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經濟為什麼那麼好

日本經濟為什麼那麼好

發布時間: 2022-06-06 06:45:13

A. 為什麼日本的經濟總量能夠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日本的經濟總量能夠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是因為日本有創新精神啊,所以他們企業還有發明都非常的好而,他們也很認真

B. 為啥日本發展的那麼好

日本在二戰結束時,當時的經濟跟中國差不多,但日本的人口密度更大,自然資源更是嚴重匱乏,就是這樣的爛攤子,日本在戰後幾年的發展就將中國遠遠甩在了身後,現在日本的經濟別說在亞洲無對手,就是在世界范圍內也是處在前列。德國和日本為什麼發展那麼快,是不是日爾曼民族和大和民族的確要比其他民族更聰明?為什麼日本的國土面積那麼小,經濟卻能那麼好?背後原因是這樣的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很多國家都借著機遇躋身成為了經濟強國。而這其中也包括了日本。說起日本,可能很多人的對它的印象都停留在了國土面積小,資源少的層面。但其實日本的經濟實力是不容小覷的,它不僅躋身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經濟實力更是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世界上類似於日本這樣的島國還有很多,比日本國土面積大、資源豐富的國家也不少,但是為什麼卻只有日本發展到這么好呢?這背後支撐它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是由四個島國組成的國家。相比起中國而言,它的國土面積可能還不足我國的一個大省。但比較都是具有相對性的,比起中國的而言,日本確實國土面積算小的,但跟其他國家比起來就不盡其然了。它的佔地總面積達到了37.8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約為1.26億。而這與德國比起來,日本國土算是不小的了。而這樣的人口數目在全球排名中占據了第11位。

而日本之所以能發展得那麼好,這跟它的產業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分不開的。日本的資源較少,但它在能源利用方面卻有著很深的造詣。比如說,中國生產1噸粗鋼要消耗掉1.5噸的煤炭,同樣的情況,美國需要消耗1噸,而日本卻僅僅只需要消耗0.6噸。更有數據表明,日本每使用1kg油作為能源,就能創造出10.5美元的價值。日本這種對能源的利用率在全球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了。

其次,日本在汽車製造業也有著很好的發展,其中聞名世界的莫過於本田了。但是整個汽車的製造並不是都完全在日本進行的。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里,競爭不再是各國之間存在的唯一關系了,分工合作,共謀利益在各國之間已經成了很常見的事情,在日本也是這樣的。對於汽車的研究一般是在日本總部進行,但零件的製造和組裝一般都會被放在人口較密集的發展中國家進行。而這個做法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日本的工業效率,以及經濟發展速度。

同時,日本也很重視教育行業,甚至日本的教育在全國是名列前茅的。在日本境內,初等教育入學率為100%,中等教育入學率為99.5%。這個數據占據了世界排名的首位。也正因為有著如此扎實的教育,才培養出了大量的人才,為日本創造出了不可估量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著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管理理念等等。雖然在歷史上,我們國家與日本存在著一些矛盾。但在客觀上來講,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夠如此發達,一定有我們可以借鑒、學習的方面。對於這個國土面積小,但經濟發展卻很好的日本,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C. 日本為什麼如此發達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主要原因:

概括地說: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美國實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一。

1、對日政策的全面調整:

根據「杜魯門主義」的戰略,美國原想通過扶助蔣介石並使之統治中國,再以它為據點進行反共的戰略。由於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使美國遠東的戰略而破產。於是,日本在美國的亞洲戰略中變得重要起來,即美國打逄使日本替代原來擬想中的蔣介石政權,而成為其亞洲的反共據點,為了實施這一新戰略,為了遏制社會主義蘇聯和中國,美國重新調整了對日政策,放寬了對日本的懲罰,即從削弱日本,轉為扶植日本。建設「遠東工廠」就是最好例證。

為了遏制蘇聯和中國革命的勝利,1948年1月美國提出了一個佔領日本的新方針——「建設自主國家」,這個所謂的「自主國家」,實際上只不過是美國在亞洲的「遠東工廠」的代名詞。

