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成功
① 為什麼日本偷襲珍珠港會成功
史學家認為,美國早已獲知日軍的偷襲計劃,珍珠港事變只不過是羅斯福的苦肉計。因為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非常嚴重,使得羅斯福總統很多援助英、蘇、中等國的計劃受到擎制,而作為極富遠見的傑出政治家,羅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時援助正在艱苦奮戰的英、中、蘇等反法西斯國家,等到軸心國確實控制了歐亞大陸後,美國將無力獨自抵抗已經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軸心國。所以早參戰比晚參戰有利,但國內的孤立主義只圖眼前利益,不願參戰。因此羅斯福不惜以珍珠港為代價,喚醒民眾的覺醒和敵愾,粉碎孤立主義的幻想。——12月8日,羅斯福在國會的參戰演講和戰爭咨文獲得了一致贊同,孤立主義一夜之間煙消雲散。
另據五十年後解密的檔案透露,珍珠港事變的前一天,即12月6日,從馬來亞哥達巴魯機場起飛的澳大利亞空軍的1架偵察機發現了正向馬來亞航行的日軍登陸艦隊,立即報告上級,並要求加派其他飛機來接替跟蹤。但是,盟軍駐遠東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布魯克卻命令取消跟蹤監視。駐澳大利亞的美軍代表史密斯上校得知這一消息,立即要求通報美國。但澳大利亞戰時內閣拖延十二小時後才批准史密斯的要求。這份報告實際上直到十七小時後才經夏威夷轉到華盛頓,早已失去了價值。布魯克和澳大利亞戰時內閣的這些令人疑惑的舉動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處於艱難困苦中的英國,為了使美國早日參戰,即使是以馬來亞遭偷襲為代價也是值得的。最有力的佐證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得知珍珠港遭偷襲後的日記里寫到:這是一個好消息!
日本吧 自以為是的人太............
② 為什麼日本要偷襲珍珠港
說簡單點,日本知道美國國力強大!
但是對外戰爭一定會與美國發生沖突!
與其按部就班,正面作戰慢慢耗死!
不如偷襲一把,直接消滅美軍主力,取得戰場優勢!迫使美國談判。
偷襲珍珠港從戰術上取得了完全成功!
但是從戰略上使日本步入萬劫不復的下場!
③ 為什麼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戰術上的成功,戰略上的失誤
二戰後期,日本准備南下進攻東南亞了。美國和日本的矛盾日益加劇,於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軍成功實施了珍珠港突襲。從戰術上講基本上是成功的,雖說炸沉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4艘戰列艦和2艘驅逐艦,炸毀了188架飛機;此外,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但太平洋艦隊的航母損失不大。可這卻是徹頭徹尾的戰略上的失誤。第一個方面讓自己陷入多線作戰,兵力分散。第二個方面是著急忙慌的把美國拉下水,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對手。
當然了,日本人之所以轟炸珍珠港,主要是為了進攻東南亞,獲取戰略資源。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可我們也知道,這只是陸軍在與海軍的爭奪中失敗了而已,使得海軍勢力抬頭,左右了這一切。其實就算佔領了東南亞,有美國和英國在,日本能夠輕松的獲取這些資源?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日本在那個時候早已在軍國主義的狂熱下迷失了自我。
④ 為什麼日本偷襲珍珠港會如此成功
1941年的珍珠港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線,也是美國加入同盟國與軸心國作戰的原因,這場偷襲行動給美國帶來了很大的損傷,上百家戰機被轟炸,十幾艘大型戰艦受損,甚至還有2000多人傷亡,而日本只不過是兩三架戰機的受損,那麼日本為何能獲得這樣的勝利呢?
