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中國為什麼不如日本

中國為什麼不如日本

發布時間: 2022-01-17 15:10:19

1. 為什麼中國的軍工製造能力比不上日本

實話是比不上日本,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就接觸西方事物,清朝是讓人家用大炮把門打開的,落後了大約100多年呢,現階段中國大部分是仿製,自主研發能力還是弱,日本不是不造,而是受二戰條約的影響,不能發展攻擊性武器,要不整不好可以和美國,德國,相比上下,謝謝採納

2. 中國的動漫為啥就是比不上日本呢

我覺得是國漫主要是少年熱血系的,似乎認為小孩子不需要認識愛情什麼的。動漫不在乎集數,而是給人的感動。有些日漫裡面盡是賣肉賣萌有什麼用?上百集的《守護甜心》,僅僅只有11集的《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都給了我很多的感動。喜歡單純的,但中國的家長認為喜歡就會早戀,早戀影響成績,所以排斥關於愛情的動漫。我的漫畫雜志也是偷偷地看。國漫不知疲倦地重復著差不多的內容,利用動畫中那些非日常的游戲武器賺錢。聲優也無法把人物演繹得真實。我看一部日漫,日語版的看得我直哭,而看了中文版的卻沒有了看日語版的感動,這也是國漫的缺陷。我認為動漫是觸碰人心靈的東西,日本的動漫懂得利用人的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部分,而國漫一意孤行,他們並沒有把最真實的友情、親情呈現給大家。我想這是國漫比不上日漫的原因。

3. 中國文具為什麼比不上日本的

日本的文具商為了賺錢,在文具方面很下功夫研究更方便使用,造型更美觀的東西。專門有文具設計家聚集在一些,或者聽取學生的意見,什麼樣的文具好,什麼樣的文具有人氣。這樣來打造市場。所以能夠創造出好的文具來。

4. 為什麼中國動漫和3D不如日本和美國

首先技術上就不如人家。想當初美國在製作鼠小弟的時候,都已經精細到鼠小弟身上的每根毛發上了,現在國內的在外形上都還很僵硬。所以,技術上沒法和國外相比。更何況,日本本來就是個動漫大國,全國上下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熱愛動漫,如果去了解一下日本的漫畫史的話,可以發現,在二戰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動漫可以說是日本人的「精神食糧」。我們所熟悉的鐵臂阿童木甚至當過日本的市長(不記得是市長還是警察局的局長什麼的了?),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不過這也可以看出日本對於漫畫的重視程度了。而在中國,動漫還是比較局限的,還有很多人認為動漫是小孩子的東西,是幼稚的,而且很多堅持認為動漫是孩子看的的家長甚至認為現在國內的動漫還太不「幼稚」了,要求再製作的「純潔」點。這讓人覺得很郁悶啊。不過,現在大多數的80,90後都是伴隨著動漫成長的,對日本,美國等國的動漫都有了很多的接觸。我想對於動漫的認識應該會逐漸改變的。
而且,這兩天國內出版了幾部動漫還是不錯的,如《三國演義》《秦時明月》,雖然《三國》是和日本共同製作的,但還是有所進步。

5. 為什麼中國13億人足球還不如日本和韓國

這個問題十分復雜.涉及到各方面..說中國人不會踢足球.哪不可能......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點:
1. 足協領導.無能...制定不出好管理辦法.
2. 職業足球圈子太小..太亂..金錢化...
3. 球員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創造能力.只會按步就班的踢.我指的是大部分..(自然還是有好一些的球員)
4. 自信心的建立..中國人現在很缺少自信..一輸球就說這說哪...能說出關鍵問題的人...話都說不出來.呵(既然說出來也沒用,人家不採納).
5. 聯賽水平太低...哪也叫足球嗎???還買票看!!
就說到這吧..一提這事我就鬧心...真是一句話說不清啊.改天再議!

