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怎麼和日本交流的
❶ 日本在其戰國時期和中國有過哪些交流
交流嘛,有一次比較重大。1598年豐臣秀吉侵略高麗棒子,明朝派軍把日本「大軍」打的慘敗軲轆回日本
❷ 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始於 商朝 西周 春秋戰國 秦漢
你好!答案是西周!
大約在中國的三國時期,日本列島出現了一個統轄30個小國的邪馬台王國,這是一個由女王統治的政教合一的國家。在女王卑彌呼統治時期,邪馬台王國與中國曹魏政權進行了頻繁的遣使交往,而最早系統記錄這一事件的史籍便是《三國志·魏書·倭人傳》。◎ 《三國志·魏書·倭人傳》的史料價值
在中國古代正史史籍中,最早作《倭人傳》來記載古代日本歷史的,當屬西晉史家陳壽的《三國志》。雖然反映東漢歷史的《後漢書》中也有《倭傳》,但是《後漢書》成書的時間在南朝,較《三國志》要晚150年左右,而且其基本內容皆抄自《三國志》。此後歷代中國正史的《倭國傳》或《日本國傳》的撰寫,也基本上都是以《三國志》為祖本,再根據當時的情況做一些增減。同時,日本的早期史書如《日本書紀》、《大日本史》等,在撰寫這一時期的日本歷史時,也大量引用《三國志》的《倭人傳》的記載。因此,《三國志·魏書·倭人傳》實際上是中日兩國研究和撰寫日本古代史的重要原始資料。
◎ 魏晉人眼中的古代日本
根據《三國志·魏書·倭人傳》的記載,我們對魏晉時代中國人眼中的古代日本,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倭國(亦即古代日本國)是一個島國,它 的方位在朝鮮半島帶方郡(漢末公孫康所設)的東南大海中;若從中國大陸來看,「當在會稽、東冶之東」。在魏晉以前有100多個小國,曾向漢朝遣使朝貢;魏晉時期,有30國,統屬於邪馬台國女王的統治。
《倭人傳》關於倭國方位的記載,從今天來看,顯然是不夠准確的。而說倭國有30國,學者一般認為,這30國並不是魏晉時期日本列島的全部國家數量,而只是大國邪馬台所統屬的與中國大陸交通最早的一些國家。但是,魏晉人眼中的日本,便主要就是邪馬台王國及其所統屬的30個附屬國了。盡管該《倭人傳》也說了邪馬台王國以南有狗奴國,「不屬女王」,但卻沒有對此作具體介紹。
《倭人傳》對於邪馬台及其所統屬的30國的官制情況、地理位置、氣候環境、農牧產品以及風俗習慣等,都逐一作了介紹。特別是對邪馬台王國的記載最為詳細,從中我們了解到,大概在3世紀的時候,在日本列島上出現了一個統治著30個小國的邪馬台王國;而邪馬台王國的最大特點,便是由女王通過「鬼道」進行統治,因而它是一個由女王統治的政教合一的國家。
❸ 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的交流如何
兩國設有通商口岸,交流密切
❹ 戰國時有沒有倭國,那時日本隸屬於哪國
中國的戰國時期,日本還處於彌生時期早期,尚未出現國家這玩意。關於倭國的最早記載,是《後漢書》,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使者來漢朝拜,光武帝賜使者「漢倭奴國王」金印紫授。(倭奴現在是貶義詞,其實倭和奴都是日本的古國名)。
至於燕國的屬國,估計是把日本和朝鮮搞混了。《史記》記載,燕國(漢朝封國,不是戰國的燕國,燕王是盧綰)的將軍衛滿率移民進入朝鮮,並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衛氏政權,稱「衛滿朝鮮」,後來被漢武帝所滅。所以也不是燕國的屬國。
日本整個歷史上來說都是相當獨立的,盡管作為中國朝貢體系下的一員,但並沒有被佔領的歷史。
謝謝採納!
