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北帝不是來自日本用英語怎麼說

北帝不是來自日本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2-05-31 04:58:08

Ⅰ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須努力」是誰說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兩句話是1923年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上的題詞,而汪精衛從他的政治遺囑中也提煉出這兩句話。孫中山先生臨終前十七天,即1925年2月24日,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這三份遺囑是《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聯遺書》。

前兩份遺囑由孫中山口授,汪精衛筆錄。《致蘇聯遺書》則是由孫中山以英語口授,他的蘇聯顧問鮑羅廷等筆錄。孫中山口授遺囑時,在場的孫科、孔祥熙、邵元沖、吳敬恆、戴恩賽、何香凝、鄒魯、戴季陶等人都作為證明人在遺囑上簽了字。3月11日凌晨一時,他自知在世不久,才在遺囑上補簽上自己的名字。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孫中山在病危之中,仍念念不忘拯救中國、拯救民眾。當時的中國處於軍閥割據混戰四分五裂狀態,段祺瑞堅持召開「善後會議」,實行軍閥間的重新分贓,使中國繼續處於軍閥割據的分裂局面。孫中山則極力謀求和平統一主張召開由各界民眾代表參加的國民會議,決定國家的統一和建設大計,並廢除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1)北帝不是來自日本用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1866年11月12日(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孫中山出生。他成長於一個貧困家庭,其兄孫眉赴茂宜島墾荒、經營牧場和商店後,家境有所好轉。1875年(光緒元年),孫中山得以入村塾讀書,接受傳統教育。

1879年(光緒五年),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他的長兄孫眉資助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年(光緒九年),孫中山自檀香山歸國。他對祖國的貧困落後頗感不滿。居翠亨期間,他提出「如教育、防盜、街燈、清道、防病,皆為籌辦」。

為破除封建迷信,他又與同村好友陸皓東毀壞了北帝廟偶像。這種瀆神行為遭到村民的指責,他被迫赴香港。年底,孫中山在香港入基督教。1883至1885年的中法戰爭中,孫中山目睹清政府的賣國、專制和腐敗,開始產生反清和以資產階級政治方案改造中國的思想,經常發表反清言論,同時與早期的改良主義者何啟、鄭觀應等有所交往。

1894年(光緒二十年),孫中山上書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改革主張,但未被接受。同年11月,孫中山從上海去檀香山,組織興中會,取「振興中華」之意,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鑒察」為誓詞。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10月,在英國倫敦曾被清公使館誘捕,經英國友人康德黎等營救脫險。此後,孫中山詳細考察歐美各國的經濟、政治狀況,研究了多種流派的政治學說,並與歐美各國進步人士接觸,產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義理論,三民主義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Ⅱ 各個神話中的黑暗神和光明神

1、北歐神話

光明神:

博德(Baldr),是北歐神話中的光明之神,光輝美麗的化身,春天與喜悅之神,光的擬人化。他的父親是阿薩神族的神王奧丁(Odin),母親是神後弗麗嘉(Frigg),他和黑暗神霍德爾(Hoder)是孿生兄弟。

巴德爾英俊、天真、愉快,他的金色頭發和白皙的臉龐像是永遠在放射光芒。萬物皆熱愛他,而他也熱愛萬物。

黑暗神:

洛基(Loki,別稱Loptr或Hveðrungr),是北歐神話中的惡作劇和謊言之神,亦是火神。他是巨人法布提(Farbauti)和女巨人勞菲(Laufey)的兒子,阿薩神族主神奧丁(Odin)的義兄弟,雖然他比奧丁要年輕許多。

他的個性奸狡,為人詭譎,經常出言不遜,與其他神祇爭吵不休。他是北歐神話體系裡極為重要的神祇之一,他在諸神黃昏扮演重要角色。

2、埃及

光明神:

拉(Ra,有時拼作Rah,較為准確的應作Ré),又譯瑞、賴。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太陽神,被視為正午的太陽,也是赫里奧波里斯-九柱神之首。

從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公元前2345年)開始,成為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神,並在底比斯成為全埃及的都城後和底比斯最高神阿蒙融合為阿蒙拉。一千多年以來,拉一直是埃及的最高神。

黑暗神:

奧西里斯(Osiris),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冥王,也是植物、農業和豐饒之神,赫里奧波里斯-九柱神之一。他生前是一個開明的法老,慘遭嫉妒自己的弟弟沙漠之神塞特用計害死,幸被阿努比斯做成木乃伊復活。

之後成為冥界的主宰和死亡判官。他是文明的賜予者,冥界之王,執行人死後是否可得到永生的審判。

3、基督

光明神:

