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要做手工
A. 日本古代手工藝設計的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和模仿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 中,日本不斷從中國、朝鮮等民族引入優秀民族文化,藉以豐富自己的民族文化。但這種模仿並不是簡單的照搬和移植,在每一次文化交流中,日本文化自身的獨特性仍得以保存,並在與外來文化的交融中發展出新的特色。日本傳統建築中隱含著許多與現代設計相似的特徵,比如抽象簡潔的美;崇尚自然、重感悟、重意象等。這一方面是和日本民族自古以來的樸素審美觀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禪宗重感悟、重抽象的美學思想有關。現代設計所追求的簡潔在日本的繪畫、園林設計中都得到明顯的反映。 從總體上看日本藝術以柔和、內斂為主,重精神氣質的表達,其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遵循自然手法,以抽象表達具體——不重感性重悟性。 ②以簡約的形式和濃郁的意象表達豐富情感——不重形式 重精神。 ③追求不對稱布局。 ④設計以技藝完美為一切藝術的基礎,甚至將技藝本身 也視為一種美。 本文即以茶庭、枯山水和町家住宅為例,分析日本傳統設計的幾個特點。 1 茶室設計 茶室是茶庭的主體建築,又稱為「數寄屋」。對於「數寄」一詞,日本歷史上幾位
茶道宗匠都根據自己的理解賦予其不同的含義,
稱之為「空之屋」、「不對稱之屋」、
「貧寂之屋」等等,但其義不外乎「未完」、「不全」之意。從「數寄」屋的名稱上就能夠看出日本文化中對自然美的偏愛。在日本人看來,對稱和整齊劃一是人為的表現,而自然之美就體現為不對稱或不完美。這是一種迥異於其它民族的審美觀。但將這種民族審美情調上升為一種文化理念和系統的審美模式並由此而泛化到茶道、歌道、俳句、能藝、花道等諸多藝術領域則是禪宗文化輸入的結果。 茶室空間設計上表現為「寂」與「空」的境界,這里的「空」並非虛空,而是追求南宋院體畫那樣筆墨簡淡、意境深遠,以最少化的形式元素,即表象的「空」,襯托思維、悟境中的豐富,表達禪宗審美中「無中萬般有」的境界。被稱為日本茶道聖典的《南方錄》記載了由茶宗匠村田珠光所確定的四帖半茶室設計風格:「屋頂由小木板條鋪成傳,頂棚亦為衫木板條,牆壁用灰泥和稻秸抹成,窗戶用細圓竹棒搭結,牆圍糊有白色宣紙,床之間①為一張榻榻米大小,茶室中間設一小地爐,大小50 cm見方,壁龕里掛圜悟大師的禪語書法,茶室一角置方檯子,上擺點茶用具⋯ .」。與利政時代的書院茶室相比,珠光茶室顯得更加古樸、簡素。草頂、泥牆、竹窗等,一任天然,消盡人工的傾向,另外,將地爐引入茶室的做法,又大大推進了茶道與平民文化的融合,是室町末期五山文化走向平民化的 開始,以獨爐庵為代表的珠光四帖半茶室(圖1),一直為後人仿效,成為閑寂茶道的楷模。 將草庵茶室風格發展到極至的是桃山時代的大師千利休。他將傳統的四帖半
B. 「糖細工」是日本出名的糖工藝,這項手工藝有何歷史起源
到日本旅遊有沒有看過“糖果細工”,有沒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項手藝有何歷史起源呢?
