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的環保產業有哪些

日本的環保產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29 12:50:55

『壹』 日本保護森林和環境資源,採取了哪些措施

樓上的,關於一次性筷子,難道你認為廠家會用上好的原木去加工一次性筷子嗎?實際上用來生產一次性筷子的基本上都是木材加工後的邊角料。一次性筷子的生產只是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並不會應用加工一次性筷子而增加木材的砍伐量。

至於日本收集一次性筷子再利用的規模非常小。一方面為了清洗那些粘附了大量食物殘渣的一次性筷子會消耗的大量水資源,其次紙廠的規模通常都非常大(不大就沒辦法降低成本以提高競爭力),而一次性筷子的數量根本無法滿足大型紙廠的需求,而且收集,清洗,運輸這些一次性筷子的成本非常高。實際上日本主要把收集的可燃燒的垃圾用於焚燒以生產電力和蒸汽。

而且紙廠是高污染的企業,象日本這樣注重環保的國家基本上都從國外進口紙張和紙漿,根本不可能在國內大規模的生產紙漿用於造紙。而且日本本身的紙張消耗量也非常大,即使把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全部收集起來造紙是否夠日本自己使用都是問題,更不要說向中國大量出口了。

另外日本不砍伐其國內的森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經濟因素,東南亞熱帶雨林(相形之下中國的木材出口非常有限,實際上為了滿足國內的需要中國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木材或木材製品)提供的大量廉價紙漿和木材使得在人工成本極高的日本砍伐森林根本無利可圖。實際上適量,合理的開采木材對森林並非是一件壞事,因為砍伐掉那些已經過了成材高峰期的木材,並補種新的樹苗可以提高森林的木材蓄積量。北歐各國都是木材的出口大國,但因為森林管理得當,並沒有採伐森林造成生態問題。

『貳』 日本環境治理的成效

以下的東西可以參考一下吧!

日本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過程。戰後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日本,將復興經濟擺在了優先位置。由於片面發展經濟,環保意識薄弱,使得以工業集中的地區為中心,出現了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正常生活的環境公害污染,成為污染問題漸露端倪的時期。比較突出的公害問題有大氣污染、SO2廢氣引起的哮喘,水質污染等,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水銀中毒」、「骨痛症」等。

以上述污染問題處理為契機,為保護大氣、水質,日本政府於1958年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質保全法》和《工廠排污規製法》,1962年制定了《煙塵排放規製法》等,正式拉開了日本全國性環境保護的序幕。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經濟飛速成長時期,也是污染問題日益顯著化、社會化的時期,日本政府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特別重視環境立法工作,強調通過依法治理環境問題。在此期間,日本先後出台了《公害對策基本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噪音規製法》、《水質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惡臭防治法》和《自然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環保法律,基本形成了環境法規體系,為治理環境問題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礎。與此同時,他們還不斷加強環境管理體制,在特定事業所設立了「防治公害專職管理者」。

隨著各項相關法令的制定、環境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企業大規模環保設備投資等努力,環境治理初見成效。到上世紀70年代後期,公害問題趨於終結。但隨之而來的二次石油危機、以及經濟增長的停滯,又使各個企業面臨了新的挑戰,環境治理也出現了新的課題,資源問題與地球溫室效應成為日本人普遍關心的公共環境問題。1972年,日本出台了以節省能源為追求的《節能法》。日本的造紙業也通過污染治理發展成為環保型綠色產業。

今天的日本,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山青水綠、市容整潔,充分顯示了環境保護工作的巨大成效。

環境問題可以通過

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環境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關鍵是要政策到位,措施有力。回顧日本環境保護歷程可以看到,日本在快速工業化過程中,沒有充分注意到環境污染問題,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當時及早注意這一問題,代價會小得多。

日本政府在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對於企業不能採取強制措施,要求企業達到什麼標准,更不能直接下達治理指標,而是通過公布全社會污染控制總目標引導企業進行環保,同時通過市場行為,也就是能源價格等調控企業環保行為,減少環境污染。工業污染主要是工廠排放廢汽廢水廢渣等,解決措施主要是通過各種法律和經濟措施解決,要求工廠減少排放,否則處以罰款,而對於工廠在環保科研、設備方面的投入,政府給以一定的補貼,企業根據生產情況提出環保課題,並且由企業自己組織科研人員,包括院校、社會科研單位的人員研究解決。

同時,政府在市場上推出綠色環境標志制度,鼓勵消費者購買環保產品,而沒有綠色環境保護標志的產品,在市場上就得不到市民的認可。在日本,一個企業如果對環保無動於衷,消費者就不會滿意,市場就會淘汰其產品。也就是說,環保不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市場的要求。

通過這種「兩頭堵」的辦法,政府與老百姓共同努力,迫使企業向環保方向努力,日本工業污染從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逐步加以解決,到80年代已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今天,日本正在探尋適合環保要求的未來企業之路。他們提出:未來先進的企業要努力尋找減少使用資源、減輕環境負擔、開發新能源、增進生活幸福感的新的發展道路。企業要靠近資源地,利用當地資源組織生產,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形成企業新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未來先進的企業要在發展經濟、節約資源與降低環境負荷上達到新的平衡。這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

為應對傳統能源危機,日本在大力加強氫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開發研究,努力實現21世紀以生物質能利用為基礎的新發展,實現能源消費從地下化石能源向地上生物質能源的轉化,實現循環發展。

環境問題需要引起全社會重視

日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走過了兩個明顯的階段,即從治理工業污染入手,逐步向治理生活污染方面轉變。環境問題解決越深入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持。

