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日本有多少軍官
① 抗日戰爭日本比較出名的將領有哪些
1、山本五十六:日本海軍大將,死於美軍戰機襲擊。
2、東條英機: 大將 日本關東軍參謀長
3、土肥原賢二 :侵華間諜頭目
4、松井石根 :南京大屠殺元兇
5、梅津美治郎 大將 日本第六任關東軍司令官
6、坂垣征四郎 中將 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日軍第5師團長
7、谷壽夫 中將 日本第6師團長南京大屠殺參與者
8、岡村寧次 大將 侵華日軍總司令
9、阿部歸秀 少將 日本第32旅團長
10、藤田進 中將 日本第3師團長
排名不分先後,想知道更多的搜索日本甲級、乙級戰犯就可以
② 問下:有知道抗戰時期日本的軍官分級么、
日本的軍官分為師團長、旅團長、聯隊長、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
日軍的基本單位是師團,它有多種編制。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
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
團)。
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
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
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
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
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
及其他部隊。
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
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
(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28500人。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
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
四門),總編制為25000人。
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
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
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
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
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建了一批
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
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
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三十六門野
炮與十二門山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同時在做
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在侵華戰爭中,由於作戰消耗,同時日軍感到四聯隊制師團行動不便,又搞出
了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兩種編制。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下轄一個步兵
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
兵炮)。步兵大隊無大隊炮小隊,炮兵聯隊為二十四門山炮或野炮,騎兵聯隊改為
搜索聯隊,其他如輜重、工兵等後勤部隊也大為減少,編制人數為12800人。獨立
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
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
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
的野戰能力。
到了武漢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戰場的擴大與戰爭消耗,日軍越來越多將三單位
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投入了第一線。因此、日軍進行了編制上的調整,將三單位
制師團的後勤部隊予以補充,使總人數達到了1.5-1.7萬人。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
大隊改為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達6000-7000人。該編制僅限於
一線部隊,守備部隊仍為原編制。另外又開始將四單位制師團改為三單位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
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
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
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
門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
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
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
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
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
(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
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1、給丙
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
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
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
達8000人以上。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
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③ 抗日時期 日軍的軍隊建制及人數
一、小隊 (相當中國的加強排) 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二、中隊 (相當中國的加強連)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步兵中隊(181人)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三、大隊: (相當於中國的團級了)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 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
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
