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島戰役日本部署了多少人
① 沖繩島戰役的參戰兵力
參戰兵力幾乎包括了太平洋戰區所屬的全部陸海軍,負責為登陸編隊提供海空掩護的有兩支:一支是美軍第五艦隊的第58特混編隊,由米切爾中將指揮,下轄四個大隊,共計16艘航母、8艘戰列艦、18艘巡洋艦和56艘驅逐艦,搭載艦載機1300餘架;另一支是英國太平洋艦隊,現屬美軍第五艦隊建制,番號為第57特混編隊,由英國海軍中將羅林斯指揮,下轄4艘航母、2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搭載艦載機150餘架。
登陸編隊也稱為聯合遠征軍,由特納中將指揮,登陸艦艇約500艘,護航及支援艦只有護航航母28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74艘、護衛艦76艘,艦載機約800架,連同後勤保障和運輸船隻,總共達1300餘艘。地面部隊主力是第十集團軍,由巴克納陸軍中將任司令,下轄海軍陸戰隊第三軍和陸軍第二十四軍。海軍陸戰隊第三軍由陸戰一師和陸戰六師組成,軍長是蓋格海軍少將;第二十四軍由步兵第七師和步兵第九十六師組成,軍長是霍奇陸軍中將。另有四個師為預備隊,陸戰二師為第十集團軍預備隊,陸軍第二十七師為留船預備隊,陸軍第七十七師先擔負攻佔慶良間列島和伊江島作戰,然後作為戰役預備隊,陸軍第八十一師則是總預備隊,在新咯里尼亞島待命。共計8個師,24萬人。
投入總兵力達40萬人,各種艦艇1500餘艘,飛機2000餘架,戰役總指揮是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戰役代號「冰山」,意為如此龐大的參戰兵力,僅僅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猶如冰山水下部分的更大規模的部隊將在登陸日本本土時出現。
② 沖繩戰役時,那個挑白旗走向美軍的日本女孩,最後怎樣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誕生許多經典照片,比如“日本男孩背著死去的弟弟站在火葬場”,又比如“抗著白旗走向美軍投降的日本女孩”,在這些經典照片當中,都是難以訴說的戰爭苦難。
比嘉富子就扛著白旗走了出去,隨軍記者在拍照時,富子以為要開槍,連忙揮手讓他不要開槍,富子的投降,驅使了很多人,一個一個人跟在富子後面,戰爭徹底結束了。富子在戰後,跟佳子和初子重逢了,這算是這段苦難當中唯一的安慰吧!
③ 死傷高達10萬餘人,日軍在沖繩島戰役傷亡為何如此慘重
因為美國發射了19000枚炮彈,所以日軍傷亡慘重。
美軍只能通過清理緩慢前進,進入5月17日,沖繩所有戰線的戰斗已經結束。日軍的殘余士兵只能躲在山洞中進行曠日持久的戰斗,而美軍已逐漸清除了這些殘余物。這時,獅嶺陣地的戰斗完全結束了,只有少量的第22聯隊殘余撤退到高地的鍾乳石洞穴。此後,美軍繼續前進。當它進入6月17日時,美國軍方完全控制了沖繩的所有地方。
④ 沖繩島戰役參戰人數有多少
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決定調集參戰兵力45.2萬人,艦艇1500餘艘,飛機2500架,攻佔沖繩島,以建立進攻日本本上的基地。沖繩島為琉球群島的第一大島,北距九州630公里。守島日軍約10萬人,依託丘陵地構成了多層次的堅固防禦陣地。1945年3月18日,美軍開始空襲九州、四國和台灣,同時登陸部隊開始航渡。23日,美軍實施預先火力准備,摧毀島上部分機場和暴露的防禦設施。4月1日晨,對沖繩島實施直接艦炮和航空火力准備後,開始突擊登陸,一舉佔領沖繩島中部地區,並向南、北主陣地發動進攻。至6月22日,美軍突破日軍南北防線,佔領全島。美軍登陸期間,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艦船。進行10次大規模攻擊,但未能挽回敗局。此役,美軍傷亡7萬餘人,消滅日軍約10萬人。
⑤ 沖繩島戰役美軍是如何取得登陸勝利的
尼米茲一行飛越太平洋時,在珍珠港稍事停留,於1945年3月15日回到關島。此時,他的注意力已完全集中在即將開始的戰事上。
