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巴羅有多少人口

馬來西亞巴羅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01-22 08:09:47

1. 誰知道哪個地方有午夜陽光

在美國的最北邊巴羅小鎮北極圈以北五百三十公里的北冰洋岸邊在那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北極熊每年的五月十一日到八月一日這八十三天里太陽都不會落到地平線下面所以人們叫它午夜陽光。
巴羅是美國最北面或許也是最偏僻的市鎮。它位於北極圈以北530公里的北冰洋岸邊,備受冷風寒氣侵襲,環境極艱苦,與北極的距離幾乎和與州府朱諾的距離一樣。巴羅沒有通外界的道路,機場是該地區交通運輸樞紐。

巴羅幾百年來一直是捕鯨站,也是有幾百萬美元資產的「北極坡地區公司」所在地。該公司經營燃料和建築業,是阿拉斯加的大公司,東主是伊努皮亞特族愛斯基摩人。巴羅人口4400,64%是世代居於此地的伊努皮亞特族人。其他人則是受巴羅甚富特色的極地邊緣生活所吸引而來:這里的大街上看得到北極熊,海灘可見冰山聳立,冰原一望無際。

巴羅離北極那麼近,名副其實是旅遊手冊和詩人所宣揚的「午夜太陽之國」。從5月11日到8月1日這83天里,太陽從不降落到地平線下面去,整個市鎮陽光普照,午夜之後孩子依然騎車在戶外嬉戲,捕鯨船凌晨2時就出海,壘球比賽持續到深夜。但在這樣的高緯度地區,生活也有其黑暗的一面——11月18日。每年的這天,當地居民看著太陽沉到地平線下,看著一年中最後一絲陽光消失。此後一連65天,太陽不再露面,始終在地平線下徘徊,升不上來。

2. 巴羅—李嘉圖等價命題指出減稅(請選擇)

李嘉圖等價定理認為,徵稅和政府借款在邏輯上是相同的。這一原理可以通過下面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假定人口不隨時間而變化,政府決定對每個人減少現行稅收(一次性總付稅)100元,由此造成的財政收入的減少,通過向每個人發行100元政府債券的形式來彌補(再假定債券期限為一年,年利息率為5%),以保證政府支出規模不會發生變化。減稅後的第二年,為償付國債本息,政府必須向每個人增課105元的稅收。

面對稅負在時間上的調整,納稅人可以用增加儲蓄的方式來應付下一期增加的稅收。實際上,完全可以將政府因減稅而發行的100元的債券加上5%的利息,作為應付政府為償付國倆本息而增課稅收105元的支出。這樣,納稅人原有的消費方式並不會發生變化。

如果政府債券的期限為N年,結果是一樣的。因為政府債券的持有者可以一手從政府手中獲得債券利息,另一手又將這些債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為償還債券本息而徵收的更高的稅收。在這種情況下,用舉債替代稅收,不會影響即期和未來的消費,等價定理是成立的。

李嘉圖等價定理的核心思想在於:公債不是凈財富,政府無論是以稅收形式,還是以公債形式來取得公共收入,對 於人們經濟選擇的影響是一樣的。財政支出無論是通過目前徵稅還是通過發行公債籌資,沒有任何區別,即公債無非是延遲的稅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費者眼中, 債務和稅收是等價的。根據這個定理,政府發行公債並不提高利率,對私人投資不會產生擠出效應,也不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這些仍然未得到實際經濟運行的論 證。

該定理是以封閉經濟和政府活動非生產性為前提與條件。
選C

3. 巴羅村村長是誰

茨巴洛村隸屬於虎跳峽鎮新仁村行政村,屬於半山區(壩區、山區或半山區)。位於鎮邊,距離村委會7.00 公里,距離 鎮7.00公里,(是 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0.53平方公里,海拔1,821.00米,年平均氣溫0.00 ℃,年降水量738.00毫米,適宜種植板栗、蘋果等農作物。有耕地77.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8畝;有林地55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戶,有鄉村人口60人,其中農業人口60人,勞動力4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5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430.00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4. 巴羅內生增長理論

