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日本人曾經打到哪裡
1. 日本人都侵略過中國哪些省
台灣省、東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雲南省。
1、東三省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
2、熱河省
由於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東北大部時,傀儡政府的「《滿洲國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凡長城以北關外東北四省均為所謂的「滿洲國」法理領土,熱河也包括在內。
於是日本即以《日滿議定書》,積極侵略熱河。因為國內輿論普遍反對承認偽滿洲國, 2月1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至北平,與包括張學良、宋哲元等27名將領一起發表保衛熱河通電。
2月21日,熱河戰役爆發。裝備不良,士氣低落的東北軍節節敗退,3月4日省會承德失守,熱河全境淪陷,至此東北全境淪入偽滿統治之下。
3、台灣省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翌年清朝戰敗,派遣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於1895年4月17日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在北京會試的包括台灣在內的18省千餘舉人公車上書,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
台灣人民不願淪為亡國奴,決定以自己的力量浴血奮戰、抵擋到底。1895年5月25日,為了免於被割讓,丘逢甲等台灣士紳建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原台灣巡撫唐景崧任大總統,清軍將領劉永福任大將軍, 率黑旗軍和以徐驤為首領的義軍等抵抗力量反抗日本的侵佔。
堅持了5個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慘重的代價,但因武器落後和後援不繼終遭失敗。
6月7日日軍佔領台北。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6月17日在台北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建立起在台灣的殖民統治。10月21日日軍佔領台南。10月23日台灣全島淪陷。
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重新恢復了台灣省的行政管理機構;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據台灣,1954年美國同台灣當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造成台灣同祖國大陸分離的狀況。
(1)抗日日本人曾經打到哪裡擴展閱讀: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是蓄謀已久的。1894年,日本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至1905年,又在中國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
通過這些侵略擴張行動,日本迫使清政府訂立不平等條約,不僅侵佔了中國台灣,還把中國東北的南部地區強行劃為自己的勢力范圍。
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立殖民機構,如關東都督府、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駐奉天總領事館等,建立關東軍,對東北進行全面的政治、軍事控制和經濟掠奪。
1929年秋,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帝國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空前尖銳。
為了擺脫危機,帝國主義各國政府加快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受到這次經濟危機的猛烈沖擊,日本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
面對嚴重的經濟、政治危機,日本統治集團更急於發動侵華戰爭,以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擺脫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境。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國東北的殖民機構加緊進行武裝侵略的一系列政治、軍事部署。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劃下發動的。
日本大舉入侵東北以後,中國的政治形勢開始發生深刻變化。日本竭力用武力擴大在中國的獨占范圍,日益成為中華民族的首要敵人。同時,反對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斗爭,也日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主要任務。
中國一切不願做亡國奴的階級、階層,不斷地加入到這一斗爭行列中來,民族革命的陣營日益壯大。中國的民族斗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來不曾有過的新形勢。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駐中國東北的侵略軍——關東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
9月19日晨,日軍侵佔沈陽,隨即在幾天內侵佔安東(今丹東)、海城、營口、遼陽、鞍山、鐵嶺、本溪、撫順、四平、長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周圍廣大地區。
9月,遼寧(除錦州及遼西)、吉林兩省淪陷。11月,黑龍江省基本淪陷。1932年1月,錦州及遼西地區淪陷。2月,哈爾濱淪陷。至此,在短短四個多月內,整個東北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淪為日本的佔領地。
日本侵佔東北三省以後,又很快在上海發動侵略戰爭,以轉移國際上對中國東北問題的關注,迫使國民黨當局承認其佔領東北的既成事實,並把上海變成它侵略中國內地的新基地。
同在東北一樣,日軍事先製造了一系列事件,並以此為借口,於1932年1月28日夜發動了對上海閘北區的進攻(即一·二八事變)。
蔡廷鍇、蔣光鼐率領的第十九路軍進行了英勇抵抗。上海各界民眾紛紛組織義勇軍、敢死隊、救護隊協助作戰,護理傷員,捐獻慰勞金和慰勞品。