上帝,本身是指至高無上統治者,在基督教等引入中國後,作為同義詞,將其用作猶太教、基督教信仰的創造宇宙的神。被視為宗教信徒至高無上的信仰,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恆的存在,創造和治理世界。

上帝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有。

上帝是宇宙的支撐和創造者。自然神論說,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泛神論則認為,上帝是宇宙的本身。

黑暗神:

撒旦(Satan)是指《聖經》中記載的墮天使(也稱魔鬼),是反叛上帝耶和華的墮天使(Fallen Angels),曾經是上帝座前的天使,後來因驕傲自大妄圖與上帝同等,率領三分之一的天使背叛上帝,後被趕出天國。


4、印度

光明神:

帝釋天(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h),全名為釋提桓因陀羅,簡稱因陀羅,意譯為能天帝。本為印度教神明,司職雷電與戰斗,後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

在梵文中,釋迦(Śakra)意為」能夠、有能力」;提婆(deva)意為「天人,神明」;因陀羅(Indra)意為「王者、征服者、最勝者」。

其全名釋提桓因陀羅(Śakro devānām indrah)合意即為「能夠為天界諸神的主宰者「,即「能天帝」或「釋天帝」,亦稱因陀羅、憍屍迦、娑婆婆、千眼等。梵文漢譯時為了符合漢語語序就將原語序反轉,譯作「帝釋天」。

黑暗神:

濕婆(Shiva),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毀滅之神。

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象徵。

5、希臘神話

光明神:

阿波羅(希臘語:Απόλλων、英語:Apollo),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光明、預言、音樂和醫葯之神,消災解難之神,同時也是人類文明、遷徙和航海者的保護神。還是宙斯和勒托之子。

阿波羅又被稱作福玻斯·阿波羅(Φοίβος Απόλλων),而福玻斯是「光明」或「光輝燦爛」的意思。阿波羅是所有男神之中相貌最英俊的一個,他快樂、聰明、擁有著陽光般的氣質,是許多藝術家在詩畫中贊頌的對象。

黑暗神:

厄瑞玻斯(古希臘語:Ἔρεβος/Ἐρέβευς 英語:Erebus),幽冥神,永久黑暗的化身,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卡俄斯(Chaos/Khoas)中誕生。他是夜女神倪克斯的丈夫,並且和她生下了埃忒爾、赫墨拉 (見赫西俄德《神譜》)。

神話中他也是地下世界的一個部分,位於大地(或者說陽世)與冥土之間 ,是死者最先經過的地方,有時又和塔耳塔洛斯混同。

Ⅲ 如何評價孫中山的一生

首倡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專制,建設了共和, 產生了民主中華,民國新成,國事如麻,國父詳加計劃,重新改革中華。

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真理細追求,一世的辛勞,半生的奔走, 為國家犧牲奮斗,國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萬世長流。

民生凋蔽,國步艱難,禍患猶未已,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 大家要互相勉勵,國父遺言,不要忘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Ⅳ 諸位英語大師救小弟一命!

沒有到過祖廟就沒有到過佛山。
Never have been to the Zu Temple means had not visited Foshan.祖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城區,
Zu Temple locates in Fosh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據傳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
it is said that it was built ring the Song Dynasty (1078-1085),
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名「北帝廟」。
where dedicated the Northern Supreme Emperor of the Dark Heaven who is adhered to by Taoism, named "Pak Tai Temple."
原建築於元代末年被焚毀,
The original building was damaged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
and was reconstructed in early Ming Dynasty Hongwu five years (1372)
因「歷歲久遠,
for "calendar-year-old long,
且為(佛山)諸廟首」而被稱為祖廟,
and is the first temple (in Foshan)"so it is called Zu Temple,
1962年劃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In 1962 it is designated as key protected units,
由佛山市博物館管理。
managed by Foshan City Museum of Guangdong Province.

祖廟建築群佔地3500平方米,
Zu Temple building group occupies 3,500 square meters,
由排列在南北中軸線上的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鍾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
composed of the north-south axis line Wanfutai platform, Ling Ying Memorial Archway, Jingxiang Pool, 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 ThreeMen Door, antetemple, the main hall, Qinzhen building.
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機構之前,
Before Qing Dynasty established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bodies,祖廟是處理地方事務的議事場所,
Zu Temple wsa a place where handled the local affairs,
異於一般神廟。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temples.
它的建築乃至裝飾、陳設,全部由各行業捐奉而成,
Its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and the furnishings, are all donated by all walks of life,
且大多是本地生產。
and most of it is proced in local.
佛山歷史上著名的鑄造、制陶手工業,
Foshan is famous of casting, potters handicraft instry in history,
其產品在祖廟有典型的表現。
its proction has a typical performance in Zu Temple.
建築的精巧瑰麗也反映著古代佛山的繁華。
The construction also reflects the rich sophistication of prosperity in ancient Foshan.
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貴歷史遺產。
it is a precious historical heritages for Foshan.
因此,
so,
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some foreign friends who has visited Zu Temple call it as the folk art of the Orient Palace.

