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中國有哪些古籍保存在日本

中國有哪些古籍保存在日本

發布時間: 2022-05-11 11:30:50

① 日本有哪些中國失傳的古籍

無計其數,汗牛充棟,堆積如山,浩如煙海。

② 我國還有哪些重要文物現仍流失在海外

大英博物館
該館東方藝術館,大部分是中國歷代的稀世珍品,可謂應有盡有,總數達3萬多件,其中絕大部分是無價之寶。

大英圖書館
中國珍貴文獻和古籍6萬多種,其中有中國波羅蜜佛經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簡、刻本古書、敦煌藏經和地圖。

美國納爾遜美術館
該館最出色的收藏是東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國文物,數量多、質量高。

波士頓美術館
該館以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如保存完好的唐張萱《搗練圖》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鸚鵡》。

芝加哥美術館
該館的東方部以收藏中國青銅器而為世人矚目。最引人入勝的是一件戰國提梁盉。

俄國東方文化博物館
館內收藏了從殷商到明清的青銅器、繪畫和雕刻作品。繪畫中有唐代周的《貴妃出浴圖》、明仇英的《侍女圖》、清任伯年的《荷花》等傑作。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
該館幾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國文物,包括書畫、佛教藝術、銅器、玉器、陶器等。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這是一座以收藏亞洲文物,尤其是中國文物為主的博物館。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於新石器時代,迄於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青銅器部約有800件。

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
該館收藏相當數量的中國壁畫、石雕、青銅器、玉器、繪畫等珍貴文物。

此外,盧浮宮是法國收藏中國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僅其分館吉美博物館就收藏中國文物數萬件,其中歷代陶瓷器1.2萬件,居海外博物館中國陶瓷收藏之首,盧浮宮還收藏6000多件中國歷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繪畫。法國巴黎市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與盧浮宮不相上下。日本有上千座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其中尤以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最豐,設有五大展廳展示中國文物。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以收藏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品著稱,尤其是漢魏隋唐石刻更是首屈一指,「昭陵六駿」中的拳毛和颯露紫就在該館。此外海外私家收藏也盈千上萬,難以計數。

轉一篇文章,說了些文物去向的事。

150多年來,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流失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據我國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在全球47個國家200多座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們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國以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測,在全球,我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

舊中國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從中國搶走的;二是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三是外國人勾結當時的反動軍閥和姦商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偷運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強就把中國文物列為文化侵略的重要內容,拉開了中國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劫掠和焚燒。圓明園園內四五十處殿堂內裝飾了難以計數的紫檀傢具,陳設了大量的國內外珍奇寶貝,有傢具、錦緞、氈毯、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瑪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寶石、書畫、鍾表、歷代典籍應有盡有。當時的法國文豪雨果說過:「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但是,這座藝術寶庫被徹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寶,包括《永樂大典》,被掠走海外,為英、法、美、日、西歐諸國博物館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宮最多。英軍劫走的圓明園珍寶除部分被拍賣外,其餘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館。現在大英博物館中中國歷代珍稀之品多達3萬多件,包括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早募本。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收藏了中國歷代名畫、金玉首飾、瓷器、香爐、編鍾、寶石和金銀器等3萬多件。

據長期從事晚清史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何瑜教授的研究,八國聯軍縱兵三日為所欲為,北京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不管是皇宮禁苑還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鋪都沒有能夠倖免。紫禁城遭洗劫後,宮內收藏損失過半,貴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後,收藏所剩無幾。皇家行宮頤和園內陳設的珍寶幾乎劫掠殆盡。經過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寶奇珍,掃地遂盡」,所失「已數十萬不止」。

同時,一些外國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的名義掠去的中國文物也不計其數。據統計,1856~1932年間,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國等國曾考察我國西北地區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國文物。歷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經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竊取的9000多個卷子和500多幅繪畫,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一部分在大英圖書館,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圖書館。伯希和竊取的6000餘種經書和一些畫卷,主要收藏在法國國立圖書館。歷年的劫掠,加上國內某些軍閥、奸商及無知國民的盜賣,中國文物被大量偷運出境,國外的中國文物日見豐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處在不斷流失之中,先是被當作葯材販賣,後又被西方列強的文化掮客以各種名目大量收購而去。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近20萬片甲骨,有近3萬片流失海外,被12個國家和地區收藏。

1911年辛亥革命後,內憂外患,各地盜掘成風,文物如潮水般地湧出國門。1922年,末代皇帝溥儀「監守自盜」,將六大箱共計1200餘件書畫精品盜運出宮,經變賣、哄搶,絕大部分已流失海外。1928年,清東陵慈禧太後陵寢被軍閥孫殿英野蠻盜掘,墓中所藏國之瑰寶被洗劫一空,絕大部分因被變賣購買軍火而散失。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人對我東北、華北、華中、華東等地文物進行了大規模地盜掘,大量文物被劫走。其間,美國人利用中國社會動盪之機對中國文物大肆收購。