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援下,第十九路軍和隨後參戰的第五軍一部,不顧武器裝備和兵員數量遠不如日軍等困難,頑強戰斗、不怕犧牲,堅持抵抗一個多月,取得重大戰果。
日本侵略軍被迫三易主帥,數度增兵,結果是損傷1萬餘人仍無法實現其速戰速決的迷夢。上海數十萬軍民同仇敵愾,齊心禦侮,涌現出大量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事跡。
1935年駐華日軍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而策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國民政府,實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
華北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之一,當時包括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和北平、天津兩市。通過華北事變,日本輕而易舉地控制了華北大部分地區。
從關外到關內,中國人民不僅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殘酷蹂躪,還被大大小小仗勢欺人、狐假虎威的漢奸賣國賊欺凌,有人悲憤地寫下這樣的句子:「愛國有罪,冤獄遍於國中;賣國有賞,漢奸彈冠相慶。」日本對華北的侵略,使中華民族陷入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引起了社會各階級、階層的關注,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到來。1935年12月在北平發生的「一二·九運動」,是這一高潮到來的重要標志。
12月9日,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領導下,東北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學的學生湧向北平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遊行。遊行遭到了軍警的殘酷鎮壓。在北平學生英勇斗爭的影響下,全國各地民眾紛紛行動了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一八事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台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熱河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日本侵華歷史回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淪陷區
2. 抗日戰爭日本最遠打到中國西部哪
抗日戰爭日本最遠打到中國西部雲南省。
1942年春,日軍進犯緬甸,中國政府為保滇緬公路的暢通應英國政府之請,派遣十萬遠征軍,急馳援緬,重創日軍。
1942年4月,戰局逆轉,中國遠征軍一部西撤印度,一部輾轉回國。日軍以第56師團6個聯隊及第2師團、第18師團各一部,進犯中國西南國門雲南,至1942年5月10日,怒江以西國土,相繼淪陷。
(2)抗日日本人曾經打到哪裡擴展閱讀
1942年10月14日,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擊破日軍第十八師團一部,攻取新平洋,進入緬北。12月攻佔於邦。
1944年初,新編第三十八、第二十二師分別攻克大自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佔孟關和瓦魯班。日軍退守傑布山隘,憑險頑抗。新編第二十二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與美軍第五三。七支隊(兩個營)策應下,經14天戰斗,攻佔長達10公里的傑布山隘(參見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日軍殘部向孟拱河谷撤退。
隨後第五三。七支隊與新抵達太克里地區的新編第三十師、第五十師各一部混合編為中美突擊支隊,繼續向密支那挺進;新編第三十八師向高利前進。
3.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到底有沒有打過黃河,進入陝西
有!
抗戰時期,府谷(縣)地處陝西御敵前線,它與山西保德(縣)只有一河之隔,為了保衛這座塞上城垣,在該城下黃河的東西兩岸,曾經歷了幾次守城奪城的血火之浴。
1937年底,沿晉西北朔州、神池等地過來的一路鬼子已進占保德,直接威脅府谷河防。當時負責府谷城防的是國民革命軍駐榆(林)第86師512團。團長張子英見形勢危急,決定採用先發制敵戰術,主動進攻偷襲保德。遂在全團選拔精壯將士百餘人,組成襲擊隊,自己親任隊長,於夜晚暗過黃河後,直接沖進保德城裡的日軍營房,一頓猛砍猛炸,殺得鬼子四處逃竄。趕天亮前,全隊勝利返回,而且不折一兵一卒,鬼子卻在保德城下遺屍數十具,一副殘敗之狀。這一戰,極大地鼓舞了防守府谷抗日將士的信心,當時的《陝北日報》和山西的《晉陽日報》都登載過這一戰例,頌揚張子英團長英勇殺敵的果敢精神,並贊張是效仿三國東吳大將甘寧「百騎劫曹營」。
1938年3月2日拂曉,日寇第26師團黑田部2000餘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由保德出城,在府谷沿河下游馬連圪尖、高家窯則村邊的岸口實施強渡,數小時後,敵人全部登陸,雖經我守軍拚死阻擊,但終因敵強我弱,難以抵擋。當日中午,府谷城破,鬼子竄入府谷城中,燒殺搶掠,滿城滾滾濃煙。據記載:府谷失陷,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陝西唯一被日軍短暫佔領過的縣城,也是全陝西千里黃河防線陝北段唯一被日寇突破的地方,日本鬼子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踏上晉陝峽谷西岸。府谷失守的戰訊傳至榆林,高雙成遂命512團張子英團長組織力量即刻奪回失地,又命該軍駐守神木高家堡的楊仲璜營長率部星夜馳援。至當天下午五時許,侵入府谷城中的日寇在我各路援軍的猛烈反擊下,棄城狼狽逃回保德。府谷失而復得,張子英決定乘勝追擊,遂派該團楊仲璜、張博學兩營乘夜渡河反攻保德,經過一夜激戰,攻克保德。至此,府谷一帶的河防形勢趨於穩定。
1940年6月,日寇乘我軍主力在包頭東南一帶作戰之機,派兵再次攻佔保德,進而再犯府谷。保德被占的第二天,鬼子即以飛機大炮,連續三天對府谷進行狂轟濫炸。府谷抗日義勇軍和附近的友軍、民軍都動員了起來,同時又派出小股部隊,從河的上、下游實施搶渡,側面打擊敵人。後鬼子撈不上什麼便宜,便撤離保德。至此,府谷河防再未受到侵犯。先後三次保衛府谷的戰斗均獲勝利!
4. 二戰時日本打到過貴州哪裡
打到了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