6. 中國足球為什麼比不上日本

中國足球比不上日本的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足球的體制原因。中國足球一直都是在中國體育總局和中國足協的負責下進行選拔隊員和訓練的,而中國足協和足球體制需要足球在短時間內出一定的成績來完成任務,一旦任務達不到預期目標就換帥,因此,在不斷地換帥和變換隊員中,足球也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成績,而日本足球體制對國內足球的培養是階梯體制,這樣可以培養出更好的後備隊員。

第二、中國的體育隊員的培養和隊員的功利化。中國不管是足球聯賽還是隊員本身踢球不是為了興趣,大多數的踢球都為了錢,所以在國內足球聯賽中就會出現很多球員和教練參與的賭球風波。

第三、足球隊員的培養不足。雖然在上個世紀末中國派出去一批隊員去巴西留學,但是那批隊員過了以後,就慢慢的沒有後續隊員了,而日本則是持續的和世界強隊進行交流和比賽,以提高自己國內的足球水平。

7. 為什麼日本做手機不如中國

日本國家雖然小,但是人家確實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作為一個發達國家來說,他們國內生產的肯定都是高科技的產品。一般都是重在創新研究一些新東西,就像手機這種東西估計日本人看起上眼而已。所以每次看日劇的時候,老是感覺他們的手機都特別的復古。

而且世界上很多的發達國家都是在研究別的東西,除了美國的蘋果手機比較出名以外,好像就不經常挺別的國家什麼手機特別的有名氣。其實中國這幾年的科技確實挺牛逼了,所以手機也做的是越來越好了,不然的話華為怎麼可能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呢。所以說從一個小手機也可以看出中國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斷的發展著,所以就強壓日本一頭。

雖然日本現在是發達國家,在一些研究領域也是挺有成就的,但是過不了幾年中國就會趕上去也會超越他們的,而且因為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前那個總是被別人欺負的國家了。

8. 中國人為什麼這么多而沒滅掉日本啊

關於蒙古入侵日本 關於十三世紀元帝國兩次入侵日本的慘重失敗,當時從東亞到歐洲的許多史籍都有記載,不過最原始的紀錄來源不外三處:一為元帝國的記載;一為朝鮮的記載;一為日本的記載。這三種記載都有偏頗,相互矛盾處很多,所幸都不是孤證,又有考古發現作旁證,互相比較之後我們不難發現真相。其中朝鮮人的地位接近局外人,跟戰爭沒有太多利害關系,因此他們的記錄更可信些。

蒙古人對日本的進攻起因於日本不肯臣服於蒙古帝國。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稱臣納貢,高麗國王也致書日本人要求他們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輕蔑地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對這樣的冒犯,君臨天下的蒙古大汗當然不能容忍,於是武裝攻日遂不可避免。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次進攻日本時,南宋尚未滅亡,忽必烈僅控制了北方中國,當時元帝國正集結重兵准備南征,用以進攻日本的軍隊並不多,漢人也不是此次侵日的主力。

忽必烈執意要控制日本,除了顯示大可汗的權威外,還有許多更實際的考慮。蒙古大汗雖富甲四海,可因為蒙古貴族對奢侈品的旺盛需求,再加上蒙古人拙於理財,蒙古帝國的財政時常捉襟見肘。忽必烈之前的兩位大可汗貴由和蒙哥都以揮霍無度著稱,他們購買奢侈品主要以貴金屬支付,對部分拖欠的債務甚至以未來的戰利品做抵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激戰四年,這場蒙古人之間的內戰無利可言,自然使蒙古帝國的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而日本在過去數百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銀產地和出口國,這個富裕的島國在急需硬通貨的蒙古貴族眼裡無疑是塊肥肉。

公元1274年,進攻日本的遠征軍由朝鮮揚帆出海,駛往九州島,遠征軍共兩萬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麗人大約各佔一半,還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漢人。遠征軍的統帥為蒙古人忽敦,兩位副統帥為高麗人洪茶丘和漢人劉復亨。元軍航行至博多灣,首先攻佔並蹂躪了對馬島和壹歧島,然後分三處在九州登陸攻入內陸。三路入侵軍隊中,一路為主力,兩路為策應,主力部隊的登陸地點大約在長崎附近。