題目改成:巴羅的內生增長理論就好理解了。
理論簡介
內生增長理論(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 內生增長理論是產生於20 世紀80 年代中期的一個西方宏觀經濟理論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認為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推動實現持續增長,內生的技術進步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
編輯本段
概述

增長理論家主要在完全競爭假設下考察長期增長率的決定。內生增長模型又包含兩條具體的研究思路。第一條是羅默、盧卡斯等人用全經濟范圍的收益遞增、技術外部性解釋經濟增長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有羅默的知識溢出模型、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模型、巴羅模型等。第二條是用資本持續積累解釋經濟內生增長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是瓊斯—真野模型、雷貝洛模型等。完全競爭條件下內生增長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完全競爭假設條件過於嚴格,限制了模型的解釋力和適用性。二是完全競爭假設無法較好地描述技術商品的特性:非競爭性和部分排他性,並使一些內生增長模型產生邏輯上的不一致。
為了克服上述內生增長模型存在的問題,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增長理論家開始在壟斷競爭假設下研究經濟增長問題,提出了一些新的內生增長模型。這些模型又可以根據經濟學者對技術進步的不同理解,分成三種類型:產品種類增加型內生增長模型、產品質量升級型內生增長模型、專業化加深型內生增長模型。這三類模型的提出,表明內生增長理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基本思想
自亞當·斯密以來,整個經濟學界圍繞著驅動經濟增長的因素爭論了長達200多年,最終形成的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一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下列三個要素(Tanzi and Zee, 1997, p.180):(1)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產性資源的積累;(2)在一國的技術知識既定的情況下,現在資源存量的使用效率;(3)技術進步。但是,60年代以來最流行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依據以勞動投入量和物質資本投入量為自變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建立的增長模型,把技術進步等作為外生因素來解釋經濟增長,因此就得到了當要素收益出現遞減時長期經濟增長停止的結論。可是,90年代初期形成的「新經濟學」即內生增長理論則認為,長期增長率是由內生因素解釋的,也就是說,在勞動投入過程中包含著因正規教育、培訓、在職學習等等而形成的人力資本,在物質資本積累過程中包含著因研究與開發、發明、創新等活動而形成的技術進步,從而把技術進步等要素內生化,得到因技術進步的存在要素收益會遞增而長期增長率是正的結論。當然,許多經濟學家早已看到了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Schumperter, 1934;舒爾茲,1990;貝克爾,1989),但是,他們都是把它們看作是外生因素。
這樣,這兩種理論的政策含義出現了分歧:盡管財政經濟學家一直認為財政政策能夠影響經濟增長(因為財政政策與經濟增長間的內在聯系表現在許多方面,諸如扭曲性稅收的負效應、累進稅對儲蓄傾向的不利影響以及增加稅收動用額外資源以提高公共投資水平等等),但是新古典增長論卻認為,長期經濟增長完全是由理論本身的外生因素決定的,因此無論採取什麼政策,長期增長都不變,或者說,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充其量只有短期效應,而不能影響長期增長;而內生增長論則認為,一國的長期增長是由一系列內生變數決定的,這些內生變數對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是敏感的,並受政策的影響。如果增長率是由內生因素決定的,那麼,問題就是經濟行為主體特別是政府如何能夠影響增長率的大小,因而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羅默模型、盧卡斯模型和格魯斯曼-赫普曼模型只是最著名的內生增長模型,還有很多其他模型側重不同的增長方面,諸如金和羅伯森(King and Robson, 1993, p. 445-466)的知識傳播內生增長模型、阿格赫恩和豪威特(Aghion and Howitt, 1992, p. 323-351)的模仿與創造性消化內生增長模型以及楊(Young, 1991, p. 369-405)國際貿易內生增長模型。所有這些模型表達出來的一個重要思想是:企業是經濟增長的最終推動力,特別是這些模型試圖說明企業如何積累知識,這種知識廣義地包括人力資本和技術變化(Rogers, 1997, p. 43)。這種知識積累表示為增加人力資本、生產新產品和提高產品質量。這些模型表明,知識和積累過程會出現外部性或知識外溢效應,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預:各種政策旨在扶持研究與開發、革新、人力資本形成甚至關鍵性產業部門。
