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靶場在哪裡
① 日本的鈴鹿F1賽車場在哪裡
賽道名稱:日本鈴鹿賽道
地址:Suzuka Circuitland/SMSC 7992 Ino-cho, Suzuka-shi Mie 510-0295 - Japon
官方網站:http://www.suzukacircuit.co.jp
賽道長度:5.807公里
賽道記錄:1分32秒730 (2004,舒馬赫,法拉利)
比賽總長度:307.573公里
比賽總圈數:53圈
比賽日期:2005年10月7日-10月9日
排 位 賽:10月9日10:30時(當地)/09:30時(北京)
正式比賽:10月10日14:30時(當地)/13:30(北京)
日本鈴鹿賽道位於大阪與名古屋之間,東京的西南方。從1987年開始成為F1大獎賽的一站,在過去幾年F1年度大獎賽中,日本大獎賽都是最後的一站。通常F1年度冠軍也都是在日本大獎賽鈴鹿賽站才得以決勝出的。因此在鈴鹿賽站常會出現因為爭奪年度冠軍而發生的意外,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塞納和普羅斯特兩人間的恩怨情仇。鈴鹿賽道是以混合的高速和低速彎角而聞名,這相對的對賽車提出了既速度頗高又需要有強大馬力輸出的要求;高速彎道如Spoon和130R也是這個賽道的一大特色。在8字形的鈴鹿賽道,為車手提供了順時針與逆時針兩種混合的跑賽彎道。
鈴鹿賽道以混合的高速和低速彎角聞名,速度頗高需要有強大的馬力輸出,高速彎道如斯普尼(Spoon)和130R(130R)也是這個賽道的一大特色。在這個8字形的賽道提供了順時針與反時針的彎道。起跑直線是屬於下坡,這表示起跑的優劣相當重要,一個起跑失誤可能就會損失好幾個排位。第一彎角是一個5檔時速230的彎,但彎道的後半段角度變得比較急,所以必須將降到3文件速度要減到150。
之後是一個左-右-左的S彎,通常前兩段車手都會以4檔通過,最後一段則必須降到3檔160。在鄧樂普(Dunlop)彎要過得漂亮,則車輛的平衡性非常重要,彈跳和轉向不足都會讓賽車偏離最佳路線,甚至撞上輪胎牆。德格尼爾(Degner)彎是一個越來越急的彎,前半段速度還可達185,後半段的速度則要降到甚至降到2文件,出彎後加速性非常的重要,到發夾彎之前速度可達270。
重踩剎車將速度降到60退2文件,過了發夾彎之後的大彎角,在彎道中可持續加速到290,減速退3檔進入斯普尼(Spoon)彎,以170入彎但出彎時速度會降到145。出彎後來到全場最快的路段,速度可達320,稍稍減速後以280通過130R彎角。出彎加速後來到減速彎道,速度必須降到55,這是一個超車的時機點,通過之後則是全油門進入直線完成一圈。
② 美日「對抗北」年度聯合演習是在哪裡舉行
美國某網站的文章說,F-2戰斗機的價格是美製F-16的兩倍,部分因素是該機裝備了先進電子設備,但主要還是由日本國內較高的生產成本造成的。高成本限制了裝備數量,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僅裝備了約90架F-2。F-2的飛行員都經過良好的訓練,但直到3年以前,F-2才開始進行實彈投射訓練,這是因為日本國內沒有合適的實彈訓練場,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機只能飛到關島,在美國空軍基地搞實彈訓練。
可見,即使日本增產一批F-2戰斗機,暫時填補先進戰機的缺口,只是權宜之計。日本動輒以鄰國空軍為對手的姿態,倒是值得周邊國家高度警惕的。
列裝
2007年6月16日至22日,美日「對抗北」年度聯合演習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舉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演習創下了兩項紀錄:日本自衛隊最先進的F-2戰斗機首度跨越國境;日本實施二戰結束以來首次境外實彈轟炸。引人關注的是這一舉措背後的政治意味:美日軍事協作已經從政治象徵和紙面協議走向實質動作;未來美日聯合應對日本「周邊有事」的可能性大增。據美國空軍新聞局、關島《太平洋日報》16日報道,參加本年度「對抗北」演習的美國空軍官兵約380人,12架F-16戰斗機。