在制定沖繩島作戰計劃時,尼米茲最為擔心的問題是,美軍在島上建立起機場之前,敵人空中力量對美方參戰部隊究竟有多大危害。在東北方向,九州有55個機場;在西南方向,台灣有65個機場;在它們之間,沿著包括沖繩島在內的琉球群島還有許多飛機跑道。因此,日軍可能動用在本土的3000或4000架飛機,運用致命的「神風」式自殺戰術以抗擊美軍的進攻部隊。
為了阻止可能出現的危險形勢,尼米茲命令第58特混艦隊對九州各機場發動一系列襲擊。第一特混艦隊於3月18日和19日,對九州地區的機場、日本本土南部地區和停在瀨戶內海的日本艦隊的殘余艦艇,多次進行大規模空襲。日軍飛機進行了反擊,擊傷「企業」號、「約克城」號等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遭到重創,800多名艦員喪生。尼米茲又令B-29型轟炸機編隊襲擊九州的航空設施和基地。尼米茲還下令在下關海峽一帶佈雷。在上述空襲活動中,美軍雖然損失116架艦載機,但是擊傷數艘日艦,並破壞了九州地區日軍的各種設施及交通樞紐,使日軍在此後的3周內幾乎未能進行反擊。
第58特混艦隊補充油料後,於3月23日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猛烈轟炸。包括步兵第77師在內的兩棲進攻部隊,攻佔了沖繩島西南15海里的慶良間列島。這是整個登陸作戰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為美軍提供了一個隱蔽的錨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水上飛機基地和補給基地。
4月1日,即復活節清晨,特納指揮的登陸大軍開始在沖繩島的白沙灘頭登陸。登陸進行的異常順利,當天,有5萬名陸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士兵登陸,先頭部隊奪取了兩個機場。到4月2日中午,部分登陸部隊已經橫跨該島,進至東海岸。此後,第24軍的大部分兵力從右側迂迴,向南推進,海軍陸戰第1師向登陸地域以東前進。
日軍在沖繩島的抗登陸兵力約有10萬人,其中6.7萬人是日本陸軍的精銳部隊。日軍部隊為何沒有抵抗呢?原來,守島部隊採用的戰術是允許美軍「充分登陸」,將美軍「誘至於得不到海、空軍火力掩護和支援」的地方,再一舉殲滅其登陸部隊。
沒有在陸地上出現的殊死苦戰卻在沖繩海面展開了。4月6日到7日,大約700架日機從九州起飛,襲擊了第5艦隊的艦只。這即是日軍蓄謀已久的「菊水特攻」。在兩天的閃電式空襲中,美軍3艘驅逐艦和1艘登陸艦被擊沉,2艘軍火船被擊爆炸,1艘掃雷艦和12艘驅逐艦受重創。日軍飛機還撞入航空母艦「漢科克」號和戰列艦「馬里蘭」號,美軍數以百計的水兵死亡,剩下的許多人被嚴重燒傷,場面慘不忍睹。
這時,戰斗在沖繩東北面半島的陸戰隊以及在沖繩南部的陸軍部隊也遭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日軍利用洞穴、塹壕、掩蔽火力點襲擊登陸美軍,致使美軍的推進嚴重受挫。尼米茲認為,陸軍的緩慢推進,使海軍支援部隊遭到巨大損失,大量海軍水兵被敵機殺傷。但他又感到很為難,是下令調查損失慘重的原因,還是強制自己不去干擾戰場上的指揮,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尼米茲每天都寫信給夫人凱瑟琳提到這種痛苦的心情。有一天他還向她承認,他為每個犧牲的官兵深感痛惜。
⑥ 太平洋戰爭時期沖繩島戰役的資料
日軍決心集中使用海空力量,摧毀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於沖繩島附近海域;以陸軍部隊 沖繩島戰役
