就是美,《詩經》里贊頌的美女就是「碩人」。在中國,不要說人了,就是評價一隻羊,也是肥大為美的,「羊大為美」,「美」字就是羊、大兩個字合起來的。揆之東西方審美標准,相撲運動員都深得肥大三昧。據說最肥大的選手有達到三百四十多公斤的。不過需要說明一點,古代的人決不像今天的人類這么好吃懶做,他們是要參加體力勞動的,因此,身上的肉雖然比較多,但都不是可以煉出很多大油的懶肉——肥肉。今天的相撲選手身上走起來顫顫巍巍的肉,據說也不是一般的肉,而是很有力量的肉——肌肉。相撲選手與古典美人有此相通之點,大約也是一般人所沒有意料到的吧。 不過,當我提議說人們喜愛看相撲比賽,是不是跟喜歡看大熊貓有相同之處——大熊貓也是動作優雅從容、遲緩不迫的——的時候,卻遭到了好幾位日本女學生的否認。 相撲是一項幽默的運動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這話雖然魯迅筆下的瘋子也曾說過,但是假如我們不一味地因人廢言的話,不得不承認,他確實說得有道理。 我的感慨來自觀看日本的相撲運動。來東京不久,我曾經寫過一篇小文章,認為體育比賽通常都起源於實際生活里有用的事情,而相撲運動我看不出有什麼實用性。字里行間,疑惑之餘,頗有不屑的意味。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我的觀點需要修訂:我現在發現,相撲是一項很具有幽默感的比賽。 體育比賽可以大別為三類:鬥智、斗勇、鬥狠。國際象棋、圍棋、中國象棋、橋牌、升級、拖拉機之類的棋牌比賽,勾心鬥角,屬於動腦子的游戲,可以說是鬥智。從老高的地方腦袋朝下往水裡跳,在粗細不等的木頭鐵桿上翻跟頭轉圈,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駕駛摩托、汽車之類速度飛快的東西你追我趕,險象環生,跳水、體操、賽車之類顯然是勇敢者的游戲,可謂斗勇。握著大拳頭朝對方臉上身上沒命地擊打,拿腳丫子向別人身上猛踢猛踹,或者乾脆就拿起一些堅硬銳利的傢伙沖人扎挑砍刺,招招歹毒,拳擊、武術之類的比賽顯然屬於鬥狠。按照這樣的分法,日本的相撲就無所歸屬。 你看,整天就琢磨著算計別人,是費腦又耗費神的,咀嚼進去的卡路里都轉化成了損人利己的招數,因此,鬥智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猴瘦。相撲選手與此截然不同,到了關鍵時候,使勁向前一撲,不是把對手撲出圈子,就是自己被撲出圈子,快的幾秒鍾就解決問題,不需要動多少心眼,也根本來不及動什麼心眼。因為不用琢磨算計,所以相撲運動員個個都吃得飽睡得香,心寬體胖。跳水的、開車的,那些斗勇的運動員,沒有一個不是膽子大得可以搶銀行、手腳快得足以讓訓練有素的警察瞠乎其後、確保自己安全地絕塵而去的。而相撲運動員則不然,不用懸在空中還要不消停,不必閃轉騰挪玩花樣,也無須沒命地往前飛奔,爭先恐後,他們完全可以從容不迫,鴨步而行,任由著身上的肉做水波浪式的運動。搞拳擊、武術運動,講究的是迅速、准確、有力,目的無非是求一個「你傷我安」、「你死我活」。相撲運動完全不是那樣,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將對方撲出圈外或者撲倒在地,連讓對手受一點皮毛之傷的想法都不必有。頂多是,因為用力過猛,把對手推了個仰面朝天,或者嘴啃沙土。反正相撲運動員都有足夠厚度和彈性的皮肉,是不容易受到什麼損傷的。總之,相撲運動跟鬥智、斗勇、鬥狠三樣一樣也不沾邊。 看了許多場電視直播和大半天現場的相撲比賽,我覺得相撲其實是充滿幽默的運動。身體碩大成那個樣子,而且不分四季,渾身裸露面積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成心讓人忍俊不禁。一位同事看了半天比賽後就十分滿意地說:「今天看到的胖子,比以前幾十年裡看到的胖子全部加起來還要多!」比賽開始,兩具碩大的身體突然相撞,「噼啪」有聲,讓人覺得好玩;其中一人站立不穩,一個趔趄出了稻草繩圍成的圈子,讓你覺得有趣;短暫相持後,兩具龐大的身體一先一後轟然倒地,讓人發笑;假如其中一人嘴巴啃了地或者四腳朝了天,全場一陣掌聲,也是善意的。 假如不把他人的比賽輸贏跟自己的情感、榮譽、利益之類的東西聯系在一起,看完相撲比賽,是可以有一副輕松愉快心情的。所以我建議,郁悶人士不妨多看相撲比賽。[摘自拙著《北京東京隨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1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5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8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3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5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