日本航空自衛隊方面則抽調228名精銳官兵、2架升級版的E-2C空中預警機、8架F-2戰斗機和數量不明的空中加油機參演。日本戰斗機和預警機組成一個龐大的作戰編隊遠程飛赴關島,途中進行空中加油和雙機、3機以及多機編隊的「熱身」操演。美國空軍方面透露,日本航空自衛隊將在演習中完成346架次的任務,「演習強度相當大」。本年度「對抗北」演習的另一個看點是日本戰機戰後首度出國實施實彈轟炸。軍事觀察家認為,此舉極有政治象徵與軍事實質。戰後,因和平憲法的限制和政治因素的考慮,日本戰機出境參加聯合演習只限於「比劃」,只搞模擬攻擊,從不使用實彈。但美國空軍和日本航空自衛隊均證實,在此次演習中,日本的F-2戰斗機將演練實彈轟炸與對艦攻擊。
為給日本F-2戰機二戰後首度境外轟炸攻擊創造條件,美軍破天荒地允許它使用北馬里亞納群島的默迪尼拉島靶場。在本次演習前的通報會上,一名美國空軍中校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靶場,我們能在那裡一起操演,從而成為更加親密的盟友。」默迪尼拉島靶場位於關島以北約290公里處,無人居住。自1976年美國政府與北馬里亞納群島行政當局簽署協議以來,就成了太平洋美軍惟一不受東道國影響的實彈射擊場,其租期要到2075年。
默迪尼拉島靶場實際上成了美軍的戰爭演兵場:在越戰期間,美國空軍平均每個月要在該島上傾瀉22噸的炸彈。當時的太平洋美軍司令誇口說,幾乎每個赴越南參戰的美國空軍飛行員,都得先過默迪尼拉島實彈射擊這一關。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參戰的美國空軍戰機都要先到這里操演,被認定「合格」後才開赴戰場。鑒於默迪尼拉島實彈射擊場的重要性,美軍從不允許其他國家使用,包括英國、澳大利亞等「鐵桿盟國」都沒有被允許使用該靶場。因此,美軍這次對日本航空自衛隊開放堪稱史無前例。
3月13日電據從日本防衛省獲得的消息稱,航空自衛隊位於宮城縣的一個航空基地,在遭受海嘯襲擊後,28架戰斗機全部進水,部分戰斗機被沖撞到機庫的牆壁上,受損十分嚴重,攜帶的導彈也丟落海嘯中。
③ 航天器的發射場有哪些
自前蘇聯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地把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以來,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有10多個發射場從事各種航天器的發射活動。它們是美國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沃洛普斯飛行中心、空軍東部試驗靶場(簡稱東靶場)、空軍西部試驗靶場(簡稱西靶場),蘇聯/俄羅斯的卡普斯丁亞爾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法國/歐洲航天局的蓋亞那航天中心(庫魯發射場),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鹿兒島航天中心,義大利的聖馬科海上發射場,以色列的勒馬希姆/內格夫發射場和印度的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等。
我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在這十大發射場之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於1958年,位於酒泉附近的戈壁灘上,是我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我國第一枚導彈和火箭,發射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進行了我國第一次洲際導彈的太平洋發射,實現了首次用一枚火箭發射三顆衛星,完成了第一次向國外用戶提供的搭載服務。我國已發射的衛星中,有三分之二是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
