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文化怎麼樣
Ⅰ 中日教育文化的差異
1、中日家庭教育方面的差異
一直覺得教育不是只管學習,家庭教育也是屬於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國,很多家庭都是唯分數論,在教育中學習成績的比例占據至高,就忽視了家庭裡面的教育。
舉個例子,很多時候吃飯的時候,家長問孩子是「今天學得怎麼樣?老師上課有沒有聽懂?」還是「今天和同學們相處得怎麼樣?」很平常的事情,可能很多家長都沒有關注到。平時上課老師講知識,在學習課堂上我們很難學會人際交往的相處,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像我小時候是留守兒童,沒有大人去普及教育知識。
在日本的教育中,日本的母親重視學前孩子的道德修養,在家庭道德教育過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與他人交往、與周圍世界交往的能力。另外,日本社區范圍的全職太太會定期組織「母親讀書會」等交流活動,共同商討「養子之道」[1] 。在日本有很多家庭都是全職太太,所以孩子受到家庭教育很充足。
所以中國在家庭教育方面與日本相比,雖然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日本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值得學習。
三、中日學校教育方面的差異
學校教育,就是在學校接受到的教育。先說學校教育經歷,從小接受的文化教育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在九年義務教育中,除了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科目,每周還會涉及到音樂、體育、美術、科學課等,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孩子「德、智、體、美」綜合發展。
但日本不同,上課在觀看老師播放日本小孩子自己去准備飯菜的時候。日本的小孩子這么小就學會培養獨立和生活自立能力,日本的教育和核心就是「學會生活」, 有些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
教育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笑」,學會說「謝謝」等基本禮儀。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筆頭作業很少,課後作業有時候僅僅是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對父母說一句「我愛你」等。
中國學校教育更加側重於知識的學習,日本的文化教育更注重實用性。相比較來說,中國學校教育可以為國家輸出大量的人才,但是由於從小就是在知識中學習,缺乏在實踐中體驗,導致缺乏創新意識。或許過去19年裡,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日本以19:1遠遠超過中國的其中一個原因。
四、中日大學教育方面的差異
從選課制度來看:基本上一學期的時間,大部門都是在修自己的專業課程,專業課程基本就是根據高考結束選擇的。
而在日本,自己選擇想要上課的課程,還有一段時間的試聽期,這樣自己有充分的選擇空間,但是如果是對於那些毫無目的或者想要混分的話,這樣的選課可能意義不會太大。
從考核制度來看:平時的話,日本的教育更偏重素質教育,老師留作業主要是要求學生提交報告(小論文),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寫論文的能力,而中國則是仍然偏重於期中,期末等應試考試,但是也會算上平時分數作為考核內容之一。
從畢業後選擇來看:日本有一種疏遠高學歷的傾向,因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大多是「企業人」,而不是高學歷的碩士博士,所以大多數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而進修大學院的人則是少數, 在中國,本科生讀研讀博比較多,特別是近幾年來考研的趨勢上升。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
網路—日本現行教育制度
Ⅱ 日本的高中教育怎麼樣怎麼收留學生的
日本的教育體系肯定比較完善的,一直都是頂尖的,只要你家庭經濟條件許可,申請去日本留學完全沒有問題。日本對外國留學生還是比較歡迎的,基本上沒有設置什麼特別的留學門檻。在學習谷簡單的了解了一下,版簡單跟你說一下。1,直接到日本高中插班,但是需要比較好的日語基礎。權2,確保拿到畢業證的情況下,高三學生可以申請赴日就讀語言學校,再考本科
Ⅲ 日本的教育,有哪些做得很出彩的地方
日本教育這塊做得確實值得稱道。他們以匠心、禮貌和長壽而著稱,這和他們的教育體制有著莫大的關聯。我們可以梳理出日本八個8教育特色:
1.學習知識前,先學習禮儀在日本,學生們四年級之前 (10歲左右) 都不需要參加任何考試,只需進行一些簡單的小測驗即可。因為日本人相信,在學習知識的前三年,最終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們的思想品德和禮義廉恥。
Ⅳ 為啥網路上很多人都吹捧日本教育有什麼優勢
每當提起日本的教育,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的是自覺的國民素質、頻繁的拿諾獎,這根日本的教育理念有直接關系,從而日本教育得到很多人的追捧。當然日本教育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優勢,但也存著不少的問題,要雙方面的看問題。
面對日本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的地方,我們要多借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Ⅳ 日本的初中教育好嗎怎麼去最好
