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史記為什麼會記載日本

史記為什麼會記載日本

發布時間: 2022-05-13 05:43:01

『壹』 日本國的起源

日本國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1)史記為什麼會記載日本擴展閱讀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文化。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

『貳』 史記在中日兩國關繫上代表什麼

隨著日本群島上倭人國家的形成,中日兩國間的交往也在發生變化.以前主要是民間的沒有固定時問的交往,現在,早期形成的倭人國家已可通過樂浪郡「以歲時」和中國發生交往關系。這就使中日間的交往,多少具有定期的和半官方的性質。交往逐漸頻繁,互相了解程度逐漸加深。可是,生活在階級壓迫和剝削環境中的中國勞動人民,對於剛形成國家但還殘留大量氏族社會痕跡的倭人社會生活不理解,結合著他們要求擺脫壓迫和剝削的願望,於是日本群島就被幻想成為「蓬萊仙境」.這個美麗的幻想,甚至迷惑了當時的統治者秦始皇。幻想長壽的秦始皇,派遣徐市去蓬萊仙山尋找長生不死仙葯。據中國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徐市乘船出海數至日本,最後,攜帶童男童女千餘人以及五穀百工等去日本,「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秦始皇以國家的力量,派徐市乘船出東海去蓬萊,反映出當時的中國已通過海路和日本群島發生了某種交往關系。至於徐市是否真的在日本「止王不來」 達卻是存留在中日兩國人民時的一個美麗的傳說。由於司馬遷的時代距秦不遠,這種傳說的歷史真實性可能更大些。而在日本,這種傳說更為具體,甚至和歌山縣還修有徐福(市莆)墓,墓前立一石碑,』上刻「秦徐福(市)之墓」五字。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徐莆至日本「止王不來」;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記載倭人「分為百餘國」,從時間上看,正是日本群島上的侯人出玫階級分化,開始形成早期國家的時期。由於當時日本群島上的倭人尚沒有文字,中國史書中關於倭人國家形成和發展過程的片斷記載,就成為研究日本古代史和中日兩國古代交往關系史的珍貴史料了。

『叄』 日本的由來和歷史是什麼

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

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

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2019年,日本頒布新年號「令和」,日本正式進入令和時代。



(3)史記為什麼會記載日本擴展閱讀:

日本最早稱「和」或「倭」,「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的《新唐書》則記載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朝鮮《三國史記》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條的記錄也與此吻合:「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唐朝人張守節則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考古上最早發現「日本」這一名稱的是2011年出土於中國西安的《禰軍墓誌》,該墓誌作成於678年。 由此可見「日本」這一稱呼的使用最遲不晚於7世紀後期。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

『肆』 「日本」國名是如何來的為何「日出之國」又自稱」倭國「

日本這個名字是從何而來的,關於日本名字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日本代表太陽的根本,寓意太陽升起的地方。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名字是武則天給起的。

於是日本一方面在戰場上跟唐朝作對,試圖用武力的方式來改變自己在唐朝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不斷學習唐朝先進的科技文化,經過多年的積累,終於提升了一個檔次。於是,日本代表團提出更改國號的申請,但多次被拒絕,後來盛唐進入尾聲,日本看到時機成熟,再一次提出更改國號的請求,最終在武則天當權期間,被認可,也就是後來《史記正義》中所記載的那樣子了。

『伍』 為什麼日本歷史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而中國只有五千年

很簡單,你用了兩種不同的標准,自然得出怪異的結論。
日本歷史能追溯十萬年,但是這是以日本列島出現人類、進入舊石器時代前期為起點開始計算的。以這種標准,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50萬年前。
而所謂五千年中國,是指中國文明史,由於史記載倉頡於黃帝時代造字,故以黃帝為起點紀五千年,國際學術屆則以商朝以前的文字沒有考古學證據,認為足以明證的中國文明史為3500年。以這種標准,日本歷史以神話中天皇的起點——大和王權為始,至今兩千餘年;學術而論,則是以飛鳥時代大化改新為始,至今1400餘年。