另外,曾經發射過衛星現已停止使用或關閉的發射場,有澳大利亞的武麥拉靶場,非洲阿爾及利亞境內的科隆貝沙爾靶場。這里只對肯尼迪航天中心作一簡要的介紹。
肯尼迪航天中心是美國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和各種民用航天器的發射基地。第一艘「阿波羅」登月飛船,就是於1969年7月16日,從這里用「土星-V」運載火箭發射的。
肯尼迪航天中心成立於1962年7月,位於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上,南與卡納維拉爾角的空軍東靶場毗鄰,佔地面積560多平方公里,中心坐標為北緯28°30、西經80°42′,射向東南,主要發射軌道傾角在28.5°~57°之間的各種航天器。
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設施,一部分是由原來試驗導彈用的發射設施改建而成的,另一部分是為航天發射專門建造的,分布在梅里特島、卡納維拉爾角和范登堡空軍基地。建在東海岸的39號發射場是1966年為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建造的,後經改建用於發射太空梭。運載工具和航天器發射前的准備工作,在測試廠房的一個活動發射台上,直接按發射狀態進行總裝和測試。這樣,總裝和測試的環境條件可以控制,工作質量容易保證;比較容易做到按時發射;一次完成測試,避免了工作重復;在廠房內可同時准備幾個運載工具,節省人力和減少設備上的重復;縮短了運載工具在發射場上的停留時間,提高了發射場的利用率;發射前的准備工作不受氣象條件影響等。這對載人航天發射場的建設來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該中心發射過「水星」、「雙子星座」和「阿波羅」載人飛船,「天空實驗室」空間站,與蘇聯「聯盟」號載人飛船對接的「阿波羅」載人飛船也是從這里發射的。除此之外,該中心還發射過各種衛星和探測器。
當加加林首闖太空,人類第一次真正飛出了地球;當「阿波羅」首次登月,地球人便開始了同其他星體的親密接觸;當「挑戰號」勇士魂歸太空,我們真正感受到了飛天計劃的艱險;當楊利偉、「神六」成功返回地球,中國人終於圓了千年的夢想。伴隨著一顆又一顆升空的飛船衛星,一批又一批探險的太空勇士,地球人終於可以自豪地向宇宙宣告:我們來了。
④ 02年世界盃日本都哪幾個城市是比賽場地
韓國賽場:漢城世界盃體育館 漢城世界盃體育場採用韓國的傳統器皿——八角母盤的形狀為基礎,整體線條優美大方。八角母盤在韓國代表豐收富饒,是吉祥之物,也是韓國希望的象徵。同時體育場所採用的材質充分表現出了韓國傳統建築特點。 仁川世界盃體育場 仁川世界盃體育場的頂棚從揚帆出海的帆船得出靈感,以航海中的帆船為形象設計並建造的。主體鋼材使用最少的純電纜結構系統,強調了韓國傳統美學的曲線美。整體材料使用了輕便的薄膜,透光率15%,使場內白天的採光極佳。內部照明的光線還能擴散到外部,使夜裡的仁川體育場更加絢麗多姿。為了提高運動員和觀眾的親密度,看台以半圓形和直線構成。 水原世界盃體育場 水原世界盃體育場位於水原市中心以東2.5公里處,採用具有韓國民族特色的"藍翼"式翅膀狀頂蓬。整體布局即有利於觀眾觀看比賽,同時又能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受。體育場中還特別安裝了休閑設施,以便在沒有比賽時能夠方便使用。除此之外,體育場裝備了21世紀的先進多媒體技術支持。 大田世界盃體育場 大田世界盃體育場是以韓國民居為原型設計建造的,簡潔的線條,完善的設備,帶有濃厚的民族特點。頂棚開閉式結構的高技術、背架梯子型懸臂結構都為觀眾欣賞球賽提供了完善的條件。 蔚山世界盃體育場 蔚山世界盃體育場位於廣域市南區蔚山體育公園內。體育館整體採用先進鋼架結構,在節約資金同時充分考慮到實用性,最大限度利用空間, 外形協調統一。 除此之外,體育場還配有專門設備轉播高畫質電視映像,大大超過了FIFA要求。設置大屏幕和副屏幕,供觀眾更好欣賞比賽。 西歸浦-濟州世界盃體育場 濟州世界盃足球賽場位於西歸浦市法還洞。