堅守沖繩島,爭取時間,加強本土防禦准備。日軍守島部隊為第32集團軍下轄的 2個師和1個混成旅,約8.6萬餘人,以及海軍基地部隊和由島上居民編成的特編團等共10萬餘人,由牛島滿陸軍中將指揮。防禦重點在島的南部,以首里為核心構築有牧港、首里兩道防線,在西北端八重岳、與座岳地域構築有第 3道防線。每道防線都依託丘陵地構成多層次的堅固防禦陣地。由戰列艦、巡洋艦各 1艘和驅逐艦8艘組成的聯合艦隊第2艦隊(司令為伊藤整一海軍中將)以及潛艇部隊和駐扎在九州、台灣的航空兵部隊,擔負抗登陸支援與掩護任務。沖繩島及其鄰近島嶼還有1個魚雷艇中隊和600餘艘自殺攻擊艇。美軍參戰兵力為45.2萬人,艦艇1500餘艘,飛機2500架。第 5艦隊司令R.A.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任總指揮。擔任登陸的第10集團軍(司令為 Jr.S.B.巴克納陸軍中將),由陸戰第3軍和陸軍第24軍組成,轄8個師,18.3萬人。其中步兵第81師為戰區總預備隊。由美英兩軍的航母機動部隊,以及美第20、第21戰略轟炸部隊等,擔任掩護和支援。 美軍於3月18日開始空襲九州、四國和台灣。同時,第10集團軍各突擊梯隊進行海上航渡。23日起,艦載機群和艦炮對慶良間列島和沖繩島實施預先火力准備,摧毀島上部分機場和暴露的防禦設施,消滅了日軍近海攻擊艇隊。26日,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取得了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4月1日晨,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直接艦炮和航空火力准備。登陸階段的任務已告完成。4月6日,日海軍聯合艦隊由日本向沖繩航進,企圖與美軍進行海上決戰。翌日,美快速航母艦隊迎戰於九州西南海域。美艦載機編隊擊沉日軍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和驅逐艦4艘,從而解除了海上威脅。日潛艇部隊到沖繩附近活動,由於美軍警戒嚴密而無所作為,除1艘返航外,其餘7艘均被擊沉。4月6日至6月22日,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艦船進行10次大規模攻擊,雖取得一定戰果,但對整個戰局未起決定作用。 美陸戰第3軍的2個師向沖繩島北部順利推進,至4月21日佔領該島北半部和伊江島。陸軍第24軍的2個師向南進攻,遭到日軍頑強抵抗,進展緩慢,24日始突破牧港防線。爾後,美軍調整部署,陸戰第 1師、步兵第77師投入南線作戰。5月4日,日軍發動總反擊失利,遂收縮陣地。在美軍兩翼包圍下,於29日放棄首里防線,向南部防線轉移。6月4日,美陸戰第6師由牧港海岸向小祿半島登陸。17日,美陸戰第2師第8團在喜屋武登陸。18日,美第10集團軍司令巴克納中將陣亡,陸戰第 3軍司令R.S.蓋格少將接替其職務。22日,美軍突破日軍南部防線。次日凌晨,日軍第32集團軍司令牛島滿及其參謀長剖腹自殺。
⑦ 沖繩島戰役的戰斗序列
美軍之登陸行動由美國第十軍團負責,由西蒙·博利瓦·巴克納中將指揮,該軍團下轄有2個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兩棲軍由羅伊·蓋格少將指揮,包括美國第1海軍陸戰師及美國第6海軍陸戰師,及美國陸軍第24軍由約翰·R·霍奇指揮,包括第7步兵師及第96步兵師。美國第2海軍陸戰師、陸軍第27步兵師及第77步兵師作為後備力量。第十軍團共有美國陸軍150000人、美國海軍陸戰隊90000人。
日軍守備部隊主要是有75000人之日本第32軍,下轄日軍第9師團、日軍第24師團、日軍第62師團及獨立混成第44旅團。但第9師團在戰役開始前被調往台灣,是日軍防衛計劃之一大失誤。南部守軍由牛島滿中將、助手長勇少將及八原博通上校指揮,長勇少將比較進取而八原博通上校則較為保守。北部守軍由宇土武彥上校指揮。 進攻沖繩島的美國海軍主力為第五艦隊,由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任艦隊指揮官,主要空中攻擊兵力仍由馬克·米切爾指揮的第五十八特混編隊提供,由於英國皇家海軍亦派出一支艦隊加入第五艦隊,因此沖繩島戰役中美軍的空中主力有北面的第五十八特混編隊以及南面的第五十七特混編隊(即英國太平洋艦隊)。
⑧ 沖繩島戰役的過程是怎樣的
在制定沖繩島作戰計劃時,尼米茲最為擔心的問題是,美軍在島上建立起機場之前,敵人空中力量對美方參戰部隊究竟有多大危害。在東北方向,九州有55個機場;在西南方向,台灣有65個機場;在它們之間,沿著包括沖繩島在內的琉球群島還有許多飛機跑道。因此,日軍可能動用在本土的3000或4000架飛機,運用致命的「神風」式自殺戰術以抗擊美軍的進攻部隊。