為了建設「遠東工廠」,美國積極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張解除對多數軍需工廠的指定賠償,為了實現日本的復興,美國力主緩和戰爭賠償,允許日本保留賴以恢復生產特別是軍工生產的資設備基礎。

建設「遠東工廠」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盡快擺脫戰後的通貨膨脹和糧食危機,美國於1948年12月,提出了「穩定經濟九原則」,1949年2月還派底特銀行董事長道奇到日本擔任佔領軍當局的最高財政顧問,對日本經濟進行整頓,制定了「道奇計劃」把「穩定經濟的九原則」加以具體化。道奇的緊縮財政措施實行後,通貨膨脹被抑制住了,日本經濟也穩定下來。開始向自由經濟過渡。

2、侵朝戰爭的「特需」訂貨

戰後美國為了爭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給日本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日本立時成了美煙的後方軍需物資供應基地和武器、軍械的修理廠。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達36憶美元。這些「特需」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給日本經濟注入活力,帶來了國內的「消費景氣」。。無怪乎日本壟斷資本家稱朝鮮戰爭為拯救日本經濟的「及時雨」,就連日本經濟學家,不論學術觀點如何,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的侵朝戰爭是「救助日本經濟之神」。「以戰爭為契機而發展起來的日本資本主義體制又重新復活了」。

3、舊金山體制的構築和建立

為了積極有效的扶植日本,美國加緊策劃對日本的媾和活動,以便把日本納入它的遠東戰略計劃之中。1950年9月,杜魯門發表了作為媾和基礎的七原則,此後,雙委派國務院負責對日媾和工作的顧問杜勒斯東奔西突,穿梭往來於有關國家之間。年底同去倫敦協調同英的意見。「安保條約」,宣告了美國對日本公開佔領結束,開始了美國對日本半佔領狀態的「舊金山 體制」時期。

這一時期,日本以允許美國駐軍為代價,換取了美國「核保傘」,日本從中獲益頗豐。從政治上看:由於美軍的「保護」使戰後日本刻的較為安定的國際環境和較為穩定的國內政局;從經濟上看,日本擺脫了戰時沉重的軍費負擔,日本戰後軍費支出只佔戰時軍費支出55左右,在國民生產總值比率中相當微小。這樣得以把資源、勞動力技術開發與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於和平經濟的發展。

二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加入國際競爭體系,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二。

在美國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經濟很快完成了戰後經濟恢復,為了使經濟進入戰後發展的快車道,日本政府適時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看準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國內資源貧乏的實際,選擇了以「重、化學工作」為中心的加工貿易型的面向國際的發展戰略。力爭在鋼鐵、造船、電力、石油化學、汽車製造、重型電機、合成纖維等方面全面突破。並相應調整產業結構,優化重組國內企業,保護大型企業,鼓勵發展托拉斯企業。1964年6月,三菱系統三大重工業企業合並成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就是成功的典型。

從60年代開始,日本實行貿易資本的自由化政策,積極加入發達國家的貿易競爭體系。在國際貿易競爭體系中,日本人牢記:「有、全、新、精」的四字競爭方針,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在產品市場佔有上,做到銷售一代,儲存一代,研究一代的「三代」銷售原則。

為了立足國際市場,日本政府制訂了一系列扶持與干預經濟的政策,日本汽車工業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

世界汽車工業,60年代是美、德、英、法四足鼎立,歐洲的市場英、法、德三分天下。日本要想擠進世界汽車強國行列,實在有點「自不量力」。日本人想了,更是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成左邊秘訣就是:首先,政府積極扶持,給予政策傾斜。一是減免多種費稅,二是重獎設計新產品開發的有功之臣。三是擴大企業的進口權、生產權和技術開發權。其次,優化國內企業,建立大型集團。汽車工業在日本也是新型工業,資金相對不足,技術力量相對較弱。發展之初,全國有中小型汽車製造工廠100多家,面對這小而全,多而散的汽車工業的現狀,國家大刀闊斧採取「關、並、停、轉」整改策略,集中現有資金和技術,得點扶持以「豐田」為龍頭的四家汽車製造工業,其它工廠勒令轉產或倒閉。