體育場使用拉膜結構,由6組桅桿、斜拉索和空間桁架支撐PTEE玻璃纖維膜頂。其實它的設計理念力圖表達ORUM、TAE-WOO和OL-REA三個理念。ORUM是濟州島特有的自然景觀;TRE-WOO是濟州島獨一無二的生產工具;而OL-REA則是指濟州島傳統村落的入口。支撐頂棚的6個柱子和柱子間的5個空隙則代表五大洋六大洲。體育場總耗資1245億韓元(約10億元人民幣)。 賽場內部還專門設置了與直升機機場和貴賓專用停車場直接聯通的通道,在觀眾席與比賽場之間設置安全通道以保證發生緊急情況時只需5分20秒就可以緊急疏散。 大邱世界盃體育場 賽場位於市中心西北5公里處,以雄鷹為形象設計。整體線條協調自然,體現了東方美學思想。總耗資2674億韓元。 光州世界盃體育場 光州世界盃體育場位於市中心西南部4公里處,賽場總體形象現光州的"光"的設計,賽場內光線充足。據悉,這種外形設計取自光州的一座山的外形。體育場優美的曲線,使人聯想起當地民俗風情。這座賽場也是唯一一座依靠韓國自己設計的世界盃體育場。除了節省了大量的費用,而且也是韓國唯一可以回收利用廢水的公共建築,它每天可以回收附近游泳場排放的200噸水,用於賽場的清潔衛生、草坪澆灌等,單這一項就可每年節省2億韓元的經費。 釜山世界盃體育場 釜山世界盃體育場位於釜山廣域市延濟內,是一座綜合體育場。體育場的屋頂象洶涌的海浪升向天空,別具特色。充分展現了釜山作為海濱城市的特徵。屋頂採用了最先進的斜拉索桁架結構,面層材料是透明的白色膜材,最大限度的考慮了賽場的採光需求。體育場的所有結構均採用曲線形式,表現出自然的美。場內有8條400米的跑道,足球場用天然草皮 全州世界盃體育場 賽場外觀採用全州傳統合竹扇為整體形象。支撐頂棚的4根大梁以韓國古代村落的幡桿為雛形。拉引鋼筋結構的鋼纜是以韓國傳統樂器迦耶琴的12弦為形象設計的,展現出全州這個傳統說唱樂的古城的特點。 日本賽場 靜岡(SHIZUOKA)綜合運動場 靜岡的世界盃體育場坐落在靜岡西部的一個緩坡上,遠離市區,但從新東海火車站出發,10分鍾就可到達。體育館外觀設計是從靜岡周圍的環境中得到靈感。 能容納五萬一千人的運動場是新修的小川山運動公園的主要部分,這個運動場包括五千多個可回收的座位,觀眾可以近距離的觀看比賽。 茨城體育場 1998年10月,為了適應舉辦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需要,原有的茨城體育場開始了全方位的改建工程,出於長遠考慮,新落成的體育場不僅能夠舉辦高質量的足球比賽,還能進行許多其他新型的體育運動,以滿足觀眾的不同欣賞口味。經過3年的改建,體育場的單層看台變成雙層看台,球場容量也得以增加,完全符合了國際足聯對世界盃決賽圈主辦場地的要求。改建後的茨城體育場是世界上最新式的體育場之一,首先採用了蜂窩系統。球場容量為41,800人。 現在,在茨城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更加輕松愜意,新增的殘疾人專用座位讓更多人得以親臨賽場,體育場的大屏幕顯示隨時聚焦球場中的每一個細節,此外,球場還增添了許多公共廁所。茨城體育場的曲線和波浪式屋頂被看作是城市中央具有象徵意義的標志性建築。 大阪(OSAKA)綜合體育場 座位:45409 設計:頂棚覆蓋率65%,草坪擴建 停車場容量:2500台 造價:282億日元 崎玉(SAITAMA)專用足球場 崎玉是日本最大的體育場,能容納六萬三千七百人,是專為足球比賽而建造的。除了進行半決賽,還有三場第一輪的比賽在這里舉行,其中包括日本國家隊的比賽。 大分(OITA)綜合體育場 座位:43254 設計:可滑動的閉合式頂棚,覆蓋率100% 停車場容量:13000台 造價:252億日元 神戶(KOBE)專用足球場 神戶的翼形體育場,是一個能容納四萬兩千人的足球場,已於2001年10月竣工。 座位:42000 設計:頂棚覆蓋率45%,設有臨時看台 停車場容量:6624台 宮城(MIYAGI)綜合體育場 宮城體育場2000年3月竣工。它能容納近五萬人,其建築風格在保留歷史原貌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充分體現了傳統和現代的完美結合。