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邪馬台島在哪裡
❶ 日本歷史上最北端的領土在今天的哪裡當時稱之為什麼
你好,日本最北端的領土是現在被俄羅斯占據的北方四島,即國後、擇捉、齒舞、色丹,這四個島也被俄羅斯稱為南千島群島,並被其實際控制。
❷ 中國古籍中有很多關於日本的記載,如邪馬台國,始見於
邪馬台國 ,存在於中國史書的日本小國,很奇怪的,在日本史書及傳說中均未有提及(當然,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名字),它的存在自然成了謎,而它的位置同樣有著諸多爭論,不過目前已經集中在「九州說」及「畿內說」兩種說法,而這兩種說法的理由,即是來自《三國志魏志 倭人傳》,那麼現在讓我們再沿著當時使者的路線,來尋找邪馬台的位置吧
三國時代地圖
原文: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舊百餘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
首先說明帶方郡的位置:帶方郡在今朝鮮靠西南,即圖中1的位置,由此可知倭人在帶方郡東南,大致方位與現在的地理位置相同。在原文中同樣可看到倭人身處島國,漢時朝見者即漢委奴金印的年代
原文:從郡至倭,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
根據原文及朝鮮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判斷使者當時是順著朝鮮半島西海岸坐船向東南前進,到倭國的對岸,如圖中的2的位置,狗邪韓國,就地圖所示應為弁韓,7000餘里是重要參考單位,將結合下文的數據綜合考慮
原文:始度一海,千餘里至對馬國。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所居絕島,方可四百餘里,土地山險,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徑。有千餘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巿糴。
渡過的這個海,可以非常肯定是朝鮮海峽,照原文的長度為千餘里,而現在朝鮮海峽的距離約為50公里,那是不是當時的20里等於現在的1公里阿,留於下文繼續觀察。所居絕島,說明是孤島,在那個位置只有對馬島,如圖中的3,而國名也叫對馬國,那麼基本能確定到的地方即為對馬島
原文:又南渡一海千餘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國,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方可三百里,多竹木叢林,有三千許家,差有田地,耕田猶不足食,亦南北巿糴。
南渡對馬,那就是壱岐島,如圖中,為什麼不是下對馬島呢,我們下面會分解
為什麼南渡一海後不是下對馬島
對馬島分上下2島,對馬與壱岐的海峽稱為對馬海峽,那麼我們來看幾個具體數字吧,前文所述朝鮮海峽現在約為50公里,在文中表示為千餘里,而對馬海峽是46。3公里,在文中同樣表示為千餘里,很接近吧。那現在看看對馬島上下2島的距離是多少呢?1公里左右,與原文不符,所以我們認為南渡後應該是壱岐島
可能細心的朋友發現,原文中表述對馬島為400里見方,而我們說的壱岐島是300里見方,面積差距與現在比較太大,而上下對馬的大小比例差不多是4:3,所以支持下對馬說。
可能整個對馬島和壱岐相比是有大小差距,但看圖大家就能明白,下對馬島和壱岐的比例也差不多是4:3,所以原文中指的應該是壱岐島,聯系下文還能發現,如果這里指的是下對馬,在下文應該還有2次南渡海,但是下文中1次南渡後就直接陸行了,除非說未經過壱岐島,但是這樣一來,海峽距離就不對了
所以我認為還是壱岐島可能性較大
原文:又渡一海,千餘里至末盧國,有四千餘戶,濱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見前人。好捕魚鰒,水無深淺,皆沈沒取之。
又是南渡千餘里,大家看圖中兩根直線的長度不是差不多阿,不過壱岐到末盧的距離比對馬海峽還短,差不多是42公里的樣子,另,一般認為末盧即是現在的松浦,可能是源自國造本紀中關於末羅國造的描述(注1),因為末羅的讀音與末盧相近,地理位置則幾乎相同。
又是南渡千餘里,大家看圖中兩根直線的長度不是差不多阿,不過壱岐到末盧的距離比對馬海峽還短,差不多是42公里的樣子,另,一般認為末盧即是現在的松浦,可能是源自國造本紀中關於末羅國造的描述(注1),因為末羅的讀音與末盧相近,地理位置則幾乎相同。
大膽的假設
到現在已經拿到3個重要參考數據了
朝鮮海峽 千餘里=50公里