Ⅳ 農歷三月初三的的北帝誕、英語翻譯

農歷三月初三的的北帝誕
The lunar march north emperor Christmas in grade three

Ⅵ 香港的風土人情簡介

九龍的九龍城寨、宋城、宋王台、李鄭屋古墓;屯門的宋帝岩、紅樓、沙田的曾大屋、五國六村;荃灣的三棟屋、海坎村屋;元朗新田大夫第、錦田吉慶圍、水頭村古跡、聚星樓、廈村鄧氏宗祠;西貢上窯民俗博物館等;港島炮台及大嶼山東涌炮台、東龍島佛堂等舊炮台都是旅遊勝地。

香港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旺角、銅鑼灣、尖沙咀東部和九龍城等地有些街道盡是食肆。充滿亞洲風味的餐館遍布香港,辛辣的泰國湯、香濃的印度咖喱、韓國燒烤、越南沙律卷、日本壽司等等特色美食。

香港的中國菜餐館,提供中國各地的特色佳餚,廣東菜餐館尤其多,其他地道菜包括潮州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上海菜等,還有講究素淡的素菜。還有以傳統的廣式點心作早餐的飲茶。

香港傳統本地菜以廣州菜為主,盆菜則是新界原居民在節日時的傳統菜。由於香港臨近海洋,因此海鮮也是常見的菜色,亦發展出如避風塘炒蟹的避風塘菜色。

香港歌星有許冠傑、林子祥、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羅文、徐小鳳、Beyond、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達明一派、「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

香港每年都主辦各種類型文化、康樂、體育活動,較大型的活動包括香港藝術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綜藝合家歡、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六人木球賽和國際賽馬。香港運動員也參與過多個大型國際運動會,如亞運會、東亞運動會等。香港在2009年12月主辦了第五屆東亞運動會。

香港中環蘭桂坊、「蘇豪」區、灣仔駱克道一帶、銅鑼灣和尖沙咀(彌敦道、亞士厘道、諾士佛台、北京道),都有很多酒吧、卡拉OK場所、夜總會和酒廊,都是居民和遊客游覽光顧的場所。

(6)北帝不是來自日本用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將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Ⅶ 皇帝穿黃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登基開始

皇帝,古時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在中國,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稱。「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舉措審諦。」又《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所以人們考量上古時的賢君,根據他們各自的功績,將能夠配得上皇、帝之稱的八人合稱為「三皇五帝」。但此時皇、帝還分別為兩個稱號,不同時用於一人身上。首次將二者合並,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則始於秦始皇。至此後,皇帝一詞正式成為中國古代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專稱。近代以來,「皇帝」也是對部分強大帝國的國君的翻譯,對應的英語單詞是Emperor。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將「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皇的起源自公元前3000年至前21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還有一說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傳說伏羲氏(又稱皇羲),以通神明之德創八卦,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又創造了五弦琴,即後來的七弦琴。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說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神農氏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開始蠟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帝的起源根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五帝(5張)黃帝姬姓、公孫氏,號軒轅、有熊,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炎帝,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串,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皇帝由來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後」或單稱「皇」和「帝」,如虞帝舜、夏後啟、商王紂、周文王、周武王等。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一些國力強大的諸侯國的國君也自稱為王,如楚莊王、齊威王、秦惠文王、趙武靈王、燕昭王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平定天下。嬴政[1]自認為這是亘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秦王反復考慮,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決定兼采「帝」號,稱為「皇帝」,以彰顯自己的尊貴。秦王政自稱「始皇帝」,後世俗稱「秦始皇」 。至我國明代,行文中「皇帝」一語已經很常見,如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皇帝曰:『巡撫僉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勞哉,賜汝朱提文蟒。汝(袁可立)嘉而毛帥驕愎不協,蠱於兵,滿蒲昌城襲報用敢獻功。」陛下由來人們在文藝作品中,經常會看到臣民把皇帝稱為「陛下」的情況。為什麼把皇帝稱為「陛下」呢?「陛下」是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陛下」本來是指宮殿的台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階。皇帝臨朝時,「陛」的兩側要有近臣執兵刃站列,以防不測和顯示威風。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轉達,以示皇權的崇高。「陛下」這一稱呼《韓非子》已有之。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後來,人們就用「陛下」作為對皇帝的直接稱呼,表示自己雖然是在對皇帝說話,但在禮儀上不敢忘記自己本來無此資格。上皇由來上皇,是太上皇帝(太上皇)的簡稱。秦朝末年,楚漢爭霸,漢高祖劉邦最終取得了勝利。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劉邦十面埋伏,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項羽突圍不成,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後,每天都去參拜自己的老父親。誰知有一天當他又去參拜父親劉太公(劉煓)時,卻見父親穿著一件舊襖,手拿掃帚,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大吃一驚,急忙上前攙扶父親,而劉太公卻連連後退。劉太公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您的父親,也只是一個平頭百姓,平頭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殺頭的。我也不想為這事壞了天下的法紀。」漢高祖犯了愁,對於怎樣才能不失禮度地對待自己的父親,他一直想不出個好辦法。後來,有個大臣說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親為太上皇帝,建議劉邦封劉太公為「太上皇帝」。劉邦聽了這話大喜過望,馬上舉行大典,將劉太公扶上太上皇帝(太上皇)之位。皇帝的父親從此就被稱為「太上皇帝(太上皇)」,這一叫法歷代沿襲下來。編輯本段各國皇帝皇帝是君主專制政治體制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中文「皇帝」一詞為秦始皇所創,取「三皇」及「五帝」合一而成。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皇帝」是帝國的領袖,近代以來漢語中對於中國以外的帝國元首雖然也有稱「皇帝」,但很多常使用音譯(如奧古斯都、哈里發、蘇丹、沙皇等)。 對應的英文單詞是Emperor,作為與King(國王)的區分。中國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

