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日本戰艦哪裡造的
A. 甲午戰爭時期中國和日本的軍艦都是德國生產的嗎
不是,型軍艦都是從英國和德國引進的,沒有荷蘭更沒有日本,那時日本自己的製造能力事實上是不如中國的!
當時北洋艦隊的平遠號巡洋艦就是由中國自己製造的,另外還有些魚雷艇,炮艇和訓練艦也是中國自己製造。比如說平遠號就是國產軍艦,雖然主炮是德國克虜伯軍工廠生產的,在大東溝海戰中直接命中日方松島號水雷室,令日方大駭~!德國:鐵甲艦「定遠」、「鎮遠」及鐵甲巡洋艦「濟遠」、「致遠」和「靖遠」
英國:巡洋艦「超勇」、「揚威」,鐵甲巡洋艦「經遠」、「來遠」
福建船政局:平遠而日本則幾乎全部進口,而中國就是在購買外艦上沒拼過日本。日本海軍的旗艦吉野號本來是由中國先訂購的,但是由於慈禧太後挪用海軍軍費,中國無法按期付款,之後這艘戰艦被日本購走。大家可以對比一下,當時日本天皇下令文物百官一律上繳薪俸的十分之一作為海軍軍費,甚至日本皇後都變賣自己的首飾捐給國家,而中國則是人人都想在軍費里大撈一筆,慈禧太後為了修頤和園每年就從海軍拿走約2000萬兩白銀,相當於總軍費的一半,各級官員同樣大撈油水,甚至是部分海軍人員也是如此,將一些重要的零部件偷賣,結果是北洋海軍在初具規模後無法繼續擴充實力,購來的軍火質量低下在海戰中吃虧很大,而且在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海軍約三分之一的軍艦因為缺少零部件而無法出海作戰。戰爭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B. 甲午戰爭用的軍艦是不是鋼鐵造的
當時的軍艦的殼體分為鐵殼和木殼兩種。
參戰的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如鎮遠、定遠、經遠、來遠、致遠、靖遠、濟元、平遠等八遠艦)均為鐵殼戰艦。
但如從廣東水師抽調的廣甲號戰艦的結構為鐵脅木殼。
另外參加大東溝海戰的日軍比睿號戰艦也是鐵脅木殼,不過木殼外有裝甲防護。
C. 1894甲午大海戰的軍艦是哪來的
兩國的戰艦主要是采購自德國和英國造船廠
其中定遠級鐵甲艦、經遠級巡洋艦是清朝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
日本聯合艦隊大部分戰艦都是來自應夠的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製造,坊間傳聞著名的「吉野」號原為李鴻章所訂,不過因資金不足,最終由日本人購得,但事實並不如此。實際上那艘清廷訂購失敗的戰艦,是在日本海軍購得「吉野」號後,阿姆斯壯公司原本欲推薦予清廷的「吉野」號同型艦:由智利海軍訂購,建造中的布蘭科‧恩卡拉達號。
D. 甲午戰爭日本都有哪些軍艦
松島 Matsushima
排水量(噸) 4278
船長(米) 91.81
船寬(米) 15.6
吃水(米) 6.05
馬力(匹) 5400
航速(節) 17.5
火炮 320mm*1/120mm*12/6磅速射炮*16
魚雷 360mm*4
裝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員(人) 355
艦長 尾本知道
艦史 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原計劃建造4艘,後改為3艘。該艦1888年2月1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戰爭時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3彈,死35人傷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5年參加了對馬海戰。戰後「三景艦」被編為練習艦隊運送海軍學員進行遠航訓練。1908年4月30日在運送海軍候補生遠航歸途中在澎湖列島的馬公島停泊時彈葯庫突然爆炸沉沒。1908年7月31日除籍。
嚴島 Itsukushima
排水量(噸) 4278
船長(米) 91.81
船寬(米) 15.6
吃水(米) 6.05
馬力(匹) 5400
航速(節)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魚雷 360mm*4
裝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員(人) 355
艦長 橫尾道昱
艦史 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1月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3人傷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19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更名為嚴島丸。1920年7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艦名改回嚴島。1920年9月20日至1924年7月31日又作為潛艇學校的水上校舍。1925年報廢。1926年3月12日在吳港解體,同年3月21日除籍
橋立 Hashidate
排水量(噸) 4278
船長(米) 91.81
船寬(米) 15.6
吃水(米) 6.05
馬力(匹) 5400
航速(節)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魚雷 360mm*4
裝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員(人) 355
艦長 日高壯之丞
艦史 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橫須賀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1彈,死3人傷11人。黃海海戰後曾代替松島號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2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1925年12月23日報廢,次年5月1日拋售,1927年在橫須賀解體。
吉野 Yoshino
排水量(噸) 4267
船長(米) 109.73
船寬(米) 14.17
吃水(米) 5.18
馬力(匹) 15968
航速(節) 23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8/47mm速射炮*22
魚雷 360mm*5
裝甲 甲板115mm(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115mm