而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則是面廣量大的生活污染,如汽車尾氣、噪音和生活污水等。日本環保官員認為,與局部性的工業污染相比,生活污染治理的難度更大,並且具有持續性增加的特點。

日本在解決工業污染的過程中,注意充分利用消費者的市場約束能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使用綠色環保產品為榮」的消費理念,為環境保護支付了必要的成本。

同樣要真正解決生活污染這一難題,更需要廣大消費者的積極配合與支持,百姓的生活方式要向文明、有利於環保的方向轉變。今天在日本,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普通百姓的行為方式,這對於解決垃圾處理難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為進一步推動環保工作開展,1993年,日本制定《環境基本法》,提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改變局部環保的理念,要求政府制定環境基本計劃。從那時到現在日本已經制定實施了兩個環境保護計劃,目前正在制定第三個環境保護計劃,預計明年春天可以編制完成。據介紹,在第三個計劃中,他們提出了六個新的想法:

1、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鼓勵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倡企業開發環境友好產品。

2、從環保的觀點出發,形成可持續的國土環境,尤其加強對農業、林業的環境保護力度。

3、根據技術開發研究,解決環境不確實性的措施。對於環境問題,在沒有明確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行政方面要採取措施,採取對策減少環境不確定性。

4、國家、地方、公民個人都是環境保護的主體,要動員大家共同參與推動環保。

5、加強國際合作,創造國際環境保護合作規則。

6、著眼長遠制定環保政策。

日本在經濟成長過程中解決環境問題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一是政府加強環境規劃研究。明確治理工作重點,分步驟分階段,逐步加以解決。

二是加強市場機制在治理環境問題中的力度。環境問題光靠政府提倡、懲處是不夠的,關鍵是要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形成自覺的環保意識,使他們認識到不重視環保,產品就沒有出路,企業就沒有出路,從而形成內在的環保機制與內生的環保動力。可以通過能源價格、環保補貼等具體辦法加以推進。

三是要提倡並大力弘揚健康、積極的消費理念與生活方式,形成全社會願意為環保產品支出成本的消費理念與消費行為。特別是通過消費行為,制約企業的生產行為,迫使企業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水平。同時,百姓環保意識的增強,可以為生活垃圾的處理提供有效的基礎條件,減少垃圾產生量。

『叄』 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有關保護環境的方法

日本環保(Ⅰ)

日本的中國遊客,對日本環境的干凈整潔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說,日本沒有垃圾,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說明日本處理垃圾有方,環境整潔干凈。由於土地資源匱乏,日本始終是垃圾處理問題上的先行者和進取者。從大舉建設垃圾焚燒爐到發起垃圾分類運動,今日「零垃圾」的美譽絕非一蹴而就。

80 年代,日本對垃圾焚燒的依賴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燒廠的數量佔全球的70%,全國超過1/3的城市固體廢棄物通過焚燒處理,這導致大氣中的二惡英含量嚴重超標,成為「二惡英大國」。

列為一級致癌物質,是多氯甲苯、多氯乙苯等有毒化學品的俗稱,被稱為「毒中之毒」。二惡英是工業化社會產生的惡果之一,焚燒有毒的生活垃圾(特別是含有大量廢舊聚氯乙烯塑料製品的垃圾)時,會產生大量二惡英。

歷史上二惡英不是一個與焚燒爐有關的問題,」國立環境研究所主管、著名的二惡英專家森田昌敏表示,「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二惡英主要來源於化學葯品和殺蟲劑。」

直到1976年,荷蘭的焚燒爐里發現了這一物質,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污染才開始為人所知。7年之後,時任高知大學校長的立川涼教授,發現日本也有同樣的現象。「從那時開始,人們意識到二惡英不僅僅是個化學物品問題,還是個垃圾處理問題。」

20世紀90年代,日本大氣中測得的二惡英水平竟然是其它工業國家的10倍,焚燒爐每年釋放約5千克的二惡英。5千克可能聽起來不太多,但動物實驗已經表明,1克的二惡英就足以殺死1萬人。

不過,東京環境研究中心主席矢澤龍也質疑政府公布的二惡英年排放數據,他認為政府的調查方法有缺陷。「焚燒垃圾排放的二惡英,有一半是在焚燒爐加熱和冷卻的過程中釋放的。但是政府的調查是在焚燒爐運行最充分的時候進行的,記錄下的排放數據有偏差。」他估計真實的數字接近每年15至20千克。

為了減少二惡英,日本政府制定了更為嚴格的垃圾焚燒排放標准,進行大型焚燒爐的建造,並給予財政補貼。這種大型的焚燒爐可以在高溫下持續運作,有助於減少二惡英排放。

研究表明,當焚燒爐超過800攝氏度才能減少二惡英的排放,但是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例如增加了溫室氣體和重金屬。並且,農村地區沒有那麼大的垃圾量維持大焚燒爐運轉,這將會成為財政負擔。此外,大焚燒爐的建造位置也引發爭議,畢竟,沒有哪個地方政府願意為鄰居處理垃圾。

矢澤龍也表示,二惡英排放增加的原因是聚氯乙烯的生產和消費,也就是說,工業生產模式和社會消費模式是有效減少二惡英排放的主要障礙。

很明顯二惡英問題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市民和政府都認識到,只有兩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解決這個環境難題。由此,繞過與焚燒爐相關的種種手段,改道從垃圾的源頭著手,政府發起了大規模的垃圾分類和回收運動。