中國歷史上傑出帝王一覽(25張)2232年的皇帝制度時期。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官家」、「至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但由於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後,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運作,但同時由於中央政府長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權力可能過重,有可能威脅皇帝的權力,甚至通過政變自己當皇帝,比如王莽攝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中國,皇帝的逝世叫駕崩。日本日本使用天皇一詞,大概是始於中國唐朝時期,可能是受到唐高宗曾經使用天皇的稱號影響。從前日本君主採用「王」、「大王」等稱號。有天皇最早文字記載是673年至688年前後天武天皇的《飛鳥凈御原令》。現在日本天皇是唯一還保留帝、皇稱號的君主制國家元首。朝鮮朝鮮曾經是中國明清兩朝的藩屬國,其君主只能稱國王(謚號大王),級別低於中國的皇帝。1897年李氏朝鮮宣布脫離清朝獨立,由王國改為帝國(大韓帝國),其國王李熙(朝鮮高宗)也正式稱帝,傳子純宗皇帝(朝鮮純宗)。至1910年日韓並合取消帝號。越南越南在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在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後黎朝、莫朝和阮朝,其君主對內自稱「皇帝」,對中國則稱「國王」。古羅馬漢字中對西方「皇帝」一詞的翻譯來自拉丁語的Imperator或Caesar,意思為羅馬軍隊的最高統治者、元首、皇帝。古代歐洲國家君主通常稱為國王,只有神聖羅馬帝國因為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和延續,所以其君主稱為皇帝。

奧古斯都
法蘭西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恢復君主制,因為國王(Roi)這個頭銜在大革命後的法國已經極不得人心,象徵腐

法國著名帝王(5張)朽、專制、蠻橫,所以拿破崙不稱國王而稱「法國人的皇帝」(Empereur des franç;Ais)。奧地利1804年,奧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王國國王弗朗茨二世宣布採用「奧地利皇帝」的稱號,並於1806年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1867年,奧地利帝國實行二元君主制,改為奧匈帝國,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國王(而非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國有自己的議會和政府)。俄羅斯1721年,俄羅斯帝國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以皇帝(Imperator)的頭銜,以與其更加強大的君權和更加龐大的國家相對稱。俄國元老院直接把古羅馬帝國皇帝的拉丁文頭銜拿來獻給彼得。這也是彼得大帝吸收西方文化的成就之一。在此之前俄國最高統治者稱「沙皇」(Tsar),也就是「愷撒」的意思,不過在漢語中卻習慣將後來的俄羅斯皇帝都稱為沙皇。德意志德文「皇帝」是Kaiser,凱撒的意思,而不是Imperator。「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德文寫成