乘員(人) 385
艦長 河原要一
艦史 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還有一艘同型艦為「高砂」。據說吉野艦原為中國訂購,但由於經費不足而被日本購去。1892年2月開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人傷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巡弋渤海。1904年被編入第一艦隊參加了日俄戰爭中攻打旅順的戰斗。1904年5月15日在濃霧中與裝甲艦春日號相撞沉沒。1905年5月21日除籍
浪速 Naniwa
排水量(噸) 3709
船長(米) 91.4
船寬(米) 14
吃水(米) 6.1
馬力(匹) 7604
航速(節)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聯裝炮*10/機關炮*4
魚雷 380mm*4
裝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艦橋37mm
乘員(人) 352
艦長 東鄉平八郎
艦史 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1884年3月27日開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該級艦據說原來也是中國訂購,同樣由於經費不足而由日本購去。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9彈,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2艦隊第4戰隊。對馬海戰中受傷,後退出第一線。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島群島得撫島海面因事故沉沒。1912年8月5日除籍。
高千穗 Takachiho
排水量(噸) 3709
船長(米) 91.4
船寬(米) 14
吃水(米) 6.1
馬力(匹) 7604
航速(節)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聯裝炮*10/機關炮*4
魚雷 380mm*4
裝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艦橋37mm
乘員(人) 352
艦長 野村貞
艦史 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是浪速號的同級艦。1884年4月10日開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5彈,死1人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編入第二艦隊參戰。1914年10月17日在攻打我國青島時被德國S90號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264人戰死。1914年10月29日除籍。
秋津洲 Akitsushima
排水量(噸) 3150
船長(米) 91.7
船寬(米) 13.14
吃水(米) 5.32
馬力(匹) 8516
航速(節) 19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6/47mm速射炮*8
魚雷 360mm*4
裝甲 甲板75mm/炮盾115mm
乘員(人) 314
艦長 上村彥之丞
艦史 日本在橫須賀船廠建造的巡洋艦原來作為「松島」級的4號艦建造,後改為單獨設計建造一型巡洋艦。該艦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鋼制巡洋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4彈,死5人傷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六戰隊擔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1年4月30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橫須賀解體
扶桑 Fuso
排水量(噸) 3777
船長(米) 67
船寬(米) 14.6
吃水(米) 5.5
馬力(匹) 3650
航速(節) 13
火炮 240mm炮*4/170mm炮*2/80mm炮*6/機關銃*1
魚雷 360mm*2
裝甲 水線100-230mm/炮塔200mm
乘員(人) 345
艦長 新井有貫
艦史 日本向英國Samuda Bros公司訂造的巡洋艦。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時採用機帆並用的動力推進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橫須賀撤去帆索裝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2人傷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灘停泊時由於錨索斷裂造成漂移,被松島艦艦首沖角撞擊後又與嚴島艦右舷相撞後艦腹部進水沉沒。1898年6月5日打撈出水後送入吳海軍工廠修理。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參戰。1912年12月12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08年4月1日除籍後作為雜役船,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橫濱解體。
千代田 Chiyoda
排水量(噸) 2439
船長(米) 94.5
船寬(米) 12.98
吃水(米) 4.27
馬力(匹) 5678
航速(節) 19
火炮 120mm速射炮*10/47mm速射炮*14/機關炮*8
魚雷 360mm*3
裝甲 甲板25-38mm/水線帶115mm
乘員(人) 306
艦長 內田正敏