為了節約成本,一部分場館是建立在小山上的,並且體育館的布局很合理,它把主要的設施都集中到了一個區域,極大的方便了殘疾人和老年人的出行。 札幌(SAPPORO)綜合體育場 札幌圓頂體育場充滿了未來色彩,場內的草皮是可以移動,平時移到體育場外讓它自由生長;需要時,再移到場內來。當足球場閑置的時候,可以把草皮卷到場地邊緣,非常方便。觀眾席的座椅有旋轉座位系統,座椅能以中軸為中心旋轉,座位可以自動滑落到預定位置。 這個體育場的設計理念之一是要提供一種運動員和觀眾之間的親切氛圍。這個體育場圓頂有兩個位於地下,有四個位於地上,其中包括貴賓席和媒體的席位。體育場內空氣暢通,這得多虧了巨大的中央空調機和一個在夏天使用的自然通風系統,在冬天,加熱系統能面向觀眾席,使觀眾們也能舒服的觀看比賽。 橫濱(YOKOHAMA)綜合體育場 橫濱國際運動中心於1997年十月建成,是日本最大的運動場。 建築:日本最大綜合性體育場 座位:70336 頂棚設計:頂棚設計:金屬板,覆蓋75%坐席 停車場容量:8700台 造價:603億日元 新瀉(NIGATA)綜合體育場 新瀉體育場最引以為豪的是白色半透明的特氟綸房頂,它能透過百分之八十的自然光,百分之九十的座位能夠受益。體育場頂部優美的曲線被比喻為臨波而飛的天鵝,熠熠閃光。它體現了現代體育和自然世界的完美結合。 參考資料 http://www.cctv.com/lm/564/6.shtml
⑤ 日本在侵華戰爭的主場地是哪
主戰場還是在華中地區
在武漢會戰結束後,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軍的沒有了全面攻擊的能力,改為重點進攻
在華的最主要的野戰集群就是在武漢的11軍
在22次正面會戰中,有將近一半是這個部隊發動的
主要作戰區域就是在華中,主要面對國軍的6、9兩個戰區
⑥ 東京國立競技場的具體位置
國立競技場位於東京新宿區霞丘町,實際位置是在新宿區與港區之間。
至於提到位於東京中心,那確實是的。其實整個東京都很大,國立競技場位於東京(東京都西面,靠近東京灣)非常正中心的位置。
乘搭JR總武線,在千駄谷站、信濃町站都可以到達。
位置圖見
http://img11.imageshack.us/img11/9549/kokuritsu.png
(圖片截至Google Map)
⑦ 世界著名發射場都有哪些
目前,中國著名衛星發射場有3座:酒泉發射場、西昌發射場、太原發射場。而中國第四座發射場——海南發射場已動工建設。
美國著名發射場主要有3座:肯尼迪航天中心(又稱東靶場)、范登堡發射場(又稱西靶場)、沃洛普斯飛行中心(在大西洋沿岸一個小島上)。
俄羅斯著名發射場有3座:拜科努爾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卡普斯丁亞爾發射場。
以法國為首的歐洲空間局的著名發射場是設在法屬蓋亞那境內(位於赤道上)的庫魯發射場。其次是在非洲北部有一座帕勒馬希姆內格夫發射場。在東非海邊上有義大利的一座聖馬科發射場。但後2座遠沒有庫魯發射場馳名。法國境內還有一個比斯卡羅斯發射場,但較小。
日本是航天國家中的後起之秀,著名發射場主要有2座:鹿兒島發射場和種子島發射場。在這兩座發射場中又有好多小發射場。
印度是較晚發展火箭技術的國家。最早在西海岸面對印度洋有一座頓巴發射場,後來又在東海岸面對太平洋建立一座新的發射場——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 澳大利亞有一座發射場,叫武麥拉靶場。
挪威和瑞典各有一個發射場,分別叫安妞那和基律納靶場。
上述這些發射場大部分都是較大的發射場,也是世界上較為著名的。下面重點介紹幾座發射場。
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於美國東南方的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上,南與卡納維拉爾角的空軍東靶場毗鄰,佔地面積560多平方千米,射向東南,瀕臨大西洋,是美國本土最靠近赤道的地方。
該航天中心始建於1962年7月(1947年便開辟成火箭試驗發射場),是美國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和各種民用航天器的發射基地,第一艘「阿波羅」號登月飛船就是於1969年7月16日從這里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發射的。