據說日本的糖果細工來源於8世紀。在江戶時代,工匠們常常在街上賣細工,給當初的百姓們帶來歡樂。之後,這種糖果細工的技術慢慢被繼承下來,但因為不是主流文化,所以幾乎沒有詳細的有關文獻傳留至現代。雖然糖果細工傳承了500年,但它並沒有具體的藝術體系或是藝術流派,它更像是一種街頭藝術,完全憑借人們的喜愛去流傳。
C. 古代日本手工藝設計的獨特審美
搞~日本手工藝 武士刀不錯. 純鋼 手工開刃 十道研磨。日本刀世界公認第一,早在古代行軍騎馬為方便砍殺故 刀身很長又名太刀。後經發展演變刀身呈弧狀 恩 好啊
D. 日本人為什麼要發明馬蹄鞋,是為了與眾不同嗎
是為了與眾不同以及進行一定的創新,這樣看起來時尚。
E. 日本人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日本人的性格特點如下:
1、有強烈的群體性,習慣於聽從強者的命令。
2、日本社會個人關系之間令人不可思議的誠實。
3、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他們痴迷於任何事物的秩序。
4、喜歡手工勞作、思想情緒化、黷武。
民族性格層面:
日本人認為,人從降生那一天起,就欠下了某種恩情,所有恩情里有兩種最為重要:
1、父母養育之恩。
2、天皇統帥之恩。
這兩種恩是不管怎麼做,都無法完全報答的,但也還得盡力去做,可以把它們理解成一生下來就欠下的永遠都還不完的巨大債務。所以在他們看來,為了報恩付出生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如果誰不報恩,誰就不配再做人。
F. 日本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
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其來自於唐朝文化。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
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
在鋪著「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間里,必須要坐著行禮。
(6)日本人為什麼要做手工擴展閱讀: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G. 日本人的性格特點是
1、日本人具有強烈的群體性,習慣於聽從強者的命令
日本人非常行事整齊劃一,好處是聽話且易於管理,而反之壞處就是:一旦被邪惡勢力掌權整個的民族會跟從,日本二戰時期的對外侵略戰爭,和戰敗後被美國佔領後,對美國的服從性,就是典型的例子。
4、日本人喜歡手工勞作
職人,在日語中的意思,就是對於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的稱呼,而在以前的日本,主要是指傳統業手工者,而現代日本,許多掌握著尖端技術的製造業者也可以被稱作為「職人」。
雖然字面上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日本「職人精神」代表著精益求精,堅韌不拔和守護傳統的精神,因此在日本,「職人」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呼。
而支撐日本製造帝國,引領著科技創新,讓「日本製造」成為了世界高品質象徵的,正是許多流淌著日本職人血液的中小企業。
5、日本人思想情緒化、黷武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日本勢力步步擴大,卻不知收斂,更是製造了世界上著名的「南京大屠殺」的慘劇,隨後在與美國太平洋戰爭中,又頭腦發熱襲擊了美國珍珠港,便是其明證。
H. 國人退休後大多在家帶孩子,日本人退休後幹啥
中國人退休後一般在家帶孩子,日本人退休後呢?差別可大了!
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旅遊了,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瞧瞧世間的繁華,嘆下世間的貧窮,無論是哪樣也好,總會有人喜歡總會有人喜愛。
看完之後你覺得這差距大不大呢?相較於來說你更喜歡怎樣子,小編當然更喜歡中國的,我們的工作同樣很辛苦,要是有人在自己的家裡幫忙帶孩子的話,也會省下力氣,而且還可以增加爺孫的感情,俗話說的好嘛“百善孝為先”,在我們年輕的時候,還是要盡可能的去盡孝還是比較好的,不然老了就來不及了。
I. 日本的民族風情
男女混浴及入浴文化