四、聯隊: (相當於當時中國的師或旅級)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聯隊部和直屬各中隊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
三個步兵大隊;
五、師團: (相當於中國一個軍)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
④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中國死了多少軍官和士兵
有很多種說法。
中國大陸官方的說法是在中國有55萬日本軍人陣亡。
日本方面的說法是20萬日軍陣亡。
台灣方面的說法是大約有100萬日軍陣亡。
美國官方的調查,大約是70萬陣亡。
首先大陸 , 大陸的說法本身就很不成熟,建國初期,文獻大量南移,日軍官方名冊也遞交的是南京國民政府,所以我認為大陸的說法只是一種估算。
日本官方 , 日本的說法就更可笑,日本向來是不願多說自己的傷亡數。在太平洋戰場,麥克阿瑟將軍就嘲笑日軍說:「我現在命令已經全部被日軍擊沉的美國第七艦隊,在海底向東京全速撤退。」
再說這么點陣亡的數量和靖國神社裡的牌位數都不成比例。按照日本向來的作風,此說法極端不可信。
台灣的說法,也有欠妥之處,台灣由於撤台太快,根本來不及調查,而且日軍為了掩蓋戰爭罪行,在名冊中將大量日軍人員平民化修改。所以台灣的名冊也不可信,最主要的是如果基本按照二戰1:3的戰損比例。那麼日軍全軍都已經覆沒掉了。
美國官方的說法是比較真實可信的,在整個時期美國都有介入國共日三方,獲取的情報和資料也是最全面的,並最有時間進行調查,而且按照美國的一貫情況,美國的資料都是比較真實可信嚴謹認真的。70萬陣亡的數量也基本符合傷亡比。
總之,我推薦樓主相信第三方調查的結果。
我也比較贊同,日軍在中國陣亡70萬的數據。
⑤ 抗日時期日軍的編制
日軍的基本單位是師團,它有多種編制。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28500人。
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編制為25000人。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在侵華戰爭中,由於作戰消耗,同時日軍感到四聯隊制師團行動不便,又搞出了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兩種編制。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下轄一個步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步兵大隊無大隊炮小隊,炮兵聯隊為二十四門山炮或野炮,騎兵聯隊改為搜索聯隊,其他如輜重、工兵等後勤部隊也大為減少,編制人數為12800人。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
到了武漢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戰場的擴大與戰爭消耗,日軍越來越多將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投入了第一線。因此、日軍進行了編制上的調整,將三單位制師團的後勤部隊予以補充,使總人數達到了1.5-1.7萬人。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達6000-7000人。該編制僅限於一線部隊,守備部隊仍為原編制。另外又開始將四單位制師團改為三單位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達8000人以上。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以上就是抗戰時期日軍編制的全部情況了。(鐵血軍事 鐵血歷史論壇 )
⑥ 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軍隊的編制
1.班:
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斗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
2.小隊:
日軍的一個小隊有前述編制的三個班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班。共54人。
3.中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4.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連部和3個機槍排,1個彈葯排),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排(1個10人的排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連(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排,兩個31人的炮排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連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排,這種情況下,彈葯排要擴充為39人。
5.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1個觀察班,一個31人的彈葯排,三個31人的炮排(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葯排,3個33人的炮排(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排(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排(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6.師團: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卡車大隊由2到3個中隊組成,每中隊最多有50輛載重1.5噸的卡車,許多師團都缺少卡車,一些根本就沒有。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步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2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23支、重機槍2挺。
騎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4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19支、輕機槍2挺,1個重機槍中隊,下屬2個小隊,有重機槍4挺。另附1945年日軍騎兵第4旅團編制:旅團部,本部15人、衛兵中隊80人、通訊班30人、機要人員20人,共計145人。
軍銜
按照從小到大依次為:新兵,一等兵,二等兵(以上為兵,我軍只有列兵和上等兵),伍長,軍曹,曹長(以上為軍士,分別相當於我軍99年以前的下士,中士和上士),士官生(此為軍校實習學員肩章,不是軍銜),特務曹長(相當畢業而未授銜的學員,也就是外軍的准尉),少尉,中尉,大尉(以上為尉官.分別相當於我軍的少尉,中尉,上尉),少佐,中佐,大佐(以上為佐官,分別相當我軍的少校中校和上校),少將,中將,大將(以上為將官,分別相當於我軍的少將,中將和上將),元帥(不是實際軍銜,日軍沒有元帥這一級正式軍銜,元帥是天皇授予資深而又戰功卓著的大將的榮譽稱號,正式稱謂"陸軍/海軍大將某某元帥"。有點象"軍事參議官",但是更稀有。).
⑦ 抗日時期日本的一個小隊、中隊、大隊分別是多少人
1、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隊長軍銜是少尉或者中尉。
日軍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2、日軍的一個標準的步兵中隊是180人,隊長軍銜一般為大尉。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3、大隊日軍一個標準的大隊人數是1100人,大隊長的標准軍銜是大佐。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葯小隊)。
