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瓷器有多少右衛門
① 麥森瓷廠為什麼大量仿製日本柿右衛門和伊萬里彩繪瓷器
18世紀20年代~30年代,麥森瓷廠大量仿製日本柿右衛門和伊萬里彩繪瓷器,如八角形器皿、帶蓋茶碗以及裝飾形式,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這與奧古斯都二世喜愛日本瓷器具有直接關系。
② 日本十二代:柿右衛門陶瓷茶具柿子款是日本人間國寶嗎
摘要 您好 日本可以成為國寶的瓷器大師屈指可數,傳承了四百餘年的柿右衛門就是其中一個。
③ 幸右衛門+是日本人間國寶么
摘要 您好親,我認為不是。柿右衛門才是日本人間國寶。日本可以成為國寶的瓷器大師屈指可數,傳承了四百餘年的柿右衛門就是其中一個。
④ 常見的日本陶瓷餐具品牌有哪些
美濃燒(岐阜縣,相當於中國潮州,量產型地區)陶器類餐具產量第一瓷器類餐具產量第一,基本完全自動化生產,有田燒(佐賀縣有田町,相當於中國景德鎮,手繪產品較多)日本最早瓷器發祥地,工藝品最著名。波佐見燒(長崎縣波佐見町,相當中國景德鎮+北京798)白山陶器(獲得無數日本設計獎)被美國蘋果採用的HASAMIPORCELAIN九穀燒(石川縣)以花瓶,香爐等工藝品為主,色彩比較鮮艷,萬古燒(三重縣四日市)日本最大砂鍋產地,耐熱性非常優秀,清水燒(京都地區)手繪為主,就是個貴啊,常滑燒(名古屋附近、相當於中國宜興)紫砂產品最為出名,信樂燒(名古屋附近)飯店門口放的狐狸基本都是這個產地做的,還有粗陶花瓶。
⑤ 日本有哪些右衛門瓷器
真右衛門窯座落於日本著名陶瓷之鄉——佐賀縣有田町。從初代真右衛門(真一郎)在昭和47年(1972年)建窯至今,從不使用手繪圖案,全憑施釉和釉燒後顯現出的色調與花紋,豆青、丹紅、湖藍、丁香紫,或羽片紋、蟹爪紋、珍珠點,「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經1300度燒制後,世間萬象已融於作品之中。
⑥ 華山萬右衛門其人其事怎樣的
摘要 日本寬政八年(公元1796年),在鍋島家族的藩屬地內,華山·萬佑衛門始創窯口,自初代起便是藩主御用的陶瓷。其獨到的染付青花工藝得到八代藩主鍋島治茂的肯定。傳至今日,萬佑衛門一直秉承完全手繪,拒絕使用翻印或描模,其華麗細膩的筆觸一直為世間所樂道。
⑦ 日本鶴右衛門瓷器怎麼樣
摘要 日本可以成為國寶的瓷器大師屈指可數,傳承了四百餘年的右衛門就是其中一個。
⑧ 日本瓷器的門類品種
有田燒
有田燒的歷史是從1616年,高麗陶工李參平發現泉山的陶石開始。 李參平是在1597年至1598年間的慶長之役中,被鍋島日軍從朝鮮帶回日本的陶工之一。
起先,他在多久安順的保護下,居住在現今多久地方進行陶器的製作。後來他離開了多久,其目的是為了尋找生產優質瓷器原土的旅程。他在1616年於有田的 泉山發現了理想的陶石而定居並開始瓷器的製作。而在有田地區,早在文祿之役(1592~1593) 時便已有許多從朝鮮被帶回的陶工在此製作陶器,而瓷器的製作,李參平是第一人。
自從泉山的瓷石礦被發現以來,有田的窯業可說在這之後的數十年間急速發展。而因為這 種迅速發展的盛況,造成因燃燒用的柴火不足而濫墾濫伐的現象,以致到了1637年,佐賀籓為 了保護山林而裁掉了826名陶工。在這事件之前陶器一直是大量生產,在這之後則由皿山代官 所嚴格的管理有田的陶瓷器生產,因而確立了以瓷器為主的生產體制。