1949年解放以後,我國一度告別了大量文物外流的歷史。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非法利潤的刺激下,國內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掀起了一波波盜竊、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統計,從1982年起,江西余干縣800多座古墓被盜;1987年1~6月僅半年時間,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盜掘古墓2000餘座,搶走文物一萬余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盜;湖南邵陽市某縣在二三年內被盜古墓的面積近全縣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我國文物資源豐富的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一度竟成為海內外走私者買賣文物的金三角又據海關總署統計,1991~2000年,全國海關緝獲走私文物10多萬件。1997年5月,天津海關查獲一起用集裝箱偷運文物案,集裝箱內共有文物5000餘件。據公安部不完全統計,1993~1997年,公安機關偵破文物案4943起,繳獲文物5萬余件。

近20年來,中國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僅從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有報道稱,香港做貯裝文物匣盆的師傅忙得不亦樂乎,有時一個月掙五六十萬港元不止。繼倫敦、紐約之後,香港在80年代以後,憑借大陸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為世界第三大文物藝術品中心。

結合我國20年大規模的文物盜掘、走私活動,如果以查一漏九來估算,近20年中,外流文物至少有幾十萬件,甚至接近百萬件。

據有關資料表明:僅就繪畫而言,美國收藏最多,僅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就有1200餘幅;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近500幅;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最佳,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就地方誌和古籍而言,美國最多,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4000多種地方誌;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3成;藏於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國、瑞典、奧地利、韓國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③ 日本掠走多少中國文物

從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日本在兩次侵華戰爭期間劫掠的中國文物數量到底有多少?從中國劫掠的文物又有哪些?
要給出一個精確的數字,並將劫掠的文物全部一一羅列,似乎不太可能。或許,這將是一個永遠無法揭開的謎,也是留給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永遠的痛。畢竟,被日本公然劫掠、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等方式劫掠的文物浩如煙海,即使進行系統統計也難以完全囊括。
不過,《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以下簡稱《文物目錄》)在時隔66年後出版,為我們揭開了日本帝國主義利用戰爭劫掠中國文物的「冰山一角」。
66年後終面世

9月15日,《文物目錄》一書出版座談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主持座談會。《文物目錄》一書於年編成,時隔66年後首次正式出版。
全書收錄了甲午戰爭以後至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被日本劫奪的中國甲骨、石器、銅器、刻石、陶瓷、古玉等類中國文物件。據介紹,書中所列的多數文物,比如洛陽金村古墓出土的一大批青銅器,除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外,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全書只列出了日本所劫掠的中國文物名稱及尺寸規格,然而,即便如此,十六開本的《文物目錄》,仍分為九卷三大冊,共計1423頁、180萬字。日本劫掠中國文物的數量由此可見一斑。
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指出,《文物目錄》既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文化侵略的確切罪證,也是中國追討流失文物的堅實而有力的依據。
追討海外流失文物,尤其是追討兩次戰爭期間被日本劫掠的文物,曾是幾代中國文物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期盼。1946年編成的《文物目錄》正是在這一熱切期盼之中誕生的。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現年92歲高齡的謝辰生,是《文物目錄》一書唯一健在的編纂者。他回憶了66年前的情形。
1945年4月,抗戰勝利前夕,國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後更名為「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

「委員會成立後,各地代表和工作人員滿懷愛國熱情,克服重重困難,認真清查文物損失情況。經過非常艱苦的努力,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統計得出在1937年至1945年間中國各地被日軍劫掠和毀壞的歷史文化古跡741處,書畫類1.5萬多件,古器物類1.6萬多件,碑帖類9300多件,珍稀書籍類300萬冊,文件類60多萬件。」
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同時還承擔追回被劫掠文物以及接收敵偽圖書文物的任務。而與此同時,徐森玉、顧廷龍、謝辰生等人別在上海傾注巨大心力,歷時9個月,編纂完成《文物目錄》一書。這個編纂工作既是清理戰時文物損失調查的延伸,也是為中國政府向日本開展戰爭賠償、文物追討作準備的一個組成部分。
謝辰生強調,「抗戰勝利後,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要向日本追討甲午以後,他們巧取豪奪的所有的文物,編制此書的目的就是為向日本追索進行交涉提供依據。」他說,《文物目錄》一書66年後正式出版令他百感交集,此書的正式出版對追討流失文物,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追討任重道遠
《文物目錄》一書正式出版的最大功臣、中西書局常務副總編輯徐忠良指出.《文物目錄》編成至今已經過去了66年,但它至今仍然是確鑿、確實的流失到日本的中國文物的「追討清單」。
據他介紹,1947年初,參與日本戰犯審判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唯一的文化專員王世襄,歷盡艱辛,從日本追回了106箱珍貴典籍文物。這批追回的古籍經由謝辰生接收,轉交南京中央圖書館保存。1949年國民政府潰退台灣時,大部分被帶往台灣,成為台灣「中央圖書館」的善本圖書主體。
而正是在密切關注這一往事的過程中,徐忠良意外得知老一輩文物學家1946年編纂《文物目錄》一書,而且了解到這本書此後從未正式出版。他說:「作為一個出版工作者,一個古文獻專業畢業生,我感覺到很驚訝,驚訝於自己居然不曾了解存在這么重要的學術著作,更隗疚於這么一部記錄慘痛歷史的重要著作竟然被冷落整整66年之久,不曾公開出版。」
正是在此觸動下,徐忠良萌發了正式公開出版《文物目錄》的想法。此後,他又了解到1981年國家文物局曾組織刻寫蠟版,油印100部,分送國內各大圖書館、博物館和設有文博專業的大學保存,但經查核,這批油印本幾乎散失殆盡。而中西書局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僅存的孤本,才打開了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記憶。
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欣淼說:「在抗戰以後,日本歸還中國文物得情形令人失望,抗戰期間日本劫去我國的文物,勝利後曾先後歸還一些,後來從1950年到1956年,日本先後歸還了六批,交還給了在台灣的國民黨政權,保存在台北故宮。日本歸還的這些東西,雜項物品多,真正的文物是相當少的,有價值的甚少。追索海外流失文物還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大多數學者同時還指出,《文物目錄》一書中囊括的只是有據可查、鐵案如山之劫掠文物,而日本方面通過其他未知渠道劫掠的中國未知文物還有千千萬萬。
中國文物學會原會長彭卿雲建議,對日追討流失文物是—項艱巨的任務,應該將中國官方和民間的力量相結合,編纂出一部中國文物保護史。中國文物學會顧問李曉東認為,追討海外流失文物必須要找到系統的依據,應該整合官方和民間的資源,建立一個較為系統的流失海外文物資料庫。

