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扶植兩個政權
Ⅰ 二戰時日本扶植過哪些個偽政權
滿州,還有就是汪精衛的政權。
Ⅱ 抗戰時期,日本在華扶植傀儡政權的直接目的是
A.以華制華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前,還有一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當時義和團運動達到高潮,數次擊退了帝國主義侵略者,讓帝國主義者知道了中國民族主義的存在,也正是因為義和團運動延緩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腳步,所以在日本佔領東北之後,並沒有直接進行殖民統治,是因為忌憚於中國人民的反抗運動十分高漲,而且當時處於局部抗戰時期,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組織了抗日義勇軍,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的武裝力量的核心,也成為掣肘日本進行殖民統治的重要原因。
Ⅲ 二戰時,日本在中國都扶持了哪些傀儡的偽政權
溥儀的滿洲政權,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
Ⅳ 為什麼日本要扶植溥儀為偽滿國皇帝其目的何在
是根據當時日本的戰略目的。「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則其他如小中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是世界知東亞為我國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這是日本的田中奏摺所說的,但是日本無力以一國之力統治整個中國,就想出了分裂中國,扶植傀儡政權的方法。扶植偽滿洲國,汪偽政府。策劃華北獨立,內蒙獨立。達到其統治中國的目的。
Ⅳ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在中國扶植的傀儡政權有哪些
1931年九一八事變抗戰爆發後,日本於1932在中國東北扶植了溥儀偽滿洲國政權。於1940年3月扶植汪精衛傀儡政權。
Ⅵ 1931年9.11事變之時日本天皇為什麼還要扶植傅儀,建立一個偽滿洲國
從清朝列強瓜分中國狂潮開始,外國就已經意識到自己無力統治這么龐大的一個國家,所以要復制偽政權,這也就是為什麼清廷後期已經變成洋人的政府了。而日本二戰的三大政策就是以戰養戰,以華治華。以戰養戰自然就是掠奪資源了,以華治華自然就是培植偽政權了,當時一共培植了5個偽政權,事件比較長,影響比較大的有三個:滿洲國,蒙疆國-中央政府是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不要誤會,只是蒙古及內蒙古,不包括新疆),汪精衛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
滿洲國算是風光一時了,只有它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承認的國家有:
日本
義大利
德國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匈牙利
克羅埃西亞
捷克斯洛伐克
西班牙
芬蘭
丹麥
汪偽南京國民政府-日偽
蒙疆自治政府-日偽
印度-日偽
緬甸-日偽
菲律賓-日偽
蘇聯
蒙古人民共和國
波蘭(1942年後取消承認)
薩爾瓦多
法國(德偽)
1940年6月26日,偽滿洲國康德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訪問日本.
1943年4月1日,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訪問偽滿洲國.
1932年9月23日,蘇聯同意偽滿洲國向莫斯科、新西伯利亞等城市派駐領事官員
1934年5月24日,薩爾瓦多承認偽滿洲國.
1936年11月28日,義大利與日本簽署協定,承認偽滿洲國.
1938年2月20日,德國承認偽滿洲國.同年5月12日,德國與偽滿洲國在柏林簽訂友好條約.