德國部分帝王(2張)Römischer Kaiser,拉丁文寫成Romanorum Imperator。意思都是「羅馬人的皇帝」。 到了18世紀以後,歐洲許多國家變為君主專制國,皇帝這個頭銜大多作為專制君主的頭銜使用。當時歐洲的皇帝只有法國(拿破崙)、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個。1850年,德意志邦聯議會曾經給普魯士國王加皇帝的尊號,但是被拒絕。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德意志統一,建立德意志帝國,普魯士國王才接受「德意志皇帝」這個頭銜。大不列顛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年在位)英國本土一直是王國。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繼承莫卧兒王朝皇帝的王位。她的頭銜是「天佑大不列顛、愛爾蘭及海外領地女王,國教保衛者,印度女皇」。這是所謂「大英帝國」的來源。不過確切地說,應該說是有一個共同君主的兩個國家,大不列顛王國(及其海外領地)和印度帝國。英國在印度的直接統治者為Viceroy,直譯為「副王」,意譯為「總督」。而在英語,皇帝稱Emperor,女皇稱Empress。在維多利亞女王之後,男性的英國君主頭銜是「印度皇帝」。只有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三個國王用了這個頭銜。愛德華八世未加冕即遜位,喬治六世時期印度獨立,印度皇帝的頭銜被取消。其他自從彼得一世和拿破崙使得「皇帝」的尊號成為偉大帝王的頭銜和象徵之後,一些小國的君主也稱自己為皇帝,比如葡萄牙王儲出身的巴西皇帝,自稱墨西哥皇帝的奧地利馬克西米連大公等等。海地獨立之後,還曾經有一個奴隸出身的黑人皇帝——亨利一世。衣索比亞也有皇帝,不過更確切的翻譯是「萬王之王(國王們的國王),猶太人的雄獅」。因為在衣索比亞,國王也是一種和公爵伯爵一樣的貴族頭銜。中非共和國總統博卡薩也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加冕為皇帝。匈奴採用單於,突厥和蒙古採用可汗。日本使用天皇稱號大概是在隋朝時期,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記載是673—688年前後天武天皇的《飛鳥凈御原令》。中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大約是在清朝的同治、光緒時期。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君主對內自稱皇帝,對中國則稱國王。朝鮮在1896年後改為帝國,其國王李熙也改稱皇帝。當今世界上仍有不少君主國,君主只是象徵性,沒有多少實權。曾做個小統計,目前尚存的君主國共有29個,其中亞洲14個,歐洲11個,非洲3個,大洋洲1個。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已於1967年逝世,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於1997年在法國病逝,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皇帝的後人?開國、治國、亡國,朝代之興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開。君王已成了歷史名詞,中國再不會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讓後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國歷史,就必須從「皇帝學」入手。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4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不算李自成、張獻忠,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袁世凱的正統皇帝有349位。如果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一千多位。附:南越、東越、閩越、東甌、匈奴、突厥、回紇(回鶻)、吐蕃、高昌、於闐、柔然、吐谷渾、渤海國(大震)、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國(前理、後理)、大中、東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那麼中國帝王應該有兩千多位……

Ⅷ 「仁威廟」的英語是什麼

仁威廟
音譯:Renwei Temple,Beidi(北帝) Temple
港式英譯:Pak Tai Temple,Yuk Hui Temple(玉虛宮)
意譯:Zhenwu(真武) Temple,Xuanwu(玄武) Temple,Mysterious Warrior Temple, Northern Emperor Temple,Imperial Lord Temple