對馬海峽 千餘里=46.3公里
壱岐→末盧 千餘里=42公里左右
那麼我們根據上面3公式大膽估計一下,根據下面地圖上的距離判斷,當時文中的1000里應該大約等於現在的33~40公里,不過古代的測量工具非常不完善,使者應該也是根據船行駛的時間來大致估算距離,並不是太准確,大家湊合往下看吧
上面的是國造本紀九州地圖
原文:東南陸行五百里,到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 渠觚。有千餘戶,世有王,皆統屬女王國,郡使往來常所駐。
東南至奴國百里,官曰兕馬觚,副曰卑奴母離,有二萬餘戶。 東行至不彌國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離,有千餘家。
上文描述了從末盧國開始向東南及東面的三個國家,具體位置下文會討論
原文: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官曰彌彌,副曰彌彌那利,可五萬餘戶。
南至邪馬台國,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陸行一月。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可七萬餘戶。
終於看到邪馬台國了,不過因為原文描述中沒有距離單位,只有水行多少日這種模糊的描述,不用怕,我們一樣可以推斷出邪馬台國位置
原文:自女王國以北,其戶數道里可得略載,其餘旁國遠絕,不可得詳。
次有斯馬國,次有已百支國,次有伊邪國,次有都支國,次有彌奴國,次有好古都國,次有不呼國,次有姐奴國,次有對蘇國,次有蘇奴國,次有呼邑國,次有華奴蘇奴國,次有鬼國,次有為吾國,次有鬼奴國,次有邪馬國,次有躬臣國,次有巴利國,次有支惟國,次有烏奴國,次有奴國,此女王境界所盡。其南有狗奴國,男子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屬女王。自郡至女王國萬二千餘里。
上面的一系列國名對我們關系都不大,只有加粗的」自郡至女王國萬二千餘里」一句是重要的參考數據
下圖:今 北九州地圖
資料整理
我們先主要看看手頭有的數據:
原文:帶方郡→狗邪韓國 7000餘里
狗邪韓國→對馬國 1000餘里
對馬國→過翰海到一大國 1000餘里
大國→末盧國 1000餘里
末盧國→伊都國 500里
伊都國→奴國 100里
奴國→不彌國 100里
不彌國→投馬國 水行20日
投馬國→邪馬台國 水行10日,陸行1月
帶方郡→邪馬台國 12000餘里
大膽假設2
這個假設的前提是相信上面所有數據的真實性,否則就沒法討論下去了。
我們首先根據假設1中,假設當時的1000里等於現在的40公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33公里試試下文的公式,不過結果不太令人滿意)
那麼根據現在朝鮮海峽和對馬海峽的距離計算
計算公式:1000/40=古里/今公里
所以:
狗邪韓國→對馬國 1250里
對馬國→過翰海到一大國 1157里
大國→末盧國 1050里
又因為
帶方郡→邪馬台國=12000里
帶方郡→邪馬台國=帶方郡→狗邪韓國→對馬國→過翰海到一大國 →末盧國 →伊都國 →奴國 →不彌國 →投馬國 →邪馬台國
所以:12000里=7000+1050+1157+1250+500+100+100+水行20日+水行10日
水行30日=843里
水行20日=562里
水行10日=281里
即不彌國→投馬國 水行20日=562里
投馬國→邪馬台國 水行10日=281里
當然,其前提是水行速度相對平均,不過這種過於細節的東西限於史料已經無法考慮在內了
在這里,有朋友提出因為方向性的原因,上面的等式(帶方郡→邪馬台國=帶方郡→狗邪韓國→對馬國→過翰海到一大國 →末盧國 →伊都國 →奴國 →不彌國 →投馬國 →邪馬台國)不一定成立,而且認為萬二千里可能是虛指,在這里,我要提出,這個等式肯定是成立的,因為萬二千里是使者過的路程的總和,古代不可能會測兩點間的直線距離,如果有更近的路使者就不會如文中這么走了,所以萬二千里這個數字可以成為等式的一邊,另外關於萬二千里這個數,肯定是虛數,但個人認為不太會是虛指,虛指的話為什麼不說是萬三千里,或者乾脆說數萬里,因為使者對他走的路程也大致有個估計,只不過這個估計也不一定準是了。
現在我們就可以根據地圖上的距離來大致推算邪馬台國位置了,方向性以正向算,即東為正東,東南為正東南,以此類推(由於沒有其他輔助史料只能這么做了)。
首先我們拿現在的日本北九州地圖作參考
參考公式:
地圖距離(單位:厘米)/古里=2.4/1157=0.0020743
末盧國→伊都國 東南1.037厘米
伊都國→奴國 東南0.2074厘米
奴國→不彌國 東0.2074厘米