抗日戰爭時期貴州全省共轄78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70196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
淪陷面積為8194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8%。貴州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三都縣(1944年11月30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荔波縣(1944年12月3日淪陷)。
(4)抗日日本人曾經打到哪裡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貴州雖然很少有抗戰前線的彌漫硝煙,慘烈的搏鬥與撕殺也不多,但作為抗戰大後方,貴州人民對抗日戰爭所作出的貢獻卻是不可抹殺的,也是不能遺忘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貴州抗日救亡運動興起。七七事變後,貴州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貴州學生救國聯合會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省內各地的相繼建立,推動了貴州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此外,省內社會各界成立抗日救亡團體,如築光音樂會、沙駝話劇社、大夏大學歌詠隊等。它們宣傳抗日主張,揭露日軍暴行,揭露國民黨假抗日、真反共的陰謀,號召人民群眾起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同國民黨進行了反獨裁、爭民主、堅持抗戰的斗爭。
中共貴州各級地下組織根據新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領導貴州各族人民開展丁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與國民黨貴州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貴州除派出軍隊開赴前線與敵人英勇作戰外,省內各族各界人民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參加抗戰斗爭。開展戰地服務,組成「貴州省戰地服務團」,開赴抗日前線擔任戰地救護和宣傳工作。
援華醫療隊與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遷到貴陽圖雲關後,便成為當時全國的救護中心。為了保證對傷兵、難民和兒童的服務,先後組建了貴州省傷兵之友社、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貴州分會、貴州省難民組訓委員會等等,為他們提供相關救助服務。
遷到鎮遠的第二日俘收容所(和平村)為改造日本俘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後方相對較為穩定,許多大型企業、軍工企業、軍事院校如第41兵工廠、第42兵工廠、中國煤氣機製造廠、浙江大學、大夏大學等紛紛遷到貴州,為前線生產和提供所需的戰略物資及培養抗戰官佐,保存了大批的文化精英。
為此,日軍也加大了對貴州這些地方的襲擾。1939年2月4日,日軍飛機轟炸貴陽。整個抗戰時期,日軍飛機共轟炸貴州達33次,使用飛機358駕次,共投彈604枚。
造成傷亡4363人(其中死亡1482人),波及貴陽、安龍、龍里、丹寨、三都、獨山、鎮寧、桐梓、正安、晴隆、沿河、清鎮等12個縣市,其中貴陽受損失最重,共遭受空襲10次,來襲日機達100架次,傷亡達1939人,其中597人死亡,損失無數。
這些地方往往都是大型企業、軍工企業、軍事院校所在地或是戰略要沖。
為了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貴州各族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統計,貴州省遭受人口傷亡者有14外縣市,傷亡總數近三萬人(傷亡官兵未計算在內);遭受直接、間接損失分別達14、37個縣市,損失共計2077億元(民國34年價)。
為了運送戰略物資,在抗日戰爭的8年時間里,貴州共征壯丁近64萬人(約占當時全省人口的6%)。興修了公路2285公里,修建了興仁至興義公路、玉屏至銅仁公路、遵義至綏陽公路等等道路,共征工360300人次,著名的滇緬公路上的「二十四道拐」就位於晴隆縣境內。
共征工235857人次修建清鎮、黃平、獨山、安順等飛機場:1941年至1945年間全省共征糧12421209石,其中軍糧稻穀7400689石;幾年間共接濟難民近2萬人(其中華僑761人),發放接濟津貼5.16億元。
為了支援前線,貴州各族群眾積極捐獻,開展各種形式的義賣、義演,還積極購買公債,以緩解戰爭時期的財政困難。
許多貴州籍官兵紛紛開赴前線英勇殺敵。先後奔赴前方戰場的軍隊(其中大部分是黔籍官兵)有第八十五師、第八十二師、第一零二師、第一零三師、第一二一師、第一四零師、新二十八帥等。
他們在前線與日軍血肉相搏,先後參加了中條山戰役、洛陽激戰、淞滬抗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台兒庄戰役等等,尤其是第一零二師全師9000餘人絕大部分犧牲。
其中許多部隊加入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打通了滇緬公路,堅守怒江,為國際援華物資順利運到中國抗戰前線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貴州人民正面抗擊日軍的侵略。1944年11月27日,日軍入侵貴州獨山、荔波等縣,造成黔南事變,民眾病、餓、凍、殺死者不計其數,燒毀房屋無數,損失財物計約1525億元左右,人員傷亡近25000人。
貴州人民英勇抗擊日軍,大小戰斗數十起,阻擊、截殺、擾襲日軍,迫使日軍退出貴州。貴州人民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取得勝利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淪陷區
參考資料來源:貴陽網——貴州省眾志成城築抗日戰爭大後方堅強屏障
5. 抗日戰爭有沒有打到武漢
有啊。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6. 抗日時期日本人佔領了哪些地方,包括縣鎮
無錫··
7. 抗戰時期日本人打進海南島了嗎
抗戰時期日本人打進海南島了。
1939年2月10日,日軍在三十餘艘艦艇護衛和五十餘架飛機的掩護下,在海口西北角瓊山縣天尾港登陸,隨即分左右兩翼進攻海口、府城。
然後繼續侵佔三亞港、榆林等大小市鎮。日軍所到之處,肆意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在遭受空前災難下,瓊崖兒女奮起反擊,在各地紛紛成立抗日青年救國會、抗日婦女救國會等組織。