日本的教育在亞洲肯定是首屈一指的,去讀初中的話要求不是很多,就是一些材料和資金證明什麼的。具體你可以去問問學習谷,我孩子是在那辦理的高中,他們跟很多日本學校有合作,可以為你詳細解答。
Ⅵ 日本的高中教育怎麼樣想去留學怎麼要怎麼准備
一、日本高中教育
1.日本高中各教科科目充實
除了普通科目之外,音樂,技術家庭,保健體育,美術的4項實用教科的內容非常充實。家庭科的話有烹飪實習,體育的話有棒球,游泳等各種項目。音樂的話有各種樂器的學習。
2.日本高中設施完善,教材充實
實用科目充實的話,完善的設施,優質的教材必不可缺。日本學校有技術室,電腦室,家庭科室,音樂室。音樂室里有大鋼琴,電子琴,太鼓等。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夠提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日本高中學校活動,社團活動豐富多彩
在日本高中有運動會,文化祭,合唱會等各種活動。通過學校活動,可以加深學生的集體歸屬感,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充實學校生活。
通過社團活動,既可以加強不同年級之間的交流,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律心,為了社團活動目標的達成而不斷努力。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性,又可以讓學生除了學習外,開發自己的多種可能性。
4.日本高中老師盡心盡責
日本學校的老師認真負責,關心學生的各個方面。無論是課業,社團活動,升學指導方面都能得到老師專業的指導。
5.日本高中學生一律平等教育
日本的學校教育是不論學生成績如何,都平等對待。在義務教育期間,只要不是什麼大問題,都不會讓學生留級。
6.日本高中膳食營養均衡,健康科學
日本學校很注重食育,不僅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而且教授學生關於食物的知識,提供正確的飲食習慣指導。
二、日本高中留學的流程
先學習日語確定學校,收到學校的合格通知書,辦理留學申請材料,將材料遞交到日本入管局,收到入管局的在留資格證書,繳納學費,辦理國內簽證後就可以赴日留學啦!
Ⅶ 日本的教育方式和中國式教育有什麼區別呢
以下就中日的思想教育、能力培養、防災訓練方面加以區別:
1、中日思想教育區別
中國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標——「成仁」的影響,從幼兒園開始就帶有全面發展孩子德智體美勞的目標,雖然平時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禮儀,但是更加註重書本知識的習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笨鳥先飛」仍然存在於很多中國家長的理念中。而在日本,讓孩子學會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學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禮儀與人際關系。
比如,有很多幼兒園就要求孩子帶到學校的包必須由媽媽一針一線親手縫制,孩子中午吃的便當由媽媽准備,從而加強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重視。甚至有些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他們的教育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笑」,學會說「謝謝」等基本禮儀。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筆頭作業很少,課後作業有時候僅僅是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對父母說一句「我愛你」等,這跟當前中國小學生每天扛著厚重的作業回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中日能力教育區別
日本比中國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特別設置家庭課和很多實踐課,教學生做便當、種花草、甚至讓孩子自己安裝筆記本電腦,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感悟。同時日本注重的是課下的教育,而不只是在課堂,比如說學生一起參加野餐,合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生在畢業時都會舉行畢業旅行,與同學們共度美好時光同時培養集體主義意識。而中國秉承著「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從小學開始就進行壓迫式學習——老師將書本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中,學生靠死記硬背以及題海戰術求得高分。
在當前的中國教育中,學校和家長都過分重視考試,教育充滿了功利性。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經受非常功利的考試,而每一次考試都會被勸戒分數與你的前途與你的命運緊密相聯,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諷刺的是,中國教育就像「賭博」,每次考試來臨,教師與學生就開始猜題估題了,如此教育教學的直接後果是扼殺了學生的天性,遠離善良的本性,走向教條,封閉,走向厭煩,消極,虛浮,不重實際,有的走向反人性的死胡同。日本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鑽研以及創新精神,而中國似乎正在不斷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3、中日防災教育區別
