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羅芳伯故居在哪裡
⑴ 陳伯鈞將軍的故居在哪
陳伯鈞(1910年11月~1974年2月),四川達州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開國上將,解放軍中略顯清高的的軍事指揮員和軍事教育家。曾參加秋收起義,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屬於毛澤東嫡系中的嫡系。其作品《陳伯鈞日記》是研究解放軍軍史的重要文獻。
⑵ 羅芳伯是如何建立了亞洲首個共和國的
古代科舉考試圖
當歷史的風雲漸漸散去,重新溫讀歷史,羅芳伯不平凡的經歷、巍峨的功績,仍讓我們慨嘆不已
作者:洋流
歷史翹望者,以筆為光,照亮100位歷史人物
全文4099字,讀完大約5分鍾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科舉制自創立以來,便成為古人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獨木橋,中狀元也成為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
然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畢竟是極少數,更多是「末名已是孫山郎,卻落孫山在後頭。」
考不中科舉,怎麼辦?
有畫畫的(唐伯虎)、有寫詩的(李白)、有寫書評的(金聖嘆)、有寫鬼故事的(蒲松齡)、有從醫的(李時珍),還有非常生氣要變法的(劉光第,戊戌六君子之一)。
今天,和大家說一個更牛逼的。
他考不中科舉,一氣之下跑到了南洋,直接建立了一個國家。
他被梁啟超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八個華人之一。
他被印尼前總統瓦希德稱作「與華盛頓並列的世界偉人之一」。
他被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視作偶像。
他就是羅芳伯。
文武全才
唯獨沒有考試細胞
羅芳伯原名芳柏,芳伯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1738年,羅芳伯出生在廣東嘉應州石扇,粵閩贛三省交界處的一個小村落。
羅芳伯故居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羅芳伯小小年紀就品嘗到了人世的艱辛,也懂得了「技不壓身」、「一門技術就是一個飯碗」的道理。
於是,他在認真讀書之餘,一邊幹活一邊練武,練就一套過硬的拳技和武藝,「自幼學文習武為群兒冠」。
羅芳伯不但讀書和練武數一數二,而且做事勤快,為人友善、豪爽,「負奇氣,性豪爽,尤喜結納」,深得鄉里鄉親的稱贊。有書記載他:「嘗於讀書習劍之餘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
武藝高強,又寫的一手好文章,羅芳伯可謂文武全才,卻唯獨沒有考試細胞。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多次鄉試不中之後,已經34歲的羅芳伯徹底對仕途死了心。
為了改變「耕辛憑舌,苦硯為生」的生活窘境,羅芳伯放棄了在家鄉的教書匠工作,和一百多名親戚朋友漂洋過海,來到盛產金礦和鑽石的婆羅洲(即今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加里曼丹島)。
當時,誰也不會想到,一個落第書生,會改寫婆羅洲乃至整個亞洲的歷史。
創業
下南洋淘金
18世紀中期的婆羅洲,分屬於20多個馬來王國。在華人礦工的加入下,婆羅洲興起了淘金熱。婆羅洲因此被為「金山」。
婆羅洲的地理位置
來到婆羅洲後,羅芳伯以地緣和血緣為紐帶,在坤甸住了下來。
他重操舊業,仍以教書為生,課余積極聯絡當地的華人和土著居民,開始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交際才能。
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婆羅洲的三發、南吧硅、坤甸等馬來土邦,已經形成了一些華人集聚地。開采礦山的團體、服務華人的商會和從事農業生產的華人組織也應運而生。
幾個華人湊在一起就可以自稱是一個組織。各個組織之間,互不統屬,各行其是。特別是客家人和潮汕人混居的地方,還經常發生矛盾糾紛。
有文才又會武術,且又很熱心華人事務的羅芳伯,漸漸成為了華人特別是當地的客屬地區最有威望的人。很多人在遇到糾紛和困難的時候都來找羅芳伯,他也有了「羅方口」的美譽。
在婆羅洲淘金的華人