日本以舉全國之力來減少垃圾,增加循環利用。在大都市、小城鎮、辦公樓,住宅區都實行垃圾分類,幾乎到了驚人的程度。

一隻襪子屬於可燃燒物品,一雙襪子則是舊衣物;口紅的外殼屬於小金屬,口紅條屬於可燃燒物;領帶是舊衣服,但一定要是洗過和被烘乾過的。

對於政府的各項措施,各地還是積極響應的。以擁有350萬人口的橫濱市為例,在全市范圍內將現有的垃圾分類數量從過去的5類增加到10類。為了讓市民們能更好地了解市政府的新措施,橫濱市有關方面近日還向當地居民分發了一本27頁的小冊子,羅列了518項回收常見垃圾的詳細指南。

環境專家們表示,以更清潔的方式分揀和回收垃圾也許比傾倒更昂貴,但是和焚燒垃圾的成本不相上下。日本研究院緊急戰略中心的垃圾處理研究員三田秀喜說:「垃圾分類回收不一定比焚燒垃圾昂貴。尤其是在日本這樣的國家,分類和回收垃圾將會產生更大的好處。」

目前,正在高速發展的中國也同樣面臨著垃圾處理的問題。然而,中國沿用的主要卻還是焚燒方式,在全國建立大量的垃圾焚燒廠,可以說是在走日本的老路,也可能將重蹈日本的覆轍。

日本環保(Ⅱ)

日本環保深入人心
來到日本旅遊的人常常可以看到青山綠草的景區里樹立著「請遊客把垃圾隨身帶走」的標牌。在北海道的國立濕地保護區,我們發現濕地里鋪設了幾公里長的木板小道,遊客們都自覺步行在這些小道上,沒有一個人踐踏濕地。

學會倒垃圾
在日本居住,一定要學會一件事:倒垃圾。在我生活的社區,周一和周四是倒「可燃垃圾」的日子,周二倒「不可燃垃圾」,周五倒舊報紙、瓶瓶罐罐等「可回收垃圾」。在樓下信箱處,貼著一張垃圾分類說明。附近的小超市都設有回收專桶,除了飲料瓶之外,喝完的牛奶紙盒包裝也在專門的回收之列。
日本在進入最發達國家行列的同時,擁有了工業大國中最高的人均壽命和森林覆蓋率,以及最發達的環保產業。而循環經濟的理念不僅被寫進日本的法律條文里,也深深地紮根在普通人心中。

曾是公害國
到過日本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如此干凈的國家從前可是著名的公害大國。二戰後,日本集中力量發展重化學工業。由於缺乏有效的環境管理,伴隨經濟起飛,日本的環境變得烏煙瘴氣,瀨戶內海也成為了著名的「死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環境污染造成居民患病的情況在日本比比皆是:在熊本縣,由於當地的氮肥廠直接排放含汞廢水,污染了水俁海灣而使當地漁民患上了水俁病;在四日市,由於石油化工廠排放廢氣,導致周圍許多居民患哮喘病死亡;在富山,由於當地的鉛鋅礦在采礦和冶煉中排放含鎘廢水,許多居民患上了骨痛病。
開始的時候,地方政府和肇事廠家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千方百計地隱瞞實情。這招致了人們的強烈抗議。於是,在各方的推動下,除了頒布一系列環境保護法令以外,日本政府還力圖用文化理念去促進國人自覺的環保意識。

企業也環保
環保理念也深深植根於日本大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在參觀豐田汽車公司廠房時,我們發現,工廠污水處理池的最終排放環節竟然被當作一個養魚池,裡面養了很多漂亮的鯉魚。
同時,日本企業也開發出很多環保產品。日本企業已經掌握了從回收塑料瓶中提取樹脂的技術,使作為飲用容器的塑料瓶得以再利用。
目前,為了解決鋼材供應日趨緊張的問題,日本企業開始計劃用木材來建造高層大廈。木質大廈能夠減少環境負擔:加工、組裝乃至將來的拆遷都比使用混凝土簡單,且整個過程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拆除後的木材還可以再利用。
希望日本所積累的經驗和教訓能讓正在發展中的我國少走彎路,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