艦史 由於日本向法國Forges公司訂購的畝傍號(Unebi)巡洋艦1886年10月19日竣工駛往日本途中於12月3日突然失蹤,日本海軍獲賠124萬5千3百円。 日本用這筆資金向英國Brown公司訂造千代田號巡洋艦。1888年11月開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該艦是除扶桑、比睿兩艘老艦外唯一在中央設置防禦裝甲帶的軍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3彈。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三艦隊第六戰隊,在朝鮮海峽護送運輸船隊。1904年7月26日在炮擊旅順時觸雷後赴橫須賀修理,而後參加對馬海戰。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一戰中參加進攻中國青島的作戰。1921年4月30日成為水雷母艦。1922年4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4年4月1日成為雜役船。1927年8月5日在實彈射擊訓練中作為靶艦被擊沉。後來該艦艦橋被拆除,移往江田島海軍學校作為號令台
赤城 Akagi
排水量(噸) 622
船長(米) 47
船寬(米) 8.2
吃水(米) 2.95
馬力(匹) 963
航速(節) 10.25
火炮 8.2磅炮*1/4.7磅炮*1
魚雷
裝甲
乘員(人) 126
艦長 坂元八郎太
艦史 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戶工廠建造的摩耶級炮艦之一。1886年7月20日開工建造,1888年8月7日下水,1890年8月20日建成,編入吳鎮守府,艦長瓜生外吉中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30彈,死11人傷17人。艦長坂元八郎太被擊斃。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炮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一艦隊第七戰隊,1904年5月18日在旅順外海濃霧中與大島艦相撞,大島艦被撞沉。1905年1月12日被編入第三艦隊。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1912年3月22日成為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為「赤城丸」。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購入,航行於瀨戶內海。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島遇台風沉沒。1946年初被打撈起來,1月又在瀨戶內海觸雷沉沒,於1951年再次打撈起來。該艦最後於1953年在大阪解體。
比睿 Hiei
排水量(噸) 2284
船長(米) 67
船寬(米) 12.4
吃水(米) 5.3
馬力(匹) 2515
航速(節) 13.5
火炮 170mm炮*3/150mm炮*6/1磅炮*4
魚雷 360mm*4
裝甲 水線帶88-115mm
乘員(人) 321
艦長 櫻井規矩之左右
艦史 日本向英國Milford Haven公司訂造的金剛級巡洋艦之一。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遠航歐洲。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23彈,死19人傷37人。甲午戰後撤去帆索裝置加以改裝。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作為旅順港的警備艦使用。日俄戰爭後成為測量船。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
西京丸 SAIKIO
排水量(噸) 4100
船長(米) ?
船寬(米) ?
吃水(米) ?
馬力(匹) 4300
航速(節) 15
火炮 120mm速射炮*4
魚雷
裝甲 ?
乘員(人) 350
艦長 鹿野勇之進
艦史
日本建造的商船,1889年下水,甲午戰爭前改裝成代用巡洋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12彈,傷11人
金剛 Kongo
排水量(噸) 2200
船長(米) 70
船寬(米) 12.4
吃水(米) 5.3
馬力(匹) 2500
航速(節) 14
火炮 170mm*3/150mm*6/1磅炮*4
魚雷 360mm*2
裝甲 水線88mm-115mm
乘員(人) 308
艦長 有馬新一
艦史 日本向英國Earles公司訂造的金剛級巡洋艦的首艦。1875年9月開工建造,1877年4月下水,1878年1月建成。1890年曾遠航歐洲。甲午戰爭中參加了威海衛之戰。甲午戰後撤去帆索裝置加以改裝,擔任舞鶴地區的守備。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作為旅順港的警備艦使用。日俄戰爭後成為測量船。1909年7月21日除籍。
高雄 Takao
排水量(噸) 1750
船長(米) 70.4
船寬(米) 10.5
吃水(米) 4.0
馬力(匹) 2332
航速(節) 15
火炮 150mm*4/120mm*1/57mm炮*1/四聯裝機關炮*2
魚雷 380mm*2
裝甲 ?
乘員(人) 220
艦長
艦史 日本橫須賀造船廠建造的巡洋艦。1886年10月30日開工建造,1888年10月15日本下水,1889年11月16日建成。建造時採用鋼骨鐵皮結構,雙重鋼底,為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技術,該艦也成為當時日本最高造船水平的體現。甲午戰爭中參加了威海衛之戰。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擔任津輕海峽的警備艦。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7日退役。
築紫 Tsukushi
排水量(噸) 1350
船長(米) 64
船寬(米) 9.7
吃水(米) 4.4
馬力(匹) 2887
航速(節) 16.5
火炮 250mm*2/120mm*4/9磅炮*2/1磅炮*4
魚雷 450mm*2
裝甲 ?
乘員(人) 186
艦長 三善克己
艦史 原智利海軍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造的Artur Pratt號巡洋艦,1879年10月2日開工建造,1880年8月11日下水。日本海軍於1883年6月18日購入。甲午戰爭中參加了威海衛之戰。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參戰。1906年成為靶艦,1906年5月25日除籍,1910年解體。
八重山 Yaeyama
排水量(噸) 1584
船長(米) 96.9
船寬(米) 10.5
吃水(米) 4.0
馬力(匹) 5630
航速(節) 20.75
火炮 120mm*3/47mm速射炮*8
魚雷 450mm*2
裝甲 ?