面對第一次「蒙古來襲」,日本鐮倉幕府調集部分正規軍迎戰,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戰。慘烈的戰斗進行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戰術較為落後,在開始的戰斗中蒙受巨大傷亡,但他們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軍的推進。在相持了幾天後,日本人漸漸適應了蒙古人的戰術,於是開始反擊。主要由武士組成的日本重騎兵隊尤為英勇,他們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著箭雨列陣沖擊敵人,與敵軍貼身近戰,使蒙古人的弓箭優勢失效。劉復亨在激戰中陣亡,元軍折損大半後退回海灘依託回回炮防守。至此元軍傷亡慘重,進展無望,他們的敗局已不可避免,由於箭和給養都即將用盡,元軍無力繼續守住陣地,他們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鮮的路上,元軍的艦隊遭風暴襲擊,遭受了一些損失,不過大部分船隻安全回國。

此次戰役日本史稱「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東亞第一次遇到了裝備訓練和勇氣都不遜於自己的對手。高麗人在戰斗中主要負責近戰,他們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沖擊而損失慘重。故而高麗人對日本軍人的戰鬥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戰刀印象深刻,據說元軍普通士兵的刀劍與日本刀一碰即斷。相對來說,使用弓箭的蒙古人損失小一些,在他們看來,日本人的弓箭雖威力強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

這里再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的戰刀:當時日本的冶煉和刀具製作技術世界一流,日本戰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亞出產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媲美。古代最優良的鋼按性能排列依次為大馬士革鋼(鑄造花紋鋼),日本鋼(暗光花紋鋼),馬來鋼(焊接花紋鋼)。中國最好的鋼(鑌鐵)其實也是一種焊接花紋鋼,不過性能沒有馬來鋼那樣出色,中國最好的刀劍一般由進口的馬來鋼製造。大馬士革鋼為高級合金鋼,冶煉技術復雜,成本高昂,具體製造技術已失傳。在古代,大馬士革鋼刀一般只有貴族才能擁有。最頂級的大馬士革鋼刀為烏茲鋼刀,產於印度,其次為斯切爾彎刀,產於波斯。斯切爾彎刀的做工和裝飾極盡精緻奢華,是蒙古貴族的愛物。相比之下,日本鋼其實並無太大特色,日本戰刀的優良性能主要來自其獨特的後期淬火工藝。大馬士革鋼刀性能固然卓越,但日本刀製造成本低廉,日本的普通民兵都可擁有一把好刀。

平心而論:若論吃苦耐勞,當時的蒙古戰士無人可敵,必要時他們可以靠吃生馬肉,喝馬血維持生命。蒙古人作戰時機動性第一,一般只帶很少的給養,士兵的吃穿問題主要通過掠奪戰爭地區的平民解決。可這次戰爭中蒙古人偏偏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們一直未能突入內地居民區,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們掠奪。因此日本人的戰術可謂十分高明,當然這也需要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做後盾。

第一次侵日戰爭結束後,忽必烈認為日本人已領教了蒙古人的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但日本人很乾脆地將蒙古使者斬首。忽必烈自然不會忍氣吞聲,在統一中國之後,他便著手准備第二次海上入侵。軍隊由中國各地,蒙古和高麗招集至沿海地區接受登陸作戰訓練,遠征軍的糧秣補給也源源不斷從全國各地徵集,同時高麗和中國東南沿海的造船廠也晝夜趕工,製造大小戰艦和運兵船。

如此大規模的遠征准備自然無法保密,日本人嚴密偵視元帝國的動向,對即將到來的第二次「蒙古來襲」做了充足的戰爭准備。此時日本政局穩定,北條時宗對鐮倉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遠勝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夠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擊入侵。幕府在九州徵用民夫於博多灣一帶敵人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區沿海灘構築了一道石牆,用以阻礙蒙古騎兵。當敵人進攻日期臨近時,北條宗盛和北條宗政分別率精銳武士軍開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區布防,北條宗政的鎮西軍後來成為戰斗的主力。同時九州各藩開始動員民兵,日本其他地區的武士也趕來參戰。