環保的日本
10月4日至12日,我們廣東省大學生代表團對日本進行了為期九天的訪問。在日本,我們游覽了大阪、京都、神戶、橫濱、東京等地的名勝,還參觀了神戶市環境未來館、人類與未來防災中心等地方。通過幾天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及親身體會讓我對日本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其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日本城市街道的整潔。同樣是人口密集的現代化大都市,我們廣州在高層建築、立體交通等城市硬體基礎設施上或許並不遜色於東京、橫濱,但城市的衛生狀況卻差得很遠。在廣州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被人們隨手丟棄的紙巾、飲料瓶等垃圾,建築物的外牆也多斑駁不堪,而在日本的街道處處都非常整潔,不見一點垃圾,房屋也是整齊而干凈,就連公共廁所也一塵不染沒有一點異味。更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日本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垃圾箱,更不用說大型垃圾站了。由於感冒,一路上我用了好幾張紙巾。當我問她這些紙巾要扔去哪裡,她很為難的告訴我垃圾箱很難找,還是先拿在手上等到了家再扔。雖然一路上帶著垃圾多少會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覺得不方便,但是客觀地講這種做法確實保證了城市整體的衛生整潔。如果我們國家能推出類似這樣的「把垃圾帶回家」的政策,我一定積極響應,努力推動。
參觀了神戶市環境未來館之後我對日本的垃圾處理問題有了更詳細的了解。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垃圾分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兩類進行回收,現在對垃圾的分類則更為細致。就兵庫縣來講,他們要求居民把生活垃圾劃分成6類,甚至於連飲料瓶都要分成玻璃瓶、塑料瓶、鋁罐等單獨處理。並還要求居民在丟棄這些瓶瓶罐罐之前要將其沖洗干凈。不同的垃圾要在每周不同的日子分開扔,且各種垃圾必須在當天早上8點之前扔在指定的垃圾收集處,如果錯過了時間就只有等下次收同類垃圾時再扔。據環境未來館的工作人員介紹,像神戶市這樣把垃圾分為6類在全日本來說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麼。日本南部的上勝町鎮幾年以前就已經對垃圾進行了34種分類,這個數字現在更上升到了44種之多。
另外日本對於如何扔垃圾還有許多具體的規定。比如,生活垃圾要用專門的垃圾袋裝好並封口,這種垃圾袋對環境無污染,一般的商店都有出售。危險品如刀、碎玻璃等要用報紙包好,並貼上寫有很醒目的「危險」字樣的標簽。大型包裝用紙箱等則要展平,並用繩子系好。如果家中有什麼大型物品要扔,比如傢具、大型電器等,還要購買專門的大型垃圾處理券貼在上面,否則會被拒收。
如此復雜的垃圾分類方法聽起來也讓人頭痛,所以日本的兒童從小就要學習正確處理垃圾的方法。比如我們參觀的神戶市環境未來館(Kobe City Resource Recycle Center)就是免費向人們開放的,很多小學生、中學生會在修學旅行的時候到這里參觀。裡面的講解人員都是一些做義工的退休的老人家,他們會非常熱情地、不厭其煩地告訴你分類處理垃圾的重要性,並教你如何區分不同的垃圾。確實,要在日本生活就必須學會處理垃圾。對於不按規定處理垃圾的人,一般政府就會派人上門拜訪、說服。
日本是一個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丟棄的社會,為此日本政府及各界處處注意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政府的宣傳從以前的1R(recycle)轉變為3R(rece、reuse、recycle),也就是說首先要減少垃圾數量,其次是提倡重復使用和修理後使用,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最後才是資源的循環再生利用。在日常生活方面,比如,各種商品的包裝上都印有保護環境的宣傳語。在啤酒罐上,除了印有提醒未成年人不得飲酒的字外,最明顯的標志就是「這是鋁製品,請您配合回收」。就連人們平時使用的名片上,都堂而皇之地印上了「這是用再生紙印製」的字樣。
回頭來看我們中國,據說目前我國現存的生活垃圾超過60億噸,工業垃圾66億噸,而且每年正以1.3億噸的速度遞增。人均垃圾產量每天達到0.7公斤-1.2公斤。我們國家的垃圾處理問題嚴峻而迫切,在這個問題上日本人的做法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日本的環保農業
環保農業是由集約農業發展而來的,由於經濟方面的問題,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正相繼出台了一些具體政策來促進環保農業的發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國民的環保意識,以期盡早實現農業的持續發展。
日本的水稻研究居世界先進水平,水稻生產也有其自身的特色。隨著人口的增長對產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土壤養分趨於不足,需要把人畜糞尿、植物殘體等用作堆廄肥施入水田,這樣一來,容易造成河流、湖泊、封閉性海域的富營養化,飲用水也可能受到污染。因此,有關專家從水出發構想了環保農業的具體姿態。
水的凈化。沿水流的凈化及廢水的重復利用:一方面,活化水田凈化機能,利用還原土實現硝酸還原;另一方面,利用水渠河岸的植物除去營養物質。
水的循環利用凈化:地下水通過管道灌溉旱田,其營養物質就被土壤及作物吸收而凈化,這種情況某些程度上需要有灌溉用蓄水池,和為抑制藻類的發生而配備的適宜的裝置。
建立地域水循環體系:將地域內地下水和地表水結合起來考慮,建立一個適當的地域水循環體系,以除去地域整體的富營養物質。為使地域外的負荷達到最小,而在地域內設計一個以農業為中心的地域環保計劃,發展環保型農業。
有機廢棄物的地域內循環處理。在地域環保型農業中,地域內產生的有機廢棄物要在地域內循環處理,或利用耕地的還原作用使地域環境得以凈化。
有機廢棄物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畜產廢棄物,以生產自給飼料,首要的是將畜產廢棄物施入耕地以維持其肥力,如價格適宜,也可考慮將這種處理推向市場。特別要注意的是飼料中的重金屬添加及抗生粉的使用要適度。
污泥,生活廢水、屎尿、村落排水中的污泥根據性狀和條件盡可能地進行適宜的耕地還原處理,但要符合一定的質地基準,與重金屬等有關的肥料取締法、土壤環境基準等對污泥的處理也有所限制。目前耕地還原量只佔污泥量的三分之一,預計以後隨著生活物質的改善、住宅建設和水道設計的發展,污泥利用率會大大提高。
食品產業,工、礦業副產物和廢棄物,食品產業副產物一般都做有機質肥料利用,預計隨著環保農業的強化,耕地還原量也會越來越高。工、礦業副產廢棄物如硫銨、氯銨、硅酸石灰等通過在農業上直接施用或經土壤循環而得以處理。
作物生產過程。建立地域內物質循環處理體系的基礎是地域內作物的生產過程。這種基礎決定了環境容量,成為地域環境計劃的根本所在。日本把有機、輪作、施有肥農業視為環保農業的核心,有機物是維持地力之本,輪作可以避免連作障礙,施肥可以調節作物的生長狀況。
農葯對使用者的危害及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日本地下水屢次查出超標有害物質。因此,日本限制在飲用水源附近空中撒播農葯,從而避免引起天敵的減少,提倡進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降低環境負荷。日本專家認為,由於不施用土壤消毒劑而使得輪作等措施對產量的增加不明顯,也應算作環保農業。
日本的環保農業計劃把「有機農業」作為其中一方面加以促進。典型的有機農業是無農葯、無化肥的作物栽培。環保農業吸收了有機農業的成果的同時,擬探索一條把糧食供給和環保分離開來的途徑。