1940年初,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瓊山、文昌先後成立一些區、鄉抗日民主政府,同時建立抗日青年救國會、抗日婦女救國會和抗日兒童組織。
(7)抗日日本人曾經打到哪裡擴展閱讀:
一九三九年二月八日,飯田支隊的兩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和一個工兵聯隊,在海軍第五艦隊的護衛下,從中國萬山群島錨地起航,向西南行駛約二百三十海里。
於第二天夜晚十時抵達海口以西約二十公里的澄邁灣拋錨;海軍和陸軍聯合指揮部則乘坐第五艦隊旗艦「鳥海」號重巡洋艦在海口北面的瓊州海峽停泊。
十日凌晨二時三十分,日軍開始在澄邁灣的東北角登陸。此時,海南島上的中國防禦部隊已全部被調至廣州作戰方向,島上只剩下少量的地方部隊。
登陸的日軍擊退中國守軍微弱的抵抗,迅速擴大登陸場,並向縱深迅猛發展,十日中午,日軍佔領海口,下午佔領瓊山,黃昏佔領海口以南的安定以及東南的清瀾港。
8. 抗戰時期日本鬼子打過湖北省哪些地方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湖北省有18個縣沒有淪陷。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峰縣
1.河南省(98.5%淪陷)
河南省全省共轄111個縣。全省面積165141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109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全省淪陷面積162608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98.5%。河南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臨漳縣
(1937年10月21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淅川縣(1945年4月2日淪陷)。
2.山西省(98.2%淪陷)
山西省全省共轄105個縣。全省面積156419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103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幸遭日寇佔領。全省淪陷面積
153657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98.2%。山西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陽高縣(1937年9月9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沁源縣(1942年10月21日淪陷)。
3.安徵省(81.9%淪陷)
安徵省全省共轄62個縣。全省面積146303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48個縣先後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這14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廬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岳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全省淪陷面積119787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1.9%。安徵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廣德縣(1937年11月29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阜陽縣(1944年4月23日淪陷)。
4.浙江省(78.6%淪陷)
浙江省全省共轄75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02646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這1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全省淪陷面積80648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78.6%。浙江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嘉善縣(1937年11月11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天台縣(1945年6月29日淪陷)。
5.綏遠省(71%淪陷)
綏遠省全省共轄16個縣、1個省轄市和3個盟旗。全省面積329397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套地區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淪陷面積為233884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71%。綏遠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豐鎮縣(1937年9月20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臨河縣(1940年2月3日淪陷)。
6.廣東省(70.3%淪陷)
廣東省全省共轄97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218511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7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這2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淪陷面積為153505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70.3%。廣東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南澳縣(1938年6月21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新豐縣(1945年6月1日淪陷)。
7.湖北省(69.3%淪陷)
湖北省全省共轄70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86229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53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這1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峰縣。全省淪陷面積為129117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69.3%。湖北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鄂城縣(1938年6月8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長陽縣(1943年5月24日淪陷)。