乘員(人) 200
艦長
艦史 日本橫須賀造船廠建造的巡洋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1887年6月開工建造,1889年3月下水。1890年3月15日建成。該艦由於馬力大航速高,所以多被用作偵察艦和通報艦,並兼作魚雷艇母艦,艦上可裝載5艘魚雷艇的補給品。甲午戰爭中參加了威海衛之戰。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通報艦。1902年在根室附近擱淺沉沒,打撈修理後重新服役。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作為無線電收發艦,收效甚微。1911年4月1日除籍。
E. 甲午戰爭中日軍各艦艇的簡介
日本排水量共計39491噸,150以上火炮34門,中口徑速射炮74門,中口徑炮14門,小口徑速射炮151門,魚雷管35具。大部分軍艦服役都在1890年以後。一游編隊航速18.5節。
北洋排水量共計35139噸,150以上火炮55門,中口徑速射炮3門,中口徑炮20門,小口徑速射炮141門,魚雷管44具。1890年以後新建的只一艘「廣丙」,艦型混亂,速率不一,老艦「超揚」服役近15年,鍋爐老化速率只有不到7節。
根據北洋艦首對敵陣形,北洋一次可發射120以上炮彈33發,而日軍一游縱隊一次可向一側發射120以上炮彈23發。本隊縱隊一次可向一側發射120以上炮彈37發。由於北洋橫隊跨度大,航速關系也沒有最後完成編隊,無法全隊集火射擊一個目標。而日軍兩個編隊緊湊靈活,單一編隊就可對抗北洋。
日軍一游單側23門炮有13門速射炮,本隊單側有26門速射炮。單位時間內的火力更是驚人!
北洋大量裝備的克虜伯1880式210mm後膛鋼套箍炮,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北洋水師的「濟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艦均裝備了此種口徑的火炮。理論射速是1發/分。北洋最具威力的1880年305mm克虜伯鋼套箍炮理論射速只有1發/3分鍾 。
北洋編隊整隊10分鍾最多可發射120以上炮彈274發,這只是理論射速,實戰中是無法達到的。
而日軍大量裝備的152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和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理論射速達到10發/分。實戰中可以達到6-7發/分!
「吉野」穹甲巡洋艦 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Armstrong,Walker)建造1893年9月30日建成,正常排水量4216噸,艦長109.7米,寬14.2米,吃水5.2米,裝甲甲板厚115mm(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厚115mm;正常載煤400噸,最大載煤1000噸,主機採用2座立式4汽缸3脹往復式蒸汽機,燃煤鍋爐12座,功率1590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23節,續航力4000海里/10節,編制360人,「吉野」建成時為當時世界第一快艦,艦體識別線黑色。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門,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門,47mm重哈乞開斯速射炮22門,360mm魚雷發射管5具。
「浪速」「高千穗」穹甲巡洋艦 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Armstrong,Walker)建造,「浪速」於1885年12月1日建成。「高千穗」1886年3月26日建成。二艦同級,正常排水量3650噸(「明治廿七八年海戰史」記載為3709噸),艦長91.4米,寬14米,吃水6.1米,裝甲甲板厚50-75mm,輪機部外側裝甲厚76mm,炮塔頂及艦橋裝甲厚37mm,正常載煤量350噸,最大載煤量800噸,主機功率700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8.5節,編制325人,「浪速」識別線為黑色,「高千穗」為紅色。主要武器:1880年式260mm克虜伯主炮2門(與中國軍艦「平遠」主炮為同一型號),1880式150mm克虜伯炮6門,57mm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浪速」艦),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高千穗」艦),25.4mm四聯裝諾典費爾德機關炮10門,11mm10管格林炮4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
「秋津洲」穹甲巡洋艦 英國設計,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1894年3月31日建成。正常排水量3150噸,艦長91.8米,寬13.1米,吃水5.3米,主機為2座卧式3汽缸3脹往復式蒸汽機,燃煤鍋爐4座,雙軸推進,主機功率8400匹馬力,航速19節,裝甲甲板厚75mm,炮盾厚115mm,標准載煤500噸,最大載煤800噸,編制304人。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門,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8門,8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4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
「松島」、「嚴島」在法國地中海船廠(Forges et Chantiers La Seyne)建造。「嚴島」1891年8月建成。「松島」1891年3月建成。「橋立」在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Yokosuka Navy Yard)建造1894年6月完工。該級艦正常排水量4278噸,艦長89.9米,寬15.4米,吃水6.05米,正常載煤405噸,最大載煤量680噸,主機為2座卧式3汽缸往復式蒸汽機,6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主機功率5400匹馬力,航速16.5節,續航力6000海里/10節,輪機部外側裝甲厚125mm,炮塔裝甲厚300mm,炮塔頂蓋裝甲厚100mm,裝甲防禦甲板厚50mm,編制360人,「松島」艦識別線為黃色,「嚴島」為黑色,「橋立」為紅色。主要武器:法國造320mm38倍口徑迦納主炮1門(採用露炮台設計,用於對付「定遠」、「鎮遠」厚達355.6mm的鐵甲,其中「松島」的主炮布置在軍艦後部),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門(「松島」艦為12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6門(「松島」艦5門),47mm輕型哈乞開斯速射炮12門(「松島」10門),8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1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