婆羅洲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極為惡劣。作為外來族群,華人的生活十分困苦,大部分人都缺衣少食、夜無居所。婆羅洲土著居民對華人抱有敵意,歧視甚至排擠華人,來自印尼的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也虎視眈眈。尤其令人痛心的是,華人不僅不抱團取暖、一致對外,反而經常內斗。
只有團結起來的華人,才能站穩腳跟,才能抵禦外部的武裝入侵。
羅芳伯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團結華人,減少內斗,改變華人在婆羅洲的生存環境。
日進斗金的商業王國
1774年,羅芳伯效仿水滸傳中的梁山泊,找到了「有同心者一百八人」,組建了「蘭芳會」。後來,又成立了「蘭芳公司」。
在羅芳伯的領導下,「蘭芳公司」發展成為西婆羅洲最大的華人聯盟之一,擁有龐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涉及采礦、農業、糧糖等行業。
站穩腳跟後,羅芳伯依靠強大的人格魅力、卓越的領導才能,開始整合當地四分五裂的各種華人團體、商會、村寨,掃除了所有對手,成為華人在坤甸一帶的唯一組織。
「蘭芳公司」既是一個商業組織,又是一個軍隊機構。它對內消除異己,統一華人組織,對外積極聯絡蘇丹和當地土族頭人,抵禦印度公司和荷蘭侵略者的入侵,在當地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婆羅洲
在坤甸王國的求助下,「蘭芳公司」連年苦戰,幫助坤甸王國抵抗外敵入侵和平定國內叛亂,贏得了蘇丹的信任。
坤甸蘇丹為了感謝他,更是看重羅芳伯的才能,將東萬律縱橫數千里之地獎勵給他管轄。
按照《羅芳伯傳》的說法,當地統治者蘇丹與羅芳伯簽約割讓土地給蘭芳自治,「其所割讓的土地,計東界萬勞,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雙溝月之線,北界勞勞、山口洋、邦戛之線,縱橫數百里??」
這樣,羅芳伯的轄區內便有了10多萬之眾的百姓和南北數十里的產金地,建立了一個規模宏大、組織嚴密、日進斗金的「商業王國」。
亞洲首個共和國
當時,羅芳伯率領的部隊已經有三萬多人,隨後,又有二十多萬當地人主動歸附,為建立一個完整的國家打下基礎。
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激戰正酣,法國大革命尚在醞釀,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建立了東萬律為首都的「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這是亞洲第一個現代共和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共和制國家之一。
蘭芳共和國疆域圖
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羅芳伯擔任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
在國家政治制度上,蘭芳實行共和體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全國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至於「國之大事,皆咨決眾議而行」,類似於後來普遍實行的議會制。軍事方面,設有國防部,沒有常設軍隊,實行全民皆兵;教育方面,舉辦漢文學校,聘請儒士執教,以教授中國傳統文化為重點。
在國家領導人的產生上,蘭芳結合中國古代的禪讓制,創立了禪讓與民主選舉相結合的形式。上任領導在去世或下台前,推薦下屆領導,但其能否出任大總長則需要多數公民贊同。
在國家治理上,蘭芳推行以法治國。建國之初,蘭芳就設立法規,禁止暴政,並規定:凡姦淫搶掠者,殺無赦。
蘭芳共和國總長府舊址
因為蘭芳共和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並嚴格地遵守這些法規,吸引了許多當地土著部落前來歸附,蘭芳共和國的版圖迅速擴展到整個婆羅洲。
羅芳伯領導當地人民及僑民的披荊斬棘,苦心經營,將婆羅洲的坤甸、東萬律、沙拉滿、山口養各地,由荒涼之地建設成為富庶的「金礦之鄉」、「魚米之鄉」,成為當地人民和僑民美麗的家園。
向清朝稱藩
卻遭乾隆拒絕
雖然在婆羅洲多年,羅芳伯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炎黃子孫的身份。在他的觀念中,南海還是中華文明傳播的區域。
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回國,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想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者變成藩屬國家。