1939年,偽滿州國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這一條約是軸心國的法西斯國家條約)
1940年8月,丹麥承認偽滿洲國
1941年4月13日,蘇聯和日本在莫斯科簽訂《日蘇中立條約》.蘇聯尊重偽滿洲國的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1942年2月24日,波蘭宣布取消承認偽滿洲國
美國或多或少在二戰初期也默許了偽滿政權,美國著名的《時代周刊》還數次讓溥儀及其他國家的元首一同登上封面,並稱其為遠東四大元首之一。
Ⅶ 日本侵華時一共建立了幾個傀儡政府詳細一點,政權名稱、統治者、控制地方
1偽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後,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
2察東特別自治區:1933年8月,關東軍支持李守信部重新佔領多倫。同年9月22日,設立察東特別自治區,任命李守信為行政長官。
3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是日本成立的傀儡政權之一,1935年12月25日由殷汝耕等人所成立,最早為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以通州為政府所在地(1937年8月,偽政府由通州移駐唐山),統治面積約8200平方公里,統轄約六百萬人口。財政收入占當時河北省的22%。
4:蒙古軍政府:1936年4月20日,在日本操縱下,第一次蒙古大會召開,5月1日通過了《蒙古軍政府組織大綱》。1936年5月12日,德王在日本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蒙古軍政府」。
5:晉北自治政府,1937年9月13日,日軍侵佔大同,10月15日成立偽"晉北自治政府",駐大同縣,統轄雁北13縣,150萬人口。1939年「晉北自治政府」改為偽"晉北政廳",隸屬為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3年又改為偽"大同省公署"。隸屬偽「蒙古自治邦政府」。
6: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是1937年至1939年間日本在內蒙古扶植的傀儡政權。1937年10月27日,內蒙古王公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在日本特務機關策劃下,在歸綏市召開「第二次蒙古大會」,宣布蒙古「自治」,成立了「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7察南自治政府:1937年8月27日,關東軍攜偽蒙軍攻佔張家口,張家口商會於品卿投日,組織張家口治安維持會。9月4日,在關東軍操縱下,以張家口維持會為基礎,成立「察南自治政府」。以張家口為「首府」,管轄察哈爾南部10個縣,人口約200萬。
8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是日本侵略者於1939年至1945年間在今內蒙古中部(當時中華民國的察哈爾省和綏遠省等地)操縱成立的一個傀儡政權。
9上海市大道政府: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扶植的一個傀儡政權,成立於1937年12月,次年4月改組為中華民國上海督辦市政公署。無論中華民國政府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不承認此政權為歷史上的合法政權,均稱之為偽政權。
10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為日本於中日戰爭期間成立的傀儡政權,由梁鴻志等人於1938年3月28日成立於南京。
11:汪偽國民政府又稱汪精衛政權、汪兆銘政權、南京政權、汪偽政府、南京汪偽國民政府等,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以汪精衛(本名汪兆銘)等投靠日本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為首建立的政權,其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名,實際上則是日本在戰爭期間扶持的傀儡政權之一。1940年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於南京,汪精衛擔任該政權的「國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長,周佛海、李士群為主要成員;1945年抗戰結束後解散。
當然這不是我整理的答案,是一個叫網路網友5c88641的答題者的回答,我只是借花獻佛;
Ⅷ 為什麼日本人扶植溥儀建的國只能叫"滿洲帝國"而不準叫「大清帝國 」呢
日本關東軍一直妄圖分裂中國,並在東北建立親日本的偽政權。起先,日本寄希望於掌控東北的軍閥張作霖,發現張難以馴服之後將其暗殺(見皇姑屯事件);後又試圖控制接替其父掌握關東的張學良,又告失敗(見東北易幟)。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完全佔領中國東北。
