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職業女性怎麼教育孩子
『壹』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習慣的養成
1.歸屬原則 在日本孩子帶孩子的都是年輕夫婦,日本的老人基本不和子女同住因此很少會有老人在孩子。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父母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孩子對家庭建立起信賴的歸屬感。
2.鼓勵原則 任何人都是希望被鼓勵被誇獎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給孩子制定正確可行的目標並對孩子多點鼓勵,讓孩子有積極性。
3.約束原則 在孩子成年以前管束孩子的職責主要在父母身上,這樣的責任不會推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4.榜樣原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任何一方面都應該注意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往往都喜歡模仿父母的,所以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5.平等原則 孩子雖然還未成年也是應該給予其平等的對待,作為父母能認真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想法並加以引導,不要總是對孩子指點或者命令孩子。
6.懲罰原則 當孩子出現過失的時候,定要指出和讓其更正,若是故意或者經常犯錯也是要進行適當懲罰的,但是如何懲罰孩子也是家長要學會的一門學問,要把握好度否則懲罰過輕會沒有效果,過重又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7.認知原則 孩子雖然小,但是有些道德或者法律法規卻不得不教,孩子要從小就認識到紅燈停等行為,要讓其認識到有些事情是不能逾越的。
8.後果原則 父母在教孩子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同時要告訴他做這件事的後果,讓他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要是做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並且要讓孩子對產生額後果負責。
『貳』 日本人怎麼樣教育孩子啊我看了很多日本動畫片,發現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父母僅告訴孩子上學很重要是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說明學習並不因長級或是得一文憑而終止。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許多錢去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而要讓孩子們看到你在讀書。你可以帶他們去博物館或展覽會,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會讓孩子們對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索願望。 說到做到 曾獲得過美國教育部頒發的「愛因斯坦式青年」稱號的梅布得老師極力主張父母必須參與孩子學校組織的活動。這樣做會向他們表明你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很關心。 你不必具有一項特長或是用許多業余時間幫孩子們做什麼。多數老師歡迎家長陪伴孩子們郊遊,與其他家長通通電話以及列印孩子的學期特別報告等。經常向老師詢問他們需要什麼幫助。 開誠布公地交流 找出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詢問、觀察孩子正在學習什麼,得到這些的確實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得知孩子在課上學習了些什麼內容,並且留了什麼作業。 幫助孩子做到有條理 幫孩子建立學習計劃,並把所有的作業都標在日歷上,這樣,孩子就會提前做好。 全家共進晚餐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來說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識字能力較強。用餐時的談話越生動明了越有助於孩子對詞彙的學習,詞彙量大,閱讀能力就強。 123
『叄』 日本女人一般結婚後基本會被勸退回歸家庭,為什麼女孩還要那麼辛苦讀書
日本女人一般結婚後基本會被勸退回歸家庭,女孩仍舊會辛苦讀書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她們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可以很大的幫助她們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其次就是日本女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回歸家庭她們也有很多的職業女性。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努力讀書並不一定都是為了獲得工作,努力讀書還可以豐富自己的人格。並不會因為不能參加工作就放棄這種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學習並不一定非要找工作,學習可以豐富自己的人格
哪怕是以後回歸家庭,日本女性也會努力通過學習來豐富自己的人格,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足夠充實。
『肆』 誰知道日本的父母是怎麼教育他們子女的,尤其是女的,父母怎麼教育
日本父母期望孩子具有人情味,大多數家庭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這樣的孩子: 體貼他人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親和母親的生活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要讓孩子具有體貼他人之心,為此,日本的父親母親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力圖改變著自己。 忍耐力強的孩子。孩子到了2歲時,應教會孩子懂得「等待」,2歲之後,應教會孩子懂得「忍耐」。父母需要掌握的重點是,不是教會孩子消極地忍耐,而是教會孩子根據自己的意志積極地忍耐。 樂於參與的孩子。在孩子開始懂得與人交流時,就要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建立自信,對任何事情都有參與的積極性,凡是參與的事都應從頭至尾興致勃勃。在這點上,父親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富有創造力的孩子。一般來說,孩子從零歲起就能夠一個人玩耍,要知道此時正是孩子產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最佳時機。 富有智慧的孩子。用父母的愛心去充分挖掘孩子在智慧上的潛力,盡可能地把孩子培育成能超越局限的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尊重生命的人。