④ 為什麼日本藏有大量的中國古代名畫

為何日本能收藏這些中國古代名畫?其中離不開這位日本學者9次到中國考察之功

為什麼日本藏有大量中國古代名畫,

或許你會想到,

可能跟列強掠奪、

古董商收購有關,

但,這只是一部分原因。。。

完顏景賢 著 三虞堂書畫目二卷

4 內藤湖南成為藏家的顧問

內藤湖南九次赴中國考察,

給他帶來了不少收獲,

除了對中國經典古代繪畫的再認識,

他還寫了一部《中國繪畫史》,

其中收錄了不少未

流入日本的中國繪畫作品。

⑤ 中國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

1860年英法聯軍開進北京,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光顧了中國很多大城市。別的不說,列強兩次入侵搶走的文物就數以百萬計,以致百餘年後的今天,大家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英國或者法國的某個家庭發現了一件價值不菲的中國文物,拍出多少錢之類的。

抗戰舊照

人們都知道當年日本在我國東北修了滿洲鐵路,後來日方有人透露,參與修建鐵路的日本人,很多都是歷史文化或者考古方面的學者。他們以調研地理環境為借口,摸排中國境內的文物和古跡。當年在日佔區,到處都有日本的調研隊。如此大規模的文物古跡調研活動,只怕中國幾十年來還沒日本人當年搞得好。所以說去日本學中國歷史,是半點不誇張。

《順治遷都》是一部長篇小說,作者借用一個朝鮮人的口吻對日本人說:「你們的大名是日本人,但我喜歡叫你們海盜……海盜,只能漂泊在海上。」我極贊同這句話,日本人倒是想上岸,終於還是被趕回了海島上。

⑥ 日本侵華究竟掠奪了中國多少文物

從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日本在兩次侵華戰爭期間劫掠的中國文物數量到底有多少?從中國劫掠的文物又有哪些?

要給出一個精確的數字,並將劫掠的文物全部一一羅列,似乎不太可能。或許,這將是一個永遠無法揭開的謎,也是留給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永遠的痛。畢竟,被日本公然劫掠、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等方式劫掠的文物浩如煙海,即使進行系統統計也難以完全囊括。本網整理這些被掠奪的文物資料,簡要梳理出其中較為重要的文物並將其展示出來供網友參閱瀏覽。

近代日本走上侵略道路後,對於中國以怨報德,狂妄地宣稱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威於四方」,於是近鄰中國便成了其實現野心的最佳選擇。

在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方面,日本步西方列強後塵,而且顯得更為貪婪,一面肆意摧殘我國的文化事業,一面又不惜採用種種卑劣手段,大肆掠奪我國文物,為害尤烈,造成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巨大損失。

《喪亂貼》

日本皇室收藏的王羲之的《喪亂帖》。因世人絕少得見原作而真假莫辨。有專家指出,如果「書聖」王羲之尚有一件真跡存世,非《喪亂帖》莫屬。這件「寶物」是1300多年前的奈良時代傳到日本的,雖然有人說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帶來的,但是並沒有確鑿證據。此外有王羲之的《孔侍中帖》,收藏在東京前田育德會,被列為日本國寶。

分別存放於日本不同博物館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蘭亭序》《十七帖》《集王聖教序》還有前涼時代的《李柏尺牘稿》是京都西本願寺宗主大谷光瑞派遣的探險隊上世紀初在新疆塔里木河支流孔雀河流域發掘出土的,由於是與王羲之同代的作品,被認為對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真實面目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收藏在京都龍谷大學學術情報中心大宮圖書館。歐陽洵《化度寺碑》(翁方綱本)是唐拓孤本,現收藏在京都大谷大學,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和褚遂良的《孟法師碑》也是唐拓孤本,現在收藏在三井紀念美術館。