男女混在一個池子里泡溫泉就叫做混浴了。這種場面在中國也不少,但中國人在大池子里是穿著游泳衣褲泡的,日本人不穿。
無論在家裡的浴室還是公共浴場或溫泉,日本人都喜歡在浴缸或浴池裡泡。不過他們決不在裡面洗身子,他們一定會在浴缸或浴池外洗干凈身子後才進去泡的。條件好一點的日本人家庭里都有浴缸,一般比較深,有80公分以上吧。一般是讓客人先泡,之後是父親,然後是孩子,最後是母親,都是泡那池熱水,不換的,全部人泡完之後才把水全部卸掉。孩子還小的話,有時候也會全家一起泡。
普通的公共浴場或溫泉都是男女完全分開的。各有各的更衣室,洗身場和熱水池。一般的所謂混浴溫泉,只不過是男女混在一個池子里泡而已。男性女性各自在洗身場洗干凈後,都領了店裡的專用大浴巾,一般是白色的。男的圍到腰上,女的圍到胸口以上,同到一個池子里泡溫泉,這也就是正宗的所謂「男女混浴」了。
盡管這樣,還是有可能碰到尷尬的情況。有一次,我們去群馬縣旅行,住在一個溫泉旅館。這個旅館其實也不算小,不知為什麼池子只有一個,更衣室和洗身場也只有一個,而且面積也不算小。店裡的規定是晚上8點以前男性專用,8到10點女性專用,10點以後男女共用。那天才9點多,同行的女士們就衣衫不整,大呼小叫地跑了回來,原來她們還在洗身場的時候,有幾個日本老太婆帶了幾個老頭沒到10點就闖了進來。我本來打算10點以後去嘗試一番的,聽說都是些老人家在那裡嬉鬧,也就改變主意了。
還有一次是在鬼怒川的一個溫泉。因為是男女完全分開的,從洗身場出去溫泉池就沒有圍大毛巾。下水後發現男女池之間是只用一竹排柵分隔,對面有異性的嘻哈聲,盡管竹子排得很密,但看上去還有一點縫隙,說不定可以飽飽眼福呢。我們快走到竹排柵的時候,卻看到縫隙後有幾隻眼睛往這邊張望,日本女人也太大膽了吧。我們沒理由示弱,偏把眼睛往後頭有眼睛的縫隙湊上去,後面的眼睛果然逃開了,隱約看到近處有幾個中年婦女在那裡笑個不停。
和服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在依照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經過1000多年的演變形成的。日本人將他們對藝術的感覺淋漓盡致地表現在了和服上。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艷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樣,還有許多附屬品),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禮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禮和服、宴禮和服及一般禮服)。和服本身的織染和刺綉,還有穿著時的繁冗規矩(穿和服時講究穿木屐、布襪,還要根據和服的種類,梳理不同的發型)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設計師不斷在花色和質地上推陳出新,將各種大膽的設計運用在花色上,使現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和服款式極為多樣,婚、宴、喪、禮、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按和服花紋和質地更有貴賤之分。今天,和服不僅是人們婚、宴、喪、禮時喜愛的服裝,和服及其飾物還成了布置室內的裝飾品。
日本文藝
日本國內文繽紛多彩,有的是泊來事物,有的卻是歷史悠久的古典娛樂。例如:
能劇:它是一種極高尚的舞台藝術,樸素的抒情的戲劇,演出於神道節目的宗教祭典。
台詞的押韻和情節的朗誦,古典音樂和演員象徵性的動作等等,便是能劇的特徵。演員所穿,是十五世紀當時的古裝。主要的角色還帶面具,表示其各個的特徵。
能劇舞台的台頂,很象神道寺院的屋頂。設備簡潔,很適合能劇的本質。
歌舞伎:歌舞伎是比能劇更大眾化的一種戲劇藝術。與能劇不同,它的成功,來自於廣大觀眾的歡迎和支持,能劇的成功,是受到當初幕府和宮廷方面的贊助的。歌舞伎迥然不同的特色是:押韻的台詞、奇妙的舞蹈、悅耳的音樂、豪華的服飾、多彩的化妝以及其他精心設計的飾物。而最令外國人士驚異的是,劇中的女主角總是由男人扮演。大的戲院,都有附註英文的節目單。
文樂劇:這種木偶劇是日本另一種舞台娛樂,不但日本大眾愛好它,還享譽國際。木偶戲大都是由三個人來操作,每一個木偶用三條操縱桿來使木偶表演生動的動作。伴奏是固有的音樂和傳統的民歌,他們的服裝是很華麗動人的。
櫻花舞:櫻花季節的櫻花舞,盛行與京都,穿著鮮艷和服的舞踴人士,其舞姿,在日本傳統音樂的聲浪之中,分外動人。最聞名的是都踴(四月一日至四月三十日)與鴨川踴(五月一日至二十四日和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七日)。