公元1281年,元帝國龐大的遠征軍由江浙和朝鮮兩地同時出發。此次出征的軍容十分壯觀,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軍隊約二十萬,其中蒙古人四萬五千,高麗人五萬多,漢人約十萬,其中漢人大半為新附軍(收編的南宋軍),遠征軍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戰的中堅。北方出海的艦隊於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抵達博多灣,在等待南方艦隊期間,蒙古人輕易攻佔了博多灣的幾個島嶼,島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殺,島上的建築物也被盡被毀壞焚毀。六月上旬,南方艦隊抵達,兩支龐大艦隊在九州外海會合,之後元軍開始登陸作戰,登陸地點九龍山距上次戰爭主力部隊登陸的地點不遠。這次遠征軍遇到了更頑強更有效的抵抗,日本軍隊以石牆為掩護,不斷擊退元軍的進攻,還伺機組織反沖鋒。日本人最成功的一次反擊擊潰了高麗軍主力,高麗軍統帥洪茶丘被俘殺,幾名蒙古高級指揮官也相繼陣亡。激烈的戰斗持續了一個多月,遠征軍的損失已超過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牆。到七月下旬,元軍的糧草和箭已基本告罄,此時無論蒙古人還是日本人大概都以為這次戰爭的結局將和上次相同,會以元軍的撤退收場。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颳起了猛烈的颶風,風暴持續四天,元軍南方艦隊的艦船基本被毀,北方艦隊的艦船也損失大半。北方艦隊剩餘的艦船搭載指揮官以及部分蒙古軍和高麗軍逃離戰場駛返高麗。南方軍的指揮官和部分高級官員眼看回天無術,也只得丟下大部隊,乘南方艦隊殘存的幾艘船逃離。此時九龍山的海灘上尚留有近十萬元軍,這些人失去了補給和退路,又無力突破日軍的防線,現在只得等死。三天後,日本人開始反攻,將殘存的元軍驅趕至一處名為八角島的狹窄地區,然後縱兵攻擊。元軍大部被殺,剩餘的兩萬多人作了俘虜。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標准把俘虜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麗人和北方漢人全部被處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漢人)免死後成為部民(賤民)。今天的博多灣還有一座名為「元冠冢」的小山,據說是當年元軍將士的集體墓地。

在這次慘敗中,南方軍只有三名士兵逃脫,他們拼湊了一艘小船,幸運地漂回中國。忽必烈透過這三位倖存者終於知道了戰敗的真相,此次戰爭的副統帥範文虎被斬首,其他官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日本史稱第二次蒙古入侵為「弘安之役」,此次戰爭日本人投入的軍隊論質量和數量都遠勝過「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戰術上沒有絲毫的優勢。按照日本人的說法,蒙古人的戰鬥力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強大,日本武士在各方面都勝過他們,尤其在裝備和戰技方面。日本人裝備的優勢不僅在於戰刀,也在於武士的鐵甲,據說只要距離稍遠,蒙古弓箭就無力穿透武士的盔甲。日本武士完全脫產,自小開始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們的戰技勝過蒙古人毫不奇怪。蒙古人的記載稱日本人擅長單打獨斗,這可以和日本人的說法相印證。日本人對元軍中的漢人評價最低,在他們看來,漢軍貪生怕死,士氣低落,是標準的魚腩部隊。不過漢人打仗不行,做奴隸倒合適,因此日本人最後赦免了部分漢人。

還值得一提的是:在兩次戰爭中的八年間隙期間,日本人似乎改進了他們的弓箭,第二次入侵時,蒙古人發現日本人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已與蒙古強弓不相上下。從保留至今的圖畫看:日本人的長弓與當時最先進的英格蘭長弓有幾分相似,長約一點五米。由於日本人本來就很矮小,畫面上的日本弓箭手好像比他們所持的弓還短。實際上當時日本人的戰術也和英國人相似,都是以重騎兵(武士)為突擊主力,輕步兵和弓手負責保護兩翼和壓制敵人。

關於日本參戰軍隊數量,各方的說法都很模糊。後來的一些中國野史稱第一次戰爭日本投入十多萬軍隊,第二次戰爭則有四五十萬日軍參戰。這種說法毫無根據,也絕不可能。當時的九州總人口不過幾十萬,即便全民動員也不會有十萬兵力,況且並非九州所有地區都派兵參戰。兩百多年後的戰國時期,日本的財富和人口都遠勝過十三世紀,戰國時期幾場著名的大戰,各方投入的總兵力也不過五六萬人。日本的軍隊數量不多,部分原因在於日本人較崇尚精兵。我個人的估計,第一次戰爭日本軍隊約一兩萬,第二次可能是五六萬,反正不大可能超過十萬人。