再次,確定主攻方向,開發自己名牌。面對汽車行為「四足鼎立」和「三分天下」的局面,日本提出了「立足亞洲,擠入歐洲,打進美洲」的汽車發展戰略,把著眼點瞄準到發展中國家和歐美中下等收入的家庭。以開發中檔轎車為突破口,「豐田一代」、「豐田二代」相繼誕生。80年代初,在我國改革開放剛剛啟動之際,豐田汽車率先闖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打出一條醒目的廣告「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至今叫人記憶猶新。經過幾十年的拼搏,今天日本的「豐田王」轎車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歐洲在美國,都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成為日本經濟崛起的支柱工業。

三根據本國實際,適時調整政策,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三。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把科學技術水平推向新的高峰,開創了科學社會化和社會科學化的新紀元。

50年代—70年代是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主要時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運用的關鍵時期,更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日本趕上了機遇,更抓住 了機遇,在確立外向型經濟妥展戰略的同時,制定了「科技立國長遠發展戰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選擇以計算機技術的開發,合成材料技術的開發,為振興日本工業的突破口,引進國際尖端技術,進行消化後使之轉化為生產力。從1950—1972年共引進11786項新技術,使日本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期。據統計1956—1964年,日本經濟全年平均增長率為10.1%,其中因技術而增長的部分為48.5%。可見運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是日本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2、制定「高度經濟成長」政策。

1956年日本政府制訂《經濟自立五年計劃》,從此,日本進入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高速發展時期。1960年池田內閣制定了「高度經濟成長」政策,即《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預計劃在十年後的1970年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為了「高度成長」,政府給國家財政進行巨額投資和金額貸款,採取對公司企業減稅及其他財政措施,以增加資本積累,增加出口貿易。為了「高底成長」,工業生產在大規模設備投資下,以技術革新為中心,進一步以世界第一的超高速度繼續增長。

1964年佐滕內閣執政,繼續執行「高度經濟成長」政策,1965年至1970年,出現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為17.2%的十年裡日本工業生產水平年平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超過了美國2.69倍,英國4倍,聯邦德國2.4倍,國民生產總值,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聯盟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國」。

3、推行貿易外匯的自由化計劃。

為了擴大出口,增收外匯,加速經濟發展,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訂了《貿易、外匯自由化計劃大綱》,同時恢復日元對美元的交換性能。池田內閣執政後,1961年7月,進一步制定了《促進自由化計劃》。接著又加入了當時以開發「後進國」為名的歐洲合作組織(OEEC)這些標志著日本「開放型」經濟體制的形成。這一系列計劃的實施,是日本的對外貿易呈迅速上升勢頭。

4、積極改善與周邊鄰國的關系

70年代以後,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日本隨其經濟的發展,地位的提高,開始改變其向美國「一邊倒」的對外政策方針。為了獲得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日本政府積極改善與周邊鄰國的關系,為發展經濟服務。先後出台了「等距離多邊外交政策」、「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以及「自主選擇外交政策」。

1972年9月田中內閣同中國恢復邦交,邁出了「多邊自主外交」的第一步。1973年9月田中首相訪問西歐這是日本與西歐關系的轉折點,奠定了日本與西歐「確立夥伴關系」的基礎。1974年三木武夫組閣後,推行中蘇兩國不偏不倚的「等距離外交政策」,福田赳夫任首相銜後修補了上述政策,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1977年8月福田出訪東南亞各國,表示向東盟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擴大了日本對東南亞的影響。鑒於蘇聯威脅的增加,福田內閣末期於1978年8月同中國締結了和平友好條約,從此中日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

日中友好,為日本經濟注入了強勁的活力,兩國貿易迅速增長,1981年貿易額達100億元,為復交前1971年10億美元的10倍,1991年中日貿易額超過200億美元,為復交前的20倍,日本在華投資企業已達1500多家。這些無疑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4、多次採取「反蕭條對策」。第四產供銷中東戰爭爆發,由石油危機而導致戰後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了深刻的經濟危機之中。日本從60年代開始,就以中東的廉價石油作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中東的石油危機,使日本經濟受到劇烈的打擊,日本的經濟也進入戰後最嚴重的危機中。從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工礦業生產指數從最高點下降20.6%,倒閉企業達11681家,失業人數達112萬15、元人,1974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第一次出現0.5%的負增長,日本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了低速增長的時期。