之後,1643年由酒井田喜三衛門(初代的柿右衛門)開始採用赤繪的手法(一說1646年)。喜三衛門是從經常出入長崎的商人那邊得到了中國赤繪的調色法,以此為本反復嘗試多次失敗後 終於創造出他理想中的紅色。而赤繪技術也更加帶動了有田燒的發展。
從1650年起,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外銷有田燒的製品到歐洲地區。東印度公司原本是專門外銷中國景德鎮瓷器給歐洲,但因明末清初中國內部情勢混亂無法外銷瓷器,東印度公司因此 將目標轉移到接近中國的日本的有田燒上,代替中國產的瓷器開始外銷。而有田燒在歐洲各國 受到相當的好評,光是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有田燒製品銷售至歐洲的數量就高達好幾百萬。再加上此時柿右衛門樣式的確立完成,純白質地加上豪華的鑲金風格,更是受到歐洲王公貴族的熱烈喜愛。
而有田燒普遍內銷到日本國內各地也開始於十七世紀中,到了十八世紀內需數量則是大幅 提高,除了一方面因歐洲本地也開始發展瓷器生產導致出口數量衰減之外,日本國內一般平民 則開始廣泛使用有田燒的器具。而因當時的有田燒多從伊萬里港出海然後運銷至日本各地,因此有了「伊萬里燒」的稱呼,今天的話則稱為「古伊萬里燒」。 伊萬里燒
江戶時代從伊萬里港出口的有田燒被稱作伊萬里燒,但現在唯有生產於伊萬里地方的瓷 器才稱作伊萬里燒,而之前所述那種情況的瓷器則被稱為「古伊萬里燒」。但事實上,將伊萬 里燒與有田燒區別成兩個種類而展售的情況並不多見,所以若是將伊萬里燒視作有田燒的一種 其實也是可以的。不過若真要從製品的情況來分別的話,有田燒中烹飪用途的器具數目較多, 而伊萬里則是一般的餐具較多。
江戶時代佐賀籓在伊萬里大川內山這個地方開置了御用窯,專事生產高級品以獻給幕府 。而大川內山該地現在依然還有出產鍋島染、色鍋島及鍋島青瓷的瓷窯,該地街道也經過細心 的整備,因此周末常有許多觀光客前往造訪。 九穀燒
最早的古九穀燒是受了九州有田燒的染繪影響,而與北方加賀地方的瓷器風格交互作用 而產生的。據說是加賀大聖寺的初代籓主前田利治命令家臣後藤才次郎,於明歷年間沿大聖寺 川而上,於深山間的荒僻村莊九穀所開之窯,一直持續到元祿初年。為了與幕末開始的「再興 九穀」有所區別,一般習慣都稱作「古九穀燒」。
色彩是古九穀燒的最大特徵:釉色濃重鮮美而意境超群,強烈的色彩和稍嫌混濁而無光 澤的質地形成完美的調和,展現日本彩繪瓷器的最高境界。另有一種手法是將素瓷上塗滿青、 綠、紫、黃等色釉,因為沒有紅色而俗稱為「青手」,並有相當多意境高遠的佳作。
染繪的作品雖一般被稱作「藍九穀」,近年卻在有田地方的稗古場等地發現大量相同手 法的作品,因此藍九穀的大部分作品都被視作初期的伊萬里作品。而同樣的彩繪古九穀中也有 一部份被認為是受了伊萬里燒的影響而產生。 古九穀燒在元祿之後雖一時中斷,到了文政七年由大聖寺的富商吉田屋(豐田傳右衛門) 策劃再興,而在九穀建窯。因為生產古九穀的「青手」作品,因此青九穀亦被有了「吉田屋」 這樣的名稱。文政八年窯移至交通方便的山代溫泉的越中谷,到了天保年間又因經營者換手而 變為宮本屋窯。而山代窯到了慶應二年(1866年)受到來自京都的永樂和全的指導,因此這個時 期的產品又稱作九穀永樂,和全雖在山代只停留了五年,卻使九穀燒有了技法上極大的進步。 瀨戶燒