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變引咎辭職的原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前往東北,與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和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商討事變進展。1932年1月28日,返回日本的南次郎向日本天皇作了《「滿洲」近況》的報告,建議在中國東北建立「新國家」。
在報告中,南次郎指出,如此可以方便日本今後進攻蘇聯「向北發展」,而日本通過控制這個「新國家」的經濟,可以獲得使日本永久自給自足的資源,還可以通過向中國東北移民解決日本人多地少的問題。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直冀望復辟清朝的前清貴族以為時機到來。滿清宗室、時為吉林省軍參謀長的熙洽趁吉林長官奔母喪不在城中之機,打開吉林城門,向日本投降。滿人熙洽成為日本侵華以來第一個投效日寇的中國官員。
熙洽密信清朝遜帝溥儀,請「皇上」(溥儀)回到「祖宗發祥地,復辟大清,救民於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據有東北,再圖關內。以已經升任吉林省代理長官的熙洽為首的前滿洲貴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儀至東北、建立君主制的國家。日本關東軍方面也早已認定溥儀是合適的傀儡人選。
(8)日本為什麼扶植兩個政權擴展閱讀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整個滿洲地區。為了避免國際上譴責自己,所以迫切需要找一個政治幌子以顯示關東軍並不是佔領滿洲而是當地人民請他們來幫助建立新國家。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立傀儡政權-「滿洲國」(後更名「大滿洲帝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Ⅸ 日本形成兩種不同政權的長期並存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1192年源賴朝任征夷大將軍,標志著他所建立的地方政權成為對全國范圍的統治。自此開始,鐮倉幕府政權與天皇政權並存。一般稱天皇政權為公家;幕府政權為武家。公武長期並存。為什麼會形成這樣兩種不同政權的長期並存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第一,皇室在經濟上、政治上都還有相當大的勢力,經濟上皇室領地長期保存,政治上皇族成員、中央貴族、佛教寺院結為一體,實力雄厚,而從中央到地方的一套行政機構仍在起作用,這就使得新興的幕府不但不能取代皇室,而且表面上還得依靠皇室這個權威來擴張自己的勢力;第二,幕府的勢力內部矛盾也很多,它和皇室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利用的一面,這就形成在發展過程中幕府與皇室有時沖突,有時妥協的局面,1185年11月28日,源賴朝採納大江廣元的建議,即派北條時政去京都,向院廳要求設置守護、地頭;第二天就得到院廳批准。此後,源賴朝又提出要朝廷驅逐反鐮倉派的公卿貴族,用親鐮倉派者任朝廷的「議奏」,以圖控制朝廷政務,這也得到院政同意,但在實施中並不順利,如地頭制就遭到貴族、寺社庄園領主的抵制,源賴朝迫於形勢也妥協讓步,同意對地頭制加以限制,1186年6月,停止在權門勢家莊園內設置地頭;後又進一步退讓,同年11月規定除現在叛謀者的庄園外,一律停止設置地頭職,這個限制使源賴朝控制的地區縮小到僅以鐮倉為中心的東部地區;第三,武士將領為防止部下謀叛,經常向部下灌輸效忠皇室的觀念,利用皇室的傳統權威來控制部下。源賴朝曾在背後斥罵後白河法皇是「日本最大的大天狗」,但表面上卻對皇室表示虔誠,要「簡以忠貞奉公,繼家業守朝家」,「天下落居之後,萬事當仰君王裁定」。這樣他就更不能推翻天皇,而只能藉助天皇號令天下了。由於上述原因,形成了公武兩種政權的同時並存。
Ⅹ 日本自古形成的為什麼是專制主義但非中央集權的制度為什麼形成的是這樣兩相矛盾的政體
第一:關於大和民族的形成和統一,首要你要知道,日本的大和民族最初並非是一個統一的民族,其中包括日本原住民,還有很多「外來戶」--例如四國島古代有一支「秦」姓的族人,經歷史考證,是當年秦始皇後裔東渡日本避禍,後來被當地民族打敗並同化,大和民族是在不斷的擴張與同化而建立起來的。
知道了大和民族在平安京之前時代形成的歷史,就不難判斷--日本最初的統一,是建立在同化的基礎之上,因此各宗族勢力依然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都組建了自己的武裝,他們擁有土地和堡壘。
而日本天皇成為國家領袖後,一度派遣使團到中國學習,其中以孝德天皇的「孝德改制」最為有名,他的目標就是取締庄園制度,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然而,孝德天皇的改制最終沒能獲得成功,因為地方武裝長久以來形成的形態註定了天皇僅以一家之力難以取締。