為了緩和危機,刺激經濟的復甦,從1975年開始日本政府多次採取「反蕭條政策」,這次經濟的回升,主要是靠政府空前干預和企業「減量經營」實現的,同時也是實行產業合理化的結果。

四重視教育,加速人才的培養,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四。

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教育成為重要的杠桿。無論是戰後最困難的時期,還是60—70年代高速增長時期,教育始終是政府給予特殊關注的問題。

D. 日本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那麼迅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廢墟上爬起來的日本,像謎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起來,其國力增長速度之快,令世界震驚。

解開這個謎團,不僅對我國解決目前的現實問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我國構思長期的發展規劃、實現民族復興亦具有重要價值。

日本的經濟發展始於1955年。從1955年開始的「神武景氣」期間,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12%,消費熱逐漸升溫,從1957年開始,消費品的「三大神器」—洗衣機、電冰箱、黑白電視機迅速普及,進入尋常百姓家。家用工業品的增長率中,電視機達到47倍,電冰箱達到24倍,普通工人2個月的工資即可買1台電視機。日本的消費時代開始來臨。

接著,從1958~1961年,日本經濟又經歷了一場長達42個月的景氣,超過了「神武景氣」,日本人稱為「岩戶景氣」20。在這一期間,國民生產總值每年遞增10%以上。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重化學工業投資迅速增長,生產大幅度增加。鋼鐵、機械、電力等產業部門形成投資引發投資的循環過程。

同時隨著工資的提高,食品消費比例下降,耐用消費品、娛樂和交際費用比重增加,娛樂消費意識上升,保齡球、高爾夫球、滑雪、旅行成為時尚,追求生活舒適成為時代潮流,日本出現了「大眾消費社會」。由於消費內容趨於均衡和一致,在將近一半的國民中產生了「中流階層意識」。

從「神武景氣」到「岩戶景氣」,日本經濟的發展,都是以內需的啟動為基礎的,而中產階級的發展壯大,為內需的成長注入了勃勃生機。在此期間,為了扶持本國產業的發展,日本實行了嚴格的進口限制政策。可見,日本經濟的起步,內需的貢獻功不可沒。

受此啟發,日本經濟學家充分認識到了提高國民收入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強大生機。於是,日本推出了更雄心勃勃的計劃,為日本經濟不可思議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0年12月27日,是改變日本國運的一天。這一天,日本池田內閣為了推動日本經濟的發展,採納經濟學家下村治的建議,通過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主導思想是:用國民收入的增長來帶動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不是像傳統的習慣那樣,用經濟總量的增長來帶動國民收入的增長。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時間為10年,它把國民收入倍增作為第一目標或者核心目標—10年後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及人均國民收入增長1倍以上: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為7.8%,人均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為6.9%。

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充實社會資本;產業結構高度優化,提高高生產率部門在產業中的比重;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培訓人才,振興科學技術;緩和二重結構,確保社會安定。這一計劃的主要目的在於使經濟達到極大的增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實現充分就業,消除日本的經濟結構不平衡狀況。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在日本實施的結果是: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實際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1.6%和11.5%,遠遠超過了計劃規定的目標。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標,實際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到1970年該計劃完成之時,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已先後超過法國和德國,僅次於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通過另一組數據,我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日本國力迅速提升的秘密。日本經濟從20世紀50年代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在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之後,日本國民工資的增長速度每年比美國快70%,到1980年工資水平就已經與美國持平。高工資提高了消費能力和國民的敬業精神,為其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而持久的活力,使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這說明,國強民富乃是相伴而生,國強必須有民富作為基礎。

現在,我們再拿日本跟美國做一個對比。

美國的黃金發展階段是1942~1962年,其人均GDP在1942年首次超過1000美元,在經歷20年時間後,1962年人均GDP達到3144美元。日本的黃金發展階段是1966~1973年,其人均GDP從1966年的1071美元,經過7年的增長變為1973年的3348美元。