8.廣西省(68.6%淪陷)
廣西省全省共轄99個縣。全省面積218923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67個縣先後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這3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賀縣、博白縣、鬱林縣、興業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雲縣、田陽縣、鳳山縣、賓士縣、靖西縣、鎮邊縣、田西縣、樂業縣、萬岡縣、天峨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保縣、養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淪陷面積為150145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68.6%。廣西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龍津縣(1938年12月21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百壽縣(1945年2月15日淪陷)。
9.湖南省(68.4%淪陷)
湖南省全省共轄75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204771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5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這26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溪縣、漵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全省淪陷面積為140064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68.4%。湖南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臨湘縣(1938年11月9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資興縣(1945年6月27日淪陷)。
10.江西省(63.5%淪陷)
江西省全省共轄82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65258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這27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福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全省淪陷面積為104981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63.5%。江西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彭澤縣(1938年6月29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清江縣(1945年8月7日淪陷)。
11.福建省(18.5%淪陷)
福建省全省共轄62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20114方公里。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淪陷面積為22277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18.5%。福建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金門縣(1937年10月27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雲霄縣(1945年7月13日淪陷)。
12.貴州省(4.8%淪陷)
貴州省全省共轄78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70196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淪陷面積為8194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8%。貴州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三都縣(1944年11月30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荔波縣(1944年12月3日淪陷)。
13.雲南省(3.3%淪陷)
雲南省全省共轄112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420465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1942年5月3日淪陷)、保山縣(1942年5月5日淪陷)和滕沖縣(1942年5月10日淪陷)。淪陷面積為13740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3.3%。
14.直轄市(90.5%淪陷)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總面積為3170平方公里。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淪陷面積為287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0.5%
9. 抗日時小鬼子打到西安了嗎
抗日時日本人沒有打到西安。
陝西是共產黨當時的根據地(延安所在地),也是北攻重慶的主要路線。延安隸屬於陝西省,是中國革命的根據地,共產黨老一輩和毛澤東主席等革命家就是在這個地方領導了抗日戰爭。
西安作為關中,北瀕渭河,南依秦嶺,自古就是兵家守城最難攻破之地,易守難攻是主要特點,進攻陝西就必須渡黃河,當時八路軍擅長利用地形打游擊戰且彪悍好戰,追著鬼子打也是常有的事情,陝西貧瘠窮困,對於急需石油等物資的日本來說,沒有必要也沒有精力集中軍力去攻打。
(9)抗日日本人曾經打到哪裡擴展閱讀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