「千代田」穹甲巡洋艦 英國J.Brown工廠(J Brown Clydebank)建造,1890年12月建成。正常排水量2439噸,艦長92米,寬13米,吃水4.3米,裝甲甲板厚25-38mm,水線帶裝甲厚115mm,正常載煤240噸,最大載煤420噸,主機採用2座立式3汽缸三脹往復式蒸汽機,燃煤鍋爐6座,功率5678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9節,編制350人。主要武器: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0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14門,8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3門,360mm水上魚雷發射管3具
「比睿」二等船旁列炮鐵甲艦 英國赫文(Milford Haven)船廠建造,1878年3月建成。鐵脅木殼,外裝裝甲。正常排水量2250噸,艦長67.1米,寬12.5米,吃水5.3米,水線帶裝甲厚88-137mm,標准載煤330噸(「比睿」為340噸),主機為卧式2汽缸往復式蒸氣機1座,燃煤鍋爐6座,功率2270匹馬力,單軸推進,航速13節,編制286人。主要武器:170mm克虜伯炮3門,150mm克虜伯炮6門,80mm克虜伯炮2門,75mm克虜伯炮2門,25mm4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4門,11mm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360mm魚雷發射管1具。
「扶桑」二等船腰炮房鐵甲艦 英國Samuda Bros船廠(Samuda Bros Poplar)建造,1878年1月建成。1891年「扶桑」進行現代化改裝,撤去帆索裝置。扶桑」艦長67米,寬14.6米,吃水5.5米,正常排水量3777噸,主機功率3932匹馬力,航速13節,標准載煤360噸,水線裝甲帶厚100-230mm,炮塔裝甲厚200mm,編制250人。主要武器:240mm克虜伯主炮4門,170mm克虜伯炮2門,150mm速射炮4門,75mm克虜伯炮6門(長管4門、短管2門),25mm4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7門,11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360mm魚雷發射管2具。
「西京丸」代用巡洋艦 原為日本郵船公司商船,後因日本軍令部長樺山資紀隨聯合艦隊出海觀戰,為乘坐舒適計,將「西京丸」臨時徵用加裝火炮作為座艦。排水量2913噸,387匹馬力,航速12節。主要武器裝備:120mm速射炮4門,47mm機關炮2門,57mm機關炮1門。
「赤城」 炮艦日本小野濱海軍造船廠(Onohama,Kobe)建造,1890年7月完工。艦長47米,寬8.2米,吃水2.95米,標准排水量612噸,載煤60噸,主機功率96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2節,編制104人。主要武器:120mm舊式後膛炮4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6門(重型4門,輕型2門)。
參加黃海海戰北洋艦艇簡單參數
「定遠」、「鎮遠」 鐵甲艦 德國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1885年11月加入北洋。當時堪稱「亞洲第一巨艦」。二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144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動力為兩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鎮遠」為7200匹馬力,航速15.4節),續航能力4500海里/10節,配有照度為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由3台發電機(「鎮遠」為2台發電機)提供70千瓦的電力。裝甲總重為1461噸、鐵甲堡水線上裝甲厚14英寸(355.6mm)、水線下裝甲厚12英寸(304.8mm)、主炮露炮台裝甲厚304mm,炮罩厚15mm,司令塔裝甲厚203mm,煤櫃載煤量700噸、最大載煤量1000噸、編制329-363人,管帶為總兵銜。主要武器: 主炮為克虜伯305mm後膛炮4門(分左右2座雙聯裝露炮台,水壓動力,每門炮重31.5噸,25倍口徑)、克虜伯150mm後膛副炮2門(露炮台式,首尾各一門,每門炮重4.75噸,35倍口徑)、75mm克虜伯舢板炮4門、37mm五管哈乞開斯機關炮8門、57mm、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各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兩舷各一具、艦尾一具,備有21枚魚雷)。
「濟遠」穹面鋼甲快船 德國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1885年11月加入北洋。艦長71.93米、寬10.36米、吃水5.18米、排水量2440噸(回國時數據為2300噸),正常載煤230噸,最大載煤400噸,動力為2座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主機功率2800匹馬力,航速15節(一說是16.5節)。裝甲甲板(穹甲)由25.4mm鋼質和50.8mm鐵質裝甲層復合而成,可抵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主炮露炮台裝甲厚254mm,炮罩及司令塔裝甲厚38.1mm,編制180-202人,管帶為副將銜。主要武器:雙聯裝210mm克虜伯前主炮1座(炮座為露炮台式,每門炮重10噸,35倍口徑,現存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克虜伯150mm後主炮1門(炮座為露炮台式,現存旅順萬忠墓紀念館)、47mm哈乞開斯單管速射炮2門(2門炮現均保存在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37mm哈乞開斯單管炮9門、金陵機器局造銅炮4門、15吋魚雷發射管4具。