瀨戶燒與備前、信樂、常滑等並存,為日本現存最古陶窯之一。但跟大多燒制農民使用 的瓮、壺一類雜物的備前等地比起來,瀨戶則是仿效中國的青瓷及天目燒而生產使用灰釉(黃 瀨戶釉)及黑飴釉(天目釉)的貴重工藝品,自鎌倉時代起就開始製作。
而瀨戶窯之所以擁有這樣先進的技術,多是因為自室町時代中期以來,茶的大量普及而 使得中國的本土產物供不應求,而瀨戶則因此開始燒制茶罐等物品的緣故。瀨戶的先進技術也 帶給其它地區燒窯相當的影響,而這樣的瀨戶,自然與日本古代傳承下來專屬日本風格的燒窯 有極大的不同,這或許與瀨戶自古就與中央貴族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有關。 備前燒
備前燒是自鎌倉時代起,生產於岡山縣和氣郡伊部這個地方的陶器,與瀨戶燒及信樂燒 並列日本現存最古燒窯之一。與信樂燒一樣,不上釉的素燒為其最大特色,略帶赤褐色的素麵 質地,是備前燒自古以來的一大特徵。
而備前燒和信樂燒及南蠻燒一樣,在茶會使用前先預先過水,就能展現它原本的清亮美好 ,而備前燒這種過水即美的特色,實在是不可多得。 而復興古備前燒的魅力的最大功臣,是已故且有「人間國寶」稱號的金重陶陽及藤原啟, 而繼承了這些人的意念的山本陶秀等優秀製作者,今天仍在伊部不停地持續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美濃燒
進入江戶時代,美濃燒作為平民的日常餐具廣為需要,成為國內有數的陶瓷器生產地至今。日本歧阜縣瑞浪市已有1300多年的美濃燒陶瓷製作歷史。瑞浪市的陶瓷製作藝人們採用多種工藝和精細無機無毒釉彩,燒制窯溫達到了1240-1260?C,而非通常的700-800?C,坯體所含金屬經充分氧化,其中的金屬含量遠低於日本國家標准(鉛2.5mg/L,鎘0.25mg/L)和中國國家標准GB 13121-91(鉛7mg/L,鎘0.5mg/L),生產出的陶瓷製品符合人們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在日本和歐美市場倍受青睞。我們平時使用的洋式餐具、和式餐具的大約50%以上實際上是美濃燒。日本著名瓷器美濃燒,各色圖按搭配,並配有精緻木盒,不僅做為餐具十分實用,還具有收藏價值。
⑨ 日本瓷器發展
日本瓷器發展:
日本的陶瓷歷史或許可以講很久,但是單拿出瓷器來講,無論怎麼算都只是有500多年的歷史。相較中國在東漢時代就出現了真正的青瓷,日本的瓷器歷史可以說非常短。關於日本瓷器的開端,我們可以把故事講的很感性。甚至可以用來解釋當年豐臣秀吉 對高麗的出兵。在豐臣秀吉的時代,或許是因為厭倦了戰亂,武將之間開始流行飲茶。日本茶道的鼻祖千利休接受了來自中國的茶道文化並將它完全民族化,利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茶的本身,擴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有所謂的「利休饅頭」、「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頭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緞子」等等無處不在。可見這個人對當時日本國民審美的巨大影響。