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二戰日本為什麼要進攻

二戰日本為什麼要進攻

發布時間: 2022-05-02 14:46:59

⑴ 二戰時日本為何要進攻美國

是這樣的,二戰日本打美國不是心血來潮之舉

早在1904年日俄戰爭以後,日本海軍就將美國海軍視為假想敵,為自己制定了稱霸太平洋的戰略。這引起了美國海軍的關注
此後,日美摩擦不斷,但美國當時奉行孤立主義,矛盾暫時不突出

1939年,歐戰爆發後,日本和德國的關系進一步密切。當時日本當時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不能自拔,日本軍部也曾經有了從中國撤軍,確保華北和滿蒙利益的考慮,當時美國也默許了這一條

可看到希特勒的節節勝利之後,日本軍部的狂熱分子又開始囂張了,認為南洋地區(傳統的歐洲列強殖民地)已經變成了熟透的桃子,日本唾手可得
結果日本就進入了法國在越南的殖民地(印度支那入駐事件)

這激發了美國的警惕,美國開始對日進行鋼鐵和石油禁運

日本缺乏資源,海軍當時提出,如果禁運進行1年,日本海軍將無法與美國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最終決定了南下的政策,而南下奪取歐洲的殖民地必然會遇到美國的抵抗,為此,日本決定效仿昔日日俄戰爭的狀況,先打垮美國艦隊,然後佔領東南亞殖民地,最後和美國講和

最終就對美國開戰了

⑵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原因如下:

第一點,在40年代初,日軍進攻我國的腳步已經被迫放緩,中國戰場其實已經呈現僵持局面。為了擴大戰果,日本必須獲得豐富的戰爭資源,但是當時的美國切斷了日本的石油來源。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資源貧瘠的國家,所以本國根本沒有足夠的石油儲備。

為了獲得戰爭所需的石油,日本計劃進攻石油資源較豐富的東南亞國家。但是當時的東南亞是歐美的勢力范圍,要佔領東南亞,則勢必要和歐美開戰。

第二點,日本其實也明白美國不是一個好招惹的對象,但是開戰必不可免。所以日本決定以珍珠港為開端。企圖通過偷襲珍珠港,給美軍以重創,哪怕不能殲滅美國海軍的有生力量,最起碼也可以暫時拖住美軍的腳步,為自己贏得戰爭優勢。

當時,珍珠港是美國海軍最為重要的基地之一,港內停泊著航母以及戰列艦等大型艦艇,如果能將這些戰艦全部擊沉,那麼美軍可能真的就沒有和日本扳手腕的能力了。要知道日本當時的海軍實力其實是不弱的,而且海軍在之前的戰爭中,基本沒有參與,所以建制保存的還算完整。

(2)二戰日本為什麼要進攻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這場戰役是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由於日本未能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它只有一個小的軍事作用。但即使日本擊沉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從長遠角度上來看它還是不能幫助日本。

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此後盟軍的勝利和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對珍珠港的襲擊標志著航空母艦和潛艇,以及艦載機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

大型戰列艦決戰的時代過去了,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戰王牌,海軍航空兵作為新的決定性力量登上海戰舞台。但世界海軍強大的美國對於「航空制勝 」這一點一直到後來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後才明白過來。

日本偷襲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1941年12月8日,美國和英國對日本宣戰。美國廣播電台反復廣播:「珍珠港遭到偷襲!」

羅斯福總統大聲疾呼:「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接著,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中華民國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多以後,於12月9日對日宣戰。12月21日,德、意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范圍更加擴大了。

⑶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要發動對美國的戰爭

其實從19世紀末期,美國就已超越英國成為了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石油,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日本野心很大,他們實施南方作戰的終極目標就是荷屬東印度,因為那裡有他們垂誕三尺、夢寐以求的石油。

在戰斗時期日本每年對於石油的需求量是480萬噸,而日本只有800萬噸石油的儲量,所以日本要是能夠佔領荷屬東印度就能解決石油的問題。

當時日本燃油的80%依賴於最大的潛在敵人美國,高級燃油如航空汽油,依賴程度超過了90%。日本為了自給自足,去奪取荷屬東印度的石油,又勢必導致與美國發動戰爭,所以日本舉棋不定。

石油等戰略物資更是依賴美國。據美國國務院估計,當時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軍需物資有54%依賴從美國的進口。而美國在1939年突然終止《美日商約》則使日本感到美國對日本的安全的威脅。而東南亞許多地方擁有豐富的能源。