歌舞劇:在日本很興盛,著名的有寶冢、松竹等歌舞團,演員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年青女子。
賞花
日本有一句諺語:「冷熱到彼岸」。彼岸是說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意思是說到了春分就不再寒冷,到了秋分則暑氣消逝。東京的賞櫻季節通常在4月上旬,每年花季,雖說櫻花會開一周左右,但是,趕上風和日麗、恰是休息日、花開5、6分的日子卻只有那麼一天,若是適逢其會,便是上上大吉。一猶豫間,當去未去,那就春光不再,唯有在斜風細雨之中期盼來年了。
賞花的習慣來自踏青,賞花之樂未必全在看花,日本人把盛裝叫「晴著」,試想萬象更新之際,滿眼新綠、繁花似錦的圖畫之中,身穿五顏六色的「晴著」,呼朋喚友、載食載酒同樂於櫻花樹下,酒足飯飽之餘,再去磨肩擦踵、尋一回「人面桃花」的美景,一冬的霉氣、晦氣也就一掃而空了。 日本櫻花最多的品種是染井吉野櫻花,東京恰恰是染井吉野櫻花的故鄉。東京又是江戶時代的都城,因此,從江戶時代就已有名的賞花地不在少數。這里介紹幾個東京的著名賞櫻地。
台東區上野公園
賞櫻季節:3月下旬至4月上旬
交通路線:乘JR或其他各線電車在上野站下
上野公園是日本最古老的公園之一。說起賞櫻名勝,人們最常提到就是上野和淺草。日本古詩集——「芭蕉集」里也有描述上野櫻花盛景的詩句。這里除有名的「寬永寺外,還有上野動物園、清水堂、東照宮等游覽地,春天的上野由1200多株櫻花樹盛裝裝點。
千鳥淵水上公園
賞櫻季節:3月下旬至4月中旬
交通路線:乘都營、營團地鐵到「九段下」車站下車。
位於皇居北側,屬於舊江戶城內護城河的千鳥淵一帶,是又一個為人熟知的賞櫻勝地。這里以「染井吉野」為最多,一到櫻花盛開的季節,賞櫻客絡繹不絕。千鳥淵水上公園一帶有遊船租賃處,遊客可以盪起小船在櫻花叢中細細體味日本的春天。
新宿御苑
新宿區內藤町
賞櫻季節:4月上旬至下旬
交通路線:乘丸內線地鐵在新宿御苑前站下
新宿御苑是明治中期由高遠藩內藤家宅邸改建成的法式庭院,1949年才對外開放。苑內有數百種花草樹木,單櫻花樹就有含75個品種的2000株之多。2月,「寒櫻」作先鋒;3月下旬開始,「江戶彼岸」、「染井吉野」、「山櫻」、「大島櫻」等緊跟其後,到了4月,「一葉」、「寒山」、「普賢象」、「里櫻」等爭奇斗艷、之後呈濃艷的桃紅色的「八重紅垂」才慢慢顯露身姿。在這里你可以領略到不同季節的不同賞櫻趣。
外濠公園
賞櫻季節:3月下旬至4月上旬
交通路線:乘JR各線電車在「四谷」(或「市谷」和「飯田橋」站下車;乘丸內線地鐵在「四谷」站下車;乘有樂町線到「飯田橋」站或者「市谷」站。
外濠是指舊江戶城的外廓,中文叫外護城河。外濠從隅田川經市谷、四谷、溜池、虎門,一路通往濱離宮,一路經數寄屋橋和一橋直通內濠(內護城河)附近。外濠公園內有櫻花、松、銀杏、楠等各種樹木群。櫻花盛開的季節,從JR總武線的飯田橋車站到四谷車站間,沿著外濠岸邊兩岸綻滿粉白色的櫻花,讓偶過此處的都市人,忙碌中得到一絲輕松愜意。因為這里交通便利,每年到這里賞花的人也不少。
茶道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卻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茶道之茶稱為「佗茶」,「佗」有「幽寂」、「閑寂」的含義。邀來幾個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邊品茶邊閑談,不問世事,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修身養性,心靈凈化,別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禪一味」、「茶即禪」觀點,可以視為茶道的真諦所在。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准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
日本人初次見面對互換名片極為重視。初次相會不帶名片,不僅失禮而且對方會認為你不好交往。互贈名片時,要先行鞠躬禮,並雙手遞接名片。接到對方名片後,要認真看閱,看清對方身份、職務、公司,用點頭動作表示已清楚對方的身份。日本人認為名片是一個人的代表,對待名片就像對待他們本人一樣。如果接過名片後,不加看閱就隨手放入口袋,便被視為失禮。如果你是去參加一個商業談判,你就必須向房間里的每一個人遞送名片,並接受他們的名片,不能遺漏任何一個人,盡管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種方式。