為了阻止可能出現的危險形勢,尼米茲命令第58特混艦隊對九州各機場發動一系列襲擊。第一特混艦隊於3月18日和19日,對九州地區的機場、日本本土南部地區和停在瀨戶內海的日本艦隊的殘余艦艇,多次進行大規模空襲。日軍飛機進行了反擊,擊傷「企業」號、「約克城」號等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遭到重創,800多名艦員喪生。尼米茲又令B—29型轟炸機編隊襲擊九州的航空設施和基地。尼米茲還下令在下關海峽一帶佈雷。在上述空襲活動中,美軍雖然損失116架艦載機,但是擊傷數艘日艦,並破壞了九州地區日軍的各種設施及交通樞紐,使日軍在此後的3周內幾乎未能進行反擊。
第58特混艦隊補充油料後,於3月23日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猛烈轟炸。包括步兵第77師在內的兩棲進攻部隊,攻佔了沖繩島西南15海里的慶良間列島。這是整個登陸作戰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為美軍提供了一個隱蔽的錨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水上飛機基地和補給基地。
4月1日,即復活節清晨,特納指揮的登陸大軍開始在沖繩島的白沙灘頭登陸。登陸進行的異常順利,當天,有5萬名陸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士兵登陸,先頭部隊奪取了兩個機場。到4月2日中午,部分登陸部隊已經橫跨該島,進至東海岸。此後,第24軍的大部分兵力從右側迂迴,向南推進,海軍陸戰第1師向登陸地域以東前進。
日軍在沖繩島的抗登陸兵力約有10萬人,其中6.7萬人是日本陸軍的精銳部隊。日軍部隊為何沒有抵抗呢?原來,守島部隊採用的戰術是允許美軍「充分登陸」,將美軍「誘至於得不到海、空軍火力掩護和支援」的地方,再一舉殲滅其登陸部隊。
沒有在陸地上出現的殊死苦戰卻在沖繩海面展開了。4月6日到7日,大約700架日機從九州起飛,襲擊了第5艦隊的艦只。這即是日軍蓄謀已久的「菊水特攻」。在兩天的閃電式空襲中,美軍3艘驅逐艦和1艘登陸艦被擊沉,2艘軍火船被擊爆炸,1艘掃雷艦和12艘驅逐艦受重創。日軍飛機還撞入航空母艦「漢科克」號和戰列艦「馬里蘭」號,美軍數以百計的水兵死亡,剩下的許多人被嚴重燒傷,場面慘不忍睹。
這時,戰斗在沖繩東北面半島的陸戰隊以及在沖繩南部的陸軍部隊也遭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日軍利用洞穴、塹壕、掩蔽火力點襲擊登陸美軍,致使美軍的推進嚴重受挫。尼米茲認為,陸軍的緩慢推進,使海軍支援部隊遭到巨大損失,大量海軍水兵被敵機殺傷。但他又感到很為難,是下令調查損失慘重的原因,還是強制自己不去干擾戰場上的指揮,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尼米茲每天都寫信給夫人凱瑟琳提到這種痛苦的心情。有一天他還向她承認,他為每個犧牲的官兵深感痛惜。
4月13日早晨,羅斯福總統逝世的消息傳到太平洋指揮總部,這使得尼米茲的心情更為沉重,「就我來說,我深深感到這是我個人的損失。」他寫給夫人的信中說,「無論我們是否喜歡他的全部言行和主張——他始終主張建立強大的海軍,他始終對我十分親切、友好。我剛發出一份唁電,代表太平洋海區的全體官兵向羅斯福夫人表示哀悼。」
4月16日,海軍陸戰隊司令、四星上將范德格里夫特和他的兩名參謀來到關島指揮部,請求去視察他在沖繩島的部隊,親自去解決那裡傷亡嚴重的問題。尼米茲沒有批准他的要求。尼米茲解釋說,他自己也想去,但戰斗在激烈進行,危險性極大,因而不能派任何高級官員前往。
但是第二天,尼米茲突然改變主意,表示願和范德格里夫特一同前往沖繩前線,這使得范德格里夫特大感驚訝。尼米茲改變主意的原因也許是迫於戰局構成的「非常局勢」,不得不進行直接干預了。
尼米茲一行乘專機抵達齒櫛附近一個海灘的機場。次日,尼米茲即與斯普魯恩斯等人視察了美軍佔領的部分沖繩地區。