當時日本每年大約需要500萬噸石油,但自給率不足10%,而荷屬東印度年產石油高達800萬噸。

因此,佔領東南亞地區可以有效保障日本對外軍事戰略所需要的能源。一位美國學者也指出:"日本想利用英國在歐洲的失敗控制它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這是一個擁有驚人資源的地區,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將中國的漫長戰爭進行到滿意的結局。"

最終日軍還是決定鋌而走險得罪美國多去荷屬東印度的石油,所以導致抗日戰爭提前結束,中國免了許多無妄之災。

⑷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眾所周知,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是二戰的轉折點,從此不可一世,橫掃千軍的德日帝國日漸衰落,反法西斯力量的再次團結,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那麼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原因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為什麼要冒死去打美國?難道真的是大家說的戰爭發展的結果嗎?小編這里有話說!

日本佔領中國大片領土以後,野心日益膨脹,向太平洋進軍擴張的趨勢變得愈加的明顯,而日本的擴張挑戰了英美在太平洋的利益,日本和美國的矛盾加深,兩國的戰爭火種就此埋下.這還不是關鍵

其實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直接原因是美國在1941年開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和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存款,日本遭遇到嚴重的能源危機,日本資源相當的貧乏,根本無法補充巨大的戰爭消耗,當時日本的石油儲備只能用半年的時間,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迅速的打下東南亞,奪取東南亞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供戰爭的需求.

二戰中被日本侵略的國家有很多、中國、朝鮮、南面有越南、菲律賓、緬甸、柬埔寨、寮國、汶萊等等,日本要想贏得戰爭,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軍隊,有句話說的好,外行談裝備,內行看後勤,眾所周知日本是個島國,所有戰略物資要從日本運到東南亞地區,就離不開海航,而恰恰當時美國做的就是掐日本咽喉,封鎖日本,日本在東南亞幾百萬兵力後勤保障沒有了,怎麼打?

其實當時日本的高層已經看到日本會敗了,只是時間問題,與其讓士兵餓死,還不如奮起一搏,一旦成功了就還有喘息的機會,失敗了頂多是多了一個對手,反正輸已經是遲早的事,所以日本不惜拚命一搏,企圖贏得短暫的喘息。

所以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向美國開了第一槍,太平洋戰爭從此爆發,350餘架日本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穿甲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美軍毫無防備,他們在爆炸的巨響中醒來,倉促進行自衛。整場先發制人的襲擊在90分鍾內結束,彼時,日本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這是對美國一個巨大的震駭。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他隨後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幾日之內,納粹德國與義大利向美國宣戰,而美國也迅即予以了宣戰回應。

這里注意,美國總統演講的題目是「國恥」,而不是痛恨反擊之類的,為什麼?

因為惡心!

如果美國讓德國打了,美國不會覺得丟人,別人也不會笑話,畢竟德國的實力在那擺著,你們都打不過,他打我一下我也能接受,但是德國打我就算了,你日本也敢來打我?你算個什麼東西竟然敢打我?惡心和丟人這是美國人的第一個反應。

如果把當時世界各國比作成動物的話,首先美國是沉睡的老虎,德國是獅子,蘇聯是大象,英國是豹,法國是狼,中國是幼年的雄鷹,而日本呢?日本就是一條瘋狗,到處亂咬的瘋狗,當時世界經濟的中心在歐洲,所以歐洲的軍事裝備要比亞洲好的太多,而日本這條瘋狗放在亞洲能算是強國,但要把他放在歐洲,不用別人出手,單單一個捷克就能完爆日本,捷克當時有歐洲第二大兵工廠,捷克的裝備在世界都是一流水準,我們平時看的戰爭片動不動就說清一色的捷克造,這里說的就是這個兵工廠,當時的軍隊是以裝備捷克武器為榮的。

反觀日本,38大蓋是最常見的,這槍放在亞洲是搶手貨,要是放在歐洲,歐洲人寧可用燒火棍打仗都不會用他這破玩應。所以可見日本當時的國力如此不堪,但是他瘋了,他咬誰不好竟然敢咬美國。

1941年太平洋爆發前,日本工業產為90億美元,美國是2000多億美元。日本年產鋼580萬噸,年產彈葯可達50萬噸,美國產鋼是3300多萬噸,.