日本人環保意識強
凡是到過日本的人,無論是常住,還是短期訪問或旅遊,幾乎都對日本良好的環保狀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裡山清水秀天藍,能綠的地方都變綠了,甚至許多樓房屋頂也栽上了花草。據日本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日本的綠化覆蓋率高達66%以上。由於綠色擁抱著日本,即使刮大風,也無塵土飛揚,多年來,日本從沒有發生過沙暴、塵暴。
據報道,日本重視環境保護也走過不短的彎路。二次大戰後日本百業待興,為了改變極為嚴重的困難局面,在恢復經濟的過程中,日本政府幾乎沒有考慮過如何保護環境的問題,在六七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曾頻頻發生破壞環境的事件,空氣污濁,環境臟亂,人們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脅。日本政府總結經驗教訓,一直把環保問題列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改變觀念加強環保意識是解決環保問題的關鍵,為此,日本政府首先從孩子抓起。從小學到高中,環保都是學生的必修課。孩子們不僅在學校學習環保知識,學校還組織學生們走出校門,如組織學生作垃圾問題的社會調查,或組織他們參觀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等,以增加孩子們的環保知識和意識。就是組織學生外出旅遊,有的學校也不忘記在學生之間展開一項競賽,看在旅遊景點里哪個班級離開時比初到時更干凈。另外,學校還定期與家長溝通,要求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對學生的環保教育。不少學校定期搞一些如廢品回收等與環保有關的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將家裡的廢舊報紙、塑料罐頭盒等廢棄物帶到學校,由學校和家長聯席會把舊物資送到回收站,所得款項再給學生購買一些學慣用品。經過常年不懈的努力,重視環保成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
為了妥善並及時處理垃圾,日本政府還採取了一些具體措施。以東京為例,市政府將垃圾分為「可燃物」、「不可燃物」以及玻璃瓶和鐵鋁罐等類,並統一發放回收桶,要求居民按不同類別將垃圾放入不同的垃圾箱內。盡管分類放垃圾比較麻煩,由於人們環保意識比較強,大家還都是很認真地去做。另外,日本有關部門將垃圾回收箱放到了一切可以放的地方,如商店、公園、停車場、街頭、廣場等,垃圾回收箱在日本幾乎是隨處可見,並有專人負責。
日本吸煙的人不少,有報道說煙民人數占日本總人口的38.9%,但在地鐵、電梯、賓館走廊、商場等公共場所是不允許抽煙的,人們也都自覺遵守規定。有的煙民煙癮很大,為了解決煙灰問題,他們外出都隨身帶著塑料或金屬做的煙灰盒,絕不隨地丟棄煙蒂。為減少汽車尾氣,日本政府鼓勵市民以自行車代步,並規定自行車可走人行道,以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工業廢料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為此,日本有關部門採用了新的監視系統,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跟蹤運送廢料的卡車的路徑,卡車上裝有感測器,對有懷疑的工地不間斷地攝取衛星照片來核查土地形狀的變化,從而查出那些違法傾倒工業廢料的場所。
由於環保問題日益得到重視,日本企業的環保觀念也在發生變化。許多企業開始從過去被迫遵守環境法規到現在自覺地加強環境保護。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保護問題不僅影響全局,也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1999年以來,日本的「環境會計」制度在企業中迅速普及,實現「零排放」的企業在逐漸增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日本相繼制定了《容器包裝循環法》、《家庭電器循環法》、《再生資源利用促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逐步完善了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制。目前,日本政府擬訂的《循環型社會基本法》(草案)正在起步,這一法案的實施將使日本從現代經濟社會轉向「循環型經濟社會」。現代經濟社會最大特徵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經濟開發與環境破壞同步進行;而「循環型經濟社會」特徵是「最優生產、最優消費和最少廢棄」的可持續發展。「循環型經濟社會」的確立將導致產業結構的重大變革和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的轉變,並給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創造新的市場。日本通產省估計,到2010年,與環境有關的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15萬億日元增加到37萬億日元,就業人數會從現在的64萬人增加到140萬人。日本經濟計劃廳預測,到2020年,環境產業將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重視環保已經成為日本舉國上下共同關心的大問題。

『肆』 日本環保公司世界聞名,主要有哪些企業

其實日本的重電企業基本都有涉足環保產業:日立製作所,東芝,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荏原製作所是主要企業

『伍』 向日本接見保護環境的措施

日本環境保護呈三大特點

進入20世紀80年代,日本社會在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基礎上,步
入後工業化時代。在新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日本的環保工作也由以治
為主轉入以防為主的階段。
1.環境保護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隨著社會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
場化水平的提高,環保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社會對環保支撐力度的
增強,環境保護越來越趨於市場化和產業化。環保事業的市場化和產業
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把污染的防治工作,從原來誰污染
誰治理的企業個體行為,轉變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分工和供求關系,
形成社會上的專業化環保企業乃至環保行業,向污染責任者提供商業性
環保服務。即污染防治活動的市場化和產業化。日本的污水處理和垃圾
處理產業,已達到相當大的規模,基本做到了日產日清。二是環保事業
所需的資料、咨詢、監測、人才、技術、設備、資金等各項資源供給的
市場化和產業化。日本環保設備製造業,以及與環保有關的服務業產值,
已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較高的比例。環保設備的製造業,已發展成為
國民經濟和出口貿易的支柱產業。
2.環境保護的社會化和全民化。這方面的突出例子是,不斷擴大產
品設計和生產的綠色化程度及范圍,與垃圾的分類利用處理相配套,垃
圾產出者義務進行垃圾分裝,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倡導生產和生活
的零排放,以及對資源的循環使用等。
3.環境保護的生活化和日常化。通過國家立法、學校教育,以及傳
播媒介和輿論的宣傳、監督等,使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成為人們生活追求的目標和重要內容,從而使愛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成為人們一切活動的基本准則。

