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賠償中國多少
⑴ 二戰後日本戰敗賠款賠了中國多少錢
新近出版的《黨史文匯》刊物刊登署名「王先勇」的文章,披露了二戰後中國放棄對日戰爭賠償要求的始末,指出中國政府放棄戰爭賠償,是從當時大局出發顧全民族大義之舉。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政府以戰敗國的身份付給戰勝國日本2.3億兩白銀作為戰爭賠償,這相當於當時清朝國庫3年的財政收入。靠這筆錢日本大力發展了重工業、軍火工業和教育事業。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飽受侵略戰爭蹂躪的中國卻沒有得到日本應有和及時的戰爭賠償。此後,由於時事變換,最終中國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回顧這段歷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嘆!
美國違背諾言,從中作梗
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按照有關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日本理應對中國人民進行賠償。
需要指出的是,在處理歐洲戰事賠款問題上,英美聯合起來與蘇聯分庭抗禮,而在太平洋戰場和處理日本問題上,美國認為其在對日戰爭中起了巨大作用,便以盟主的身份自居。盡管蘇聯憑借自己的實力和當時的地位與美國採取抗衡的態度,但美國採取有關措施和步驟,使之握有對佔領日本和處置問題的實權,操縱和包攬了日本賠償等事宜。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雖然表面上躋身四強,但在賠款事宜中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1945年由中、美、英三國發布的《波茨坦公告》中,第一次明確了日本賠償的原則,日本可以保留維持其經濟運轉所必須的工業設備和實物,其餘的可以用來賠償。
戰後初期,美國對於日本賠償的態度還相當積極,後來稍有動搖,但還是於1947年4月4日採取單獨行動,發動了「先期拆遷」。可是隨著美、蘇對立日益尖銳,再加上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順利進展,美國的外交政策就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在遠東方面,美國亟盼建立一個反蘇反共的基地,而環顧全球,只有在它控制下的日本最符合這個條件。於是扶持日本、抵賴賠償,就成為美國的基本方針。
本來,按照1946年3月美國政府所制定的「臨時賠償方案」,「先期拆遷」計劃將提日本工業設備實物的30%作為直接受日本侵略國家的賠償物資,其中中國可得15%。但是,隨著時局的變化,美國為自己狹隘的戰略所考慮,對這個30%的賠償范圍一減再減。最後中國只得到了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這期間國民黨政府派出的中國首席代表吳半農多次嚴正交涉。但美國一意孤行,不予理會。
中國戰時損失,據國民黨行政院賠償委員會的估計,按當時價格計算,不下620億美元,而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才約值2250萬美元,只佔萬分之三。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中,最大、最新、最完整、最切合需要的成套設備首推吳港「11—5—5」海軍兵工廠的1.5萬千瓦發電設備一套;其次是同廠的200噸碼頭式起重機一具。中方得到通知後,立即派了幾位專家前往拆遷。就在這兩套設備拆卸時,美國政府於1949年5月13日向盟總頒發臨時指令,取消了「先期拆遷」計劃的執行,停止了日本對各盟國的賠償。至此,戰後對日索賠的事宜實際上已被美國腰斬。
國民黨為己私利,出賣民族大義