『陸』 日本國名的來歷

日本一名起源於唐朝時期
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 「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 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日本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陽之處」,即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時也被稱為日之國。
早於日本與中國接觸前,日本人稱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為「やまと」和「ひのもと」,意思就是太陽之本。
而在中國的三國時期,中國人使用倭去代表日本。由於「倭」字有 「矮」的意思,因此在漢字傳入日本以後,日本人於日語中同音(わ)的「和」去代替。並用漢字「大和」去表寫日語的やまと,並用「日本」表寫ひのもと。後來日語中轉用音讀去讀「日本」,轉變成今日日語中常用的にほん(Nihon)和にっぽん(Nippon)。
「日本」一稱遲至公元7世紀末才在中國出現。《舊唐書》記載日本人由於不喜歡「倭國」的名稱,因此將國家的名字改作「日本」,其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

『柒』 我想知道關於日本為什麼原來叫倭國,而在什麼時候又改叫日本了誰能把這斷歷史說說

最早對日本有確切記載的歷史著作是東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該書《地理志·燕地》成日本列島為「倭」,當時日本列島的人接受了這一稱呼。

公元6世紀,倭國開始大力吸收中國的先進技術、文化,從而使其政治,經濟迅速發展,國力漸強。倭國國王逐對「倭」的稱號感到不滿,並自認為居於國之東,乃日出之處,便逐漸用「日」字代國名。據《隋書·倭國傳》記載:公元607前倭國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國書上寫著:「日出出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由過去自稱倭王改為稱「日出處天子」。

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過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統一,將國名正式定為日本國。

倭更名為日本。《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可見,日本得名與日出有關系,至少在公元670年已改用現在的國名。

『捌』 史記中有關於日本的記載嗎請詳細講是哪一篇,謝謝~

沒有,中國最早關於疑似於日本的國家的認知是東漢光武時期

『玖』 日本國是怎麼來的

日本這一稱呼的使用最遲不晚於7世紀後期。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新唐書》則記載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意思是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因此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唐代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而「日本」國名正式記載於史冊是公元720年。這一年,日本用漢語紀傳體編寫成《日本書紀》,把「大和」和「倭」等日本古稱都改為「日本」。

現代日本的正式國名為日本國。自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國名為大日本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1946年頒布的日本新憲法中,改成現今的名字。

(9)史記為什麼會記載日本擴展閱讀:

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

據史書記載,公元3世紀時,日本叫大和國,那個時候它是中國的藩屬國,每年都向中國朝貢。據《後漢書》記載,當時東漢的漢光武帝劉秀接見來中國朝拜的大和國的使者時,親自冊封它的國家的國王為倭王,此後大和國便改成了倭國。

因為當時的日本人普遍都生長的矮小,個子矮矮的,而叫矮國又不好聽,倭這個字形似矮字,所以就取名為倭國。後來,漢代的皇帝還賜給了倭國金印,印文曰:漢倭奴國王印。從引文上看,當時的倭國並沒有獨立的主權,其地位就相當於中國的一個諸侯國。後來在日本也出土了這枚金印。

隨著時間推移和中國文化滲透,倭國派遣唐使來到中國,乞求武則天賜他們國家的國名為「日本」。武則天起初不同意,一次倭國使者來求見,哀求武則天賜日本國名,那時武則天正在喝酒,倭國使者來打擾,朦朧之時有醉意,就勉強點頭答應了。於是倭國就正式的改名為「日本」了,一直沿用至今。