不管什麼願意,對美國造成了傷害這是真的,但是很可惜的是,結果並不是像日本所想的那樣成功,反而給自己招來了大禍
⑤ 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
1: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其主力大多以珍珠港為母港,且珍珠港有完善的艦艇維修,補給設施,如果偷襲珍珠港成功,不僅可以消滅太平洋艦隊主力,而且可以通過摧毀港口設施使得美國海軍喪失在太平洋的長時間作戰能力。如果預定目標達成,那麼至少兩年內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是不會有大的作為。但是這個計劃出現了意外,美國海軍的航母在襲擊當天並沒有在港內,而且襲擊結束後並沒有繼續搜尋美軍航母艦隊。最最意外的是,IJN並沒有摧毀珍珠港的港口設施,而這使得美國海軍依然具有在太平洋持續作戰的能力。
:2:殲滅太平洋艦隊主力,可以減小東南亞攻略作戰的阻力。由於石油禁運,奪取東南亞油田是當時的首要目標,而阻礙這個目標實現的最大阻力既不是英國遠東艦隊,也不是荷蘭海軍,也不是澳大利亞海軍,而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缺乏太平洋艦隊主力的支援,臨時拼湊的ABDA聯合艦隊的陳年破船根本就不是風頭正勁的帝國海軍的對手,失去制海權之後,英國,荷蘭在東南亞的潰敗只是個時間問題。
3:同時,徹底殲滅太平洋艦隊,的確也有可能迫使美國投降或是簽訂一份有利於日本的和約。由於大西洋艦隊還要支援英國來和德國作戰,美國海軍不可能將大西洋艦隊的所有主力調往太平洋繼續與日軍作戰,所以在殲滅太平洋艦隊後,美國的確有可能無法繼續維持在太平洋的作戰行動,最後認輸。意外的是,偷襲珍珠港並沒有徹底達成戰役戰略目標,既沒有完全摧毀珍珠港的港口設施,也沒有消滅美國的航母艦隊。正是由於沒有徹底消滅太平洋艦隊,使得美國人手上依然握有好牌(航母艦隊),自然不會輕易認輸,結果是整個戰爭被拖入了消耗戰,面對巨大的國力差距,已經亮出所有底牌的日本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在日本將戰爭初期的優勢一點點耗盡後,失敗的命運已不可避免。
⑥ 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的因素是什麼
1、當時美國的確能破譯日本的外交密碼,知道日本雖與美國舉行政府間解除禁運有關談判,但日軍一直在暗中磨刀霍霍,狗急跳牆時會對美國搶先動手,假想的目標是在東南亞國家或西南太平洋島鏈,絕沒料到日軍吃了豹子膽,居然敢出擊6000公里、直搗「龍門」(太平洋艦隊母港)。
2、事實上,被偷襲前,美軍也在太平洋備戰,航母「列剋星頓」號三天前(12月5日)剛出海,去給中途島運送飛機;航母「企業」號在10天前(11月28日)出海為威克島運送飛機,正在返航途中;航母「薩拉托加」號,則正在美國本土大修。
這三艘航母沒挨捧,純屬僥幸!絕不是羅斯福不想把「誘餌」做得太豐厚,有意逃避而為。事實上,珍珠港被偷襲時,「企業號」航母已出現在了珍珠港西南360公裏海面上,還派出艦載機偵查並准備直接降落珍珠港。
發現珍珠港硝煙彌漫、是遭空襲不是演習後,手忙腳亂倉促應戰,但對日本聯合艦隊毫無殺傷,還損失11架戰機,其中4架被珍珠港地面自家人高射炮擊落。這更加證實航母離港不是有準備的躲避行動,否則,「企業號」後發制人,可大顯身手。
3、羅斯福施用「苦肉計」,這代價也難以想像,太平洋艦隊全部8艘戰列艦在港內排隊等待「槍斃」,「亞利桑那號」戰列艦被猛烈爆炸(像櫻花一樣盛開)截為兩端,千名官兵悶死在沉入海底的船艙內……有這樣的誘餌嗎?因為羅斯福死在了戰時崗位上,美軍最後完勝了日本,才沒有過後調查追責有關人員。因為,勝利遮百羞,勝利者從來不會被譴責。
(6)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成功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美國,轟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戰艦和軍事目標。350餘架日本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穿甲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美軍毫無防備,他們在爆炸的巨響中醒來,倉促進行自衛。
整場先發制人的襲擊在90分鍾內結束,彼時,日本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這是對美國一個巨大的震駭。
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他隨後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幾日之內,納粹德國與義大利向美國宣戰,而美國也迅即予以了宣戰回應。
⑦ 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偷襲成功有什麼好處
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美國不宣而戰,轟炸了美國珍珠港,震驚了全世界。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當時的局勢有著巨大的影響,幾家歡喜幾家愁,各有各的小心思。
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偷襲成功有什麼好處?