「經遠」「來遠」裝甲巡洋艦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1887年12月10日在廈門加入北洋水師。長82.4米、寬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噸、動力採用2座3脹往復式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每座重38噸),雙軸推進,功率5000匹馬力、航速15.5節(「來遠」為15.3/4節)、載煤量320-350噸,水線帶裝甲厚9.5-5.1寸,裝甲甲板厚3寸(傾斜處)/1.5寸(平坦處),炮座裝甲厚8寸,炮盾厚1.5寸,司令塔裝甲厚6寸,全艦編制202-270人,管帶為副將銜。主要武器:雙聯克虜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門炮重10噸,22倍口徑)、1880年式克虜伯150mm炮2門(每門炮重4.5噸)、75mm克虜伯 舢板炮2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40mm哈乞開斯炮1門、37mm5管哈乞開斯炮5門、14吋魚雷發射管4具(3具可轉動,另外1具為固定式水下魚雷發射管,位於艦艏撞角下方)。
「致遠」「靖遠」 穹甲快船英國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致遠」1887年7月23日建成,「靖遠」1887年7月9日建成。2艦為北洋水師中航速最快的戰艦,長76.2米、寬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噸、動力為2座蒸汽機,4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6850匹馬力,航速18.5節,正常載煤200噸、最大載煤量520噸、續航力6000海里/10節、裝甲甲板厚3吋(傾斜處)/2吋(平坦處),司令塔裝甲厚3吋,火炮炮盾厚2吋,全艦編制204-260人,管帶為副將銜。 主要武器: 克虜伯210mm主炮3門(艦首2門雙聯裝、艦尾1門,每門炮重12噸,3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兩門(每門炮重4噸,26倍口徑),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8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11mm10管格林機關炮4門(其中1門現存日本長崎「三笠」紀念艦公園),18吋魚雷發射管4具(軍艦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側水線附近各1具)。
「揚威」「超勇」巡洋艦 英國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承造,後船體部分轉包給米切爾(Mitchell)船廠建造。兩艦於1881年11月22日加入北洋。艦長64米、寬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350噸、動力為2座往復式蒸汽主機,6座圓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2600匹馬力、航速15-16節、續航能力5000海里/8節,煤艙正常載煤250噸,最大載煤量300噸。艦身為木質外包鋼板、甲板裝甲0.27吋,炮塔裝甲1吋,司令塔裝甲0.5吋,艦艏水線下11英尺處裝有撞角,全艦編制137-140人,管帶為參將銜。主要武器: 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門(每門炮重25噸,26倍口徑)、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門、阿姆斯特朗9磅炮2門、11mm10管格林機關炮4門、37mm單管哈乞開斯炮4門、4管諾典費爾德炮2門。
「廣甲」鐵脅穹式快船 福州(FooChow)船政局建造的第28艘艦船,1887年12月4日竣工。鐵脅木殼 ,艦長67.36米、寬10.06米、艦艏吃水3.77米、艦艉吃水4.67米、主匡面積37平方米、風帆面積933.24平方米、排水量1290噸、採用康邦卧式3汽缸蒸汽機1座,2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1600匹馬力、航速14.2節、艙面有2支鋼桅、1支木桅,可使用風帆動力。全艦編制180人,管帶為都司銜。主要武器: 150mm克虜伯主炮3門、105mm克虜伯炮4門、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4門。
「平遠」近海防禦鐵甲艦 福州(FooChow)船政局所造第29艘艦船,1889年5月15日竣工。長59.99米、寬12.19米、艦艏吃水4.19米、艦艉吃水4.4米、主匡面積76.88平方米、正常排水量2067噸、滿載排水量2650噸,動力為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2400匹馬力、航速10.5節、裝甲甲板厚2寸、水線帶裝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裝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編制202人,管帶為都司銜。主要武器:克虜伯260mm前主炮1門、克虜伯150mm副炮2門、57mm諾典費爾德炮2門、47mm單管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37mm5管哈乞開斯機關炮4門、18寸魚雷發射管4具。
「廣丙」鋼脅鋼殼魚雷快船 福州(FooChow)船政局製造,、「廣丙」為第32艘艦1891年12月18日竣工。長71.63米、寬8.23米、吃水3.96米、主匡面積78.89平方米、風帆面積51.55平方米、排水量1000噸、動力為3座圓式鍋爐、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汽,功率2400匹馬力、航速16.5節、編制110人,管帶為守備銜。主要武器:克虜伯120mm炮3門(甲午戰爭前更換為江南製造局造120mm速射炮)、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4門、37mm5管哈乞開斯機關炮4門、18寸魚雷發射管4具。
「福龍」魚雷艇 德國希肖船廠(Schichau,Elbing)製造,為出海大艇,1886年建成。長42.75米、寬5米、吃水2.3米、排水量115噸(另說128噸)、動力為一座燃煤鍋爐,單軸推進,功率1597匹馬力、航速24.2節、編制20人。主要武器:37mm格林炮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艇艏左右各1具,艇艉甲板1具)。
「左一」魚雷艇由英國百濟(Yarrow)公司製造,1887年建成。為大型魚雷艇,可出遠海作戰,長39.01米(128呎)、寬3.81米(12.5呎)、吃水1.9米(6.25呎)、排水量108噸、動力為一座燃煤鍋爐單軸推進,功率1,000匹馬力、航速24節、編制29人。主要武器: 「左一」裝備11mm10管格林炮4門、14寸魚雷發射管3具。