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中隊只有8 挺);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
在這些少量的炮中隊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炮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炮的小隊,這種情況下,彈葯小隊要擴充為39人。
(7)抗日時期日本有多少軍官擴展閱讀
1840年日本從中國鴉片戰爭失利中得到教訓,看到了改良「兵制與兵器」的重要性。1853年6月,美國軍艦炮擊鹿兒島。第二年,英、美、法、荷聯合艦隊又向下關轟擊。
日本蒙受恥辱,決心急起直追,效法歐美,改良兵制。當時日本還處於幕府時期。幕府決定仿照西洋軍隊,組織洋式兵隊3個大隊,包括步、騎、炮兵共計13625人,"井模仿西洋兵制,規定陸海軍將校的階級"。這是日本歷史上最早設立的西歐式軍銜制度。
明治維新以後,天皇根據兵庫縣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議,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分為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大元帥為最高統帥銜,授予天皇。當時的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為陸海軍之統帥,全權定陸海軍之編制及常備兵額,並宣戰講和及宣告戒嚴,凡有重要之軍事,皆親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決定廢監軍部,改設元帥府為最高的軍事咨詢機關。元帥府配備元帥若幹人,由日本天皇就陸海軍大將中選任,頒賜元帥封號,擔任軍事顧問及檢閱陸海軍等任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時止,日本共授元帥31人,其中,陸軍17人,海軍13人。
⑧ 在抗日時期,日本指揮官的大小排列,從小到大排列。 比如:少佐,中佐,大佐……
日軍新舊軍銜制比較
1840年,日本從中國鴉片戰爭失利中得到教訓,看到了改良"兵制與兵器"的重要性。
1853年6月,美國軍艦炮擊鹿兒島。第二年,英、美、法、荷聯合艦隊又向下關轟擊。日本蒙受恥辱,決心急起直追,效法歐美,改良兵制。當時日本還處於幕府時期。幕府決定仿照西洋軍隊,組織洋式兵隊3個大隊,包括步、騎、炮兵共計13625人,"井模仿西洋兵制,規定陸海軍將校的階級"。這是日本歷史上最早設立的西歐式軍銜制度。
舊日軍軍銜等級
明治維新以後,天皇根據兵庫縣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議,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分為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
大元帥為最高統帥銜,授予天皇。當時的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為陸海軍之統帥",全權"定陸海軍之編制及常備兵額,並宣戰講和及宣告戒嚴,凡有重要之軍事,皆親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決定廢監軍部,改設元帥府為最高的軍事咨詢機關。元帥府配備元帥若幹人,"由日本天皇就陸海軍大將中選任,頒賜元帥封號,擔任軍事顧問及檢閱陸海軍等任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時止,日本共授元帥31人,其中,陸軍17人,海軍13人。
舊日本陸軍軍銜分為將宮、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計6等16級。佐官相當於校官,准士官相當於准尉,下士官相當於軍士。
按照日本的稱謂,16級次序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據1906年頒布的《海軍軍人之名稱及階級表》,日本海軍的軍銜分為將官、上長官(校官)、士官(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軍士)和卒,計6等18級。下士官以上的等級與陸軍相同,兵的等級比陸軍多兩級,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水兵。
新日軍軍銜等級
1950年,日本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重建的日軍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幹部軍銜包括將、佐、尉官3等。將官分為將一、將二、將補。將一相當於上將,將二相當於中將,將補相當於少將。佐官稱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稱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稱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長(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
新日軍1970年增設了准尉,1980年又增設了曹長(即軍士長)。
目前,日軍官兵的軍銜共有6等18級。
日軍上將是最高軍銜,授予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陸、海、空三軍參謀長;陸軍各軍長、海軍艦隊司令、空軍航空方面隊司令為中將;陸軍師長、海軍隊群司令、空軍戰斗航空團團長為少將;陸軍師參謀長、團長,海軍艦長、空軍戰斗航空團副團長等為上校;陸軍副團長、海軍副艦長、空軍飛行隊長為中校;陸車宮長為少校;陸軍連長、海軍分隊長、空軍中隊長等為上尉;陸軍排長、海軍分隊長、空軍小隊長為中尉和少校。
⑨ 抗日戰爭時日本有哪些高級軍官
1、冢田攻(1886—1942),日本茨城縣人,日本陸軍大將。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9期、日本陸軍大學第26期。日本陸軍第11軍司令官。
1942年12月18日乘飛機由南京飛往漢口途中被國民黨第48軍138師412團3營9連的高炮直接擊中斃命,成為抗日戰爭期間被中國軍隊擊斃軍銜最高的日本陸軍將領。
2、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侵華日軍戰犯,百團大戰後調任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盪。抗日戰爭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昭和軍閥的三羽烏的第三位。
3、筱冢義男(しのづか よしお,1884年9月15日— 1945年9月17日),日本陸軍中將。在山西一帶指揮日本第1軍與中央軍、晉綏軍、八路軍多次交手,傷亡慘重。1945年9月17日自殺身亡。
⑩ 抗戰中日軍一個軍有多少人,抗戰時期日軍編制
二戰日本常用的是師團編制沒有軍,師團一共分四級。1.甲種師團(挽馬師團),下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兵、騎兵、炮兵、鎦重聯隊各一,共8個聯隊,加上師團部、旅團部共約28000人。2.乙種師團(馱馬師團),編制上騎兵只有一個大隊其餘和甲種師團一樣共24400人。3.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下轄3個步兵聯隊,工兵、炮兵聯隊各一,總共5個聯隊,總共約15000人。4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下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者中隊編制,總數約11000人。ps:從人數上可以把日本的師團理解為軍,旅團=旅,聯隊=團,大隊=營,中隊=連,小隊=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