這個人在茶道中最偏愛的是當時的「高麗茶碗」。豐臣秀吉 早年對茶道相當痴迷,和千利休的關系相當緊密。「高麗茶碗」不只引發了國民的推崇,也引發了豐臣秀吉對出產地朝鮮的極大關心。不久之後他就出兵朝鮮,回國之時帶回了上千名朝鮮陶工。事實證明他的目的卻是達到了,在這些人一個叫做「李參平」的人在1616年,開啟了日本的瓷器歷史。當時的佐賀藩主把他從朝鮮掠走時,他肯定沒有想到自己對日本瓷器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李參平最初是在佐賀縣煉胚燒制瓷器,當時當地土質並不適合生產。他開始在全日本的范圍內尋找瓷土,終於在有田的泉山發現了優良的瓷石,這一年是1616年。以此處為中心,周邊窯爐興盛,制瓷業急速的發展起來。到了江戶初期,日本首次燒制出了白瓷。這便是代表著日本瓷器的「有田燒」,李參平因此也被尊稱為白瓷的鼻祖。從此日本的瓷器結束了完全依賴進口的時代。
但是當時的白瓷就真的只是白瓷,沒有彩色裝飾。之後酒井田喜三右衛門經過反復的試驗,終於在正保三年(1646)應用赤繪技術成功燒制出第一件彩繪瓷器。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喜三右衛門付出了三十年的心血,這位初代「柿右衛門」和他開創的「柿右衛門」
彩繪瓷器一起被載入了日本陶瓷的史冊。在大片的余白上,用青藍色或者紅色,描繪上艷麗的圖案,是其特點。色彩之所以會產生一種既明亮鮮艷又典雅脫俗的感覺,關鍵在於表層的獨特白色,那種獨特的溫和的白色。經過大概40小時,1300度的高溫燒制下,才會產生出了那種柔和的白色,燒制後產生的白色稱之為「濁手」所謂的濁,用當地的方言來說就是淘米水,畫出瓷器所獨有的精緻圖案,然後第三次放進窯里,於是,濁手之白上,各色顏料盡顯其魅力。仿如在純白的畫紙上描繪水彩畫一樣,充滿透明感。柿右衛門的特色,便是在濁白的瓷器上,活靈活現的表現出鮮艷的色彩。
日本的瓷器歷史雖然短暫,但是在此之前它也經歷由土器到陶器再到瓷器的變化。這個變化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日本陶瓷的歷史開始於繩紋土器。一些學者提出:根據放射性碳十四的測定結果,繩紋土器最早可以上溯到12000年以前,存續時間達一萬年以上。繩紋器一般用粘土泥條盤築而成,野燒,即燒成時不用窯室,燒成溫度在800度到900度。從這個觀點出發那麼日本的陶瓷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演變。
日本陶器始於7世紀後半期,這時出現的是以綠釉陶為代表的施釉陶器。這是日本受到的中國和朝鮮半島影響的結果。奈良?平安時代(公元538年至公元794年)的陶器大致有兩類,一類是三彩和綠釉的低溫鉛釉陶,一類是高溫灰釉陶器。前一種是中國唐三彩和朝鮮半島綠釉陶器影響下的產物,主要有以正倉院三彩為代表的奈良三彩和綠釉陶器等彩釉陶。文獻記載它們在當時被稱作「瓷」、「瓷器」或者「青瓷」。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雖然被稱為瓷器,但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
