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蓬萊到日本有多少公里
① 蓬萊到煙台多少公里
全程大約91.1公里。
② 蓬萊的交通
蓬萊東距煙台70公里,南距青島200公里,擁有便利的交通網路。
公路:境內有4條省級公路及206國道、威烏高速等高等級公路。206國道蓬萊至煙台段為雙向八車道旅遊專線,威烏高速與同三、京福等高速相連。
鐵路:即將建成的德(州)—龍(口)—煙(台)鐵路為國家一級鐵路,設計時速160公里,預留時速200公里,初設單線,預留雙線設計,鐵路通過能力為1500萬噸。在蓬萊段設北溝、王李、蓬萊、劉家溝、潮水五個站。
港口:現有港口4處,在建和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3個。擁有蓬萊新港、欒家口港兩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港口,港口年吞吐能力達2200萬噸,並規劃建設10萬噸級泊位2個。已開通連接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及通往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貨運航線。蓬長客港年旅客吞吐量535萬人次,蓬萊至旅順客滾航線年旅客發送量24.9萬人次,車輛5.8萬輛。
航空:東距煙台萊山國際機場70公里。正在建設的煙台新國際機場位於蓬萊市潮水鎮,建成後將與青島、濟南機場一起構成山東三大幹線機場。新機場距蓬萊城區30公里。
③ 徐福是從哪兒出發到日本的
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此後再也沒有返回中國。也有說徐福死於大海中之說。
徐福東渡到了日本,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後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但是也有很多學者對徐福到過日本一說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徐福的船隊無法戰勝海洋上的狂風惡浪。近來,隨著國內學者對當時造船技術和航線的不斷深入研究。在日本民間,徐福被尊稱為農神、蠶桑神、醫葯神便是明證。
④ 蓬萊在山東,為什麼百度百科上說蓬萊仙島在浙江舟山那麼蓬萊到底在哪
山東。
蓬萊位於山東省東北部、煙台市境北部,北臨黃海、渤海。轄區陸域面積1007平方公里,總人口41萬人(2018年)。截止到2018年蓬萊市蓬萊市轄5個街道、6個鎮和1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處省級經濟開發區。
(4)山東蓬萊到日本有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
岱山縣地處浙江北部沿海舟山群島中部,長江、錢塘江口外南端,杭州灣外緣,背靠滬、杭、甬大中城市,介於北緯30.7』-30.38』東經121.31』-123.17』之間。東連公海;東南至黃大洋,連接舟山市普陀區海域;西南至灰鱉洋;南至灌門水道,與定海區海域相交;西至為灰鱉洋的七姊八妹島,與平湖市、慈溪市海域交界;北至川湖列島,與嵊泗縣海域相鄰。
全縣島嶼呈西南-東北走向,以岱山島為中心,諸島嶼呈「X」 型分布。東西長約169.6公里,南北寬約57公里,由404個島嶼組成,其中住人島嶼16個(其中駐鄉鎮政府島嶼5個)。
⑤ 唐朝主要有哪三條對外交往的交通路線,分別到達哪些地區和國家
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北路經今蒙古地區到葉尼塞、鄂畢兩河上游,往西達額爾齊斯河流域以西地區。西路經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門關西行,經今新疆境內有三條路可通中亞、西亞、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西南路經西川到吐蕃,可達尼泊爾和印度;或經南詔、緬甸到印度。往東經河北、遼東可到朝鮮半島。
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條路:一是由登州(山東蓬萊)出發,渡渤海沿遼東半島東岸和朝鮮半島西岸到日本,二是由楚州(江蘇淮安)出淮河口沿山東半島北上,東渡黃海經朝鮮半島到日本;三是由揚州或明州出海,橫渡東海直駛日本。