該航天中心南北長56千米,東西寬20千米,中心包括技術陣地和發射陣地兩大部分。技術陣地建有火箭、衛星及飛船組裝和檢測廠房,其中裝配大樓十分顯眼,高160米,容積為360萬立方米,樓內配有各類先進測試、記錄和顯示儀器;發射陣地距技術陣地為5000米遠,設有發射控制中心和發射台。該航天中心有23個發射陣地,最著名的是39號發射陣地,有A、B兩座發射台。
美國著名發射場——肯尼迪航天中心
這里地處海邊,屬海洋性氣候,全年最低氣溫約17℃,最高約27℃,氣溫宜人,晴天較多,但全年大部分月份濕度很大,鹽鹼腐蝕嚴重,這給中心的儀器設備的保養增加了難度;5~10月雨量較大,並經常有風暴掠過,雷暴較多,6~8月雷暴最為強烈,該中心極為重視雷暴對發射的影響。
肯尼迪航天中心所使用的發射設施一部分是由原來試驗導彈用的發射設施改建而成;另一部分是為航天發射專門建造的,分布在梅里特島、卡納維拉爾角和范登堡空軍基地。建在東海岸的39號發射場是1966年為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建造的,後經改建用於發射太空梭。
運載工具和航天器發射前的准備工作,在測試廠房的一個活動發射台上,直接按發射狀態進行總裝和測試。這樣做的好處是:總裝和測試的環境條件可以控制,工作質量容易保證;比較容易做到按時發射;一次完成測試,避免了工作重復;在廠房內可同時准備幾種運載工具,節省人力和減少設備上的重復;縮短了運載工具在發射場上的停留時間,提高了發射場的利用率;發射前的准備工作不受氣象條件影響。
俄羅斯拜科努爾發射場
拜科努爾發射場是前蘇聯(俄羅斯)三大發射場之一,是最大的發射場。它位於哈薩克境內的錫爾河畔,處在北緯46°,東經63°20′。
它始建於1955年初,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位女航天員和第一個對月球背面攝影的探測器,都是從這里發射的。無論從發射場規模,還是從發射導彈和航天器的數量來講,它不僅是前蘇聯(俄羅斯)最大的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射基地。
該發射場的正南20千米處是丘拉塔姆鎮,故此西方稱它為丘拉塔姆發射場。鎮上有莫斯科到塔什乾的鐵路干線通過。拜科努爾鎮在發射場的東北,相距288千米(當時前蘇聯把發射場命名為拜科努爾發射場,是為了迷惑西方國家)。這里地勢較低,平均海拔90米左右,為半沙漠草原地區,人煙稀少,屬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較大,全年氣溫變化在-39℃—45℃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僅60毫米左右,最大風速可達25—30米/秒。冬季寒冷,常有暴風雪侵襲;夏季炎熱,平均氣溫為26.1℃。 在軍事導彈試驗方面,包括各種洲際導彈的部分射程和全射程試驗、導彈分系統研製試驗和武器系統試驗、多彈頭試驗和從地下井中進行冷發射試驗,以及部分軌道轟炸系統(進入太空,繞地球飛行不到一周的導彈)試驗和反導彈、反衛星試驗等。從1957年到1992年底,僅洲際導彈試驗就進行了約1100次。
和其他發射場類似,拜科努爾發射場主要由發射區、技術測試區、測控站、後勤保障生活區、彈著區和回收區幾部分組成。發射場呈Y形布局,東西長約137千米,南北寬約88千米,面積為6717平方千米。航區跟蹤站和運載火箭各級的落區,分布在目前的哈薩克、俄羅斯、土庫曼和烏茲別克四國境內,共104000平方千米的區域內。生活區被命名為列寧斯克城。
庫魯航天發射中心
庫魯是歐洲空間局的航天港,它位於南美洲東北海岸的法屬蓋亞那境內。該發射中心地理位置坐標為北緯5°14′,西經52°46′,北臨大西洋海岸,位於庫魯地區,故稱庫魯航天發射中心,又稱蓋亞那航天中心。
該發射中心由法國國家航天中心領導。1966年動土興建,1968年4月啟用。該中心自然條件較好,離赤道線極近,有利於火箭的發射。該地區處於非地震區,氣象條件優越,是典型的熱帶氣候。氣溫變化在19℃~35℃之間,年平均氣溫為27℃,晴天較多,經常刮東北風,但風力不大,也無颶風侵襲。