尼米茲針對地面行動停滯不前的狀況,強烈要求陸戰部隊加速推進,以便盡早解脫支援艦隊。巴克納陸軍中將聲稱,這不過是一次地面作戰。言下之意是,沖繩島作戰是陸軍的事,海軍最好不要插手。
「這確實可能是一次地面作戰,」尼米茲冷冷地掃了巴克納一眼,「但我卻每天損失一艘半軍艦,它們受到『神風』飛機的沉重打擊,或被擊沉,或失去戰鬥力。所以,這條戰線5天內不能突破,我們將調別的部隊來突破它。這樣,我們就可以從這些可怕的空襲中抽身了。」
這樣,巴克納才勉強同意調陸戰5師和6師來南部戰場。范德格里夫待建議採用迂迴進攻的戰術,以打開局面。巴克納仍然認為,在南部或東南部海岸採取何種登陸方式都將付出巨大代價,最好的辦法是用大規模的艦炮火力將敵人從據點中轟出來。尼米茲答應給予更強的火力支援。
為了顧全大局,尼米茲忍受來自各方面的批評,盡可能彌合海、陸軍種之間的矛盾。在一次破例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尼米茲對海軍作出的犧牲隻字不提,而是贊揚陸軍非凡出眾的作戰表現,並指出陸軍的戰術是正確的,若從側翼發起兩棲登陸,將付出更大代價且浪費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尼米茲心情很不好,他的判斷和決定正受到最堅定的擁戴者的懷疑。但是,尼米茲堅持認為,首要的前提是保持軍種間的和諧一致。
6月21日,美軍宣布佔領了沖繩島。
⑨ 二戰沖繩島戰役
沖繩島戰役
Okinawa Island, Battle of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於1945年3~6月在沖繩島對日軍實施的登陸戰役。
沖繩島為琉球群島第一大島,位於日本本土和中國台灣之間,北距九州約340海里,南北長105公里,寬3~31公里,面積約1176平方公里;北部多山,地勢險峻;南部多丘陵和天然洞窟。該島及其附近的伊江島和慶良間列島有機場5個,港灣10餘處,是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1945年春美軍佔領硫黃島後,為掌握琉球群島附近海域的制海制空權,建立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決定攻佔沖繩島。日軍決心集中使用海空力量,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於沖繩島附近海域,同時以陸軍部隊堅守沖繩島,為本土決戰爭取時間。守島日軍總兵力為10萬餘人,其中包括第32集團軍的2個師和1個混成旅約8.6萬餘人,以及海軍基地部隊和由島上居民編成的特編團等,由牛島滿陸軍中將統一指揮。防禦重點在該島南部,以首里為核心築有牧港、首里兩道防線,在南端八重岳、與座岳地域構築有第三道防線,每道防線都依託丘陵地組成多層堅固防禦陣地。由日本聯合艦隊第2艦隊(司令為伊藤整一海軍中將,轄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驅逐艦8艘)和潛艇部隊,以及駐九州、台灣的航空部隊擔負抗登陸支援與掩護任務。沖繩島及其鄰近島嶼還有1個魚雷艇中隊和600餘艘特攻艇。美軍參戰兵力為45.2萬人、艦艇1500餘艘(含英國遠東艦隊的艦只)、飛機約2500架,由第5艦隊司令R.A.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統一指揮。擔任登陸任務的第10集團軍(司令為S.B.巴克納陸軍中將)由第3陸戰軍和第24軍組成,轄7個師18.3萬人,其中第27、第77、第81步兵師為預備隊。由美英聯合航母機動部隊和美第20、第21戰略轟炸部隊負責掩護和支援。