當時,荷蘭殖民者一直對蘭芳共和國虎視眈眈,不斷派兵侵擾。僅僅依靠蘭芳小國的力量,很難抵抗荷蘭殖民者。羅芳伯希望能夠藉助清朝的力量,震懾荷蘭人。
乾隆
遺憾的是,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這些「天朝棄民」,也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但最終還是同意與蘭芳共和國開展貿易。
羅芳伯也藉助這一點,向外製造假象,宣稱蘭芳已經是清朝的藩國。
此舉果然唬住了荷蘭人,當時的清朝正處於康乾盛世,荷蘭人擔心對蘭芳的入侵會引起清朝的反對,不得不停止了對蘭芳的騷擾。
與清政府榮辱共存
1795年,羅芳伯去世。
在107年的歷史中,蘭芳共和國雖然有過鼎盛繁榮,但19世紀後期,日益衰微。
特別是,清政府很快走向了衰敗,1840年與1856年的兩次鴉片戰爭,更是暴露了大清帝國的腐敗無能。
荷蘭人認識到清朝已經衰弱,無力再顧及境外。
中法戰爭
1884年,趁中法戰爭之機,荷蘭人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人民在大總長的領導下,一方面全力進行抵抗,另一方面火速派人請求清朝派兵支援。
但此時,清朝自身的統治已搖搖欲墜,根本無暇他顧。
得不到清朝的支持,武器裝備又與侵略軍相差甚遠,在攜手當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長達百餘年後,蘭芳共和國終於在19世紀末滅亡。
荷蘭殖民者
不過,由於害怕清政府做出反應,荷蘭當時還不敢公開宣稱滅亡已經蘭芳,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國家以便統治。
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後,荷蘭才正式宣布對蘭芳地區的佔領。
傳奇不朽
往事如煙,雖然時過境遷百餘年,但羅芳伯及蘭芳共和國至今仍為當地人稱頌。
今天,印度尼西亞東萬律還有紀念羅芳伯的「蘭芳大學」,在坤甸還有一座紀念羅芳伯的紀念廳、墓園,以及各種廟宇。
羅芳伯墓地、紀念館和紀念堂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九,也就是羅芳伯誕辰日,人們還會舉行謁墓祭祀儀式。
紀念活動
羅芳伯除了在婆羅洲具有崇高的聲望,在東南亞一帶也影響深遠。
新加坡的開國總理李光耀,就常常將自己比作羅芳伯。
李光耀
印度尼西亞前總統瓦希德,將羅芳伯評為與華盛頓並列的世界偉人之一。
馬來西亞山口洋市市長阿旺伊斯哈博士說,羅芳伯的施政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他重視教育,關心人才,努力發展經濟,贏得人心,也贏得劃時代的成功。
梁啟超曾經在他的《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中說,歷史上華人有八大偉人,其中一個便是建立了蘭芳共和國的羅芳伯。
國內的一些學者也著書立說,傳頌蘭芳共和國的功績。早在20世紀60年代,著名歷史學家羅香林就著有《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一書,中國閩西歸僑作家張永和、張開源著有長篇傳記《羅芳伯傳》,這些著作讓蘭芳共和國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再現在人們眼前。
《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書影
當歷史的風雲漸漸散去,重新溫讀歷史,羅芳伯不平凡的經歷、巍峨的功績,仍讓我們慨嘆不已:
?7?奮斗的一生
不論是小時候的窮苦,還是長大後的落第,羅芳伯沒有安於現狀、消沉氣餒,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困境,也成就了偉大的事業。
?7?高尚的情操
從蘭芳會、到蘭芳公司再到蘭芳國,羅芳伯始終將改善華人及當地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不計個人的利益,大公無私的精神令人欽佩。
?7?千秋的功業
蘭芳共和國成立後,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經濟建設,極大改善了當地人及僑民的生活。在共和體制方面的探索,更是為現代民主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7?家國的情懷
雖然身在南洋,羅芳伯仍然心懷故土,情系根祖。即便欲稱藩清朝而不得,在臨終前他還囑咐國民,無論今後誰為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愛國之心,可鑒日月。
羅芳伯塑像中央美院趙民作
為羅芳伯傳奇的一生及蘭芳共和國點贊!