==========================
日本環境保護的特點
科研局 周穎昕

一、立法是日本環境保護的基本手段
20世紀60年代以前,日本傾力於國內的經濟恢復與發展,對環境保護並不重視。從6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能源消耗量大增,公害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日本「三大公害病」的出現,使人們逐步認識到「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作代價」。由此,1958年,日本制定了「水質保護法」和「工廠廢物控製法」;1962年,制定了防止空氣污染的「煙塵規則」;1967年,通過了「環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從上世紀60年代起,日本的環境污染受害市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法律訴訟,媒體也參加進來追蹤報導有關污染事件,日本許多地區還成立了專門的反對污染環境的民間組織。1970年,日本反對只發展經濟不考慮環境保護的市民人數第一次以45%對33%的比例占據社會主流。內閣成立了專門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機構,該內閣也因此被稱為「公害內閣」。在「公害內閣」期間,通過了14項環境保護法案。一方面,中央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環境質量標准以保護人的健康和生存環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根據地方情況制定地方法規,細化標准。日本通過法律規定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環境計劃,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責任。
20世紀70年代,日本逐步建立了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等政策機制,建立和形成一些有競爭力的生產環境保護設備的企業,人們的觀念從防止公害轉變到保護環境,從而進入到環境保護時代。這一時期,政府頒布了「公害對策基本法」等法律規章,設立了由總理大臣直接領導的「日本環境廳」,在一系列緩解污染的政策實施下,日本的環境狀況有所改善。但在經濟發展優先觀念的影響下,企業為了追求最大利潤,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因此污染現象並未得到真正的抑制。到了80年代,又產生了新的公害問題,即高技術污染、化學物質污染等問題。日本政府以開發新能源為中心的「新陽光計劃」、以節能為目的的「月光計劃」和「地球環境技術開發計劃」開始實施。進入90年代,環境管理發生了觀念上的變革,從經濟優先轉為經濟與環境兼顧。日本政府頒布了「環境基本法」、「節能法」、「再循環法」,旨在推動日本社會、經濟和環境向可持續方向發展。1994年,日本出台了《21世紀議程行動計劃》,致力於在21世紀建立循環型社會系統。
二、完善的財政與技術支持機制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有效保障
日本政府普遍採用補貼的形式對企業建立防污設施進行資金支持。20世紀60年代,中央政府先後通過日本發展銀行、小商業財金公司、人民財金公司給企業提供軟貸款,隨著需求的增加,政府又設立了污染控制服務公司(1965年),即現在的環境事業團。其使命是針對環境問題,對私營企業和地方政府提供技術和財政上的支持。環境事業團通過日本政府的財政與投資貸款計劃,主要從事建設和轉讓項目、貸款項目、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全球環境項目。同時,地方政府也為污染控制提供貸款計劃。日本政府採取的另一項財政支持手段就是免除稅收。政府指定某些環境污染嚴重、需要採取措施的地區有資格獲得地區環境污染控制計劃的資助,並可獲得比未指定地區優惠的政府資助。根據該計劃,指定地區現有工廠的擴建及新廠的建立都受到限制,並且鼓勵現有工廠在合適的地區重建廠房。
以汽車為例,雖然日本生產的燃油發動機在排放及節油指標上已經十分先進,但日本政府在2001年7月公布的「低公害車開發普及行動計劃」中進一步提出了要求,即到2010年度,在用的低公害車要達到1000萬輛;其中清潔能源車要佔350萬輛。為此,日本政府有一系列的配套優惠政策以鼓勵民眾:減免一部分新車種的購置稅,減免這類新車頭2~3年內的汽車使用稅,各政府機構(如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等部門)以及公眾團體(如公害健康補償預防協會等)還對購買清潔能源車輛的單位或個人發放金額不等的一次性補助等。
三、企業主動參與環境保護
1961年日本制定的「特定工廠控制污染組織法」規定,那些排放煙塵、廢水、噪音和震動超過法律有關規定的工廠要對其污染控制計劃負主要責任。另外,每個企業需要配備專門的環境管理人員。這一階段企業是被動地按照法律進行環境保護,因此,效果並不理想。日本工礦企業的廢棄物數量曾一度到了沒有堆放場所和無法處理的地步。為此,日本採取了規制機制和支持機制並舉的政策,且發揮了有效作用。90年代以來,日本企業由「被動治污」轉向「主動治污」,重視開發環境模擬技術與環境協調技術,從產品設計和生產的最初環節就把環境保護納入其中。
經驗表明,企業越多地投資於污染控制,管理反而變得更加有效和有力。例如,汽車行業為了應付當時制定的最嚴格的排氣規則,估計產品的最終價格將上漲10%,當時認為需求的下降會導致生產的整體下降。結果恰恰相反,通過採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汽車行業不僅在提高汽車的品質上獲得成功,特別是能源效率和管理方面獲得了成功。盡管價格升高了,需求仍持續增長。污染控制投資在短期內極大地增加了公司的利潤。經驗證明,越早進行污染控制,污染控制投資越早,總成本就越小。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消費者、股民、當地居民投向企業的眼光也越來越挑剔,給周圍環境留下良好印象,成為樹立企業形象的一大任務。所以各企業開始定期向社會公布長達數十頁的報告書,其內容主要包括對產品回收再利用的計劃、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應對措施等。在這種大氣候下,企業撰寫環境報告書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據2003年統計,約有743家大企業撰寫。這類報告書主要報告企業自身事業對環境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應該為保護環境做出何種努力,並做自我評價。
=============================
借鑒日本發展循環經濟經驗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日本環境污染及其加強環境保護發展過程