戰爭打的是什麼?是錢!是一個國家的綜合生產總值和生產能力,而日本和美國比,天差地別!

沒錢的就打不過有錢的,這是鐵的定律,而當時日本還在為他的武士道精神和日照大神的子孫繼續買單,但是美國不賣!

而日本不知道,

美國的人口是日本人的兩倍;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9倍;美國的汽車產量是日本的80倍!美國的造船能力是日本的260倍,這還打個錘子?而美國的底特律汽車廠是可以生產坦克的!

美國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近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此外,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遠遠高於歐洲和日本,美國人的生產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方面結合起來,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經基本無潛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事、經濟以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

所以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了,但是在成功的背後日本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日本聯合艦隊一場中途島海戰下來全軍覆沒,日本被美國這頭老虎深深的震驚了,所以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

同年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外相重光葵,日本軍部大本營代表、日本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的最終勝利結束。

為什麼要在「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簽字?因為「密蘇里」號就是在偷襲珍珠港的時候被擊沉的,美國就是要用此羞辱日本,你看~你把老子弄沉了,現在老子又回來了

⑸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要發動侵略戰爭

日本,這個東亞的島國,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關系。從歷史上看,中國對日本是友誼的,在中國強大時,特別是唐宋時期,中國人民和統治者,對日本人民在科學、文化、宗教,軍事、冶金、上層建築、農業、工具、技術等方面的輸出是毫無保留的。
可日本對中國呢?誰都知道,遠在明代,倭寇就屢屢進犯我國沿海,清代,他們又發動了舉世震驚的「甲午戰爭」,國民時期,日本又侵佔我們東北,進而發動「九·一八」事變、「蘆溝橋事變」,此後又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一樁樁一件件令人發指的事實,無不印證出日本這個由大和民族構成的國家的禽獸行徑。
日本為什麼會走上侵略的道路呢?我們可以從日本的發展史上找到答案。
縱觀日本歷史的發展,始終以對外侵略,特別是企圖征服中國,控制東亞為基本戰略。當日本統一後,在力量不足時,動員一些武士和浪人對元、明時期的中國沿海地區燒殺搶奪,無惡不作,中國稱之為倭寇。14世紀,抗倭明將戚繼光,經浴血奮戰,掃平倭寇。
後來豐臣秀吉①曾對織田信長②說:君欲賞臣功,願以朝鮮為請。臣乃用朝鮮之兵,以入於明,庶幾倚君威,席捲明國,合三國為一,是臣宿志也。兩次帥部侵略朝鮮,被中朝兩國人民所打敗。到了18世紀90年代,本多利明的《西域物語》竭力鼓吹入侵堪察加、庫頁島和滿洲。
1803年又獻上《貿易論》,主張以戰爭形式掠奪財富應該成為日本的國策。1823年,左藤信淵內閣制定《宇內混同秘策》,提出要使「世界悉為皇國之郡縣。萬國君主皆為天皇之臣民……凡此先以吞中國始。」這條海蛇的野心何其大也?不但要吞下中國,而且要吞下世界,將所有的人間財富據為己有!「皇大御國乃天地間最初成立之國,為世界各國之根本」,因此,皇國號令世界各國之「天理」是不言而喻的。根據這一「天理」,日本要首先並吞滿洲,繼而將中國全部領土劃入日本版圖,爾後從東南亞進軍印度,合並世界各國。19世紀50年代,吉田松陰曾主張:急修武備,一俟船堅炮足,北割滿洲之地,南取台灣、呂宋諸島。又叫囂:與俄美講和,乘此間隙培養國力,轉而掠取朝鮮、滿洲、中國,「致對俄美貿易中之所失,亦可由略地朝鮮滿洲而取得補償。」