⑶ 曾國藩故居在哪
曾國藩故居坐落在位於湖南婁底市雙峰縣東部的荷葉鎮富托村,與湘鄉市、湘潭縣、衡山縣、衡陽縣毗鄰,總佔地面幟四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近一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迴廊式建築群體。
富厚堂坐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東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境優美,後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抱。
曾國藩故居已被有關部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馬來西亞羅芳伯故居在哪裡擴展閱讀:
曾國藩故居其代表性建築,主要有「白玉堂」、「黃金堂」、「萬年堂」、「大夫第」、「富厚堂」等(「有恆堂」為曾國葆故居)。
富厚堂佔地四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9202.86平方米,為土石磚木結構,迴廊式風格,內外群有八本堂、求厥齋、舊朴齋、藝芳館、思雲館。
八寶台、輯園、鳧藻軒、棋亭、藏書樓等各種建築,當年正門上懸掛著「毅勇侯第」朱地金字直匾,門前花崗石月台上飄揚著大清龍鳳旗、湘軍帥旗、萬人傘等,景象頗為壯觀。
⑷ 華人在東南亞為什麼沒有獨立建國這7個華人國家是如何消亡的
與西歐人向亞、非、拉廣大區域殖民的同時,中國人也開始了下南洋的活動。明朝中後期,漢人開始大規模向東南亞地區移民,這在歷史上被稱為「下南洋」。
(大航海時代的中式帆船)
華人移民東南亞,給當地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華人憑借自己的雙手在蠻荒之地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今天的東南亞國家中,華人絕對人數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印尼約有880萬華人,占當地人口的3.5%左右;相對人數最多的國家是新加坡,新加坡約有370萬華人,占當地人口的74.2%。(當然這是一個大致的數字,統計會有出入。)
(在東帝汶的客家人)
很多人在學歷史的時候都會發出一個疑問?為什麼除了新加坡,華人在東南亞沒有建立獨立的國家?
其實新加坡一開始也不是准備要獨立建國的,新加坡積極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後來因為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與馬來西亞聯邦的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產生了矛盾,加上新加坡又發生了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騷亂,馬來民族統一機構領導人東古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把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開除了出去。新加坡被開除出馬來西亞聯邦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
(馬來西亞地圖)
華人之所以在東南亞沒有建立獨立的國家,這不得不從明清政府的海洋戰略說起。
明朝政府自鄭和下西洋以後,就不怎麼關心海洋事業了,但是呢,明朝好就好有「海上集團」的存在,當時中國沿海和東南亞地區的海上貿易被中國的「海上集團」控制,「海上集團」也被稱為「武裝海商集團」,中國的「武裝海商集團」歷時約2個世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直、李旦、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
(荷蘭人眼中的鄭芝龍,穿綠衣服的是鄭芝龍)
明朝對活躍於海上的武裝集團原則上是予以嚴厲打擊的,但是明朝的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他們的存在,或者因為地方官吏徇私舞弊,或者因為明政府海禁政策法令無常,總之到了明末清初,這些海上集團依然很活躍。
滿清入主中原以後,由於當時最大的海上武裝集團——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參與了反清的活動,並且鄭成功一直領導軍隊在東南沿海從事反清斗爭,所以在清朝看來,這些海上武裝集團是潛在的威脅。清朝水師對海上武裝集團進行了清剿,最終在18世紀徹底肅清了這些「海盜」。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台灣以後,准備進一步去菲律賓開拓,此時,鄭成功不幸逝世,進攻菲律賓的計劃就擱淺了。
鄭成功的逝世以及清朝在18世紀徹底剿滅海上武裝集團,表明中國人的武裝集團徹底從東南沿海退出,相當於把中國沿海和東南亞地區的制海權拱手讓給了西方人。
(西方人繪制的中國廣東、福建沿海地圖)
一方面明朝、清朝的中央政府不關心海洋事業,另一方面海上武裝集團又被消滅。所以從18世紀開始,華人基本上失去了來自中國本土的武力支持。
建立國家需要武裝,沒有武裝,哪裡有國家?