『伍』 日本人怎麼帶小孩
;關於《日本人怎麼帶小孩》法律層面:日本1937《母子保健法》,規定女人從懷孕開始直到生產之後,都要到所在地的市區政府機構打報告《懷孕通知》,同時從市區政府機構領取《母子健康手冊》,這個手冊將記錄孕婦和嬰幼兒的懷孕健康狀況,以及那一個時段應該做什麼檢查,以及檢查和治療結果。比如:生產時間,地點,什麼時候接種疫苗,醫院名字,嬰幼兒成長記錄,以及建議意見等。家庭層面:日本的嬰幼兒通常是由親生母親照顧的,而不是由祖父母照顧。祖父母通常也不與年輕父母同住。產婦一般在嬰幼兒4歲以前,都不會出去工作,而是作專職主婦。育嬰機構:日本也有「保育院「和「幼稚園」。保育院是為少數,不得不去工作的人准備的。但是也只是負責白天照顧幾小時,晚間還是要接走的。幼稚園,是個3-4歲以上小孩准備的。日本人送小孩去幼稚園的目的有三個,一是讓孩子接觸同齡人,二十接受一下專業育兒師的啟蒙教育,三是主婦可以白天有幾個小時的自由時間,買賣東西,做做家務,喘息一下。接送小孩的也通常是母親。學齡前的教育:日本有學齡前教育培訓班,教育小孩的同時,給家長提供學齡前兒童那個教育的建議。有些是在教室完成,有些需要家長配合學校讓小孩在家裡完成的。接送小孩的也通常是母親。;父母的分工:在日本由於父方多數白天是要出去工作的,而且通常需要加班到很晚。所以,照顧和教育小孩的責任就由母方承擔了。母方在孩子4歲前多數不出去工作。孩子24小時由母親陪伴,所以,日本小孩的家庭影響更多的是來自於母方。當然,在周末,父方不上班的時候,也有的會接替母方照顧小孩,母方得以出去逛逛街,買賣東西,做做美容美發,見見朋友聊聊天什麼的。父方則在家裡陪小孩子玩耍,看動畫,做手工。或者幫助主婦收收衣服,疊疊衣服。當然,也偶爾,年輕的父母會將孩子委託給祖父母,夫婦不帶孩子的時候,但是,這往往只是幾天或幾個小時。
『陸』 操持那麼多家務的日本女人,為何不讓婆婆幫忙帶孩子而是選擇自己帶
日本女人是典型的比較獨立和自持型的女性。此他們在照顧孩子方面,從來不會煩惱婆婆或者是母親!
總的來說
不可否認日本確實有一些封建的思想,那就是不是很重視女性,換句話說女性的地位相對較低,當然女性地位相對較低,那麼女性所乾的勞務和家務就會相對來說變多!此我們大多數情況下所看到的都是女性獨立自主的照顧孩子,而不需要母親或者是婆婆!
『柒』 國外的職業婦女都是如何帶孩子的
1、雇保姆 2、在家soho,自己帶孩子,自由職業的女性有很多這么做 3、送孩子去托兒所,或者專門替職業女性照看孩子的機構,但價格不菲 4、有些大公司是設有自己的幼兒園的,在公司工作的年輕媽媽可以帶孩子上班,工作時間孩子在幼兒園有專門的老師照看 5、老公或男朋友在家帶孩子,這種情況比較少,必須老公或男朋友沒工作或者是自由職業而且願意的情況下才行 6、外婆帶,不過這種情況在國外很少,只有外婆住的比較近的時候才有可能 7、直接帶孩子去上班,但首先公司能允許,而且工作不能太忙、不能出外勤
『捌』 日本女人結婚後都在家,為何女孩子還要辛苦讀書
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國內卻一直有著一些讓別的國家都不理解的傳統。那就是日本女人婚後常常都會辭去已有的工作,在家中做個全職主婦,負責家中的家務,照顧老人孩子。可是在日本,絕大部分的女生都會從小接受教育一直到大學。那麼既然結婚後要做一名家庭主婦,那麼一開始又為什麼要讀書那麼多年呢?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社會的不同。在日本女性看來,家庭主婦是一種職業,她們在也因為能做好這一職業而光榮。至於為何還要努力學習,那是因為無論在哪個國家,只有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你才會有選擇別人的權利。日本女子如果有了更高的學歷,那麼就會接觸更多優秀的人,那麼她們對自己以後的丈夫也會有更多的選擇。再者,前面也說了日本的主婦負責孩童入學前的教育問題,這樣她們也能提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玖』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有一位中國媽媽,她的女兒在日本幼兒園上學,下面是她記錄的一些令她目瞪口呆的事情。 1)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說明,要准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 搞不懂為什麼日本人要弄出這么多復雜的名堂出來。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制! 裝被子的袋子 裝衣服等的袋子 左邊是裝閱讀書的袋子,右邊是裝鞋子的袋子。 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可以非常有條理的分門別類。京都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2)大人空著手,所有的包都由孩子自己背著或者手裡拿著。 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看到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裡一律空著,而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著,少說也有兩三個大包外加書包,而且還都跑得飛快。 瞧,日本王室的小公主,也不例外。 ' 我們呢,自然還是咱國內的傳統,孩子空手,家長拿包。過了兩天,老師就來和我聊天了:「孩子在學校可是什麼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慣於只說半句話,後面的讓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問家裡的情形了,看我還在想,老師就說了「比方說上學時拿包吧。。。」這就是委婉的提醒。 等開家長懇談會時,和日本家長說「在中國幼兒園,習慣家長拿東西」。這回輪到日本媽媽目瞪口呆了,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麼?」 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愛孩子更多一點呢? 