「右二」、「右三」艇由德國伏爾鏘(Vulkan)廠提供材料,在中國組裝,於1887年建成。 長33.52米、寬3.5米(11.5呎)、吃水1.06米(3.5呎)、排水量74噸、航速18節、編制28人,管帶為守備銜。主要武器:37mm5管哈乞開斯2門、14吋魚雷發射管2具
F. 甲午戰爭時候,中國派出了幾艘自己研製的戰艦甲午中日戰爭的時候中國派出了幾艘自己研製的艦艇
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中有四艘由福建船政製造的軍艦 即引進法國黃泉級技術製造的平遠號和原隸屬廣東水師的廣甲 廣乙和廣丙號巡洋艦
G. 甲午戰爭的致遠艦哪裡生產的
遼寧省丹東港
「致遠」、「靖遠」屬同級艦,2艦為北洋水師中航速最快的戰艦,長76.2米,寬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噸,動力為2座卧式3缸往復蒸汽機、4座高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航試時測得功率為6892馬力,採用強壓通風時可以達到7500馬力,航速18.5節,正常載煤200噸,最大載煤量520噸,續航力6000海里/10節,裝甲甲板厚3英寸(傾斜處)/2英寸(平坦處),司令塔裝甲厚3英寸,火炮炮盾厚2英寸,全艦編制204-260人,管帶為副將銜。
H. 甲午海戰中的日本戰艦
吉野號,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還有一艘同型艦為「高砂」。據說吉野艦原為中國訂購,但由於經費不足而被日本購去。1892年2月開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人傷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巡弋渤海。1904年被編入第一艦隊參加了日俄戰爭中攻打旅順的戰斗。1904年5月15日在濃霧中與裝甲艦春日號相撞沉沒。1905年5月21日除籍。 高千穗號,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是浪速號的同級艦。1884年4月10日開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5彈,死1人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編入第二艦隊參戰。1914年10月17日在攻打我國青島時被德國S90號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264人戰死。1914年10月29日除籍。 秋津洲號, 日本在橫須賀船廠建造的巡洋艦原來作為「松島」級的4號艦建造,後改為單獨設計建造一型巡洋艦。該艦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鋼制巡洋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4彈,死5人傷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六戰隊擔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1年4月30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橫須賀解體。 浪速號,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1884年3月27日開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該級艦據說原來也是中國訂購,同樣由於經費不足而由日本購去。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9彈,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2艦隊第4戰隊。對馬海戰中受傷,後退出第一線。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島群島得撫島海面因事故沉沒。1912年8月5日除籍。 松島號,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原計劃建造4艘,後改為3艘。該艦1888年2月1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戰爭時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3彈,死35人傷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5年參加了對馬海戰。戰後「三景艦」被編為練習艦隊運送海軍學員進行遠航訓練。1908年4月30日在運送海軍候補生遠航歸途中在澎湖列島的馬公島停泊時彈葯庫突然爆炸沉沒。1908年7月31日除籍。 千代田號,由於日本向法國Forges公司訂購的畝傍號(Unebi)巡洋艦1886年10月19日竣工駛往日本途中於12月3日突然失蹤,日本海軍獲賠124萬5千3百円。 日本用這筆資金向英國Brown公司訂造千代田號巡洋艦。1888年11月開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該艦是除扶桑、比睿兩艘老艦外唯一在中央設置防禦裝甲帶的軍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3彈。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三艦隊第六戰隊,在朝鮮海峽護送運輸船隊。1904年7月26日在炮擊旅順時觸雷後赴橫須賀修理,而後參加對馬海戰。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一戰中參加進攻中國青島的作戰。1921年4月30日成為水雷母艦。1922年4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4年4月1日成為雜役船。1927年8月5日在實彈射擊訓練中作為靶艦被擊沉。後來該艦艦橋被拆除,移往江田島海軍學校作為號令台。 嚴島號,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1月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3人傷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19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更名為嚴島丸。1920年7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艦名改回嚴島。