十六、十七、十八世紀之時,中國人在東南亞建立了7個國家(其中有1個是南宋末年建立的),這些國家後來都消亡了。既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又面臨著強大的西方列強,華人又是作為客居者的身份居住在當地。這些國家是無法生存的。
蘭芳共和國
這7個國家當中影響最大的是蘭芳共和國(1777年—1884年),1770年,廣東嘉應(今梅州市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成立了「蘭芳公司」,蘭芳公司成立以後,當地的一些酋長要求獲得蘭芳公司的保護,於是在1777年,羅芳伯正式建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位置)
蘭芳共和國成立以後,面臨著荷蘭人的威脅,羅芳伯知道當時洋人還是害怕清朝的,對清朝皇帝有所忌憚,於是向清朝政府納貢稱臣,清朝皇帝對中國人在海外稱王稱霸向來都是不贊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將來有一天是不是要回國搶我的位置?羅芳伯因為是華人,很清楚中國皇帝心裡想的那些事兒,所以不是以「共和國」的名義,而是以「公司」的名義,向清朝皇帝進貢。
(蘭芳共和國其實當時是清朝的藩屬國)
但是,荷蘭人看不明白,以為清政府真的認可蘭芳共和國作了清帝國的藩屬國了,所以一直不敢把蘭芳共和國怎麼樣。到了1884年,清政府已經徹底衰落了,荷蘭人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覆滅。因為蘭芳共和國是以公司的名義向清朝進貢的,而不是以「藩屬國」的名義進貢的,所以蘭芳共和國被荷蘭人消滅之時,清政府什麼話都沒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連個正式的條約都沒有簽,琉球、朝鮮、越南等藩屬國至少是有條約的。
戴燕王國
坤甸河北部(與蘭芳共和國非常的近)有個戴燕王國,其國王非常的殘暴,當地人民對他非常的不滿,廣東省梅縣人吳元盛殺了戴燕王國的國王,當地民眾擁戴吳元盛為戴燕王國國王。戴燕王國存在的時間共70餘年,歷四任國王。
(坤甸位於印度尼西亞的西加里曼丹)
19世紀中後期,戴燕王國也淪為荷蘭的殖民地。清政府當然也是什麼話都沒說,清朝皇帝也許根本就不知道有個戴燕王國。
安波納島王國
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南明滅亡後於安波納島(納土納群島)自任國王。納土納群島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群島,位於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島之間的海域,由272個島嶼組成,面積2,110平方公里,現在的人口約9萬餘人。
(納土納群島的位置)
張傑緒為什麼會在這個群島上建國?因為南明滅亡以後,廣東沿海的一部分殘兵敗將不滿清朝的統治,聯合一部分漁民來到納土納群島生活。可惜,張傑緒死後,王國內部出現權力斗爭,張氏王國漸漸衰敗,後來納土納群島也成為荷蘭的殖民地。
馬來吳氏王國
福建人吳陽在1775年於馬來半島的宋卡建立王國,該國無國號,後稱臣於暹邏。
(宋卡的位置)
(現在的宋卡)
暹羅吞武里王朝
泰國的吞武里王朝可以認為是華人建立的,因為暹羅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鄭信(1734—1782年)是個中泰混血兒,鄭信的父親來自中國廣東澄海,名鄭鏞,廣東潮汕人,鄭信的母親諾央是暹羅人。
1782年,吞武里王朝發生宮廷政變,鄭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國的卻克里將軍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曼谷王朝。卻克里是曼谷王朝的第一代國王,史稱拉瑪一世,卻克里的父親名叫通滴,是孟族人,他的母親名字叫做 Daoreung,她具有部分華人血統,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華人。因此曼谷王朝與華人的關系不是很大。
(鄭信)
東南亞還有兩個華人王國是在元、明時期建立的。
爪哇順塔國
南宋末年,崖山一戰,張世傑慘敗,陸秀夫背負幼帝蹈海自殺,但是陸秀夫的兒子並沒有死,也沒有投降元朝,他率領部分南宋遺民乘船到了爪哇島,建立了順塔國。
(爪哇島的位置)
順塔國在明朝永樂年間還向明朝進貢了,《明史》記載了順塔國進貢的事情並追述了順塔國建國始末。今天的我們才知道關於爪哇順塔國一些歷史。
順塔國後來怎麼樣了,史書沒有明確記載。
飛龍國
廣東省饒平烏石村人張璉在嘉靖年間起義,反抗明朝的統治,轉戰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後來義軍被明廷剿滅,張璉出海南下,在三佛齊島(今蘇門答臘)自立為王,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華人移民和商人均依附於他。
(蘇門答臘島)