供參

Ⅸ 辛亥革命觀後感1000字

淺談辛亥革命和那些人——電影《辛亥革命》 淺談辛亥革命和那些人——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和那些人——電影 對我來說, 周歲的生日, 2011 年 10 月 10 日,對我來說,是我的 18 周歲的生日,在這一天我真正的完成我的成人 但是對於中國,這個日子意義非凡。 年前這一天,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 禮。但是對於中國,這個日子意義非凡。100 年前這一天,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中國的 一大群熱血青年涌進了湖北武昌,沖到了中國的各個地方,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 一大群熱血青年涌進了湖北武昌,沖到了中國的各個地方,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 當大熒幕上,槍炮聲,吶喊聲,嘶吼聲,哭喊聲響起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在那裡, 當大熒幕上,槍炮聲,吶喊聲,嘶吼聲,哭喊聲響起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在那裡,和 那群為了挽救中華民族赴湯蹈火,捨生忘死的青年人一起為中國人的尊嚴而奮斗。我想說, 那群為了挽救中華民族赴湯蹈火,捨生忘死的青年人一起為中國人的尊嚴而奮斗。我想說, 辛亥革命是一場偉大的革命 那些參加辛亥革命的人們是一群偉大的人。 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那些參加辛亥革命的人們是一群偉大的人。 年這個歷史的時間點上, 兩條向前縱深的線條, 在武昌的江邊有了決定性的相遇。 在 1911 年這個歷史的時間點上, 兩條向前縱深的線條, 在武昌的江邊有了決定性的相遇。 一條可以看做武漢自身的城市邁進史,另一條則是大的清末時局在此時唯剩喘息之聲, 一條可以看做武漢自身的城市邁進史,另一條則是大的清末時局在此時唯剩喘息之聲,頹 勢難挽。所以在那一年,在武漢,一群偉大的革命人士打響了「第一槍」 勢難挽。所以在那一年,在武漢,一群偉大的革命人士打響了「第一槍」 向封建的請政府 , 宣戰了。我想,我們不能否定清政府存在的價值,因為它曾經為中國反抗過。 宣戰了。我想,我們不能否定清政府存在的價值,因為它曾經為中國反抗過。但是我們還 是會選擇推翻它,因為它的反抗並不是為了全民 而是為了那些所謂的滿清貴族, 並不是為了全民, 是會選擇推翻它,因為它的反抗並不是為了全民,而是為了那些所謂的滿清貴族,那些官 僚的利益。清政府是勇敢的,但更多的時候,它是懦弱的,因為它操縱在以慈禧太後為主 僚的利益。清政府是勇敢的,但更多的時候,它是懦弱的,因為它操縱在以慈禧太後為主 的一群官士大夫手裡,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的私利,他們不會看到百姓所受的疾苦 所受的疾苦。 的一群官士大夫手裡,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的私利,他們不會看到百姓所受的疾苦。即便 看到了,他們也總是會棄之不顧。所以,辛亥革命是有價值的 價值的, 看到了,他們也總是會棄之不顧。所以,辛亥革命是有價值的,它推翻了這個讓國家蒙受 凌辱的懦弱無能的清政府 當看到銀幕上, 懦弱無能的清政府。 凌辱的懦弱無能的清政府。當看到銀幕上,一堆所謂的父母官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再三 的用他們迂腐落後的封建思想游說慈禧的時候, 的用他們迂腐落後的封建思想游說慈禧的時候,當那個還是個小孩的九五之尊宣統帝溥儀 被那些官僚嚇哭的時候,當慈禧太後假惺惺的抹淚喊屈的時候, 被那些官僚嚇哭的時候,當慈禧太後假惺惺的抹淚喊屈的時候,我不得不說那時候的中國 是悲哀的,我只想置之以冷笑,因為它足夠具有諷刺性。 是悲哀的,我只想置之以冷笑,因為它足夠具有諷刺性。 魯迅先生說: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所以遠在國外的孫中山先生 遠在國外的孫中山先生行動起 魯迅先生說: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所以遠在國外的孫中山先生行動起 「 。 來了,國外地華僑朋友行動起來的,國內的有志之士終於不再沉默,終於「爆發」 來了,國外地華僑朋友行動起來的,國內的有志之士終於不再沉默,終於「爆發」了。雖 以前在看各類革命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的時候, 然,以前在看各類革命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的時候,我無法理解那些和我們一樣正值青春年 華的年輕人可以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而選擇去為國家赴湯蹈火。