3月18日,美軍開始空襲九州、四國和台灣。同時,第10集團軍各突擊梯隊進行海上航渡。23日起,艦載機和艦炮對慶良間列島和沖繩島實施預先火力准備,摧毀島上部分機場和暴露的防禦設施,消滅日軍近海攻擊艇隊。26日,第77步兵師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取得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4月1日晨,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直接艦炮和航空火力准備。第3陸戰軍(第1、第6陸戰師)和第24軍(第7、第96步兵師)在羽具岐南北9公里地段登陸。當日,共4個師約6萬人及大批坦克、火炮登陸,建立正面14公里、縱深5公里包括兩個機場在內的登陸場。同時,美第2陸戰師在沖繩島東南港川海面佯動。4日,美軍佔領沖繩島中部地區,將該島攔腰切斷,並開始向北部和南部主陣地發展進攻。至此,登陸任務已告完成。6日,日海軍第2艦隊由日本向沖繩航進,企圖與美海軍艦隊決戰。翌日,美快速航母編隊駛往九州西南海域迎戰,其艦載機擊沉日軍"大和"號戰列艦及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從而解除了海上威脅。日潛艇8艘到沖繩附近海域活動,除1艘返航外,其餘均被擊沉。4月6日~6月22日,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艦船進行10次大規模攻擊,雖取得一定戰果,但對整個戰局未產生重大影響。美第3陸戰軍向沖繩北部順利推進,至4月21日佔領該島北半部和伊江島。第24軍向南進攻,遭日軍頑強抵抗,進展緩慢,24日突破牧港防線。爾後,美軍調整部署,第1陸戰師、第77步兵師投入南線作戰。5月4日,日軍發動總反擊失利,被迫收縮陣地,在美軍兩翼包圍態勢下於29日放棄首里防線向南轉移。6月4日,美第6陸戰師由牧港海岸向小祿半島登陸。17日,第2陸戰師第8團在喜屋武登陸。18日,第10集團軍司令巴克納中將陣亡,第3陸戰軍司令R.S.蓋格少將接替其職務。22日,美軍突破日軍南部防線。次日凌晨,日軍第32集團軍司令牛島滿及其參謀長剖腹自殺,戰役結束。
戰役中,日軍亡9萬餘人,被俘7 400人,損失飛機7830架,被擊沉艦艇16艘、傷4艘;島上居民亡約10萬人。美軍傷亡7萬餘人(含非戰斗減員2.6萬人),損失飛機763架,被擊沉艦艇36艘、傷368艘。此戰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規模最大、損失最重同時也是最後一次戰役。美軍佔領沖繩島後,打開了通往日本的門戶,達到了為爾後進軍日本本土建立戰略基地的目的。此役,美軍擁有絕對優勢兵力,掌握了制海制空權,選擇了有利的登陸地段,但戰術呆板,畏懼夜戰、近戰和攻堅戰,且未及時進行海上迂迴;日軍利用坑道和反斜面陣地抵消美軍火力優勢,以近戰火力和小分隊夜間出擊頑強戰斗3個月之久,以"神風"特攻機毀傷大量美軍艦艇,但陸海軍及航空兵未能密切協同,且放棄了殲敵於水際灘頭的機會。
⑩ 沖繩島戰役是如何發生的
沖繩島戰役是1945年3月~6月,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為奪取日本的沖繩島而進行的登陸戰役。因為沖繩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重要的戰略位置,被譽為日本的「國門」,所以沖繩島登陸戰又稱「破門之戰」。
戰爭背景
沖繩島是琉球群島的最大島嶼,位於日本本土和中國台灣之間,南北長約108千米,東西最寬處約30千米,最窄處僅4千米,面積約1220平方千米。北部多山地,地勢險峻,南部則是開闊又平坦的丘陵地帶和天然洞窟。它與硫黃島共同構成了日本本土的南大門,是日本本土可靠的南部屏障,戰略位置相當重要。島的東海岸有2個天然港灣——金武灣和中城灣,日軍建有那霸軍港,島上還有那霸、嘉手納、讀谷和與那原4個機場,是日本在本土西南方向的重要海空基地。另外沖繩島上還有一種特別的建築——圓形的家墓,用堅固的石料建成,在島上隨處可見,日軍稍加改裝,就可成為堅固的防禦工事。