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階段,美國和日本的政府、企業和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額大致為1:4:5。而在經過了再分配後,1948~1962年,美國企業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佔有主體地位,雖然所佔份額有所下降,但仍在80%以上;政府和居民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額均較小,年均不到11%,都呈現緩慢上升趨勢,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之間的最終分配比例關系大致為1:8:1。

1965~1973年,日本的企業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份額較小,平均為7.5%;政府部門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份額也不多,約佔16%左右,變化趨勢是略有上升;居民與非營利機構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佔有主體地位,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75%以上,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大致為1.5:1:7.5。22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日本人均GDP從突破1000美元到突破3000美元,只用了7年的時間,而美國從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到突破3000美元,用了20年的時間。原因在於,日本的財富分配是向居民個人集中的,而美國則是向企業集中的。兩者相比,可以看出:日本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比美國財富向企業的集中,更能促進消費能力的提升。同時,日本居民收入的增長,也為日本海外投資創造了條件,更有利於日本海外資源的收購和海外市場的擴張。

由此,建立在民富基礎上的日本,國力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起來。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美國大肆收購,大有買下整個美國之勢,「美國正在變成日本的第41個縣」的名言在日本廣為流傳。如果不是美國動用貨幣武器給沖昏了頭腦的日本一次刻骨銘心的回擊,今天的日本不知道該多麼令人畏懼!

E. 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

主要因為美國的扶持與日本自身的全面發展戰略。具體原因如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的經濟文化不但沒有衰落,反而在短短幾十年內日本的政治經濟實現了全方位的發展,並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大國。執著於現實情況出現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最主要的有兩方面原因:

1、美國為了實現自己的強大,實現其自身的霸權戰略,由最初想佔領日本,並且扶植日本發展,從而輻射整個亞洲,所以那個時候日本就作為了美國在亞洲的代言人。並且隨著國際政治形勢的發展,美國認識到日本的經濟文化的恢復有助於自己在亞洲勢力的擴張。

2、二戰之後日本制定了相對全面的發展戰略,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重視科學與教育,國內的企業也制定出符合國家國情的發展策略,日本人獨有的民族心理幫助他們在二戰之後短時間內將日本的經濟迅速的崛起。

(5)日本經濟為什麼那麼好擴展閱讀:

二戰後的日本工業基礎設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在其後20年間,日本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第一個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1968年,日本經濟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60年代,日本工業競爭力穩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長率高達18.4%。在60年代中期之後,除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2年,日本的經常項目每年均為順差。

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發的出口產品的價格增長削弱了日本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1998年的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本經濟再次遭遇重創,除2010年外,其餘年份名義GDP 增長率都小於1%,並且GDP增長率多年出現負增長。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日本出現近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名義GDP增長率為-4.6%。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23位。

F. 日本國家這么小,為什麼經濟實力那麼強

二戰之後,日本打敗仗的時候,日本窮得不得了。後來抗美援朝、越戰,刺激了日本經濟,挽救了日本大量的兵工廠。救了許多失業人員!
日本戰敗的時候,50年之前,美國是打壓日本的,後來中國「赤色{」政府的成立,美國不高興了,於是支持日本,幫助日本,還對日本實行了很多放寬政策…………………………
反正,日本經濟這么好,一半功勞是美國,一半功勞是日本人得務實精神。美國幫日本維持戰後的社會安定、秩序,令日本人可以安心、勤奮的去工作…………

補充:戰後,日本政府十分重視教育業,認為只有教育一流,國家才能崛起,教育可以培養出源源不斷的人才。戰後的日本,也有很多企業家,去到美國、英法這些國家考察,學習外國的管理、經商,回到日本後,大力發展推行一些當時先進的經濟制度、管理制度、經商策略……

G. 為何日本能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

日本能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有三點原因。第一日本戰後進行了全面的現代化改革。第二日本確立了“經濟第一”的強國政策,放棄了國防,所以成為了經濟強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1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1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9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0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2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1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7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