1920年9月20日至1924年7月31日又作為潛艇學校的水上校舍。1925年報廢。1926年3月12日在吳港解體,同年3月21日除籍。 橋立號,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橫須賀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1彈,死3人傷11人。黃海海戰後曾代替松島號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2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1925年12月23日報廢,次年5月1日拋售,1927年在橫須賀解體。 比睿號,日本向英國Milford Haven公司訂造的金剛級巡洋艦之一。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遠航歐洲。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23彈,死19人傷37人。甲午戰後撤去帆索裝置加以改裝。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作為旅順港的警備艦使用。日俄戰爭後成為測量船。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 扶桑號,日本向英國Samuda Bros公司訂造的巡洋艦。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時採用機帆並用的動力推進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橫須賀撤去帆索裝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2人傷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灘停泊時由於錨索斷裂造成漂移,被松島艦艦首沖角撞擊後又與嚴島艦右舷相撞後艦腹部進水沉沒。1898年6月5日打撈出水後送入吳海軍工廠修理。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參戰。1912年12月12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08年4月1日除籍後作為雜役船,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橫濱解體。 赤誠號,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戶工廠建造的摩耶級炮艦之一。1886年7月20日開工建造,1888年8月7日下水,1890年8月20日建成,編入吳鎮守府,艦長瓜生外吉中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30彈,死11人傷17人。艦長坂元八郎太被擊斃。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炮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一艦隊第七戰隊,1904年5月18日在旅順外海濃霧中與大島艦相撞,大島艦被撞沉。1905年1月12日被編入第三艦隊。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1912年3月22日成為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為「赤城丸」。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購入,航行於瀨戶內海。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島遇台風沉沒。1946年初被打撈起來,1月又在瀨戶內海觸雷沉沒,於1951年再次打撈起來。該艦最後於1953年在大阪解體。 西京丸號,日本建造的商船,1889年下水,甲午戰爭前改裝成代用巡洋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12彈,傷11人。
I. 甲午戰爭日軍的戰艦是哪裡來的
主要為英法兩國製造,部分自建
甲午戰爭開戰前,日本召開御前會議,正式作出對中國開戰的決定。會議決定日本海軍將1889年7月29日組建的常備艦隊和西海艦隊等聯合編成大艦隊,稱「聯合艦隊」。參加清日甲午戰爭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威海衛海戰的日本主要軍艦如下
旗艦「松島」海防艦軍艦製造工廠: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
「橋立」海防艦 軍艦製造工廠:法國設計,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
「嚴島」海防艦 軍艦製造工廠: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
「扶桑」海防艦 軍艦製造工廠: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製造
「吉野」巡洋艦 軍艦製造工廠: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製造
「浪速」巡洋艦 軍艦製造工廠: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製造
「高千穗」巡洋艦 軍艦製造工廠: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製造
「秋津洲」巡洋艦 軍艦製造工廠:英國設計,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
「千代田」巡洋艦 軍艦製造工廠:法國設計,英國J.Brown工廠建造
「高雄」巡洋艦 軍艦製造工廠:日本橫須賀造船所建造
「八重山」通報艦 軍艦製造工廠:法國設計,日本橫須賀造船廠建造
「比叡」巡洋艦 軍艦製造工廠:英國赫文公司設計建造
「築紫」巡洋艦 軍艦製造工廠:英國阿姆斯特朗工廠建造
「赤城」炮艦 軍艦製造工廠:日本橫須賀造船所建造
「西京丸」巡洋艦 軍艦製造工廠:法國設計,英國J.Brown工廠建造
來自網頁鏈接
J. 甲午戰爭時候的戰艦船體是如何建造的
那個年代應該還是連鉚釘帶焊接成的唄,其實清政府沒有能力建造大型軍艦,一般也就造個小型魚雷艇啥的,所以基本都是從德國買的,但是德國技術超先進,因為日本人後來自建的基本都是小口徑火炮,裝甲薄弱的高速型巡洋艦,之所以能戰勝遠字型大小系列重巡洋艦,主要是因為小日本軍艦多小口徑炮是改良的射速高精度好,畢竟軍艦就算不被打穿也可以炸死燒死上面的艦員,而且再厚的裝甲也扛不過魚雷的攻擊,清政府的軍艦那是從慈禧那裡好容易乞討點兒錢買的所以維護升級乃至彈葯貯備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