1949年下半年,美英協調策劃單獨對日媾和。此時,中國的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12月底,國民黨當局全部撤到了台灣。至1950年4月,印度、英國、印尼等國家承認了新中國。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加緊了單獨對日媾和的工作。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初,作為當時國民黨政府首腦的蔣介石,也曾有過對日索賠的打算。此時,台灣當局為得到美國的支持和幫助,在日本賠償問題上一改原來的積極立場,轉而專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對美國對日和約七原則和備忘錄採取「無可奈何」的態度——關於賠償問題,台灣當局表示可酌情核減或全部放棄。
國民黨對日索賠態度的轉變,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還在於蔣介石堅持反共而對日本反共政府採取的所謂寬大、不進行報復的政策,以實現它以中國合法政府的身份參加對日和約的簽字。因為日本曾在此前威脅說,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簽訂雙邊條約。其實,這是外交家出身的日本老官僚吉田茂玩的一個陰謀,目的是迫使台灣當局在談判中作出讓步,放棄戰爭賠償,與日本媾和。
1952年2月17日,台灣與日本和約談判正式開始。談判幾經周折,台灣當局多次妥協讓步,綜觀整個簽約過程,台灣當局為求得一個所謂「中國合法政府」代表的形象,處處委曲求全,步步退讓,為一黨一派之私利出賣民族大義,在戰爭賠償等實質問題上徹底放棄,令每個正直的華夏子孫羞愧。
中國政府從大局出發,放棄戰爭賠償
1952年4月27日,台灣當局與日本簽訂所謂的「日華條約」,雙方宣布「結束戰爭狀態」,建立所謂的「外交關系」,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給予了強烈的譴責。而此時,中國大陸與隔海相望的日本的關系還處於冰凍期。日本政府追隨美國採取敵視新中國的政策,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設置了不少障礙。
隨著民間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不斷發展,到60年代前期,中日交往實際上進入了半官半民階段,恢復日中邦交已為期不遠。但恢復邦交,必然要對戰後日本賠償問題作出決定。在這一問題上,我國領導人表示了向前看的姿態。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將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中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70年代初,由於國際戰略格局發生變化,美國外交政策實施了兩項重大轉變:一是美國承認中國並對建立外交關系進行談判;二是徵收10%的進口稅,主要目的是打擊日本,同時停止美元和黃金的兌換。這兩項與日本關系極為密切的政策出台,美國人事先卻沒有打個招呼,而是以一種突然襲擊的方式,狠狠打擊了精神上毫無准備的日本。這一切大大刺激了日本政界。他們不能不反躬自問,對華政策上緊跟美國是否做錯了。
不久,不得人心的佐藤政權垮台,田中角榮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田中就職後立即宣布把日中邦交正常化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隨著邦交正常化時機的成熟,戰爭賠償問題又一次擺在中日兩國政府的面前。
在田中訪華之前,他曾表示,如果對方提出賠償,只要數額適當,他打算賠!
1972年7月以後,中國為實現與日本邦交正常化進行積極的准備,周恩來總理就放棄戰爭賠償問題作了下述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復以前,台灣的蔣介石已經先於我們放棄了賠償要求,共產黨的肚量不能比蔣介石還小。第二,日本為了與我國恢復邦交,必須與台灣斷交。中央關於日本與台灣的關系,在賠償問題上採取寬容態度,有利於使日本靠近我們。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對華賠償,其負擔最終將落在廣大日本人民頭上,這樣,為了支付對中國的賠償,他們將長期被迫過著艱難的生活。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與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願望。