另外,日本也很重視防災抗險教育,這與日本多地震火山有著直接關系。日本是個非常善於向別人學習的民族,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他們既不是全盤拒絕也不是全盤接受,而是巧取精華。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東方國家重基礎、重訓練的教育傳統,又吸收了西方國家重個性、重自主性的教育傳統。
這種集東西方教育傳統為一體的教育新體制,其優勢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較,我國在學習他國的經驗時,常常是只學其表,外在的包裝盡管不斷地翻新,傳統的弊端卻始終難以摒棄。日本的教育啟示我們,東西方兩種教育傳統的互補性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
拓展資料
日本的教育制度與理念
教育制度
日本的第一級至第九級的教育是義務教育。每年學年由4月1日開始,下年3月31日結束。每個學期之間會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課,星期六上半日課。不過,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師仍在周末上班,他們亦必須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
根據法律規定,每個學年最少有210日為上課日,但是大多數公立學校會撥出大約三十日,作為學校節日、運動會和非學術上的儀式(特別是一些鼓勵合作和學校精神的儀式)。扣除這些活動和星期六半日上課的日數後,上課教學的時間每年約有195日。
教育理念
日本人對教育(特別是強制教育)抱有幾個重要信念。他們認為所有學生有能力學習知識,學生的努力、堅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學術上的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學業成就。這些學習及行為習慣是能夠通過講課及訓練而學回來的。所以,小學及初中學生不是根據他們的能力而編班授課,也不是適應各學生的差異。
日本全國性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強制教育讓學生得到一個同等學習的機會,而各學校的財政分配是相對性相同的。不過,這種制度被評為缺乏彈性、缺乏理解學生的特別需要和興趣。
參考鏈接網路 日本教育
Ⅷ 中日教育理念的差異
教育是決定一個現代國家和民族發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日本曾經向中國學習語言和文化,並把中國語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樣東西,每一種習俗,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上的日本曾經毫無保留地學習和沿用了中國的語言和習俗,又逐漸發展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和特有的文化。中日同屬於一個文化圈,現在教育水平卻差異明顯。
二、中日兩國教育政策理念的差異
據估計,全民入學,中國的初級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大約與日本相差二十年,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教育經費只相當於日本1970年左右的水平。中日兩國的教育都提倡新意識,都十分重視教育。日本每年的科研經費佔GDP的3.1%,位居發達國家榜首。
兩國間教育的差異性也比較明顯。日本教育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日本的孩子在上幼兒園時要帶幾個大大小小的包去學校,所有的包都要小孩子自己提。他們讓孩子從小就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引導孩子漸漸養成獨立意識。更有趣的是日本小孩每天上學都要帶幾套衣服,在教室里穿的休閑服、去操場穿的運動服等,去不同的場所就要換裝,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另外,日本相比中國也更重視身體素質的培養,比如一年四季都穿短褲短裙,0歲開始參加運動會,女孩子踢足球等。
中國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標——「成仁」的影響,從幼兒園開始就帶有全面發展孩子德智體美勞的目標,雖然平時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禮儀,但是更加註重書本知識的習得。而在日本,讓孩子學會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學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禮儀與人際關系。比如,有很多幼兒園就要求孩子帶到學校的包必須由媽媽一針一線親手縫制,孩子中午吃的便當由媽媽准備,從而加強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重視。甚至有些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他們的教育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笑」,學會說「謝謝」等基本禮儀。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筆頭作業很少,課後作業有時候僅僅是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對父母說一句「我愛你」等,這跟當前中國小學生每天扛著厚重的作業回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日本的這種做法很值得中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