流失故事: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作者孟國翔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件,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中華國寶: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1968年正式開放,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中國藝術等部門,每年只輪換展出館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一號展廳是名為「中國雕刻」的特別展覽,26件南北朝與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來自陝西、山西、河北等地的石佛。此外,東洋館一層還有一些特別專題,展示中國文物與東南亞文物之間的文化淵源,比如銅鼓、青花瓷。

東洋館的第二層可以說就是中國專館,一共五個陳列室,其中四個為中國考古,剩下一個是中國繪畫書法。中國考古的第一陳列室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11件展品,涵蓋了骨器、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品種。陶器部分,歷史脈絡清晰,縱向延伸完整。玉器部分,既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斧、玉璧、玉環、玉飾,二里頭文化(公元前2000年)的玉刀,也有商周時期的饕餮紋佩玉、龍紋佩玉、玉龍、玉魚、玉鳥,戰國時代的琉璃象嵌玉、夔龍紋玉等。

「中國考古」的瓷器陳列室一共有33件從三國時期到唐代的加釉彩陶器及43件宋代到清代的瓷器。尤其是元、明、清瓷器陳列,幾乎就是一部景德鎮陶瓷發展史。此外,這里還單獨辟出清代犀角、中國漆工等專題展覽。

⑦ 哪些中國的名勝古跡到日本侵略者銷毀

我舉一些比較熟悉的例子吧,1937年淞滬會戰,日軍轟炸和炮擊造成上海博物館內文物幾乎全部被毀,同年佔領無錫之後大肆縱火,燒毀2000餘間名勝建築,類似的還有搶劫各地博物館與縱火燒毀圖書館,檔案館內古籍檔案。
同年入侵南京,在南京大屠殺之餘還進行文物偷運,南京一個月間損失了8000餘件文物,還有1700餘箱檔案書籍,這些都是整理出來日軍有記錄的,還有數量未知的私掠文物,順帶毀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明清儀器,最後結果是至少古字畫 28000餘件、古玩7300餘件。
1942年入侵北平期間,搜刮故宮金屑220餘噸,銅缸66口,並將大部分金屬物件運回國內重新鑄造,以資軍備,其餘損失就不一一列出了。

⑧ 在日本有多少中國文物

日本是藏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品與歷史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不僅門類豐富,品種齊全,品質殊勝。
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
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
是日本博物館中展出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
也是日本掠奪亞洲國家文物的證據。
博物館工作人員佐佐木說,
整個博物館大約有10萬件藏品,
其中,來自中國的藏品大約有1萬件,
除了日本本國展品外,
就中國展品最多了。

⑨ 中國古籍中有很多關於日本的記載,如邪馬台國,始見於

邪馬台國 ,存在於中國史書的日本小國,很奇怪的,在日本史書及傳說中均未有提及(當然,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名字),它的存在自然成了謎,而它的位置同樣有著諸多爭論,不過目前已經集中在「九州說」及「畿內說」兩種說法,而這兩種說法的理由,即是來自《三國志魏志 倭人傳》,那麼現在讓我們再沿著當時使者的路線,來尋找邪馬台的位置吧

三國時代地圖

原文: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舊百餘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

首先說明帶方郡的位置:帶方郡在今朝鮮靠西南,即圖中1的位置,由此可知倭人在帶方郡東南,大致方位與現在的地理位置相同。在原文中同樣可看到倭人身處島國,漢時朝見者即漢委奴金印的年代

原文:從郡至倭,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

根據原文及朝鮮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判斷使者當時是順著朝鮮半島西海岸坐船向東南前進,到倭國的對岸,如圖中的2的位置,狗邪韓國,就地圖所示應為弁韓,7000餘里是重要參考單位,將結合下文的數據綜合考慮

原文:始度一海,千餘里至對馬國。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所居絕島,方可四百餘里,土地山險,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徑。有千餘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巿糴。

渡過的這個海,可以非常肯定是朝鮮海峽,照原文的長度為千餘里,而現在朝鮮海峽的距離約為50公里,那是不是當時的20里等於現在的1公里阿,留於下文繼續觀察。所居絕島,說明是孤島,在那個位置只有對馬島,如圖中的3,而國名也叫對馬國,那麼基本能確定到的地方即為對馬島

原文:又南渡一海千餘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國,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方可三百里,多竹木叢林,有三千許家,差有田地,耕田猶不足食,亦南北巿糴。

南渡對馬,那就是壱岐島,如圖中,為什麼不是下對馬島呢,我們下面會分解

為什麼南渡一海後不是下對馬島

對馬島分上下2島,對馬與壱岐的海峽稱為對馬海峽,那麼我們來看幾個具體數字吧,前文所述朝鮮海峽現在約為50公里,在文中表示為千餘里,而對馬海峽是46。3公里,在文中同樣表示為千餘里,很接近吧。那現在看看對馬島上下2島的距離是多少呢?1公里左右,與原文不符,所以我們認為南渡後應該是壱岐島

可能細心的朋友發現,原文中表述對馬島為400里見方,而我們說的壱岐島是300里見方,面積差距與現在比較太大,而上下對馬的大小比例差不多是4:3,所以支持下對馬說。

可能整個對馬島和壱岐相比是有大小差距,但看圖大家就能明白,下對馬島和壱岐的比例也差不多是4:3,所以原文中指的應該是壱岐島,聯系下文還能發現,如果這里指的是下對馬,在下文應該還有2次南渡海,但是下文中1次南渡後就直接陸行了,除非說未經過壱岐島,但是這樣一來,海峽距離就不對了