日本陶瓷聞名於世的風格是古樸,禪意。但事實上,在日本500多年的瓷器發展史上大部分的經典風格和作品都是工巧、細致,色彩華麗鮮艷、或者大量使用對比色。時間來到1655年,這一年日本出現了後來聞名於世的「九穀燒」。當時是日本的江戶時代,加賀之藩大聖寺藩的第一代藩主前田利志,以從其藩屬內九穀村金山發現了磁土礦為契機,派遣其原在金山煉金的後藤才次郎前往肥前有田學習制瓷技術。後來引進技術開始在九穀建窯,生產瓷器。從此,九穀窯誕生。
九穀窯的瓷器大都色彩華麗,氣派較大,符合當時貴族的消費心態。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它非常善於採用金、銀等華貴的裝飾材料進行裝飾或繪畫。中國瓷器也用金,但是都非常少量的的裝飾,比如杯口、壺鈕等位置常出現,而且一般都出現在通體素色的器物只上,給予點睛的作用。但是九穀窯就金則是非常大規模的使用,並配以精細的、色彩鮮艷的圖案描繪九穀窯的裝飾技法有紅彩、金彩、綠彩、銀彩等種類。進入明治時代之後,陶藝家九穀庄三的彩色金瀾手瓷器名氣日盛。同時,大量的日本九穀瓷器開始出口到歐洲各國。九穀燒銀彩作品。釉面下發出閃閃的銀箔光彩,是九穀燒銀彩技法的精髓。在整件上將作品先塗抹一層黑色墨底,然後彩繪以淡青、淡櫻等紋樣。在幾何形圖案上柔和的銀彩中顯露出一種厚重的審美情趣。
九穀燒的繪畫作品內容豐富。有花鳥、山水、風景等內容;有魚紋、鶴、神靈等寓意吉祥的題材;也有人物、兒童;還有松、竹、梅、菊等紋樣。也有的陶藝家深受中國古代竹林七賢等中國文化影響,描繪中國風格的圖案。許多繪畫藝人,繪畫技法嫻熟、老道,繪畫作品一絲不苟、精工細描。
而關於古樸我們可以回到日本茶道的鼻祖干利休。干利休發展了村田珠光的所謂「和漢」境界——完美無缺的「漢」與不完全的粗野美「和」的結合,達到了純日本的簡素美——「和、敬、清、寂」。他推崇的美學也是帶有禪意的古樸,前面我們提到的高麗茶碗就是其中之一。而這一時間相對應的窯廠則是瀨戶和美濃。
它們是日本中世窯業的中心,是這一歷史時期唯一燒造施釉陶的窯口。從鐮倉時代後期到市町時代,茶湯文化勃興,世人追崇從中國進口的所謂「唐物」。以此為背景,從14世紀開始,瀨戶窯模仿中國陶瓷器大量生產天目茶碗(黑釉茶碗)和茶葉罐等茶具陶器(這一點將在後文更加詳細的介紹)。進入15世紀,瀨戶系施釉陶器的生產中心轉移至岐阜縣的東美濃地區。從室町時代後期開始,美濃窯一度模仿中國陶瓷生產的態勢陡然一變,開始燒造以瀨戶黑和黃瀨戶為代表的自己獨特的產品。前者是半筒形的茶碗,釉色漆黑為其特徵。後者用黃釉,有時也用叫做「膽礬」的綠釉。釉色有獨特的胎土映襯,再配以端正的造型,別具一格。這類器物產生的背景依舊是茶文化的興起與流行,以及人們對唐物的喜愛追崇。那時,在京都等地方,閑寂茶文化盛行於市井階層之間,因此茶具的需要也更多了。也就是這個時候所謂的「高麗茶碗」等從朝鮮半島進口的陶瓷器也十分流行,對日本的和物茶具產生了影響。
續「高麗茶碗」之後的另一個古樸風格的陶器窯是唐津。
唐津陶器誕生於天正年間(公元1573年至1592年),推斷的依據是一件帶有天正20年(公元1592年)銘文的遺物以及各地的考古發掘調查結果。文祿、慶長年間(公元1592年至公元1614年),不少朝鮮的陶工從朝鮮半島遷居到佐賀縣、長崎縣一帶的備前地方,刺激了當地的制陶產業。同時這種日本從未有過的窯爐也開始向美濃等地乃至日本全國傳播開來。擁有這樣的技術背景,唐津的產品開始大量在國內流通,一躍成為著名的陶瓷產地。產品的面貌體現出來自朝鮮半島和美濃的影響。高級品多是茶道用具,有模仿高麗茶碗的產品,還有凈水罐、花瓶、小碟等。到後來這里生產的一般餐具也超過美濃,佔領了國內市場。代表器物有鐵銹花釉下彩繪陶和掛有長石釉的「繪唐津」。從此以後,在西日本,唐津逐漸演變成為陶瓷的代名詞。
