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業以什麼經營為基礎
『壹』 日本主要的農業分布
日本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林果和蔬菜分布在丘陵地區。稻米能夠自給,其他農產品需進口。
『貳』 日本農業特點
日本的農業地域類型屬於水稻種植業。有以下特點:
1、小農經營。亞洲的水稻生產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由於人均耕地少,每戶耕種的田地很少。
2、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
3、機械化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5、科技水平低。
(2)日本農業以什麼經營為基礎擴展閱讀:
日本的自然環境
1、位置:
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被稱為「千島之國」。
2、氣候:
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特徵,所處位置受到季風及洋流交匯的影響,因此也降雨充沛。
3、地形:
多山,山地成脊狀,把國土面積分為成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因為日本群島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動劇烈,國內多火山。
4、水文:
以季風氣候為主,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多,流量少,冬季則小。
『叄』 簡要敘述日本農業的特點
日本的農業地域類型屬於水稻種植業.
水稻種植也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小農經營.亞洲的水稻生產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由於人均耕地少,每戶耕種的田地很少
2、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
3、機械化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5、科技水平低.
『肆』 日本的農村有哪些產業
日本通過鼓勵農業生產者搞多種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製造業、農產品和農資流通業等服務業以及農業旅遊業,形成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完整鏈條,將流到城市等農村外部的就業崗位和附加值內部化,為農業生產者獲得更多的農產品加工、流通等環節以及農業旅遊業的附加值創造條件,以此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發展活力。
『伍』 日本農業的發展模式是怎樣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發展的規模並不是很大,個體農戶高達200多畝,種植的植物全部都是機械化種植,產品幾乎全部都是商品的農產品。種植方式比較科學,我們也要學習日本農業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商業化種植。在種植農業之後也可以適當的發展旅遊業,然後要選擇新的品種,在包裝上一定要多下功夫,一定要學會保護資源,不要浪費資源,然後一定要注重挖掘和創造鄉村文化,要學習別人的經驗,取長補短。
『陸』 二戰前後,日本農業政策是怎樣的
日本民間對降低佃租和收回租地的呼聲越來越高,日本政府不得不開始考慮改良之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隨著二戰來臨,日本國內急需滿足戰時代糧食資源,政府不得不犧牲地主階級的利益,調整里農業政策。
『柒』 日本的農業特點。要具體
日本是一個人口多耕地少的國家,而且,耕地面積還在不斷減少。日本的耕地面積從1965年的600萬公頃減少到2005年469萬公頃,減少了22%。耕地面積的減少還呈現愈演愈烈之勢,1975年~1985年間,耕地面積減少13.5公頃;1985年~1995年間,減少24.4公頃;1995年~2005年間,這一數字更減少38.6公頃(達到了總耕地面積的8%)。
日本農業耕地面積的另一特點是,農家每戶平均耕地面積較小。2006年日本每戶農地面積為1.8公頃,而歐盟國家2005年平均是16.9公頃,美國2005年是180.2公頃,澳大利亞2004年每戶有3423.8公頃。
日本耕地面積的減少的直接原因,一是農民棄耕而使土地撂荒(為主要原因),二是耕地被用作住宅用地。據介紹,棄耕嚴重的背後原因包括,日本的土地貴,人力貴,而農產品的價格卻相對不高;農民高齡化,而其子女卻不想從事農業,農地沒有後繼耕作者等。
使農田肥力不斷下降,同時,大量化學物質流失到水與空氣中,造成環境污染。近年來,我國的一些湖泊富營養化現象極為嚴重,其中也有湖泊上游、湖泊周邊農地種植中農葯化肥流入的因素。在日本,代表團考察了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其治理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日本政府通過立法等措施,對施肥、排水、田間水面、畜舍構造等各方面做出規定。例如,農田灌溉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採取浸潤灌溉、噴灌、滴灌等節水措施,並且合理施用化肥、農葯。還採取一些綠色覆蓋、免耕種植等措施,從源頭上控制了對琵琶湖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