所以我認為還是壱岐島可能性較大

原文:又渡一海,千餘里至末盧國,有四千餘戶,濱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見前人。好捕魚鰒,水無深淺,皆沈沒取之。

又是南渡千餘里,大家看圖中兩根直線的長度不是差不多阿,不過壱岐到末盧的距離比對馬海峽還短,差不多是42公里的樣子,另,一般認為末盧即是現在的松浦,可能是源自國造本紀中關於末羅國造的描述(注1),因為末羅的讀音與末盧相近,地理位置則幾乎相同。
又是南渡千餘里,大家看圖中兩根直線的長度不是差不多阿,不過壱岐到末盧的距離比對馬海峽還短,差不多是42公里的樣子,另,一般認為末盧即是現在的松浦,可能是源自國造本紀中關於末羅國造的描述(注1),因為末羅的讀音與末盧相近,地理位置則幾乎相同。

大膽的假設

到現在已經拿到3個重要參考數據了

朝鮮海峽 千餘里=50公里

對馬海峽 千餘里=46.3公里

壱岐→末盧 千餘里=42公里左右

那麼我們根據上面3公式大膽估計一下,根據下面地圖上的距離判斷,當時文中的1000里應該大約等於現在的33~40公里,不過古代的測量工具非常不完善,使者應該也是根據船行駛的時間來大致估算距離,並不是太准確,大家湊合往下看吧

上面的是國造本紀九州地圖

原文:東南陸行五百里,到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 渠觚。有千餘戶,世有王,皆統屬女王國,郡使往來常所駐。

東南至奴國百里,官曰兕馬觚,副曰卑奴母離,有二萬餘戶。 東行至不彌國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離,有千餘家。

上文描述了從末盧國開始向東南及東面的三個國家,具體位置下文會討論

原文: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官曰彌彌,副曰彌彌那利,可五萬餘戶。

南至邪馬台國,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陸行一月。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可七萬餘戶。

終於看到邪馬台國了,不過因為原文描述中沒有距離單位,只有水行多少日這種模糊的描述,不用怕,我們一樣可以推斷出邪馬台國位置

原文:自女王國以北,其戶數道里可得略載,其餘旁國遠絕,不可得詳。

次有斯馬國,次有已百支國,次有伊邪國,次有都支國,次有彌奴國,次有好古都國,次有不呼國,次有姐奴國,次有對蘇國,次有蘇奴國,次有呼邑國,次有華奴蘇奴國,次有鬼國,次有為吾國,次有鬼奴國,次有邪馬國,次有躬臣國,次有巴利國,次有支惟國,次有烏奴國,次有奴國,此女王境界所盡。其南有狗奴國,男子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屬女王。自郡至女王國萬二千餘里。

上面的一系列國名對我們關系都不大,只有加粗的」自郡至女王國萬二千餘里」一句是重要的參考數據

下圖:今 北九州地圖

資料整理

我們先主要看看手頭有的數據:

原文:帶方郡→狗邪韓國 7000餘里

狗邪韓國→對馬國 1000餘里

對馬國→過翰海到一大國 1000餘里

大國→末盧國 1000餘里

末盧國→伊都國 500里

伊都國→奴國 100里

奴國→不彌國 100里

不彌國→投馬國 水行20日

投馬國→邪馬台國 水行10日,陸行1月

帶方郡→邪馬台國 12000餘里

大膽假設2

這個假設的前提是相信上面所有數據的真實性,否則就沒法討論下去了。

我們首先根據假設1中,假設當時的1000里等於現在的40公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33公里試試下文的公式,不過結果不太令人滿意)

那麼根據現在朝鮮海峽和對馬海峽的距離計算

計算公式:1000/40=古里/今公里

所以:

狗邪韓國→對馬國 1250里

對馬國→過翰海到一大國 1157里

大國→末盧國 1050里

又因為

帶方郡→邪馬台國=12000里

帶方郡→邪馬台國=帶方郡→狗邪韓國→對馬國→過翰海到一大國 →末盧國 →伊都國 →奴國 →不彌國 →投馬國 →邪馬台國

所以:12000里=7000+1050+1157+1250+500+100+100+水行20日+水行10日

水行30日=843里

水行20日=562里

水行10日=281里

即不彌國→投馬國 水行20日=562里

投馬國→邪馬台國 水行10日=281里

當然,其前提是水行速度相對平均,不過這種過於細節的東西限於史料已經無法考慮在內了

在這里,有朋友提出因為方向性的原因,上面的等式(帶方郡→邪馬台國=帶方郡→狗邪韓國→對馬國→過翰海到一大國 →末盧國 →伊都國 →奴國 →不彌國 →投馬國 →邪馬台國)不一定成立,而且認為萬二千里可能是虛指,在這里,我要提出,這個等式肯定是成立的,因為萬二千里是使者過的路程的總和,古代不可能會測兩點間的直線距離,如果有更近的路使者就不會如文中這么走了,所以萬二千里這個數字可以成為等式的一邊,另外關於萬二千里這個數,肯定是虛數,但個人認為不太會是虛指,虛指的話為什麼不說是萬三千里,或者乾脆說數萬里,因為使者對他走的路程也大致有個估計,只不過這個估計也不一定準是了。