到日本人家裡去作客,要預先和主人約定時間,進門前先按門鈴通報姓名。如果這家住宅未安裝門鈴,絕不要敲門,而是打開門上的拉門,問一聲:「借光,裡面有人嗎?」,進門後要主動脫衣脫帽,解去圍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氣炎熱,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腳,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穿上備用的拖鞋,並把帶來的禮品送給主人。當你在屋內就坐時,背對著門坐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在主人的勸說下,才可以移向尊貴位置(指擺著各種藝術品和裝飾品的壁龕前的座位,是專為貴賓准備的)。日本人不習慣讓客人參觀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處看看的請求。日本特別忌諱男子闖入廚房。上廁所也要徵得主人的同意。進餐時,如果不清楚某種飯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請教,夾菜時要把自己的筷子掉過頭來使用。告別時,要客人先提出,並向主人表示感謝。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電話告訴對方,表示已安全返回,並再次感謝。過一段時間後再遇到主人時,仍不要忘記表達感激之情。日本人設宴時,傳統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間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面前放一塊干凈的白紗布,斟酒前,主人先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紗布吸干,再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客人飲完後,也同樣做,以示主賓之間的友誼和親密。
日本人無論是訪親問友或是出席宴會都要帶去禮品,一個家庭每月要花費7.5%的收入用於送禮。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須帶上禮品。日本人認為送一件禮物,要比說一聲「謝謝」的意義大得多,因為它把感激之情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了。給日本人送禮要掌握好「價值分寸」,禮品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若過重,他會認為你有求於他,從而推斷你的商品或服務不好;若過輕,則會認為你輕視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訪,帶上些包裝食品是比較合適的,但不要贈花,因為有些花是人們求愛時或辦喪事時使用的。日本人對禮品講究包裝,禮品要包上好幾層,再繫上一條漂亮的緞帶或紙繩。日本人認為,繩結之處有人的靈魂,標志著送札人的誠意。接受禮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贈禮品。日本人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禮品的不適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禮品可以轉贈給別人,日本人對此並不介意。日本人送禮一般不用偶數,這是因為偶數中的「四」在日語中與「死」同音,為了避開晦氣,諸多場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乾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數了。他們愛送單數,尤其是三、五、七這三個單數。但「九」也要避免,因為「九」與「苦」在日語中發音相同。
日本人的衣食住行有許多特點,如睡覺不用床,習慣睡地鋪,叫榻榻米;飲食喜吃海鮮,尤愛吃生魚片和壽司。日本人姓名一般是三至六個漢字,姓在前,名在後,讀單仍用日語。通常對人只稱姓,不呼名。日本人在節慶日和某些重要場合愛穿傳統服裝和服,配以木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