到南亞諸國的海路,從廣州經越南海岸,在馬來半島南端過馬六甲海峽到蘇門答臘,由此分別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斯里蘭卡和印度。到西亞的海路,主要是從廣州出發,經東南亞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灣沿岸
⑥ 蓬萊仙境的地理位置
蓬萊地處山東半島最北端,瀕臨渤海、黃海,北距遼東半島66海里。東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海岸線長86公里,全市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
蓬萊素有「仙境」之譽,它依山傍海,景色秀麗,獨具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奇觀,被認為是傳說中的「蓬萊、瀛州、方丈」三座仙山之一。「八仙過海」的美麗傳說便源於此,因而它自古便是歷代帝王尋仙訪葯、文人墨客走筆放歌之地。翰墨流傳,為山海增色,遂使蓬萊仙境揚名天下。
國家4A級旅遊景區--蓬萊閣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蓬萊閣虎踞丹崖、雲擁浪托,由蓬萊閣、天後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等6個單體和附屬建築共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
蓬萊水城為我國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軍事港口之一,它氣勢雄偉,與蓬萊閣交相輝映,修有水門、碼頭、炮台等海港和軍事建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橫風情
田橫山位於丹崖山西側,山東半島最北端,亦稱「登州岬」,它與旅順老鐵山燈塔的連線即為黃渤海分界線,因此具有「一冊分二海」的獨特地理位置。田橫山岩石赭紅,山陰受浪濤沖刷,岩破古穿,怪石嶙峋。
田橫山為秦末齊王田橫屯兵處,明清兩代設有炮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於此擊傷日艦,皆存有遺址,現興建了文化公園,跨海索道,棧道等景點,是觀海聽濤,思古撫今的一個好地方。
田橫山文化公園,北臨黃,渤海,東與馳名中外的蓬萊閣緊緊相依。整個園區自然風光優美,以富有文化內涵的雕塑小品使遊客在園內游覽、娛樂、參與,精神得到升華。位於園區中軸線位置的水源處有九州大鼎一尊,它代表神州大地欣欣向榮之意,也寓意著中國五千年文化之博大。左路往上游覽,可經過「孫子兵法」漢簡雕塑,漢簡採用大塊花崗岩,上刻有孫子兵法,布局似小迷宮,遊人穿梭期間,既增加了娛樂性,又可體味孫子兵法的精要。
★故里攬勝
戚繼光(1528-1588年),山東登州(今蓬萊)人,明代抗倭名將,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出身將門,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與軍事知識教育。他投身沿海抗倭第一線,轉戰10餘年,監造新武器,創造新陣法,創建了聞名遐邇的戚家軍,掃平了東南沿海的倭寇,他令南倭北虜聞風喪膽。
戚繼光還是歷史上卓有建樹的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家之一,他在戎馬倥惚中寫成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軍事著作,他的詩文《止止堂集》所收詩文,才思敏捷,文筆流暢,留下了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等千古名句。
萬曆十五年十二月七日(1588年1月4日),一代名將,偉大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故里--蓬萊與世長辭。為紀念他,蓬萊人民修建戚繼光故里,其中保存了戚氏牌坊和祠堂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為旌旗表戚氏家族而建。兩坊間距143米,均系四柱三間五樓雲檐多脊花崗岩石雕坊,高9.5米,寬8.3米,進深2.7米。正間上下三坊,鏤雕「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獅子滾綉球」、「魚龍變化」、「麒麟與鳳凰」等圖案,側間各有兩坊,亦分別雕飾花木鳥獸等圖案。