綜上所述,我們對內生增長理論所表達的經濟增長的原因作出如下簡單的非技術性陳述:第一,獲取新「知識」(包括革新、技術進步、人力資本積累等概念);第二,刺激新知識運用於生產(市場條件、產權、政治穩定以及宏觀經濟穩定);第三,提供運用新知識的資源(人力、資本、進口品等等)。
內生增長理論突出了第一個方面,而第二個方面隱含在各種內生增長模型中,因為這些模型對企業面臨的市場條件、產權和經濟穩定性作了假定,同時,還強調了這兩個方面出現於企業層次上。最後一個方面按理說也穩含在內生增長模型中,因為,從數學上講,這些模型都建立了消費者模型,用來解釋(比如說)在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率是正的既定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配置消費的動態最適化問題。
現代發展
隨著理論的進展,不少經濟學家已經意識到,內生增長理論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進行實證分析。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這種實證研究事實上是沿著兩條技術路線進行的:一條是進行國別間的研究,尋找內生增長證據。另一條是利用一國的長時段數據,研究一國的經濟增長因素;或者單獨討論某個具體因素,如對外開放、稅收、平等、金融進步、教育支出、創新等,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從內生增長理論的進展來看,內生增長理論仍處於一個活躍發展的時期,盡管沒有劃時代的創新,但在現代方法與經典理論的結合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對 R&D(研究與開發)投入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對熊彼特的創造性毀滅的重新探索等。另外,在實證分析方面,盡管目前仍存在大量問題尚未解決,但在估計方法、變數的調整、數據的調整、定性因素的量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內生增長理論的發展將沿兩個方向進行:一是沿非線性動態模型路線進行,以更復雜的數學模型更精確地模擬現實經濟世界;二是計量檢驗的研究,包括引入更多變數、對變數進行調整以具有現實性、定性因素的定量化等
在進入九十年代以後,經濟學家對於內生增長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入,並取得了新的進展。
這些進展主要體現在對原有的內生增長模型的精緻化方面。如自從Romer(1986)提出外在性以後,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的內生淵源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如Romer(1990)將技術進步視為一種中間產品的擴大化,並且假定這種擴大來源於個體最優化決策。Young(1991)提出了一個有限的干中學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干中學是有限的,因此,增長可能受到發明約束。Young(1993)針對中間產品的替代性與互補性,提出了一個具有中間產品與最終產品數量同時擴大的內生增長模型。Oritigueira(2000)將閑暇引入到人力資本驅動的內生增長模型,由於閑暇的引入,效用函數不再是單調的,因而導致了多均衡的存在,增長路徑不再穩定。Basu與Weil(1999)則提出了一個將技術與特定的K/L比例相聯系的增長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增長由兩個方面驅動,一方面是由干中學驅動的(K/L比例特定),另一方面是技術進步與資本積累共同驅動(技術進步要求一個改變了的K/L比例)。Jones(1995,1999)及Dinopoulos等(1999)、Young(1998)、Segerstrom(1998)則對經濟增長模型中的規模效應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他們認為Romer/Aghion and Howitt/Lucas等人所建立的增長模型都隱含著規模效應,但這種規模效應事實上沒有經驗支持,但如果在上述模型中去掉規模效應,則從根本上改變了模型的長期性質,增長亦可能從內生變成外生。因此,他們致力於建立一種沒有規模效應的增長模型。Chol-Won Li(2000)則通過建立一個具有兩個研究與開發部門(即新產品質量提高的研究與開發部門與增加中間產品品種的研究與開發模型),對增長的內生性進行了新的思考。在他的模型中,內生增長(即沒有人口增長的增長)需要嚴峻的條件,半內生增長是一種更合理的解釋。在最近的一些文獻中,如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1)出的一期關於內生增長模型與非線性之間關系的專刊,經濟學家已經開始討論內生增長可能導致的混沌路徑或內生增長過程中的分叉點,將經濟增長的研究引入到了非線性方向;另外也有一些經濟學家討論了增長中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增長路徑中存在多個均衡點時(如Kuzuo Mino (2001))。
新熊彼特主義(neo-Schumpeterism)的復興