3)反復脫換的行頭 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兒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兒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開學時老師要求拿一組換的衣服,在我們看來,那自然是防備孩子玩耍時弄臟備用的,然而,並不是。只要孩子們中午睡了午覺,起來必定要重新換一套,多麻煩。孩子在外邊宿泊一個晚上的時候,光備用的換的衣服就要備好多套,真趕上那個愛新衣的皇帝了。 剛開始每天早上去送孩子,都要重復那麼一套換衣程序,孩子在菊花班的時候,看她實在慢,就不免代勞。但是不久就發現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從不伸手幫忙。慢慢體會到,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後,換衣服、放聯系手冊,自己貼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4)大冬天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為了不重新喚起東亞病夫的記憶,只好入鄉隨俗地狠下心來,為國爭個面子。 不用說,剛入園那時候,孩子三天兩頭就凍病了。和日本媽媽說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 看看一個個像小炮彈一樣沖到面前說「你好」的孩子,那個結實勁兒,讓人覺得我們不能太金貴孩子了。 5)零歲參加運動會 剛到幼兒園,就看見很多老師懷里都抱著個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幾個月大吧,一問,是0歲。 孩子幼兒園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有菊花,有百合,孩子現在已經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風范的紫羅蘭了。而0歲的小寶寶,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漢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來就來源於漢字),很是形象。 這些0歲的毛毛,不光入託了,而且還要參加幼兒園的一切大型活動,比方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看這些0歲的毛毛哭著拚命向前爬,還是有點打動人的力量的。 6)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兒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課,相當於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兒園之間的比賽,孩子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體力和勇氣都練出了。 說實話,剛來日本時,孩子的表現真是讓人汗顏。日本的孩子一般從十三四歲開始,才往上躥個兒,之前比中國孩子矮很多。孩子在班裡,那可是鶴立雞群的「龐然大物」,無奈實在是外強中干。日本孩子光著腳在外邊跑,而我家的寶寶呢,榻榻米上有一點沙子,就恨不得踮著腳走路。有一次遠足爬山,最後一個不算,下來的時候,乾脆由兩個矮個子的日本孩子攙扶下山。這怨不得孩子,3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讓她徒步爬山1小時的經驗。現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環境下,徒步4個小時沒有任何問題。 7)完全混班教育 在9:30之前,3:30之後,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孩子們的成長感特別明顯。 比方前些天年長組最後的發表會上,表演完太鼓之後,他們說了一番話,讓所有的家長落淚:「今天的發表會真高興,低年組的小朋友們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這是我們最後的發表會了,到了小學校我們仍然不會忘記我們的朋友和幼兒園。」 在這個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也不學輪滑,也不教游泳。 問教什麼,答案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在日本,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和誰講話,「笑眯眯」最重要,一個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 還教什麼?——「教學會說謝謝」。總之,這里強調的和國內是非常不同。但是通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發現我家寶寶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這方面的收獲卻是經由綜合教育的方式獲得的。 9)一年到頭數不清的活動 看看我的日歷上標出的做便當的日子,就是寶寶他們遠足的日子,一年到頭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撿橡子了,打年糕了,開運動會了,為社區演出了,宿泊了,過園節了,開發表會了,去拜寺廟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總之,結論是:日本的幼兒園生命在於活動! 10)中國人都不過的節日,日本幼兒園過 這也是讓我狠狠吃驚的地方,像上面說的,日本幼兒園過一切他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女孩節,男孩節,納涼節。除此之外,中國的正月初七的七草節(幾位知道?)、二月的節分、七七乞巧節都認真地過上一遍。 孩子回來說,今天老師問我這些節日在中國怎麼過,我說:不知道。慚愧啊,媽媽也不知道。 1 1)老師的能量 日本一個班,少則10個人,多則30個人,老師都只有一位。開始我是頗為懷疑的,能把這些孩子都看住也就不錯了。然而,可真是看輕了日本的幼兒園老師。就這一位老師,30個孩子的作品展,30個孩子從無到有的打鼓本領(非常專業啊),30個孩子的美術、音樂、閱讀,30個孩子的生日,30個孩子的大型發表會、運動會全是這一位,有條不紊,像模像樣。 像去年發表會排的是《不來梅的音樂會》,日本的活動向來是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的,所以30個人當中,4隻母雞,3隻貓,5隻狗,2頭驢子,幾個小偷,老師要分別帶領孩子們做好服裝、道具和布景(全部廢物利用)、配好音樂、編好劇目,排練一個多月,那可是不小的工作啊。但是看看那位老師每天還是輕輕鬆鬆的表情,50多歲的人了啊。佩服! 1 2)佛教的影響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