周總理的態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博大襟懷,也代表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寬容大度和長遠眼光。
1978年8月12日,在北京發表了《日中共同聲明》,中日兩國簽訂了《日中和平友好條約》,同年10月23日生效。二戰結束後,蘇聯從德國獲得12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猶太人從德國獲得600億美元的賠償。而中國政府從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願望和長遠利益出發,放棄了賠償要求。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政府雖然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即放棄了1200億美元國家間的賠償要求,但是,就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罪行的賠償要求——1800億美元的國民賠償要求,中國政府在任何場合都沒有宣布予以放棄。這種對受害賠償要求的保留,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符合國際法的向日本提出受害賠償的機會。(
⑵ 日本投降後中國從日本得到多少賠款
日本戰後的經濟復甦是以被日本曾侵略的國家的災難為基礎的,戰後日本依舊是發的戰爭財。這裡面除了美國的幫助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用向中國政府償還戰爭賠款。而日本人僅在《馬關條約》中就訛詐了中國人民2億多兩白銀的戰爭賠款,要知道1894年的日本財政預算不過9000萬日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日本的現代化是中國資助的,就是日本的 近代化,中國也買了單
1945年11月5日,美、英、蘇、中為首的同盟國專門成立了一個賠償委員會協商日本賠償問題。1947年10月25日,同盟各國向日本提出了賠償問題,總計金額540億美元。中國以「受害最久,犧牲最烈」為由據理力爭,堅持應獲得日本賠償總數的40%,但各國不依,僅同意佔30%,為此各方爭執不休,問題一拖再拖,久而未決。後來國民政府忙於內戰,這個問題也就無心顧及
後來中日建交,1972年9月29日上午10時20分,中日兩國代表在人民大會堂發表聯合聲明。聲明第七條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至此,中日兩國間懸而未決長達27年之久的賠償問題畫上了句號。
不過戰後亞洲其他國家都的得到了戰爭賠償,其中緬甸、菲律賓、印尼所得賠款分別為2億美元、5.5億美元、2.23億美元,甚至連當時尚未統一的南越吳庭艷政權也得到了3900萬美元。美國和蘇聯就更多了去了,美國直接進駐日本,在日本各地建立了軍事基地,從政治、軍事上控制了日本,成了日本的主子。而蘇聯除將列島上大量的物資和設備運回本國,又佔領了日本北方的色丹、國後、擇捉、齒舞群島四島,結果到現在也沒有要回去。
中國也不是一個子兒沒得到。1948年及次年,中國賠償委員會派船隻到橫須賀港接受日本賠償物資,共22次,運回物資15000餘箱,全部價值僅為2250萬美元。平均下來,一條船運了100萬美元。還不夠來回的運費!
⑶ 日本戰敗後,應該賠給中國多少錢,比你想的要多
日本戰敗,按照國際規則應該賠款。八國聯軍及英法聯軍攻打中國,中國戰敗後,又賠款又割地。日本戰敗後,中國仍然在戰亂中,日本在美國避護下,沒有向日本索賠。
⑷ 日本戰敗賠償中國多少
我記得盟軍提出要求是540億美元,然後盟軍各國在540里分錢,但中國當時要求得到百分之四十,別國不同意就把中國給擠兌出來了,說實話當時日本根本拿不出這多錢
⑸ 誰知道日本二戰後應該給中國的戰爭賠款具體數額
中國沒有獲得任何賠款。
日本投降後中國應該從日本得到的賠款,按照當時的日幣金額計算一共是84931433日元,換算成美元是22070282.19美元。但是這筆賠款在美國的包庇下並沒有真正到中國的手裡。
1947年4月,美國主導的盟軍司令部頒布臨時指令,將日本用於戰爭的一部分工業設備先行拆遷充作賠償,其中主要的受償國有四個,分別是中、英、荷、菲。
日本投降後中國可以得到日本總賠償金額的一半,賠償指令頒布後,一大批日本戰時的兵工廠被拆遷,中國應該得到三批拆遷物資,但是實際上什麼都沒有得到。
(5)日本戰敗賠償中國多少擴展閱讀:
索賠歷史:
日本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巨大的財產損失。據軍事科學院研究統計:在日本侵華戰爭中,中國軍民死傷3500萬人;中國的財產損失,據估計,直接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5000億美元。日本戰敗投降後,理應對中國賠償。
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無論是出於民族感情還是按一般的國際慣例,都有權向戰敗的日本索取戰爭賠償。
1951年9月4日,美國在沒有中、朝等主要作戰國家參加的情況下,在舊金山召開了對日和約會議,同日本吉田茂政府簽署了《舊金山和約》。《和約》第14條甲款規定:日本政府應對其在戰爭中所引起的損害和痛苦給盟國以賠償。
但接著又說:「如欲維持可以生存的經濟,則日本的資源目前還不能夠全部賠償這些損害和痛苦,有關國家可以直接和日本舉行談判,日本可以給予必要的勞務賠償。」這實際上是取消了日本的賠償,因此引起了許多國家的強烈不滿。
由於未能參加對日和約,台灣國民黨當局也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抗議,但對《和的》取消賠償一事卻表示默認。《舊金山和的》簽訂後,美國為孤立、封鎖新中國,竭力策動台灣與日本訂約。而台灣國民黨當局為擺脫困境,便不惜放棄賠償,討好日本,以訂立和約。
1952年4月28日,《台日和的》正式簽字。和約共14條,基本內容與《舊金山條約》大體相同。《台日合約》的簽訂,標志著台灣國民黨當局完全放棄了向日本索取賠償的要求。就這樣,由於美國對日本的大力扶持以及國民黨政權自身的軟弱無能,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的對日索賠以失敗而告終。
⑹ 二戰日本向中國賠款數是多少
二戰後,日本對華賠款金額是0,無論中國大陸還是台灣,都沒有1分錢賠款。
以下部分引自鐵血論壇:
美國於1951年主持召開舊金山和會,在中國兩岸政府都沒有參加的情況下,搞了一個對日和約,宣布放棄對日索賠戰爭賠款,並迫使台灣的蔣介石政府承認對日和約,宣布放棄日本戰爭賠款。至此,日本戰爭賠款問題在法理上已經結束了。
1972年中日建交談判,當時周恩來總理就戰爭賠償問題作出三點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復以前,台灣的蔣介石已經先於我們放棄了賠償要求,共產黨肚量不能比蔣介石還小。第二,日本與我國恢復邦交,必須與台灣斷交。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對華賠償,其負擔最終將落在廣大日本人民頭上,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與日本人民友好的願望。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談判中提出放棄對日戰爭賠償。
⑺ 二戰日本戰敗後賠償了中國多少錢
摘要 您好 二戰日本戰敗後賠償了中國22億美元
⑻ 日本戰敗後,中國得到什麼賠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對於戰後殘存的大量日本軍艦,盟軍挑選了135艘驅逐艦以下的無武裝艦艇賠償給中、英、美、蘇四國,作為戰爭賠償的一部分。
中國海軍抽得上簽
1947年6月18日上午,盟軍總部6樓大禮堂座無虛席,這里正在舉行中、英、美、蘇四國均分日本艦艇會議。中國駐日代表團 派出海軍上校馬德建為國家代表,海軍上校姚嶼、少校鍾漢波、上尉劉光平為隨員,出席會議。
135艘艦艇包括已卸除武裝的驅逐艦26艘、海防艦和輔助艦109艘,盟軍總部將它們按噸位大致平均分為4份,中、英、美、蘇四國各得一份,作為日本對盟國四強先行賠償的一部分。每份艦艇已經編號並列表,抽簽分配。
中國代表馬德建抽中的是第2份日本軍艦,該份艦艇共34艘,包括7艘驅逐艦、17艘護航驅逐艦、2艘驅潛艦、1艘運輸艦和7艘其他艦只,總噸位約3.6萬噸,而且現存日艦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驅逐艦「宵月」號(標准排水量2701噸)和「雪風」號(標准排水量2050噸)都在其中,是最理想的一個簽。
由於分得日本賠償艦的4國國力不同,各國處置這些艦艇的方法也不同:美國將賠償艦就地拆解,英國將賠償艦拖出外海炸沉,蘇聯將賠償艦編入部署在海參崴的遠東艦隊,而中國則決定將34艘艦艇當成海軍主戰兵力使用。
賠償艦到上海萬人空巷