內生增長理論在九十年代的另一個重要進展是新熊彼特主義(neo-Schumpeterism)的復興。自Aghion and Howitt於1992年提出了增長過程中的創造性破壞的作用,在他們於1998年出版的《內生增長理論》一書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講述熊彼特方法,並對技術進步的創造性破壞作用進行詳盡的分析。Aghion and Howitt在他們所建立的模型中,引入了新技術使原有技術過時的概念,從而使技術進步成為一種具有創造性的破壞過程。新熊彼特主義的另一個特點與技術進步的微觀機制有關。在九十年代關於增長理論的文獻中,很多模型[12]發展了市場結構與技術進步的關系(例如Aghion and Howitt(1998))。但是,就筆者所見,如何建立一個市場結構內生的技術進步模型,仍是值得經濟學家努力的[13]。
以楊小凱為代表的分工驅動經濟增長思想,由於引入角點解而將分工與增長模型化,逐步得到了主流經濟學家的認可。盡管目前來說,基於分工的研究尚未在經濟增長的研究中占據主流地位。由Smith第一次系統提出並強調的分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14],由A.Young(1928)進行了發揚,但其間直至八十年代才重獲經濟學家的重視。對於分工的概念及與增長的關系,經濟學家的研究是沿著兩條思路進行的:第一條思路是基於分工是生產迂迴程度的加深,這是從廠商進行最優決策的角度來展開研究,如A.Young、Romer(1987)、Grossman(1991、1992)等人所作的研究;第二條思路是基於分工是經濟中的個體(agent)最優選擇的結果,體現為個體的專業化水平。這條思路的沿這條思路進行研究的有G.Beker(1992)、楊小凱(1991、1992、1993)等人。沿第一條思路進行的分析,主要問題在於忽略了分工的生成與演進過程。雖然Romer(1987)以中間產品的品種數作為生產的迂迴程度,並假定中間產品的非完全替代性與非完全互補性(事實上,Romer所運用的模型中的生產函數是一個D—S型的生產函數),解出了一個生產迂迴程度的一般均衡解。但其分析過程中沒有討論因生產迂迴程度增加而帶來的交易成本增加問題,其模型對現實的意義並不太大。楊小凱的貢獻在於其認識到了Romer模型忽略交易成本的缺陷,將分工與交易成本聯系起來,用交易成本來解釋分工的演進。然而,從他已發表的論文與專著(如楊小凱(1998,2000,2001))來看,楊小凱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於演進(evolution)的概念。在楊那裡,分工是一個演進的過程,決定分工演進的是交易成本。但交易成本的定義與測度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局限了楊的模型的應用,而且,更為致命的是,在楊那裡,經濟人(AGENT)的理性是有問題的,即在既定交易成本具有無窮的理性推理能力,但在預見交易成本的演進方面卻一無所知[15]。
隨著理論的進展,不少經濟學家已經意識到,內生增長理論面臨著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進行實證分析。無論是沿著Romer的獨立研究與開發部門研究路線進行的研究,還是沿著Lucas的人力資本溢出研究路線進行的研究,都面臨著如何進行實證分析的問題。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這種實證研究事實上是沿著兩條技術路線進行的,一條是進行國別間的研究,尋找內生增長證據;另一條是沿一國的長時段數據,研究一國的經濟增長因素;或者單獨討論某個具體因素,如對外開放、稅收、平等、金融進步、長周期、教育支出、創新等,對於經濟增長的作用。
沿第一條技術路線進行的研究,大部分實質上是以著名的Barro型回歸(Barro-type regressions)進行的,即以一國的人均收入增長率為因變數,同時以一國的人均收入為自變數,對國民收入增長率是否趨同進行回歸檢驗。如Barro(1995,1996)對92個國家、美國國內各州、日本國內各縣的趨同趨勢進行了檢驗;Kremer(1993)對於全世界有史以來的經濟增長過程的研究表明,經濟增長與人口規模存正相關關系,這在經驗上支持了內生增長理論;Michael J.Boskin(2001)對戰後的經濟增長進行了實證研究,他認為技術進步應同時體現在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調整上,據此,他得出結論,技術進步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在50%以上,而可見資本為25%以上,而70年代以後增長率的下降則應歸因於單純物質資本調整型技術進步;Greenwood等(1998, NBER,W6647)對二戰後美國的經濟增長進行了核算,認為美國的增長與技術進步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關系,同時,他們認為,經濟增長過程中,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及資本改進之間有著強互補性,得到了一些內生增長的證據;Aghion and Howitt(1998)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尋找到能代表國家間差異的數據,如一國與另一國之間所存在的增長率的差異,可能是因為兩國間的文化傳統與政治經濟制度所造成的[16],同時國與國之間的GDP差距是否如匯率所顯示的那麼大,是值得探討的,然而,對於GDP的調整,雖有PPP之類的方法,但迄今為止尚沒有能得到廣泛認同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沿著第一條技術路線進行的研究,並沒有找到很多對內生增長理論進行支持的經驗證據,如DeLong