飛龍國後來怎麼樣了,史書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西方列強來到東南亞以後,清朝皇帝一般不怎麼關心海外的事情,這些華人國家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當然無法抵抗西方列強。
二戰勝利以後,東南亞各個國家相繼獨立,以華人為主體的區域呈零星狀分布於東南亞各地,很難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華人在當地本身就是後來者,人都是講究「先來後到」的,華人在方方面面都要謹慎行事,只專心於商業和教育,對政治卻不怎麼關心。新加坡是因為被馬來西亞聯邦開除了,才成為一個華人國家。
(鄭和下西洋所到的區域)
與西歐人在亞、非、拉等廣大區域殖民的同時,中國人也開始了下南洋的活動,但是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西歐人的殖民活動背後有強大的國家支持,而中國人開拓南洋的活動沒有得到明、清中央政府的支持。這就是西歐人在亞、非、拉等地建立了很多獨立的國家,而華人移民海外卻沒有建立獨立的國家最根本的原因。
⑸ 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想歸入祖國卻被拒絕,是哪個國家
中國人建立的國家,其實並不僅僅有我們所知的在華夏大地上的國家,在海外,也曾經有華人建立了國家來維持當地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生計。這些國家雖然最後都沒落了,但也確實體現了我們華人勤奮能乾的特點。
為什麼會有華人遠渡重洋去國外建國呢?其實中國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去國外避難的習慣,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戰亂不斷,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是一片血雨腥風,人們為了活命自然會考慮前往國外定居。
海外華人建國並不多,最出色的分別是蘭芳共和國、吞武里王朝和戴燕王國。這其中,尤以蘭芳共和國為最,蘭芳共和國是由廣東人羅芳伯建立的,位於如今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上。
如今,蘭芳共和國雖然已經成為了歷史,但它所代表的中華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卻值得每一個華人銘記。
⑹ 劉伯溫故居在哪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故居在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
劉基故居為五開間。1311年6月歷日,劉基生於此;1375年4月16日死於此。
劉伯溫故里旅遊景區總面積5.81平方公里,由百丈漈、安福寺、劉基廟3片區組成。劉伯溫故里旅遊景區總面積5.81平方公里,由百丈漈、安福寺、劉基廟3片區組成。
(6)馬來西亞羅芳伯故居在哪裡擴展閱讀:
劉基廟是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平原,方圓20餘公里,高曠絕塵,風景如畫。此地風光秀麗,氣候宜人,人傑地靈,被譽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元明時本屬處州(今麗水)青田,後至民國三十五年,從瑞安、青田、泰順三縣邊區析置出一個新縣文成,以劉基的謚號為名,南田至此便歸屬文成。
劉基廟建於明天順三年(1459年),位於南田華蓋山東南麓,背靠華蓋山。為浙江境內少數由皇帝敕建的家廟之一。劉基廟廟容宏偉壯觀,系四進七間迴廊合院式木構建築群,坐北朝南,分頭門、儀門、正廳三幢。劉基廟規模軒敞,制度宏深,構築粗放嚴謹。、
後又在祠堂頭門兩側,增建帝師、王佐二木坊,四周為塊石砌築的圍牆,在建築設計和營造上集明清建築技術、藝術之大成,且保存完好,是浙南現存頗具研究價值的明代木構建築群。
1989年12月12日,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⑺ 蘭芳共和國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哪裡
蘭芳共和國(亦有說是南方共和國),是1770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到1885年之間存在於南洋婆羅洲(現印度尼西亞占據稱加里曼丹島)上的華人國家。是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創立者為廣東梅州人羅芳伯。公元1884年,荷蘭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雖進行了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其殘余勢力逃至蘇門答臘。逃往蘇門答臘的華人一直往西邊遷徙,並於馬來西亞半島定居。當中的一位遷徙者的後人最終更成為了東南亞的顯赫人物,他就是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