元帝國對日本兩次入侵的概況就是如此。出於大家不難理解的原因,許多愛國者對蒙古人的失敗深感惋惜,他們總結了不少教訓,認為如果元帝國能避免這些失誤,本可以征服日本,這樣亞洲歷史就要改寫。這些教訓較有道理的有四條:

第一, 不應該由範文虎這樣的庸才做統帥;

第二, 遠征軍應多配備馬匹;

第三, 遠征軍應配屬「回回炮」;

第四,軍隊的規模還不夠大。下面我分別說說這四點。

先說說範文虎,范不過是副統帥,真正的統帥是右丞阿塔海,不過他沒有親臨戰場,實際的統帥是兩位副帥,一為範文虎,一為蒙古人唆都。範文虎只指揮新附軍,其他部隊都由唆都指揮,可以說所有精銳盡由唆都掌握,唆都才是實際上的統帥。但蒙古人沒有海上作戰經驗,因此範文虎有時成為實際的指揮。範文虎和唆都在軍事上的才能確實平庸,但在此次戰爭中他們並沒有犯什麼特別愚蠢的錯誤。颶風來臨之前,範文虎已有所預感,他命令自己能指揮的部分艦只駛入較安全的峽灣躲避,結果總算保留了幾艘完好的船隻供高官們逃命。不過後來追究起責任來,身為漢人的範文虎當然首當其沖被處死,唆都所受的處罰不過降職而已,在某些「愛國者」眼裡範文虎自然成了歷史罪人。

再說說馬匹,遠征軍只配備少量馬匹,主要是基於以下的考慮:渡海登陸作戰時,戰馬所消耗的給養是步兵的五六倍。也就是說:如果給參戰的四萬多蒙古兵都配上戰馬,他們也就不可能有其他輔助部隊了。另外日本人用於阻擋騎兵的石牆大概也是忽必烈拒絕為遠征軍提供更多馬匹的重要原因。在海灘上四萬多蒙古騎兵是否比二十多萬混合步兵更易於突破日本人的石牆呢?我認為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所謂「回回炮」,並非如許多愛國者所想,它其實跟中國關系不大。回回炮的前身是西方的拋石機(catapult),公元前八世紀由亞述人最早使用。之後西亞和歐洲各民族不斷改進,到公元二世紀初的羅馬圖拉真時代,拋石機的機械結構已十分完善,它成為羅馬工程兵的制式裝備。公元九世紀,拜占庭帝國的化學家改進了拋石機的投射物,使拋射後的燃燒效果遠勝從前。拜占庭的敵人穆斯林(回回)在其艦隊吃了幾回大虧之後也開始仿製和使用拋石機,成吉思汗的一位駙馬就是在與花剌子模人作戰時被拋石機的彈丸擊中身亡。蒙古人使用的「回回炮」為巨型拋石機,由俘獲的阿拉伯工匠製造。這種回回炮用艦船運輸十分困難,元軍如果要運載回回炮往日本使用,必然大量減少運送的戰斗兵員。這樣回回炮的作戰效果是否能補償士兵減少的損失,我還不能確定。不過我想:即便回回炮發揮作用,也不能改變戰爭的結局。

事實上,第一次入侵日本時,蒙古艦隊倒裝備了幾具回回炮,原打算用於海戰,可預期的海戰並沒有發生。當元軍退守海灘時,這幾具回回炮也用於轟擊日本人。可回回炮究竟效果如何我並不知道,有野史稱「大敗日軍」,我覺得這說法不大可信。從後來忽必烈拒絕為遠征軍配備回回炮來看,其實戰效果不會太顯著。

如果元帝國往日本投入更多的軍隊,比如說三四十萬,元軍確有可能突破石牆,攻入九州內地。但想要進一步征服日本,我認為不可能。大家恐怕忘了一條基本的常識:小國面對強國的威脅想保持獨立,它不必擊敗強國,只需讓強國意識到侵略自己得不償失即可。而這一點,日本早就做到了。就算蒙古人能攻入九州,日本人也不會向侵略者屈服,他們會堅壁清野,不斷襲擾。這樣入侵的大軍會和美洲革命期間的英軍一樣,所有的人員,武器和糧秣的補充都得依賴漫長脆弱的海路運輸。即便以中國之大,也無力長期承擔這樣的戰爭,元軍最終的結局只會是退出日本。