日本皇權達到頂峰應該說是平安京時代,當時以藤原家關白總領朝政和大權,實際上就是建立起以朝廷和文官為主體的政權,這是天皇權力發展到頂峰的時代。然而,隨著庄園之間不斷地兼並,形成了幾個較大的武士集團,代表則是源平兩家,並漸漸對立,最終,源賴朝取勝,成為天下最強大的武士集團首領。有了領地,有了兵權,源賴朝下一步自然是謀求統治權。但是取代天皇,源賴朝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膽子,因此他要建立自己的統治,又不能分化國家,那隻能是建立幕府--所謂幕府,實際上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行政機構,設置幕府,可以招募幕臣,閣僚,獨立行使權力(PS:中國古代丞相也有丞相府,擁有自己的幕僚,一些政務由丞相直接處理的丞相可以先和幕僚商議後再上報)。此時的日本,形成了以天皇為首的朝廷政權和以源賴朝為首的武家政權,各地勢力也紛紛站隊。不過就源賴朝時期,朝廷和幕府倒也相安無事。
不過源賴朝墜馬暴斃後,朝廷認為時機成熟,於是趁新任將軍年幼之際,聯絡各地勢力反對幕府,但最終,幕府在幕府執權北條義時的協助下集結十九萬大軍攻入京都,流放三位上皇,殺掉大批反對幕府的朝臣和武士,擁立了新天皇,沒收了朝廷大量的土地,完全架空朝廷,自此,皇室已經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了。
其實,回顧日本為何建立專制但非中央集權的政權,大致有以下幾個因素: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其實中國古代也曾存在過天子統而不治,諸侯做大的時代,就是夏商周時期,而經過春秋戰國的兼並後,秦始皇一統江山。這時候,秦始皇的身份很特殊:他是秦國的國君,更是天下的皇帝,集軍,政,經濟等於一體,擁有極大的權力,而他的改革第一步就是設立郡縣制,取消大量的諸侯,將土地直接歸於中央管轄。而自秦始皇後,歷朝歷代都逐步打壓各諸侯豪強勢力,一直打壓了兩千年,以至於到了明清時代,諸侯甚至沒有自己的軍隊和封地,只有食邑和爵位,處於沒有實權的狀態。中國的君主,是集經濟和軍事於一體的統治者,地方上沒有勢力與之直接對抗,因此君主可以逐步打壓地方勢力,建立集權統治。而日本當時經濟主體--土地分別在朝廷和地方的手中,地方領地的總和遠遠超過朝廷--舉個例子,明朝中後期,皇室直接佔有耕地超過400萬公頃,耕地大多控制在皇室和朝臣手中,而當時日本天皇呢?過年甚至吃不上一頓年糕,還一度靠販賣字畫求食,諸侯公卿紛紛流落到各地靠大名救濟。沒有經濟,就沒有主張權利的基礎。
2,中國的軍事權力經過一系列改革:秦朝以前,軍隊是諸侯控制,獨立性很大;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各諸侯國依然保留相應的權力;西漢以後,中央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諸侯王只能認命2000石以下的官員,諸侯的丞相,中尉等掌管政治,軍事大權的官吏由中央任命,也就是中央逐漸控制地方軍事權力,後致隋唐時期,鑒於之前八王之亂等禍端,開始設立節度使,由中央認命地方軍政最高長官,中央則直接加以控制--此時的諸侯王已經不再能左右地方軍事。
致明清時期,尤其是朱棣稱帝後,唯恐其他諸侯作亂,遂逐漸削弱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致明後期,諸侯王只剩下食邑,官爵和護衛等,不再擁有地方軍事權力。而當時日本,軍權主要集中在地方手裡,和中國恰好相反,因為軍事力量的不均衡,註定了不可能實現中央集權。
3,同樣是軍事領域:中國的君主,是集文武於一體,即是國家的領導者,也是軍隊的最高統帥;而日本方面,皇室只能是文官的領袖,而並不是最高的軍事統帥。
4,文化制度:其中尤其以官吏選拔尤為突出:中國古代官吏選拔經過世襲制,舉孝廉制,中正九品制,最終定位於科考制--關於科考制度,拿今天話來說:考試選拔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確是最公平的--只要你具備科考資格,無論你出身如何(PS:賤藉,罪人之後以及一些特殊行業的人不能參加科考),只要你具備考試資格並考中了,那麼你就能做官;而即便你出身高貴,但不學無術胸無點墨,那你就別想入朝。雖然科考也存在一些弊端,甚至存在舞弊的可能,但相對而言,起碼給了寒門入仕的途徑--這個很重要,寒門入仕,打破了貴族壟斷做官的權力,使得皇帝可以直接選拔人才,同時削弱貴族們壟斷官場的可能,使豪門向皇帝叫板的權力大大削弱--最重要的是,直接選拔人才,有利於國家發展,而被選拔的人才,都叫」天子門人「,意思是皇帝的學生,直接和皇帝扯上關系,而和你豪門沒有任何聯系,而且皇帝可以提拔自己選中的人,逐漸取代豪門掌權,而新任官吏根基淺,只能依靠皇權維持自己的權力,進而逐漸把權力集中到皇帝身上。而日本呢?當時,日本的做官和門第息息相關--你是哪個家族的,你就能做到哪個級別的官位--源、平、藤原、橘四大家族更是壟斷了朝廷最高官位--源、平兩家可以擔任征夷大將軍,藤原則壟斷關白一職--一個是武家領袖,一個是朝臣領袖,文武權力實際都被大家族壟斷,皇室也沒有可能去破壞。日本也曾經實行過科考,但局限在貴族階層:不是人人都能考試的,你出身貴族,你才有資格去考試;而且你出身什麼家族,你就能考什麼官位--實際上這就成了以門第來進行選拔的考試,你出身藤原家,你才有資格報考關白這個職務,你出身低微,即便考第一,也只能按照你家族地位給你個八品官。中國古代有士農工商四個階層,經過科考制度後,農,工兩個階層也可以通過讀書科考步入第一階層;而日本古代,士農工商四個階層涇渭分明--農民無權學習,無權科考,更沒有權利做官,只能耕種,也就是武士集團壟斷了統治權。
綜合多方面因素來看,日本建立起專職制度,是因為其封建統治,封建統治實際上是一種專制統治;而作為國家領袖的天皇,卻沒有能力直接支配國家,因此又沒能形成中央集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