但是,看完這部電影, 華的年輕人可以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而選擇去為國家赴湯蹈火。但是,看完這部電影,我 似乎是明白了。電影里有一幕是胡歌演的林覺民和一個清官的對峙,是一代知識分子, 似乎是明白了。電影里有一幕是胡歌演的林覺民和一個清官的對峙,是一代知識分子,風 流才子林覺民的認識的最後一幕。他和那封建的清官對罵,把那穿著大清官服的「大官」 流才子林覺民的認識的最後一幕。他和那封建的清官對罵,把那穿著大清官服的「大官」 罵的狗血淋頭,體無完膚的時候。 可不謂大快人心,不可不呼痛快啊。瞧瞧, 罵的狗血淋頭,體無完膚的時候。不可不謂大快人心,不可不呼痛快啊。瞧瞧,這就是那 無能的,只會對國人用刑,而對外國人卑躬屈膝的中國的「形象代言人」 看看, 無能的,只會對國人用刑,而對外國人卑躬屈膝的中國的「形象代言人」 看看,這就是那 。 自認為文武全才,熟讀四書五經的「人才」 再瞧瞧林覺民,這才是能熟四書五經, 自認為文武全才,熟讀四書五經的「人才」 再瞧瞧林覺民,這才是能熟四書五經,又曉天 。 文地理的知識分子。這才是能夠為國肝腦塗地,敢於和外國人對抗斗爭的革命人士。曾經, 文地理的知識分子。這才是能夠為國肝腦塗地,敢於和外國人對抗斗爭的革命人士。曾經, 世紀,我的偶像是那些影視藝人,是那些體育明星。現在我想, 身在這個潮流遍地的 21 世紀,我的偶像是那些影視藝人,是那些體育明星。現在我想,我 的偶像正在發生變化,變成那群有理想,有抱負,有志氣的同齡人,例如林覺民。 的偶像正在發生變化,變成那群有理想,有抱負,有志氣的同齡人,例如林覺民。 看著看著,我想起了一些人,他們和在辛亥革命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林覺民一樣, 看著看著,我想起了一些人,他們和在辛亥革命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林覺民一樣,把生命 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他們是劉和珍,秋瑾,毛岸英,青年毛澤東,徐錫麟。 。。 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他們是劉和珍,秋瑾,毛岸英,青年毛澤東,徐錫麟。。。 還有那 。 。還有那 么一些人,他們無怨無悔的走了,卻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他們是英雄,當之無愧。 么一些人,他們無怨無悔的走了,卻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他們是英雄,當之無愧。雖然他 們有的失敗了,有的甚至用了錯誤的方式方法,但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 們有的失敗了,有的甚至用了錯誤的方式方法,但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用自己的身軀保 衛出了一個血肉模糊 傷痕累累的但卻完整的中國。偶像,絕對的偶像。 血肉模糊, 衛出了一個血肉模糊,傷痕累累的但卻完整的中國。偶像,絕對的偶像。 也許這樣不足夠理性,不足夠客觀,但我想說:我討厭甚至厭惡清朝末年的清政府, 也許這樣不足夠理性,不足夠客觀,但我想說:我討厭甚至厭惡清朝末年的清政府,我 厭惡慈禧專制下陽奉陰違的貪官污吏,厭惡那個天真的孩童傀儡皇帝, 厭惡慈禧專制下陽奉陰違的貪官污吏,厭惡那個天真的孩童傀儡皇帝,厭惡那個欺騙革命 人士的為了滿足自己專制需求而妄圖復辟帝制的臨時大總統袁世凱 。。。 的臨時大總統袁世凱。 人士的為了滿足自己專制需求而妄圖復辟帝制的臨時大總統袁世凱。。。 也許,孫先生他們是無奈的,因為那時候銹跡斑斑的, 也許,孫先生他們是無奈的,因為那時候銹跡斑斑的,千瘡百孔的中國患的不只是一個 小感冒,而是隨時可能奪取性命的癌症。所以,它需要的不只是一些感冒葯, 小感冒,而是隨時可能奪取性命的癌症。所以,它需要的不只是一些感冒葯,而是需要一 個有專家制定正確治療方案的大手術。所以,孫先生他們是無奈的, 個有專家制定正確治療方案的大手術。所以,孫先生他們是無奈的,他們最後的失敗是無 奈的。但是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它的轟轟烈烈的過程不會是沒有意義的, 奈的。但是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它的轟轟烈烈的過程不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推翻了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因為它為中國的康復提供了契機。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因為它為中國的康復提供了契機。 所以,我還是要說,辛亥革命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參加辛亥革命的人是一群偉大的人。 所以,我還是要說,辛亥革命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參加辛亥革命的人是一群偉大的人。