從地理位置上看,庫魯是全球最佳的衛星發射地點,它可以把衛星向東射入大西洋上空,能得到地球自轉的助推,而且向北和向東的海面上有一個很寬的發射弧度。由於這個地方位於赤道之上,所以用同一種火箭把衛星送入赤道上空軌道時,可比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多載15%的重量。
自1968年至今,該中心已進行大量的航天發射活動。第一次發射的是一枚「威魯尼克」號探空火箭。此後,開始執行「鑽石」號和「歐洲」號運載火箭發射,現在主要用於發射「阿里亞娜」系列運載火箭。該中心自啟用至1995年底,包括氣球、探空火箭在內,共進行了497次發射活動,其中「阿里亞娜」系列運載火箭自1979年12月24日首次發射至1995年底,共進行了80次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有1400多名。這里是法國和歐洲空間局從事航天發射活動的重要基地。
值得指出的是,庫魯發射中心不僅有固定發射台,還有活動發射台,設施很先進。庫魯發射中心發射條件較好,射向向大西洋延伸。進行赤道軌道、極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時,均無需採取專門的安全保障措施,是一個開展航天發射活動的極好場所。美中不足的是,運載火箭要從歐洲遠渡重洋運到這里。
庫魯航天中心的主要設施沿著大西洋海岸線分布,包括技術中心、探空火箭發射區、「鑽石」運載火箭發射區和「阿里亞娜」運載火箭發射區。
中國衛星發射場
我國是繼前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五個具有獨立發射航天器能力的國家,1985年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攬外星發射服務。目前,除去在建的海南發射場,我國已有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衛星發射中心。其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國際上最為馳名。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於1983年建成,位於我國低緯度的四川省西昌地區。發射中心總部設在西昌市,發射區在該市西北約60千米的山區,海拔1800米左右,發射點坐標為東經102°01′、北緯28°16′。
這里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風速不大,無霜期長,有明顯的旱、雨季之分,每年6—9月為雨季。因此,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
這里的交通也很方便,成昆鐵路和川雲公路都從此通過,還有直接通往發射區的專用鐵路和公路,距發射區45千米的西昌機場,可起降波音747和C—130型大型飛機。
發射中心有安寧河穿過,可謂是人傑地靈之處。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發射地球靜止衛星為主的航天發射基地,用「長征3」、「長征3A」、「長征2E」等型號運載火箭發射通信、廣播、氣象實驗和應用衛星。這里是我國距離赤道較近的一個發射場,中心於1984年開始啟用,該發射中心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實驗通信衛星、應用通信廣播衛星及應用通信衛星。1990年4月7日,中心用「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把一顆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截至2003年年底,該發射中心共發射了國內外衛星30多顆,是我國發射外星的主要基地。近年來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已佔有一席之地,約占總發射量的10%。