1927年7月25日,田中義一提出了世界歷史上罕見的極其露骨的侵略計劃「滿蒙積極政策」,世稱《田中奏摺》。這個秘密文件的主要內容是闡述侵略中國的方針政策。《田中奏摺》提出日本新大陸政策的總戰略是:「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日本獲取全中國的資源以後,「就可以進而征服印度、南洋諸島、中小亞細亞以至歐洲。」「大和民族在亞洲大陸顯露身手,掌握滿蒙的權利則為首要關鍵。」
《田中奏摺》提出日本「應開拓滿蒙富源,以培養帝國恆久的繁榮。」為此,日本必須千方百計地取得滿蒙的土地商租權、鐵路建築權、礦權、林權、對外貿易、海運、金融權等;日本人自由出入滿蒙;設置日本政治、財政、軍事顧問和教官;大力獎勵朝鮮移民;派遣軍人潛入蒙古,控制舊王公等。為了管理滿蒙的事務,日本政府要設置拓殖省即殖民部。《田中奏摺》認為:「日本除採用『鐵血』政策而外,而能排去東亞的困難」;「將來欲制中國,必以摧毀美國勢力為先決條件,」「不得不與美一戰」;「最近將來,在北滿地方必與赤俄沖突。」因此,日本計劃「以軍事為目的」,迅速修建幾條具有戰略價值的鐵路,把滿蒙與朝鮮連成一體,加強對我國東北的經濟掠奪。
《田中奏摺》提出的侵略步驟是:第一期奪取台灣,第二期奪取朝鮮,第三期奪取滿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國,第五期征服全世界。該奏摺寫道:「第一期征服台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皆已實現。唯第三期征服滿蒙以征服中國全土,……則尚未完成。」奏摺繼而提出侵略中國的具體辦法。後來,日本軍國主義即按此計劃,以「鐵血主義」即武裝侵略的方針,並通過「貿易」、「移民」、「開拓」、「經營鐵路」、「經營廠礦企業」等等一系列侵略形式,不斷擴大和加強其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范圍和勢力。直至30年代發動「九·一八」事變,用武力侵佔了我國東北,製造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繼而,又發動了「七·七事變」,對我國進行全面的武裝侵略戰爭。所有這一切都說明,自「東方會議」以來,田中的罪惡侵華計劃已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動一步一步地變成了現實。
從經濟形勢上分析。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這次危機使美國和歐洲受到極大的沖擊,經濟一下倒退幾十年。日本經濟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1929年到1932年,全球都處在一片凄風苦雨中。中國經濟由於主要是小農經濟,受的影響小一些。而日本則採取了四種辦法應對這次危機,一是日元貶值,二是工資指數下降,三是低利率,四是擴大軍事開支和軍火產業規模。同時日本出於經濟和領土的需要,悍然入侵了中國東三省。
1931至1936年,高度軍國主義化而又被「九·一八」事變大大刺激起領土野心的日本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擴充。日本官方軍事訂貨金額達70億日元,三菱、川崎、浦賀船渠、日產、日氮等十大民營軍需企業利潤平均增長48%。日本稱其為「軍需景氣」。軍事支出在1931—1936年達35%至47%,土木工程和公用事業支出則僅佔8%—15%。但在這表面化的「軍需景氣」背後是飲鴆止渴的危險。雖然軍事工業也能刺激生產,但其產品只能消耗於戰爭(除非搞軍火輸出的支柱產業),既不能還原為資本、轉入社會再生產,也不能提高國民購買力、保存或發展資源。除非發動戰爭,掠奪他國財力、人力和資源。選擇這一條路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日本一直在准備一場全面的戰爭。
與這種情況相對應的是1932年,日本政府首次發行赤字公債,總額3.83億日元,為當年歲入的17.4%。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從1932年的100:50降到1933年的100:25。同年(1932),日本發行軍事國債3.1億日元。至1935年,日本國民收入為145.3億日元,政府中央財政支出為57億日元。與此對應的是年度一般國民收入為166.5日元,東京一般市民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開支是每人每年109.2日元。農村生活水平較之則更加貧困。
這種情況是不能持久的。由於日本的國家戰略就是用軍事實力征服佔領,養著龐大的帝國陸軍和帝國艦隊,以及海陸各屬的空軍,經濟上很難持久。盡管日本逼國民黨政府在華北五省自治上做出了辱失主權的讓步,但是它的目標不僅僅是華北,而是整個中國和亞洲。加上對中國軍事力量的輕視,日本挑起了「蘆溝橋事變」,提出「六月亡華」的狂妄口號,妄圖在三到數個月內,征服中國。