《辛亥革命》觀後感 懷著對先烈的崇敬,對新中國的祝福,我於 2011 年 11 月 10 日 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影片中以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一大批 革命先烈在不同場合進行的深情並茂的演講、 辯論和宣傳的畫面使我 對於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一名出色的大學生, 以適應社會主義的需求 產生了幾點啟迪和思考。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因人而異,量體裁衣。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 在孫中山等辛亥革命黨人所進行的推翻 清王朝的革命斗爭中,革命好比一駕馬車,武裝斗爭和群眾宣傳就像 馬車的兩個輪子, 二者缺一不可。 國父的群眾宣傳工作做得相當到位, 水平相當高,其中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國父(趙文暄飾演)的宣傳 總是能因人而異,量體裁衣。總是能根據對方不同的身份地位、職業 經歷、文化素養、思想性格、處境心境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宣傳方式 和策略,使他的革命理念和崇高思想深入人心。在此,我可以舉出幾 段情節: 1.廣州起義失敗後, 國父在華僑籌款大會上的宣傳就是很經典一 個例子。國父宣傳的對象是在場的華人華僑,海外華僑由於清政府的 腐敗無能,身在異鄉常常遭受洋人的欺凌、屠殺和奴役,心中最希望 的就是中國能夠早日強大,中華民族能夠早日復興。國父在演講前並 沒有故意隱瞞廣州起義已失敗的事實,而是直接向在場的華僑華人 說:剛剛得到消息,廣州起義失敗了……吾黨菁華,付之一炬。這些 年輕人,有的才華橫溢,有的家境優越,有的新婚燕爾,為什麼甘願舍 棄自己的生命?為什麼明知犧牲還要一往無前?為的是推翻帝制, 建 立共和!為的是一種信念,一種信仰!……」在場的華人華僑們無一 不被國父慷慨激昂的宣感測動得熱淚盈眶,唏噓不已。他(她)們在 聽完國父的宣傳之後不僅沒有因為廣州起義失敗喪失對革命事業的 信心,反而紛紛毀家紓難,慷慨解囊,更加義無反顧的資助國父的革 命事業。毛澤東同志晚年回憶國父時曾深情的說:「我聽過他多次講 演,感到他有一種宏偉的氣魄。」悲壯的語言常常更具有一種宏偉的 感人力量。國父這一段悲愴的宣傳,真正達到了化悲痛為力量、化失 敗為勝利、化精神為物質的效果。 2.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為了鎮壓革命,急忙派出駐英公使唐維 庸(陶澤如飾演)積極向四國銀行游說,妄圖以國家主權為抵押貸得 巨款以充軍用。為了與清廷抗衡,國父不顧個人安危,單刀赴會火速 趕往歐洲勸說四國銀行不要貸款給清廷。這時,國父所面的宣傳對象 已變為銀行的經理、董事們。這些人和華人華僑完全不同,對中國是 否強盛,中華民族是否復興毫不關心,他們的腦子里唯一關心的只是 自己的經濟利益。針對這一情況,國父巧妙的改變了宣傳策略,閉口 不談民族復興,而是大肆宣講清廷不過是一個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 專制政府,如果四國銀行貸款給清廷用於鎮壓革命的話,不僅將遭到 全中國人民的詛咒和痛恨而且他們的巨額貸款也必將化為泡影, 毫無 任何經濟利益可言。國父的一番話直擊這些金融大佬們的要害之處。 最終成功的促使四國銀行做出「暫停貸款給清廷」的決定。 極大的鼓 舞了革命士氣,有效的摧垮了清廷垂死掙扎的經濟基礎。尤其值得我 們借鑒的是,國父在演講時是直接使用英語,而與之對壘的清廷駐英 國公使唐維庸面對四國銀行的經理們只能不停的通過翻譯表達自己 的意見,在國父氣勢磅礴的宣傳攻勢面前毫無招架還手之力,只能狼 狽不堪的落荒而逃。 3.為了爭取各界人士對革命偉業的支持, 國父十分重視發揮統一 戰線的作用。影片中,國父積極策動唐維庸的女兒唐曼柔(王子文飾 演)臨陣倒戈,反戈一擊。雖然唐曼柔是唐維庸的女兒,但是從影片 中她的衣著打扮我們就能很容易看得出來,唐曼柔是一位久居海外, 深受西方文明影響的新型知識女性, 迥然不同於清朝傳統女性。 因此, 國父對她所作的宣傳又不一樣。 當她與國父談及「革命與死亡」的話 題時,國父用十分浪漫的語調說:「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要改 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永久的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 讓活著的人更好地生活……」這番美好理想和幸福憧憬相交織的話 語使得唐曼柔堅定地站在了革命這一邊, 寧肯背負「不忠不孝」的罪 名也要與自己的父親和清廷徹底決裂。 在國父與唐維庸就四國銀行借 款與否的斗爭中,出面為國父擔任法語翻譯。唐曼柔在關鍵時刻的反 戈一擊讓四國銀行的大佬們感覺: 「連唐維庸的女兒都跑去支持孫中 山了,看來大清國真的沒啥希望了。」因而不敢繼續助紂為虐。唐曼 柔的支持直接影響了現場的辯論氣氛,扭轉了辯論局勢,使歷史的天 平向革命勢力一方傾斜。 反觀國父的對手隆裕皇太後(陳沖飾演)和宣統皇帝(蘇晗燁飾 演)面對搖搖欲墜的政治危局,既無任何解決問題的對策辦法又無一 句凝聚人心的宣傳鼓動。只會坐在御座之上向群臣痛哭流涕,眼睜睜 看著政權被推翻,黯然退位。二者相較,高下立判。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7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