現在我們就可以根據地圖上的距離來大致推算邪馬台國位置了,方向性以正向算,即東為正東,東南為正東南,以此類推(由於沒有其他輔助史料只能這么做了)。

首先我們拿現在的日本北九州地圖作參考

參考公式:

地圖距離(單位:厘米)/古里=2.4/1157=0.0020743

末盧國→伊都國 東南1.037厘米

伊都國→奴國 東南0.2074厘米

奴國→不彌國 東0.2074厘米

不彌國→投馬國 南1.1658厘米

投馬國→邪馬台國 南0.5828厘米

根據上文的計算結果,我們看看結果是怎麼樣的,注意可以有兩條線路,個人趨向於藍色那條,畢竟根據全文來看邪馬台國應該偏東

國造本紀的地圖根據上面公式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也看一下

讓我們看下《倭人傳》中其餘還有參考意義的幾句話

東渡女王國東渡海千餘里,復有國,皆倭種。又有侏儒國在其南,人長三四尺,去女王四千餘里。又有裸國、黑齒國復在其東南,船行一年可至。參問倭地,絕在海中洲島之上,或絕或連,周旋可五千餘里。

從周圍國家的位置也許能更確實的估計邪馬台國位置

根據正統九州說的理論,多主張邪馬台國位置在福岡市附近的築後(注2),也就是築志國造附近,不過大家也請注意,根據原文推算出的距離,如何也無法到達那個位置,除非是日本使者誇大倭國大小,但是倭人傳是根據中國使者所述所載,誇大數據可能性不大

看了上圖,說真的筆者原來的估計是邪馬台國是在北九州中部偏東的位置,因為下文還有「東渡海千餘里」,筆者自然向四國島方向想,但是看了剛才推算出的兩張圖,國造本紀的那條紅色路線給了我很大啟發,大家也許已經看出我的「企圖」了,這個位置的東面正好是海,雖然說千餘里有點勉強,但是如果非直線距離就能解釋了

那麼再看看下圖,圈中為邪馬台國位置,2即侏儒國位置,如果在四國島則無法向南拉出4000餘里的直線,所以《倭人傳》的描述壓根沒出九州島

下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四國島絕對無法向南拉出3000餘里的直線,藍線以下(因為原文中沒提到過向北)四國島絕對不可能畫出圖內紅線的長度,而紅線據文中所述只有3000餘里阿,所以《倭人傳》的描述壓根沒出九州島,因為只有九州島才能容納這個距離。

結論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發現,長崎與熊本中間的那個半島根據目前材料很有可能是邪馬台國位置。當然,現在估算邪馬台國位置和拼圖一樣,要完成拼圖,但是拼片不夠,所以上文僅供參考,等有更多考古證據或文字證據後才能做更正確的判斷。另外,個人還是覺得,以《古事記》或是《日本書紀》的神話來考據邪馬台國是非常錯誤的

⑩ 中國有哪些文物在外國

近日,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關注。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藝術珍品卻幾經劫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統計,分散於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館收藏了中國160多萬件流失的絕世珍品,民間收藏預計是館藏的10倍。神秘國寶暗藏怎樣的身世?大量珍稀國寶今在何方?

包括乾隆牌位、「百鳥朝鳳」壽帳、鏤金嵌寶石金螺、宋代畫家米芾的絹本字「離騷經」在內的一批海外迴流國寶級文物近日即將在京拍賣,引起關注。

記者近日采訪了負責這次拍賣的黃靜,她說,拍品來歷和身世各異,此次是第一次在京亮相。最初出於多方考慮,黃靜對國寶來歷三緘其口,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國寶身份漸漸浮出水面。通過她提供的線索,記者找到了乾隆牌位和壽帳的發現人李壽昆。

乾隆牌位

李壽昆告訴記者,乾隆牌位在德國一個地窖被發現,但這並非偶然。

李先生是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曾於6年前前往德國講學,主講「中國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德國知識分子對中國古代文化情有獨鍾,馬先生得以在當地結識很多朋友,還認識了在德國做生意的經濟學博士薛小丹。一見如故的兩人最終成就了乾隆牌位和壽帳的歸國之路。

薛小丹在德國生活19年,父親是中國近代著名詩人曾卓。李先生和薛小丹對文物有共同愛好,德國有條和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齊名的「國王大街」,坐落著數十家古玩店。那裡經常舉行的小型拍賣會成為了他們搜尋各種漢文化收藏品的去處,搜尋也為他們日後鑒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年前,他們與一些熱愛中國文化的德國各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德國中國傳統文化及養生協會」,並在電視和電台開始發布廣告,願意幫助收藏者鑒定文物,同時希望收購各種中國文物。

2004年12月,與薛小丹相交多年的德國人迪亞克看到廣告後,對自家地窖保存多年的藝術品產生了好奇,並把薛小丹請到了家中。年屆六十的迪亞克是位咖啡代理商,他的家位於德國南威州杜伊斯堡市,該市是一個地處萊茵河畔的傳統古老之城。