①豐臣秀吉(1536—1598),日本戰國末期武將。初為今川氏家臣的侍從,後為織田信長的家臣。1573年成為近江濱的領主。1585年任關白,後晉升為太政大臣,賜姓豐臣。1590年平定關東和奧羽地方,完成統一日本大業。1592年入侵朝鮮,被李舜臣的龜船艦隊打敗。1597年第二次侵朝,又敗,死於桃山。
②織田信長(1534—1582),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封建領主。生於尾張(今愛知縣)的那古野城,幼名吉法師。1551年繼承父業,數年後成為尾張國的大名領主。1567年制「天下布武」印,展示其統一日本的抱負。1568年擁立足利義昭為室町幕府第15代將軍,掌握實權。1570年6月平定了近江的淺井長政的叛亂後,率兵入京都,假天皇之威,號令群雄。1582年6月2日遭部將明智光秀的突襲而自殺。執政期間,他推行新的大名領主制,採用西方火器改革舊武士軍隊的戰術,使武士離農,為消滅封建割據,加速統一,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開辟了道路。

⑹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要侵略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

日本要侵略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日本國土面積小,想殖民其它國家,想掠奪其它國家的資源,這都是其中的原因,但我覺得主要的還是受到軍國主義的迫害,就象德國法西斯一樣

有幾個原因促使日本偷襲珍珠港
1.日本在1939年國內物資就供不應求,在全國范圍內就實行配給制,在佔領區如中國就實行以戰養戰的政策。資源的短缺逼迫日本要盡快佔領東南亞。而美國則是它的絆腳石。
2.在日本設計的「大東亞共榮圈」中就包括了東南亞,尤其是盛產石油的荷屬東印度,而要想取得這個地方就必須經過美國的菲律賓。
3.在日本北進蘇聯還是南下的問題上,在諾門坎事件及蘇德戰場局勢不明的情況下,日本人還是決定南下。
4.美國對日本實行了戰略物資的禁運,是日本覺的與美國開戰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發制人。
5.日本偷襲珍珠港一方面企圖一次擊垮美太平洋艦隊,另一方面使得美國暫時沒有力量顧及東南亞。就在空襲珍珠港的同時,日本在菲律賓登陸,全面進攻東南亞。
6.日本對自己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很有信心。事實證明確實很成功

⑺ 二戰時期日本攻打美國的原因是什麼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襲擊珍珠港計劃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

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此前日本佔領了滿洲。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海軍開始為這次行動進行嚴格的訓練。

日本在中國、東南亞的戰爭,遭到了美英中荷四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日本無法消滅和佔領美國,他需要通過局部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

(7)二戰日本為什麼要進攻擴展閱讀:

1939年,日本擬定了兩個作戰取向,分別為「南下」「北上」兩個作戰計劃。日本起初看重蘇聯豐富的戰爭資源,擬定了入侵蘇聯,佔領西伯利亞。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計劃,向位於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里的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試探性戰略進攻。雙方動用了數十萬精銳部隊和先進軍事裝備,在雜草叢生、沙丘連綿起伏的荒原上進行了一場長達4個多月激烈的交鋒。日本由於軍事思想和戰術技術落後,遭到了自日俄戰爭以來首次最慘重的失敗。

「北上」吃了敗仗後,進攻蘇聯佔領西伯利亞的夢想化為泡影,就掉頭策劃「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後吞並世界儲備後繼資源。

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滿,為了給日軍一點警戒,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沒有石油,日軍的戰爭機器就無法運轉,艦艇拋錨,等於無法繼續侵略,為了確保正常侵略,掠奪石油,日軍決定冒險一擲。

1941年12月7日,日軍成功實施了珍珠港突襲。

⑻ 為什麼二戰期間日本要進攻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無疑被日本帝國主義者視為進一步侵略擴張的天賜良機。這一輪,他們把目標定在東南亞島國,欲獵取的有英軍佔領下的馬來亞、新加坡,美軍佔領下的菲律賓等。對中國沿海島嶼的侵佔,已為他們提供了奪取東南亞島國的跳板,現在的障礙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日本軍閥已被在中國的得手沖昏了頭,下一個對手竟然選中了美國,但這種瘋狂的念頭又是以軍事經濟背景為依託的。日本的工業很早就立足於進行一場全面戰爭,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擁有比當時的美國更優良的軍事裝備,它的航空母艦以及從艦上起飛的俯沖轟炸機、魚雷轟炸機、戰斗機是當時世界上同類飛機中最先進的。重要的是,日本還有作戰順序的考慮:只要日本進攻菲律賓等地,日美之戰便不可避免;與其如此,不如先一舉擊潰太平洋艦隊,再進攻菲律賓等地。為此,日本帝國海軍總司令山本五十六制定了奇襲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計劃。