兩座牌坊巍峨挺拔,氣勢雄偉,構圖豐滿,周鏤精細,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國內少見的明代大型石雕珍品。 水師府位於振揚門北側,為中軸對稱二進式仿古建築,座北朝南分布,佔地 322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大門南向,正對振揚門,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四柱斗拱飛檐碑亭,亭內分別立「忠」、「孝」字碑,二字相向。碑高皆三米,碑背分別刻戚繼光生平和戚景通(繼光父)生平。
★海濱度假
蓬萊海岸線長86公里,基岩海岸與沙質岸兼備,山海景色秀麗。蓬萊閣以東長約8公里的海灣沙灘潔灘緩,水清浪小,是理想的休閑度假勝地,現由蓬萊閣沿海濱向東修起了寬闊的海濱觀光大道,大道兩人側建起了海濱公園、海水浴場、八仙石雕、海濱廣場等景點,形成了一條海濱綠化觀光帶,點綴各種刻石小品及雕塑等,風景清爽宜人,供人們游覽休憩、度假。(來源:中國通用旅遊)
★ 八仙渡海口
八仙渡海口 位於海水浴場東側海中,西與蓬萊遙遙相望,是根據八仙過海神話傳說填海造地新建的景區,空中俯視形似丫腰葫蘆。南部外牆設計為游龍起伏脊,龍首位於正門兩側,牆體內側嵌有甲子神、日游神、夜遊神及生肖圖案等漢白玉浮雕70餘方。景區內建有大型八仙過海漢白玉照壁、流軒、挹清軒、八仙祠、三星殿、財神殿、放鶴亭、環形步廊等民族風格古典式建築,布置各種雕塑20餘尊,奉道教神仙100餘尊。 蓬萊閣位於天後宮西北丹崖絕頂,為雙層木結構樓閣建築,建於宋嘉祐六年(1061),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底層長14.8米,進深9.65米,四面迴廊,明柱16根。正門上方懸「蓬萊閣」巨匾,為清代書法家鐵保手跡。室內粉壁上原有歷代遺留的詩文、題字、繪畫,今皆不存,現辟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游覽蓬萊閣攝影資料展覽室」。遊人多在閣前「天下第一樓」碑側,以「蓬萊閣」巨匾為背景合影留念。
蓬萊閣二層長13.5米,進深8.55米,四面迴廊,明柱16支,木柵格扶欄,北、東、西側木屏風,北側開窗,供遊人憑欄觀海。 位於蓬萊市海濱公園中部南側,坐南面北,設計為民族古典式風格。主體建築為二層木石結構樓閣,木質窗欞,南北兩側各有20米明廊,一層正中為門廳,二層置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塑像各一尊,均面向大海。景區內景緻秀麗,氣氛幽雅恬靜。它面南背北,樓體及內園設計為民族古典式風格。主體是二層木石結構樓閣,木質窗欞,各有20米明廊圍於南北兩側,門廳在一層正中,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塑像各一尊置於二層,均面向大海。東、西、南三面圍牆,漢白玉質地內壁,鐫佛、道、儒肖像浮雕309尊。漢白玉蓮台上端坐四面觀音漢白玉石四面觀音漢白玉石雕像在園內正中,高8米,滴水觀音、平安觀音、如意觀音、送子觀音分別在南北東西四面。蓮台四周為荷池,四面有汴橋,甬道可通蓮台。園內四周植垂柳、斑竹及各色花卉,間以小型雕塑,景緻秀麗,氣氛幽雅恬靜
相傳正月十六是天後-海神娘娘的生辰,蓬萊人有正月十六趕廟會的習俗。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往蓬萊閣天後宮,進香膜拜、求簽許願、捐香火錢。各地農民組織戲班、秧歌隊到蓬萊閣戲樓、廣場上表演,屆時蓬萊閣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望海樓原是唐朝時期劉公島上的一處建築,如今看到的這座望海樓是復原景觀。望海樓地勢高曠,周圍遍布曲盤虯蔓的蒼松,登上頂部,東眺大海,一覽無余。眼望周圍群山黛翠,腳下澗底白雲涌動,古樸庄嚴的華嚴寺,隱藏在青松翠竹之中,不由使人飄飄欲仙,大有絕塵之想。在望海樓有幾塊石刻,由於年代久遠,大都模糊不清,在最高處有一塊非常引人注目的石刻,上刻「大觀」兩個大字,筆力遒勁,為楷書,陰刻,字徑110厘米。落款: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歲次辛亥孟夏,知即墨縣事仁和沈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