日本現階段的環境保護比較成功,在發達國家中居於前列,但他們也曾經走過一條「先污染,後治理,再恢復」的艱難道路。二戰後的最初10年,日本為追趕歐美國家,盲目發展重工業、化學工業,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福岡縣的北九州市、大牟田市的「七色煙」、「七彩河」即是典型。60~70年代,日本政府開始重視污染的治理,但是在「經濟優先」觀念的主導下,企業仍被動開展污染治理,環境污染並未真正得到抑制。80~90年代,針對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日本發展的指導思想開始由「經濟優先」向「經濟與環境兼顧」轉變,日本企業由「被動治污」逐步走向「主動治污」,日本經濟社會開始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到21世紀,日本環保理念發生了新的質的飛躍,循環型社會系統的確立、企業主動治污理念的強化、知識經濟的形成,使日本社會形態實現了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向生態社會的根本轉變;環境保護實現了由被動的污染治理向全方位生態保育的根本轉變。

福岡縣麻生度知事告訴我們,福岡縣曾是一個污染相當嚴重的地區,今天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所花的代價遠遠超過了當年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利潤,希望江蘇省吸取其教訓,不要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現在他們的環保目標是建立循環型社會。他們的主要做法:一是健全組織體制,設置環境完善局;二是設置試驗研究機關,時常監視體制;三是推進公害防治措施,包括進一步制訂排水標准、公害防治計劃、制定條例。解決污染公害的主要對策包括設定環境標准、限制排放、促進公害防治、受害救濟及糾紛處理。

循環經濟與企業自覺環保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強調廢棄物的減量化,提出建立循環經濟的構想。2000年正式頒布《推進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日本已成為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近幾年又提出建設循環型社會的國家目標。

政府主導作用四大路徑

在日本,人們清楚地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是產業發展模式的轉換,更是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發展循環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主導。

日本政府在循環經濟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四大路徑:一是科學制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二是制定推進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三是實施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四是倡導全民環保,推進公眾參與。

循環經濟體現在三個方面

日本的循環經濟體現在物質循環、能量高效利用和水循環3個方面。

物質循環廢棄物質的再生循環利用是日本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切入點。日本每年要廢棄1800萬台電視機、冰箱、空調和洗衣機,重量達60萬噸。現在日本已實施《家電回收再利用法》。

能量高效利用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日本採取了廢棄物發電和燃料製造、生物發電和生物熱利用、溫度差能源等多種方式。

水循環為了保證河水在自然循環中的凈化能力,政府規定只有在河流中的水超過河流正常流量才能取用。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後的「中水」大多實施回用,被廣泛應用於農田灌溉、城市綠地灌溉、消防、沖洗汽車、沖洗衛生設施等諸多方面。地下水是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禁止含有害物質的水滲入地下,嚴格控制垃圾填埋。

企業成為循環經濟主力

在日本,企業的自覺環保是循環經濟成功實踐的基礎。企業大多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許多大企業以主動積極的環保行為展示形象,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提高了誠信度和社會滿意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我們考察了西日本家電再循環公司、生態木材股份公司、日產九州工廠、三菱材料等企業,可以說,這些企業都是環保模範企業。例如為配合日本《家電回收再利用法》的實施,西日本家電再生使用株式會社投入4億日元,建成一座處理能力為100萬台的廢舊電器回收利用工廠,股東有東芝、松下、索尼、三菱等9家日本大公司。日本的生態木材股份公司主要製造銷售使用廢木材和廢塑料的建築材料,將廢木材和廢塑料粉碎,經混煉加熱後在半熔化狀態下加工成型、生產建材,100%使用廢木材和廢塑料生產的建材。

多方合作建設生態工業園

日本從1997年就從「零排放」的構想出發,開始規劃和建設生態工業園,並把它作為建設循環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據介紹,日本政府先後批准建設了26個生態工業園區。日本在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工業園建設的主要做法和特點是:政府主導、學術支持、民眾參與、企業化運作,產(企業)—學(大學/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國民)緊密協作,共同推進實施。

政府主導一是制定規劃。政府根據當地產業特點、產業相關性以及廢棄物產生的種類和數量,規劃建設不同類型的生態工業園區。日本的生態工業園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零排放型的工業園區,一種是事後再利用的工業園區。二是出台優惠政策。除了國家給予生態工業園補助外,市裡也撥專款補貼廠地費用,同時還制定環境未來技術開發補助金制度,扶助有關利用廢棄物的驗證研究和社會體系研究。

學術支持日本的多數生態工業園都設有專門的產學研合作基地,全面開展從基礎研究、驗證研究及其企業化的相關工作。

企業化運作園區將針對各類廢棄物的拆解、回收和資源化企業集中設立在園區內,從事無害化再利用、資源化、熱回收和集中安全填埋,拆解、分類後的不同廢棄物質在園區內企業間相互交易,實現規模化處理。

民眾參與在日本的生態工業園,往往都建有以生態工業園工程為生動教材的環境學習基地,作為市民參觀、實踐和提建議的場所。

環境教育豐富多彩

日本不僅將環境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法,而且還通過建設環境教育館、環保俱樂部、編制通俗環保教材、成立環保民間組織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公民環境意識,環保活動不僅豐富多彩,而且載體先進,寓教於樂。

日本經驗及其啟示

日本在工業化後期環境保護的理念先進、措施具體、效果明顯,環境保護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環保經驗,對於我國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轉變觀念實現雙贏