⑼ 二戰時期日軍為什麼要攻擊美國

按照日本原本的戰略機會是要先征服中國,再稱霸世界,然而結果是雖然日本佔領了半個中國,但中國的頑強抗爭卻讓日本遠遠看不到戰爭的盡頭,再加上淪陷區中共領導勢力的持續襲擊,日本實質已經陷入戰爭泥沼,只能不斷對中國戰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但擔憂日本實力過強的美國切斷了對日本石油等戰略物資的出口(從日本侵華到珍珠港前期很長時間美國都在對日本出口戰略物資且沒有絲毫限制),而本國資源匱乏的日本轉而把目光投向東南亞,但東南亞一帶是英美的地盤,所以日本希望藉助一場偷襲重創美軍,緊接著佔領東南亞,壓榨東南亞的資源把戰爭打下去。
事實上日本確實重創了美軍,且在美日戰爭前期一直占上風,只不過日本大大低估了美國的戰爭潛力。

⑽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攻擊珍珠港

這要追溯到1923年的日本經濟危機。經歷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無疑已經崛起為世界列強。作為新興世界列強來說,日本極度匱乏的資源和狹小的國內市場,使日本經濟進一步發展缺乏條件。1923年東京大地震引發的經濟危機,讓日本國內局勢動盪不安。大正年間,經濟騰飛期,那種追求民主,追求理想的時代一去不返。

於是獨立於政府之外的軍部勢力抬頭。而國內如大川周明等法西斯主義思想家,用一篇篇軍國主義文章,毒害著日本青少年!而九·一八事變,正是軍部繞開政府,圖謀擴張的開始。基本上,從那以後,是軍部控制內閣,而不是相反!如果有首相敢違背軍部的意志,36年的政變,高橋是清(前首相)就是下場!

滿洲事變的結果是滿洲國的建立。然則得不到國際的承認,並且日本自己被列強孤立。日本徹底的憤怒了:歐美列強可以憑借自己的軍隊任意宰割世界,日本只是取得一小塊實際上早被默認為日本勢力范圍的滿洲,就被列強譴責為侵略。如此不公平的國際體系是日本所不能容忍的。其後日本退出國聯,開始走向進一步的封閉。一掃明治以來崇尚西方的傳統,改而仇視西方,以至西方傳到日本的風尚。

日本對英米等國開戰的意識,就是此種局勢下,一步步形成的。目的就是要奪取西方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此為遠因。

40年,日獨條約簽定,日本加入軸心國集團。作為回報,獨國逼迫傀儡維希法國,割讓印支給日本。於是英米荷聯合對日本全面制裁,其中對日本最致命的,要數石油禁運。

日本此時的石油儲備,只夠其維持1年半!而外國的石油,全控制在英米荷手裡。日本,要麼屈服,重新低頭於英米的世界秩序下;要麼戰爭,建立自己的秩序。終於,軍國主義+仇視西方+對未來末日結局的偏執理解,讓日本,這個本來就充滿著沖動、鐵血的民族徹底瘋了。

於是,對米開戰的呼聲壓住對米談和的冷靜。

作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山本五十六,米國留學生。他清楚的知道,40年的日本,在重工業方面只相當於米國的12分之1。巨大的國力反差,讓他不只一次在和、戰爭論中極力反戰。可惜,戰爭的呼聲占據一切。日本民族在20年的法西斯宣傳中,堅信只有戰爭才有出路。為這個理想,每個日本國民已作好為天皇效忠的准備。

作為軍人的山本,只有在這尷尬的歷史中登場,在為日本這個自殺式的理想努力著。他選擇豪賭,一次集中最大的力量奪取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獲取所需的一切,然後憑借輝煌的勝利和貌似強大的軀體去嚇唬對手,爭取日米談判。一旦失敗,明治以來,日本的一切努力將化為燦爛盛開的櫻花。要麼全贏,要麼輸光——這個就是他,山本。

要迅速奪取南洋,惟有消滅米國強大的太平洋艦隊,保證自己在這一海域絕對的制海權。自倫敦——華盛頓海軍會議以來,日本聯合艦隊一直把頭號假想敵,鎖定在米國身上。而英國突襲塔蘭托的成功,更給山本以靈感。

於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上空想起「托拉、托拉、拖拉」的發報聲!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