不彌國→投馬國 南1.1658厘米
投馬國→邪馬台國 南0.5828厘米
根據上文的計算結果,我們看看結果是怎麼樣的,注意可以有兩條線路,個人趨向於藍色那條,畢竟根據全文來看邪馬台國應該偏東
國造本紀的地圖根據上面公式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也看一下
讓我們看下《倭人傳》中其餘還有參考意義的幾句話
東渡女王國東渡海千餘里,復有國,皆倭種。又有侏儒國在其南,人長三四尺,去女王四千餘里。又有裸國、黑齒國復在其東南,船行一年可至。參問倭地,絕在海中洲島之上,或絕或連,周旋可五千餘里。
從周圍國家的位置也許能更確實的估計邪馬台國位置
根據正統九州說的理論,多主張邪馬台國位置在福岡市附近的築後(注2),也就是築志國造附近,不過大家也請注意,根據原文推算出的距離,如何也無法到達那個位置,除非是日本使者誇大倭國大小,但是倭人傳是根據中國使者所述所載,誇大數據可能性不大
看了上圖,說真的筆者原來的估計是邪馬台國是在北九州中部偏東的位置,因為下文還有「東渡海千餘里」,筆者自然向四國島方向想,但是看了剛才推算出的兩張圖,國造本紀的那條紅色路線給了我很大啟發,大家也許已經看出我的「企圖」了,這個位置的東面正好是海,雖然說千餘里有點勉強,但是如果非直線距離就能解釋了
那麼再看看下圖,圈中為邪馬台國位置,2即侏儒國位置,如果在四國島則無法向南拉出4000餘里的直線,所以《倭人傳》的描述壓根沒出九州島
下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四國島絕對無法向南拉出3000餘里的直線,藍線以下(因為原文中沒提到過向北)四國島絕對不可能畫出圖內紅線的長度,而紅線據文中所述只有3000餘里阿,所以《倭人傳》的描述壓根沒出九州島,因為只有九州島才能容納這個距離。
結論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發現,長崎與熊本中間的那個半島根據目前材料很有可能是邪馬台國位置。當然,現在估算邪馬台國位置和拼圖一樣,要完成拼圖,但是拼片不夠,所以上文僅供參考,等有更多考古證據或文字證據後才能做更正確的判斷。另外,個人還是覺得,以《古事記》或是《日本書紀》的神話來考據邪馬台國是非常錯誤的
❸ 邪馬台國的新發現
日本奈良縣櫻井市教育委員會2009年3月20日宣布,近期對位於該市的纏向遺跡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公元3世紀前半期的建築群。這一發現有可能成為探尋作為日本國家起源的「邪馬台國」的新線索。
纏向遺跡被認為是「邪馬台國」在畿內地區最有可能的所在地,此前曾進行過多次發掘。2009年2月開始的此次調查對1978年發掘出的柵欄和建築遺跡及其周邊約400平方米的范圍進行了擴大發掘,結果發現了新的建築和柵欄遺跡。這些建築和柵欄的年代為公元3世紀前半期,正好和《魏志·倭人傳》中卑彌呼所處的時代一致。
已發掘的建築正好排列成一排,被柵欄分隔開來。櫻井市教委稱,這樣的構造在同一時期的考古發現中尚屬首次,這里很可能是「王權中樞設施的一角」。
一些支持畿內說的學者認為,此次發現的建築規模較小,應該是「中樞設施」的附屬設施,今後的發掘令人期待。還有學者注意到建築群的規劃性,認為這可能是卑彌呼為迎接魏國使者而整頓「國家威容」的結果。
但也有支持九州說的學者認為,僅憑少量建築和柵欄遺跡就認為這里是「邪馬台國」還為時尚早,此次發現並不能動搖九州說。
❹ 邪馬台國真的是日本國家的一個朝代了嗎不是別的國家的朝代了嗎
不是的,日本沒有朝代之分,只有時期之分。那隻是對於日本或日本民族的一種稱呼,也就是現在的「大和」(YAMATO)的譯音。
❺ 邪馬台古國是否存在與日本歷史有和關系
「虛幻的邪馬台國」。邪馬台國的問題,還有待作出歷史的定論。關於日本「邪馬台國」的文字記錄,最早出現於中國三國時代魏國的史書,距今約一千七百年前。
1957年,一次自然災害中,盲人文學家宮崎康平發現了一個繩文時代的陶器,出於對故鄉的愛,他決定開始探索「邪馬台國」的遺跡。他的妻子和子,成為他的眼睛,扶持著他一起走遍九州。最終,兩人共同完成了《虛幻的邪馬台國》,這本書很快就成為了當時的暢銷作。1960年代,日本掀起了一場邪馬台國研究熱潮。1967年,夫婦二人憑借該書獲得了第一屆吉川英治文化獎。
影片《虛幻的邪馬台國》(Maboroshi no Yamataikoku)
編劇:宮崎康平 Kôhei Miyazaki....(based on a story) ;
大石靜 Shizuka Ôishi....(screenplay)
導演:堤幸彥 Yukihiko Tsutsumi
主演:吉永小百合 Sayuri Yoshinaga....宮崎和子
竹中直人 Naoto Takenaka....宮崎康平
......