然希特勒沒想到的是義大利就已經是個二貨了,幫不上任何忙,還得讓德國處處救火,可日本八竿子打不著,竟然也是糊塗蛋,把美國得罪了。
最高興的莫過於英國的丘吉爾了,丘吉爾當時一直在求著美國加入二戰,幫助英國,可是羅斯福一直再拖,這樣一來,美國沒有任何理由拖了,否則羅斯福政府將會失去美國百姓的支持。
美國的加入,對軸心國是致命的,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注入新的血液。
⑧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能成功偷襲珍珠港
首先當然是日本人准備的夠充分,而且當時的預警技術都不怎麼發達,無法發現大規模的海上移動目標;其次就是美國方面對此的不重視,和他們過於良好的優越感,使得他們放鬆了警惕,從而造就了日本的成功。
⑨ 二戰時期美軍這么強大,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什麼能成功
有人說是失誤,有人持美國陰謀論。事實怎樣不好說,等中情局解密檔案吧。
~以下是一種觀點轉自知乎~
用珍珠港事件的時候航母不在珍珠港來證明珍珠港事件是陰謀論是很可笑的。
航母比戰列艦威力大,比戰列艦重要,這在現代是婦孺皆知的常識。
確實航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問題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因為從納爾遜時代的風帆戰列艦到日德蘭海戰,戰列艦一直是海戰無可置疑的最強主力。在當時看到航母有遠大前程的只是少數人。二戰前的美國,航母黨和戰列艦黨還處於爭論不休的狀態中。甚至戰列艦黨還有不小的優勢。
所以1936年到40年間,美國批准了2條北卡羅來納級,4條南達科他級,6條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以上12條戰列艦中有10條在珍珠港事件之前開工。
而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新開工的航母有多少呢?一條大黃蜂號,五條埃塞克斯級。航母開工數量只有戰列艦的一半,總噸位連那12條的戰列艦的三分之一都沒有。這是重視航母嗎?在當時的美國海軍眼中誰才是頭等主力?
假如珍珠港事件真是苦肉計,那麼應該被犧牲的就不是戰列艦而是航母了。
直到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海戰,美國一次次被打疼了,這才恍然大悟,加速航母建造計劃,延遲和停止未成戰列艦的建造。然而在太平洋戰爭早期,美國海軍面對的是航母數量和噸位都不及日本的窘境。直到42年12月31日,美國海軍在苦苦支撐了一年之後,才迎來了大黃蜂號以後的第一條新建的艦隊航母埃塞克斯號。而這時他們已經損失了列剋星敦、約克城、大黃蜂、胡蜂四條航母。在太平洋只有薩拉托加和企業兩條航母能夠使用。這就是他們為當初不夠重視航母發展付出的慘痛代價。
==============================================
再說池步洲,目前流傳池步洲的事跡主要來自吳越的《蔣介石的王牌特工·密電破譯天才池步洲》,他所參與的兩件大事:珍珠港事件和擊殺山本五十六,既缺乏當時國民黨中統局的資料也沒有美日方面的證據作為佐證。換句話來說屬於孤證。
我們姑且假設他預報了珍珠港事件這事是真的,那麼他當時是做了什麼呢?