德國人家的地窖並不是我們想像中存放雜物的地下室,而是具有良好通風和濕度的「保險箱」。薛小丹來到迪亞克家的地窖,發現整齊擺放的大量藝術品中,不乏來自中國的佛像、器皿、書畫等。薛小丹多年鑒寶的直覺告訴他,混跡其中的一個牌位和半幅壽帳出自清宮皇室。

薛小丹將發現的細節通過互聯網告訴了已經回國的李先生。李先生赴德再次來到迪亞克家中。經過一番了解,迪亞克的父親曾是一位工廠主,地窖里的一些藝術品是其二戰時期收藏的。其祖父曾於清朝末年在中國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傳教,十多年間,其祖父四處搜尋中意的「寶物」。或許當時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同是德國人的緣故,私交促使牌位和壽帳成為司令給傳教士的「禮物」。祖父回國後,就將這些文物暗藏家中地窖里直到現在。

通過鑒別,李先生了解到牌位上的滿文意為「高宗純皇帝」,而高宗純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廟號。當記者問到牌位的原處時,李先生說:「在歷史上有很多文物被仿造,但仿造皇家牌位被認為有躍制之閑,屬大罪。所以,皇室牌位只可能在4處曾經的皇家地點供奉:故宮太廟、熱河、圓明園和盛京(現沈陽故宮),這個牌位很可能是火燒圓明園時流落出去的。」

而同時被發現的高6米、寬3餘米的壽帳屬於京綉,在紅底上綉有百鳥朝鳳、瑞獸、牡丹、蓮花、長壽靈芝等圖案,鳳立於奇石之上,一派王者氣派。李先生確定,面積之大、工藝之精,非民間人家能用,一定出自宮庭藏品。壽帳是種可開合的掛飾,在古代代表吉祥和睦和富貴,遺憾的是,這次發現的壽帳只有半幅,它的另一半至今下落不明。

經過一番商討,迪亞克願意將這兩件中國珍貴文物轉賣給李先生。李先生告訴記者:「迪亞克曾經到過中國,他認為中國文物理當回到中國,如果條件合適,他將陸續拿出其他收藏,但這並非為了錢。」

右旋金螺

黃靜透露,鏤金嵌寶石金螺出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台灣著名收藏家之手。她說:「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想收藏這些東西,而我們正在幫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國。這位收藏者非常愛國,我們的誠意打動了他。」

雖然來歷並不明晰,但金螺不失為一件珍品。金螺屬於法螺的一種,是清代初期西藏供奉給清朝政府的藏傳法器。各種海螺中,僅有全白海螺得以製作法螺。正常海螺為順時針方向生長,即左旋螺,突變的海螺則為逆時針方向生長,稱為右旋螺,而且極為罕見。法螺鑲飾所用的金屬以銅最為普遍,銀次之,純金也極為罕見。此次拍賣的金螺正是稀有的包金右旋白法螺。

米芾的字

高達5000萬元的起拍價使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的《離騷經》成為此次拍品焦點。黃小姐介紹,這幅字出自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現居香港的神秘人士之手。該品是繼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米芾紙本之後,首次公開的絹本作品。

8個月前,黃靜的一位朋友給她看了一份局部《離騷經》的影印件。「絹面因長久秘藏和受潮,已從原裝上脫落,有些磨損。從現新背的紙張來看,應是近年來經日本重新托裱過。」權威專家近日對那幅字進行了鑒定,認為是米芾現存篇幅最大的書法真跡。

這些珍貴的文物,僅僅是中國大量流失國寶的一個縮影。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流落的中國國寶文物數目驚人。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統計,分散於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館收藏了中國160多萬件流失的絕世珍品,民間收藏預計是館藏的10倍。雖然有許多像黃靜和李壽昆一樣希望國寶回歸的人士在努力,但不可否認,還有更多的國寶文物讓我們「遙不可及」。

專家歷時10年查明2.3萬件中國流失名畫

我國有大批文物精品特別是歷代名畫流失海外。記者日前采訪了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史教授林樹中,他告訴記者,目前已查錄流失海外的中國歷代名畫多達2.3萬件!

已經八十高齡的林樹中歷盡艱辛,耗時10年,把自家的大部分積蓄,累計資金超過10萬美元投入到搜尋和分類整理工作中。他在1996年編寫出版了規模浩大的8開8卷巨著《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匯集了羈留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古代藝術珍品,這些作品上自原始時代,下迄明清。

記者:您從何時開始尋寶,有多少國寶流散海外?