⑻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居分別在哪裡
梁山伯的故居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祝英台的故居在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豐惠鎮)。
梁山伯與祝英台介紹:
1、梁山伯
梁山伯是《梁祝》傳說中的男主角,歷史上考證確有其人,梁山伯曾出任過地方官,歷代史書可以尋找到相關記載和資料。傳說梁知祝為女人後,提娶不成而終,祝感其摯情,過墓而入,合而為一。是為傳說大概,今人多有考證。
2、祝英台
祝英台,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豐惠鎮)祝家莊人。東晉時期女性歷史人物。祖籍山西太原,美麗聰穎,自幼隨習詩文,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後男扮女裝往杭州訪師求學,與梁山伯兩情相悅,但有緣無分,在與馬文才結婚途中跳入梁山伯墳墓,化作蝴蝶。
(8)馬來西亞羅芳伯故居在哪裡擴展閱讀: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簡介:
越州上虞縣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於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也要前往越州念書的鄞縣書生梁山伯及書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祝英台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節放假、二人去鏡湖遊玩的時候,祝英台借景物屢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無法明白,
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後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馬文才得知,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來是個女的了。後來家人寫信催祝英台回家,臨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
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個月後才去提親,等到梁山伯歡歡喜喜趕到祝家時,才知道馬文才已經搶先一步提親、並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台沿路相送、難舍難分。
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葯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台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⑼ 1879年,馬來西亞屬於中國清政府嗎
馬來西亞歷史上從來沒有屬於過清政府。
你的疑問大概來自蘭芳共和國。這是建立在沙撈越(後來與馬來亞共和國合邦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的國家。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Lan Fang Republic,1776年~1888年),通常簡稱蘭芳共和國,是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間存在於南洋婆羅洲(現稱加里曼丹島)上的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1776年,羅芳伯與潮州人陳蘭伯一起在東南亞西婆羅洲(現稱西加里曼丹)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個類似於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
1777年,「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的「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羅芳伯擔任首任國家元首「大唐總長」,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
蘭芳共和國建立時,首任名譽總制是來自潮州府大埔縣的陳蘭伯,而實際首任總制是羅芳伯,最後一任總制是劉恩官。蘭芳大統制名稱便取之於此。亦有人因實際首任總制羅芳伯而稱其為方伯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曾經准備向清政府稱臣納貢,以獲取保護,被傲慢的清政府以叛國流民予以拒絕。這大概是馬來西亞和清政府之間唯一的聯系了。