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技術測試區、發射區、指揮控制中心、跟蹤測量站以及通信、氣象等技術勤務系統組成。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科學衛星、技術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使西方國家感到震驚和全國人民為之歡欣鼓舞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
紅1」號,就是從這里發射的。它始建於1958年,是我國建場最早的一個發射場,被譽為中國航天第一城。
酒泉發射中心坐落於甘肅省酒泉市東北海拔約1000米的戈壁灘邊緣地區,佔地面積約2800平方千米,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00°21′、北緯41°21′。這里地勢平坦,人煙稀少,氣候乾燥少雨,全年大約有300天可供進行發射試驗的好天氣。
如上所述,酒泉是我國最早的發射場,早期的人造地球衛星都是在此升天的。這里的發射條件為:射向東南,可把衛星送入軌道傾角為41°—70°范圍的中、低軌道,也可以進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這里是中國發射近地軌道衛星的搖籃。
該中心自1970年4月用「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衛星之後,幾十年來,共進行了30多次衛星發射,其中包括返回式衛星、科學探測和技術實驗衛星,並為國外提供了衛星搭載服務。1987年8月5日和1988年8月5日分別為法國和前聯邦德國搭載了實驗裝置。該發射中心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導彈和運載火箭試驗,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航天科技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⑧ 世界各國有哪些合法的射擊靶場
國內有,比如北京,兵器208所就有,還附帶一個展覽館
⑨ 日本京都有沒有室外籃球場 或者哪裡可以打到籃球
應該有吧,至少學校裡面肯定有,我昨天晚上才看了日本高中生全國決賽的視頻集錦(最後的冠軍球隊有個黑人球員,賽後還用日語接受采訪,亮瞎了),和網上流傳很多的 日本高中足球比賽一樣,日本高中生籃球全國大賽到最後 也在一個職業比賽用的球館打,設施很好。所以一般學校應該也有籃球館。
⑩ 甲子園真實存在嗎在哪
甲子園當然是存在的。日本和美國一樣,是以棒球作為國球的國家。棒球比賽在日本地位很高的。
甲子園球場完工於大正13年(1924年)8月1號,該年為甲子年,因此命名為甲子園大運動場。同年,第10屆的全國中等學校野球(棒球)大會遷至該地舉行,因此又被稱為甲子園野球場。 2009年又進行了一次改建。
甲子園球場是日本棒球職業聯賽阪神老虎隊的主場。也是每年甲子園比賽的比賽場地。
夏季甲子園是每年最受國民關注的體育社會活動。每一屆大會,依日本行政區域分成49個區域(1都、1道、2府、43縣,其中東京都和北海道各分二區),各校先在地區打預賽,得到地區優勝的(即地方大賽冠軍)才能進入甲子園參加全國49隊的決賽,賽制為單淘汰制。
冠軍隊伍會被授予深紅的大旗,旗上掛滿歷年冠軍隊伍校名的彩條。
甲子園球場位於日本兵庫縣西宮市甲子園町1–82。甲子園球場面積廣達396000平方公尺,容納觀眾50454人,堪稱日本最大的棒球場。
阪神甲子園球場:日本職業棒球阪神虎隊的主場及棒球場,因建於大正甲子歲(1924年)而得名。
選拔高等學校野球大會,通稱春季甲子園大賽,著名的日本全國高中棒球聯賽之一。
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通稱夏季甲子園大賽,著名的日本全國高中棒球聯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