林樹中:1985年秋,我應邀去美國密執安大學做客座教授,講授中國繪畫史,同時考察歐洲美術史。在那裡一年,我經常在講課之餘參觀美國的各大博物館,被美國人收藏的中國歷代書畫精品震撼。在納爾遜美術館,我親眼目睹了從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盜去的北魏《孝文帝禮佛圖》和《文昭皇太後禮佛圖》的浮雕。殘缺破損的浮雕使我內心受到強烈沖擊。

1985年,我下決心尋找和記錄流失海外的國寶實況。我想即使不能收回,也要把它們記錄在案,給後世一個警示和備忘。在美期間,我用擔任客座教授的報酬3萬多美金,到各大博物館考察,拍射了3000多張幻燈片和3大箱圖書資料。

目前中國流落海外的歷代名畫初步統計,有記錄可查的就已達2.3萬件,美洲(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各佔三分之一。歐洲主要分布在德、英、法、比利時、瑞典等國,大部分是當年從敦煌藏經洞揭取掠走的,一小部分是30年代抗戰前後和解放戰爭前後國家文物管理不嚴由外國人買走和華人帶出的。

流失到海外的唐代卷軸畫有20餘張,敦煌16窟收藏的經卷、詩畫、書畫,時代歷經盛唐-晚唐-五代到北宋,都是敦煌石窟的掛幅佛教畫,以英國和法國收藏最多,英國大不列顛和巴黎吉美博物館就收藏有300卷。流失的宋代卷軸畫也有二三百張,元代近200張,其餘明代名畫流失約有8000餘件,清代約有1.2萬余件。

記者:中國國寶是誰拿到海外的?

林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搶走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這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世界美術界公認的中國超級國寶,現在被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收藏。顧愷之的另一幅名作《洛神賦圖》的最早摹本現藏於美國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

敦煌藏經洞有大約5萬件各種文物現分散在世界11個國家。1905年前後,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德國人萊考克等人沿絲綢之路,從新疆庫車的克孜爾石窟到吐魯番的伯孜克利克,一路上瘋狂掠奪石窟壁畫。

美國古董商普愛倫到中國發現洛陽《帝後禮佛圖》浮雕,用照相機拍下來,找到北京琉璃廠彬記古董商岳彬,雙方簽訂協議書,岳彬勾結洛陽古董商馬龍圖,聯絡當地保甲長和土匪把浮雕鑿下來,鑿成碎塊,用麻袋運往北京,又在北京拼接後運往美國。1952年,在北京炭兒胡同彬記古玩鋪內發現了彬記與普愛倫簽訂的掠奪《帝後禮佛圖》浮雕的合同,此事震怒了中國文物界,300餘名知名人士聯合要求懲罰奸商岳彬,岳彬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後病死獄中。

記者:這些珍品具有怎樣的價值?

林樹中:《女史箴圖》具有時間最早、國際影響力最大等幾大特點,是流傳至今的最具有價值的流失絹畫。是國寶中的國寶。

《洛神賦圖》全世界流傳五種版本,除北京故宮博物院、東北遼寧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一段摹本外,唯一流落海外的是美國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收藏的一個長卷,那是最早一本。它是被清末美國活動家福開申擔任政府顧問時買走的。

《洛神賦圖》取材於三國曹植的《洛神賦》。原作描述了曹植與甄氏有過戀情,甄氏後依曹操旨意嫁與植兄曹丕,成為皇後,但後來失寵。死後,曹丕把甄氏睡過的枕頭給曹植,曹植很感嘆,把甄氏化作洛水女神,做夢時與其相會。《洛神賦圖》被歷史上有名的大畫家都作為題材。顧愷之留下的摹本現今有最高的價值。以前研究絹畫、國畫,都會提到以上這幾個。

一般提到書畫,關於年代和真假都有爭論。而敦煌400張的每一件都是貨真價實的國寶文物,年代完全可靠,藝術和歷史價值無法估量。被盜走的佛畫曾是寺廟的掛畫,都是供養人出錢所畫,包括了當時各階層的人。佛教畫包含了很多佛教故事,還有描述當時山水、人物、建築、風俗人情的。對研究當時社會保留下來的有形資料具有極大價值。

《帝後禮佛圖》是北魏兩幅有歷史性的巨型浮雕,如同西漢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馬踏匈奴》、唐太宗《昭陵六駿》,都是歷史的見證。

中國文物流失原因復雜

國際友誼博物館館長張健從1985年起搜集了大量關於流失文物的數據,研究了中國近百年流失文物的現狀。

張健館長告訴記者,20世紀是中國文化遺產流失量最多的時期。兩次流失高峰出現在鴉片戰爭時期和改革開放以後。

張健館長認為,中國文物在外國人眼裡的價值並非單純只為收藏。「他們將尋找到的中國墓地屍骨用於人類學研究,分析中國人的演變過程和血緣關系,通過出土的墓誌銘、地券,研究中國的經濟、文化、風俗。1840年以後,一些國外傳教士進入中國,收集中國的家譜、族譜,以研究中國的社會結構和行為方式,利用收集的地圖來作為反華的依據。」

「中國在康雍三代以前一直處於世界強盛地位,文物正反映了當年的國家科技水平。古代領先於世界的成果,其智慧都體現在了每一件器物上,包括反映技藝的青銅器、反映中國人哲學理念的書畫、反映哲學和科技的玉器。掠奪者希望通過研究中國的哲學思想和信仰來了解中國人的處世,研究中國當時強大的原因。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

流失國寶備忘錄

日本侵華期間,流失文物360多萬件又1870箱,古跡741處。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永樂大典》被掠走海外。

大英博物館中中國歷代珍稀之品現有3萬多件。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收藏了中國文物3萬多件。

中國被盜古墓20萬座。

美國收藏繪畫最多,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

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4000多種地方誌;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

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遺書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3成。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