事實上,忽必烈確實准備第三次更大規模地入侵日本,他命令阿塔海負責征日准備,阿塔海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製造更多的艦船,召集更多的部隊,徵集更多的兵甲給養。然而,在准備了幾年後,元軍在安南(越南)和占城等地的失敗終於使忽必烈意識到進攻日本不可能有任何好處。忽必烈最終降旨宣布:為了體恤民力,征日准備一律停止,士兵和民夫大多遣散回鄉。忽必烈的舉動等於承認了自己過去十多年對日政策的失敗。但無論如何,與歷史上許多偉大領袖相比,忽必烈承認錯誤的勇氣令我欽佩。忽必烈去世後,他的孫子鐵穆耳(成宗)改變對日敵視政策,恢復中日通商,蒙古人終於能通過和平渠道獲得日本的白銀。

元帝國在安南的失敗也可以從另一側面證明當時的蒙古人不可能征服日本。安南軍隊的裝備和戰鬥力遠不如日本人,也沒有日本人的地利,不過他們奮勇抗敵的勇氣倒和日本人相似。據說所有安南軍隊的手臂上都刺有「殺韃」二字,以表明自己拚死殺敵的決心。由於中國和安南之間沒有大海阻隔,蒙古大軍能輕易突入安南腹地,在整個安南戰爭中,安南的任何地方蒙古人都能不費力攻佔。但安南軍隊在初期遭大敗後即避開正面戰斗,不斷組織小規模襲擾,蒙古人損失慘重,南征副帥唆都(就是前述的侵日統帥)也遭伏擊身亡。安南戰爭曠日持久,元軍的人員兵器和糧草補充在中國引起了巨大的財政危機,最終忽必烈不得已將軍隊全部撤出,承認了安南的獨立。

高麗人反抗蒙古人的戰爭更為艱難,從十三世紀初蒙古人征服高麗起,高麗人的反抗就沒有停止。高麗人時降時叛,屢敗屢戰,抗戰最艱難時,高麗王浮於海上,拒不投降,也拒不和談。最終鐵穆耳意識到高麗戰事若不結束,朝鮮半島會成為帝國流血不止的傷口,在佔領高麗七十餘年後,蒙古人從大部分高麗地區撤出,承認了高麗王對朝鮮大部的統治。

元帝國亡於明王朝之後,朱元璋像當年的忽必烈一樣,也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稱臣,日本人的反應也和當年一樣,他們拒絕了明帝國的要求並殺了來使。面對同樣的冒犯,朱元璋比忽必烈冷靜得多,他沒有負氣出兵,只是下令禁止與日本通商。為了避免子孫重蹈忽必烈的覆轍,朱元璋在一篇《大誥》(政治遺囑)中將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列為「永不征伐之國」。

綜上所述,日本,越南,朝鮮等人口只有中國人幾十分之一小民族,它們的能擊退蒙古人的入侵,主要是憑借自己的勇氣和不屈的精神。但無論如何,這些小民族的成功無疑增加了我們漢民族的屈辱感。出於大家不難理解的原因,我們對越南人和朝鮮人的成功盡力淡化。而對於日本人,由於他們曾給我們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講述他們如何英勇抗擊侵略更是令人不可容忍。由於有「神風」的存在,許多愛國者遂順理成章把日本人能保持獨立歸咎於運氣。事實上,「神風」確實幫助了日本人,但如果沒有「神風」,日本人同樣能擊退蒙古人。要駁斥「神風說」,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在「神風」之前,日軍和元軍已激戰近五十天,元軍遭重創,而且完全被日軍壓制。

9. 為什麼中國總比日本強!!!!

我可以自豪的說!我們雖然現在不如日本強,但我們偉大的中國人們有信心!有毅力!有骨氣!有榮辱!有天之驕子所具有的一切!我們絕不會像日本那個齷齪的國家一樣,依附他人而存在!我們絕不會那麼沒骨氣的生活!絕不會那麼淫盪無恥的生活!!

我不否認,我們中國如今確實不如日本那個小小的國家,但我知道,有朝一日,我們必會成功!我們必將恢復當年的盛唐之世!!

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深深的自豪!!!

偉大的中國人們,頂起來!!!

10. 中國動漫為什麼不如日本動漫

阻力大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