『拾』 日本國來歷的傳說

秦始皇派方士徐福去求取長生葯,徐福東渡日本,帶去了500童男,500童女,就呆那裡了,沒有再回到秦始皇的身邊。好像就是這么來的吧 以下為網路版本 如果說的是「日本」這一名詞的由來,那就是古代日本人認為太陽從日本的大地升起,自己的國家是日出之國,故名「日本」。 在我國古代,起先稱日本為「倭」,較早見於文獻的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山海經·海內北經》)成王之時,越裳獻雉,倭人貢暢。(王充:《論衡·恢國篇》)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漢書·地理志》)自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倭立傳以來,史不絕書,中國人對東方海中倭國的情況,逐漸有了具體而深入的認識,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也益見頻繁起來。 我國古代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上引文獻均未作說明,按「倭」字早已有之,如《詩經·小雅·四牡》雲:「四牡��周道倭遲。」《說文》釋倭:「順貌,從人,委聲。」有人說,倭字從人又從禾、從女,蓋由倭人素以稻米為主食,女多男少而來。這種解釋,顯然是一種無稽之談,純屬附會。一些學者認為,古之稱日本為「倭」,可能同「匈奴」、「鮮卑」一樣,只是一種音譯;因為日本民族稱「和」,「和」為「倭」的諧音字。這個說法,似乎比較有道理。 然而,現在日本語中的「和」、「倭」二字均讀為yamato,與「和」、「倭」二字原來的發音迥異,這又作何解釋呢? 在日本語中,「倭」讀為yamato實始於日本現存最早的古史《古事記》(公元712年)和《日本書記》(公元720年),二書均為安萬侶所著,比我國最早記載日本「邪馬台」王國和「卑彌呼」女王的《三國志》晚了400餘年。安萬侶誤以為《三國志》所載「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就是日本傳說中的神功皇後,但神功皇後與卑彌呼的年代不符,於是將神功皇後以及她以下諸皇的年代拉長,以合卑彌呼的生活年代;《三國志》說邪馬台王國的人「壽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這或許就是安萬侶任意拉長的根據。日本古史紀年與中國史籍相符始於推古天皇十五年(公元607年)小野妹子遣隋一事,此前32代(神武天皇至崇峻天皇)純屬口頭傳聞,那時既無文字,又無歷法,怎麼可能有精確的歷史紀年呢?所以,日本國內研究日本古史的學者,關於崇峻天皇以前的歷史,寧肯相信中國正史的記載,也不輕易引證日本古史中那些傳說。 既然安萬侶誤認為神功皇後就是卑彌呼,而卑彌呼的都城是邪馬台,於是神功皇後的都城也變成邪馬台了。這樣,日本平安朝奠都以前歷代天皇所居的畿內即「大和」地方,只好與九州島的邪馬台合二而一。而中國原來稱「倭」,日本素來名「和」的這兩個字,在發音上非讀yamato不可了。日本語「倭」、「和」二字之所以要改變原來的讀音,其奧秘就在這里。至於安萬侶這樣做究竟出於什麼用心,那不是這里所要探討的問題。 至唐代,中國始稱「倭」為「日本」。在《舊唐書·東夷傳》中,「倭」與「日本」分列並敘,《新唐書·東夷傳》則單敘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並對改「倭」為「日本」作了如下的說明: 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或雲日本乃小國,為倭所並,故冒其號。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新唐書》為宋歐陽修、宋祁等所修,以上說法當有所據。從這段話看,「倭」改國名為「日本」當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以後。然而,為什麼要改國名,以及取名「日本」的緣由,其說是值得懷疑的。 為什麼要改「倭」為「日本」呢?說是倭國派到中國的使者略懂「夏音」(漢語)之後,發覺「倭」的含義不好,此後就改稱「日本」了。如前所述,中國古人稱日本為「倭」,原本只是「和」的音譯,本身並無貶義,所以,以其「惡」的說法難以置信。 再是說倭人改國號為「日本」,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這種說法也值得懷疑;因為認為日本「近日」,那隻能是中國人的觀念———日本在中國東方遙遠的海上,從視覺上感受,似乎正在太陽升起的地方。《山海經·海外東經》說:「�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淮南子·天文訓》也說:「日出於�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身居日本列島的人,並不見太陽從本土升起。因此,說日本是「日之所本」這種觀念只能產生在中國,後來日本人這樣說,也顯然是受了中國觀念的影響。 還有一種說法是倭國附近原有一個小國叫「日本」,為倭所吞並,後來倭國遣唐使者便對中國人冒用「日本」這個名稱了。這一說法,當時就很可疑,更不足為據了。 倒是唐人張守節的《史記正義》提供了一條罕為人知的證據,或許有助於解開「日本」國名來源之謎:「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正義》)原來,倭國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則天的意見才改國名為日本的。張守節系玄宗時人,離武後統治時期不遠,他的說法當有所據。如果此說確定無誤,以上種種疑惑也就不復存在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