據協定,34艘軍艦分4批開往中國,第1批8艘軍艦在抽簽結束後就已在佐世堡港待命起航,鍾漢波被任命為第1批8艘軍艦的領隊官,在他手下配備了200餘名日本海軍士兵,由前日軍軍官高崗帶領,駕駛軍艦前往中國投降。7月1日,艦隊掛著紅藍兩色E字缺角形制的日本俘虜旗出發,由於遇到大霧,耽擱了一些時間,於7月3日下午抵達上海吳淞口。這支艦隊經過上海外灘時,幾乎是萬人空巷,上海市民爭相觀看當年不可一世的日軍是如何投降的。7月6日,在上海高昌廟碼頭舉行了隆重的接收儀式,軍艦上的日本旗幟被降下,升起了中國國旗和海軍旗,隨後又對這些日本軍艦進行了改名,並編入中國海軍。
之後3個月,另外3批日本軍艦相繼前來中國投降,其中第二批駛入上海,第三批和第四批駛入青島。10月3日,簽字移交,次日舉行接收典禮。至此,34艘日償軍艦全部接收完畢。按照接收順序,國民黨海軍將其臨時編號為「接1」至「接34」。
日償軍艦來華後,其歸宿大不相同,可分為4種類型:
第一類,在國民黨海軍中服役。這類艦艇共有17艘,其中,「接1」最為著名,它原名「雪風」,在日本海軍中名氣很大,曾參加中途島等海戰。該艦在上海移交,命名「丹陽」號。「丹陽」號損壞過於嚴重,一直未曾武裝服役,到台灣後因海軍急需一線戰艦,於1952年10月勉強裝修完畢,並隨即出訪菲律賓。1956年「丹陽」艦秘密奉派開赴浙江海域,向鯁門島解放軍營房猛烈炮擊,消耗完庫存彈葯後逃回台灣。此後,「丹陽」艦參與了劫奪波蘭及蘇聯油輪等事件,1971年被拆解。
第二類,未真正服役。這類艦共有9艘,其中,驅逐艦「接17」值得一提,該艦是日本戰時所造的最大型驅逐艦,原名「宵月」,後命名為「汾陽」。該艦接收後因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而長期不能行動,始終列為保管艦編制。1949年2月自青島拖往台灣基隆,暫作訓練艦使用。1949年5月「重慶」號巡洋艦起義後,國民黨計劃將「汾陽」號拖至日本進行整修並武裝,後因經費所限放棄。1962年至1963年,該艦遭拆解。
第三類,被人民解放軍俘獲。這類艦共有4艘,它們是海防艦「接5」(後被命名為「武昌」號)、「接6」(後被命名為「濟南」號)、「接12」(後被命名為「長沙」號)和「接14」(後被命名為「西安」號)。這些軍艦均在上海被俘,都被編入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分別參加了解放浙東沿海島嶼的戰斗。
第四類,毅然起義,加入人民海軍。這類艦艇共4艘,它們是海防艦「接4」(在長江起義,後命名為「惠安」號)、「接15」(在長江起義,後命名為「吉安」號)、「接22」(在青島起義,後命名為「沈陽」號)和木殼掃海特務艇「接32」(在山東長島起義,後命名為「秋風」號)。
⑼ 日本戰敗戰爭賠款應賠中國是多少
這個問題,在一開始就沒有確切數字。當時美國說:日本主力被我幹掉的,我應該拿所有錢的60%;英國說:我是白頭鷹大哥的鐵桿小弟,我死了很多人沉了很多大艦我要拿40%;蘇聯說,我消滅了100萬關東軍,我要拿50%;蔣師傅說:我拖住了日本60%的軍隊,我要拿60%;棒子說:我們出了那麼多慰安婦、被日本爭去了那麼多兵、日本投降我們還自殺了十萬人,我們也要50%;南亞許多小國說:我們都是受害者,我們也要錢……
結果問題還沒談妥,國共內戰就開始了,禿子被兔子打到了彎彎去,禿子眼看著日本打算要把賠款給大陸而不打算給他了,他就乾脆帥了一把,說:這筆錢,我們不要了……
後來中美建交了,中日也開始有交流,中日就又開始談這筆錢,日本一口咬定當初禿子不要賠款的協議而不想給,後來經過很艱苦的談判日本給了大陸很多無息貸款。
所以,哪裡還有該給多少這一說,從一開始就沒談明確。
⑽ 二戰的戰敗國日本:一共賠償了多少錢呢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各個國家根據國際法開始向日本尋求戰爭的賠償,其中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國家有資格向日本尋求戰爭賠款,不過其中一部分國家放棄了戰爭賠款,而除了上述13個國家以外,還有其他國家通過一些方式獲得了日本的戰爭賠款。
外蒙古獨立
解放戰爭前
其實中國一開始是沒有放棄賠款的,二戰結束後,日本開始戰爭賠償,但因為很多接受賠款的國家,比如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都是英美法的屬國,自然獲得優先以及話語權,所以在戰爭賠款的分配的份額問題上,中國一直在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