and Summers(1991)對美國的經濟增長事實的研究表明,設備投資的增長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Mankiw,Romer,Weil(1992)所進行的研究(即著名的MRW檢驗)表明,有著遞減報酬和外生技術進步的Solow-Swan模型,能夠對經濟增長率進行解釋,而且,他們的工作也表明了條件趨同的存在;Young(1995)使用超越對數總量生產函數,對東亞新興工業國家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進行了測算,Young的研究表明,東亞新興工業國家,如香港、新加坡、中國台灣、韓國,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其TFP的增長率是很低的,不足以解釋其超過一般發展中國家的增長,Young認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來自於資本的大量積累、勞動力參與程度的提高、人均教育水平的提高等;Jones(1995)研究了OECD國家在二戰後的R&D對生產率增長的作用,他發現,戰後OECD國家R&D開支的急劇提高,對於其生產率的提高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Dinopous與Thompos(1999)通過對經濟增長中規模效應進行檢驗,認為並不存在對於規模效應進行支持的經驗事實。所有這些均說明內生增長理論在與經驗事實相吻合方面尚不盡如人意,正如Temple(1999)所指出,對於增長的經驗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50年代類型的新古典增長理論。Sala-I-Martin(2001)亦指出新古典增長理論比AK模型更能解釋趨同。
沿第二條技術路線進行的研究取得了廣泛的成果,盡管這些成果之間對於各個單個因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的結論仍缺乏一致性。Abhijit.V.Banerjee的《不平等與增長》(NBER WORKING PAPER NO.7793),Douglas Holtz-Eakin,etc的《代際沖突、人力資本積累與經濟增長》(NBER WORKING PAPER NO.7762),Paul Beaudry and David Green(2001)的《人口增長、技術應用與經濟產出》,S.EDWARDS(1997)《開放、生產率與增長》[使用93個國家的數據,研究了開放與TFP增長之間關系的強健性,得出了肯定的結論][17],Engen etc.(1996)的《稅收與經濟增長》[本文使用了歷史數據分析方法、國別分析方法、微觀分析方法等對稅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了在短期內稅收近似中性,而在長期內的累積結果顯著的結論]等,分別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進行了詳盡分析。但從總體上看,正如Ben Fine(2000)所指出的,許多內生增長理論的經驗分析工作仍然與舊的全要素生產率(TFP)分析方法相似,只是投入要素被更寬泛地解釋,以包含產生增長的因素,這樣,能夠在一個微觀的基礎上,對市場不完全背景下所產生的增長更深刻地進行刻劃[18]。
新經濟增長理論發展的另一個方向是研究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動之間的互動關系。例如,John Laitner(2000)討論了結構變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他認為,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儲蓄率內生地上升,因此,經濟增長率也隨之發生變化。John Laitner的這種觀點事實上是對九十年代後興起的兩部門(或多部門)增長模型的一個重要擴展。
從九十年代內生增長理論的進展來看,內生增長理論仍處於一個活躍發展的時期,盡管沒有劃時代的創新,但在現代方法與經典理論的結合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對R&D投入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對熊彼特的創造性毀滅的重新探索等。另外,在實證分析方面,正如Ben Fine(2000)所指出,增長理論的實證研究面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變數的獨立性(模型的檢驗假設了數據的獨立性,但在實際上,變數之是相互影響的,獨立性無法保證);數據基於模型所進行的選擇性,這種選擇忽略了增長過程而注重增長的結果;數據的隨機性與變數的隨機性的匹配,模型中所使用的是隨機變數,但現實中的數據卻是各種隨機沖擊的後果。但是,90年代在估計方法(如對於Barro型回歸的突破)、變數的調整(如多國的長時期數據,見Summers-Heston (1988/1991/1995),又如對於教育數據的調整,見Barro and Lee(1998))、數據的調整(對各國經濟增長率的調整)、定性因素的量化(如對於民主與增長關系的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內生增長理論的發展將沿兩個方向進行,第一個方向是沿非線性動態模型路線進行,以更復雜的數學模型更精確地模擬現實經濟世界;另一方向是計量檢驗的研究,包括引入更多變數、對變數進行調整以具有現實性、定性因素的定量化等