1945年春,在美軍佔領硫黃島後,為掌握琉球群島附近海域的制海制空權,建立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決定攻佔沖繩島。1945年1月3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了沖繩島作戰計劃,2月9日又批准了具體的登陸計劃。作戰計劃規定:首先壓制九州、中國台灣地區等島上的日本航空兵,摧毀沖繩島的防禦體系,佔領沖繩島附近的慶良間列島。主力部隊預計在渡具知地域9千米正面登陸,任務是奪取登陸場和2個日軍機場。然後,向島的東部、北部和南部3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登陸日期最後確定為1945年4月1日。為了保證此項計劃的勝利完成,美國投入了幾乎包括太平洋戰區的全部陸海軍,並作了嚴密的軍事部署。其中由米切爾中將指揮美軍第5艦隊的第58特混編隊(16艘航母、8艘戰列艦、18艘巡洋艦和56艘驅逐艦,搭載艦載機1300餘架)和英國海軍中將羅林斯指揮的第57特混編隊(4艘航母、2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搭載艦載機150餘架)負責海空掩護;由特納中將指揮,登陸艦艇約500艘,護航及支援艦只包括護航航母28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74艘、護衛艦76艘,艦載機約800架,連同後勤保障和運輸船隻,負責登陸作戰;由巴克納陸軍中將指揮第10集團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軍和陸軍第24軍,負責沖繩島地面作戰,總兵力達30萬人。戰役總指揮是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戰役代號「冰山」,意為美軍出動的兵力僅為冰山之頂,主力尚隱沒在海面之下,待到日本本土作戰時之用。
而日本方面也早已預料到美軍下一步會進攻沖繩島,開始重點加強沖繩島的防守兵力和防禦工事。1944年4月1日,日本大本營調來了牛島滿陸軍中將指揮的第32軍。到年底又從32軍駐島部隊中抽走第9師團前往台灣,這樣參與這次戰役的就剩下了2個師團和1個混成旅團,總兵力3.1萬。牛島還有1個坦克聯隊,有14輛中型坦克和13輛輕型坦克。炮兵有24門320毫米的大炮,及150毫米榴彈炮等。另外,還有2個船舶工兵聯隊,各種勤務部隊及積極要求參戰的民間防衛隊。為了集中兵力,臨時又將1.5萬多人的海軍部隊改組成步兵部隊。這樣守軍人數共達10萬餘人。1945年3月20日,日軍大本營制訂了代號為「天號作戰」的航空兵決戰計劃,集中了陸海軍總計達2,990架作戰飛機,其中自殺飛機1,230架,分別部署在中國台灣、琉球和九州等地區,准備在美軍登陸沖繩島時對美軍艦隊和運輸船隻實施猛烈突擊,配合島上的第32軍粉碎美軍的登陸。另外,日本海軍還在沖繩島及其附近島嶼部署有數百艘自殺摩托艇和人操魚雷,將對美軍實施水面和水下的特攻作戰。而聯合艦隊的殘余軍艦也將在適當時機出動,做最後的決死攻擊。對日本而言,如果沖繩島失守,那麼維持其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本土、朝鮮以及中國沿海地區的制海權、制空權也將全部喪失,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日軍不得不與美軍拚死一戰。
戰爭經過
3月18日,按照計劃,美國首先派第58特混編隊到達距九州東南約90海里處,從凌晨開始出動艦載機對九州各機場進行突擊。日本海軍中將宇桓纏下令反擊。因為機場上基本沒有飛機,美軍的戰果很小。而在美軍攻擊日軍機場的同時,193架日機也對美軍艦隊發起了攻擊,「企業」號航母中彈1枚,1架日軍自殺機在「勇猛」號航母舷側被擊中爆炸,碎片落到航母的機庫甲板,引起大火,艦上水兵死2人,傷43人,「約克城」號航母也被擊傷,艦體被炸開2個缺口,水兵死5人,傷26人,所幸3艦傷勢都還不重。日機則損失161架。3月19日,第58艦隊繼續向北航行,同時出動近千架艦載機對吳港、大阪和神戶的飛機製造廠和九州、四國等地的機場進行轟炸,日軍第5航空艦隊出動飛機反擊。日軍「天城」號等3艘航空母艦及「大和」號戰列艦受到重創。美軍的「黃蜂」號和「富蘭克林」航母也被日軍炸彈射中。3月20日,美軍第58艦隊南撤。23日,到達沖繩島以東100海里水域,開始對沖繩群島進行預先航空火力准備,摧毀島上部分機場和暴露的防禦設施,消滅日軍的近海攻擊艦隊。26日,第77步兵師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取得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