日本瓷器的開端並不是本土自我演變的結果,當時中國的瓷器文化已經非常成熟,日本相當於是在這種嫁接中發展起來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日本的青花瓷的發展。1624年後,中國青花瓷輸入日本,伊萬里青花中出現了完全仿製明代青花瓷的作品,日本首次成功燒制出青花瓷器就被稱為「伊萬里青花瓷」。如今戶栗美術館收藏的青花雙耳扁壺造型、裝飾就是完全仿製永樂青花扁壺。同時,受明代天啟青花和所謂「祥瑞」器的影響,伊萬里青花瓷紋樣出現了簡潔、疏朗或通體裝飾兩種傾向。當時青花瓷依舊在日本迅速的發展出了很多的自我特點,比如常見日本青花瓷喜歡把藍色和紅色一起使用,通常器物通體都有花紋裝飾,且比較繁密。這種風格在中國並不典型。
其實在級別較低的古董交易之中我們常見的一種日本瓷器是,看上去與中國某名窯風格有相似之處,但是你又覺得這種相似之中還有一股子別扭勁,那麼你翻過來看底下的題款,很有可能你看到的是幾個寫的歪斜的中國字。歪斜的程度就可以知道這絕不是中國人寫出來的。這很有可能是就日本當年仿造的中國名窯瓷器。當年中國瓷器一經以貿易和禮品形式傳入日本後,立刻引起了日本各階層的追捧。但供不應求,因此帶有商品性質的仿製品開始充斥日本瓷器市場。有觀點認為:「17世紀後期,日本仿製中國瓷器的風氣愈演愈烈。從目前的傳世物來看,其所仿製傳世品的范圍,上自宋代的龍泉、黑釉瓷,下自明代五彩、青花及德化窯瓷器。其中帶有欺騙性的作偽手法著實令人震驚,為了達到目的,誘使購買者的信任,他們往往在日本本土燒制這類器物,然後經商人帶來中國,在中國本土定做適合盒、罐、盤、碗等小件器物的錦盒……」
來華學習瓷藝,當時應該是是日本一代又一代陶工的夢想。他們中間的成功者大抵如加藤四郎和五良太甫這樣。其中的加藤四郎曾在鐮倉時代初期,來到中國浙江天目山學習製做黑釉瓷器的技術,回國以後,仿製了很多黑釉瓷器,日本陶瓷界稱之為「瀨戶天目」。到了14世紀,瀨戶燒已成為得心應手的仿製窯了。五良太甫是於明萬曆時期來到中國學習制瓷技術的,帶有「五良太甫祥瑞造」款識的青花瓷器。
資料來源中奢網:
http://collection.chinaluxus.com/Itm/20111226/107131.html
⑩ 日本江戶時代的瓷器中最有名的有哪些
日本江戶時代的瓷器中最為馳名的有「伊萬里燒」、「九穀燒」、「鍋島燒」等類別,其中以「伊萬里」瓷器影響最大。伊萬里瓷器燒制於肥前國的有田窯,因而也稱為「有田燒」。早期的伊萬里瓷器多為青花裝飾,且多具中國風格,直到柿右衛門樣式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狀況。該樣式由酒井田家族創立,因該家族中許多人都以柿右衛門為名,因此產品以此著稱。該樣式的瓷器雖然也借鑒中國五彩瓷的特點,但同時也嘗試將日本繪畫、染織、漆藝等領域的特長引入裝飾之中,並由此逐漸形成自身特色,筆法奔放而不零亂,輪廓明晰而不顯繁縟,色彩濃艷而無俗麗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