5. 我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分別是什麼名稱

在中國有56個民族,分別是:

漢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回族、東鄉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藏族、門巴族。

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壯族、瑤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穿青族。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大陸境內各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同時也是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廣的民族。

(5)馬來西亞巴羅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1、阿昌族,雲南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

2、德昂族,雲南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凈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甘肅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貴州、湖南、廣西等地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雲南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雲南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新疆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歷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內蒙古和黑龍江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歷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雲南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內蒙古和黑龍江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歷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

11、高山族,台灣及福建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貴州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歷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吉林、黑龍江、遼寧等地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秋夕(中秋節)、冬至。

14、黎族,廣東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歷,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傈僳族,雲南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闊什節,「闊什」是僳僳語的譯音,「歲首」之意。闊什節,是僳僳族人民的節日。在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歷時兩三天。

16、珞巴族 ,西藏

珞巴族以桃樹開花為歲首,月亮周期變化12次為1年。每年莊稼收獲後,珞巴族都要舉行近兩天的豐收節,叫做昂德林節。節日期間全村男女身穿盛裝,各家端出准備好的美酒,共享節日食品。

17、赫哲族,黑龍江

除與漢族相同的年節、正月十五、二月二及七月十五之外,還有「河燈節」「跳鹿神」和「烏日貢節」。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18、回族,寧夏、甘肅、河南、新疆、青海、雲南、河北、山東、安徽、遼寧、北京、內蒙古、天津、黑龍江、陝西、吉林、江蘇、貴州等地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稱「肉孜」節。

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凈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

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里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19、滿族,遼寧及黑龍江、吉林、河北、內蒙古、北京等地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歷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歷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桿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岩、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一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20、景頗族,雲南

景頗族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縣,1956年改為自治州。「目瑙縱歌」( 「目腦縱歌」) 是景頗族一年一度的最大的傳統節日。

21、柯爾克孜族, 新疆

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傳統節日有諾魯孜節、馬奶節、喀爾戛托依節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柯爾克孜族群眾還過「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等穆斯林傳統節日。

諾魯孜節:是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諾魯孜」意為新年。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

喀爾戛托依節:是柯爾克孜族婦女的傳統節日。 「喀爾戛托依」意為「烏鴉宴」,在節日這天,婦女們聚在一起,穿上新裝,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婦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以示忠誠、潔白、勤勞。然後唱歌、跳舞、講故事,男人們則為婦女們殺羊准備食物。