4月1日6時20分,美軍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直接艦炮和航空火力准備,沖繩島戰役開始。8時,陸戰第3軍(陸戰第1、第6師)和陸軍第24軍(步兵第7、第96師)在渡具知南北9千米地段突擊登陸。當天即有4個師約6萬人及大批坦克、火炮上陸,建立了正面14千米、縱深5千米包括2個機場在內的登陸場。同時,美陸戰第2師在沖繩島東南的港川海面實施佯動。4月4日,美軍佔領沖繩島中部地區,將該島攔腰切斷,並開始向北部和南部主陣地發動進攻。至此,登陸階段的任務已告完成。4月6日,日軍全面展開「天號作戰」,對美艦進行「菊水特攻」。17時30分,日軍開始了「菊水1號特攻」作戰。美國海軍的雷達哨戰艦「布希」號和「科爾杭」號發起反擊,結果被日本自殺飛機撞擊成功,先後爆炸沉沒。美國另有3艘驅逐艦、1艘坦克登陸艦和2艘軍火船被擊沉,10餘艘艦船受到重創。與此同時,日軍派出由「大和」號戰列艦和「矢矧」號及8艘驅逐艦組成的「自殺艦隊」對美軍發起最後的進攻。4月7日晨,美軍偵察機發現日軍特攻艦隊,立即派出280架戰機對其進行襲擊。美軍共進行了8個攻擊波的空中襲擊,擊沉日軍戰艦6艘。「大和」號戰列艦被10條魚雷、5顆炸彈擊中,甲板被炸得四分五裂,炮台被擊毀,不久後沉入大海。4月14日~15日,日軍「菊水特攻隊」又進行了第二波的攻擊,擊沉美軍各類戰艦10餘艘,日軍損失戰機298架。4月16日,日軍又發動了第三次「菊水特攻」,擊沉美國戰艦1艘,擊傷1艘,日軍損失9架自殺飛機。4月6日~6月22日,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艦船進行10次「菊水特攻」,共出動戰機3742架次,損失戰機2258架;擊沉美國戰艦36艘,擊傷368艘,擊落美國艦載機763架。但這並不能扭轉整個戰局。
就在沖繩島海域美國艦隊與日軍的「菊水特攻隊」進行海上拼殺的同時,美國的登陸部隊和日軍守衛部隊也不斷在陸上互相攻擊。至4月14日,牛島所率日軍精銳部隊被美軍陸戰師逼入沖繩島北部地區,損失官兵7000餘名。16日,美軍攻下八重岳,沖繩島北部戰斗宣布結束。4月19日,美國陸軍第24軍的3個師向首里的日軍發起了地毯式炮擊,遭到日軍頑強抵抗,進展緩慢,直至24日才突破牧港防線。爾後,美軍調整部署,陸戰第1師、步兵第77師投入南線作戰。5月4日,日軍發動總反擊失利,遂收縮陣地。在美軍兩翼包圍下,於29日放棄首里防線,向南部防線轉移。6月4日,美陸戰第6師由牧港海岸向小祿半島登陸。17日,美陸戰第2師第8團在喜屋武登陸。18日,美指揮地面作戰的司令巴克納中將在外出視察海軍陸戰隊陣地時,被日軍炮彈擊中身亡。22日,美軍突破日軍南部防線。23日凌晨,日軍第32集團軍司令牛島滿及其參謀長剖腹自殺。7月2日,美軍完全佔領沖繩島。
戰爭結果及評價
歷時3個多月的沖繩島戰役以日軍失敗告終。在這次戰役中,美軍擁有絕對優勢兵力,掌握了制海制空權,選擇了有利的登陸地段,但戰術呆板,畏懼夜戰、近戰和攻堅戰,且未及時進行海上迂迴;日方利用坑道和反斜面陣地抵消美軍火力優勢,以近戰火力和小分隊夜間出擊,以「神風」特攻隊毀傷大量美軍艦艇,但陸海軍及航空兵未能密切協同,且放棄了殲敵於水際灘頭的機會。最終日軍傷亡9萬餘人,被俘7,400人,損失飛機7,830架,被擊沉艦艇16艘、擊傷4艘;島上居民傷亡約10萬人。美軍傷亡7萬餘人(含非戰斗艦員2.6萬人),損失飛機763架,被擊沉艦艇36艘、擊傷368艘。
這次戰役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規模最大、損失最重同時也是最後一次戰役。美軍佔領沖繩島後,奪去了通往日本本土的有利戰略陣地,打開了日本本土的西南門戶,取得了進攻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為在日本本土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