池步洲工作時年僅30歲,經驗尚無。但是他通過統計發現收到的日軍密電,基本是英文字母、數字、日文的混合體,字元與字元緊密連接,多為(MY、HL、GI……)。池步洲作了進一步的統計,發現這樣的英文雙字組正好有十組,極可能代表著0-9的10個數字。根據這一發現,池步洲做了一個大膽的猜想:他將這十組假設的數字代碼使用頻率最高的MY定為「1」,把頻率最低的GI定為「9」。另外,日軍密電中的數字,很可能表示的是當時交戰軍隊中的部隊番號和兵員數目等數字。於是池步洲到部隊進行核對,由此他找到了越來越多的突破口。
除此之外,他並結合密碼中的許多隱語,如「西風緊」表示與美國關系緊張,「北方晴」表示與蘇聯關系緩和,「東南有雨」表示中國戰場吃緊……順藤摸瓜,他最終破譯出一份份日本軍部大本營發出的密電。
書中聲稱他破譯了日本軍部大本營發出的密電,然而其中所說的這種密碼甚至不能稱其為密碼,也就是以前報紙裡面的填字游戲的升級版而已。軍用加密不會用這種簡單替換,最低級的軍用密碼至少也會弄一個動態對應。
日本海軍當時用的紫色密碼,是恩尼格瑪的改進版本。這是一種高級機械密碼,特點是每一次密碼都是變化的,需要先能復制出密碼機或知道密碼機的原理,然後每次都能破解密碼鑰匙,再用密碼鑰匙結合密碼機破解密碼。池步洲的那一套,在紫色密碼面前和小孩子過家家沒兩樣。
中途島海戰之前,美國海軍情報處能夠破解紫色密碼,首先是擁有了類似的密碼機,這個英國人給了恩尼格瑪。其次要擁有巨大的人力物力,比如機械式計算機或者成百上千的精算師,因為計算的工作量非常大。這樣才能保證在接到電報後2~3天破譯電文。中途島海戰的情報戰勝利就是這么來的。
而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這一切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中國既得不到恩尼格瑪,也沒有機械式計算機或者那麼多精算師。
但另外一方面,日本的外交密碼難度不算高,20年代就被美國黑室破譯過,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華盛頓海軍談判期間,由於密碼被破譯,導致日方的談判底線被美國全部掌握。
1938年至1940年美國黑室的創始人雅禮德在失業狀態下受國民政府邀請在重慶創建了中國黑室,也就是軍事委員會技術室,培訓過國民政府的密碼破譯人員。池步洲破譯日本外交密碼的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通過破譯截獲的一份由日本外務省致駐美大使野村的特級密電:
1 立即燒毀一切機密文件;
2 盡可能通知有關存款人將存款轉移到中立國家銀行;
3 帝國政府決定採取斷然行動。
根據當時情況池步洲判斷,這是「東風,雨」(即日美開戰)的先兆。結合此前譯出日本搜集到有關美國檀香山海軍基地的情報,池步洲作了兩點估計: 一、開戰時間在星期天; 二、地點在檀香山珍珠港海軍基地。
收集當地軍事情報是使領館常做的事情,當時日美關系緊張也不是新聞。池步洲從沒破譯過日本的軍用密碼,破譯的只是級別不高的外交密碼,這次的內容僅僅是指示日本駐外使館做好應對戰爭的准備。
最重要的是,原書中也根本沒交代清楚他是怎麼憑借外交電文推斷出襲擊就在這個周日,並且是珍珠港而不是更近的菲律賓?
這樣言之鑿鑿但缺乏足夠佐證的情報羅斯福一天能收幾十份,你讓他相信哪個?
最後說個小笑話,對岸的抗戰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裡面大肆贊揚國軍情報部門的工作,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說因為破譯了日本密電,蔣介石比羅斯福早幾個小時知道日本投降,這是非常有面子的雲雲。
然而問題是,日本投降前四個月,羅斯福他就已經死了。。。
原文傳送門
⑩ 美國海軍一直都很強,為何會被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
第一種猜測是美國是真的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當天正值周末是所有人都沒有提防的時候,而且因為他沒有參與戰爭,所以也沒有進行太大的軍事防備。所以這個時候日本就趁其不備向美國拋出了自己的原子彈。
在日本轟炸珍珠港以前,美國有一些不合常理的軍事調動,在襲擊前美軍將一些戰斗機分散到偏遠的小機場,而留在主機場的飛機則空著機庫不用,整齊的擺放在跑道上,給人一種所有飛機都在的樣子。這一切好像都是在給日本製造一種來打我的假象。
不管是出於哪種原因,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才使得美國能夠名正言順地參與到戰場之中。僅僅損失了幾小的利益,而換得幾十年的霸主地位,我相信這種事美國是非常樂意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