馬奶節:每年農歷小滿節氣的第二天是柯爾克孜族的馬奶節,由於柯爾克孜人每年從這一天起開始生產和食用馬奶,所以逢此時節就要舉行慶祝活動。

22、蒙古族,內蒙古、遼寧、新疆、黑龍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23、傣族,雲南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

24、怒族,雲南

怒族傳統節日有春節、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

25、塔塔爾族,新疆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借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26、納西族,雲南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27、撒拉族 ,青海、甘肅等地

撒拉族主要有古爾邦節、開齋節和聖紀節。「聖紀節」,又叫「聖忌節」,在希吉拉歷的三月十二日舉行。主要是紀念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辰和忌日。節日活動有誦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跡等。

28、烏孜別克族,新疆

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過「肉孜節」前的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齋,吃齋飯時,親友鄰里要互相邀請。

29、藏族,西藏及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酥油花燈節、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

30、毛南族,廣西

毛南族的傳統節日大部分的與當地的漢族或壯族相同,但最具本民族特色的要數一年一度的分龍節。它是毛南族特有的傳統節日,慶祝活動盛大而隆重,其目的在於祈求五穀豐登。因毛南山鄉易旱易澇,五穀收獲常無保障。

31、維吾爾族,新疆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

32、瑤族,廣西、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地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歷五月二十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33、佤族,雲南

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

34、苗族,貴州、雲南、湖南、四川、廣西、湖北等地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35、畲族,福建、浙江等地

畲族主要過三月三和畲族春節。

36、土族,青海

土族傳統的節日春節、端陽節與漢族相同。本民族的節日和廟會有舊歷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37、錫伯族,遼寧、新疆、黑龍江等地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節和西遷節。

38、彝族,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彝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節。根據彝族的歷法,一年10個月,每月36天。年節無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擇一吉日舉行,此外還有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39、土家族,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中,「以趕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歷春節,漢族過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漢人至少提前一天過年,所以叫「趕年」,土家族過「小年」,也要比漢人提前一天。還有土牛毛大王節。

40、達斡爾族,內蒙古、黑龍江等地

達斡爾族的節日有春節、中秋節等,大致與漢族的傳統節日相同。但達斡爾人對這些節日卻有自己傳統的節慶習俗特點。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

41、保安族,甘肅

保安族的民族傳統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42、壯族,廣西及雲南、廣東、貴州、湖南等地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43、哈尼族,雲南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44、拉祜族,雲南

拉祜族統一的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其中春節是最大有節日。這些節日的來歷和過節的內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歷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後來按照漢族的歷法三年潤一個月,但他們還是潤月不潤節。

45、仫佬族,廣西

仫佬山鄉幾乎每1個月都有節日。由農歷正月初一春節(即農歷年)開始到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爺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個節日都有其活動的形式與風格。有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46、普米族,雲南

普米族節日,主要是「大過年」、「大十五節」、「供岩洞」、「轉山會」、「嘗新節」等,這些節慶活動,多與生產勞動和宗教習俗有密切的聯系。

47、基諾族,雲南

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歷臘月間進行。每年陰歷九月,基諾族就要過一年一度的新米節了,當地人稱「好希早」。

48、布依族,貴州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49、哈薩克族,新疆

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 一說「諾魯孜」)節。前三個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傳統節日。「納吾魯孜」是哈薩克語「送舊迎新」之意,節期在民間歷法的新年第一天(公歷3月22日前後)。

50、水族,貴州

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最隆重的當推「端節」。水族有自己的歷法,「端節」就選擇在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於農歷八月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歷的年終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51、羌族,四川

羌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羌歷新年,羌語稱「日羌節」,時間是農歷十月初一。另一個節日是「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等。

52、塔吉克族,新疆

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迄脫乞迪爾節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舉行。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塔吉克族不封齋,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巴羅提節,亦稱燈節,每年齋月前兩個月舉行。

53、京族,廣西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唱哈節等。京族習俗中最隆重、最熱鬧的民族節日是「唱哈節」(歌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54、裕固族,甘肅