影片類型: 奇幻/ 劇情
最早有關「邪馬台國」的文字記錄,是距今約一千七百年前,中國三國時代魏國的史書。3世紀後半葉,西晉陳壽編寫的《三國志》之《魏書》中有《烏丸鮮卑東夷傳》,有一段兩千多字的關於倭人的文字,這段文字被史學界簡稱為《魏志倭人傳》。那段文字描述了日本歷史上的一個古國——「邪馬台國」,包括邪馬台國的位置、風土人情、事跡,以及該國的女王卑彌呼的故事。但是,歷史學家們仍無法確定這個古國位於現代日本的什麼位置,邪馬台國的問題被稱為邪馬台國之謎。
網路詞條《邪馬台國》:
邪馬台國是《三國志》中《魏志·東夷傳》倭人條(通稱魏志倭人傳)記載的倭女王國名。「邪馬台國」被認為是日本國家的起源。早在《後漢書》中就有關於光武帝劉秀賜予倭國使者金印的記載。在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魏書·倭人傳》中用了約兩千字的篇幅介紹了三國時代倭國的情況。這篇文章里提到了當時在日本有一個很大的女王國叫作「邪馬台國」,下屬30多個小國。統治該國的女王就是「卑彌呼」。
關於邪馬台國的所在地,畿內說與九州說較有力,但因史料限制,尚無定論。
中國語言學家鄭張尚芳認為邪馬台是Yamato(日語大和)的音譯。
邪馬台國與中國三國時代魏朝通好,兩國通過帶方郡頻繁往來。文獻記載,自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後,邪馬台國派到魏戍帶方郡的使節前後達4次,同時獻生口、倭錦、珠、弓矢等。魏國也曾兩次遣使至邪馬台國,賜以金印、紫綬。錦絹、銅鏡、珍珠等。
日本,對邪馬台國的研究始於江戶時代中葉。
詳見:
http://ke..com/view/2046177.htm#2
http://ke..com/view/148346.htm
❻ 日本被哪些國家侵略過
元朝、美國。
1、元朝
鐮倉時代,1232年,北條氏制定了一部武士重要的法規《御成敗式目》,作為武士裁判的准則。幕府通過守護、地頭掌握全國軍、警權;朝廷(院)通過國司掌握全國一般行政權。起初勢均力敵。承久之亂後,鐮倉幕府在京都設置六波羅探題,監視朝廷與公卿,院政有名無實。
但是鐮倉幕府的穩定局面沒有維持多久,在北條家執權時宗(北條時宗)在位的時候,遭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兩次侵略,損失慘重。
2、美國
二戰初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實君立憲制為虛君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日本投降詔書發出的同時,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鈴木貫太郎內閣總辭,授意與皇族東久邇宮稔彥王組閣。
(6)日本的邪馬台島在哪裡擴展閱讀
進攻日本沒有達到侵略的事件:
1853年(嘉永六年)七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1794~1858)將軍,率領四艘軍艦開到江戶灣口,以武力威脅幕府開國。艦隊中的黑色近代鐵甲軍艦,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見到。
培里贈給幕府顯示工業文明的火車機車模型和電報機,而幕府卻只能用力士搬運回贈的大米來展示實力。培里來航令日本人震驚,深切感受到日本與外國的巨大差距。日本人稱這次事件為「黑船來航」。
日本奴隸社會
國家的產生
彌生時代中期,約公元一二世紀之際,日本有一個很大的女王國叫作「邪馬台國」,統治該國的女王就是「卑彌呼」。對於邪馬台國的位置,有的學者認為是在近畿大和(今奈良)地區,另一種說法認為在九州,兩說各有依據。