當前,江蘇省揚州市正處於經濟發展的起飛期和全面達到小康的關鍵期,同時也是環境污染高峰期和環境違法行為多發期。面對類似日本工業化中期出現的諸多環境挑戰,如果我們能切實轉變發展觀念,提高環境意識,是完全有條件也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轍、繞過日本曾經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的彎路。

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日本政府的環保主導作用並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而有所弱化,相反日趨增強;無論是循環型社會法律體系的制定,還是規范、扶持政策措施的出台;無論是加大對循環經濟投入,還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產—學—研聯合;無論是推進企業的清潔生產,還是動員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無不讓人體會到政府強有力的行政推力。在我國,需要各級政府充分利用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所處的強勢地位,通過完善環保法律法規體系、科學編制環保規劃、制定落實環境政策、倡導全民環保等手段,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應有的重要影響,促進全社會以更低的資源消耗、更少的環境代價,謀求又好又快的發展。

加快建設生態工業園

日本生態工業園發展到今天,曾經歷了艱苦的產業結構調整。日本北九州市、大牟田市原先分別是以發展鋼鐵為主和以煤炭產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為治理公害、推進產業轉型,他們關閉鋼廠,封山閉礦,加強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攻關,在原先的土地上發展壯大再生利用企業,建成了現在的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和大牟田生態工業園。日本進入工業園區的企業,無論是從事家電、木材、建材再生利用還是垃圾再生利用的企業,都在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真正做到了企業集群、產業集聚。此外,日本建立起推進循環型社會建設的技術研究支撐體系,不僅在生態工業園區開辟實驗研究區域,入駐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而且對循環型社會的關鍵技術、實證研究和商業規模化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促進了循環型社會的快速發展。當前,揚州也正在著手開展生態工業園建設試點,我們應認真學習日本的經驗,以規劃為龍頭,以項目為抓手,切實在企業層面建立起物質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在社會層面構建起科研—教育—生產為一體的循環型經濟體系。

提高全社會環境意識

日本重視國民的環境教育和發揮民間環保組織、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治理、全民參與、根植基層、覆蓋全社會」的環保網路,日本公眾對環保的廣泛參與,成為環境保護的強大力量。在我國,從現在開始應進一步強化全民環境教育,將環境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內容,在全社會廣泛宣傳環保知識和環境形勢,推進公眾參與。

改善環境基礎設施

我們這些年花大代價、大氣力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實際還只是相當於日本1993年以前的水平,當我們為削減污染物而頭痛的時候,日本人已將我們心目中的垃圾、污水創造了價值,真正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在現階段,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盡快改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局面,加快推進污染集中處理,實現工業廢水的達標排放和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推進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打牢環境保護的基礎。

加強執法力度

日本企業較強的環境意識是建立在環保法律體系基礎上的。而在當前我國的環保法律體系尚不完善,眾多企業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還未切實跟上的時候,加強環境執法監管有利於提高企業守法的意識,推動企業積極主動開展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

『陸』 日本環保企業東芝,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住友造船,三井造船,都有哪些代表性的環保產業!急求~

  • 小日本帝國的重工業同時又是軍工產業。

  • 隨著中國睡龍的覺醒,中國醒龍發現必須360度全方位抵制日本重工業,不經濟資助日本重工業,就是不經濟資助日本軍工產業。

  • 東芝是不是重工業,小北京不知道。但小北京根據您提供的日企名稱,獨立判斷出除東芝外的幾家企業都是小日本帝國的軍工企業。

  • 戰爭無環保,你懂得。

『柒』 日本的三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三大支柱產業:
1、汽車產業:日本第一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5%—50%左右。
2、動漫產業:日本第二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8%—25%左右。
3、數字媒體產業:日本第三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5%—17%左右。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第二,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
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大陸、美國、東盟、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德國等。日本對華出口減少,是造成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捌』 日本政府對環保產業有哪些政策鼓勵

日本政府在節能管理、環保技術創新與推廣、循環經濟、民眾環保意識普及方面有很大的力度。
1.多方面的環境保護的法律
(1) 關於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如1967 年制定的《環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公害對策基本法》, 1993 年制定的《環境基本法》。這類法律是有關環境保護、防止公害的基本法律, 提出了環境保護方面的一般原則和基本規定。例如,《環境基本法》提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和改變局部環保的理念, 要求政府制定保護環境的基本計劃。(2) 關於環境保護的專業法律。如1962 年制定的防止空氣污染的《煙塵排放規製法》, 1968 年通過的《大氣污染防止法》、《噪音管製法》, 1996 年通過的《關於海洋生物保護及其管理的法律》等。這類有關環保專業領域的立法數量最多。(3) 關於環境保護的綜合法。如1958 年頒布的《工廠廢物控製法》, 1991 年制定的《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等。(4) 雖然不直接屬於環保, 但和環保有密切關聯的法律。如1973 年頒布的《公害健康損害賠償法》, 1979 年頒布的《能源使用合理化法》, 2006 年通過的《居住生活基本法》.
2.日本的環保行政機構,從政府各級到民間法人
日本的環保行政機構日本在逐漸完善環境保護立法的同時,也很重視環保行政機構的設置, 不斷完善行政環保體制。1972 年,日本政府設置環境廳, 專門負責環保政策和環保執法。2001 年, 環境廳升格為環境省。環境省主要下設: 廢棄物·再生利用對策本部、綜合環境政策局、環境保健部、地球環境局、水·大氣環境局、自然環境局等六個部門, 負責廢棄物的利用, 防止水、大氣、土壤環境的污染, 保護居民健康, 維護受害者權益等。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6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0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69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7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3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8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3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9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6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