裕固族的節日主要有春節、剪馬鬃節、祭祀「騰格爾汗」活動和藏傳佛教的宗教節日。祭「騰格爾汗」儀式源自古老的薩滿教習俗。「騰格爾」在裕固語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騰格爾汗」即「天神」(也稱「長生天」)。

55、門巴族,西藏

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

門巴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類是宗教節日,一類是歲時年節。宗教節日主要是曲科節、薩嘎達瓦節、主巴大法會、達旺大法會,歲時年節主要有門巴族新年。

56、漢族,全國各地

漢族節日:

春節,是漢族最大的節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春節最後一天。

二月八,是沿江一帶牧人的節日。

寒食節,每年四月四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傳說,這個節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清明節,農歷四月五日。

糍粑節,四月初八。

端午節,五月初五,亦稱「端陽」、「端午」、「端五」。

七夕節,七月七日。

中元節,又稱「月半」, 七月十四日,是漢族的祭祖節。

中秋節。八月十五。

重陽節。九月初九。

6. 巴羅亞男爵紅葡萄酒多少錢

這是一款產自西班牙的酒款,屬於入門級的的餐酒,天帕尼洛葡萄釀造,價值不高,其售價248元太過虛高,實際合理價位也就20-40元。

7. tmb目鏡拆掉巴羅等於多少的目鏡

一個星特朗pl32,一個星特朗PL10(金色的那個),一個TMB4mm目鏡或晶華3x增倍鏡。
可以先買pl32,這將是這裡面你最喜歡用的目鏡

8. 初三歷史 "巴巴羅塞計劃"在兵力部署上有何特點

巴巴羅薩作戰(德語:Unternehmen Barbarossa)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戰爭的代號,整場作戰在1941年6月22日展開。這個名稱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巴巴羅薩作戰從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12月以失敗告終,但東方戰線一直要到1945年5月蘇聯佔領柏林才算正式結束。作戰原本的計劃是要快速攻克蘇聯和烏克蘭的東方領土,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戰線為止,這條預定的終極目標也被稱為AA戰線。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里,德軍繼續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的東歐平原、殲滅數百萬計裝備老舊和戰術不佳的蘇軍,展現出輝煌無比的戰爭藝術,但最後仍在莫斯科戰役中由於嚴酷的寒冬而攻勢受阻。這場作戰的受挫可以說是造成納粹德國最終戰敗的主因,也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命運的轉捩點。最重要的是,巴巴羅薩作戰的失敗開啟了長達數年的東方戰線,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數千萬人因此罹難。

9. 巴羅在哪個國家

巴羅美國阿拉斯加州北坡自治區村鎮,也是北美洲大陸最北端的村鎮。位於巴羅角西南14公里處,1826年為英國北冰洋探險隊首先到達。因紐特(愛斯基摩)人最大居民點。人口2,200(1980)。主要有捕鯨業。附近有美國海軍北極研究基地。

10. 哪一個人口不足三百的姓氏,祖先是千年前來華的外國王子

的姓氏便是許世氏,從明代延續至今的一個姓氏,那麼為何在明代之時,會有一位外國王子來到了中國且留下了後代呢?



這便是為何錫蘭王子會在明代時跨越海洋來到了中國,更是從此定居在泉州,一生不曾回去的故事往來。

而在他定居泉州時,他已經是年三十九了,這個年齡在古代時可就是將步入中老年的了,畢竟古時能夠活個百歲實在是是十分不易的,大多都是五十來歲就去世的。

因這幾年的耽誤,他也沒有能夠娶妻生子,後來當他決定要在這邊定居時,鄭遠便替他牽線,為他娶了一位同是流落到中國來的阿拉伯貴族女子蒲氏做為妻子。

他為了防止再被人發展,於是便決定隱藏自己的身份,取自己名字中的「世」為姓,從此以後他的子孫也都是以「世」為姓。世家人在當地置產購業、登科及第,一度成為了泉州的名門望族,頗為顯赫。

而之所以由「世」姓變成「許世」姓則是因為世家與許家交好,兩家後來更是結為了姻親,所以最後也就改成了許世氏,就此流傳下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