此時已由中國傳入水稻栽種和使用鐵器,居民種植禾稻、薴麻,養蠶栽桑,緝麻線,制絲錦、縑絹。武器用木弓鐵鏃。在交換上已經是「國國有市」。
社會已有大人、下戶與奴婢、生口之別。大人皆四、五個妻子,是上層統治者,下戶則有二、三個妻子。兩者間的地位與尊卑差別明顯。但下戶並不是奴隸。而奴婢和生口則具有奴隸性質。
位於九州的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並獲賜金印。到了2世紀後半期,各小國內戰頻繁,直至3世紀中葉才出現較大的「大和國」,後經過長期的擴張,並且逐漸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領最初稱為「大王」,後來改稱天皇。
彌生時代中期,日本諸國中的奴國國王曾向漢朝朝貢,並為漢光武帝賜以金印。
❼ 邪馬台國所處的時代名字叫什麼
中國的東漢,日本的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
邪馬台國是《三國志》中《魏志·東夷傳》倭人條記載的倭女王國名。《魏志》記載,2世紀末日本有許多小國分立,邪馬台國是統治這些小國的強大國家。女王卑彌呼統率周圍的奴國和伊都國等許多小國,數次向魏國朝貢。女王死後,統治力量為之動搖,後立同族的台與為王,力圖復興。當時的社會由王、大人、下戶、生口等各種身分構成。王有主管祭祀的女王和負責政治、軍事的男王,共同進行統治,由大人協助。下戶受王和大人的支配。生口是戰俘,相當於奴隸。關於邪馬台國的所在地,大和說與北九州說較有力,但因史料限制,尚無定論。
❽ 約在公元幾世紀末,出現了邪馬台國
公元3世紀,「邪馬台國」卑彌呼女王派使者朝見曹魏。這是這個「邪馬台國」出現在中國史書的最早記錄。雖然它之前就已經存在。
--------------------------------------(以下來源:網路)
「邪馬台國」被認為是日本國家的起源,其記載見於中國史書《三國志》中的《魏志·倭人傳》。書中稱「邪馬台國」在經過大亂後產生了一個名叫卑彌呼的女王,並記載了卑彌呼統治下的「邪馬台國」在公元239至248年間與魏國互派使節的情況。
❾ 玩三國游戲經常看到的邪馬台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事鬼道的卑彌呼
文史君說
卑彌呼的統治並不穩定,她“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可見防衛森嚴,不僅怕下戶們的反抗,還有敵國狗奴國的威脅。絕境中她找到了好辦法,向大陸求救,主動稱臣納貢。當時日本沒有什麼王權、神國思想,跟隨離自己最近的三韓部落的步伐是最明智的。加之,司馬懿平定了遼東之亂,曹魏恢復了在朝鮮半島的勢力,這一恢復必然震動了九州。而且卑彌呼的進貢之路也順暢了,主動稱臣不僅取得主動權,還能借曹魏的勢力壓制國內、國外不安勢力,一舉多得。
卑彌呼的稱臣讓曹魏很高興,卑彌呼獲封“親魏倭王”,成為中國的外臣。外臣的義務是稱臣納貢,中國的義務是保護外臣不受侵害、維護外臣的統治安定。果然不久“倭女王卑彌呼與狗奴國王卑彌弓素不和,遣使詣郡,說相攻擊狀。遣塞曹櫞張政等……為檄告諭之。”與其說張政是告諭他們兩國不要戰爭,不如說曹魏派給了邪馬台國一個軍事顧問。張政還代表天朝立了卑彌呼的女兒壹與為王。可見朝貢的好處。
❿ 邪馬台國的介紹
邪馬台(yé mǎ tái)國是《三國志》中《魏書·東夷傳》倭人條(通稱魏書倭人傳)記載的倭女王國名。「邪馬台國」被認為是日本國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