❺ 古代中日民間交流是怎樣的情況
這個問題太過於廣泛。其實,不同時期的中日交往情況是不同的,各有特點。而有關民間的情況記載較少,只能根據當時的概況進行簡單描述。
到了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空前發展,多數海上航行的路線也都要經過日本,往來的交通大大便捷。所以,這一時期的交流更加多樣化,不再局限於官方使者、僧人,而是多了很多經營海外貿易的商人。中國向日本多出口絲織品、瓷器、葯材、書籍等,日本也把自己的水銀、硫磺、木材、珍珠等運往中國。
明清時期,海禁政策的頒布,而日本正值戰國時代,與中國的朝貢貿易並不能滿足所有勢力,故多有武士、浪人、海盜在我國沿海作案。明苦於此,直到戚繼光主持抗倭,才解決了倭患。而日本進入幕府統治之後,也學習中國實行了閉關鎖國,此後,中日交往大量減少,基本斷絕。
由此可見,古代中日的民間交流局限性較大,受戰爭情況、國家政治形勢、技術的發展、經濟的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家利益是國家外交活動的根本趨向,古今皆是如此。
❻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不同那各國之間怎麼交流
有雅言的,各國貴族都必須學習雅言,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
戰國時期,周天子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所以王畿的語言作為雅言,供各國學習使用
❼ 春秋戰國時與日本有交流嗎
春秋戰國是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日本第一代天皇出現在公元前660年,此時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時期一百多年了。而日本真正有文字性歷史記載出現在公元100年。那是中國歷經秦朝和西漢,已經處於東漢時期。
而且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沒有關於日本的任何記載,所以就次估計,日本當時還處於蠻荒的部落氏族狀態,各方面還很相當原始落後,是不太可能與處於大陸的中國有什麼交流的。
❽ 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的交往過程
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的交往過程如下:
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
1926年12月25日,由於統制派軍人由外而內改變國家政體的思想,日本開展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的大規模侵略。
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並放棄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國家賠償,1973年1月互設大使館。
2012年9月11日,日本單方面宣布釣魚島「國有化」之後,中國政府採取了空前的積極手段表達對日本此舉的抗議和反對。
2014年11月8日,APEC部長級會議召開之前,王毅部長表示,中方重視日方多次提出的願望,我們在中日關繫上的原則立場是明確和一貫的。
(8)戰國時期怎麼和日本交流的擴展閱讀:
中日文化淵源:
茶道作為一種審美儀式,自古以來就受到上層社會的青睞。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交禮儀。日本茶道最早是在唐朝貞觀年間傳入日本的。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事實上,書法不僅在日本很受歡迎,也是人們培養自己的一種方式。佛教傳入日本後,書法開始在日本流行起來。和尚和佛教徒用毛筆抄寫經文,模仿中國。
相撲起源於日本的神道教,起源於中國。相撲是奈良和平時期宮廷觀賞性的運動,戰國時期在鐮倉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
和服是模仿中國隋唐的。雖然它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日本風格,但它們仍然包含著中國漢服的許多特點。
柔道是中國拳擊的發展,起源於少林。明末,中國武術大師陳元贊將中國傳統武術傳入扶桑,成為現代世界第一位柔道大師。
空手道是一種結合了500年前古老的搏擊技術和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擊技術。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只使用拳腳,與其他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比較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❾ 中國和日本最早的交流是什麼時候
更正大家一點認識 日本的所謂和服,其實不是從我國唐朝留傳過去的 應該是在三國時期,當時的吳國的衣服被稱為:吳服 那時有一個現在稱為「歌舞團」的團體到了日本 把中國的衣服、舞蹈、一些歌曲技藝、還要其他的東西代到了 日本,所以在日本到了現在還是比較多的人稱「和服」為「吳服」 在日本戰國時期的傳奇人物:服部家族 據說就是這個吳國舞蹈團的後裔 徐福的事情千真萬確,日本人也同意,並有登陸的地點和紀錄 不過,不能稱為中日交往,只能說我們有人過去了 又去無會的 其他的如我在上面提到的「吳服」事情,最多也就是民間的事情 在古代,朝鮮一直是我國的屬國,也就是說,在日本人看來,朝鮮其實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朝鮮半島和日本的距離太近了,民間的往來會很多,當時中國人到朝鮮去的不論是公事、私事都不以為自己在國外 所以,中國人從朝鮮的地方和日本人民間的交流就一定很多 如果說真正的官方交流,也一定不是唐朝 而是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